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结构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采用特殊材料、特殊配比和特殊的施工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其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低的渗透性。

在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步骤:1.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在开始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之前,需要明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包括: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不低于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如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流动性、保水性等;•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要求,如热膨胀系数、收缩率等。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配合比。

2. 选择合适的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采用高强度、低收缩、低热发射的水泥。

可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者高铝酸盐水泥等。

3. 选择合适的矿物掺和料矿物掺和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的成本。

常用的矿物掺和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4. 选择合适的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应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低碱硅酸反应活性。

通常采用碎石或卵石,其粒径应大于5mm。

5. 选择合适的掺合料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常用的掺合料有减水剂、泵送剂、防冻剂等。

6. 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上述选择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和用量。

7. 试配混凝土根据确定的配合比,制备混凝土并进行试配。

通过调整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

8. 检验混凝土的性能制备标准试件,养护到规定龄期,测定其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设计出满足高性能混凝土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9. 配合比优化在初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根据测试结果,可能需要对配合比进行优化。

优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确保混凝土的经济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综述.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综述.

低模量的聚丙烯纤 维、中模量的耐碱 玻璃纤维和高模量 的钢纤维混杂
一些力学性能得到一 定程度的改善而 提高。
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2.1 材料组分与配合比
2 制备技术
2.1.2 寻找水泥的替代品:
1)用粉煤灰取代60%的水泥; 2)RPC中采用粉煤灰和矿渣替代水泥和硅灰;
3)棕榈油灰取代50%的胶凝材料;
缺点
自重大、脆性大和 强度(尤其是抗拉强度) 低,使用范围狭窄;对于 低强度的混凝土,在满足 相同功能时用量较大,不 符合国家节约、降耗要求。
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1)20年代、50年 代和70年代,混凝 土的平均抗压强度 可分别20、30、 40Mpa。
高强混凝土的发展
0引言
5)Brumaue报道了
4)用稻壳灰取代硅灰; 5)选择多种减水剂进行耦合。
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2.2 拌制与养护技术
2 制备技术
拌制注意事项:
1)与普通混凝土不同,RPC由于采用基体材料+细粒径组
分材料+钢纤维进行配制,在拌制过程中容易聚团,会影响 RPC成型的均质性和材料性质。 2)采用的搅拌设备、混合料的拌制时间与顺序等也要考虑。 3)注意RPC浇注时钢纤维方向分布对RPC的拉抗强度等性能 的影响。 4)高温、加压养护是UHPC获得高性能的重要手段,温度越 高、时间越长,参加反应的硅灰越多,内部结构也就越密实。
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2.1 材料组分与配合比
2 制备技术
目的: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突破点:材料组分和配合比 2.1.1 寻找钢纤维的替代品:
部分碳纤 维和全部 碳纤维 最终破坏形态表现 出很大的脆性破坏。
采用80 级焊接钢 筋网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设计指标,强度等级在C50及以上,具有高工作性、高抗渗性、高耐久性和体积安定性的混凝土,应按设计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在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为便于搅拌机持浆,应保持水灰比不变,可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

高性能混凝土长距离运输时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运输过程中一直持续搅拌状态,不得停拌。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采用高频振捣器垂直点振。

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高性能混凝土用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其细度模数应大于2.6,含泥量应小于1.5%。

高性能混凝土用粗骨料应符合:1、应选用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卵石。

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高50%以上。

2、宜采用二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0.5%。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具有潜在碱—硅酸盐反应活性骨料时,其含碱量应小于3kg/m3;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2%,在潮湿环境或有侵蚀性离子条件下,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1%,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06%。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用塑料布或草帘子覆盖,并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

养护期不应少于14d。

枣临铁路第四项目部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枣临铁路工程第四项目经理部二00九年十月十日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我管段全长15.5km,其中有桥梁6座(大桥2座,中桥4座),框架桥4座,涵洞60座,混凝土方量约4万方。

为了保证我管段内的混凝土施工能够满足铁路建设标准和现场施工的需要的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作为枣临铁路第四项目部管段内的混凝土施工指导。

1、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选定我管段内桥、涵及路基附属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以高性能混凝土为主,均按100年使用年限对耐久性进行控制检验。

试述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设计中应用

试述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设计中应用

试述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许多重要桥梁的设计中,为增强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流动性,设计者都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结合一些桥梁设计实例,提出一些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设计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给桥梁设计者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桥梁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技术特性,引起了国内外材料界与工程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十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该项研究与开发应用,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原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工作性结构性能以至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工程结构的高度和跨度的不断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重点对高性能混凝土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2.1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上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最主要的手段是低水灰比和掺适量微集料;其抗渗和抗冻性优良,抗碳化、耐腐蚀性好,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

可以抵御气候和环境的长久破坏作用,确保在桥梁的设计期限内,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正常工作。

2.2 高性能混凝土可减薄桥梁的厚度用较高强度的材料可以减小结构的截面尺寸,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薄桥梁的厚度,明显增强桥面的承载能力;高性能混凝土用于高层、桥梁等可减小结构截面,增大跨度、增加净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节省原材料资源;包括在建筑物剪力墙和承重墙中的应用,在大跨度桥梁中的箱梁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工指导性文件1)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意见的通知,乌政办【2011】241号文2)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加快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通知,乌建发【2014】46号文3)关于下发《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的通知,乌建发【2014】47号文4)关于高性能混凝土检测有关事宜的通知,乌建发【2014】291号文5)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进一步规范新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通知,乌建发【2015】81号文6)关于举办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培训的通知,乌建发【2016】263号文2、施工采用的规范标准1)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2)高新更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3)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2015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试验方法GB/T5008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3、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2、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部位情况三、施工部署1、施工要求本工程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先施工垫层、防水板、地梁、柱基、墙、梁、板采用汽车泵泵送,先下后上。

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安排、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若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白天不能浇筑完成又不能留置施工缝时,现场管理人员分成两班,每班12h,各专业有关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2、主要机具准备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对于施工图纸存在不合理地方,有义务向设计人员提出,了解混凝土等级和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抗冻融指数、抗硫酸盐指数等后浇带及施工缝的构造要求2)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重点、难点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报公司职能科室审核、建筑施工单位技术总负责人签字实施3)制定混凝土试块、试验计划、选择合理的检测单位2、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设计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数要求,选择考核从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企业签订供货合同。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足
可能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养 护不当等。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更换 原材料、调整配合比、加强养护等。
混凝土开裂
可能原因包括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等。应根据 裂缝类型和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如表面封闭、 灌浆处理等。
技术创新与突破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难题, 提出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解决,并 介绍具体的技术创新和突破点。
经验教训提炼: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问题梳理与原因分析
对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产 生的原因,包括材料、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
经验教训总结
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应用效果分析
从强度、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对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效果进行分析,证明其优越性和可行性。
挑战案例剖析
工程背景
应用效果与展望
介绍具体基础施工工程的名称、地点、 地质条件等基本情况,以及所面临的 施工难题。
分析高性能混凝土在解决复杂地质条 件下基础施工难题中的应用效果,并 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定期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01
注意原材料的贮存和保管,避免受潮、结块、变质等现象发生。
02
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称量、搅拌和施工,避免随意更改配比或用料不 足等问题。
03
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方式,避免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
04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同时, 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和时间,确保其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

2016年10月 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性能及应用

2016年10月 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性能及应用

一、概述
3、配制与性能
RPC典型组成、配合比和性能
一、概述
3、配制与性能
抗压性能
OC/HSC-普通/高强混凝土
传统混凝土与UHPC的抗压强度范围
UHPC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一、概述
3、配制与性能
抗拉性能
FRC/HSFRC-普通/高强纤维混凝土 ,ECC-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UHPC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钢筋增强UHPC—CRC的抗弯承载能力接
(10)中国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范:材料与检验》
清华大学与建材协会牵头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范:材料与检验》正在制定中。 抗压强度等级 抗折强度等级
类型
UC120 >120
UC160 16020
UC-TII ≥ 7.0 > 1.1
UC200 20020
UC-TIII ≥ 10.0 > 1.2
2、发展历程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1993年,法国皮埃尔·理查德研究小组通过模仿“DSP材料”,按 照最紧密堆积理论,剔除粗集料,使用最大粒径约为0.6mm的石英砂作 为集料,掺入适量钢短纤维和活性掺合料,配以成型施压、热处理养护 等制备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高韧性、高强度、耐久性优良和体积稳定 性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典型的钢纤维长13mm,直径0.15mm,最大掺量2.5%。 3d强度: 90 ℃热水养护200MPa;400 ℃养护800MPa。
2015年,美国混凝土协会(ACI)成立了专注于UHPC的ACI239C委员会, 负责编制《UHPC设计指南》。同时相关的ASTM标准工作正在进行。除此之外, 美国联邦公路管理署(FHWA)出版系列UHPC技术文献,作为UHPC桥梁设计与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为了充分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严格遵循其施工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1、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

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高、水化热适中,有利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发挥。

同时,要注意控制水泥的细度和凝结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发展。

2、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质量要求较高。

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其最大粒径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钢筋间距来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25mm。

细骨料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在 26 30 之间,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这些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耐久性和降低水化热。

粉煤灰应选用品质优良、烧失量低的产品;矿渣粉的活性指数要符合要求;硅灰的比表面积大,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使用时要注意其掺量,避免过多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

4、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至关重要。

高效减水剂能够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缓凝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适应施工需要。

引气剂可以引入微小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

但外加剂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试验确定的掺量进行,避免超量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二、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一般采用绝对体积法或质量法进行设计,通过试配和调整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控制水胶比,一般不宜大于 04。

同时,要合理确定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的用量,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和氯离子、碱含量等限值。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一.高性能混凝土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技术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对以下性能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要求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二.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水泥: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熟料中的C3A含量≤8%,京沪高速铁路中限制C3A≤6%;碱含量≤0.80%,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

不宜使用山砂。

不得使用海砂。

吸水率应不大于2%。

细骨料应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细度模数要求≥2.3%。

细骨料的碱活性就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

3.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

二级级配碎石,C50 5-10mm,10-25mm, C30 5-16mm,16-32.5mm.4.矿物外加剂:用于改善砼耐久性能而加入的、磨细的各种矿物掺合料。

品种: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铁灰、稻壳灰、沸石粉。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主要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建筑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耐磨性、高抗冻性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

本文就建筑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材料1.水泥:水泥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严格控制水泥的品种、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使用过期或者质量不过关的水泥,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粉煤灰:粉煤灰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1596-2017《粉煤灰》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调整其掺量,且应该在混凝土拌合前进行筛分和预处理,以保证其掺入混凝土的均匀性。

3.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18046-2008《矿物掺合料》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调整其掺量,且应该在混凝土拌合前进行筛分和预处理,以保证其掺入混凝土的均匀性。

4. 骨料:骨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骨料》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骨料种类和规格,且应该进行筛分和洗涤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干湿状态的均匀性。

5. 水:水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50123-2019《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选择清洁、无污染、无盐分、无酸碱度的水源,且应该控制其用量和掺入混凝土的时间和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6. 外加剂:外加剂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外加剂种类和用量,且应该在混凝土拌合前进行试验和确认,以保证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三、配合比设计1. 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一般建议采用C30及以上等级。

2. 骨料配合比:根据骨料种类和规格,确定骨料的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根底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相对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性能: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可以更小,自重得以减轻,使用面积增加,材料用量减少。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能好,因而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和重建费用减少,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

4、高性能掺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因而混凝土结构变形小、刚度大,稳定性更好,更能满足结构功能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二、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1、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建造结构用的混凝土性能以及施工过程控制等三个因素,其中环境条件是影响结构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

2、高性能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条件特征见下表:三、根本规定1、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包括构件)设计时,应同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包括如下主要内容:⑴结构的使用环境及其环境对结构腐蚀性的调查与说明。

⑵结构的整体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各个部件(如桥梁的根底、墩台、梁,隧道主体结构等)的使用年限明细表(见下表):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正常维修和对某些部件进行更换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⑸特殊或严重腐蚀性环境作用下对结构采取的外部辅助防护措施。

⑹在设计年限内对结构进行期检测、监测和评估的具体要求。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那么:⑴选用低水化热、低C3A含量、低碱含量的水泥以及低碱活性骨料、低碱外加剂等原材料,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在建筑和其他建设领域按照规范、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制图、投标、合同管理等工作的有关技术规程。

它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熟练技能和丰富经验,用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就要求完成的工作。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是指按照某个国家的规定或某个项目的要求,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准备的文档。

它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技术指南和标准规定,以及有关混凝土材料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完整规范,也包含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的各项条件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求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应该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针对不同现场条件,要优化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准备系统完整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者的指南,以便他们成功设计适用于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

它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细节、材料和施工管理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应包含以下内容:1、宏观模型分析和验算:结构宏观力学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结构的安全性等;2、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应力等参数的选择,以保证混凝土的可靠性;3、对拉伸混凝土的抗拉应力等参数的选择,以保证施工质量;4、基本要素的设计,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形状设计,屋盖三通等基本要素;5、施工工艺管理:包括混凝土原料、抹灰检验及其他施工中的管理和检测等;6、混凝土结构设计工具:比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等;7、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安全技术标准:比如建筑安全技术规程等;8、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的改进与变更:分析混凝土结构错误及不合理处,分析故障机理;9、三维构件模型设计: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立三维结构模型;10、混凝土结构设计任务查验及报告:包括施工原因、存在的缺陷及影响等的分析,及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安全性。

总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者的必备资料,可以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分析结构受力特性,精确设计和施工。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节能技术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实践
1 2
采用低热水泥和高效减水剂
使用低热水泥和高效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和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优化施工工艺和设备
改进施工工艺和设备,如采用大模板施工、滑模 施工等,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3
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积极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混凝土结构性能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保障结构 安全运营。
结构安全性保障措
05

结构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如强度、韧性、耐久性等,直接影响 结构的安全性。
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影响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包括混凝 土拌合、浇筑、养护等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
03

搅拌工艺及设备要求
01
02
03
搅拌设备
应选用强制式搅拌机,确 保搅拌均匀,提高混凝土 性能。
搅拌时间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 设备性能确定,保证混凝 土搅拌均匀、充分。
搅拌顺序
先将骨料、水泥、掺合料 等干料搅拌均匀,再加入 水和外加剂进行搅拌。
运输、浇筑和振捣技术要点
运输
采用专用运输车,保持混 凝土均匀性,避免离析和 泌水现象。
结构设计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包括结构形式、荷载分 析、抗震设计等方面的优化。
结构安全性设计原则及措施
强度设计原则
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强度等级 和配筋方案。
延性设计原则
提高结构的延性,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减轻地震等灾害对结构的 破坏程度。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

四川省交通建设技术指南编号:SCG F51—2010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2010年5月1日 发布 2010年6月1日 实施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前 言水泥混凝土是当今世界最大用量的人工制备材料和最主要的土木建筑工程材料,而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其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

随着桥梁向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山区发展和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对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桥型不断向着更高、更大、更深、更新的空间和规模发展,现有水泥混凝土制备与施工技术受到了严峻挑战。

传统混凝土桥梁的混凝土配合比是按强度进行设计的,仅能满足工程的强度需要并符合一般耐久性要求,并且没有针对桥梁结构构造特点制定专门的规范。

因此,提高混凝土品质,是实际工程十分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虽然全年干旱少雨,但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和季节温差大,桥梁结构作用环境异常恶劣,桥梁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破坏更为严重和复杂。

针对桥梁结构的特点,开展混凝土品质研究,对提高混凝土桥梁结构质量、延长桥梁结构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本指南是在《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报告》、《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相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等规程、规范和众多学者论文等资料,编制完成的。

其主要特点为:根据桥梁使用混凝土特点,定义了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内涵;基于骨料最紧密堆积和最佳浆骨比理论,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实测-计算-试配的设计方法;制定了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和骨料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大体积低水化热高性能混凝土、自然浇注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箱型结构高性能混凝土、桥面防裂防渗高性能混凝土等不同部位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技术措施。

其内容包括了基本规定、原材料要求、不同环境作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耐久性混凝土设计要求、混凝土试配与调整、施工验收等技术要求。

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法则及其应用

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法则及其应用

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法则及其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比普通混凝土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新型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其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的用途对耐久性、适用性、施工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

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原材料选择是其应用的基础,一般应采用优质原材料,控制好低水胶比,并且要精确的计算矿物掺和料的用量,合理使用高效外加剂。

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配制要控制好三大关键点,利用合适的方法以及配比原则进行设计。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它在现代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能有效增加桥梁的跨径以及主梁的间距,能保证桥梁良好的耐久性,综合增强了桥梁以及道路建筑的力学性能,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对提高施工建设的经济效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和料以及粗、细骨料和水等。

在施工前只有合理地选择原材料,才能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要控制好水泥中C3A 的含量,要求C3A不得超过8%,还要求水泥的含碱量不大于0.8%,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或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

水泥存放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也会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有所影响。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矿物掺和料的品种为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

其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河砂的细度模数度在2.6-3.0,保证河砂中的含泥量不能高于2%。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其最大公称粒径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选择。

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

低水胶比的要求使高性能混凝土一般需要在加入聚羧酸系列的减水剂产品。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结构设计要求-朱爱萍 副研究员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结构设计要求-朱爱萍 副研究员
作用。
设计计算及验算
➢ 4.3.2 受压构件计算
–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公式1)
当普通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要扣除钢筋面积
– 配置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公式2)
式中:α为间接钢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85,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 主要考虑弯矩平衡、力的平衡及受压区高度 – 简化计算: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 – 矩形应力图的受压区高度x:截面应变保持平面假定所确定的中和轴高度乘以系数β1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 β1取为0.80;混凝土强度级 为C80时,β1取为0.7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 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乘以系数α1确定。 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超过C50时, 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C80时, α1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80: β1 、 α1 可仍按线性插值取值,但削弱了高强混凝的
构造要求
➢ 4.4.3 钢筋的锚固
– 锚固的意义:混凝土结构承载受力的基础; 锚固强度的组成:摩擦力、胶结力、混凝土咬合齿的咬合力。
– 锚固的基本形式: 直线锚固:钢筋通过摩擦、粘结及咬合作用,将钢筋屈服拉力传递给周围混凝土。 直线加标准弯钩锚固:钢筋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通过末端90°、135°、180° 的标准弯钩将一部分锚固力传递给周围混凝土,以满足锚固
体积配筋率: 螺旋式配筋体积配筋率: 构造要求:配置范围;方格网式钢筋,不应少于4片;螺旋式钢筋,不应少于4圈。
提纲
一、基本要求 二、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三、设计计算及验算 四、构造要求 五、后续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PT教学课件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PT教学课件

中的劣化外力作用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
劣化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为目标。
2020/12/11
19
• 5.3 对混凝土结构作用的劣化外力有一般劣 化外力和特殊劣化外力。
• 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热以及混凝土中性化 等,为一般劣化外力,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中必须考虑的。
• 盐害、冻害以及酸性土壤、腐蚀性物质等对 混凝土结构的作用,为特殊劣化外力,按混 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而定。
2020/12/11
3
2. 术语
• 2.1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常规材料和生产工艺,能保证混凝 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并具有 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 混凝土。
• 2.2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在所处工作环境下,长期抵抗劣
化外力与劣化内因的作用,维持其应有 性能的能力。
2020/12/11
x 5.83C38
(2)
t
式中:χ—水胶比(%)
C—钢筋砼的保护层厚度(cm)(室内的保 护层厚度=室外保护层厚度+2cm)
—劣化外力区分系数,室外为1.0,室内为
1.7
t—设计使用年限(年)
2020/12/11
23
• 5.6 抗冻害耐久性设计
• 5.6.1根据冻害设计劣化外力的强弱,冻害地
域可分成准冻害地区、一般冻害地区、重冻 害地区。据此规定水灰比的最大值如表-1。
单方混凝土用水量不宜大于175 kg/m3。 胶凝材料总量宜为450 ~ 600 kg/m3,其 中矿物微细粉用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总量 的30 %。水胶比不宜大于0.38。砂率宜为 37 ~ 44 %。高效减水剂掺量根据坍落度要 求而定。
2020/12/11
22

高性能混凝土桥梁构件应用技术规范

高性能混凝土桥梁构件应用技术规范

高性能混凝土桥梁构件应用技术规范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公路建设。

公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公路交通的安全和通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性能混凝土桥梁构件应用技术规范是保证桥梁质量、提高桥梁使用寿命和确保桥梁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桥梁构件的设计、材料、施工、验收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

三、规范引用文件1. GB/T 50081-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 GB/T 50152-2009 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标准3. GB/T 50164-2011 钢筋和钢筋焊接连接的质量检验标准4. JGJ/T 10-2011 建筑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5. JGJ/T 23-2011 建筑用钢筋加工制作及验收规范四、设计要求1. 桥梁构件的设计应符合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2. 高性能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JGJ/T 10-2011建筑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进行配合比设计。

3. 桥梁构件的钢筋应符合JGJ/T 23-2011建筑用钢筋加工制作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4. 桥梁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应符合GB/T 50168-200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的要求。

5. 桥梁构件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符合JGJ/T 23-2011建筑用钢筋加工制作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6. 桥梁构件的连接件应符合GB/T 50164-2011钢筋和钢筋焊接连接的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五、材料要求1. 混凝土应按照JGJ/T 10-2011建筑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进行配合比设计。

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预应力混凝土应符合GB/T 50168-200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的要求。

4. 钢筋应符合JGJ/T 23-2011建筑用钢筋加工制作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5. 高性能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性能,特别是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计算及验算
4.3.4 其他受力构件
–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受力机理:围箍效应、锥劈模型、约束混凝土原理。 截面尺寸: 计算底面积: Ab按同心、对称的原则确定 配置方格网或螺旋式间接钢筋的局压承载力: 受压承载力计算 方格网式配筋 为避免长、短两个方向配筋相差过大而导致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规范规定钢筋网 两个方向上单位长度内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不宜大于1.5。
–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其中0.88为修正系数,考虑结构中混凝土 实体强度与立方体试件强度的差异;αc1为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为棱柱体抗压强度的 系数,C50及以下取0.76,C80取0.82,中间线性差值; αc2为脆性折减系数, C40及 以下取1.0,C80取0.87,中间线性差值。 –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 钢纤维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数据确定弹性模量等

一、基本要求

二、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三、设计计算及验算
四、构造要求
五、后续研究
设计计算及验算
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 含义: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达到最大的设计承载 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极限变形时所对应的承载力
– 主要内容: 正截面、斜截面、扭曲截面、冲切、局压和疲劳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
结构设计要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朱爱萍 副研究员
2015年1月13日

一、基本要求

二、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三、设计计算及验算
四、构造要求
五、后续研究
基本要求
普通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标准: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4.2.3 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
– 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混凝土的材料分项系数为1.4
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4.2.4 变形参数:弹性模量、剪切变形模量及泊松比
– 弹性模量:
– 剪切变形模量:Gc=0.4Ec – 泊松比: 0.20 – 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不同,变形性能也有所不同,当有可靠试验依据时,可根据实测
性质:多为温度、收缩等因素引起的间接裂缝。
影响:间接作用引起的约束和开裂基本不影响安全,但可引起耐久性问题或影响结构 的正常使用功能。 问题:对使用功能(渗漏、观感)的影响直接影响用户的生活和利益,易引发矛盾。
难度:调研表明,间接裂缝的影响因素多、不确定性大,随着目前混凝土结构材料的
变化,各种添加剂的增多,强度提高,间接裂缝的影响逐步增大。
– 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乘以系数α1确定。
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超过C50时, 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C80பைடு நூலகம், α1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80: β1 、 α1 可仍按线性插值取值,但削弱了高强混凝的
作用。
设计计算及验算
– 特殊构件:深受弯构件、牛腿、叠合式构件 – 承载力计算表达式: – 应力设计的表达:内力等代法;三维应力设计的多轴强度准则
变形
设计计算及验算
应力 裂缝宽度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自振频率
– 表达式:S(荷载组合效应)≤C(限值) – 变形控制: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按构件类型确定相对挠度限值,可根据使用要求加严反拱挠度的限值
防水防腐:地下室墙体采用防水做法、有可靠防腐措施时,与土壤接触一侧厚度可
适当减小。 保护层内配置的防裂、防剥落的焊接钢筋网片:为保证防裂钢筋网片不致成为引导锈 蚀的通道,应对其采取有效的绝缘和定位措施,此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
小,但不应小于25mm。
构造要求
4.4.3 钢筋的锚固
– 锚固的意义:混凝土结构承载受力的基础; 锚固强度的组成:摩擦力、胶结力、混凝土咬合齿的咬合力。 – 锚固的基本形式: 直线锚固:钢筋通过摩擦、粘结及咬合作用,将钢筋屈服拉力传递给周围混凝土。 直线加标准弯钩锚固:钢筋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通过末端90°、135°、180°
四、构造要求
五、后续研究
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4.2.1 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确定方法
–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 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 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或设计规定龄期以标准 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4.2.2 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
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作适当调整。
设计计算及验算
4.3.1 受弯构件计算
– 主要考虑弯矩平衡、力的平衡及受压区高度 – 简化计算: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 – 矩形应力图的受压区高度x:截面应变保持平面假定所确定的中和轴高度乘以系数β1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 β1取为0.80;混凝土强度级 为C80时,β1取为0.7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不应计入间接钢筋的影响的情况:1)当l0/d >12时; 2)当按(公式2)算得的受压
承载力小于按(公式1)算得的受压承载力时; 3)当间接钢筋的换算截面面积 小 于纵向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的25%时。
设计计算及验算
4.3.3 受剪构件计算
– 截面控制:防止构件截面发生斜压破坏(或腹板压坏); 限制在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斜裂缝宽度; 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的最大配箍率条件。 – 受剪承载力: 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构件:
体积配筋率:
螺旋式配筋体积配筋率: 构造要求:配置范围;方格网式钢筋,不应少于4片;螺旋式钢筋,不应少于4圈。

一、基本要求

二、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三、设计计算及验算
四、构造要求
五、后续研究
构造要求
4.4.1 伸缩缝间距
– 伸缩缝:膨胀缝(伸缝)收缩缝(缩缝)合称伸缩缝,属于结构缝的一种 – 设置伸缩缝的目的:为了减小由于温差(早期水化热或使用季节温差)和体积变化( 施工期或使用早期的混凝土收缩)等间接作用效应积累的影响,将混凝土结构分割为 较小的单元,避免引起较大的约束应力和开裂。 –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
且难以定量计算。
构造要求
4.4.2 保护层厚度
–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以最外层钢筋 (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锚固-搭接要求: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 。 最小厚度的控制: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拉筋、分布筋等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裂缝宽度验算:一级:消压状态(零应力控制); 二级:不开裂(抗拉强度控制);
三级:裂缝宽度控制,裂缝宽度限值表。 荷载:标准组合-一、二级及三级预应力构件; 准永久组合-钢筋混凝土构件及不利环境预应力构件。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表: 根据构件类型、裂缝控制等级、环境类别确定;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1、 0.2、 0.3、( 0.4)mm;
构造要求
4.4.1 伸缩缝间距
– 伸缩缝间距设置原则:鼓励设计因地制宜解决;分别列出可以放松或加严的条件,供 设计人员参考。 –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4.4.1确定。
构造要求
4.4.1 伸缩缝间距
– 伸缩缝间距宜适当减小(加严)的情况: 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 屋面无保温、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 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的结构; 4. 采用滑模类工艺施工的各类墙体结构;
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40mm。
防火:防火要求满足相应规范。
构造要求
4.4.2 保护层厚度
– 可减小保护层厚度的措施: 表面防护:采取表面防护措施,抹灰层、有效的保护性涂料层等。 预制构件:经过检验而有较好质量保证的工厂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 防锈措施:采用经检验的阻锈剂、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镀锌钢筋或阴极保护处理等 防锈措施。
配置箍筋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
配置弯起钢筋:
计算截面:支座边缘处的截面、 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 箍筋截面面积或 间距改变处的截面、 截面尺寸改变处的截面。
设计计算及验算
4.3.4 其他受力构件
–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力特点:截面剪应力流呈扇形分布,外大内小,构成环流;沿表层配置的纵筋、 箍筋承担斜向主拉应力;斜向螺旋状裂缝;很少纯扭构件。 截面控制:保证构件在破坏时混凝土不首先被压碎。 受扭承载力:受扭塑性抵抗矩Wt;矩形、T形、I形、箱形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3 特种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各专项标准:
–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 –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38 – 行标《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在编

一、基本要求

二、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三、设计计算及验算
锚固区域的配箍:锚固长度范围内的配箍对锚固强度影响较大。
– 锚固的设计方法: 基本锚固长度:
lab
fy ft
注意:1.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
d
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 2. ζa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可连乘,不应小 于0.6,预应力筋取1.0; 3. la不应小于200mm; 4. 梁柱节点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4.3.2 受压构件计算
–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 配置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公式2) (公式1) 当普通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要扣除钢筋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