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与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与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构建一个人类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强调全球治理、共赢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文化理念与实践。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观念。
文化理念与实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文化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文化理念是指人们对于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的观念和认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是基于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这些共同价值观包括尊重人权、维护和平、促进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只有共同的文化理念,才能够让人们找到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标,从而推动共同体的建设。
其次,文化实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
文化实践是指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实践,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深相互间的友谊。
只有在这种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相互信任的基础,推动共同体的持久发展。
文化理念与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理念与实践可以缩小世界各国之间的差距。
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隔阂和冲突。
而通过文化理念与实践,可以让各国之间更加了解、理解彼此,从而减少误解和猜疑。
只有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才能够帮助我们共同面对全球的挑战。
其次,文化理念与实践可以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文化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提升各国的文化艺术水平,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文化旅游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共同繁荣。
同时,文化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创新和转型的重要力量,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文化产业的机会,实现经济的互利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力量引言:在当今世界日益相互依存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经济不平等等,要求我们超越国界、种族和文化的差异,携手合作迎接挑战。
本文将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力量,包括全球化、共享经济、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等,以及对这一概念的个人理解。
一、全球化:全球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之一。
全球化不仅加速了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信息交流,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合作。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各国之间的利益日益交融,国家间的利益逐渐趋同,从而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全球化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自身行为对他人和全球的影响,从而意识到合作与包容的重要性。
二、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推动力量。
共享经济通过共享资源、共同利益和互助合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关系,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共享经济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让我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共享和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之一。
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为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例如通过研究新能源技术来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医疗水平等。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紧密地相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量。
四、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之一。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和相互理解。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传统,我们能够超越偏见与歧视,达成共识与合作。
文化交流使我们更加关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从而增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和意识。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案 2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课时设计:第5课第2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导入:思维导图环节一:你知道我们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坚持什么样的政策吗?我国外交政策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计意图:通过本册和本课知识结构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正道》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哪些丰富的内涵?又应遵循怎样的践行之道?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学小结: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性?(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政治)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安全)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经济)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文化)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态)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铁作为中印双方共同打造的明星工程,打通了中国印尼两国民众的连心路,成为中国和印尼友谊的象征。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雅万高铁是如向生动践行中国智慧的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2、中国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推动大国特色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目标
推动大国特色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大国特色外交的核心内涵,包括以和平发展为基础、开放合作为基调、互利共赢为目标的特点。
2. 熟悉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括尊重多样性、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合作共赢的原则。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分析大国特色外交在推动国际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理解大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责任与使命。
2. 能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3. 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深入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大国特色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落地。
三、情感目标
1. 树立积极的国际主义情怀,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提高尊重多样性的意识。
2. 培养全球视野,关注全球性问题、多元文化和人类共同利益,培养面向全球的全人教育意识。
3. 培养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促进全球合作和共赢思维。
四、实践目标
1. 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技能。
2. 培养大国特色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评价评估
1. 通过多元形式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大国特色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国际事务发展、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言行举止、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
申论范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申论范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申论范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近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热议话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大经济体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积极承担起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的参与和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成为世界和平的稳定器。
中国历史上饱受战争之苦,深知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惨重代价。
因此,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从未以军事手段威胁或侵犯他国利益。
相反,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并倡导国际社会共同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秉持着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贸易自由化等全球事务中。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全球资源配置和利益再分配,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持续增长的机遇。
同时,中国还坚持多边主义,推动修订完善全球治理规则,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做出积极努力。
第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然而,中国不仅在自身实现了几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也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也致力于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并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第四,中国通过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和文化传播者为代表,对世界的人文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通过“文化中国”、“中国文化年”、“中国电影展”等活动,推动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在我国的外交理念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核心概念。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这五位一体分别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进环境保护合作、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和平才能够为全球各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国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种争端和矛盾,反对以大国之间的对抗来解决问题。
这种理念为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基础。
推动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合作和发展的机会,但也面临着不平等和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提出的互利共赢理念强调合作共赢,推动各国之间经济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途径。
人类社会是多元的,不同的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我国主张通过文化交流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实现文明共存、繁荣发展。
第四,推进环境保护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我国积极倡导全球环境保护协作,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主张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为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
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全人类共同利益之所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全球发展环境,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相互关联的关系。
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为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1.引言1.1 概述概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和目标,旨在促进全球化时代的合作与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复杂和紧迫。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了人类命运的相互联系和共同体的意识。
它指出,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国家、拥有何种文化、信仰何种宗教,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共享着同一个星球上的资源和生存环境。
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全球问题的本质,说明了我们只有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共同面对挑战,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例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等问题无国界,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
只有通过加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良性循环。
此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权保护,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为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建立起全球治理体系,制定共同的规则和标准,并促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同时,各国应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总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面对全球化挑战时的理念和目标,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合作、共赢,我们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享美好未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围绕着文中主要的观点和论证展开,以清晰的逻辑框架来组织文章内容。
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这篇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文中,大体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应该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进行概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受欢迎的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全球发展来推动共同繁荣。
这一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旨在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从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各国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全球发展,使各国能够更好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性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理念,旨在推动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加强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这有助于打破各国之间的壁垒,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进而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这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进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带一路”倡议还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为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这有助于各国更好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通过上述措施,“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这一倡议为世界各国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促进了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了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了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因素和地区冲突等问题,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由于全球性挑战的存在,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积极争取。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意义和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意义和成果1. 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了世界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了世界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
2. 提出的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强调了世界各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使世界各国在共同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它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强调了世界各国应该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上加强合作,不搞针锋相对,不谋求零和博弈。
它还提出了扩大互利合作的战略,强调了各国应该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 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各国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得到了加强,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等问题。
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不断扩大了利益汇合点,增进了共同理解与共识。
再次,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得到了加强,共同推动了国际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为国际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使各国在解决分歧与纠纷时更加充满智慧与创新。
总结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开辟了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未来,我们还需不断加强交流与理解,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实现利益的最大汇合点,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还有赖于全球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文人,我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只有各国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进行合作共赢,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希望各国都能积极响应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
愿世界各国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供中国方案
302020.06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尖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供中国方案为聚焦党校学员“两带来”,发挥党校优势、体现党校特色,本刊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合作,开设“党校学员‘两带来’”栏目,每期从党校学员“两带来”问题中选取两个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编者按高祖贵文_斗,对这些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独特回答。
集中为一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良好形象,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一、指明世界各国共同奋斗的美好愿景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明确提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思想。
2015年9月,他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第一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全面系统阐述。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了深刻阐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等。
这些问题超越了国界和种族,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未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推动全球发展、促进人类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指导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简单来说,就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关系,呼吁各国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全球性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孤立分散到相互联系、从封闭隔绝到开放融合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手段的限制,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交流较少,彼此相对孤立。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技的进步,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日益紧密。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瞬间可达全球,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流动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趋势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孤立中实现长期的发展和繁荣。
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格局。
国际贸易的发展让各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推动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促进了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发展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等。
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来解决。
只有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影响不分国界和种族。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1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2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2框 谋求互利共赢
阅读教材P24“相关链接”
思考:中国是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 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 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探究二 关心共同命运题
俄乌冲突下,大量难民涌入欧洲
教材P25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4.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
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中学生
应该 ①关心祖国和世界的发展
() D
②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③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到国外学习
④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思考 (1)难民的遭遇为什么能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能够让我们不仅善待 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 ,把他人看成同我们一样的人,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 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2)帮助这些难民,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应树立全球观念和全球视野,积极 关注难民,通过参加一些主题宣传活动或 捐赠活动帮助难民。
各国人民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 联系起来
当堂演练
1.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 ①气候变化 ②环境污染 ③疾病流行 ④恐怖主义 A.①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D)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
人教版 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下)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坚持以( )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以()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宗旨是『和平、开放、包容、共赢』从近几十年来的国际社会发展来看,『和平、开放、包容、共赢』是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宗旨,它表达了一种开放、共融、友爱的思想,即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促进和平共处和合作,通过始终如一的信念和行动来营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而这一宗旨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共同的社会发展,减轻贫富差距,以及彼此间的尊重和谅解。
首先,『和平、开放、包容、共赢』是一种以和平共处为原则的思想理念,强调国家间应该放弃冲突,改为彼此间的协商与磋商,以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促进双方互助、共同繁荣和和谐共存。
国际社会应当发挥各自的国际责任和自我责任,遵守和尊重维护国际法律,促进各国政府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义务。
其次,『和平、开放、包容、共赢』也体现了开放和共融的态度,以包容之心接受但不绝缘相互,以包容求同而不求同,彼此间视差异为馈赠而互赞。
各国政府要采取全面对外交往,在贸易、投资、文化交流和科技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开放,以便改善彼此的经济合作,推动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第三,『和平、开放、包容、共赢』强调了共同发展的思想,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双方都应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取得共同的进步,提出以社会共赢为宗旨的新型全球性发展模式。
此外,『和平、开放、包容、共赢』也是表达尊重和谅解的理念。
各国政府务必提倡彼此尊重历史遗留,尊重各国文化传统,秉持正义支持解决问题,以改进彼此理念和行动,提高彼此间开放信任水平,建设更加和谐和融合的社会环境。
『和平、开放、包容、共赢』的宗旨至关重要,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宗旨。
国际社会应当坚持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懈奋斗,营造和谐和融洽的社会氛围,共同谋求世界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总路径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总路径内容一、引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各国在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上应该携手合作、互利共赢。
在这个理念中,五位一体战略布局被提出,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内容。
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1.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内容。
2. 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开放发展、合作共赢,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共享。
3. 政治建设方面,强调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推动国际政治一体化,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联盟。
4. 文化建设方面,强调文明交流、文化互融,促进各国文化共享、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同体。
5. 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关注全球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和谐。
6.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家园。
三、深度解析1. 经济建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经济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各国需携手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共享和互利共赢。
只有在共同繁荣的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得以构建。
2. 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保障。
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形成政治上的一体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3. 文化建设:文化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
各国应该促进文明交流、文化互融,共同建设具有多元共享特色的文化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享和发展。
4.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各国应该关注全球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各国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和谐。
5.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各国应该推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实现全球生态平衡,并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家园。
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努力.
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努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在推动全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中国倡导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主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合作,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促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其次,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发展。
该倡议旨在加强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中国已与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等领域的合作,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
中国是《巴黎协定》的重要签约国之一,致力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致力于推进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主动开展南南合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环境挑战。
总之,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中国为全球构建和谐、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化进程加速:全球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背景之一。
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信息流通等因素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相互依存。
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等,已经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单独能力范围,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共同解决。
2.多极化格局形成:国际格局正在从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多极化格局下,各国之间需要寻求共识,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挑战。
3.全球性问题增多: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另外,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充分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加强疫情防控和医疗资源共享。
4.国际社会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系列地区冲突之后,国际社会普遍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与日俱增。
各国都认识到,冲突和战争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痛苦和破坏,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一种共同愿望和追求。
综上所述,全球化加速、多极化格局、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等因素,构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
各国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
作为当今世界最高层次的国际关系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深刻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大势,而且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
本文将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含义、实践路径和中国方案,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含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含义,是指在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国际社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干涉内政,解决分歧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重要场合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这一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和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首要的是通过倡导者不断努力,争取各国的支持和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一同努力,倡导者必须经过耐心和不懈的努力,争取各国的支持和共识,并根据国际社会的现实形势来发挥倡导作用。
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需要通过关注、参与国际社会的各项事务,提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
需要极力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推进实践。
国际多边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国际多边合作是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础。
推进国际多边合作,是对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观的重要补充和坚实基础。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国方案汇聚了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与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实践,融合了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契合着时代潮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
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考点链接】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这有利于维护东盟各国的自身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
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
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
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6)主权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
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构成的,主权是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做好准备。
(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
这些都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4)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
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
这说明,解决南海问题不非一帆风顺。
(5)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区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
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6)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
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跟踪试题】1.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这表明:A.中国与东盟已无利益冲突B.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C.中国与东盟已成为战略结盟D.国际关系反复无常2.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这是因为: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
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充分表明:A.世界已经形成多极化格局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东盟已经根本改变了其外交政策4.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表明:①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周边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④中国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
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参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基础是:A.综合国力B.国家力量C.睦邻关系D.共同利益6.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
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③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④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这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B.中国与东盟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8.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
这有利于:A.打击敌对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寻求战略盟友B.国家实力增强,炫耀军事力量,促进世界和平C.增强国家力量,主导世界格局,展示大国形象D.综合国力上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9.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做准备。
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按客观规律办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0.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1.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12.“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
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
这说明: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13.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
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表明:A.矛盾次要方面影响主要方面,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支流B.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主流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要反对均衡轮和一点论14.《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
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这表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②意识来源于诗仙的创意和天分③意识具有能动性性,可以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5.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