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奔马图

合集下载

徐悲鸿奔马图

徐悲鸿奔马图

徐悲鸿奔马图徐悲鸿奔马图《奔马图》绘骏马由远而近,飞奔而来。

画家采用大角度透视的手法,以腾空的一只后腿和交叉在一起的前腿,展现奔马疾驰的速度。

笔触雄厚,设色清淡,线条刚健,大有痛快淋漓、潇洒风流之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徐悲鸿奔马图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徐悲鸿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画的一张奔马图,纵326厘米,横112厘米,纸本水墨,现藏于宜兴徐悲鸿纪念馆。

时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在徐悲鸿的一生中,有多幅以马为题材的名画。

以这幅画为代表。

这幅《奔马图》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真迹。

是徐悲鸿1941 年所画,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

企予望之。

悲鸿时客槟城。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画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头略向右倾,鼻孔略大。

这匹马正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让人热血沸腾。

作者只寥寥几笔,就使这匹马有形有体,刚劲有力。

作者用浓墨来体现鬃毛的厚密,用淡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

该画中,采用了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纵情挥洒,独具一格。

马的头顶、胸部、马蹄、臀部留白,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腹部阴影处,用墨比较淡,显示出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

这幅《奔马图》能让人感受到马呼出的热气、滚烫的体温,甚至淋漓的汗水。

它强健的生命力正是抵抗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奔马图》

《奔马图》

《奔马图》
一幅画着六匹马的图叫《奔马图》。

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曾赴法国、比利时学习,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他的《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的。

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工作者协会主席。

你可知道这幅画的来历?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

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

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

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

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

他把我也引到画中去。

那是一天下午,在太阳的暴晒下,有六匹马在比赛。

跑在第一的是一匹又俊又强壮的白马,他是老大。

你瞧!他正边跑边回头喊:“兄弟们加油!不要落后。

”这时,后面的马跑得更快了。

跑在第二的是老二,他对老四说:“老四老四你真笨,连匹小马也跑不过。

哈哈哈……”老四听了,非常生气,奋往直前一下子成了第二名,追过了老二。

老五在旁边一边跑一边生气地说:“老三你未免太笨了,你是我看到过最笨
的一匹马。

”老三奋不顾身地像装了推进器一样,“嗖”,成了第四名。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互不相让跑在前面。

老六看了,也不甘示弱。

他心想:我虽然才出生几个月,但我要往前冲,要冲到前面,看看我的实力怎样?不一会儿,小马跑在了老五后面了。

比赛结束了,老大第一、老三第二、老二第三、老五、老六和老四并列第四。

这幅画不仅是画着六匹马在比赛,而且还表达了作者自己奋勇直前的精神。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精编版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精编版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文化阅读】近代画作1-徐悲鸿与《奔马图》

【文化阅读】近代画作1-徐悲鸿与《奔马图》

【文化阅读】近代画作1-徐悲鸿与《奔马图》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很多象形文字既是书法,又具备图画的要素。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辅相成。

中国的画家将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画笔描绘出来,并将自己的个人意识和审美情趣渗入其中,使中国绘画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

中国画注重构思,讲究意在笔先,不拘泥于表面的肖似,而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取舍,夸张地刻画那些能体现出事物精神的部分,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独特感悟。

徐悲鸿与《奔马图》来自精华学校中考研究院00:0001:36(点击此处收听人工语言▲)徐悲鸿是现代有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精通中国画的绘画技巧,擅长画人物、走兽、花鸟,又曾留学法国学习西画。

他将西画技法融入国画之中,对国画进行改革,作画时重视把握解剖结构、骨骼,主张光线、造型,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

徐悲鸿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合影▲徐悲鸿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写出了《中国画改良论》等专著,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悲鸿还是一个有名的爱国者,他逝世前叮嘱家人将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古今名画1200余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徐悲鸿的国画彩墨浑成,尤其以画马著称,《奔马图》是其中的代表。

《奔马图》这件作品是徐悲鸿赠给朋友的礼物,作于1948年初冬。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傅作义部接受了和平统一的的提议,北平即将解放在这幅画中,浓淡干湿变化浑然天成,徐悲鸿用饱满的墨色勾勒奔马的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用干笔扫出鬃尾。

马腿奔腾有力,腹部及鬃尾的弧线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去,画面前大后小,具有很强的透视感,奔马似乎要冲破画面,奔腾而出。

最后中考研究院jhzhongkao中考研究院致力于专业中考信息、备考技巧、资料下载和政策解读的推广传播。

成立以来已呈现上千篇干货知识,数百场直播,线下活动。

更有聚集优秀家长、名师专家的中考交流群全面开放,深受初中小伙伴们的认可和信赖。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奔马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奔马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奔马图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奔马图,感谢您的阅读!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奔马图》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群马》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总结: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见图),此幅绘画奔马的造型准确、笔墨生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效果,又融进了西洋绘画的明暗和透视方法。

画中的奔马不用线描法,采用了写意画法并注重画出马的精神风貌,表达画家的深刻寓意。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多是不带缰辔的,那奔放不羁的马,正是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自由的象征。

在那“万马齐喑”的年代里,广大劳动人民自然十分喜爱徐悲鸿的马。

画中四蹄腾空的奔马,长鬃飘拂,马尾十分舒展,表现出挺拔奔放、自由不羁的精神。

该画款识为:筱泉先生惠教,悲鸿作于昆明壬午春画。

钤印:徐悲鸿。

徐悲鸿在谈到他画马的经验时说:“速写稿不下千余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

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是这些深厚的基础和辛勤的劳动,使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象马”来,才有可能超越前人
构筑的高度,为中国绘画作出新的贡献。

奔马图科普知识

奔马图科普知识

徐悲鸿骋马图轴
徐悲鸿骋马图轴【名称】徐悲鸿骋马图轴
【类别】书画
【年代】近代
【文物原属】徐悲鸿作品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鬃毛飞扬的飘逸洒脱。

绘于民国廿八年(1939年),徐悲鸿时年44岁。

3【徐悲鸿简介】
(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

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

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课程名称:徐悲鸿《奔马图》

课程名称:徐悲鸿《奔马图》

课程名称:徐悲鸿《奔马图》
课程名称: 徐悲鸿《奔马图》
绘画工具:兼毫毛笔中号小号各一支,提斗笔中号一支。

生宣纸(或者麻纸),纸张尺寸:39*45㎝。

颜料:赭石,藤黄。

小瓷碟若干。

徐悲鸿《奔马图》知识点:1,用浓墨勾勒出马的头部,脖子和身子勾出轮廓,强化笔墨关系,再用淡墨画出马鬃和马尾。

2,中等墨色画出马的脖子,胸部和下颌部分。

下笔果断肯定,用墨饱满。

3,调浓淡不同的中等墨色,画出马的身子,先画出肩胛骨和圆润的腹部,接着画出马的背部和臀部,简略的带出马的4条腿整体的位置。

用笔要概括。

墨色变化要自然。

笔意连贯。

4,用浓墨勾勒出马的腿和马蹄。

注意前后透视和穿插关系。

线条要松动笔断意连,注意节奏感。

5,用浓墨干笔散锋,画出马鬃和马尾,注意用笔要有节奏感。

#国画教程#绘画日常。

徐悲鸿《奔马图》鉴赏

徐悲鸿《奔马图》鉴赏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
当我第一眼看到《骏马图》时,就好像看到了万马奔腾的景象,不禁震撼万分。

这《骏马图》是徐悲鸿画的,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马尾,在马奔跑时均匀分开,潇洒上扬,在马站立时,像长长的头发一样垂直落下,颜色漆黑、油亮,显示出马儿健康的体魄来。

再细看时,每匹马的马尾都很顺滑,没有一处打了结,真真笔力非凡。

接着看,就看到了马的后腿,大腿那儿强壮有力,奔跑时那蹄子高高扬起,让人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尘土飞扬的场景了。

然后,你就会看到马的身体,它的腹部很浑圆,用膘肥体壮来形容它一点儿也不为过。

而马的前蹄的“主要任务”是支撑全身,所以那儿也是健硕得很。

马的脖子则十分修长,上面长满了鬃毛,和尾巴一样浓密,却短了许多,这些鬃毛是浓浓的棕色,飘扬起来一定像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

最后是马的头部,它的眼睛是棕色的,闪着快乐的目光,它的鼻子仿佛在呼着热气,那也是快乐的,因为画家虽然没画背景,却让我们感觉到这马儿一定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驰骋。

徐悲鸿画的马总是那么威风,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笔下的马每一匹都出神入化,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咱今天就来说说徐悲鸿的奔马图。

我第一次看到徐悲鸿的奔马图的时候,就感觉那些马像是要从画里跑出来似的。

你看那马的身子,就像拉满了的弓一样,充满了力量。

腿呢,就像四根有力的柱子,感觉能一下子把地给蹬出个大坑来。

尾巴就像随风飘动的旗帜,好像在给马指引着奔跑的方向。

我觉得徐悲鸿画的马好像都有自己的脾气呢。

有的马看起来很温顺,就像那种乖乖听话的小宠物马,眼睛里透着一种温和的光。

可是有的马呢,那眼神就像要跟谁决斗似的,特别凶,好像在说:“谁要是挡我的路,我就把他撞飞!”这马画得可真是绝了。

我就想啊,徐悲鸿他怎么就能把马画得这么像呢?也许他天天就盯着马看,马跑的时候他看,马吃草的时候他看,马睡觉的时候他也看。

就像我写作文观察小动物一样,我观察个小蚂蚁都得看半天呢,那徐悲鸿看马肯定是看了超级久的。

我记得我以前去乡下爷爷家,看到过一匹马。

那匹马可高大了,我站在它旁边就像个小不点。

我当时就想,这马要是跑起来肯定特别快。

可是我看到的那匹马跟徐悲鸿画的马比起来,感觉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精气神。

徐悲鸿画的马那简直就是马中的超级英雄。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画匹马嘛,有啥了不起的?我就不这么觉得。

你看那马的鬃毛,画得一根一根的,就像真的马鬃毛在风中飞舞一样。

这得多细心才能画出来啊。

而且每匹马的姿势都不一样,有的马是在狂奔,四蹄腾空,感觉都快飞起来了;有的马是在小跑,看起来很悠闲,但是又能感觉到它随时能加速。

我有时候就想,要是我能骑上徐悲鸿画的马该多好啊。

我骑在那匹马背上,在大草原上狂奔,风在我耳边呼呼地吹,那得多带劲啊。

可是这也只能是想想,毕竟那是画里的马。

不过我觉得徐悲鸿画的马就像是有灵魂一样,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我还听说徐悲鸿画马的时候特别用心。

他可能画一笔就得琢磨半天,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得反复思考。

他是不是还会跟马说话呢?也许他会跟马说:“马啊马,你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你抬腿的时候是先抬哪条腿呢?”我这么想可能有点傻,但是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马画得这么逼真。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
发的意态。

此幅作于1947年的《奔马》则是另一番寄意,是徐悲鸿画赠友人黄其锟、刘立信新婚誌喜的贺礼。

黄其锟,字抟九,中南联大教授,经济学家,曾师从徐悲鸿学习绘画;其夫人刘立信女士毕业于清华大学。

徐悲鸿曾言:“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

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

又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徐悲鸿一生中确实画过数以千计的马的速写稿。

他熟悉了马的气质、马的结构、马的日常活动,塑造了一洗万古凡空的英姿骏马。

这也就是作者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的象征。

此幅《奔马》中,作者将西洋画的笔触与传统没骨画法相结合,以惯常的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勾勒马躯干,又以极具古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传达马的神韵,用浓淡有度的水墨表现马的肌肉质感、骨骼结构。

马蹄则两笔带过,灵活生动;脚踝活络,极具精妙。

马鬃、马尾以硬笔刷出,收笔翻转,极为逼真地展现了鬃、尾蓬松的质感和飘动的美感。

画中这匹姿态矫健的骏马正在奋蹄扬鬃、腾空飞奔。

筋骨强壮、肌肉发达、倜傥洒脱,那风劲剽悍、姿态优美的形象,也仿佛自由和力量的象征,令观者在欣赏之余,引发美好的联想与遐思。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此幅《奔马图》创作于1941年2月,是时徐悲鸿正在新加坡举办助赈画展。

当次画展,徐悲鸿特意捐出名画80幅助赈。

画展后,徐悲鸿于2月13日和15日分别在南洋中华女中做了“艺术的意义与作画的方法”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讲座。

本幅《奔马图》的上款人文淑,即全增嘏先生夫人胡文淑,早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

是时执长新加坡南洋女中,与悲鸿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

抗战胜利后胡文淑回国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因为是赠予好友之作,《奔马图》从结构布局到整体创作都显得尤为精到。

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自画面右侧向左方急驰而过,马鬃飘扬,马尾挥动,极富动态的韵律美;马的骨骼结构准确、外形动态逼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

从历史背景来看,是时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徐悲鸿忧国忧民之心拳拳可见,南洋助赈画展也是在为国家出力,奋扬的马蹄表达了作者向往投身于革命洪流,为振兴中华随时奋进的决心。

奔马图

奔马图

活动目标:1.能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骏马的多种动态。

2.知道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有对美的整体感受,有一定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1.《群马奔腾》音乐视频2.奔马图ppt活动过程: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提问,引起幼儿思考(1)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2)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师:不仅小朋友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画家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

为了画出灵动、惟妙惟肖的马,还发生过一些故事呢!附:故事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

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

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

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

他画的骏马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2.出示作品:《奔马》师:看,这就是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

提问:(1)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2)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3)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4)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5)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群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们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

奔马

奔马

《奔马图》这件作品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学家邓蜀生的礼物。

徐悲鸿的《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傅作义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其中有一幅徐氏早年画的水墨奔马图,原作纵六十八公分,横一百一十公分。

这匹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从神态、气势看,是一匹骏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

画面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独到处。

这件作品不仅从外形显出奔马的神骏和壮美,更重要的是从内在的精神本质来表现了奔马的驯良、坚毅、敏捷等性格特征,可谓徐氏早年的得意之作,画上无题款,有“东海王孙”钤记,章真湛堪。

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

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

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

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

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奔马图
导读: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奔马图》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群马》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建国后,
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总结: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