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华为是一家创新型的企业吗?前不久,欧洲一家通信制造商的高管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这样讲道:过去20多年全球通信行业的最大事件是华为的意外崛起,华为以价格和技术的破坏性创新彻底颠覆了通信产业的传统格局,从而让世界绝大多数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低价优质的信息服务。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创新”一词在华为的“管理词典”中却不多见,在任正非20多年来的上百次讲话、文章和华为的文件中,“创新”是被提到最少的。
尤其在近两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风靡整个中国产业界的氛围下,任正非却在华为15万员工中大谈以乌龟精神追赶龙飞船,要求上上下下“拒绝机会主义”,沿着华为既定的道路,并且不被路旁的鲜花所干扰,坚定信心地朝前走……那么,这一切背后到底反映着什么样的企业哲学观,以及在哲学观基础上的华为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创新故事?一、关于创新:追随·连续·颠覆什么叫追随型创新呢?就是模仿。
中国大量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的所谓创新,都应该属于追随型创新,包括华为的早中期,甚至在今天,很多产品都属于追随型创新。
这跟我们的文化有很大关系。
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不同是,美国从孩子开始,就让他们展开大视野,培养他们领袖精神的成长。
而中国重在培养孩子的循规蹈矩的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背后是模仿型思维。
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东方民族在模仿式创新方面非常有智慧——日本人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但在颠覆性创新方面,在另辟蹊径的创新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有很大的缺陷。
但是,这也不完全是坏事。
几年前有两位美国学者在一篇相对客观严谨、不带偏见的报告中评价说,中国人的创新本质不在常规的突破层面上,而在于对现有突破的商业化运筹方面。
换而言之,美国人认为,创新应是一次大飞跃,而中国式创新是通过一连串的增量式步骤逐步完成的。
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中国式的追随型创新,更多是建立在商业层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企业便失去发展动力,国家便缺乏前进推力,个人便丧失成长活力。
人类对于创新的认知经历过许多曲折的过程,在创新认知的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奥斯本创新法则。
奥斯本法则告诉我们,创新的初始阶段是从小处着手。
大致包括六个途径。
一是改变。
即改变功能、颜色、形状、气味和其他;二是增加。
即增加尺寸、强度和新的特征;三是减少。
即做好减轻、减薄、减短、减去过多功能,至少是一时用不上的功能;四是替代。
即用其他材料、零部件、能源、色彩来取而代之;五是颠倒。
即对现有设计来一个上下、左右、里外、正反、前后的颠倒,甚至目标与手段的颠倒;六是重组。
即零部件、材料方案、财务等重新组合。
包括叠加、复合、化合、混合、综合等等。
对照中国企业面临的新产品竞争状况,奥斯本法则实在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当前时期新产品创新的最普遍法宝,奥斯本法则闪现的创新智慧对于缺乏原创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战略意义。
恰倒好处地运用奥斯本法则,会使你在新产品研发中产生才思敏捷、左右逢源、万流奔腾、永不枯竭的创意;运用奥斯本法则还可以使你在产品研发中确立比较清晰的方向感与目标性,使新产品研发成功率大增,新产品的长度与宽度伸缩自如;奥斯本法则同时还比较好地体现了研发的经济效果,通过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发,企业可以在基础研究上充分借助前人成果,实现对最新研究成果的有效嫁接;奥斯本法则提供的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创新法则,更是一种新产品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通过这种方法论,企业在研发思考上具备了比较宏观的视野与通用的策略,对于培育企业面向市场打造自己一贯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在从事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新产品推广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奥斯本法则闪光的影子。
结合企业新产品研发的实际,我们对奥斯本法则在现代企业新产品创新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讨。
一、改变。
即改变功能、颜色、形状、气味和其他。
改变是奥斯本法则的首要法则。
改变实际上是对新产品进行原创基础上的功能升级、颜色改变、消费者适应形状改变以及产品气味、包装等变化,通过变化获得产品升级与新产品概念的诞生。
试述创新是艺术发展灵魂论文

试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灵魂在当今中国,各类文化艺术已经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艺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是同不断提升的文化管理者的政策水平以及由此营造的日益宽松的文化环境紧密相关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现今的艺术发展和我们曾经有过的历史辉煌未能比肩,中国当代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在世界重大赛事中屡屡缺席。
这一令人遗憾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我们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赢弱;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反思,是否给我们的艺术发展制定或营造了有利于其生长与发展的文化政策与环境。
创新是民族事业发展的灵魂。
这句话道出了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关键。
由于创新需要思维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于艺术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民族创新的思维与精神的培养就有赖于艺术的创新与艺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投入与支持。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制定有利于文化艺术创新的文化艺术政策。
如何营造有利于文艺健康发展的环境,是民族的创新能力能够在自由的心灵中得以滋长,笔者认为:一、应遵照文化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指导艺术创作避免以庸俗社会学的观点指导艺术生产。
由于艺术生产的特殊性,其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其他文化的生长要求有很大不同。
特别是,它以感觉的方式、想象的方式、审美的方式创造艺术幻像,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与发现,那么必须遵循其自身特有的规律,而不能以一般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
例如,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宣传作用,但不同于宣传,不能用指导宣传的规律指导艺术生产。
目前,各种在指令性指导下的大型主题晚会的泛滥,不仅带来艺术生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而且导致编导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萎缩。
如果说,目前的文化政策还显得不尽如人意,那么主要是有些人喜欢用狭隘的政治眼光来看待艺术问题。
一是作为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映,不可能脱离政治,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生活、人的生活依然由政治主导的情况下。
企业创新发展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企业创新发展的主题。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生存的基石,是发展的动力。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持续创新,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无数成功的企业案例都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
1.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
而创新,正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高盈利能力。
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必然拥有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团队。
这种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创新发展的路径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关注行业前沿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升级。
2.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
企业要紧跟市场趋势,关注消费者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 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结构,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同时,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员工潜能。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灵魂——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办院模式

一
嘲
创 新 是 事 业 发 展 的 灵 魂
— —
谈 临 沂 市妇 幼保 健 院 办 院模 式
艾立 功
中 图分 类 号 C 3 : 3 1 9 9 G 1
文 截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5 2 (0 2 0 0 1 3 9 20 )4—04 0 0 3— 2
开搞活 ,是临沂市妇幼保健 院由弱变强 、发 展壮大的基本经
是代 表一 个崭新 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诞生 ,她所担负 的是沂 蒙 山区 6O多万妇女 、儿童的医疗 、保健任务 。 0 在机遇和挑 战面前 ,在困难和希望 面前 ,只有创新 创新 是发展 的灵魂 ,走 自己的路 ,形成 自己的办院模式 ,这是我 们确定的基 本思 路和理念。19 年 ,就山东而言 ,几 乎所有 96 的县级 以上 医院都已形成了规模 ,都在走加强 内涵建设的路
子 。但对 刚刚 成立 了临沂市 妇幼 保健 院来 说 ,却 是 内外交
验。 弱弱联合是设备 简陋 ,人才匿乏 。身处 困境有人胆怯 ,有 人气馁 , 但我们段有 被困难吓倒 .而是勇往直前 ,迎刃 而上 .以前 瞻 的眼光 ,大胆 改革 ,采取 了4条非 常措施 : 2 1 多方筹 资,负侪经营 .
10个 人 的单 位 ,年业 务 收^ 10万元 ,工 资 尚且 不 8 5
困 ,无论空间 和时间都十分 紧迫 。 “ 必须 另辟氍径 ,学 习先
保 ,哪里还有钱用 于发展 天上不会掉馅饼 ,坐吃 山更 空! 要
进经验 ,结合 自己的实 际 ,内涵外 延并举 ,保健临床结合 ,
摆脱 困难 ,必须靠 自己。我 们一方 面动员职工奋发图强 ,开
户职工乔迁新居 ,鼓 舞Y 4 ̄ ;同年 ,投资 6 ' - 0多万元 ,在妇 幼保健站的原址上率 先建起 院中院—— 眼科医院 ,扩大服务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不少知名企业已把创新工作提到了关系生死存亡的一个高度,认为“不创新,就死亡”。
可见创新已悄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一、创新型企业才有希望。
为什么建立创新型企业或者说企业为什么要创新,至少有这样几个理由。
创新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创新型的企业,不能适应市场,也不会有创新型的市场。
因为在市场上,竞争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家想一想,靠什么竞争呢?毫无疑问要靠创新竞争,创新本身就是竞争,我们还要靠创新参与竞争。
比如说寻找蓝海,蓝海的寻找不靠创新怎么能寻找呢?寻找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作为参与竞争,作为企业发展,创新都是不可以离开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创新也是基本的手段。
我们也看到,凡是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做老、做久的企业,都会坚持不断创新,凡是生命力不强的企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创新不够,企业的灵魂是创新。
二、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
作为企业当中来讲,应该基本涵盖创新的内容,怎么理解呢?从技术创新来讲,作为研发制造类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或者说是主要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前面这些朋友谈到的互联网、IT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技术创新确实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内容。
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在技术创新方面来讲,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无论硬件、软件,基本上最新的技术,最核心的技术是掌握在美国,应该说技术差距是明显的,大家是容易理解的。
技术创新我想是不够的,在中国这样一种体制下,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忽略的地方,就是管理创新,创新就是技术创新但是肯定是不全面的,管理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加慎重,因为所有的企业都会存在管理创新的问题。
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讲,内容似乎更宽泛,从管理角度来看,是不是有这样几个方面和层面的问题:体制、机制、经营管理。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营管理应该包括体制,更应该包括机制,我们经常谈的管理,一般讲狭义的概念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三个层面来讲,创新只有阶段性的目标,在不断完成和前进。
中国科技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力量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有幸见证了我国科技事业从起步到繁荣的历程,对此我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科技始终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回顾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农业科技发展,助力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使得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工业科技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我国工业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领先。
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服务业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服务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产业融合,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推动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始终被放在首位。
1.政策支持,激发创新活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2.人才培养,夯实创新基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3.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我国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意识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积极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因此,如何深刻地认识创新,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创新的概念“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公认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
这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新的产品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和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熊彼特定义的创新概念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包括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等等,但他并没有对创新本身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并给出严格的定义。
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创新”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是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二是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这就确认了“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创新的类型创新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
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产品创新通常是指新产品在经济领域里的成功运用,包括对现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产品的活动。
全面地讲,产品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包括新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也包括新产品的商业化扩散过程。
当数据库还是由计算机系统供应商提供时,甲骨文就推出了一款便携式数据库,可以运行于不同的计算机中。
创新——现代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经管视点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期(总第6期)5海峡科学创新——现代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泉州市科技馆吴海玲[摘要]作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重要阵地的科技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我国科技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的诸多问题,现就如何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现代科技馆应当注重管理创新、展品创新、服务方法创新、功能创新的观点。
[关键词]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科技进步是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决定于整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作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重要阵地的科技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我国科技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的诸多问题,现就如何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从科技馆管理创新、展品创新、服务方法创新及功能创新四个方面浅谈创新对现代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管理创新是现代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就意味着淘汰旧东西,创造新东西,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学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他们现在都包含着人们的精神和创新”。
在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因循守旧的管理思想、制度和方式必然会严重阻碍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脚步。
要想彻底摒弃这块束缚科技馆发展的绊脚石,我们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方式,这正是现代科技馆管理的本质所在,是现代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1.1思想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根本哲学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事情都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来实现的,思想意识的创新必然会带来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科技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现代科技馆可持续发展。
【六年级】科技的灵魂是创新 创新作文900字

【六年级】科技的灵魂是创新创新作文900字科技的灵魂是创新科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创新则是科技发展的灵魂。
没有创新,科技就无法不断进步,也就成为了一具无用而沉重的器皿。
正是因为创新的力量,科技才能够创造出一个个让人们感到惊叹的新发明。
创新是指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重新组合和利用资源,产生全新的东西。
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科技领域,同时也体现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
在科技领域,创新指的就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改进,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人才。
创新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过程,需要有思维灵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来推动。
没有人才的创新,科技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空中楼阁。
正是因为有了创新人才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才有了让我们拥有了便利生活、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科技产品。
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这离不开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的不断创新和实践。
只有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实现创新的突破,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并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
创新的力量在于其不断的迭代。
创新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突破,而是一种不断迭代、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在科技领域,新的技术往往能够取代旧的技术,因为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效率。
正是因为创新的不断迭代,科技才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创新还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科技创新的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永远不会停止。
人们对于未来的科技创新,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
科技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每一次的创新都在推动科技的发展,为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科技的灵魂是创新。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泉和力量。
我们应该秉持创新的精神,在各个领域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为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改革与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大家在 光大银 行 工作 开始 有 了一种 归宿感 、 自豪 感 、 任 感 、 责 紧迫感 , 作积 极性 、 造性 不 断高涨 。而这一 切 的核心 , 工 创 归
结 为 一 点 , 是 坚 持 了改 革 与 创 新 。 去 年 以 来 , 州 分 行 深 就 广
中新生 。
L 化的 ▲ 时期, 从亚洲 融危 爆发, 新世 金 机的 到 纪中国 经
I 济的蓬勃发展 , 都预示着在 2 世纪 , 1 世界经济将进
一
步 分 化 , 预 示 着 中 国 发 展 的 光 明 前 景 。 国 光 大 也 中
银 行 广 州 分 行 正 是 在 这 样 的 大 环 境 下 ,在 广 州 开 拓 出 了 自己 的一 片 天 地 。 翻 开 光 大 银 行 广 州 分 行 近 几 年 的 发 展 历 史 , 谓 是 有 喜 可
还 是 一 个 困 难 较 多 的 行 , 彻 底 改 变 落 后 面 貌 , 须 重 视 发 要 必
与 大 调 整 战 略 , 步 实 现 了 以 调 整 打 基 础 、 调 整 中 求 发 展 初 在
的 既 定 目标 。 经 过 一 年 的 艰 苦 努 力 , 营 管 理 工 作 已初 见 成 经
效, 目前 , 我行 已实现成 功 的跨 越 , 人均 存款 、 效益 在广 州地
区 银 行 中名 列 前 茅 , 产 质 量 稳 步 趋 好 。 资 我 们 之 所 以 能 在 一 年 中取 得 这 些 成 绩 和 发 展 , 化 这 么 变
快 , 括 起 来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点 : 是 得 益 于 总 行 的 正 确 领 导 概 一 和 大 力 支 持 , 别 是 中 国 光 大 银 行 总 行 王 川 行 长 来 广 州 分 行 特
员工创新座谈会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员工创新座谈会,这是一个汇聚智慧、激发潜能的重要平台。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全体员工,就创新这一主题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想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阶梯。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创新的重要性1.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从而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创新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阶梯。
在创新的过程中,员工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3.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
创新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创新面临的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2. 创新资源不足。
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
3. 创新环境不佳。
在一些企业中,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氛围不浓厚,员工缺乏创新动力。
三、如何推动创新1. 提高创新意识。
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2. 完善创新机制。
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对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和表彰。
3.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4. 搭建创新平台。
搭建创新平台,为员工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
5. 创新与市场相结合。
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将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创新成果的市场竞争力。
四、员工在创新中的角色1. 员工要树立创新意识。
要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将创新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2. 员工要勇于担当。
在创新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
3. 员工要善于沟通。
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员工要善于与同事沟通,共同推进创新项目。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主要指的是技术创新。
从广义上来讲,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变化引起的一系列营销、管理、金融、技术、市场、组织变化乃至产业和经济体系的演变。
组织需要创新,是因为(一)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首先,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而使总量增加,即数量型增长;另一种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来使总量增加,即质量型增长。
这两种增长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技术作用不同。
在数量型增长方式中,要素投入是主要的,总量增长只是要素投入的倍数。
在不考虑边际效益递减情况下,两倍于原来要素投入将获得两倍总量,而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是微乎其微。
在质量型增长方式中,在相同要素投入的情况下,依靠技术进步可以获得产出数量持续不断地增长。
其次,技术创新之所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是因为一般说来,一项发明甚至重大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市场实现,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而当一项技术创新,经过大面积推广和扩散,由于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其获得比平均利润更高的利润,这就必然引起众多的企业效仿,从而又牵动了新一轮更高更多的技术创新。
如此不断循环,推动经济增长。
(二)技术创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创新不仅导致首先使用新技术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能使更多模仿者的生产效率提高。
在印刷企业中,正是计算机在印前技术中的成功的应用,由“铅与火”发展到“光与电”,促使整个产业生产效率提高,最终引起传统印刷产业结构的改善,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只有获利才能生存。
技术创新就是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最重要的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超规模、超国界,对企业来讲,要么死亡,要么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日前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2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企业创新再次成为与会企业家关注的焦点。
他们一致认为,像微软、苹果等大公司都是通过创新而进入世界500强的,可以说,创新是一个企业扩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坚持创新,否则企业就无法前进,创新是一个企业真正能够实现发现、生存和壮大的动力。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言,企业只有两项基本职能,那就是创新和营销。
创新不仅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等。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但这恰恰也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难题。
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它要适应整个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创新自己经营的理念、思路、模式和产品技术,这个创新是一个全方位的。
在产品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企业要随着整个行业和市场的变化,通过不断的发展来提高竞争力。
“不创新是等死,但创新并不是找死。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这次年会上挑明自己的观点。
他说,企业如果不创新就很难有可持续的发展,当然创新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付出一些代价,在这个时候不能因为有一些失误,有一些损失,企业就改变自己的方向,不再创新。
在一些经营模式方面,企业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只要方向没有错,就要勇于接受挑战,要始终把创新这一重要动力贯彻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寻找创新机会、管理创新过程,是每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核心工作。
对此,美的始终坚持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文化和“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战略,为企业创新树立了榜样。
2011年美的推出“凡帝罗”变频滚筒洗衣机,采用国际品质无碳刷、低噪音变频电机与感应称重变频技术,精确控制内筒转动速度,提高衣物洗净度与均匀度,使衣物更加洁净,享受多重呵护。
在实现节能、智能控制的基础上,变频滚筒洗衣机噪音量也减少30%以上。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首先什么是创新呢它为什么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的概念最早由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后来,创新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的说法几乎无处不在;简单说来就是“创造和发现新东西”,因此,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 产品创新,就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工艺创新,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要开辟新市场,就是市场开拓创新;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要素创新;彼得•杜拉克一译德鲁克;他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有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伊索寓言里的一则小故事给创新一个形象的解释: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创新为什么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分为消息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造成系统的损失,在系统内部进行局部或整体的调整;攻击型创新是指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和战术调整,以获得系统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去看,可分为自发创新和有组织的创新;任何社会经济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运转的开放系统,因此任何社会变化都会对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系统内部无论是某个部门或者是某个单个的人在接受到这些内部或外部信息的变化,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以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可以说这类变化是一种自发性质的,没有任何的组织去强迫和要求;而组织创新则不同,它是一个群体的行为,系统的负责人根据创新的客观要求和创新活动的本身客观规律、制度化地检查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寻求和利用创新机会,从二计划和组织活动;蓝色巨人IBM的兴衰,比较深刻的反应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曾是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营业额高达到六七百亿美元,职工人数多达40余万人;但80年代末开始,它逐渐陷入困境,1991~1993年间累计亏损达162亿美元,几乎是每天亏损掉1480万美元;令人惊奇的是,时隔三年,IBM公司即在1996年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在收支相抵和扣除所得税后净赚60亿美元;IBM公司东山再起有何奥秘IBM公司在20至30年代,IBM借助其强大的销售力量,以及向商界出租打孔计算设备而推销配套打孔卡的经营办法,很快成为最有实力的商用设备企业;二次大战临近结束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了,宣告了电子数据处理时代的到来;恰在这时,沃森的两个儿子进入IBM;小沃森认识到电子计算机取代机械计算的前景,说服父亲及公司投资开发了700系列、650系列电子计算机,并以其强大的销售服务及高层经理对销售的支持,超越先行者占领了计算机市场;50年代末,IBM已成功地占有了计算机市场75%份额;晶体管1956年和集成电路1959年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技术进步;IBM投入4000人的研究开发阵容和50亿美元的开发经费;1964年向市场投放了与原有计算机都不兼容的360大型计算机,打击了包括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公司等在内的竞争者;这时,IBM以每月1万美元收费出租的5万台计算机为公司带来了6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9亿美元的净收益,并以70%的占有率垄断了美国大型计算机市场;到1973年,弗兰克•卡里接任了公司董事长;计算机行业面临着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但是,IBM高层经理得意于公司的巨大成功,并没有意识到市场的潜在威胁,使得1984年到1990年间,IBM大型机销售额的年增长率从12%急剧下降到5%左右,市场占有率跌到40%以下;以大型机为主的经营还受到了来自其他厂商的市场细分产品的竞争;1965年,与IBM竞争的数据设备公司DEC,先行开发出了小型计算机,但IBM因受大型机视野制约,没有投入资源进行小型机的技术开发;直到1986年,IBM才研制出AS/400小型机参与竞争,但小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已被DEC占据了;更为麻烦的是,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迅速兴起的个人电脑;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先声夺人,向市场投放了内存少、没有数据库、运行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低廉的个人电脑,这更加剧了IBM大型机的悲哀;面对这种形势,IBM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成立了由50人组成的个人电脑开发小组,给予场地、资金和人力支持,并责成该组负责人直接向董事长本人汇报工作;其结果,科研开发小组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就研制出了远胜于苹果机的IBMPC电脑,并很快成为世界个人电脑的行业标准,紧接着,1981年8月,IBM的第一代PC机开发成功;研究小组又着手进行扩展型的XT个人电脑和提高型的AT个人电脑开发,接连取得了出乎预期的成功;到1984年,IBM个人电脑营业额已达到40亿美元,1985年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但是,IBM迅速发展壮大的个人电脑,因为核心软件和硬件全靠外购如依靠微软为其提供DOS操作系统,英特尔提供中央处理器芯片,为别的厂家通过仿效追赶自己提供了机会;另外,IBM的个人电脑从1985年起改由原通用产品分部经理比尔•洛接管,1988年又易手给来自大型机分部的吉米•坎内维诺;这样,IBM也就由面向市场的营销者、创新者变成了守业者;集中统一管理的营销力量与繁琐耗时的新项目审批程序窒息了员工的创新精神;而后于IBM发展起来的竞争者们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追赶和超越;对于走下坡路的IBM,致命的一击则来自公司领导拒不接受386芯片技术上的决策失误;1984~1986年,畅销一时的IBM 的AT微机,采用英恃尔生产的80286中央处理器芯片,建立在286的16位技术基础上;1984年,英特尔开始开发新一代386CPU芯片;由于386是32位元的中央处理器,386的开发成功意味着微机技术的革命;虽然英特尔在386开发中就给IBM打招呼,并希望IBM首先使用386芯片开发出386微机,但IBM表现得极为冷淡;直到1985年末,386芯片生产出来,IBM仍然拒绝采用;IBM拒绝采用386来更新产品有它的考虑:当时286在市场上是畅销货,而286芯片属于老产品,价格低,利润颇为丰厚,如果产品换代,不但配套原件和外围设备要重新设计,整个生产线也需要彻底改造;由于386芯片价格很高,IBM电脑整机的利润就会大大下降;另外,此前只有大型计算机才使用32位元技术;如果IBM带头在微机上使用32位元技术,将对自己的大型机形成挑战;从自身利益出发,IBM作出了只在老产品上作技术延伸改进,而不采用革命性技术的决策,利用自己在电脑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和微机技术标准制定者的身份,阻碍386技术的推广;但是,市场并不会听命于既有权威;在成熟健全的市场里,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只有倾听市场呼声、善于创新的企业才能昌盛;当IBM把送上门来的新技术拒之门外时,康柏、宏碁等公司却抓住了机遇,激烈地向IBM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IBM公司逐渐丧失了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IBM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存在;1984年,IBM获得65.8亿美元的税后净收益,销售利润率达14%;这是美国所有公司至今为止最高的盈利记录,同时代表着IBM事业的顶峰;此后,IBM便逆转直下;面对海外低成本制造商和国内兼容机厂商的价格竞争压力,从大型机分部提拔上来担任公司总裁的约翰•埃克斯迅速采取了大量精简员工万余人退休自然减员和给部分员工高额补贴,促其自动辞职、增强销售力量5000名销售员、重用产品租赁策略和重构组织结构等措施;但却未取得预期效果;1986~1990年间,IBM的营业收入年增幅只在3~6%,抵不上营业支出的增长幅度,从而盈利大幅度下降;1986年,净收益从上年的65.6亿美元下降到47.9亿美元,下降27%;经过努力,效益有所回升;但到1989年,净收益又下降到37.2亿美元;虽然1990年IBM取得了59.7亿美元的盈余,但这笔收益的大部分是来自一些短期因素的作用;IBM高层领导没有意识到这一业绩的不稳定因素,反而认为改革初见成效;受这一认识误导,证券分析家也乐观地预测IBM公司1991年盈利将达70亿美元,埃克斯本人也许诺股票分红将提高35%;然而,到1991年第一季度,IBM即发生了17亿美元的亏损;1992年初,证券分析家再次预测IBM本年度将有40亿美元盈余;可结果,IBM在1991年亏损28.6亿美元后,1992年出现了商界少见的49.7亿美元的大亏空;1993年1月,IBM股票价格跌至每股40美元以下,达到了17年来的最低价,从而构成了改组公司高层领导的压力;1993年1月,埃克斯在宣布了将公司的红利分配削减55%后,不得不提出辞职;身置衰落境地,IBM董事会经过两个多月的多方寻找,选择了年纪54岁,并无计算机行业经验但有27年管理经历的纳比斯科公司董事长路易斯•郭士纳担任新一届董事长兼最高执行官CEO;股票投资者对郭士纳的上任怀有重重疑虑;郭士纳从1993年4月接管起便大规模更换公司高层经理,以“外来者”取代公司原首席财务审计官、市场营销副总裁、磁盘驱动器业务负责人和人事部门负责人等,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与一般人认为的新任CEO会继承其前任的分权改革做法相反,郭士纳重申IBM商标的价值和集中使用营销力量的必要;他反对将公司的13个分部都改组为独立的单位,而是强调各部门间资源、技能和思想在更大程度上的共享;为此,他与新班子花了近一年时间,研究如何对IBM进行“再造工程”如IBM信用公司融资业务流程“再造”使业务处理的周期从至少1周缩短为4个小时,促进业务量100倍的增长,强化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总部与分部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郭士纳重新强调了技术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恢复了被其前任放弃的将营业收入10%用于研究开发的传统做法,明确指出,技术创新不应围绕公司产品展开,而应着眼于顾客和市场的需要;了解用户需求,郭士纳花了40%的时间听取客户的意见;三年半时间内,他飞行过542次,走访了许多大客户的董事长;当他听到顾客报怨IBM大型机软件收费过高后,立即决定将价格削减30%;1994年末,IBM与第一银行、国民银行,美洲银行等15家拥有6000万储户的银行联合开发和建设共享的全国性在线金融服务网络系统,为家用电脑使用者提供不用出家门的存贷款金融服务,加强了同顾客的联系;IBM公司1996年向市场投放的一种新大型机,三个月内就被抢购一空;IBM近年来在承接大型项目的投标竞争中,以80%的平均中标率打败了许多竞争对手;在为全球各大公司提供计算机及各种信息产品方面,IBM1995年取得了54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1996年营业额继续增长达8%,达到583亿美元;个人电脑营业额,1996年取得了25%的高增长;刚刚引起IBM特别注意的计算机服务业,1994年的收入为97亿美元,1995年和1996年增加到127亿和160亿美元;1996年,IBM公司总营业额达到了770亿美元;尽管公司近2/3的营业收入来自销售利润率较低的个人电脑、工作站和计算机服务业,但IBM还是取得了60亿美元的税后净收益注意:郭士纳接手公司的第一年还亏损83.7亿美元;1996年11月22日,IBM公司的股票收盘价达158.5美元,成为股市中的抢手股票;从上面可以看出,创新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快慢、甚至存亡;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该如何有效的把握创新,学会创新呢创新在本质上是杂乱无章的,因为它是对旧事物的否定,对新事物的探索,因此在创新中一定不要拘泥于以前的经验和模式,不必拘泥于别人的看法和一些理论知识,先把自己的想法想出来,再去考虑这个想法是否合适,是否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创新不一定就是彻头彻尾地改变、否定以前的一切,它可能是对自己资源的一种全面整合,它也可能是对自己未知的潜质的一种挖掘;在我们眼中,一个聪明的人,一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未必是个禀赋过人、才高八斗的人,他她只要有一定的可塑性,时时知道自己正干什么,接下来应干什么,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并始终探索“来———去”的最短直线距离的人;怎样才能做到呢1、寻找机会;在创新的开始阶段,机会如何去寻找;也许在某个企业或公司呆的时间久了,公司在制度上,文化上还是管理上的优缺点你虽然了解,但是却无形中全部接受了,无法用一个新的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最需要的就是走出去,将思维和视野跳出原先的范围限制; 可以多和同业的人事交流,多参加些相关的研讨会议,到一个新的公司或企业拜访,多留意些行业新闻和行业信息;从这些接触中,您会发现自己的企业中存在着的缺陷,从而知道自己要在哪个方面需要改进,在哪里寻找突破口;2、提出构想;这一部是关键中的关键,当您知道了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改进的时候,必须要有个解决的方案,或者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好的点子,好的想法;有些人常常抱怨,为什么我有丰富的知识,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为什么就想不出一个好的构想呢事实上,丰富的知识是提出构想的基础而不是核心,创新管理的构想提出更多的是需要灵感; 将灵感解密使其逐渐形成的考虑问题的习惯;并充分发挥联想;联想思维实际上就是从一个特定的词或概念开始,然后尽可能地提出许多相关的词语,他们可以是同义词,反义词,也可以是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相关联的词等;或培养自己的虚拟智囊团;当您需要创造性的思考问题的时候,您可以幻想您身边做着一些各种各样的人;比如:乔治.华盛顿、麦当娜、比尔.盖茨等等;这样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意见和看法将会多方面,您的创造性思维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将更强;3、迅速行动;好的想法产生了后,千万不要犹豫,只有将构想赋予行动才会有意义,才可以领先对手,抓住机会取得成功;4、坚持不懈;构想经过尝试后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不可能“一打就中”的,是可能失败的;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创新者在开始行动之后,为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便会前功尽弃;综上所述:创新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存于组织的身边,它不仅仅是创造新产品,而是包含一切新的应用,新的方法、新思路;因此,在这个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它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同样关系着组织的发展存亡;。
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灵魂

鼓 励 出 口 外 销 ; 鼓 励 引 进 开 发 先 进 技
术 ,改 造 传 统 产 业 ;对 企 业 赋 予 相 应 的 税 收 优 惠; 区 域 财 政 实 行 “ 水 养 鱼 ” 放 的 特 殊 体 制 ; 产 品 进 出 口 及 外 汇 管 理 和 信 贷 政 策 上 也 比 普 区 更 加 灵 活 。 正 是 这 些 体 制 和政 策 的创 新 , 功 实 践 了 成 邓 小 平 同 志 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中 关 于 让 部 分 地 区 先 富 起 来 ,然 后 再 辐 射
带 动 其 它 地 区 共 同 富 裕 的 思 想 ,近 二 十
衡 ,少 数 省级 开 发 区 “ 而 不 发 ” 开 开 ,
发 区 总 体 水 平 有 待 提 高 。另 方 面 , 与 全 国 开 发 区一 样 , 都 面 临 着 我 国 加 入 世 贸 组 织 后 特 殊 政 策 逐 步 调 整 带 来 的 挑 战 。因 此 ,新 时 期 提 高 全 省 开 发 区 发 展 水 平 , 必 须 按 照 省 委 七 届 三 次 全 会 的 要 求 ,即 “ 发 区要 在 体 制 创 新 、 开 产 业 升 级 、扩 大 开 放 等 方 面 继 续 走 在 前 面 ,发 挥 示 范 辐 射 带 动 作 用 ” 。要 优 化 环 境 ,增 创 效 率 优 势 、成 本 优 势 、产 业 配 套 优 势 和 服 务 优 势 ,走 集 约 经 营 、 内 涵 发 展 的路 子 。 就 是 说 , 对 新 的机 也 面 遇 与 挑 战 ,开 发 区建 设 只 能 继 续 通 过 创新 求 发展 。
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灵魂

16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创新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来源于它创新机制和创新性思维的培植,如果一个企业脱离了创新和发展将是死水一潭,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企业的创新呢?1创新的内涵所谓的创新,按照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理解,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和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活动的过程。
因此,企业要想有生机、有活力,长久而稳定地发展,就必须要创新。
2企业创新的内容企业创新一般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构成。
2.I技术创新它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改造、新生产技术或工艺的采用、设备、工具的改进,新供给能源的获得,以及新原材料的利用。
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当企业现有核心产品进入后成熟期,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必须要有新的产品及时替代,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持久的盈利能力,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企业这种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核心产品连续和更替的技术,就是企业的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形成产品梯队。
2.2市场创新包括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及开拓新的市场,通过企业创新活动,去刺激需求,引导需求,促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实现,不断地拓展现有产品市场,开辟新的产品市场。
企业市场创新的内容,一是在数量、质量、时间、空间方面继续拓展现有产品市场;二是开辟新的产品市场,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卖什么。
三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根技术力量和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收稿日期:2008—06—24企业市场创新的实现途径,即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也包括全部经营活动的创新。
产品创新和生产技术创新无疑是市场创新的主要实现途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3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点,包括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及建立新的经营组织。
组织内各要素、部门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是纵向关系,即领导与下属、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二是横向关系,即平级机构和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把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创新发展战略2005年末,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自主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指出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
紧接着中央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两年来,中央提出的这一战略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自主创新的成果开始涌现。
2006 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1.07%上升到1.42%,专利申请授权数同期由13万件上升到近27万件,增长1.02倍。
但是,应当看到,技术创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68%的企业尚未建立研发机构,76%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6%,远远低于国际上一般为3%的水平。
用于技术引进的支出与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支出的比例为1∶0.26,远远低于日、韩1∶5-8的水平。
绝大多数企业尚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出口轻纺产品中贴牌生产占相当高的比重。
通常讲一类企业卖标准,二类企业卖专利,三类企业卖产品,我们的多数企业仍处于卖产品的阶段。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许多企业尽管销售额很大,但获利甚微,大部分利润流入外企手中。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国内投资只能集中投向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而电子信息、精密设备等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主要靠外商投资或进口产品来满足需要,使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遭遇到资源、环境越来越严重的制约。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部署,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工作:第一,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去年年初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是集中了大批专家,经过缜密论证制定的,它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创新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已陆续启动,鼓励科技研发投入等上百个配套政策也正式推出。
落实好纲要,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
当前的问题是,企业申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高。
如企业研发投入可以在税前超额扣除等优惠政策,真正能享受的企业不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申请的积极性低于中小企业,这就使本该享受的优惠政策而没有享受。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企业对政策信息不了解、不敏感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仍缺乏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动力,需要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入手,建立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第二,抓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主体。
在发达国家,研发投入资金和研发人才的70%以上集中在企业,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科研体制,在企业之外建立了一大批靠财政供养的科研机构,使科技与经济长期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随着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改革和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两张皮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地位逐步增强。
去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科研投入的比重已由过去的30%左右上升到 66.3%,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所有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应低于3%,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在10%以上。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企业,应当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因为这些企业集中了最好最多的科技资源,而且随着近几年盈利的大幅度增长,已经具备了增加研发投入的实力。
必须从考核指标等方面建立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
企业获得的技术成果,应对其市场价值做出评价,列为企业的绩效。
对企业业绩的考核,不仅要注重实现利润和资产保值增值,也要注重其技术储备等长期发展能力。
在考核企业资产价值时,不仅要看其有形资产,也要看其无形资产,越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越是要注重考核其无形资产。
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阐明了的企业技术进步的规律,我们今天应毫不犹豫地运用于对国有企业的考核和管理。
目前国有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大中型企业的平均水平,症结在于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以及决定这个机制的考核指标体系。
只有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的巨大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才能落到实处。
发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它们之间的联合,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大学科研经费60%以上来自于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每年达500多亿元。
原部属256个应用型科研机构改制之后,有的进入企业内部,有的成为独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增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创新意识。
要大力推动三者之间的联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第三,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行开放式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资源的市场化、国际化也呈不断发展之势,特别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市场和管理等原因,经营困难,其技术人才和技术成果必然在国际上流动。
一些以技术专利为主要产品的研发企业,必须通过出售其技术才能维持企业生存发展。
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有研发能力而缺乏研究课题和资金支持,谁能提出课题并提供资金即可为谁服务。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技术需求市场,而外汇储备的积累和人才培养,已使我们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和技术合作的实力。
因此,要开动脑筋,灵活地采用各种办法,广泛利用国际市场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这比起关起门来自己研发,是一条省时省力省钱的捷径。
总结各地企业的成功经验,至少有以下途径可以利用:一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凡是能买到的技术,尽可能用这种办法;二是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重大装备和产品的国产化;三是依托重点工程,通过国际招标、技贸结合,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广三峡模式;四是通过国际并购获取国外技术资源,如联想模式;五是通过国际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六是通过委托国外开发拥有知识产权,如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神华模式;七是自主研发设计,由国外制造或进口关键零部件,即华为模式;八是扩大加工贸易高技术产品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研制配套的比例,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必须逐步增加科技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科技资源管理分散,部门和单位相互封闭,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且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如地面卫星接收站,由于不能面向社会开展服务,造成重复购置,利用率很低。
国家出资建设的重点试验室,利用也不充分。
一些科研信息、资料、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面向社会开放做的很不够,科研力量、科研经费使用比较分散,对重大课题的组织攻关不力,存在着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
对此,必须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解决。
要健全和扩大技术市场和服务市场,把政府有关部门、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也应分离出来,按照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独立经营,既为母公司服务,也为社会和市场提供服务。
尽快使科技研发成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
第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是对智力劳动成果价值的肯定,是激励科研开发、激发人的创造智慧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正是凭借科技上的优势,运用知识产权遏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并获取超额利润。
作为发展中国家,破解技术封锁的唯一途径,就是下决心增加研发投入,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善于利用和学习专利技术来创造自己的专利。
要打破对国际专利的迷信,只要舍得投入,就能产生自己的专利,并以自己的专利打破外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
去年,我国申请国际专利3910件,比上年增长57%,国际专利申请量由全球第37位上升到第8位。
其中华为公司一家即申请了575件,占全国的15%,在全球企业中居第 13位,在发展中国家企业中居首位。
为什么一个公司竞能占全国这么大比例?关键在于重视以创新求发展,去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0%,企业6万职工中有3万人从事科研,平均年龄只有27岁。
如果我们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级大企业都能像华为这样,我国就有可能迅速成为专利生产大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
第六,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归根到底要靠人才。
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学校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所具备的各种素质,既要有扎实的科技基础知识,又不迷信书本知识,不循规蹈矩,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要注重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科技研发队伍,充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
要培养一批科技管理人才,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创新。
要重视培育优秀企业家,通过企业家的组织活动凝聚人才,建立创新型企业。
各级政府和企业既要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又要重视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等方面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善于把小的革新集成为大的创新,实现技术的突破。
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善于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
中华民族是有创造智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以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我们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先辈的科技成果,涌现出一批引领世界科技进步的科学家、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