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储量分类标准
讲 稿
1999-06-08发布 1999-12-01实施 主讲人:王 鹰(评估师)
一、历史的沿革
所谓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 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 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人类对这种资源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但起初都是自发的、凭 经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化程度的不断 提高,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已成为必要。最早的分类始于1902年英 国采矿工程学会,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采矿工程计划问题。1927年 以后,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演化成两大不同的体系:一是以苏联为代 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分类体系;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 济国家分类体系。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一般并行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 方案,一套是由政府地矿工作机构制造并执行的;第二套一般是由 其矿业行会组织制定的。两套方案各有其侧重点和管理上的目的。 (一、二套方案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和澳大利亚)。
质勘查程度外,更强调了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新分类是从地 质勘查程度、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意义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的。 3、分类的概念不同 旧分类的标准笼统用“储量”来表述矿产资源的赋存最,概念 的范围过于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地质可靠程度高、经济可采的矿产 资源,而且也包括了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当前条件不能开采或无开 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几乎是矿产资源的同义语。 新分类标准按“地质、可研、经济”三轴将矿产资源划分为储 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分类不仅体现了地质控制程度,同时 赋予了经济意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度 分类 类型 经济意义
查明矿产资源 探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基础储量(121b)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2b)
储量分类标准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1959年经全国储委第十二次全会批准,发布了“金属、非金属、 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的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方案。之后数年间,全国储委、冶 金、煤炭等工业部门又对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 1997年6月国家地质总局会同有关工业部门制定并颁发了《非金 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此 两个“总则”仍按技术经济条件把资源储量分为能利用和暂不能利 用两大类(即表内、表外),根据勘探研究程度分为A、B、C、D 四级。 1992年12月,又在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由国家技术监督局 颁发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 至今。 根据上述规范、总则的要求,各部门先后又制定了54个单矿种 地质勘探规范。上述总则、规范的制定,对解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 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2.1.2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 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 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2.2.4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 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固体矿产勘查总则及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
➢11、突出了可行性评价。将矿山建设必 不可少的程序,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可 行性评价,充实到《总则》中并放到突出 的位置。 ➢12、充实了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类型 的内容。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中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及其类型作 了具体要求,对可行性评价应达到的程度 同样也作了具体要求。这比原《总则》对 储量类别和级别的表述要具体,更便于操 作。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分类 经济意义
经济的
储量
边际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
储量分类表
探明的
查明矿产资源 控制的
可采储量 (111)
基础储量 (111b)
预采储量 (121)
预可采储量 (122)
基础储量 (121b)
基础储量 (2M11)
基础储量 (2M21)
资源量 (2S11)
资源量 (2S21)
资源量 (331)
基础储量 (122b)
基础储量 (2M22)
资源量 (2S22) 资源量 (332)
推断的
资源量 (333)
潜在矿产资源 预测的
资源量 (334)
资源 量
❖ (1)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经可研 或预可研,在对经济、环境、法律、市场、开采、 选冶加工、社会和政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 究和相应的修改后,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开 采的部分。储量又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要依据。据此,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 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和矩阵形式表示。
(2)编码: 采用(EFG)三维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 地质轴。
编码的第l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 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 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 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 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 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PPT文档演模板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连续性,排除了大的多解性; • ②基本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 • ③对矿石中的共伴生有用组分进行了综 合评价; • ④对易选矿石的可选性进行了类比,一 般矿石作了实验室流程试验,新类型或难选 矿石作了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其成果可供 评价矿石是否具工业价值。 • 经预可行性研究,并扣除了因各种因素
PPT文档演模板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要想走出国门或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就必须重新制定分类标准,使其与国际惯例 相容。 •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 于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 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这种统称 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量或某
PPT文档演模板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 1、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分复杂、规 模小者居多为特色。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国 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今世界经济全 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头,我
组合,实际是包括了普查、详查、勘探各阶
PPT文档演模板
段
Hale Waihona Puke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不同范围内所有的储量。同一矿种、同为
详细勘探(相当我国勘探),在我国由于规
模不同或矿床勘探类型不同,提交的储量级
别可以不同。《总则》规定,大、中型矿床
或类型简单的矿床需要提交B+C+D级储量,
(完整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征求意见稿)引言矿产资源储量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矿产勘查、矿山设计、生产,还是政府宏观管理以及市场交易、筹资融资、企业上市,都离不开衡量所提供矿产资源储量的数量和质量的可靠程度的技术经济标准。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产勘查工作,矿山建设加速进行。
为了保证矿产勘查和地质勘探报告的质量,制订全国统一的矿产勘查规范和估计矿产储量分级标准以及规程,国家成立了全国矿产埋藏量鉴定委员会(成立时称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各种矿物原料的储量,掌握全国矿产资源平衡。
1954 年12 月,为满足当时矿产勘查和矿山建设的迫切需要,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决定出版1954年1 月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等标准和文件,名称为《矿产储量分类规范》(第一辑总则),以供矿产勘查工作参考。
195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组织、制订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该规范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第12 次全体会议通过,并经地质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建筑工程部、煤炭工业部同意,由上述有关部联合颁发执行。
总则分为:金属矿产储量分类、非金属矿产储量分类、煤矿储量分类三部分。
1977 年,国家地质总局与冶金部联合制定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与国家建筑材料总局、石油化学工业部联合制定了《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与煤炭工业部联合制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颁发试行。
这些总则中都有“矿产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节。
1992 年,恢复后的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提出,由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组织,有矿产勘查各部门的专家组成的编写组,修订完成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国家标准,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成为我国第一部涵盖整个固体矿产的勘探规范。
其中也包括了“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一节。
与前不同的是增加了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地质两部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
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探讨
为高级储量必须经相关工作才能实现。
例如,潜在资源量提升为地质储量,必须经过地质矿产勘查和可行性初步研究(工业指标论证、一般工业指标选取、勘查成果初步评价等);地质储量提升为工业储量,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工业储量提升为可采
图1 四大类资源储量关系
2 四大资源储量的亚分类
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和《联合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UNFC—2009),主要针对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进行亚分类,
图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三轴框架
按照经济意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1经济的、2期望经济的和3暂不经济的;按可行性评价分为:1可行性研究和2可行性初步研究;按矿产勘查可靠程度分为: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和E预测的。
资源储量分类如表1所示。
经预测,潜在资源量有2个亚类,即E1、E2。
资源储量分类
经济意义
地质可靠程度
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
经济的K111K111K111
经济的111112113
期望经济的221222223
暂不经济的321322323初步研究);第二位可行性评价程度可作为“2可行
的、能够从矿床中取出的矿产储量,其编码统一为
个亚类的含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理解与实施
其它产出
包括非传统的和低品位的物质
CIMM\IMM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Australia JORC Australia
加拿大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CIM-2000
加拿大煤炭资源/储量分类
南非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SAIMM CODE
美国资源储量分类 SME1991
美国资源储量分类示意图之矿产资源SME1991
市场经济国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
1980年美国矿产资源分类表C831
已查证的资源
累计产量 验 探明的 经济的 边界经济的 储 证 的 控制的 量 推断的 推断储量 推断的 边界储量 推断的次 经济资源 + +
未发现的资源
概率范围(或) 假定的 假想的
边界储量
次经济的
验证的次 经济资源
其它产出
• UNFC is not rigid system. During adaptation National system to UNFC, it is possible to prevent issues in the National System that is useful to remain.
俄罗斯矿产资源分类
Relationship of UNFC and Polish Classification for Coal Resources/Reserves
UN Framework Classification Polish System Detail Exploration Rozpoznanie szczegolowe A+B 1a.Proved mineral reserves General Exploration Rozpoznanie wstepne C1* Prospecting Poszukiwania C2, D1 Reconnaissance Penetracja E(D3) D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指标解释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1.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 (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分类标准
质勘查程度外,更强调了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新分类是从地 质勘查程度、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意义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的。 3、分类的概念不同 旧分类的标准笼统用“储量”来表述矿产资源的赋存最,概念 的范围过于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地质可靠程度高、经济可采的矿产 资源,而且也包括了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当前条件不能开采或无开 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几乎是矿产资源的同义语。 新分类标准按“地质、可研、经济”三轴将矿产资源划分为储 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分类不仅体现了地质控制程度,同时 赋予了经济意义。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2007-06-21 20:2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1999年8月6日发布,并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
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
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
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
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
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
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
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储量分类
摘要:为使煤炭资源勘查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与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相一致,在总结煤炭资源/储量勘查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于煤炭设计和生产,对储量新代码进行详细的套改。
关键词:煤炭资源勘查储量新代码套改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al resource/reserv es present classif icationZhang Lixin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coal resource inv estigation to conf orm to the request of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economic dev elopment,and consistence with GB/T17766-1999“Solid Mineral resource/Reserv es Classif ication”.According to this area s actual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in order to serv e the coal design and the production well,I did the detailed wrap with the new reserv es cod. Key words:Coal resource inv estigationNew reserv es codeWrap changes【中图分类号】F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87-031.煤炭资源/储量现行分类依据1.1可行性评价。
可行性评价程度包括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种。
1.1.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通常是在收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的基础之上,分析已取得条件、环境保护等,以我国类似企业经验的技术指标对矿床做出技术经济评价。
自然资源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自然资源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固体矿石及其他固体物质。
根据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固体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属矿产资源可以分为常见金属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两大类。
常见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锌矿石等。
这些矿石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其中,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和制造业。
铜矿石则是电子、电气、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应用广泛。
铝矿石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制造飞机、汽车等的重要原料。
锌矿石在冶金、电镀等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是指含有稀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如钨矿石、锡矿石、锑矿石等。
这些稀有金属在军事、航空航天、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钨矿石是制造高温合金和高速钢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锡矿石是制造合金、焊料等的重要原料,应用于电子、化工等领域。
锑矿石在军事、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指不含金属元素的矿石和固体物质。
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矿石、煤矿石等。
这些资源在建筑、化工、能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石灰石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建筑、水泥等行业。
石膏是建筑材料、化肥等的重要原料,应用广泛。
盐矿石是调味品、化学原料等的重要来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煤矿石是能源工业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固体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技术文库> 矿产百科> 选矿> 文章内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2.1.2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 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 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2.2.4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 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2.3 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
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2.3.1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3.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2.3.3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2.3.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4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2.4.1 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4.2 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2.4.3 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日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上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见附录 C 。
2.5 经济意义: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2.5.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
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5.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2.5.3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万能变为经济的。
2.5.4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末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定义中名词及词汇的中英文对照见附录 A 。
3 :分类及编码3.1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图l) 和矩阵形式(表1) 表示。
3.2 分类( 见图1、表l及附录B) :3.2.1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3.2.2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3.3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3.3 编码:采用(EFG)三维编码,E 、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见图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2M 代表边际经济的,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 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3.4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 种类型( 见表l) 。
3.4.1 储量:有3 种类型。
3.4.1.1 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治试验成果,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1.3 预可采储量(122)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2 基础储量:有6 种类型。
3.4.2.1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l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件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 3.4.1.1 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4.2.2 探明的(预可研) 经济基础储量(121b) :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 3.4.1.2 所述,与其唯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