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346a166c85ec3a87c2c524.png)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附答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A卷一、选择题▲(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
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1.(2010·连云港调研)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浆细胞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3.(2010·海口调研)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单纯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4.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质子通过单纯扩散跨膜运输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5.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图中均为主动运输B.所有图中均为被动运输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单纯扩散D.图Ⅲ中细胞内ADP含量会增加6.(2010·沂南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94bdc16fc700aba68fc27.png)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篇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单元测试题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单元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磷脂含量多蛋白质少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且蛋白质有流动性 D.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2.人的血型属于A、B还是O型,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的一种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是()A.脂质分子B.糖类C.多肽D.核酸3.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A.蛋白质与磷脂形成有一定规则的重复结构B.膜是一刚性结构C.脂质形成双分子层,其极性头部对顶着D.蛋白质可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进行侧向移动4、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5.甜菜根细胞的液泡中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
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再放人蒸馏水中,则能使水变红。
其原因是( )A.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壁被盐酸破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7.如图所示,在火棉胶袋(半透膜)内注入淀粉和食盐溶液,插入细胞管后,用线系紧密封并使细玻管内的液面刚好高出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
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细玻管内液面上升B.细玻管内液面不变C.烧杯内液体遇碘变蓝色 D.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无变化8、观察在0.3g/mI.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9、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约为0.25g/mLC.验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10、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847c8cc281e53a5902ff62.png)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A B C D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和;(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a0439c77da26925c5b0a1.png)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A B C D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和;(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1ebb7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d.pn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4章章末检测试卷(四)含答案章末检测试卷(四)(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是骨髓、脾等免疫器官B.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D.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答案C2.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答案B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功能,它包括人体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3.(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在免疫调节中,不具有特异性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病菌B.抗原呈递细胞活化辅助性T细胞C.抗体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被感染的靶细胞答案A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细胞激活的信号来自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C.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细胞内、外的抗原结合答案D5.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X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细胞Y还能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增殖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X是B细胞,细胞Y是浆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项正确;浆细胞只能产生抗体,不能产生细胞因子,B项错误;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影响免疫活动,C项错误;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可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增殖,D项错误。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检测试卷(附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检测试卷(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4c0555f7ec4afe04a1dfa7.png)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检测试卷(附解析)(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酶制剂的是()A.蛋白酶B.脂肪酶C.淀粉酶D.麦芽糖酶【解析】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大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
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强的去污能力。
【答案】D2.从水果中提取果胶酶的适合条件是()A.高温、偏酸性提取液B.低温、偏酸性提取液C.高温、偏碱性提取液D.低温、偏碱性提取液【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果胶酶只存在于植物果实中B.果胶溶于水,不溶于乙醇C.果胶酶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D.果胶酶能分解果胶和纤维素【答案】C4.酶的固定方法不包括()A.将酶吸附在固体表面上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C.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D.将酶制成固体酶制剂,如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答案】D5.酵母细胞的活化是指()A.让酵母细胞恢复运动状态B.让酵母细胞在缺水状态下更容易休眠C.让酵母细胞内酶活性加倍D.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解析】缺水状态下,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在固定化之前,应先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即活化。
【答案】D6.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B.果胶有多种,果胶酶也有多种,如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等C.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在其他方面则无用处,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可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促使淀粉、脂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释放,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解析】果胶酶的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可以使果汁产量增加,透明度提高,有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在食品工业如制作果汁、提高葡萄酒质量等方面作用很大,也常与纤维素酶等共使用,提高饲料营养和降低饲料黏度,促进饲料在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等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b5746a26925c52cc5bf65.png)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A B C D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和;(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69d707dd36a32d737581f9.png)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A B C D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和;(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https://img.taocdn.com/s3/m/183b5d4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73.png)
第4 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2.【答案】D【解析】从图1 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图2 左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a 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导致水柱a 不再升高;右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浓度差,也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b 升高,当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通过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所以又使水柱b 下降。
3.【答案】B【解析】细胞液是否有颜色不能决定质壁分离和复原能否发生,③错误;外界溶液的浓度要适中,不是任何浓度都可以,⑥错误。
4.【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原生质体,③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间隙,里面填充的是蔗糖溶液。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处充满的是蔗糖溶液,A 项错误;①表示细胞验,B 项正确;图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②的体积比实验初始时小,C 项错误;②的颜色比实验初始时深,D 项错误。
5.【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气孔是由保卫细胞组成的,当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0.3 g mL 1 的合。
A 滴加清水,保卫细胞吸水,气孔逐渐开启;B 滴加质量浓度为KNO 溶液,保卫细胞失3水,气孔关闭,随着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NO和K,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又能渗3透吸水,所以保卫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气孔开启。
6.【答案】D【解析】与a 点相比,b 点时细胞内液泡体积增加,液泡颜色变浅,A 项错误;与b 点相比,c 点时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的吸水速率降低,B 项错误;c 点时细胞膨胀,液泡内水分子进出处于动态平衡,C 项错误;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降低,受细胞壁的影响,D 项正确。
7.【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甲地该植物在浓度为0.10 mol L 1 的溶液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15 mol L 1 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说明该植物的细胞液浓度为0.10 ~ 0.15 mol L 1 。
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过关检测(附答案)
![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过关检测(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a8ae344b73f242336c5ff4.png)
第4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B.y>x>zC.z>y>xD.z>x>y答案:D2.观察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答案:B3.小麦根毛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都不适合用作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主要的理由是()。
A.前者没有细胞壁,后者没有中央大液泡B.前者没有中央大液泡,后者没有细胞壁C.前者细胞液颜色浅,后者没有中央大液泡D.前者原生质层是全透性的,后者原生质层是全透性的答案:C解析:细胞有细胞壁和中央大液泡、细胞是活的(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都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材料,其细胞液必须有颜色以便于观察液泡体积的变化。
小麦根毛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由于其细胞液颜色浅,不易观察。
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4.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答案:C解析:物质具有相似相溶的性质,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也是脂质,因而它们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
5.下列能够反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②不能吸收蛋白质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④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A.①②③B.①③C.①④D.①③④答案:B6.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测试(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原创)下图字母分别表示扩散、渗透作用和水分子的转运。
对a、b、c的判断正确的是()A.a、b、c依次表示扩散、渗透作用和水分子的转运B.a、b、c依次表示渗透作用、扩散和水分子的转运C.a、b、c依次表示水分子的转运、渗透作用和扩散D.a、b、c依次表示扩散、水分子的转运和渗透作用2.(原创)比较酒精分子和氧气的跨膜运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都属于自由扩散B.都属于渗透作用C.前者只属于自由扩散、后者只属于渗透作用D.前者只属于渗透作用、后者只属于自由扩散3.如果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看成渗透系统,则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A.细胞膜 B.液泡膜 C.叶绿体膜 D.原生质层4.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K+的浓度比外部K+的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
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5.把数条5 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
下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B.在0.10 g·mL-1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C.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 g·mL-1的蔗糖溶液D.在0.40 g·mL-1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6.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7.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A.不稳定性 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膜与细胞内的膜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的膜中糖类含量高B.线粒体内膜与外膜在成分上的区别是内膜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外膜多C.生物膜的流动性专指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D.流动镶嵌模型是最完美的生物膜模型,其地位将不可替代9.下图表示磷脂分子的几种排列方式,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表示细胞膜,B、C、D表示细胞器膜B.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不会出现B、C、D所示排列方式C.C表示细胞膜,A、C、D表示细胞器膜D.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均为C排列方式10.类囊体膜也属于生物膜,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是()A.有色素分子、进行光反应 B.有多种酶、进行暗反应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D.具有半透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1.不属于核膜成分的是()A.磷脂分子 B.载体蛋白 C.酶 D.DNA12.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
这是试图模拟细胞膜的()A.自由扩散功能 B.流动性 C.主动运输功能 D.选择透过性13.下图表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不确切的是()A.图中膜结构表示细胞膜B.该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该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D.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14.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大分子物质穿过核孔属于()A.协助扩散 B.主动运输 C.胞吞或胞吐 D.以上都不对15.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16.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17.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1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C.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D.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19.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之前必须先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这种结合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快慢。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不同细胞的葡萄糖与载体蛋白结合速率曲线。
那么,在葡萄糖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这三种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快慢的程度是()A.甲细胞的吸收最快、乙细胞次之 B.乙细胞的吸收最快、丙细胞次之C.丙细胞的吸收最快、甲细胞次之 D.三种细胞的吸收速率相似20.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分离的百分比,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2分)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由单层膜所包围的一种细胞器,内含丰富的水解酶,其内部的pH为5左右,是细胞内的“酶仓库”和“消化系统”。
下图表示细胞内溶酶体的部分功能。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与抗体合成加工过程相似,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上合成,依次经过__________加工,最后以囊泡形式转运到溶酶体中。
(2)图中表示当__________(结构乙)衰老时,会由结构甲包裹后与溶酶体结合,进而被分解。
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3)溶酶体膜可以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泵入溶酶体,将pH维持在5左右,H+进入溶酶体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__。
22.(20分)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
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图乙是图甲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的平衡状态)。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甲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_②(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图丙中⑦为__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相似于图甲中的______。
(4)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性,细胞膜的这一特性与其膜上__________有关。
(5)若把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___。
若把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将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0.5 g/mL的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称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曲线是______;表示细胞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曲线是______;表示在0.5 g/mL 的尿素溶液中的曲线是______。
(2)AB段的下降速度较AE段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F段的细胞体积变化为________;CD段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5 g/mL。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解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由此可见渗透作用属于扩散,水分子的转运属于渗透作用,a、b、c依次表示渗透作用、扩散和水分子的转运。
答案:B2. 解析:酒精分子和氧气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渗透作用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自由扩散。
酒精属于溶剂分子,因此其自由扩散又可以叫做渗透作用。
答案:A3. 答案:D4. 解析:K+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D5. 解析:据图分析,马铃薯条浸在0.30 g·mL-1的蔗糖溶液中其长度基本不变,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 g·mL-1的蔗糖溶液。
浸在低于0.30 g·mL-1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膨胀,其长度增加;浸在高于0.30 g·mL-1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其长度缩短。
答案:B6. 解析: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液浓度会升高;立即放入蒸馏水中,会吸水,细胞液浓度会降低,降低至实验的起始状态后会继续吸水,直至细胞壁的束缚作用限制了细胞的吸水。
由此可见,甲>乙。
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渗透作用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B7. 答案:B8. 解析:细胞膜与细胞内的膜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较高,A项错误。
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等生理过程,需要大量酶的催化,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项正确。
生物膜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构成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C项错误。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完美的生物膜模型,D项错误。
答案:B9. 解析:磷脂分子由一个亲水性的头部和两条疏水性的尾部构成。
磷脂分子构成生物膜时,其头部均暴露在膜的表面,两条疏水性的尾部均伸向膜的内部。
答案:B10. 答案:C11. 解析:核膜属于生物膜,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是其基本组成成分,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酶和信息分子的受体等,遗传物质DNA不会存在于生物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