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43025
学时数: 51学时(含课外学时)
学分: 3学分
适用对象:公共管理学院三年级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陈岳主编,《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梁守德,洪银娴. 《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2.王逸舟. 《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上诲人民出版社,1995 3.倪世雄等.《世纪风云的产儿——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4.张季良. 《国际关系学概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5 陈汉文. 《在国际舞台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6.张历历等.《现代国际关系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7.[美] 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仕,1992 8.[美] 罗伯持·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杜,1994
9.[美] 罗伯持·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
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10.[美] 莫顿·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
11.[美]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12.[美] 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13.[美] 詹姆斯·多尔蒂等.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
14 [美] 威廉·奥尔森等.《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杜,1987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政治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通过国际政治学概论知识的讲解、国内外相关著作的解读,以及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分析的结合。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门人才,以及具备国际知识、国际战略意识和世界眼光的人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要求理解和掌握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理解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际政治体
系、国际政治的动力以及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等相关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理解当今世界格局和重大国际政治问题。
三、学时分配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程学时数分配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鉴于这是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尤其要注意理论原理深入浅出,多联系国际政治中的主要案例尽量用多媒体进行讲授,播放3-5课时政治重大事件的录像及其他电教片;
2.注意课堂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人数适中的情况下,可以就当前国际热
点问题(含中国)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1。基本内容
1)几个基本概念。该节首先厘清几个政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等几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2)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个层次: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的基本方式;国际政治的基本驱动力;国际政治秩序;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国际政治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第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第三,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第四,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第五.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国际政治方法论遗产。
3)国际政治学理论。包括国际政治学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现代国际政治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现状四个部分。首先分析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来源于以下五大学科,即哲学、政治学、世界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其次,重点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再次,对现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各流派,如理想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新现实主义学派、建构主义学派、认知心理等学派进行介绍和评述。最后,对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进行介绍和评述。
2。教学基本要求
厘清国际政治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国际政治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及流派要有总体了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难点在于如何理解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以及对目前世界理论界,包括中国国际政治的理论的影响。
4。教学建议
可以出几道思考题:
1)试析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试析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主要异同?
3)综合评述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现状。
第二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1.基本内容
1)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条件。国际政治的行为体,即国际社会舞台上演出“国际政治”戏剧的诸角色。该节包括行为体的定义、行为体的条件与基本特征以及行为体的类型三部分内容。
2)国家行为体。国家,英文称为STATE,法文是ETATE,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最主要的角色。也是国际政治学所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和逻辑起点。该节包括国家的特征和类型和国家权益(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两部分内容。
3)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主体也叫次国家行为角色,是通常通过跨国活动追求其目标的国内行为角色。或者是指国家以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他们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民族国家之间密切交流的结果。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个人、民族团体、恐怖主义组织和教会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主要构成,概念以及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非国家行为体不断增加,对国家行为体以及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4.教学建议
思考题:随着历史的发展,非国家行为体有增加的趋势,为什么?对国家行为体构成什么影响?对国际政治又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体系
1.基本内容
1)世界体系形成及其特征。该节分世界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三个部分。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国际政治的体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国际政治生存或所存在的体系;二是国际政治自身的体系。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指的国际政治所处的大环境;而后者指的是国际政治自身的结构体系;前者可以用世界体系来表述,内涵和外延比国际政治的结构体系要大,后者可以叫做国际政治结构。
形成的历史背景首先是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其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再次,殖民政策的出现是世界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总之,世界体系主要由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余融体系和以统治剥削为基础的。世界殖民体系所组成,它打破了民族壁垒,完全把世界联成一体。
世界体系自形成之后,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单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90年代初,这是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则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小升存、竞争、共处的时期,第四个时期,冷战结束后。
世界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2) 社会主义同家的建立与影响。3)第三世界的崛起;4)垄断资本的两重性。
世界体系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范畴,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