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大脑皮层的基本些区域与躯体运动功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4区和6区是控制躯体运动的运动区。
运动区有下列的功能特征: 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皮层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
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 的;然而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及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却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
侧内囊损伤后,产生所谓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时, 面肌及舌肌发生麻痹。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手与五指所占的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大小相等。
③从运动区的上下分布来看, 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关节以下肌肉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而部肌肉代表区在底部(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为正立而不倒置) 从运动区的前后分布来看,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前部(6区),肢体远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后部(4区),手指、足趾、唇和舌的肌肉代表区在中央沟前缘。
对正常人脑进行 局部血流测定时观察到, 足部运动时运动区足部代表区血流增加,手指运动时手部代表区血流增加。
8区可引致眼外肌的运动反应,刺激枕叶 18、19区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 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4区之前,刺激该区可以引致肢体运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垂直切面上, 可以见到该区细胞和前述的皮层感觉区类似, ,也呈纵向柱状排列,组成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运动柱。
一个运动柱可控制同一关节的几块肌肉的活动,而一个肌肉可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⑵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 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 ____________ 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机能特征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机能特征主要运动区是指大脑皮层中最为重要的运动控制区域,包括了运动皮层、运动前区和初级运动皮层。
主要运动区主要控制着人体各种意愿性运动的执行,具有以下机能特征:1.灵活性:主要运动区可以灵活地调整和控制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包括头部、颈部、肩部、上肢、下肢等。
这种灵活性使得人体可以进行各种日常和特定的运动活动。
2.精细性:主要运动区对于精细动作具有很高的控制能力。
例如,掌握笔的书写动作、手指的精细操控等,都需要主要运动区进行精细调节。
3.侧化性:主要运动区的功能在大脑两个半球中有明显的侧化差异。
通常来说,右侧主要运动区控制左半身肢体的运动,而左侧主要运动区控制右半身肢体的运动。
这种侧化现象与人体运动的交叉性质密切相关。
4.行为控制:主要运动区不仅仅负责运动的执行,还参与了运动行为的控制。
例如,在进行一些需要抑制不必要运动的任务时,主要运动区可以对运动进行抑制和控制,以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
辅助运动区位于主要运动区的周围,包括了运动联合区、运动辅助区等。
辅助运动区主要具备以下机能特征:1.运动规划:辅助运动区在主要运动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和优化运动的执行。
它可以规划复杂的运动序列,调整运动节奏和速度,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2.意愿性运动控制:辅助运动区可以控制一些需要意愿性动作的特定器官和肌肉。
例如,控制眼睑的开闭动作、控制语言产生的运动等。
3.运动协调:辅助运动区对于不同部位的运动进行协调和整合,以确保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它不仅可以协调身体不同部位之间的运动,还可以实现双手、双脚的协调动作。
4.运动记忆:辅助运动区参与了运动行为的记忆和学习过程。
它可以将运动的执行过程和体验存储在记忆中,并在下一次进行该运动时利用这些记忆进行指导和改进。
总的来说,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机能特征包括了灵活性、精细性、侧化性、行为控制、运动规划、意愿性运动控制、运动协调和运动记忆等方面。
这些机能特征使得大脑能够高效地控制和协调人体的各种运动活动,并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和环境变化。
人类大脑皮层结构与功能解析
人类大脑皮层结构与功能解析人类大脑皮层是我们的智力和行为控制中心,在漫长的进化中不断演化。
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区域组成,这些区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以此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1. 人类大脑皮层的结构人类大脑皮层是人脑最外层的一层,覆盖在大脑的整个表面。
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叠层细胞组成的。
这些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分成六层结构。
这六层结构中的每一层都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功能。
上一层的细胞向下一层的细胞发送信息,从而形成六层结构的信息传递系统。
这个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每层的细胞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适应更高级别的信息处理。
2. 不同区域的功能人类大脑皮层被分成许多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
这些区域包括感觉皮层,运动皮层,认知皮层和情感皮层,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
感觉皮层是控制我们的感知,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中心。
运动皮层负责身体运动的控制和规划。
它接受大脑中的命令,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
动物实验表明,当运动皮层受到损伤时,身体的协调性和精准性会受到显著影响。
认知皮层负责大脑的高级功能,如思考、计划和推理。
这个区域的不同部分包含了不同的功能,如语言、空间定位和逻辑推理。
这个区域是我们思考和决策的主要中心。
情感皮层是控制情感和情绪的中心。
它包括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的区域。
这些区域与前额叶和杏仁核等区域交互作用,一起控制情感和情绪。
3.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和突触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是大脑皮层的基本构建单元。
它们是最小细胞单元,可以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从而完成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量估计在数百亿个。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
当一个神经元被兴奋时,它会向入侵它的突触发射电脉冲,从而使出现在下游神经元菜单触发,并被周围的细胞记录。
这是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和通信。
4. 人机交互的应用对人类大脑皮层的深入理解,为目前发展中的人机交互技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覆盖物,也是最进化发达的部分,占据了大脑总体积的70%以上。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
1. 感知功能:大脑皮层通过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输入信息,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识别。
不同感觉区域负责处理特定的感觉信息,比如视觉皮层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听觉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等。
2. 运动功能:大脑皮层通过执行运动指令,控制肌肉的运动。
运动皮层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元,通过与脊髓和运动神经元的连接,向身体的各个部分发送运动指令。
3. 认知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高级认知过程,包括学习、记忆、思考、决策等。
认知功能主要由额叶皮层负责,其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实现了复杂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4. 语言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和理解。
语言皮层负责处理语言的感知和产生,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在说话、阅读和理解语言时发挥重要作用。
5. 情感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调控过程。
情感皮层主要位于颞叶和额叶,它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对情绪的产生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6. 计划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意愿和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额叶皮层负责制定和执行行动计划,通过与其他执行脑区的连接,协调身体的各种运动。
7. 意识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意识产生和维持过程。
意识皮层是认知和感知的关键区域,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实现了意识的生成和调节。
总之,大脑皮层是人类高级认知过程的基础,它通过处理感觉信息、执行运动指令、参与认知和情感过程等,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正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发达,人类才具备了复杂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大脑皮质功能分区
(四)、传导性失语症(中央性失语)
(1)症状:自发言语流利但混乱; 听语理解及 阅读障碍 不明显; 但复述障碍明显(与 Wernikle 失语不同)。
(2)定位:左脑缘上回,常累及颞 叶语言区。
(五)、皮层性感觉失语症
(1)症状:口语流利;听语理解明显 障 碍;复述正常。
颞叶后部围绕41区的部分
参与听觉过程
额、顶叶中央前后回下部的中央下区
第二躯体感觉区
额叶额下回后部三角区
Broca语言运动区
额叶额下回后部岛盖区
Broca语言运动区
额叶额中、下回前部的上外额叶皮层
参与前额叶的这新执行功能
额叶额下回前下部皮层
参与前额叶的这新执行功能
颞叶内侧的下脚后区
颞叶和岛叶交界处的岛旁区
额叶下部眶额皮层
参与前额叶皮层的整合功能
扣带回后部和颞叶内侧之间的移行部
参与边缘系统的整合功能
颞叶内侧的海马结构CA1-CA4
和短时记忆有关
颞叶前、内侧部的联合和感觉皮质
参与嗅觉有关的功能,嗅觉中枢
扣带回后部和颞叶内侧之间的移行部, 参与边缘系统功能 即压后扣带皮质
顶叶内侧面,23区背侧的上后扣带皮层 参与边缘系统和顶叶整合功能
五叶: 额叶 颞叶 枕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额叶
顶叶
枕叶 岛叶
上外侧面的沟和回 额上回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
大脑皮层的结构功能与信息传递
大脑皮层的结构功能与信息传递大脑皮层是人类大脑中最庞大且最复杂的部分,它是人脑的外壳,在人类智能和认知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脑皮层由六个分层组成,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它们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
本文将探讨大脑皮层的结构、功能以及信息传递的机制。
大脑皮层的结构可以分为六个主要的层次。
从外到内依次为:分子层、颗粒层、颗粒间层、皮质白质交界层、内核层和多巴胺输出层。
每一层都由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分子层主要包含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突触,它们负责信息的传递和连接不同的脑区。
颗粒层和颗粒间层包含了主要的兴奋性神经元,并参与大脑的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
皮质白质交界层主要包含了神经元的树突和胶质细胞,它们是信息的主要传递通道。
内核层和多巴胺输出层则参与了情绪、记忆和学习等高级功能的调控。
大脑皮层的功能非常复杂多样,被认为是认知和智能的基本实现机制。
它参与了感官信息的处理、运动控制、学习记忆和高级认知功能等。
在感官信息处理中,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对不同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比如视觉皮层负责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听觉皮层负责对听觉信息的处理。
在运动控制中,大脑皮层的运动皮层和运动联合皮层负责协调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在学习记忆和高级认知功能中,大脑皮层的前额叶皮层和颞叶皮层负责处理和存储信息,参与决策、推理和判断等复杂的认知活动。
大脑皮层的信息传递机制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传递来实现的。
大脑皮层内部的神经元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相邻的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在突触中通过化学和电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当一个神经元被激活时,它会释放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会通过突触传递给相邻的神经元,并在它们的膜电位上产生变化,进而激活相邻的神经元。
这样,信息可以在大脑皮层内部进行传递和处理。
除了大脑皮层内部的信息传递,大脑皮层也需要与其他脑区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大脑皮层功能区简介1
4.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
• 边缘系统与情绪表达 下丘脑是调节情绪的重要脑区,大脑皮层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来调节情绪; 刺激或损伤Papez环路的各个脑区或核团可诱发动物情绪的改变; 杏仁核是记忆恐惧这一神经网络的重要结构
•边缘系统与学习和记忆
边缘系统的海马组织是学习和记忆的“通道”,损伤海马可 使学习能力明显下降,近期记忆丧失,而不影响远期(长期) 记忆。海马组织的“三通路”的突触结构在学习记忆中的可 塑性变化是当前研究学习记忆的热点,是产生突触传递的长 时程增强的神经基础。LTP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目 前认为,海马、隔区和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系统参与学习 和记忆,并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延续,参与大脑 皮层清醒状态的维持。
2. 边缘系统的主要结构
扣带回:扣带回相当于Brodmann的32、23、24区,上沿是扣带沟,下方由胼胝体沟与胼胝体分隔,前 端起自胼胝体嘴部的前下方,沿胼胝体的膝、体和压部的背侧向后与海马旁回相续。
扣带回主要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和情绪的表达。
隔区:灵长类的隔区由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区构成,形成侧脑室前角的内侧壁。神经元可分为4群:背 内侧、腹外侧、背侧和尾侧群。
41区接受内侧膝状体的信息传入,被称为初级听皮层区;位于41区外周的42区是听觉联络区,被 称为第二听皮层区。实验表明,简单的声音刺激可引起41区神经元的反应,更复杂声音的感受需 要听觉联络区的整合。41区损伤所造成的听觉障碍要比42区损伤严重。
初级听皮层神经元按接受听觉信息的频率定位:接受高频信息的神经元位于41区的 后外侧,接受低频信息的神经元位于41区的前内侧。
隔区作为边缘系统的主要结构。联系着海马组织和下丘脑及缰核,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情绪的表达 和学习记忆功能。
请简述大脑皮层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请简述大脑皮层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是大脑中最复杂、最高级的部分。
它由大量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并形成了一个被称为灰质的薄层。
大脑皮层在人脑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负责人类智力、思维、意识和感知等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的结构划分可从多个角度进行,一般可以按照六层结构、功能区域和皮质学理论进行分类。
大脑皮层的结构按照六层结构分为六层。
这六层分别是I、II、III、IV、V和VI层。
各层在形态和功能上均有所不同,神经元的分布也有所差异。
这六层中,外围的I、II和III层主要是接受来自其他脑区的信息输入,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内部的IV、V和VI层。
IV层是信息传输和处理的主要区域,V和VI层则主要负责将信息传输给其他脑区。
大脑皮层的结构按功能区域分为各个功能区域。
大脑皮层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感觉皮层、运动皮层、联合性皮层和辅助性皮层等。
感觉皮层位于大脑皮层的背侧,接受来自感官器官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处理。
运动皮层位于大脑皮层的腹侧,负责运动的控制和执行。
联合性皮层则位于辅助性皮层与感觉皮层之间,负责将感觉信息和运动信息进行综合和整合。
辅助性皮层位于大脑皮层的顶侧和内侧,负责高级认知、意识和意思生成等功能。
大脑皮层的结构按照皮质学理论分为不同的领域。
根据皮质学理论,大脑皮层被划分为多个领域,每个领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视觉领域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听觉领域负责听觉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运动领域负责运动的控制和执行等。
每个领域的神经元都按照特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类智能,包括感知、思维、意识和记忆等。
感知是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之一,它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进行处理。
大脑皮层还负责思维的进行,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是通过联想、推理和创造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意识是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在大脑皮层中有一个被称为意识的区域,它负责维持人类的意识状态和自我意识。
大脑皮层的锻炼方法
大脑皮层的锻炼方法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和智力的关键部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依靠的主要工具。
而像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大脑皮层也需要锻炼来保持其灵活性、敏捷性和聚焦能力。
通过锻炼大脑皮层,我们可以提高记忆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大脑皮层锻炼方法,帮助您开发您的大脑潜能。
1. 书写和绘画书写和绘画是一种有效的锻炼大脑皮层的方法。
通过用手写字或绘画,我们可以提高大脑在空间感知、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方面的能力。
您可以尝试写字练习、写日记或绘画,以增强大脑皮层的发展。
2. 阅读与学习阅读与学习是大脑锻炼的经典方式。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和材料,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选择不同主题和体裁的书籍来挑战自己的大脑,例如文学作品、科学研究和历史书籍。
3. 数学问题与智力游戏解决数学问题和智力游戏是训练大脑皮层的利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大脑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您可以尝试数独、填字游戏、智力题和困难的数学问题来锻炼您的大脑皮层。
4. 大脑训练游戏和应用程序如今,有许多大脑训练游戏和应用程序可供使用。
这些游戏和应用程序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大脑的不同区域,培养记忆力、注意力和处理信息的速度。
与传统的智力游戏相比,这些游戏和应用程序更加便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
通过每天坚持练习这些游戏和应用程序,您可以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灵活性。
5. 思考和解决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脑锻炼方式。
这需要大脑皮层进行逻辑推理、信息整合和创造性思考。
您可以尝试解决一些难题、参与讨论或挑战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大脑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
6. 身体运动与健康饮食大脑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身体运动和健康饮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供大脑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适度的身体锻炼可以增强大脑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
同样,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
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
言语治疗
针对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 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增强 康复信心,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
05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神经影像学技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01
通过检测大脑活动时血流的变化,间接反映大脑皮层运动功能
区域的活动状态。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药物与物质
某些药物和物质可能对大脑皮层运动功能产生影响,如酒精、毒品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因修饰动物
通过基因敲除或过表达技术,创建具有特定基因缺陷的动物模型, 以研究基因对大脑皮层运动功能的影响。
基因与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运动功能的影响
基因变异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与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异常有关,如脆性X染 色体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等。
早期环境因素
早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对大脑皮层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如缺乏早期刺激和社交互动可能导致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负责控制和协调肢体运动, 包括手、脚、面部等。
前运动皮层
参与计划和协调复杂的动 作,以及控制眼球运动。
辅助运动皮层
负责协调和整合来自不同 大脑区域的信号,以执行 复杂的动作。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
大脑皮层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每个 神经元都与其他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 。
突触
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结构, 通过突触,信息可以在大脑皮层中快 速传递。
大脑皮层的信号传递
电信号
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 传递信息,这些电信号可以触发 其他神经元的反应。
化学信号
突触释放神经递质,这些递质可 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受体结合, 从而改变其电位或活性。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似乎有了这样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①直接控制随意运动的功能在中央前回,称为一级运动区;②躯体感觉的功能在中央后回;③视觉功能在枕极或枕叶内侧的矩状裂周围;④听觉功能在颞横回,这些区域都被称为一级感觉区。
在一级感觉区的外围还有二级区,进行各种感觉的高级加工;⑤一般认为内脏感觉功能在岛叶;⑥嗅觉加工在边叶;⑦组织说话的运动功能在多数右利手者的左半球布罗卡区;⑧理解语言的功能,多数人也在左半球外侧裂后方的缘上回和角回,即韦尼克区。
大脑半球的特殊功能/优势左半球:语言, 言语信息的处理和协调(通过言语或阅读), 语言的理解, 产生书写和口头,语言, 分析的,控制的,逻辑的,推理的右半球:非语言处, 复杂的视觉模式(表情),对音乐的理解, 空间认知, 非语言的, 整体的, 创造性的, 图像的, 直觉的脑血管意外的特点右半球:左侧无力/瘫痪, 注意范围减少, 左侧偏盲, 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 左侧忽略, 抽象推理下降, 情绪不稳, 冲动行为增加, 空间定位下降左半球:右侧无力/瘫痪, 挫折感增加, 处理能力下降, 可能有失语(感觉性,表达性,完全性),可能有吞咽困难, 可能有运动性失用(观念运动性和观念性), 左右辩别力下降, 右侧偏盲脑干:生命体征不稳定, 意识下降, 吞咽能力下降, 双侧身体无力, 双侧身体瘫痪小脑:平衡力下降, 共济失调, 协调力下降, 恶心, 姿势调节能力下降, 眼球震颤根据累及的血管的预期损害大脑前动脉:下肢受累增加, 失去对直肠、膀胱的控制, 动作抑制丧失, 明显的精神改变, 可见忽略, 可见失语, 可见失用和失写大脑后动脉:丘脑痛综合征, 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症,或脉络膜运动, 运动的质量受损, 称名失能(失名症),轻偏瘫, 半侧舞蹈病, 视觉失认大脑中动脉:脑血管意外最常见的部位, 左半球受损有失语, 左侧偏盲, 失用, 体像受损,空间关系受损,表面大脑中动脉:主要累及面部及臂深层大脑中动脉:纯运动偏瘫伴感觉受损椎-基底动脉:意识丧失, 偏瘫或四肢瘫, 昏睡或植物状态, 不能说话, 闭锁综合征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
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学号:2012211459姓名:王新丞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作业要求:谈谈你对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简述影响个体语言学习和认知的几个重要脑区。
一影响个体语言学习和认知的几个重要脑区在人类探讨脑与认知关系的进程中,对语言功能一侧化的研究有最悠久的历史,也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词汇与加工的优势脑区在在左半脑,左半脑可以很快的进行词汇加工和选择,并且对一些词语信息进行整合以帮助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语言加工;而右半脑与广泛地激活与启动词语或者语段有关的信息有关,对强弱相关的词语间的激活没有差异,即起对词语的理解加工不是在明确的词义层面进行,对词类进行区分或者提取时利用的非中心词义特征。
研究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左右半脑都具有语言能力。
大脑皮层的皮层是自主运动、感觉、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及意识中枢。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它有三类机能区,感觉皮层区、运动皮层区和联合皮层区。
言语区属于联合皮层的范畴,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有较广大的脑区组成。
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侧裂处,有一个语言运动区,称布洛卡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在额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语言有关,称为威尔尼克区,损伤这个区域将出现听觉性失语症。
二首先谈一下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体机能活动的高极中枢,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大脑皮层只有三毫米却集中了中枢神经系统百分之七十的神经元,为高级智能活动提供处理服务。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与人体的生理活动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生物规律,大脑皮层生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是:1优势法则:大脑皮层受刺激后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导致其他周围皮层产生抑制效应,从而形成优势兴奋灶。
为适应新的环境、专心致志地搞好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
兴奋形成后机体反应处于最佳时机,可集中注意力,有好的学习效果。
2动力定型:当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刺激,重复多次刺激大脑皮层,并不断强化,使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序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
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大脑皮层的那些事儿。
别急,虽然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其实挺有意思的。
想象一下,大脑就像一座宏伟的城市,里面有不同的区域,各司其职。
最外面的一层,就是我们说的大脑皮层,厚厚的一层,感觉就像是城市的外墙,保护着里面的“宝藏”。
这层皮层,分成好几个“区”,每个区域都在忙自己的事儿。
简单点说,有些区域负责感觉,有些区域负责运动,还有的则是思考、语言这些更复杂的活动。
简直就是一场“城市管理大会”!我们说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实际上就是这些区域的基本任务。
比如,视觉皮层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专门处理你看到的东西。
你看,街边的小摊、树上的小鸟,甚至朋友的笑脸,都是通过这个区域来解码的。
然后还有听觉皮层,听起来很简单吧?但它能帮你分辨音乐的旋律、朋友的声音,甚至听到那些隐约的风声。
想想,生活中有多少声音在围绕着我们,真是热闹非凡!再说说运动皮层,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区域。
它控制着你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挥手、打球、甚至就是转身去拿杯水。
哎呀,没它可真不行。
想象一下,如果你突然想要跳舞,但运动皮层不干活,那你就只能像个木头人一样呆在那儿,搞笑的场面绝对会让人捧腹大笑。
所以,运动皮层可以说是咱们身体的“总指挥”。
咱们聊聊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这就更有意思了。
高级功能就像是那种“高大上的活动”,涉及到思考、推理、决策这些复杂的东西。
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前额叶皮层,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大脑的“智囊团”。
它负责规划、决策,甚至是社会行为。
没错,就是那个让你在聚会中决定要不要多喝一杯的区域。
如果没有它,你可能会一头热情地冲上去,结果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只记得脸上贴着“醉”的标签。
哦,对了,说到社交,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点。
大脑皮层里有些区域专门负责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这就像是咱们的“社交雷达”,能让你读懂朋友的小心思,甚至是对方眼神里的“火花”。
这可真是社交场合里的一大法宝,能让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避免那些尴尬的“冷场”。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1. 运动皮层:运动皮层位于大脑的顶部,控制着人体的运动功能。
它分为主运动皮层和运动规划区。
主运动皮层负责控制肌肉的运动,而运动规划区则负责计划和协调复杂的运动序列。
2. 感觉皮层:感觉皮层位于大脑的中央区域,接收并处理外界的感觉信息。
它包括视觉皮层、听觉皮层、触觉皮层等不同的感觉区域。
这些区域负责解码和解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的感知经验。
3. 语言皮层:语言皮层位于大脑的左侧,主要负责语言的产生和理解。
它包括布罗卡区和温克尔区。
布罗卡区负责语言的产生,而温克尔区负责语言的理解。
这两个区域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流利地表达和理解语言。
4. 认知控制皮层:认知控制皮层位于大脑的前额叶,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调节和控制。
它包括前额叶皮层和顶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参与决策、计划和执行控制功能,而顶叶皮层负责注意力、工作记忆和灵活思维等认知过程。
5. 情绪和奖赏皮层:情绪和奖赏皮层位于大脑的边缘区域,参与调节情绪和奖赏反应。
它包括扣带回和岛叶等区域。
扣带回参与情绪的调节和压力的应对,而岛叶参与奖赏和社交行为的调节。
6. 记忆皮层:记忆皮层位于大脑的颞叶区域,负责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
它包括海马体和额叶皮层。
海马体参与新陈代谢记忆的形成,而额叶皮层则负责长期记忆的储存和检索。
7. 视觉处理皮层:视觉处理皮层位于大脑的后枕叶,负责处理和解释视觉信息。
它包括初级视觉皮层和高级视觉皮层。
初级视觉皮层负责基本的视觉感知,而高级视觉皮层则参与对视觉信息的分析和理解。
总的来说,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在人类认知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分区相互连接和协同工作,使人类能够感知、思考、记忆和行动。
对于了解大脑的机制和功能,对于研究认知和行为障碍以及开发相关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并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提供更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学号:2012211459姓名:王新丞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作业要求:谈谈你对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简述影响个体语言学习和认知的几个重要脑区。
一影响个体语言学习和认知的几个重要脑区在人类探讨脑与认知关系的进程中,对语言功能一侧化的研究有最悠久的历史,也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词汇与加工的优势脑区在在左半脑,左半脑可以很快的进行词汇加工和选择,并且对一些词语信息进行整合以帮助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语言加工;而右半脑与广泛地激活与启动词语或者语段有关的信息有关,对强弱相关的词语间的激活没有差异,即起对词语的理解加工不是在明确的词义层面进行,对词类进行区分或者提取时利用的非中心词义特征。
研究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左右半脑都具有语言能力。
大脑皮层的皮层是自主运动、感觉、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及意识中枢。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它有三类机能区,感觉皮层区、运动皮层区和联合皮层区。
言语区属于联合皮层的范畴,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有较广大的脑区组成。
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侧裂处,有一个语言运动区,称布洛卡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在额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语言有关,称为威尔尼克区,损伤这个区域将出现听觉性失语症。
二首先谈一下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体机能活动的高极中枢,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大脑皮层只有三毫米却集中了中枢神经系统百分之七十的神经元,为高级智能活动提供处理服务。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与人体的生理活动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生物规律,大脑皮层生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是:1优势法则:大脑皮层受刺激后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导致其他周围皮层产生抑制效应,从而形成优势兴奋灶。
为适应新的环境、专心致志地搞好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
兴奋形成后机体反应处于最佳时机,可集中注意力,有好的学习效果。
2动力定型:当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刺激,重复多次刺激大脑皮层,并不断强化,使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序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大脑皮层的基本些区域与躯体运动功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在灵长类动物,中央前区的4区和6区是控制躯体运动的运动区。
运动区有下列的功能特征: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皮层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
蛤这种交叉性质不是绝对的,例如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像咀嚼运动、喉运动及脸上运动的肌肉的支配是双侧性的;然而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及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却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
因此,在一侧内囊损伤后,产生所谓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时,头面部多数肌肉并不完全麻痹,但对侧下部面肌及舌肌发生麻痹。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一定部位皮层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而复杂的肌肉,其代表区也愈大,手与五指所占的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大小相等。
③从运动区的上下分布来看,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关节以下肌肉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而部肌肉代表区在底部(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为正立而不倒置)。
从运动区的前后分布来看,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前部(6区),肢体远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后部(4区),手指、足趾、唇和舌的肌肉代表区在中央沟前缘。
对正常人脑进行局部血流测定时观察到,足部运动时运动区足部代表区血流增加,手指运动时手部代表区血流增加(图10-26)。
在动物实验中还观察到,电刺激8区可引致眼外肌的运动反应,刺激枕叶18、19区也可获得较为微弱的眼外肌运动反应。
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运动辅助区。
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壁)4区之前,刺激该区可以引致肢体运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垂直切面上,可以见到该区细胞和前述的皮层感觉区类似,,也呈纵向柱状排列,组成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运动柱(motor columm)。
一个运动柱可控制同一关节的几块肌肉的活动,而一个肌肉可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功能分区人类的大脑皮层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
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一的复杂功能。
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它各区则两半球都有.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1. 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
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 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 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 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 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
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
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每侧皮质均接受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8。
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躯体运动的调节 ㈠脊髓 ㈡脑干 ㈢大脑 ㈣小脑 ㈤基底神经节
二、内脏运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 运动方式 • 反射运动 • 随意运动 • 节律性运动 • 三级中枢控制 • 脊髓、脑肝、大脑皮层及下行系统
运动调节系统的基本功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
梭内肌纤维
调节肌梭敏 感性
2.脊休克:
定义:高位脊髓突然受到损伤,损伤面以下的暂时 功能丧失,无反射活动、无反应状态。 表现:肌紧张下降或消失、血压 、发汗反射消失、 粪尿积聚。
机制: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低位中枢的依赖性。
恢复:蛙持续数分钟;人持续数月。说明脊髓是完 成反射的一级中枢。
机能皮层化
3.牵张反射
②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浅反射。由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引 起,使得相关肌群产生协调动作,避开刺激。 • 刺激强度低 – 只产生屈曲运动。 • 刺激强度高 – 产生屈曲运动同时、对侧伸直, 以维持姿势,称为对侧伸肌反射。
• 人类一般表现不出来。
㈡脑干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1)脑干网状结构: 易化区:脑干中央区域。
肌梭与腱器官
肌梭与梭外肌呈 并联关系,传入纤 维为 Ⅰa、Ⅱ纤维,感 受肌肉的长度。
腱器官与梭外肌 呈串联关系,传 入纤维为Ib类纤 维,感受肌肉的 张力。
4.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屈肌反射和对侧
伸肌反射
①姿势反射: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是靠 CNS整合来自各种感受器的传入信号,反 射地改变躯体骨骼肌肌紧张的分布或产 生相应的运动来完成的。
2)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调节肌 梭的敏感性。分布于α运动神经元之间, 体积较小。在脊髓前根中有1/3的神经纤 维来自γ运动神经元。一些γ运动神经 元持续放电,兴奋性较高。
3)β运动神经元:体积较大,对梭内、 外肌都有支配。
4) 运动单位: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躯体运动最 终决定于α运动神经元所发放的神经冲动的类型和频率, 因此是支配躯体运动的最后公路。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 神经元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 • 分支少--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只有6–12根肌纤维; • 分支多 - 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
γ传出对肌梭 敏感性的调节 作用
② 神经联系 传出纤维: γ纤维--梭内肌
α纤维--梭外肌 传入纤维: Ⅰa--环绕在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的
感受器上。 Ⅱ--末梢分布在核链纤维的感受器
部分。
③反射过程
γ环路:由γ纤维和传入神经所组成的环状 回路。
•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和高位中枢的影响
④腱器官:分布于肌腱胶原 纤维之中,等长收缩时受 到的刺激最强,为肌肉张 力变化感受器。
意义: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进行随意运动的基 础
3).牵张反射的意义:
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维持机体 的一定姿势;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肌肉 张力;参与呼吸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 频率和深度。
4). 牵张反射的结构基础
①. 感受器---肌梭: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有效刺激是牵拉。γ神经元提高其敏感 性。α神经元降低其敏感性。传入冲动 兴奋α神经元。
脊髓γ ↓
梭内肌 (肌 梭)
脊髓α ↓
梭外肌(伸肌)
2)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动物:在脑干的上下丘之间,切 断脑干的动物。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 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 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①部位:在脑干的上下丘之间,红核之后
②特征:全身伸肌紧张性亢进
③机制:牵张反射过度。
主要作用:加强伸肌的紧张性和肌运动。
抑制区:脑干腹内侧部。 易化系统:前庭核、小脑前叶及易化区 抑制系统:大脑皮层运动要对 运动神
经元。
大脑皮层运动区 纹状体
小脑前叶蚓部 ↓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
前庭核
小脑前叶两侧部 ↓
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
• 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是交叉分布的,有利于产生均匀的 肌张力。
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胞体大 小 兴奋性
接受信 息
较大 (30-150μ)
较低
高位中枢 外周传入
较小 (10-30μ) 较高,有自发 放电活动 高位中枢
效应器 作用
大α:快肌纤维 小α:慢肌纤维 直接引起肌肉收缩
丘脑 基底节
小脑 脑干
脊髓 外周感受器
肌肉收缩
其他感觉传入
一、躯体运动的调节 ㈠ 脊髓 1.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髓运动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都是乙酰胆碱。 运动神经元有: 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β运动神 经元
1)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大的α运动神经元---快肌;小的α运动神经元--- 慢肌
①切断背根传入N→僵直消失 ②切除小脑前叶→僵直重新出现 ③切断前庭N→僵直消失 提示,去大脑僵直:主要是γ僵直,也有α僵直 ④类型:α僵直、γ僵直
①
2. 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传入冲动抑制α运动神经 元。
肌梭与α运动神经元并 联,与γ运动神经元串联。 腱器官与α运动神经元串 联。此两种感受器受到静 态和动态刺激时的反应
腱器官反射的反射弧 ●中枢联系: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支配 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形成多突触联系 ●效应:受牵拉的肌肉舒张,肌张力↓ ● 生理意义
避免过度牵拉引起肌肉过度收缩而造成损 伤,负反馈调节肌紧张,维持肌张力稳定
肌梭: ① 肌梭与梭外肌并联, 肌梭两端与中间的 感觉装置串联
② 梭外肌收缩时,肌梭抑制 ③ γ-运动N兴奋、梭内肌收缩、肌肉受牵
拉时,肌梭兴奋
核袋纤维对快 速牵拉的速率 变化敏感(动 态性反应), 感受肌肉长度 变化的速率。
核链纤维对缓 慢持续牵拉敏 感(静态性反 应),感受肌 肉长度变化。
1).概念
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 受到外力的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 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2).牵张反射的类型
• 腱反射(tendon reflex)— 位相性牵张反射:
反应迅速 – 快肌;单突触;1 - 2个节段。 时相性.
意义:临床用于检查有关反射弧及高位中 枢的功能状态.
• 肌紧张(muscle tonus)—紧张性牵张反射:持 久缓慢 – 慢肌;多突触;交替收缩。紧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