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1.中华美德传统文化一切老规定,现在还适应我们邢氏家族祠堂一直保持过去的传统文化美德习惯。

每逢传统文化节日邢氏家族都到祠堂参拜烈祖烈宗,缅怀革命的先烈,继承他们的意志。

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尊长爱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和家庭教育在今天仍然应该继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应该与社会一起创新。

但是,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道德教育。

3.唐朝著名大臣魏征在《简太宗十思》中写道:“欲老必固根,欲流远必疏泉。

”意思是:要树长高,必须稳固根基;如果你想让这条河长时间流淌,你必须疏通它的源头。

家庭也是如此。

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传承和传承,家庭的发展就不会很好。

只有有了可以继承和依靠的精神支柱,我们才能团结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发展和扩大家庭,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我们的家庭应该继承传统,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振兴家庭,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4.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仅决定了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最根本的信心。

文化自信就是相信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充分肯定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魅力,相信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具有永恒魅力,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也将继续在当代创造性变革和创新发展中发扬光大,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在传统文化中适合当前现实的东西是合适的。

目前不适合的东西是不适合的。

任何空洞的教条、空洞的理论、空洞的抽象事物都将被淘汰。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分析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分析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分析教育目的——修身、齐家、治国。

“修身”这一概念出自《礼记·大学》,强调人格的完善。

古时候的封建家庭非常注重人格的培养,父母为子女设立了如“君子”“大丈夫”等理想人格目标。

时至今日,很多父母都会教育子女“不求成材,但求成人”,这里的“人”仍旧指的是“君子”和“大丈夫”这种理想人格。

“齐家、治国”这两个概念出自“家齐而后国治”(《礼记·大学》),这句话明确阐释了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

通俗来说,便是家庭教育须培育治国人才。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治国”这一教育目的至今仍不过时。

教育内容——伦理道德教育。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极为重视伦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力图通过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子女成为“君子”或“大丈夫”。

首先是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即“父为子纲”。

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教育便十分强调孝道,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论语·学而》),这一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开始给他们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让他们明白“乌鸦尚知反哺,况乎人”的道理。

等孩子们到了五六岁起,父母便开始带着他们上坟祭祖。

在孩子們进入学校之后,父母会不断向孩子们灌输读书是为了光宗耀祖,要父辈面上有光。

孩子们长大了工作了,父母便想出种种办法催促他们结婚生子。

最终,孩子们也有孩子了,他们在奉养父母的同时,依旧像父母教育自己那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长此以往,循环往复。

然后是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也。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孟子曾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家庭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信者,诚也”,这些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家庭教育之中,其中越来越受父母重视的便是关于礼和诚实守信的教育。

《颜氏家训》给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十点启示

《颜氏家训》给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十点启示

《颜氏家训》给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十点启示《颜氏家训》是魏晋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的代表作,包含着丰富的幼儿教育学思想,于今天的幼儿家庭教育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父母要把教育子女当作重要而严肃的课题来做,以教为事同西方教育理论有所不同,我国历来主张对子女进行严格的家庭教育,这源于中国教育的家国一体论。

《大学》提出“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对我国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和把家国作为一体的社会共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颜之推继承了这种思想,认为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举例说禁止孩童的暴谑与斗阅,师友之诫和尧舜之道,都不如寡妻之诲谕与傅婢之指挥,并提出了培养孩子,“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这些思想对今天的父母在如何对待家庭教育的态度上,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育孩子决不仅是个人家庭的私事,还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每位家长都要以极大的责任心与热情,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把教育子女当作重要而严肃的课题来做,以教为事。

二、父母应注重环境习染对孩子的影响,为其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我国古代思想家重视环境习染对孩子的影响,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颜之推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儿童的习染作用,强调儿童的品性形成于熏染风化的过程中,认为环境对幼童的影响包括周围环境、长辈及同伴的风范,“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如何在一个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价值观多元并存、利益诱惑充斥周边的今日社会里,为孩子选择和创造一个相对单纯和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成为每一个家长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三、父母应注重孩子的胎教和早教我国有着重视胎教和早教的优良传统。

颜之推详细叙述了古者圣王的胎教之法;他还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告诫子孙早教的重要性,“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记录了颜回与其家族成员的亲身经验和感悟。

它是一本蕴含着深厚人文意义的书籍,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也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一、家庭教育思想1. 尊重长辈《颜氏家训》中始终强调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在提到如何教育子女时,颜回讲到:“亲之以孝,更之以慈,辑之以弘,尊之以礼,则孝弥而不竭矣。

”即使是在父母有错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权威,不可轻易抨击,更不可用过激的方式反抗。

2. 注重情感塑造《颜氏家训》认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子女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颜回在书中曾提到:“有德者庶几,无德者庶几;有德者得志于天下,无德者遭患于天下。

”他认为,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让子女养成优秀的品德和道德。

3. 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颜氏家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颜回强调,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要注重节俭和节约。

他认为,生活节俭可让人避免“不知滋味”和不深思的“安逸生活”,而且能避免因过度追求物质而导致的道德堕落和无法言喻的痛苦。

颜回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勤俭的人,他教育子女要有勤劳、节约、自力更生的精神。

二、现代启示1.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家庭忽视了家庭教育,把一切责任都寄托在学校和社会上,导致了许多家庭教育偏差和问题。

《颜氏家训》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家庭教育,才能让子女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

2. 建立顺畅的家庭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建立顺畅的家庭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颜氏家训》强调尊重长辈、注重情感教育,这也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的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追求奢侈和浪费,精神空虚,道德缺失。

《颜氏家训》告诉我们,生活质朴、勤俭节约是非常重要的品德,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能帮助我们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诱惑和陷阱。

此外,勤俭节约也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理财的有效方法。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传统家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思想和原则。

传统家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重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子女、亲近亲人的道德伦理观念。

其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孝敬父母、顺从敬重长辈、相亲相爱和谐相处、教育子女以德育为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孝敬父母是传统家训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家庭视孝顺父母为儿女应尽的职责和道德准则。

孝敬父母包括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关心照顾他们的身体健康、经济上资助父母、尽量避免让父母担心等。

这种价值观能够培养出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顺从敬重长辈是传统家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尊重权威、遵守规则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顺从敬重长辈不仅仅是对家长的尊重,还包括对师长、长者以及社会上的其他有地位、有经验的人的敬重和信任。

传统家训还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关心是传统家训的核心要素。

和谐家庭的价值观培养了人们的亲和力和同理心,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谐,并为家庭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环境。

传统家训注重教育子女以德育为先。

传统家庭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端正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直、自律、守信等良好的品质,并教育他们要有责任感、有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传统家训的现代价值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上,也体现在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指导上。

传统家训的核心理念——孝敬父母,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结构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孝敬父母的价值观念依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从敬重长辈的价值观依然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尊重长辈、关心他们的意见和决策是培养孩子们尊重权威、遵守规则和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家训中强调的和谐家庭观念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无法避免。

古代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古代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五 则使命之 臣 , 其识变 从宜 , 取 不辱 君命 ; 六则兴 造之 臣。 取其 程功节 费, 开略有术 。’ ' 在儒家文化 中, 究竟什么才是治国之能臣的标准 还处于 模糊理想状态 时, 家训的作者则往往能根据 时世 的需要 , 明确 为能 臣贴
利 用‘ 尊祖 ’ 的情绪, 培植 ‘ 敬宗 ’ 的习惯。倘继祖之宗, 被诸庶所敬 , 则是 无 形之 中, 收了统 治的效用 ; 这于建立社会秩序 , 何等 重要 !” 家训通过 借用父子 、 弟等血缘关系 以确立权力 的继承和发展 , 兄 实现 了政 治与家
学》 , 中 颜之推就 表明 了对儒 家经典 的态度 : 明 《 经》 “ 六 之指 , 百家之 涉 书, 纵不能增益地行 , 敦厉风俗, 犹为一艺, 得以 自资。” 在那个 社会动荡 的年 代, 颜之推 毫不避讳的把儒 家经典称 为一艺 , 并引用谚语“ 积财千
万, 不如 薄伎 在身 ” 来进一步阐 明当时的读书观。这一点恰恰体现 了家 训教育的灵活性特征。在 《 氏家训 ・ 颜 涉务》 , 中 关于人才培养 的问题 , 他 提 出了六 种标准 : 国之用材 , 较不过六 事: “ 大 一则朝廷 之 臣, 取其鉴达
二、 家训 的血缘性特征 使得以家庭为单元的教育具有 以身作则 、 上
行下效的示范性 宗法家族存在的前提就是以家族成员的血缘 为基础 。 以这么说 , 可
家族成 员凭着血 缘关系, 潜意识形成 一种 家族认 知心理 , 由于这种认 又 知心理获得家族认 同感。这~血缘性特征, 自古至今并没有发生本质 的
家 训对家庭教育有至关重要 的意义 :家训从诞生 的那 一天起就是 为了适应和加强本家族 以宗族 为范围的族权 统治,使家族 更好的适应 社会和 时代的发展。史学家周谷城认为 :宗法制于天 然的血统关系 中, “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是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对当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而且在培养子女的品德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训的内涵和意义、传统家训的特点以及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长辈传递给后代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公德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家训的意义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培养下一代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家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价值导向:传统家训注重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它强调道德操守、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培养子女做人的根本道德观念。

2. 行为规范:传统家训以细致入微的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矩,注重礼仪和仪容仪表的规范。

3. 教育方式:传统家训强调言传身教,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在模仿和感受中学习和成长。

4. 循序渐进:传统家训循序渐进,从幼年开始,逐步引导子女进入传统家训的教育过程。

从起初的单纯教育到渐进的训诫和规范教育,使其逐渐形成习惯和自觉。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的经验和智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明确家教的目标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伦理观念、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的子女。

同时,要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其次,加强家庭教育的沟通和互动。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子女,更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共同成长。

家长应该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注重培养子女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培训,激发子女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对付新颖家庭培养的借镜意思之阳早格格创做曾国藩是华夏近代史上一位要害的履历人物,是早浑四学名臣之一.分歧时代的人们从分歧的角度出收,对付曾国藩做出太过歧的评介.然而无论是谁,只消宽肃读过《曾国藩家书籍》,便没有克没有及没有叹服他那深邃的、极具特性的家教思维战家教试验.那些对付咱们即日的家庭培养去道,也有很多不妨借镜的场合.更加正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正在百般新思维接织碰碰的时代,对付咱们脆持良佳的家风战社会民风,乃至建造战谐社会去道皆格外要害.一、家训家风传家宝宽紧的家训战淳朴的家风产死良佳的家庭培养环境,有好处后代的健壮死少.曾国藩深谙此理.他将治家之圆提取为“八个字”:“考、宝、早、扫、书籍、蔬、鱼、猪”,又将其没有喜欢的物品综合为“三没有疑”:“没有疑天仙、没有疑医药(注:指补药、保健药之类)、没有疑僧巫”,还将自己坐身处世治教搞事的感受归纳为“八原”、“三致祥”:“读古书籍以训诂为原,做诗文以声调为原,事亲以得欢心为原,养死以少恼喜为原,坐身以没有妄语为原,居家以没有晏起为原,居官以没有要钱为原,止军以没有扰民为原”.“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八字”、“三没有疑”、“八原”、“三致祥”便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造定的家训.他认为“无论治世、治世家之贫富,但是能守星冈之八字取余之八原,总没有得为上等人家.”他谆谆告诫诸弟子侄服膺家训.曾国藩将家运、家风那些抽象的观念化为简直的真物,以便子弟支配.他擅于从家务处事进脚整饰家风,纵然繁华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没有成丧得城间以勤俭治家的根原.共治三年,曾国藩妇人、女女、媳妇去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末日响着纺车声,可睹曾国藩治家之宽取曾家家风之淳薄.两、爱之以德没有姑息爱子女是女母的天性,怎么爱,却是一门大教问.曾国藩归纳前人的体味教导,提出对付子女“惟爱之以德,没有欲爱之以姑息.”对付子女“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便是爱之以德;如果给子女“歉衣好食,俯俯如意”,便是爱之以姑息.而姑息之爱,使被爱者“惰肢体,少高慢,将去丧德盈止.”他道:“吾瞅城里贫家后代愈瞅得贱愈易少大,富户后代愈瞅得娇愈易成器.”对付子女爱之太过,娇惯、迁便、姑息,便成为溺爱,“爱之反而害之”.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没有蓄积银钱,使子弟自愿一无可恃,一日没有勤,则将有饿热之患,则子弟徐徐勤劳,知谋所以自坐也矣.”人的真量有佳劳恶劳的部分,如果女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刻苦呢?截止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搏斗、去谋死、去坐业,截止能成大器.曾国藩没有蓄钱物给后代,让后代“一无可恃”,图强收愤,真正在是治家教子的一剂良圆.对付子女没有娇惯、没有迁便,“爱之以德,没有欲爱之以姑息”,那才是对付后代的真爱深薄永暂的爱.三、为人培养沉进德搞女母的多数视子成龙、视女成凤,期盼后代少大后搞大官、当老总、成明星.曾国藩道:“吾人惟有进德建业可靠”,“凡是人多视后代为大官,余没有肯为大官,但是愿后代为读书籍明理之君子.”他主弛“为人取为教并进.”而注沉德育,教会子弟搞人是曾国藩的一贯思维.为培植子弟的下尚品德,他提出了为人“六则”:浑、俭、明、慎、恕、静.他央供纪泽、纪鸿等进“八德”:“勤、俭、刚刚、明、忠、恕、满、浑”,建“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供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针对付子弟死少于繁华家庭,惯于养尊处劣的特性,特天强调戒骄俭、倡勤俭、主敬恕、有本心.那对付经济情景越佳、独死女子多的新颖家庭培养具备一致指挥意思.四、为教指挥贵有恒曾国藩祖辈、女辈的家庭是湘中典型的耕读之家.曾国藩推崇耕读为原,以耕养读,以读治家.何如才搞搞到读书籍有成,曾国藩道:“盖士人读书籍,第一要有志,第两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没有苦为下流;有识则知教问无贫,没有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瞅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没有成之事.此三者缺一没有成.”曾国藩特天瞅沉有恒.曾国藩分离自己的感受,对付女子道:“年无分老少,事无分易易,但是止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睹其大而没有觉耳.”果此,他反复央供女子“瞅、读、写、做,四者每日没有成缺一.”那些为教之讲对付今人亦很有借镜效率.五、果材施教倡启搁曾国藩指出,为教应“没有弃天赋”,搞女母的要擅于创造孩子的潜能,果材施教,扬少躲短.六、保身为要沉养死曾国藩提出“为人取为教并进”,又央供子弟“养死取为教,两者兼营并进”.曾国藩指示子弟“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又“以养死六事勖女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足,一曰胸无恼喜,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黑饭一碗没有沾面菜.”还要子弟服膺养身要止:“没有躲喜焉,没有宿怨焉”;“泰而没有骄,威而没有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等.那些足睹他正在家庭培养上沉视子弟正在德、智、体诸圆里的周到死少.曾国藩的家教思维体现了他对付子弟极大的责任心战殷殷闭注、谆谆熏陶,也使咱们收会到了他为人搞事的薄沉宽紧战教问睹识的广专粗深.所以道,细读《曾国藩家书籍》,对付于咱们真施良佳的新颖家庭培养用有主动的意思.。

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

058文化纵横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强调家风家训建设,在今天社会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宣扬传统家风家训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善恶,约束个人日常行为,维系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从而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的家风家训文化自古以来,古老而勤劳的中华民族极为看重家庭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家风家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王朝家训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先河,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是西周政治家姬旦所做的《姬旦家训》,包括《戒子家训》和《戒侄成王》两部,主要劝诫其儿子和侄子要重视贤才,爱惜人才,勤政爱民,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成为一名开明的君主,并且姬旦重视对后代的品德的培养,注重立德修身,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到春秋战国时期,家训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后人用追忆方式整理的《孔子家训》,《孔子家训》倡导诗礼传家,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讲的是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见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孔鲤回答到道:“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就是这样一则对话从此流传了下来,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根据这个故事的由来,此后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叫做“庭训”。

学诗和学礼,即读书和做事,是孔子认为的人生中很重要的学问。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家训在教诫家庭成员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将家训从其他事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单独的工作,单独著书立献,其主要形式有家书、女训、遗书等等,并且在此时期,《后汉书·边让传》这部书中最先出现了家训一词。

这一时期的家训特别重视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有着比较浓厚的封建色彩,颜之推出于对士族地主教育没落的忧虑以及怎样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写下了勉励后代的《颜氏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其以讨论家庭教育为主,倡导长辈对子女的教育要遵循及早施教、严慈相济、均爱的刘 倩(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25)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塑造一个人品德和性格的重要环节,而中国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

这些传统家训不仅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更是对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本文将探讨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一、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尊敬长辈中国传统家训强调尊敬长辈,教育子女要尊敬父母和长辈,遵从长辈的意见和建议。

尊敬长辈是传统道德中的一种基本观念,体现了中国家庭中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尊敬长辈的做法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和关爱之心,使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2. 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家训中推崇的美德。

教育子女要培养孩子的好学心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勤奋好学的品质是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保障,培养孩子的好学心态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事业中更加成功。

3. 敬畏天地中国传统家训中提倡人们敬畏天地,尊重自然。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教育子女要让他们懂得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国传统家训中的核心价值。

教育子女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意识,让他们懂得说真话、讲实话,守信用,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有了这个基本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稳脚跟。

5. 和睦相处中国传统家训中强调家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亲情要深厚,要互相关爱。

教育子女要让他们懂得家庭和睦的重要性,懂得关心爱护家人。

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识别能力。

二、现代价值1. 传统美德的传承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如尊敬长辈、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等,这些美德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论《颜氏家训》对现在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颜氏家训》对现在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颜氏家训》对现在家庭教育的意义教育11201班任瑞瑞201203551摘要:《颜氏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影响,颜之推提倡及早施教,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提倡节俭,塑造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注重为孩子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颜之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

颜之推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述立身治家之法,辨证世俗之谬,以训世人”,对现在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及早施教,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颜之推认为,对儿童和教育开展的越早越好。

成人应该充分利用幼年这个良好的时机,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

早施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他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笤罚”。

并借用孔了说过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及谚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的说法来表明这一观点。

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甚至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实行胎教。

他提及古代圣王的胎教方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貌节之。

”他还自述白身学习体验:“昔在龆龀,便蒙诲诱”,“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试》。

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荒芜矣。

以记忆力在不同年龄阶段间的强烈对比来证实早期学习与教育的良好效果。

因此颜之推声称,“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纵观现在的儿童教育,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种种压力,胎教的实行之路受到种种阻碍。

而婴幼儿的教育,受到国家政策、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存在,家长对孩子往往出于宠爱的心态,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得他们心疼不已,一般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但并不能适用所有的孩子,也使得一些孩子娇惯不已。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对古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之杨若古兰创作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名主要的历史人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分歧时代的人们从分歧的角度出发,对曾国藩作出过分歧的评价.然而不管是谁,只需认真读过《曾国藩家书》,就不克不及不叹服他那深邃的、极具特色的家教思想和家教实践.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来说,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特别在此刻的社会转型期,在各种新思想交织碰撞的时代,对我们坚持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乃至建设和谐社会来说都十分主要.一、家训家风传家宝严谨的家训和淳朴的家风构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益于后代的健康成长.曾国藩深谙此理.他将治家之方提炼为“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将其不爱好的东西概括为“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注: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还将本人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三致祥”:“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摄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拟定的家训.他认为“不管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他循循善诱诸弟子侄谨记家训.曾国藩将家运、家风这些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事物,以便后辈操纵.他善于从家务劳动入手整饰家风,即使富贵及顶时,亦告诫后辈切不成丧失乡下以勤俭治家的根本.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整天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二、爱之以德不姑息爱后代是父母的天性,如何爱,却是一门大学问.曾国藩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后代“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对后代“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就是爱之以德;如果给后代“丰衣美食,俯仰如意”,就是爱之以姑息.而姑息之爱,使被爱者“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他说:“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对后代爱之过度,娇惯、迁就、姑息,就成为溺爱,“爱之反而害之”.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后辈盲目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后辈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人的实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后代花销,他为何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曾国藩不蓄钱物给子孙,让子孙“一无可恃”,图强发奋,实在是治家教子的一剂良方.对后代不娇惯、不迁就,“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这才是对后代的真爱深厚永世的爱.三、为人教育重进德做父母的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盼儿女长大后做大官、当老总、成明星.曾国藩说:“吾人只要进德求学靠得住”,“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肯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主意“为人与为学并进.”而重视德育,教会后辈做人是曾国藩的一向思想.为培养后辈的高尚品德,他提出了为人“六则”:清、俭、明、慎、恕、静.他请求纪泽、纪鸿等进“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针对后辈生善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这对经济情况越好、独生女子多的古代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点意义.四、为学指点贵有恒曾国藩祖辈、父辈的家庭是湘中典型的耕读之家.曾国藩推崇耕读为本,以耕养读,以读治家.如何才干做到读书有成,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贱;有识则知学问无量,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成.”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曾国藩结合本人的体验,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若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是以,他反复请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成缺一.”这些为学之道对今人亦很有借鉴感化.五、因材施教倡开放曾国藩指出,为学应“不弃天分”,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六、保身为要重摄生曾国藩提出“为人与为学并进”,又请求后辈“摄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曾国藩提醒后辈“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又“以摄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还要后辈谨记养身要言:“不藏怒焉,不夙怨焉”;“泰而不骄,威而不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等.这些足见他在家庭教育上看重后辈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曾国藩的家教思想体现了他对后辈极大的义务心和殷殷关注、耳提面命,也使我们领悟到了他为人做事的厚重严谨和学问见识的广博精深.所以说,细读《曾国藩家书》,对于我们实施良好的古代家庭教育用有积极的意义.。

古代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古代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古代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家庭的巩固、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从现在掌握的史料看,中国古代家训,产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完善于明清。

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认真研究家训,探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有着现实意义。

若从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算起,可说是源远而流长。

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南朝梁徐勉有《戒子书》,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

后北齐的颜之推作《颜氏家训》,全书七卷二十篇,内容丰富,体例宏大,堪称中国家训之宝典,惠泽后世蔚然成风。

《颜氏家训》说:“……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即孔子说:“少年时代养成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就象天生一样自然而然。

”正是讲的这个道理。

俗谚说:“教导媳妇要在媳妇刚刚嫁来的时候,教育子女要在子女还是孩子的时候。

”这话说得对极了。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十分可贵,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现代家庭教育仍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宋朝以后,家庭礼治不断加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法。

权贵之家的家族法的代表是司马光的《家范》。

《家范》在社会上层仕宦之家广为流传,南宋宰相赵鼎,令其子孙各录一本以为永远之法。

朱熹在司马光《家范》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繁琐的家庭礼制和礼仪规范,即《家礼》。

《家礼》在内容上与平民之家的生活和劳作的规律基本一致,并且各种规矩、礼仪都十分详备,所以逐渐成为平民之家的家教之法。

朱熹老夫子还把《大学》中的名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伦理框架,构建一个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要求每一个人,先修身,而后齐家,而后治国,而后平天下。

于是,家训或家规就超越了“家”的范畴,与“国”联系在一起,使之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当一个人走上社会,为国效力时,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示出自身的家教如何,这是家训的作用效果。

试析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试析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试析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家训在家庭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规或家诫,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及陶渊明的《与子俨比疏》。

在家训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始祖。

此书中就子女教育、兄弟关系、家庭治理、读书学习、文章伦理、音韵识别、考据训诂、琴棋书画、医学养生等各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

家训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为人处世与齐家守业两大类。

就其伦理思想而言,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方面在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中占至关重要的位置。

中国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家教”,以儒教中的“礼”为最高典范,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首先关注的是家庭的稳定与人伦关系的和谐。

从父子、兄弟、夫妇及至主仆之间都有严格而程式化的规范,这些规范都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儒学伦理为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个人伦理,并使之服从于社会伦理准则。

虽无创新,但也必须看到,在家训文化中,古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前人遗教总结而成的许多现象经验、立志情怀与治学精神都可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传统家训文化之外观具体说到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其主流是儒家文化,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积极的方面首先,做人要坦荡无私、诚实守信。

周公曾诫后代加强修养、礼贤下士,做到“无淫于观、于游、于田”。

曾国藩为家人立下人生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住以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三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张履祥在《诫子语》中提出:“凡做人,须有宽和之气,处世之论贫富,亦须有宽和之气。

”“做人最忌是阴恶,处心尚阴刻,做事多阴谋,未有不殃及子孙者。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家庭一直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也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古代,家训扮演着教育子女的重要角色,而现代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异同点,并分析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法。

古代家训是指古人为了培养子女品德和行为准则而制定的家庭规范和教育方式。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重视子女的教养,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家训被视为一种传统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古代家训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指导原则,强调家庭中的尊卑有序、亲情和睦、孝顺父母、忠诚守信等美德。

家长会通过给子女讲故事、谈论经典、示范自身行为等方式来教育子女。

古代家训注重培养子女的品行和道德观念,塑造精神境界,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然而,现代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古代家训有所不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的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代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智力、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

现代家庭教育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家长会为子女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参加各类培训班、参观博物馆、阅读启蒙书籍等。

同时,现代家庭教育也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然而,现代家庭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相对较高,可能会造成过度教育和焦虑情绪。

其次,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家长需要引导和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网络世界。

此外,家庭教育也面临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忙碌,家长可能无法充分陪伴孩子。

对于以上的挑战,现代家庭教育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家长应该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避免给他们过多的压力。

其次,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活动,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古代与现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论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涵养价值

论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涵养价值

论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涵养价值一、本文概述《论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涵养价值》一文旨在探讨古代经典家训《颜氏家训》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将首先概述《颜氏家训》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分析其在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随后,文章将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探讨《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深入剖析《颜氏家训》的涵养价值,本文旨在引导当代家庭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内涵和品质,以培养具有优秀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新一代青少年。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颜氏家训的核心思想及其家庭教育观《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家训经典,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士族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更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和丰富的家庭教育智慧。

颜之推在《家训》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主线,强调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颜氏家训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起点和基础,它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

因此,他提倡家长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子女。

在家庭教育观方面,颜氏家训提出了“以德为先”的教育原则。

颜之推认为,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教导他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优秀品质。

同时,他也强调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子女应该接受必要的文化教育,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颜氏家训还注重家庭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子女的各项能力。

他提倡家长要引导子女参与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颜氏家训的核心思想和家庭教育观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涵养价值。

它提醒我们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德育和知识教育的平衡发展,同时也强调了实践性和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来源:大新小学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09:31深圳市大新小学张丽虹摘要:传统家训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表达形式。

家训既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特殊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它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长期以来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育思想精华一个重要的反映。

通过分析家训产生的原因、形式和内容,借鉴传统家训中的优良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思考现代教育的同时,希望能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借鉴、传承,能够达到解放思想,进行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家训、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诫、家范等,是父家祖辈诫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是父权与族权的重要表达形式i[1]。

在历史中,家训也因为其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存在;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家训的背后发现其闪光点,虽历经时间的磨砺却并不褪色。

家训因其在道德方面起的独特的作用,科学与道德的结合,在时代的变迁中自然能保持其生命力。

现代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和道德的发展。

在我们今天探讨传统家训中科学的教育理念时候,对于精神文化或者是道德教育来说,应该也是时代的追问。

一、家训产生的原因中国是宗族伦理制度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特点,政治上自治、经济上自给自足、文化上自我认同,家训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

家训的产生与我国的伦理教化传统紧密相连。

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是以宗法制下的血缘氏族制为基础,是父系氏族的延伸,经过漫长的时间,至周代最为典型。

诸侯国在封地内建立自己的城邑、宗庙和政权组织,各有自己的“氏号”。

诸侯国内,国君又分封自己的兄弟,建立卿大夫之家,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宗庙,统率封地的族人。

卿大夫以下又分出血缘亲属,建立各自的父权家长制家庭。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家庭教育为主题,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总结了颜氏家族多年的家庭教育经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家庭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尊重,而且在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大的现代启示价值。

一、尊敬父母、体恤兄弟《颜氏家训》强调了尊敬父母、体恤兄弟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社会,人们尊敬父母是一种传统美德,而《颜氏家训》更是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教诲,比如“敬父母,宜和兄弟,知礼义,学和文”、“父母言,妻子孝,兄则义,弟则顺”等等。

这些教诲强调了孝道在家庭中的基本地位,提醒人们应该尊敬父母,并且和睦相处。

也要体恤兄弟姐妹,尊重亲情,保持家庭的和谐氛围。

现代启示: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孝道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保持家庭的和谐,从而建立一个温暖美满的家庭。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颜氏家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庭教育思想。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关于修身齐家的教诲,比如“修己安人,节用励学,戒淫戒贪”,“匡恩抑暴,安民利庶,不念所获”,“遵礼仁义,敦信务实,使他人化之,己亦成焉”等等。

这些教诲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注重品德修养和才德兼备,以此来感化家人,治理家庭,并且将良好的家风发扬光大。

现代启示: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成功,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勤俭节约,注重学习,同时也要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差异,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三、勤俭持家,尚义敬事《颜氏家训》强调了勤俭持家,尚义敬事的家庭教育思想。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关于家庭管理的教诲,比如“俭中求胜,简中求真,勉之克己,顺之弗争”,“忠敬尚义,友爱顺事,家无怨言,天下乐其安”等等。

这些教诲强调了勤俭节约和忠诚敬事的态度,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要节俭劳作,尊重他人,尽心尽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辩与道德伦理思想。

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乃至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一、家训文化的内涵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

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诫或家规。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

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二、家训文化的消失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

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伦理社会”。

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

“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

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

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

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
代相传。

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

以上两条决定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达。

如上所述,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

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

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并得以传承,关键在于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

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

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

如《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

而在今天,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

其次,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家族、大宗族的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和小型化的现代家庭。

2014年卫计委发布的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户平均人数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5.3人降至2012年的3.02人,“小家庭”结构让家庭成员更趋独立,加上人员流动性大,让原本具有血缘联系的家庭成员“天各一方”,感情也日趋淡化。

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冲击了中国人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

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

无疑,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
化那样的社会基础。

三、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古人尤其强调家训和培育良好家风,在一个人的“幼稚之时”,就对其训诫诱导,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家训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精华
第一,做人要坦荡无私、诚实守信。

传统家训极为注意子弟的修身养性。

《居家格言》称:“惟愿有子孙者,未教他做家,先教他做人;教他做好人,先教他有好心。

明伦理,顾廉耻,习勤俭,守法度,方是教训。


第二,学习要勤奋刻苦、立志成材。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往往把立志成才与读书知理联在一块。

明代郑晓《训子语》告诫儿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左宗棠在《与子书》中反复强调:“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志患不立,尤患不坚”。

立志之后,就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始终不渝。

曾国藩家训中有“求业之精,别无它法,日专而已矣”的良训。

第三,生活要勤劳俭朴。

《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子曰:礼与俭也,宁俭,似俭尤要。

望雅曰:一生之计在勤,一年之计在春,一
日之计在寅。

治家、治国、治心,道岂有先乎者此?似勤尤要。

曰:二者皆要。

尤要在克勤克俭之人耳”。

由此可见,古人将“勤”与“俭”置于同等的地位。

第四,齐家要孝亲敬长。

古人极为重视“父慈子孝、夫妻爱敬、兄友弟恭、平和礼让。

”许多家训要求子女居家则“孝顺父母”,以修身、齐家;入仕则“忠君”,以治天下。

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先于四海。


第五、交往要扶危济贫,德洽乡里。

古人有云:“达则皆济天下”,意为自己有能力则要扶危济贫,救天下人于水火之中。

家长告诉孩子与人和善相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在处理邻里关系上,也要求孩子与邻交好。

待人接物要礼貌为先。

宋人李邦献《省心杂录》指出:“家庭和睦,家道才会昌盛;在外与人和睦,做事才容易成功。


(二)对古代家训文化的扬弃
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有上述积极的内容,也有诸多消极的方面。

首先,传统文化中宣传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从而抑制了个性的发展。

古人教育子孙勿多气、勿多事、戒盈满、戒多欲。

朱熹就曾告诫子孙:“不可言人之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

”这样,培养的后人自然是一代又一代与世无争、明哲保身之人。

其者,传统家训文化中男女有别的观念极为严重,倡导
男尊女卑。

《颜氏家训·治家》也说:“妇主中馈,唯争酒食,衣服之礼耳。

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

”这种种对妇女的说法,都充分体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三)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将之抛弃,才能使传统的精华始终闪出夺目的光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摒弃中庸之道,培养孩子个性。

首先要解放孩子,还其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有充实的时间和空间来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探索自然的奥妙,增长人生智慧,促成个性特长。

家长的责任在于发现孩子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并提供适宜的条件,使其不断提升。

其次,从要求孩子“成龙”到先让其成人。

现代家长对孩子在治学方面的期望很高,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把培养目标定在不切实际的高度,如一定要让孩子考第一名、考取名牌大学等,或者学习各种演讲、音乐等技能,一旦达不到目的就是失败。

事实上,在把孩子培养成材之前,教其做人,培养基本素质是首要的。

传统文化对人文素质的重视是很高的,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分清本末,将传统中的人文道德教育重视起来,从而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摒弃男女有别,发扬民主精神。

当代的女性拥有着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上都不输于男性,所以,
应抛弃旧观念,将女儿儿子同等看待,给他们以同等的学习机会。

同时,将西方的民主精神融入进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对话中,给他们发言的权利,让其畅快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为之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氛围。

第二、转变教养方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放弃行为控制,诱导自主选择。

许多家长不仅热衷于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还习惯于控制孩子的日常生活,恨不得孩子的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监控下,认为这样才是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

这种做法往往徒劳无功,反而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所以要引导孩子思考,启发其独立分析、判断选择。

让孩子尽早了解真实的社会,在鲜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判断和选择。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作为主体的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

改变单纯说教,树立以身作则榜样。

很多家长家庭教育中,总是以长者自居,只顾说教和指责,忽视了自己给孩子带来的榜样力量。

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榜样的作用可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在各种榜样中,父母更是不容忽视的角色,身教比言传更有效。

因此,以身作则,树立典范,才能够更有益于孩子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