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城市交通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我国城市居民中,上班占30%,上学约占10%左右,回家约 占50%左右。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84页PPT资料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84页PPT资料

13.12.2019
4
城市规划原理
(二)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 3.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 城市道路系统多级化 5. 城市交通组织立体化
6.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3.12.2019
5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2
城市规划原理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应有利于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 (五)道路布置要能满足各种管网工程和人
防工程的建设。
13.12.2019
13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方格网式
–放射式
–放射环形
–自由式
–混合式
13.12.2019
25
城市规划原理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停车场的规模 F=A×n×a
F----全市停车场所需的总面积 A----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n----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a----每辆汽车所占用的面积
13.12.2019
2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
1. 停车场的分布 2.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城市规划原理
2019/11/3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13.12.2019
2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世界交通的发展分四个阶段:

城乡公共交通规划页PPT文档

城乡公共交通规划页PPT文档

1.2.2 出行时间分布 城乡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包括日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表现出潮 汐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出行的旅客主要是进城务工、休闲购物、探亲访友或是城市 居民下乡旅游等。
①日出行分布:常为清晨进城(6:00— 9:00),傍晚回镇村(16:00—18: 00),流量分布通常如左图所示:
1.2 与城市公共交通区别 主要从客流来源、出行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评价指标的选取四个方面分析。
1.2.1 客流来源不同 ①城区经济发达,产业密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区转移, 构成了农村客流的重要来源; ②随着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促使很多农民往返于城乡之问从事商品 交换活动,这部分客流具有一定的季节特征; ③随着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大量城市居民和上班族选择周末或节假日进入乡村,体验 诸如“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等有关活动; ④随着各地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展开,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量供销人员往返于城乡之间, 成为城乡客运的常客。
在确定了城乡公路沿线的客流节点以后,就要对城乡区域内每一节点划分其客流吸引范围。根 据一些城乡公交一体化运作较好地区的实际工作经验,公交节点吸引范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级吸引范围:节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出行完全靠步行到达城乡公交站点,步行距离在居民可 以忍受的范围内,一般认为这个步行距离在800m之内。因此在应用中,建议采用800m作为城 乡公交的一级吸引范围;
② 季节分布特征
城乡客流的季节性分布特征表现为客流在不同月 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农忙时节之前,农民进城 或乡镇购买生产资料、回家务农;农闲时节,进 城打工、经商、旅游、休闲等等。 春节清明等节假日时城乡客流也将有较大的变化 ,学生寒暑假也会使城乡客流产生一定的波动。

《城市道路规划》课件

《城市道路规划》课件

详细描述
在保持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 道路改造和提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 显城市特色。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改善步行环境
详细描述
优化步行道设施,提升步行环境舒适度,方 便市民和游客游览历史街区,促进旅游业发 展。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详细描述
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 承,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详细描述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智 能化水平,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水平。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绿色交通倡导
详细描述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保护历史风貌
VS
数。
B
C
D
动态与静态设计
动态设计考虑车辆行驶的动态变化,静态 设计则关注道路本身的结构和承载能力。
平面与立体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考虑道路平面线形,立体设 计则涉及高程、横断面和纵断面等方面的 设计。
交通模拟技术
模拟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流动情况,用 于评估道路网布局和交通组织方案的 效果。
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仿真,对不同 尺度上的交通问题进行综合模拟和分 析。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可以改善 居民出行条件,减少交通噪音 和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
保障城市安全
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有助于提 高城市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
城市道路规划的原则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第五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PPT

第五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PPT

2、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处理好区域、城 市与交通的发展关系,以体现城市特色和符合实现城 市发展目标为根本; 坚持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树立交 通先导的理念,体现交通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 关系,创造与城市特色相匹配的交通系统,满足城市 发展定位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结构,创造人性化城 市交通环境,体现以人为本。
1、城市远期交通发生预测
1)、城市客运需求总量预测 城市客运需求总量是指城市区域范围内每天发生的客
流总量,即总的一日客流 OD量。可采用总体预测法、仿 真法及类比法等简化的方法进行。
(1)总体预测法 Q = (1 + h )abP
(5-1)
式中: α——居民日平均出行次数(次/(d*人)); β——大于 6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主要分为7 个阶段,包括:
1.确定任务 2.资料收集与调查 3.规划大纲编制 4.规划大纲论证 5.规划成果编制 6.规划成果论证 7.规划报批
图 5-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流程图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是交通事业发展的纲领,它是对交通
系统规模、交通方式结构、交通服务水准、交通管理体
4、战略规划基本程序
二、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方法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采用简化的四阶段 交通预测分析方法,在交通分区、建模方法、 预测详细度等方面简化的四阶段交通预测分析 方法侧重于宏观的数据分析。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的交通分析区划分 应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和协调,以城市 主要功能区的分布为依据,以有利于主流向分 析和走廊交通分析为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关系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市 道 路
(3)交通工具不同,对道路的要求也不同

(4)应提高通行能力
通 特
(5)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
路系统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三)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
1. 道路宽度 (1)路幅宽度 (2)道路宽度
2.道路断面组织型式 A 一块板式 B 二块板式 C 三块板式 D四块板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四、停车场布置
停车场的分布应根据不同
(一)停车场分类
类型的车辆的要求分别考
配公车((二短建共1停停停))时停停车车车对停间车车场场场外车停场场的的的交场泊为 在位服通分的的居道置务设布露分住路半选施布天区外径择附与停或独近车位企立场置务••服并地事机自或选在于一3半务不虑外车位的的业段0动行停在停择市0般2径半得位停道。的5单为0车车0在市m车中地0:径大数车路%5位社公公城中%。m库心区为于~约位的会的共共~市心7;地不52占应出01上内停停00外和%0区应~0城占入%的部车 车围 分1。m大不口市 全0。机停场 场靠 区0。于得附全 部动车m服 的近 中大部 停近,车场城 心停 车。和市 地其车 位自对 区行
城市各种管道一般沿道路敷设,当几种管道平行附设 时,管道之间应保证一定的距离,有利施工。道路纵坡设 计应配合重力管的纵坡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二)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1.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 2.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课件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课件
使用对象服务。
.
7
• (e) 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 干道系统应尽可能简单、整齐、醒目,以便行驶车辆通行时方 向明确并易于组织交叉口的交通。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通常不 宜超过 4条,最多不超过 5 条;交叉角不宜小于 60 度或不宜大于 120 度,否则将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复杂化,影响道路的通行能 力和交通安全。
•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 (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 (b)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
5
• (c)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
• 城市道路网密度要兼顾城市各种生活的不同要求,过小则交通不 便,密度过大则造成用地和投资的浪费,也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从公共交通客运网的规划要求及考虑街坊规划的经济性等着眼, 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 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 为 2.8~1.8 km/km2。但实际上道路的分布要受现状、地形、桥梁 位置及建筑布局等条件的限制,各城市的道路网密度差异较大, 就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道路网密度也应有所不同。以较为现实 的眼光来分析:除快速路的进出口道路间路一般不应小于 300 m, 并且道路间距 300 m以上,就可满足布置居住小区或街坊的要求; 另外,对于有利于行人及车辆行走和行驶,道路间距以 300~800 m为宜。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 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 部次之,边缘区最小。即中心区道路间距为 300~400 m,密度为 5~6 km/km2;市区中道路间距为 500 m左右,密度为 4 km/km2左 右;边缘区道路间距为 600~800 m,密度为 3 km/km2。根据城市 建设的经验,大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以 4~6 km/km2为宜,如北京 中心区规划道路网密度为 4 km/km2;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区道路网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布置原则: 繁华地区:分散性多点(路侧与路外结合); 一般地区:集中单点(交通汇集处和换乘点)
交通组织: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大量人流汇集的公共设施附近 人流大量集散的地段:配置路外综合性公共停车场和综合性公
共交通站场。 大型文化生活设施前:(量大、集中、单向、车辆类型多)合理
组织几条客运能力较大的公共交通疏散线、结合周边街道与其环 通。
21
22
23
城市邻里单位规划示意图
工业过于集中城市的一隅, 形成明显的单向交通
24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分级
快速路(大城市设置) 联系功能区、交通枢纽、
主干道 全市性干道 公共活动中心
次干道 区干道
联系主干道
支 路 街坊道路 联系街坊
分类
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来自解决分区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联系; 如快速路。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2、城市道路交通特征
• 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错综交织,分为必要性与其他交通 • 各类交通的流动线路、发生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 规律性; • 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 道路的通过能力取决于交通方式的组织。 • 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19
20

城市规划原理--道路交通综述28页PPT

城市规划原理--道路交通综述28页PPT
城市规划原理--道路交通综 述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道路密度,单位以km/km2 即每平方公里城市 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道路长度 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 交叉口,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置 在交叉口,在人流和车流都很密集地区必须采 取立体化和区域交通组织措施。
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City Transportation
{四.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铁路
1
公路
2
航空
3
水运
4
交通工具包括
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按与城市关系分:
与城市直接有关的 与城市无直接关系
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性质分:中间站、 客运站、货运站等
位置的选择:
中间站 客运站 货运站
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性质分: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等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 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
城市道路:
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 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
城市道路分类
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
1.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等 按运行组织形式:
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个体交通
送与流通 按输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City Transportation
{二.城市交通与城市
规划布局的关系}
2.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City Transportation
4.城市对运
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港口的组成: 水域 停泊区、港内航道、港池、防 坡堤 陆域 码头、库场建筑、交通用地、 设备用地
City Transportation
{五.城市交通的
综合规划}
城市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交通
公共交通 自行车
步行 小汽车
货运交通
公路 铁路 水运 航空
5.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步行交通
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 和地道、步行林荫道和步行街等 所组成的完整系统
公共交通
位置的选择
中间站
尽量减少跨越铁路的交通量, 市区主要部分设在客站同侧 • 客货同侧布置(理想) • 客货对侧布置
客运站
• 应靠近市中心,客运站必 须与城市主要干道连接, 通达市中心和其他联运点
• 客运站反应城市大门的面 貌,体现城市的场所感 .
货运站
• 满足货物运输的 经济、合理性要 求
• 尽量减少对城市 的干扰
道路宽度与横断面
2.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
交通性道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
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
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各分
区内部联系的需要)
基本形式:
1.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
3.
方格棋盘式
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道路
4. 混合式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停车场: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每辆车可采取如 下指标:小汽车 为30~50米2, 大型车辆 70~100米2自行 车为1.5~1.8米2
停车场的 规模
停车场的服 务半径
机动车:在市中心 地区不大于200米, 一般地区不大于 300米 自行车:服务半径 宜为50~100米, 并不得大于200米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 0.8~1.0米2进行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为10%~20%
按空间分布分类: 城市交通: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通过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来组织
城市对外交通 : 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 通。
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 运
输等
按运输方式分类: 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动车、非机动
车、步行)、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交通:人 与物的运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航空港的位置选择 机场的选址应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 免穿过城市市区,最好在城市侧面相 切的位置 净空限制:相切时跑道中心线与城市 市区边缘的最小距离5~7km,穿过 城市至少15km
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噪声影响:居住区边缘与跑道侧面的 距离最好在5km以上 航空港与城市间的距离 航空港不宜远离城市,在合理选址的 条件下适当靠近城市,航空港与城市 边缘的距离至少保持在10km左右
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停在城市外围靠近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口附近,如火车站、 港口码头和过境交通车辆汇集地段,其车位约占城市全部 停车位的5%~10%
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 市中心区和分区中心地区的停车位数应占全部停车位的
生活设施附近
50%~70%。
充分考虑自行车的 停放
宜多、分散到其服务对象附近,规模视建筑的性质而定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在城市中的位置
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 并与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客货作暂时停留(或 过夜)的车辆,一般宜尽量由城市边缘通过 (3)联系市郊各区的交通一般多采用绕城干道解决
站场的位置选择
(1)既使用方便,又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 (2)与铁路车站、港区码头有较好的联系,便于组织 联运 (3)在大城市可以采用分路线方向在城市中心区或中 心区边缘设多个客运站
城市规划原理
—读书笔记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章节内容、小结、感悟
——读书笔记 隋馨慧 谢思怡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章节内容
1 城市交通
2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4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5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City Transportation
{一.城市交通}
1.城市交通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2.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1)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2)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3)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要考虑地质、水文情况 (线路应选在土质稳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 尽量绕过水文地质不良的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