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社戏》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社戏》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景物的描写。
2、深入探究文中深刻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1、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三、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竞猜“国粹”京剧中脸谱导入(下载脸谱的图象用幻灯机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快地加入学习的行列)
二、检查字词
1、注音。(扫清文字障碍)
惮dàn 踱duò棹zhào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uàn duo
凫水fú蕴藻:yùnzǎo家眷:juàn絮叨:xùdao
2、字词意思见课文注释。
三、作者简介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四、研究阅读,合作交流(分小组讨论)
1、在听读的同时,请思考:
文章题目叫“社戏”,全文都在讲“社戏”吗?---不是
既然不是,能否理清文章的线索,概括出文章讲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详略之分吗?
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不超过50个字。
明确:全文写了三大内容----随母亲归省平桥村的生活、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看社戏后的余波。三大内容中还有几件小事:跟小伙伴钓虾放牛、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看社戏后归航偷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
详写:看戏前的波折、看戏途中、在赵庄看戏、看戏后归航偷豆吃
略写:随母亲归平桥村、钓虾放牛的情况、六一公公送豆
五、小结
作者围绕看戏,铺写了看戏前的波折……读起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于其他都简略带过,但却能做到详中有略,这中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作业:熟读课文,预习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全文,现在我们就以“美丽的眼睛发现美”为话题,来发现文章中“美”的地方。
二、研究探讨,合作交流。(边看书,边交流文中“美”的地方)
1、景物描写生动传神(景美)
a: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b:还把感官切入到景物描写中。
归纳: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也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归航时心情的舒畅。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人美)
本文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a:“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 …… 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
b: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偷豆一节,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些都能表现出双喜的聪明、细心、周到、善解人意。
c: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也是不可忽略的——淳朴、好客。本文所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是另一个“美”的地方。
三、品读课文(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
全班朗读“第二天……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为什么课文结尾要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明确:其实那一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那夜的豆也很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
四、疑难解析——学生互相交流,提出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感觉。
b:写钓虾、放牛是为下文做铺垫。
c:“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还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写出“我”渴望去看戏的心情。
d:回望戏台又把戏台写的跟仙境一样,写出我的什么心情?“罩”字表现了戏台怎样的情形?----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初望戏台相呼应。
五、扩展: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太少,有人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就行。)
六、小结:本文描写童年一段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作者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老小小的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本领。再加上特有的江南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在童年时代在城镇里未曾见到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看到。
七、课后作业:再复习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
乐土
自然美:豆田河流远山月色戏台
“三美” 人性美:善意的嘲笑偷豆对付六一公公
情感美:淳朴善良热情憨厚
八、课后反思:
1、由于设计的教学方法较为新颖,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篇文章通过品读、探究、质疑等几个步骤,使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掌握得很好。
3、采用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注意文章的丰富人文内涵,并调动了学生的人生体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4、不足之处:有些语文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没办法很好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