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d044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1.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和萎缩。
该病导致胃黏膜细胞数量和功能减退,进而影响胃部消化功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饮食不良、药物损伤、遗传因素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劣,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这对于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对比,以明确不同治疗方法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一中医或西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信息,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对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研究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常见于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一治疗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意义,对于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与局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2007字】2. 正文2.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该方法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对比分析论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对比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1a0ed4ce2f0066f5332221.png)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对比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的疗效。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组进行治疗,然后对比疗效。
结果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仅为78.3%,两者差异较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上述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之前的1个月内,均未使用任何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以及糖皮质激素药物。
l.2 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患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一般有嗳气、食欲不振、恶心、饱胀和钝痛感,部分患者出现贫血、消化道出血、舌炎、消瘦、脆甲、舌及乳头出现萎缩等。
②胃镜:为患者做胃镜检查,可见患者胃粘膜有灰白、苍白或红白相间表现,皱襞平坦而变细,黏膜变薄,甚至可见黏膜下的血管呈暴露状态。
③胃黏膜病理活检:通过为患者胃粘膜活检,可见患者胃粘膜腺体出现程度不等的萎缩(一般确定萎缩量在1/3以内的为轻度萎缩,高于1/3而低于2/3的为中度萎缩,超过2/3的为重度萎缩),同时伴有肠腺腺体萎缩或幽门腺化生,腺上皮和肠上皮均出现非典型性增生化生[1]。
④对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为hp 阳性。
1.3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为患者每天服用3次,每次4粒的胃复春片,连续服用12周,同时让患者每天饭后30分钟服用3次,每次4粒的贝飞达益生菌,连续服用12周。
②对照组:为患者连续服用12周的麦滋林,每天餐后2小时冲服,每天服用3次,每次3mg,同时为患者连续服用7天的克拉霉素、雷贝拉唑和奥硝唑,每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剂量分别为500mg、10mg和0.5g,并为患者连续服用4周的瑞琪,服用时间为餐前30分钟,每天服用3次,每次5mg。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4周,需要为其再次观察临床表现,同时进行胃镜检查、hp感染检查以及胃粘膜活检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若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患者做胃镜检查时,可见其胃粘膜组织恢复至正常,未见炎性反应,腺体萎缩完全消除,肠上皮和腺上皮化生增生消除,则判定为痊愈;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好转,对患者做胃镜检查时,可见患者炎性基本消失,腺体萎缩量低于1/3,肠上皮和腺上皮化生增生超过2/3好转,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对患者做胃镜检查时,可见患者多项降低1个级度或均出现逆转现象,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出现改变,做胃镜检查也未发现好转,甚至有恶化表现,则判定为无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fc46a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3.png)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观察发布时间:2022-07-30T07:55:26.3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甘中华高杰唐波段丽[导读] 目的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探讨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
甘中华高杰唐波段丽646000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摘要:目的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探讨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研究时间从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数量共8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诊断,然后对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结果对病理诊断以及胃镜检查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种诊断伴肠上皮化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数据并不存在明显差异,除此之外,伴异型增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数据也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所得结果并不存在较大差异,胃镜检查结果拥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应用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有助于全面提升诊断效果。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病理诊断;检查方法Clinical value of gastroscopy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GAN zhong-hua GAO jie TANG bo DUAN li(The Affili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646000, Luzhou ,Sichuan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TANGbo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gast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82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1.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hen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gastroscop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gastroscopy,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agnoses with intestinal epithelization and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In addi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ata with dysplasia an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 > 0.05). Conclus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dat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no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gast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and the results of gastroscopy have a high accuracy. Therefor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gastroscopy can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hich is helpful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effect.Keyword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Gastr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spection method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高发病,近几年发病率非常高。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6d6fa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6.png)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中医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临床研究方法、常用中药方剂、治疗机制等方面的进展。
重点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治疗效果,以及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展望了未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中医药研究者投身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为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和成熟,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文献综述与数据挖掘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机对照试验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随机分配患者接受治疗,以评估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观察性研究也是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中医药治疗的实际效果和患者的反馈。
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d6219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e.png)
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陆军平【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比较。
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进行研究,包括门诊和住院经病理确诊的245例。
将这些病例按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治疗。
对比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结果观察组使用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比于单纯使用莫沙比利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而降低复发风险。
%Objec tive Discuss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of Mosapride combined with Rebamipide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s Choose our hospital treatments of 2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adopts the Mosapride combined with Rebamipide therapy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ith Mosapride treatment,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and the statu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Results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efficiency ratio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s Mosapride combined with Re-bamipid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re more obvious clinical effects compared withsimply using Mosaprid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H. pylori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recurrence.【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250-252)【关键词】莫沙比利;瑞巴派特;慢性萎缩性胃炎【作者】陆军平【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佛山528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等[1],病变引起了胃黏膜保护屏障的损害,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胃部恶性肿瘤的发生。
《2024年索法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范文
![《2024年索法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7183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a.png)
《索法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篇一一、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萎缩和胃腺体减少为特征。
这种病症常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引发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多样,但尚无特效药。
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索法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索法酮联合胃复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索法酮和胃复春的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
常规治疗包括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措施。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下胃黏膜变化、血清学指标等。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胃痛、胃胀、嗳气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2. 胃镜下胃黏膜变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胃镜下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得到明显改善,腺体减少程度减轻,黏膜下血管的充盈程度也有所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的胃黏膜变化相对较小。
3. 血清学指标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如胃酸分泌量、胃蛋白酶原等)在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四、讨论索法酮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能够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胃肠道功能。
而胃复春则具有益气活血、养阴生津的作用,能够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促进胃黏膜再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索法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的萎缩程度,改善血清学指标。
这一结果说明索法酮联合胃复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的临床疗效
![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dd6a4ec97cd184254a353541.png)
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选择莫沙比利+瑞巴派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莫沙比利;观察组;莫沙比利+瑞巴派特;对比疗效评价效果。
结果:在疗效评价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非常明显(P<0.05)。
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疾病症状等进行分析后,合理选择莫沙比利+瑞巴派特药物加以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效果。
【关键词】莫沙比利;瑞巴派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消瘦症状以及贫血症状,如果此类患者疾病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情况后,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恶性肿瘤的情况,临床症状主要集中于食欲下降症状、上腹部隐痛症状以及进食后疾病症状严重的情况等【1】。
为了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临床展开莫沙比利与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等不同用药方式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9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39±3.62)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2年~11年,平均病程为(7.25±1.32)年;观察组(45例):男32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31岁~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42±3.65)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2年~12年,平均病程为(7.29±1.33)年;观察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存在均衡性(P>0.05)。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44308e358fb770bf78a55d1.png)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并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本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
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其中分别有25例和11例患者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与此同时,本组患者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在消化内科的疾病诊断中,慢性炎症类疾病普遍存在,作为其中比较常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它最主要的病理表现就是胃黏膜的腺体不断萎缩[1]。
如果不能几时控制病情的发展进程,慢性萎缩性胃炎就很可能发展成胃癌。
所以,患者一经确诊就需要马上接受治疗。
为了能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率,为疾病的早期治疗争取时间,为制定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为了探讨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我院随机抽了70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研究。
将患有胃、十二指肠肿瘤,消化性溃疡和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等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2]。
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饱胀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反酸等典型的消化不良症状[3]。
本组中的有40例男性患者和30例女性患者,他们的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60.4±3.7)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a6c3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e.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中医治疗擅长调节身体整体平衡,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独特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比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的优势,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指出了该治疗方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有望成为慢性胃炎治疗的新模式。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价值对比研究、中医、西医、优势、方法、效果、重要性、临床应用、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症状,以及胃黏膜萎缩变薄。
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进行。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只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无法根治疾病。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整体内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尝试将中西医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期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和价值进行研究,对于临床治疗的进一步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对比,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治疗该疾病时能够更准确和有效地选择治疗方法。
通过比较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
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fbcc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c.png)
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曾利娟(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中医院,广东河源517500)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 A G)患者联合使用胃复春和替普瑞酮治疗的临床效果㊂方法:研究纳入临床诊断为C A G患者84例为样本,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2例,分别给予替普瑞酮和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常规组78.57%,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常规组和实验组胃泌素(G A S)㊁胃动素(MT L)㊁降钙素原(P C T)㊁白细胞介素-6(I 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临床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㊂结论:对C A G患者联合使用胃复春和替普瑞酮治疗有助于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阻碍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大量分泌,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㊂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替普瑞酮;胃复春;炎症因子;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351(2020)11-0106-03慢性萎缩性胃炎(C A G)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在患病期间主要表现为嗳气㊁上腹饱胀和胃纳减退等症状,病症严重者均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㊂经临床研究发现[2],引发C A G的因素很多,其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㊁胃血流量的不足和动脉的硬化等因素均可导致人体胃黏膜的屏障机能受损,从而导致C A G 的形成㊂除此以外,幽门螺杆菌(H P)感染引发C A G 的主要因素之一㊂替普瑞酮是C A G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它在修复患者胃黏膜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其在抑制机体炎症,控制致病菌增殖方面效果欠佳[3]㊂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4例C A G患者展开研究,探讨在替普瑞酮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胃复春的临床效果㊂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纳入临床诊断为C A G患者84例为样本,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18年5月-2020年1月㊂参照分层抽样分组的方式,将84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2例㊂两组男性患者人数比为25ʒ26㊁女性患者人数比为17ʒ16;男性年龄在25~66岁,平均年龄(43.67ʃ5.21)岁;女性年龄在26~68岁,平均年龄(43.91ʃ5.19)岁;患者的病程分别在1~13年,平均病程(6.23ʃ1.59)年和2~15年,平均病程(6.51ʃ1.67)年㊂两组资料经比较提示P>0.05,可分组研究㊂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本项研究,并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书㊂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替普瑞酮胶囊(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56;规格: 50m g)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粒,均在饭后服用㊂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复春片(生产厂家: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03;规格:0.36g)治疗,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用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㊂1.3观察指标结合患者治疗后的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治疗后胃镜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患者黏膜的萎缩㊁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的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即为显效;若患者治疗的检查结果较治疗前相比改善近1/3即表示好转,除上述两种现象外即表示无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显效+好转)的差异[4]㊂另外,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以4000r/m i 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后检测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胃泌素(G A S)㊁胃动素(MT L)㊁降钙素原(P C T)㊁白细胞介素-6(I 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的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5]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 x ʃs)表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常规组78.57%,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㊂表1治疗效果的比较组别例数(例)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n(%)]常规组422112933(78.57)实验组422910339(92.86)χ28.339P0.004 2.2血清临床指标的比较治疗前,常规组和实验组G A S㊁MT L㊁P C T㊁I L-6和T N F-α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临床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㊂表2血清临床指标的比较( xʃs,n=42)组别G A S(n g/L)M T L(n g/L)P C T(μg/L)I L-6(n g/L)T N F-α(n g/L)常规组治疗前132.65ʃ10.94190.35ʃ19.562.59ʃ0.36128.56ʃ23.6467.91ʃ5.98治疗后105.79ʃ10.51158.47ʃ18.311.25ʃ0.2172.31ʃ11.0750.33ʃ5.24t11.477.71120.83713.96514.329P0.0010.0010.0010.0010.001实验组治疗前132.99ʃ11.06189.96ʃ20.042.61ʃ0.43128.13ʃ22.6468.03ʃ6.03治疗后92.25ʃ10.37126.35ʃ15.360.78ʃ0.1541.93ʃ8.6931.59ʃ4.97t17.41516.32726.04223.03630.222P0.0010.0010.0010.0010.001t治疗前组间值0.1420.090.2310.0850.092P治疗前组间值0.8880.9280.8180.9320.927t治疗后组间值5.9438.71011.80313.99016.816P治疗后组间值0.0010.0010.0010.0010.0013讨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逐渐发生改变,各类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C A G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6]㊂经有关研究发现[7],受药物㊁生物和免疫等因素的影响,人体的胃黏膜会因受损而引发慢性炎症,从而影响胃酸的正常分泌,消化功能也因此削弱,从而形成C A G㊂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进胃动力的药物㊂本研究发现,实验组血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㊂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替普瑞酮是菇烯衍生物的一种㊂经临床大量研究显示[8],替普瑞酮可以加快血流速度,提升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逐渐恢复胃粘膜受损细胞的再生能力,使其达到动态平衡㊂同时替普瑞酮还可以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生成,有效预防中性粒细胞的渗透,从而避免胃粘膜受损,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新细胞的生成㊂另外有关研究发现[9],胃复春可以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繁殖,减少该物质对胃黏膜的损害,从而降低胃癌病变的发生率㊂与此同时,胃复春为传统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枳实㊁红参和香茶菜等㊂其中,枳实具有行气消滞㊁理气宽胸的功效;红参可以发挥补气养血㊁健脾温中的作用;而香茶菜则可以达到清热解毒㊁行气活血的功效㊂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在提高胃黏膜防御功能的同时,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繁殖,调节C A G患者胃肠道的激素水平,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㊂本研究证实,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常规组78.57%,与张茜[10]等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1%,临床应用效果显著㊂(下转第150页)3讨论腹腔镜应用于妇科手术领域,至今已有40余年,它具有创伤小㊁恢复快㊁手术视野好的优势㊂但是,腹腔镜手术无法应用普通止血带结扎子宫血管,应用药物达到良好止血作用至关重要㊂子宫肌层含大量平滑肌组织,内横外纵中交叉的分布特点,使其在收缩时压迫血管,有效地制止子宫出血,子宫止血主要靠子宫肌层的收缩完成[2]㊂缩宫素及垂体后叶素均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㊂缩宫素是最常用的子宫收缩剂,通过与平滑肌上缩宫素受体相结合,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内流,从而加快子宫平滑肌节律性收缩,以明显提高频率与强度,达到压迫止血效果[3]㊂缩宫素肌肉注射,大约3-5分钟起效,半衰期一般为1-6分钟,且易受体内雌激素水平及缩宫素受体水平的影响㊂缩宫素具有较高吸收率,易被灭活清除,且具有一定饱和度,当浓度达到标准,即使加大剂量也不能增加疗效㊂垂体后叶素是催产素和加压素的集合体,已广泛应用于术中止血㊂小剂量催产素可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肌层内血管受压,从而起到止血目的㊂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子宫肌细胞上含有大量的加压素受体,血管加压素作用于加压素受体,可引起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使局部血流明显下降,起效迅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垂体后叶素的循环半衰期为20分钟[4]㊂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应用缩宫素予以术中止血㊂对术中出血量㊁药物应用后子宫开始收缩达到手术操作要求时间㊁药效持续时间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应用药物后子宫开始收缩达到手术操作要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效持续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均验证了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更显著㊂由于手术均为全身麻醉且药物剂量得到有效控制,手术期间患者血压平稳,两种药物应用期间,血压未出现明显波动㊂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垂体后叶素㊁缩宫素均能达到止血效果,但是研究表明,垂体后叶素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V CB u t t r a mJ r,R CR e i t e r.U t e r i n e l e i m y o m a t a:e t i o l o g y,s y m p t o m a t o l o g y,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J].F e r t S t e r i l1981;36(4):433-45. [2]谢幸,孔北华.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3]V e r c e l l i n oG,E r d e m o g l uE,J o eA,e t a l.L a p a r o-s c o p i c t e m p o r a r y c l i p p i n g o f u t e r i n e a r t e r y d u r i n g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m y o m e c t o m y[J].A r c h G y-n e c o lO b s t e t,2012,286(5):1181-6.[4]A u b e r t A g o s t i n i,I s a b e l l e R o n d a,F a b r i c eF r a n c h i,e t a l.O x y t o c i n d u r i n g m y o m e c t o m y:ar a n d o m i z e ds t u d y[J].E u rJ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R e p r o dB i o l,2005,118(2):235-238.(上接第107页)综上所述,对C A G患者联合使用胃复春和替普瑞酮治疗有助于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阻碍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大量分泌,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高华.替普瑞酮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 (11):30.[2]魏小娟.替普瑞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5):1750-1751.[3]吕晨芳,王瑞杰,周志峰.中药配合针灸及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2):116-117.[4]谢咚,林玲,韩涛,等.胃复春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9,16(27):13-17.[5]王桂峰.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 (6):1757-1760.[6]李加虎,张德乐,赵剑峰,等.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31(7): 1043-1047.[7]王勋.胃复康汤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J].河南中医,2019,39(7):1057-1060.[8]胡明富,卢海巧,陈伟琴.替普瑞酮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8):972-975.[9]刁凌云,王胜英,皇金萍.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5):76-79.[10]张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 (18):179.。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50f0a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e.png)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肥厚,结合病理学,显示由于慢性刺激所致的反应。
在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采用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以及调整饮食结构等多种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一个比较常见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就是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有效杀灭细菌,果胶铋则具有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以及临床应用的一些特点。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的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通常会采用抗酸药、保护胃部黏膜的药物以及对症治疗的药物等进行治疗。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酸药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酸的分泌,缓解胃部不适。
保护胃部黏膜的药物主要包括果胶铋等,这类药物可以保护胃部的黏膜,减轻炎症。
对症治疗的药物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例如采用止痛药来缓解胃部疼痛。
2.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预防胃癌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等。
3.调整饮食结构饮食结构饮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饮食的细软等。
患者需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通过杀灭致病菌来治疗感染疾病,果胶铋则是一种能够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5def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e.png)
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陈渠发,王娟,萧佩玉,陈泽康(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东莞523326)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莫沙比利治疗,5.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服瑞巴派特治疗,100.0mg/次,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皆为12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黏膜炎症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1.67%(P C0.05),胃黏膜炎症活动度积分和病理积分皆低于对照组(P C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结论: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减轻炎症活动度及病理程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巴派特;莫沙比利;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1)01—0029—0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常常表现为上腹部隐隐疼痛、食欲不振、不易消化、腹胀、暧气等,病情持续进展还会出现贫血、消瘦、乏力、胃出血等,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8年就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五个癌前症状之一,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降低癌变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卩3]。
临床 上常采用莫沙比利增进胃肠动力、促进蠕动,有利于胃肠道相关症状及疼痛程度的改善,但对于胃肠黏膜缺乏较好的修复效果,亟需进一步改良方案、提高疗效为此,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探讨分析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的有效性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的有效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e812c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a.png)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 ,瑞巴派特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讨论、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干预,将莫沙必利、瑞巴派特联合使用作为干预对策的意义。
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总计67例。
时间为2020.02至2021.02。
抽签法分组。
33例纳入参照组,单独使用莫沙必利治疗。
34例选入试验组,联合莫沙必利、瑞巴派特治疗。
对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胃功能进行评析。
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胃功能均优于参照组,P <0.05。
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联合用药方案效果理想。
在莫沙必利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患者症状缓解、胃功能改善、效果提升更加显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莫沙比利;瑞巴派特;临床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
该病作为慢性消化性疾病,病程长、治愈难度大。
临床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的表现[1]。
其中胃粘膜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均属于疾病诱发因素。
为避免疾病恶化,应予以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
有文献报道称,联合莫沙必利、瑞巴派特,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2]。
为此,本研究选入6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上述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选入67例。
样本选取最早为2020.02,最晚为2021.02。
分组对策按照抽签法。
抽取其中33例,参照组收录。
本组男女比例为15:18。
以24至67岁为年龄浮动区间。
均值为(41.22±2.62)岁。
抽取其余34例,试验组收录。
本组男女比例为15:19。
以23至66岁为年龄浮动区间。
均值为(41.19±2.58)岁。
统计、处理各组临床资料,分布均衡,P>0.05,可开展后续研究。
纳入要求:(1)年龄大于18周岁患者。
(2)对研究内容、时间、方法知情患者。
排除要求:(1)药物过敏者。
(2)恶性肿瘤者。
(3)意识障碍者。
(4)哺乳、妊娠者。
1.2方法参照组:以莫沙必利为干预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e57e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9.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是胃黏膜由急性炎症过渡为慢性炎症的过程,是一种常见的胃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进行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综合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与细菌感染、环境因素等有关,还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
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能够有效杀灭细菌、抑制胃酸分泌,但对免疫调节作用相对较弱。
而中医通过草药治疗能够调理人体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对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全面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依靠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配方根据患者的气虚、血虚等症状进行调配,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与此西医药物治疗能够通过杀灭细菌、抑制胃酸分泌等方式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长、药物使用频繁。
长期使用某些西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而中医药物由于采用多药组方,能够降低单一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药物本身也较为温和,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来说更为适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通过综合发挥中医与西医的优势,能够更全面地治疗该疾病,提高治疗有效率。
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来说更为安全可靠。
在临床实践中应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阿莫西林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探讨
![阿莫西林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7e7e59d767f5acfa0c7cdc0.png)
阿莫西林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探讨发表时间:2013-09-05T09:21:58.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刘曦[导读] 综上所述,阿莫西林联合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曦(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 528437)【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铋钾480mg/d,克拉霉素0.25g/次,每天2次。
实验组患者给予枸橼酸铋钾480mg/d,阿莫西林0.5g/次,每天3 次。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莫西林果胶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199-0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隐痛、胀痛,或仅有饱胀、嘈杂等不适感,多在进食后加重,患者很难指出具体部位,多数患者伴有食欲减退、嗳气、乏力、消瘦等症状。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现率明显增加,但是由于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病情漫长,给彻底治愈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况[1]。
为了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6f3161e00b4e767f5bcfce76.png)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82投稿邮箱:sjzxyx88@234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谢志毅,男,江苏无锡人,本科,主治医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通讯作者*:李莎,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主治医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药物与临床·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谢志毅,李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摘要:目的 探讨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口服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1β含量。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1β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复春片;奥美拉唑;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2.144本文引用格式:谢志毅,李莎. 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234.0 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有一定癌变几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采取西药治疗,但疗效非常有限,如何更有效地阻断萎缩性胃炎的发展甚至逆转其病理进程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而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模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
胃苏颗粒联合维酶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探究
![胃苏颗粒联合维酶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772daf7e21af45b307a8f2.png)
胃苏颗粒联合维酶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探究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胃苏颗粒与维酶素联合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接收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分成观察组50例,并给予胃苏颗粒联合维酶素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维酶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同对照组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胃苏颗粒与维酶素联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胃苏颗粒;维酶素;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采取药物给予治疗。
但由于药物种类繁多,若药物选择不当,会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所以,本文章中探究了胃苏颗粒联合维酶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3.5±3.2)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9例、21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4.0±3.3)岁。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以及合理控制饮食等常规辅助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维酶素治疗,每次服用6片,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维酶素与胃苏颗粒联合治疗,每次开水冲服15g,每日3次,维酶素服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两组患者均治疗30天。
1.3观察标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对比。
1.4临床效果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经检查胃部炎症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改善较差或加重。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b81cc6bed5b9f3f80f1c6d.png)
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自2016年的3月至2017年的3月所诊治的10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及对照A、B组,分别予以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施治及单药施治,对比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A、B组相比均更高;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能提高施治效率及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减轻。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复春;瑞巴派特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慢性胃炎类型,若治疗效果不佳能诱发胃出血、穿孔、溃疡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有癌变的可能[1]。
胃复春与瑞巴派特是治疗此病常用药物,本文分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科自2016年的3月至2017年的3月所诊治的10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入组标准:①所选患者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诊断标准,并经胃镜等检查证实。
②患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方便进行随访及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③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非哺乳及妊娠期女性。
④患者无恶性肿瘤、严重并发症。
⑤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内容,有一定依从性,同意参与。
将所选患者以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及对照A、B组,三组资料如下:研究组纳入患者35例,其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是(56.7±6.2)岁;病程是1~10年,平均病程是(4.7±2.2)年。
对照A组纳入患者34例,其中有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是(57.3±6.5)岁;病程是1~9年,平均病程是(42±1.9)年。
对照B组纳入患者34例,其中有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是(57.8±6.6)岁;病程是1~10年,平均病程是(4.4±1.5)年。
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27e1ca148d7c1c708a145e4.png)
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院内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春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单纯应用瑞巴派特治疗而言,联合应用胃复春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复春;瑞巴派特;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22-0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正逐渐成为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2]。
本病在临床中可引起患者腹部不适、疼痛感及恶心、纳差、呕吐等症状,疾病后期还会导致患者发生消瘦、厌食、乏力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本病视为胃癌的一种癌前状态,故临床中对本病越来越重视[3]。
为进一步探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我院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观察,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春治疗,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16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43.1±5.2)岁,病程7个月~2.1年,平均病程(1.7±0.3)年,临床症状:41例伴有腹胀,39例伴有上腹痛,33例伴有嗳气及上腹烧灼感;对照组男35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2.9±4.8)岁,病程8个月~2.2年,平均病程(1.8±0.4)年,临床症状:45例伴有腹胀,43例伴有上腹痛,36例伴有嗳气及上腹烧灼感;两组在性比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应用奥美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对比评价
![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应用奥美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对比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cabf1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8.png)
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应用奥美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对比评价发布时间:2022-12-19T08:26:46.10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1期作者:窦勤发[导读] 目的研讨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应用奥美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窦勤发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的研讨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应用奥美拉唑联合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萎缩性胃炎,分为参照组(28名)和研究组(29名)。
参照组行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研究组行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治疗。
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
结果研究组Hp转阴率89.7%(26/29)显著高于参照组75.0%(21/28)。
比对差异明显(篇<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1%(27/29)显著高于参照组82.1%(23/28)。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2/29)显著低于参照组25.0%(7/28)。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效果。
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奥美拉唑;抗生素;临床效果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是由于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该疾病发展缓慢,较难治愈,临床上唱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但不同抗生素在临床中的效果有所不同[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7名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治疗方法,比较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萎缩性胃炎,分为参照组(28名)和研究组(29名)。
参照组中15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19至64岁,平均(41.6±5.4)岁,病程4个月至20年,平均(3.8±1.5)年;研究组中15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19至63岁,平均(40.5±5.2)岁,病程5个月至20年,平均(4.0±1.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2T11:03:27.0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作者:左胜军[导读] 我们认为使用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增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减少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左胜军
(孝昌县陡山乡卫生院内科湖北孝感 432912)【摘要】目的:观察莫沙比利以及瑞巴派特联合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CAG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莫沙比利以及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88.00%和84.00%,均高于对照组(68.00%、66.0%)
(P<0.05)。
结论: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莫沙比利,可以有效增加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减少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瑞巴派特;莫沙比利;幽门螺杆菌【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58-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内科中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以胃黏膜腺体局限性萎缩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功能下降,伴随组织增生以及肠道上皮细胞病变,为胃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状态[1]。
因此阻断CAG的进展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
本研究分别选用莫沙比利单独或者与瑞巴派特联合对于CAG患者进行治疗,比较疗效差异。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2012年全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确诊,金标准使用胃黏膜活检,内镜检查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加血管显露、黏膜不平、粗糙、皱襞萎缩等。
排除胃部恶性肿瘤以及非萎缩性胃炎、并发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经知情同意,选取100例CAG患者进入研究。
患者平均年龄为(43.22±6.19)岁,男41例,女59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常规检查,行抗酸及幽门螺杆菌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莫沙比利(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5mg/次,3次每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巴派特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100mg/次,3次每天。
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禁烟酒以及食用生冷辛辣,保持规律作息,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现炎症和腺体萎缩化生消失;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下其炎症减轻,腺体萎缩、化生病变区域消失或者减少2个级度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好转,或者出现病情恶化,腺体萎缩以及化生无明显变化。
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进行检验,检查Hp抗体阳性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 进行数据分析。
定性资料采用率来描述,率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布不同(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8.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28,P =0.016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
3.结论
CAG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退行性萎缩性的病变,与年龄、饮食习惯、Hp的感染等多因素有关[1],可依靠胃镜检查以及活检手段对患者进行确诊。
CAG的长久发展可能会引起患者发生胃癌等恶性病变,已于197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状态,因此采取积极手段治疗CAG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的一个手段[2]。
现有对于CAG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病因寻找、饮食习惯改善,以及以抗酸、促进胃蠕动、减少胆汁肠液返流、保护胃黏膜等为主的药物治疗[3]。
莫沙比利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能够促进体内乙酰胆碱释放,改善胃动力,刺激胃肠道运动,抑制胆汁反流,减少对腺体和胃黏膜的刺激,缓解患者炎症反应。
瑞巴派特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兼具胃黏膜保护以及抑制炎症损伤作用,可以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以及胃黏液的分泌,促进前列素E2的合成,促进溃疡愈合以及炎症作用的改善,已有研究使用瑞巴派特治疗胃炎患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4-5]。
本研究中,我们联合使用瑞巴派特与莫沙比利治疗CAG患者,结果发现联合用药在疗效上要优于单纯使用莫沙比利,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且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4%,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用药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增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减少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岩,周丹萍.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2):83-85.
[2] 刘晓政,罗冲,尚品杰.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3):554-555.
[3] 李萃萃,李向莲,李幼平等.我国示范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之九:急、慢性胃炎[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8):930-938.
[4] 李晓勇,唐雪生.瑞巴派特与硫糖铝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22):4203-4205.
[5] 罗晓霞. 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4例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52-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