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导体单线直径和单线根数
电线常用公式
电线常用公式公式套用线材: 3.3 PVC线材为例导体结构: 30/0.08+250d*2 C芯线直径: 1.0外径尺寸: 3.3一.铜线1.绞合外径(mm)= √n*1.155*dn ---铜线总根数 d---单支铜线的直径 1.155---绞合系数例:√30*1.155*0.082.截面积(mm²)= πr²*n或 d²*0.7854*nΠ---3.14 r²--单支线的半径 n---总根数 d---单线直径例:0.08*0.08*0.7854*303.重量(kg/km)= d²*0.7854*n*8.9*1.02~1.05d---单线直径 0.7854----系数 8.9---铜线密度 1.02~1.05----绞合省耗例: 0.08*0.08*0.7854*30*8.9*1.03二.胶料用量1.芯线用量(kg/km)=(D1²-d2²)*1.5*0.7854*1.03D1---芯线的直径 d2---铜线的绞合直径 1.5---胶料密度 0.7854----系数 1.03---省耗[1.0*1.0-(√30*1.155*0.08)²]*1.5*0.7854*1.032.外被用量(km/kg)=(D1²-d2²)*1.5*0.7854*1.03例:(3.3*3.3-1.0*1.0*2)*1.5*0.7854*1.03备注: 7根以下的绞合直径计算方法 D(单线直径)* 二芯 2三芯 2.155四芯 2.414五芯 2.5六芯 2.7三.绕包屏蔽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四.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KK=√1+(3.14/M)²M = 绞合节距/绞合外径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五. 1.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cosθ θ = atan (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D=编织前线径3.编织用量(按单向覆盖率计算)Kg/Km)=[2*3.14( D.+T )*P] / N*B*R D.=编织前外径T = 编织厚度P = 单向覆盖率N= 支数R= 1.02单向覆盖率的计算方法:由图可见显然同时计算两个绕向的总编织密度不易,但是我们可以估算单向的覆盖率。
电线导体的标准
电缆的导体Conductors of insulated cables1997—10—28发布1998—11-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GB/T 3956—1997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IEC 228:1987电缆的导体其中包括其中第一次修改单Amendment :1993和IEC 228A:1982电缆的导体——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对 GB 3956—83电气装备电线电缆铜、铝导电线芯和GB 3957—83电力电缆铜、铝导电线芯标准进行修订;本标准是电缆和软线的基础标准;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应从本标准和各表中选择适合于电线和电缆产品的导体;由于 IEC 2281978正文中的“引言”旨在说明本版本与 1966 年版本的差异是非标准内容,所以本标准编写时将“引言”从标准正文移入“IEC 前言”中;IEC 2281978在1982 年公布第一次补充件 IEC 228A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目地为指导电缆及电缆连接接头的制造,并保证连接接头与电缆的适配;本标准将 IEC 228 补充件 IEC 228A作为本标准的附录A;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 GB 3956—83,GB 3957—83;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曾权、朱翠珍;GB/T 3956—1997IEC 前言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就技术委员代表各国家委员会准备的,并为各国家委员会特别关切的技术问题作出的正式决议尽可能地表达出国际上对这些问题的一致意见.2.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推荐标准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取得各国家委员会的认可;3.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IEC 希望各国家委员会在其国内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宜尽可能采用 IEC推荐标准的内容作为他们的国家标准;IEC 推荐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标准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尽可能在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IEC 228“电缆的导体”由IEC 第20技术委员会“电缆”的20A分委员会“高压电缆”制定;1976 年的奥斯陆会议讨论了本标准的草案;1977 年6月以20A中央办公室第60号文件将此次会议的决议划草案提交各国家委员按照六月法表决;下列国家投票明确同意本出版物:阿根廷丹麦德国荷兰瑞典澳大利亚埃及以色列葡萄牙土耳其奥地利芬兰意大利罗马尼亚苏联1比利时法国日本西班牙英国IEC 228 引用的其他IEC出版物:IEC 28 铜电阻国际标准IEC 111 工业硬铝导线电阻率IEC 228 第1号修改单由IEC 第20技术委员会“电缆”的第20A分委员会“高压电缆”制定;此修改单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投票表决此修改单的全部资料可以在上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IEC 228 第一次补充件IEC 228A“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由IEC 第20技术委员会“电缆”的20A分委员会:“高压电缆”制定;其草案在1980 后佛罗伦萨会议上经过讨论,会议决定于1980年12月将草案文件20ACO76送交各国家委员会,按六月法规则进行表决;下列国家投票明确同意此出版物:澳大利亚丹麦民主德国1挪威瑞士奥地利埃及以色列罗马尼亚土耳其比利时芬兰意大利南非苏联1加拿大法国日本西班牙英国中国德国荷兰瑞典1)指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GB/T 3956—1997IEC 前言本标准是 IEC 228 的修订本,代替1966年第一版标准;本标准预定作为 IEC 各技术委员会及国家委会在起草电缆标准时的指南;各委员会应从本通用标准的各表中选择能适合特定用途的导体,可以在电缆标准中详细采用合适的内容或适当地引用本标准;制定本版标准的主要目地是考虑到自出版第一版以来的经验和发展,并从技术和经济的一致性考虑尽可能简化本标准;导体的种类已减少到四种;供固定敷设电缆的导体有两种,第1种为实心导体;第2种为绞合导体,供软电缆用的也有两种;由于这两种与 1966 年版的第5种和第6种相同,为了维持其连续性和避免混淆,所以保留了这两种编号;而第3种和第4种相对使用较少,同时考虑到本版的第2种和第5种分别适用于以往第3种和第4种应用的多数场合,所以删除第3种和第4种;相同标称截面的不同种类导体,其最大规定电阻值可以合并,规定如下:对第1种和第2种同一种材料和相同标称截面的导体,不管导体是圆形的、紧压圆形的,还是成型的,单芯和多芯电缆采用的这两种导体的最大导体电阻均规定为相同;但是为了避免与前版有太大的变动,对不镀金属铜导体和镀金属铜导体的电阻值仍保留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在这两种导体当中:截面在10mm2及以下的每一标称截面铝导体规定的最大电阻与该铝导体小一档规格的铜导体规定的最大电阻相同;目的是为了使铜和铝导体在小规格的布线电缆之间提供等价电阻值,而 16mm2及以上的铜和铝导体之间仍保留各自电阻值;无镀层或包覆铝导体及铝合金导体仍规定相同的电阻值,为了使电阻值标准化,按所用的特定材料,相同标称截面所用单线尺寸可以有变动;第1种和第2种导体所选用的电阻值是 1966年版多芯电缆第2种导体标称截面从mm2到400mm2和单芯电缆第2种导体标称截面 400mm2以上所规定的电阻值,对mm2及以下的导体,在 1966 年版中第1种和第2种导体的电阻值之间的差别比其他规格的大,为了避免电阻值增大,故采用了 1966 年版多芯电缆第1种导体所规定的较低电阻值;第5种和第6种软导体只使用铜导体,这两种导体的电阻值相同而且符合1966年版第5种导体规定的多芯电缆电阻值,但仍保留了不镀金属导体和镀金属导体电阻值之间的差别;把单芯和多芯电缆以及不同类型导体的电阻合并成相同电阻值简化的结果,使 1966 年版提及的电阻计算方法已不再适用,故予以删除;为此归纳了本标准规定值及其来源,提供了确定其出外的方法如下:第1种和第2种铜导体mm2及以下同 1966 年版多芯电缆第1种导体电阻值;~400mm2同 1966 年版多芯电缆第2种导体电阻值;500mm2及以上同 1966 年版单芯电缆第2种导体电阻值;铝导体10mm2及以下同比该铝导体小一档标称截面的铜导体电阻值;16~400mm2同 1966 年版多芯电缆第2种电阻值;500mm2 及以上同 1966 年版单芯电缆第2种导体电阻值;GB/T 3956—1997第5种和6种同1966年版多芯电缆第5种导体电阻值.简化温度校正系数的表5是将铜和铝导体相同系数而简化的,所以按照此表计算得出的实际值足够在电缆导体温度和长度测量结果所能达到的精度范围之内,但同时也分别列出计算铜和铝导体校正系数的更精确的公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缆的导体Conductors of insulated cabl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缆的导体Conductors of insulated cablesGB/T 3956—1997 idt IEC 228:1978IEC 228A:1982代替GB 3956—83GB 3957—831 范围标准规定了电缆和软线用的导体从—2000mm2经标准化的标称截面、单线根数、单线直径及其电阻值;本标准不适用于通信用途的导体;只有当电缆标准指明时,才适用于特定设计电缆用的导体,例如压力电缆用导体,特软电焊机电缆用导体,或具有特短节距成缆的特种软电缆用导体;2 分类导体共分四种:第1种、第2种、第5种和第6种;第1种和第2种预定用于固定敷设电缆的导体;第1种为实心导体,第2种为绞合导体;第5种和第6种预定用于软电缆和软线的导体,第6种比第5种更柔软.3 材料导体可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各种类型导体的具体规定见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术语“镀金属”是指导体外面镀有适当的金属薄层,例如锡、锡合金或铅合金;4 固定敷设电缆用导体实心导体第一种实心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4.1.1 导体导体第1种导体应用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实心铜导体应是圆形截面;表1列出的标称截面25mm2及以上的实心铜导体仅预定用于特种电缆,而不适用于一般用途的电缆;截面16mm2及以下的实心铝导体应是圆形截面;截面25mm2及以上的实心铝导体:若是单芯电缆应是圆形截面:若是多芯电缆可以是圆形截面, 也可以是成型截面;截面95mm2及以上的导体,可由5个及以下分截面导体构成.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1相应规定的最大值;GB/T 3956—1997表1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1种实心导体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2种.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4.2.1 导体应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绞合铝导体截面一般应不小于10mm2,但如果特殊考虑4mm2和6mm2的绞合铝导体能适合某种特殊电缆及其使用场合,则允许采用;导体中的单线应具有相同标称直径.导体中的单线根数应不于表2规定的相应最少根数.1200mm2到2000mm2截面的导体不规定单线的最少根数.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2相应规定的最大值.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第2种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导体应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工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紧压绞合圆铝导体截面应不小于16mm2,绞合成型铜或铝导体截面应不小于25mm2; 同一导体中两根不同单线的直径比应不超过2;GB/T 3956—1997表2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2种绞合导体4.3.3 导体中单线构数应不少表2相应规定的最少根数.12mm2到 2 000mm2截面的导体不规定单线的最少根数.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2相应规定的最大值.5 软导体第5种第6种软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导体应由下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组成.导体中的单线应具有相同标称直径.导体中的单线直径应不超过表3或表4相应规定的最大值.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3或表4相应规定的最大值.GB/T 3956—1997表3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5种软铜导体4 6 10 16 25 35185240300400500630表4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6种软铜导体标称截面mm2导体中单线最大直径mm20℃时最大电阻Ω/km标称截面mm2导体中单线最大直径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不镀金属镀金属不镀金属镀金属14 6 10 16 25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6 检验要求若可行,应在成品电缆上进行检查和测量,检验是否符合本标准 4.1.1,和规定的要求;测量导体电阻可以整根长度的电缆或软线上或在至少1m长的试样上进行,把测量值除外以其长度后检验是否符合本标准和规定要求;如果需要,就采用下列公式校正到20℃和1km长的导体电阻:式中:R20——20℃时电阻,Ω/km;Rt——t℃时Lm长电缆或软线的实测电阻,Ω;Kt——温度为t℃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L——电缆或软线的长度,m;t——测量时的导体温度,℃;表5规定了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温度校正系数Kt值,其值按下式计算:GB/T 3956—1997此式为近似公式,但能计算出足以达到在测量导体温度和电缆或软线长度的精度范围内的实际值;表5在t℃时测量导体电阻校正到20℃时的温度校正系数K t测量时导体温度t/℃校正系数K t测量时导体温度t/℃校正系数K t测量时导体温度t/℃校正系数Kt5 6 7 8 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注:表中校正系数K t是根据20℃时电阻温度系数为℃计算的;铜和铝更精确的温度校正系数公式是铜导体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导体铝或铝合金导体电阻温度系数列于IEC 28铜电阻国际标准以及IEC 111工业硬铝导线电阻率;GB/T 3956—1997附录A标准的附录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引言本附当处理电缆用的圆形导体问题,已准备起草实心成型铝导体包括其尺寸检验方法的进一步的补充件.由于绞合成型铜和铝导体通常在连接前已予成型,故不需要对这些导体的尺寸范围作标准化处理;A1 范围和目的本附录预定作为电缆的电缆接头制造商之间的沟通的导则,有助于确保接头和电缆导体能相互适配,并规定了本标准下列类型导体尺寸范围.——第1种铜和铝实心圆形导体;——第2种铜和铝非紧压和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5种铜的软导体;——第6种铜的软导体;A2 圆铜导体的尺寸范围圆铜导体的直径应不超过表A1的规定值;对圆铜导体只规定最大直径,而对绞合第2种铜导体则按非紧压导体规定其最大直径.这是由于连接接头对铜导体比铝导体有较宽的直径适配范围,因此,一般对铜导体只需推荐最大直径便足以能与连接接头适配.另外绞合圆铜导体比铝导体更经常使用非紧压形式.如果需要第1种和第2种圆铜导体最小直径则可参照表A2中规定的实心和紧压绞合圆铝导体的最小直径.A3 圆铝导体和尺寸范围实心圆铝导体和紧压绞合圆铝导体的直径应不超过表A2规定的最大值和不小于表A2规定的最小值.非紧压绞合圆铝导体在特殊情况下,其最大直径应不超过表A1和第3栏中规定的铜导体的相应值. 因为铝导体的尺寸变化与所使用的各种铝材及其组合有关,因此,对截面小于16mm2的铝导体,未规定尺寸范围.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紧压技术,故对截面大于630mm2的铝导体,也未规定尺寸范围.。
电线电缆--电缆导体标准--电阻
电缆的导体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缆和软线用的导体从0.5~2000㎜2经标准化的标称截面、单线根数、单线直径及其电阻值。
本标准不适用于通信用途的导体。
只有当电缆标准指明时,才适用于特定设计电缆用的导体,例如:压力电缆用导体、特软电焊用导体,或具有特短节距成缆的特种软电缆用导体。
2分类导体共分四种:第1种、第2种、第5种和第6种。
第1种和第2种预定用于固定敷设电缆的导体。
第1种为实心导体,第2种为绞合导体。
第5种和第6种预定用于软电缆和软线的导体,第6种比第5种更柔软。
3材料导体可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各种类型导体的具体规定见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
术语“镀金属”是指导体外面镀有适当的金属薄层,例如锡、锡合金或铅合金。
4固定敷设电缆用导体4.1实心导体(第1种)实心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导体应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4.1.2实心铜导体应是圆形截面。
表1列邮的标称截面25㎜2及以上的实心铜导体仅预定用于特种电缆,而不适用于一般用途的电缆。
4.1.3截面16㎜2及以下的实心铝导体应是圆形截面。
截面25㎜2及以上的实心铝导体:若是单芯电缆应是圆形截面:若是多芯电缆可以是圆形截面。
也可以是成型截面。
截面95㎜2及以上的导体,可由5个及以下分截面导体构成。
4.1.4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1相应规定的最大值。
表1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1种实心导体4.2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2种)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4.2.1导体应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绞合铝导体截面一般应不小于10㎜2,但如果特殊考虑4㎜2和6㎜2的绞合铝导体能适合某种特殊电缆及其使用场合,则也允许采用.4.2.2导体中的单线根数应不少于表2规定的相应最少根数.1200㎜2到2000㎜2截面的导体不规定单线的最少根数.4.2.4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2相应规定的最大值.4.3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第2种).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4.3.1导体应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紧压绞合圆铝导体截面应不小于16㎜2,绞合成型铜或铝导体截面应不小于25㎜2.4.3.2 同一导体中两根不同单线的直径比应不超过2.表2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2种绞合导体4.3.3导体中单线根数应不少于表2相应规定的最少根数.1200㎜2到2000㎜截面的导体不规定单线的最少根数.4.3.4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2相应规定的最大值.5软导体(第5种和第6种)软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5.1导体应由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组成.5.2导体中的单线应具有相同标称直径.5.3导体中的单线直径应不超过表3或表4相应规定的最大值.5.4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3或表4相应规定的最大值. 表3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5种软铜导体表4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6种软铜导体6检验要求若可行,应在成品电缆上进行检查和测量,检验是否符合本标准4.2.1\4.1.2\4.1.3\4.2.1\4.2.2\4.2.3\4.3.1\4.3.2\4.3.3\5.1\5.2和5.3规定的要求.测量导体电阻可以在整根长度的电缆或软线上或在至少1m长的试样上进行,把测量值除以其长,如果需要,应采用下列公式校正到20℃和1km长时的导体电阻.R20=Rt· Kt·1000LR20----20℃电阻或软线的实测电阻,ΩRt-----温度为t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L-----电缆或软线的长度,m;t-----测量时的导体温度,C.表5规定了在通常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校正系数Kt值,其值按下式计算:K t= 1 = 2501+0.004(t-20) 230+t此式为近似公式,但能计算了足以达到在测量导体温度和电缆或软线长度的精度范围内的实际值.表5 在t℃时测量导体电阻校正到20℃时的温度校正系数K t铜和铝更精确的温度校正系数公式是:㈠铜导体(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导体):K tCu= 254.5 = 1234.5+ t 1+0.00393(t-20)㈡铝或铝合金导体:K tAl= 254.5 = 1234.5+ t 1+0.00403(t-20)电阻温度系数值列于IEC 28《铜电阻国际标准》以及IEC111《工业硬铝导线电阻率》。
电线电缆结构重量常用计算方法
前言为了搞好我公司的成本核算、定额基础工作,使公司电线电缆结构重量计算具有准确性、统一性,特编订本文件。
凡在进行电线电缆结构重量计算时必须按本文件规定执行。
计算时,结构重量的所有计算值应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电线电缆结构重量常用计算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规定了电线电缆结构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线电缆的结构重量计算。
2 参考资料 电线电缆手册。
3 导电线芯 单根导电线芯3.1.1 圆单线的重量L d W ⨯=ρπ24kg/km式中:d —圆单线直径, mm ;ρ—材料密度, g/cm 3。
L —长度 , km3.1.2 镀锡圆铜单线重量L 42⨯=ρπd W kg/km式中:d —镀锡铜线外径,mm ;ρ—铜密度, g/cm 3。
L —长度 , km3.1.3 锡层重量W =W 铜× k × L kg/km 式中:W 铜—镀锡铜单线重量 kg/km ; k —镀锡重量系数,见表1所示。
L —长度 ,km铜线直径(mm)重量系数铜线直径(mm)重量系数铜线直径(mm)重量系数~ ~ ~ ~ ~ ~ ~ ~ ~ ~ ~ ~ ~ ~ ~ ~~及以上3.2.1 普通绞线重量(非紧压含R 系列导体)不同M ’时的k 值不同M ’时的k 值不同M ’时的k 值不同M ’时的k 值 M’ K M’ K M’ K M’ K 10 19 33 20 34 14 21 35 22 36~40 23 41~50 24 51~60 15 25 61~70 26 71~80 12 16 27 81~90 28 91~100 17 29 101~110 30 111~127 131831127以上32注:绞入系数:绞合节径比 18-20倍取;14-16取;10-12取:;8-10取ρm Zk d W 24=kg/km式中:d —单线直径,mm ;Z —单线总根数;k m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ρ—材料密度,g/cm 3;k m 取值:硬导体非紧压时取,紧压导体用工艺规定截面中间值*密度 普通软导体(R )系列束丝取,束丝带复绞时取 特殊软导体(绞合节径比小),其束丝系数,复绞系数按照上表选取。
gb5023-1997电缆国标
BVVB-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平形电缆(电线)
BLVVB-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平形电缆(电线)
227 IEC 07(BV-90)-铜芯耐热90℃聚乙烯绝缘电线
用 途:
本产品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U450/750V及以下的动力、照明、日用电器、仪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铜芯或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
19/1.78
1.4
11.7
0.387
0.0045
485
190
70
19/2.14
1.4
13.5
0.268
0.0035
685
258
95
19/2.52
1.6
15.8
0.193
0.0035
946
354
120
37/2.03
1.6
17.4
0.153
0.0032
1181
433
150
37/2.25
1.8
19.4
0.124
0.7
0.4
1.2
8.0
10.5
0.011
124.5
3x1.5
7/0.52
0.7
0.4
1.2
8.2
11.0
0.010
143.5
3x2.5
1/1.78
0.8
0.4
1.2
9.2
12.0
0.010
175.0
3x2.5
7/0.68
0.8
0.4
1.2
9.4
12.5
0.009
202.4
3x4
10kV-35kV电力电缆标准
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最薄点厚度mm
≥0.09
1.6
铜带间的搭盖率
铜带宽度的15%
最小搭盖率应不小于5%
1.7
铠装
-平均厚度mm
≥0.8
1.8
内衬层最薄点厚度mm
≥1.4
1.9
外护套最薄点厚度mm
≥3.3
2.1
直流电阻试验(20℃)
≤0.125
2.2
交流耐压试验
2U0=52kV
加压时间每相60分钟
导体电阻测量Ω/km
≤0.0601
0.0571
7.电缆本体
绝缘最薄点厚度mm
≥4.1
4.5
非金属外护套最小厚度mm
≥2.76
3.2
8.电缆本体
直径测量mm
/
85
9.电缆本体
XLPE绝缘的热延伸试验
负荷下伸长率≤175%
65
永久变形率≤15%
2
2、35kV电力电缆
序号
检测项目
实测值
国家标准
2008版
与国家标准
40
永久变形率≤15%
1
4.金属带(锭)
厚度mm
0.8Leabharlann 0.802宽度mm60
60.1
抗拉强度MPa
295
310
伸长率%
20
25
表面质量
良好
良好
5.护套料
密度
/
1.45
介电强度MV/m
≥18
19.7
体积电阻率Ω·m
≥1*109
1.1*109
老化前机械强度Mpa
条件:200℃差热诱导期
(电力行业类)电线电缆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指标技术参数
电缆导体电线电缆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电线电缆主要用于电能传输、分配以及信号的传递,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线芯(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层,下面对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技术指标及工艺技术参数进行逐一介绍:电缆的导体导体的作用是传送电流,当导体通过电流时,便产生电能损耗而使导体温度升高,导体温升又使导体电阻增大,同时使绝缘的性能下降,当导体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允许工作温度,就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在电缆弯曲处使绝缘首先软化变形,导致电缆寿命缩短或在电缆弯曲处短期内发生击穿,不能满足电缆长期使用的要求;线芯的损耗主要由导体的截面及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决定,因此,生产过程必须对导体截面及材料的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检验和控制。
一、 导体用材料:导体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易于加工成型、资源丰富等特点,银的导电性能虽最好,但因其价格昂贵而不被采用,为减小线芯损耗和电压降,当前广泛采用的是铜材和铝材,下面就铜、铝的主要性能技术指标进行学习:1、材料的电性能及物理特性:软铜 硬铝(A2-A8)型号 T1R TU1R T2R TU2R T3R A2 A4 A6 A8纯度≥% 99.90 99.620℃体积电阻率不大于Ω·mm 2/m 0.017241 0.02801电阻温度系数1/℃ 0.00393 0.00403线膨胀系数1/℃ 16.6*10-6 23*10-6热容系数 J/kg ·℃ 414 924比重 8.89 2.703熔解点℃ 1084.5 658抗拉强度≥N/mm 2 A8(120-150)伸长率 ≥% 40 A8(6)2、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2.1温度:金属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不是很高(接近于熔点)或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电阻率和温度呈下列线性关系:ρ=ρ0[1+α(T-T 0)]。
2.2杂质:金属中含有某些杂质,将使其电阻增大。
杂质对金属电阻的影响,取决于杂质的种类、含量、和杂质在金属中存在的状态,铝、锑、砷、磷、镍、铅等是铜的有害杂质,当砷含量为0.35%时,铜的电阻率将增大50%;铝导体中的主要有害杂质是硅与铁。
史上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发布时间:2018-02-20 16:50目录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一、圆形挤压式1.绝缘层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2.护层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二、扇形挤压式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附录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 F=π*d12 (mm2)重量 W1=F*r=π*d12*r (kg/km)W1铜= d12 (kg/km) W1铝= d12 (kg/km) W1 钢= 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金属线:1) 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 *K2) 综合比重法:W2=π*d12* r2 *(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线径(mm) K 线径(mm) K二.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截面 F=a*b - f=a*b-[(2R)2-πR2] = a*b - R2 (mm2)(2) 周长 C=2(a+b) - L=2(a+b)-(8R-2πR) =2(a+b) - (mm)(3) 重量 W1=F*r (kg/km)a—扁线厚度 mm b—扁线宽度 mm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扁线截面积 mm2C—扁线的周长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 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常用电线电缆的计算
1.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力缆,单芯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 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 1592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 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 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 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 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 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10. 配模具绝缘单线横截面 模具模套横截面 D 3 2 - D 2- d 1 2DDR = (1)d 2 2 2 D d DRB = 3 1(2)D d 2 2式中:D —模孔内径;D —模芯外径;D —模套内径;d 11 2 3 —导体直径;d — 绝缘外径。
2 以上两式联立,可以得到关于 D 和 D 的计算式:2 3 D = d +e (3)1 1 d2 2 2 - d1 2D = d DDR (4)2 1 - 2 1d DRB d 2 D d DRB D = 3 2 1(5) d 1其中 e 为模芯孔放大值,对于绝缘的挤出取 0.5~3。
电线电缆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指标技术参数
电线电缆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电线电缆主要用于电能传输、分配以及信号的传递,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线芯(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层,下面对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技术指标及工艺技术参数进行逐一介绍:电缆的导体导体的促进作用就是传输电流,当导体通过电流时,便产生电能损耗而并使导体温度增高,导体温升又并使导体电阻减小,同时并使绝缘的性能上升,当导体温度少于绝缘材料的容许工作温度,就可以快速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在电缆弯曲处并使绝缘首先软化变形,引致电缆寿命延长或在电缆弯曲处短期内出现打穿,无法满足用户电缆长期采用的建议;线芯的损耗主要由导体的横截面及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同意,因此,生产过程必须对导体横截面及材料的性能指标展开严苛检验和掌控。
一、导体用材料:导体材料必须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够和机械性能、不易加工成型、资源多样等特点,银的导电性能够虽最出色,但因其价格昂贵而不被使用,为增大线芯损耗和电压再降,当前广为使用的就是铜材和铝材,下面就铜、铝的主要性能技术指标展开自学:1、材料的电性能及物理特性:硬铜硬铝(a2-a8)型号t1rtu1rt2rtu2rt3ra2a4a6a8纯度≥%99.9099.620℃体积电阻率不大于ωmm2/m0.0172410.02801电阻温度系数1/℃0.003930.00403线膨胀系数1/℃16.6*10-623*10-6热容系数j/kg℃414924比重8.892.703熔解点℃1084.5658抗拉强度≥n/mm2a8(120-150)伸长率≥%40a8(6)2、影响导电性能够的因素:2.1温度:金属的导电性能够随温度增高而减少,当温度不是很高(吻合于熔点)或很低(吻合于绝对零度),电阻率和温度呈圆形以下线性关系:ρ=ρ0[1+α(t-t0)]。
2.2杂质:金属中所含某些杂质,将并使其电阻减小。
杂质对金属电阻的影响,依赖于杂质的种类、含量、和杂质在金属中存有的状态,铝、锑、砷、磷、镍、铅等就是铜的有毒杂质,当砷含量为0.35%时,铜的电阻率将减小50%;铝导体中的主要有毒杂质就是硅与铁。
资料:电缆的导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缆的导体GB/T3956-1997Conductors of insulated cables idt IEC228:1978Amendment No.1:1993IEC228A:1982代替GB3956-83 GB3957-8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缆和软线用导体从0.5-2000mm2经标准化的标称截面、单线根数、单线直径及其电阻值。
本标准不适用于通信用途的导体。
只有当电缆标准指明时,才适用于特定设计电缆用的导体,例如压力电缆用导体,特软电焊机电缆用导体,或具有特短节距成缆的特种软电缆用导体。
2分类导体共分四种:第1种、第2种、第5种和第6种。
第1种和第2种预定用于固定敷设电缆的导体。
第1种为实心导体,第2种为绞合导体。
第5种和第6种预定用于软电缆和软线的导体,第6种比第5种更柔软。
3材料导体材料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各种类型导体的具体规定见本标准4和5。
术语“镀金属”是指导体外面镀有金属薄层,例如锡、锡合金或铅合金。
4固定敷设电缆用导体4.1实心导体(第1种)实心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导体材料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
4.1.2实心铜导体应是圆形截面。
表1列出的标称截面25mm2及以上的实心铜导体仅预定于特种电缆,而不适用于一般用途的电缆。
4.1.3截面16mm2及以下的实心铝导体应是圆形截面;若是多芯电缆可以是圆形截面,也可以是成型截面。
截面95mm2及以上的导体,可由5个及以下分截面导体构成。
4.1.4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不超过表1相应规定的最大值。
4.2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2种)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导体应由下列材料组成:—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无镀层铝或铝合金线。
绞合铝导体截面一般应不小于10mm2,但如果特殊考虑4mm2和6mm2的绞合铝导体能适应某种特殊电缆及其使用场合,则也允许采用。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F=0.25π*d12(mm2)重量 W1=F*r=0.25π*d12*r (kg/km)W1铜=6.982 d12 (kg/km) W1铝=2.121 d12 (kg/km) W1钢=6.126 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金属线:1)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2)综合比重法:W2=0.25π*d12*r2*(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2.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截面 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周长 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重量 W1=F*r (kg/km)a—扁线厚度 mm b—扁线宽度 mm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扁线截面积 mm2C—扁线的周长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W=F*8.89 (kg/km) F—标称截面 mm2(2)铝合金电车线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 g/cm3(3)钢铝电车线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2(t z+t弓) (mm)(2)重量W=(F Z n Z+F弓n弓)*r*K (kg/km)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D0 —油道直径 mm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线芯绞入系数备注:镀锡铜导体重量计算: M=平方数*密度(8.89)*工艺系数(1.05)*芯数绝缘护套重量计算: M=(大直径2-小直径2)*材料密度*0.7854*钳入系数(1.05)材料密度见附表铜编织重量计算: M=(π2/2)d*(D+2d)PKλD:编织前的外径 d:编织丝的直径 P:编织丝的密度 K:编织的交叉系数(1.015)λ:单向覆盖率80%=0.5528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1)线芯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表22)线芯绞合外径计算(1)按正规绞合时,中心为1—6根,线芯外径比M的计算按表3绞合线芯外径比M可查表4计算表3(2M=D/d=d[1+1/sin(1800/Z)]/d=1+1/sin(1800/Z)(3)线芯外径:D=M*dZ—外层根数 d—单线直径 mm n—层数D—线芯直径 mm M—外径比表43)复绞线外径计算:D=M*d 其中:M—外径比 d—单丝外径 mm复绞线外径比表54)束线芯的结构计算:(1)束线芯各层根数及总根数的计算a: 中心为1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 Z1=1 第n层 Zn=6(n-1) (n>2)总根数 Z=3n2-3n+1b: 中心为2—5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 Z1(2、3、4、5根)第n层 Zn=Z1+6(n-1)总根数 Z=3n2-3n+nZ1(2)束线芯外径计算a: 中心为1—6根时外径经比的计算可按正规绞合外径比计算D=M束*d*K d—单线直径 mmK为束线后外径调整系数,因为束线层数越多,其外径由于嵌入空隙而比正规排列有所减小,所以通过调整系数K 予以调整。
GBT 3956-1997 电缆的导体
GB/T3956-1997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IEC228:1978《电缆的导体》和IEC228A:1982《电缆的导体—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对GB3956-83《电气装备电线电缆铜、铝导电线芯》和GB3957-83《电力电缆铜、铝导电线芯》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是电缆和软线的基础标准。
在制订产品标准时,应从本标准的各表中选择适合于电线和电缆产品的导体。
由于IEC228(1978)正文中的“引言”旨在说明本版本与1966年版本的差异而非标准内容,所以本标准编写时将“引言”从标准正文移入“IEC前言”中。
IEC2238(1978)在19812年公布第一次补充件IEC228A《圆型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目的为指导电缆及电缆连接接头的制造,并保证连接接头与电缆的适配,本标准将IEC228补充件IEC228A作为本标准的附录A。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3956-83,GB3957-83。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曾权、朱翠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缆的导体GB/T3956-1997Conductors of insulated cables idt IEC228:1978Amendment No.1:1993IEC228A:1982代替GB3956-83 GB3957-8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缆和软线用导体从0.5-2000mm2经标准化的标称截面、单线根数、单线直径及其电阻值。
本标准不适用于通信用途的导体。
只有当电缆标准指明时,才适用于特定设计电缆用的导体,例如压力电缆用导体,特软电焊机电缆用导体,或具有特短节距成缆的特种软电缆用导体。
2分类导体共分四种:第1种、第2种、第5种和第6种。
第1种和第2种预定用于固定敷设电缆的导体。
第1种为实心导体,第2种为绞合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