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翻译
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汇编之文言文一
④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稍复鸠集吏民为黄巾所误者男女四万余人,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曲傅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①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①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
19.全祖望此文为人称道,请以第③段为例,赏析作者如何将“傅山固辞”写得生动感人的。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19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②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①,大抵皆祖此书。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朱吾弼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朱吾弼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宁国推官。
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
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孙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
广东税使李风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其罪。
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
雷震皇陵,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
寻复言:“陛下孝敬疏于郊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闾阎以矿税竭,邮传以输鞔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因;草泽生。
,衣冠丧气;公卿不能补牍,台谏无从引裾。
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
”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
先是,楚假王议起,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
举朝无敢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
且言:“王既非假,何惮于勘?”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
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
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
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
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居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
齐、楚、淅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
熹宗立,召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
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译文: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
授官宁国推官。
召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赵学仕任南京工部主事,因贪污受贿败露。
南京刑部因赵志皋的缘故,从轻治罪,议调任饶州通判。
朱吾弼上疏揭发,(赵学仕)最终被判贬谪戍守。
奏请立太子,精简内阁大臣,补任谏官,罢除矿税,不回复。
山西巡抚魏允贞被税使孙朝攻击,朱吾弼乞请治孙朝欺罔之罪。
《明史》全文及译文
《明史》全文及译文《明史》是明代朱熹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
该书共计(不包括补编本)420卷,详细记载了明朝的历史事件、皇帝事迹、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明史》全文及译文的相关参考内容。
《明史》的全文分为朱熹主编的原稿和明代之后新增的补编本。
在朱熹的原稿中,文献记载了明朝自洪武元年开始至万历三十年(公元1368年至1602年)期间的历史事件。
补编本则进一步增加了万历三十年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02年至1644年)的历史材料。
全文共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和志四部分。
其中,本纪是按照各个皇帝的年号来编写的,对于明朝的20位皇帝有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在位期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事迹。
世家记载了明朝皇族和王侯达官贵人物的家世及其事迹,也有一些法家、兵家、纵横家等思想家的列传。
志部则是按照具体的内容分门别类,包括经籍、礼仪、音乐、兵器、地理、官制等等。
《明史》全文的翻译涉及其体量大、内容广泛的特点,因此对于整个全文进行翻译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
相关的译文版本有吕嘉问先生的《明史全译》,刘学勤先生的《明史译注》,杨文元等人的《明代实录全译编年译注》等。
这些译文版本在语言表达、注释解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解读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供读者参考。
《明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材料和独特的史书风格,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
它不仅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还具有许多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尽管其中可能存在某些记载的主观性和偏见,但整体来说,《明史》仍然是了解明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综上所述,《明史》全文及译文是一部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史书。
对于学者、研究人员和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它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历史演变、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方面的情况。
《明史·朱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朱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朱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朱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朱英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朱英,字时杰,桂阳人。
五岁而孤。
举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
浙、闽盗起,简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英守处州。
而叶宗留党四出剽掠,处州道梗。
英间道驰至,抚降甚众,戮贼首周明松等,贼散去乃还。
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
巡抚叶盛属英督察。
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英驰讯悉纵去信忿留师不还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劫远近,屡挫官兵。
英会师破灭之。
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
遭母忧。
成化初服阙,补陕西。
历陕西左、右布政史,皆推行均徭法。
两广总督吴琛卒,廷议以英前在广东有威信,遂以代琛。
自韩雍大征以来,将帅喜邀功,利俘掠,名为“雕剿”。
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
招抚瑶、僮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三年。
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蛮悉望风附。
而荔波贼李公主有众数万,久负固,亦遣子纳款。
自是归附日众。
英淳厚,然持法无所假借。
与市舶中官韦眷忤,眷摭奏英专权玩贼。
浔州知府史芳以事见责,亦讦英奸贪欺罔。
按皆无验,乃镌芳二官,谕眷协和共事。
成化二十一年卒。
英为总督承韩雍、吴琛后。
雍虽有大功,赠遗过侈,有司困供亿,公私耗竭。
而琛务谨廉;至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
先后屡赐玺书、金币,英藏玺书,贮金币于库。
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
在甘肃积军储三十万两,广四十余万,皆不以闻。
或问之,答曰:“此边臣常分,何足言。
”人服其知大体。
(选自《明史•朱英传》,有删改)[注]给复:免除赋役。
译文:朱英,字时杰,桂阳人。
五岁丧父。
考取正统十年进士,授官御史。
浙、闽一带盗贼起事,朝廷选派御史十三人和太监分别防守各府,朱英被派守处州。
明史古文言文翻译
【原文】太祖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元末群雄起,朱元璋起于濠州,姓朱氏,本淮西之儒生也。
世居金陵,自其祖及父,皆以织席为业。
元璋幼而聪慧,事母至孝,尝负薪至市,见贫者哀矜,富者骄倨,心窃有羡。
及长,有志四方,遂往游于武林。
【译注】高皇帝,名元璋,字国瑞。
在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起源于濠州,姓朱,原是淮西的儒生。
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金陵,从他的祖父到父亲,都以编织竹席为生。
朱元璋自幼聪慧,孝顺母亲,曾背着柴草到市场,看到贫穷的人怜悯,富有的人傲慢,心中暗自羡慕。
长大后,他立志四方,于是前往武林游历。
【原文】至正十二年,天下大乱,元璋因募兵起义,初隶郭子兴部,后为徐达、常遇春等所推,遂领兵渡江,克太平,取集庆,号为吴国公。
【译注】至正十二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因招募士兵起义,最初隶属于郭子兴部下,后来被徐达、常遇春等人推举,于是带领军队渡过长江,攻克太平,夺取集庆,被封为吴国公。
【原文】吴元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元璋乃大封功臣,立太庙,立社稷,定都南京。
【译注】吴元年,朱元璋即位为皇帝,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
朱元璋于是大封有功之臣,建立太庙,设立社稷,定都南京。
【原文】洪武元年,元璋下诏修《大明律》,定官制,立科举,设郡县,制钱币,兴学校,兴农桑,修水利,兴边疆,设都察院,定军制,立监察法,设驿站,置马政,定税制,兴盐铁,设布政司,定刑律,定朝仪,立内官,置外官,定士庶服饰,定官职品级,定官秩,定赏罚,定朝会,定祭祀,定婚丧,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丧葬,定军功,定刑法,定祭祀,定。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点精练四 理解并翻译句子
对点精练四理解并翻译句子(一)译准关键实词、重点虚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公讳步瀛,字麟洲。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
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
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
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有删改] (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陈公为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即使对待下属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容和严厉的神色;但是能(仔细)审察(部下)是否有才能,任免官职一定符合他们的才能。
(采分点:“坦白和易”“虽”“矜容厉气”“能否”“进退”,句意通顺)(2)(但他)对于家族亲戚和故交朋友,帮助救济却极为优厚,一年四季馈赠慰问从不间断,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来借住的人常常住满。
(采分点:“故旧”“助恤”“馈问”“无间”,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陈公,名步瀛,字麟洲。
陈公为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即使对待下属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容和严厉的神色;但是能(仔细)审察(部下)是否有才能,任免官职一定符合他们的才能。
安徽布政司的官署吏员都是江宁人,陈公对待他们有恩德情谊,却从不因此扰乱公法。
陈公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他在陈州的时候,曾经全家吃稷谷(粗粮)。
阅读答案与翻译
阅读答案与翻译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
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泰昌时,征其兵援辽。
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
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
良玉自统精卒三千赴之,所过秋毫无犯,诏加二品服,即予封诰。
兵部尚书张鹤鸣奏:“浑河血战,首功数千。
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
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
宜录邦屏子,进民屏官。
”乃赠邦屏都督佥事,赐世荫,民屏进都司佥书。
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缴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崇祯七年,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
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
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
捷春使陆逊之按营类垒。
良玉语曰:“郡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
贼据山巅,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
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
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
”逊之深然之。
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令急扼之。
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
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
”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一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
及全蜀尽陷。
良王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乃分兵守四境。
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
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B.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王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贱遂解围去/C.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士司青贪贼略/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D.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品服,封建时代官吏所穿的公服、以颜色、形制、质地等的不同来表示等级。
《明史》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及翻译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史》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
从俞通海来归。
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样,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渡江,祥为水寨管军镇抚。
数从征有功。
洪武元年转滑河南,夜半抵蔡河。
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
帝阁大喜。
以方用兵,供亿艰,投京钱都滑运使,分司淮安。
泼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丢役均平,民无怨言。
有劳者立奏,授以官。
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
山阳、海州民乱,骑马都尉黄琛捕治,诠①误甚众。
祥会鞠②,元验者悉原之。
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
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书。
时造凤阳宫殿。
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
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
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
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齐市。
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竞杀人,恐非法。
”得旨用腐刑。
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
”帝可之。
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
以北平重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
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滴知嘉兴府。
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
帝曰“详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
”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
子四人,询琼州,遂为琼山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二一、二六)〔注]①i圭:guii,连累。
②鞠:ju,审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喜曰“天赞我也!” 赞:帮助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C.民相劝为善善:好的D.坐营建扰良,滴知嘉兴府坐:因……获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方用兵,供亿艰夫夷可近,则游者众B.苛怒其罔,命弃市以乱易整,不武,吾莘还也C.帝可之且罪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芋D.为胡位庸所恶身死人手,丰天下笑者,何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干正确的一项是()T分)A.薛祥原先可能参加水军,后来跟俞通海归顺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后担任水军小头目。
寒假作业译文
1【参考译文】陆树声,字与吉,是松江华亭人。
家人世代务农。
陆树声年轻时亲自种地,有空闲时间就读书。
陆树声考中嘉靖二十年会试的第一名。
被选任为庶吉士。
三十一年,请求立即回乡。
遭遇父亲的丧事,很久之后被起用为南京司业。
不久,又请求辞官。
再被起用为左谕德,掌管南京翰林院。
不久(皇帝)下诏令他返回京师春坊(教育太子),不赴任。
很久之后,又起用他为太常卿,负责南京国子监的祭酒事务。
他严格整顿学规,撰写了十二条教规以便激励诸生。
朝廷召他为吏部右侍郎,他称病不上任。
隆庆年间,再次起用担任原来的官职,不就职。
神宗即位,派人到他家中封他为礼部尚书。
当初,陆树声屡次推辞朝廷的任命,朝廷内外都推崇他的风格节操。
遇上重要的职位,必定首先举荐他,唯恐他不到任。
张居正主持国政,以得到陆树声的辅佐为重,以后生拜见先生的礼节拜见他。
陆树声严肃地接待了张居正,好像不太肯接受,张居正失望而去。
一天,他因公事到内阁中去,看见座位稍稍偏斜,他盯了很久而不就座,张居正赶紧替他扶正座位。
他的性格就是这样耿直。
北部要增加岁币,兵部将要应允,陆树声极力争辩。
年终,陈述四方的灾情,请求皇帝遵循旧章,察看奏书文牍,慎重赏赐,防止被人蒙蔽,采纳正直的劝谏,推崇节俭,总揽权柄,识别忠良邪恶。
皇帝下诏都嘉许采纳。
万历改换年号,宦官对陆树声不满,屡次召他到会极门接受圣旨,并不断催促他。
等他到了那里,却尽是些寻常的事。
陆树声知道他们的心思,接连上奏请求退休。
张居正对他的弟弟陆树德说:“朝廷将让平泉为相臣。
”平泉,是陆树声的别号。
陆树声听说后称:“一名史官,脱离国政二十年,难道还希求宰相之位吗?拘泥虚名有什么好处。
”这年冬天,陆树声请求回乡更加坚决,于是指令他乘坐驿车回去。
他到朝廷告辞时,陈述了时政方面的十件事情。
说的话大多切中要害,但皇帝只是答复已经知道了。
张居正到邸舍与他告别,询问谁能替代他。
他推举万士和、林燫。
当他离开京都城门时,士大夫们倾城追送,他都谢绝不见。
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杨巍,字伯谦,海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除武进知县。
擢兵科给事中。
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
”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
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
已,迁参议,分守宣府。
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
寻为阳和兵备副使。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逾年,以养母归。
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
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
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
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
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
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
母年逾百岁卒。
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
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
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
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
至严嵩,始阴挠部权。
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
至是,申时行当国。
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软弱),多听其指挥。
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
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
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
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
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
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
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
贤否混淆,群情失望。
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
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
至十月,巍等复请。
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
及秉铨,素望大损。
然有清操,性长厚。
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
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
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
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武进知县除:任命B.又夤缘美迁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C.六部分莅天下事莅:监视D.给廪隶如故事故事:旧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其可怪也欤B.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蚓无爪牙之利C.巍争之,乃止今君乃亡赵走燕D.帝不悦,责以沽名阙秦以利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
《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明史朱燮元传》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天启元年,迁左布政使。
将入觐,会永宁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军。
崇明僣伪号,设丞相五府等官,统所部及徼外杂蛮数万,分道趋成都。
指挥周邦太降,雷安世、瞿英战死。
成都兵止二千,饷又绌。
燮元檄征石砫、松、茂诸道兵入援,敛二百里内粟入城。
偕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陴守。
贼垒土山,上架蓬荜,伏弩射城中。
燮元用火器击却之,又遣人决都江堰水注濠。
因斩城中通贼者二百人,贼失内应。
贼四面立望楼,高与城齐,燮元命死士突出,击斩三贼帅,燔其楼。
贼少却。
有诸生陷贼中,遣人言贼将罗象乾欲反正。
燮元令与象乾俱至,呼饮戍楼中,不脱其佩刀,与同卧酣寝。
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城围百二日而解。
三年,燮元谋直取永宁,集将佐曰:“我久不得志于贼,我以分,贼以合也。
”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
录功,进燮元右都御史。
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代之,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
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
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
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遇贼十万于五峰山、桃红坝,大破之。
贼奔据山巅。
诸将乘雾力攻,贼复大败。
又追败之红土川,崇明授首。
捷闻,帝大喜。
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
初,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
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
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
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临安及宁州,远近震动。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原文】席书,字文同,遂宁人。
弘治三年进士。
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
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
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
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
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
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
”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
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
屡迁福建左布政使。
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
至则贼已平,乃返。
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
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
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
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
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
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
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
”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
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
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
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
甫闻命□卒。
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
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
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
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
高中语文文言文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原文和译文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原文和译文【原文】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朱升传文言文
朱升传文言文1. 朱升传文言文翻译朱升,字允升,是安徽休宁人。
元朝末年的时候,乡试中了举人,被任命为池州主管教育的长官,在这个位子上干的很好。
后来湖北蕲春、黄冈等地盗贼四起(元朝末年各地的农民起义),兵荒马乱,他就弃官隐居在石门。
虽然不时要躲避兵乱,但他还是每日都坚持读书学习。
朱元璋攻取了徽州,邓愈向朱元璋推荐朱升,朱元璋就召见朱升,并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请教朱升,朱升回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非常赞同朱升的意见,采纳了朱升的方略。
吴元年的时候,朱升被任命为侍讲学士,知制诰,同时编撰国史。
因为他年纪大了,特别免除了入朝觐见的辛苦。
洪武元年的时候,升职为翰林学士,每当要进行祭祀宗庙的活动时,享有斋戒沐浴的礼仪权力。
然后又命他与其他学问家一起编修《女诫》一书,把古代贤良的嫔妃的事迹中可以作为榜样的全部编在书中。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诏书上的文辞大都是朱升撰写的,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写的文辞既典雅而事实又准确。
过了一年多以后,朱升提请告老还乡,死的时候七十二岁。
朱升从小的时候学习就非常用功努力,一直到老了的时候也还是这样不知疲倦。
尤其擅长研究经学。
所写的很多经学的旁注,文词简练,而意思又表达的非常清楚精炼。
学者都把他称为枫林先生。
他的儿子也和他一同做官,做到礼部侍郎,因为别人犯法,他被连坐,治罪死的。
2. 朱汉宾传文言文翻译原文: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
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於淮南。
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
梁祖之攻兖、郸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於其额,号为“雁子都”。
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
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
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
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
《明史·朱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朱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明史·朱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朱谦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朱谦,夏邑人。
永乐初,袭父职,为中都留守左卫指挥佥事。
洪熙时,隶阳武侯薛禄,征北有功,进指挥使。
宣德元年进万全都指挥佥事。
正统六年与参将典王真巡哨至伯颜山遇寇击走之次闵安山遇兀良哈三百骑又败之追至莽来泉寇越山涧遁去乃还时谦已迁都指挥同知,乃以为都指挥使。
八年充右参将,守备万全左卫。
明年与杨洪破兀良哈兵于克列苏,进都督佥事。
所部发其不法事,帝以方防秋,宥之。
复以北征功,进都督同知。
帝北狩①,也先拥至宣府城下,令开门。
谦与参将纪广、都御史罗亨信不应,遂去。
进右都督。
与杨洪入卫,会寇已退,追袭之近畿。
战失利,洪助之。
兵部并助洪不救。
景帝俱弗问。
洪入总京营,廷议欲得如洪者代之,咸举谦。
乃进左都督,充总兵官,镇守宣府。
景泰元年四月,寇三百骑入石烽口,复由故道去,降敕切责。
逾月,复入犯。
谦率兵御之,次关子口。
寇数千骑突至,谦拒以鹿角,发火器击之,寇少却,如是数四。
谦军且退,寇复来追。
都督江福援之,亦失利。
谦卒力战,寇不得入。
六月复有二千骑南侵。
谦遣都指挥牛玺等往御,战南坡。
谦见尘起,率参将纪广等驰援。
自巳至午,寇败遁。
论功,封抚宁伯。
是时,寇气甚骄,屡扰宣府、大同,意二城且旦夕下。
而谦守宣府,郭登守大同,数挫其众。
也先知二人难犯,始一意归上皇。
八月,上皇还。
道宣府,谦率子永出见,厚犒其使者。
既而谦谬报寇五千骑毁墙入。
察之,则也先贡使也。
诏切责之,谦惶恐谢。
明年二月,卒于镇。
谦在边久,善战。
然勇而寡谋,故其名不若杨洪、石亨、郭登之著。
成化中,谧武襄。
(节选自《明史·朱谦传》)【注】①帝北狩:英宗北巡时被也先俘虏,英宗之弟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上皇。
译文:朱谦,夏邑人。
永乐初年,他承袭父职,为中都留守左卫指挥佥事。
洪熙时,朱谦隶属阳武侯薛禄,北征有功,进升为指挥使。
宣德元年(1426),进升为万全都指挥佥事。
明史文言文翻译全文
《明史》者,乃吾国之正史也。
始自洪武之基,终至崇祯之末,上下四百年,凡十八帝,纪事之详,议论之博,可谓备矣。
今以文言文译之,以飨读者。
洪武元年,太祖高皇帝即位,国号大明。
太祖起自布衣,一统华夏,开创洪武之治,奠定大明基业。
文治武功,垂范后世。
其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太祖励精图治,广纳贤才,以兴邦治国。
洪武二年,太祖定都南京,开科取士,选拔英才。
自此,大明国势日盛,四海归心。
太祖崇尚儒术,推崇道学,提倡孝悌忠信,使百姓安居乐业。
洪武十三年,太祖亲征,平定云南,开疆拓土。
十四年,太祖又亲征,荡平江南,设立两京。
自此,大明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永乐元年,成祖文皇帝即位,迁都北京。
成祖开疆拓土,征服四海,开创永乐盛世。
成祖崇尚文治,重视科举,选拔英才,使大明国势更加繁荣。
永乐十九年,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中外交流。
郑和七下西洋,历经三十余年,航行万里,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宣德十年,宣宗宪皇帝即位。
宣宗崇尚节俭,勤政爱民,使大明国势稳定。
宣宗在位期间,推行“一条鞭法”,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正统十四年,英宗睿皇帝即位。
英宗在位期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蒙古瓦剌部入侵,英宗被俘。
景泰帝即位,扶持英宗复位。
景泰帝在位期间,推行“景泰中兴”,使大明国势逐渐恢复。
天顺八年,宪宗纯皇帝即位。
宪宗崇尚儒术,重视科举,选拔英才。
宪宗在位期间,大明国势稳定,经济繁荣。
嘉靖二十年,世宗肃皇帝即位。
世宗崇尚道教,推行“嘉靖中兴”。
世宗在位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疆域扩大。
隆庆二年,穆宗庄皇帝即位。
穆宗在位期间,推行“隆庆中兴”,使大明国势稳定。
万历二十年,神宗显皇帝即位。
神宗在位期间,推行“万历中兴”,使大明国势繁荣。
然而,神宗晚年,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
泰昌元年,光宗贞皇帝即位。
光宗在位仅一个月,便驾崩。
熹宗天启皇帝即位,天启帝年幼,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导致国势日益衰落。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
高考语文突破文言文阅读 :紧扣语境,文意保证导学案
紧扣语境,文意保证导学案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
后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
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
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
是故于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
后主使臣群会议,计无所出。
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
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
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
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
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
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摘编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有删改)(1)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然而他们都放纵情欲,懒得修德施仁,整天游猎吃喝,而不怜惜百姓的财物。
(采分点:“恣”“怠”“恤”,语意通顺)(2)同样是做小称臣,哪比得上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采分点:“小”“再”“何与”,语意通顺)参考译文谯周,字允南,是巴西郡西充国人。
后主刘禅立太子,让谯周服侍太子,后调任为家令。
《明史·朱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朱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朱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朱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朱能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朱能,字士弘,怀远人。
父亮,从太祖渡江,积功至燕山护卫副千户。
能嗣职,事成祖藩邸。
尝从北征,降元太尉乃儿不花。
燕兵起,与张玉首谋杀张员、谢贵,夺九门。
授指挥同知。
帅众拔蓟州,杀马宣,下遵化。
从破雄县,战月漾桥,执杨松、潘忠,降其众于鄚州。
长驱至真定,大败耿炳文军。
独与敢死士三十骑追奔至滹沱河,跃马大呼突南军,军数万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众,降三千余人。
成祖以手札劳之,进都指挥金事。
从援永平,走吴高,袭克大宁。
进攻济南,次铧山,南军乘高而阵,能袭破之,降万余人。
从攻沧州,破东门入,斩首万余级。
东昌之战,盛庸、铁铉围成祖数重。
张玉战死。
事急,能帅周长等殊死斗,翼成祖溃围出。
复从战夹河,谭渊死,燕师挫。
能至,再战再捷,军复振。
与平安战藁城,败之。
追奔至真定,略地彰德、定州,破西水塞。
将轻骑千人掠衡水,获指挥贾荣。
克东阿、东平,尽破汶上诸寨。
既而王真战死淝河,燕军屡败。
诸将议旋师,能独按剑曰∶“汉高十战九败,终有天下。
今举事连得胜。
小挫辄归,更能北面事人耶!“成祖亦叱诸将曰∶“任公等所之!“诸将乃不敢言遂引兵南败平安银牌军都督陈晖来援又败之遂拔灵璧军擒平安等降十万众。
累迁右军都督金事。
进克泗州,渡淮,败盛庸兵。
拔盱眙,下扬州,渡江,入金川门。
九月甲申论功,次邱福。
永乐四年七月诏能佩征夷将军印,由广西、云南分道讨安南,帝亲送之龙江。
十月行次龙州,卒于军。
年三十七。
能于诸将中年最少,善战。
雄毅开豁,居家孝友,位列上公,未尝以富贵骄人。
善抚士卒。
卒之日,将校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译文:朱能,字士弘,怀远人。
父亲朱亮,跟随太祖渡江,积功升至燕山护卫副千户。
朱能承袭父职,在成祖藩邸奉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
原文: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天启元年,迁左布政使。
将入觐,会永宁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军。
崇明僣伪号,设丞相五府等官,统所部及徼外杂蛮数万,分道趋成都。
指挥周邦太降,雷安世、瞿英战死。
成都兵止二千,饷又绌。
燮元檄征石砫、松、茂诸道兵入援,敛二百里内粟入城。
偕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陴守。
贼垒土山,上架蓬荜,伏弩射城中。
燮元用火器击却之,又遣人决都江堰水注濠。
因斩城中通贼者二百人,贼失内应。
贼四面立望楼,高与城齐,燮元命死士突出,击斩三贼帅,燔其楼。
贼少却。
有诸生陷贼中,遣人言贼将罗象乾欲反正。
燮元令与象乾俱至,呼饮戍楼中,不脱其佩刀,与同卧酣寝。
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城围百二日而解。
三年,燮元谋直取永宁,集将佐曰:“我久不得志于贼,我以分,贼以合也。
”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
录功,进燮元右都御史。
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代之,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
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
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
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遇贼十万于五峰山、桃红坝,大破之。
贼奔据山巅。
诸将乘雾力攻,贼复大败。
又追败之红土川,崇明授首。
捷闻,帝大喜。
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
初,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
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
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
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临安及宁州,远近震动。
燮元遣兵临之,遂就抚。
无何,所抚土目有叛者,诸将方国安等军败,燮元坐贬一秩。
十一年春卒官,年七十三。
(节选自《明史·朱燮元传》)
译文: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天启元年,朱燮元升迁为左布政使。
将入朝觐见,恰逢永宁奢崇明反叛,蜀王要求燮元整治军队。
崇明僣越使用不合法的国号,设立丞相五府等官,统领所部及塞外杂蛮数万人,分兵几路奔赴成都。
指挥周邦太投降,雷安世、瞿英战死。
成都士兵只有二千人,粮饷又不够。
燮元下令征召罗纲、松、茂诸道士兵率军救援,聚集二百里以内的粮食,运入成都。
朱燮元偕同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城墙把守。
贼兵堆垒土山,在上面架设蓬荜,埋伏弓弩射击城中。
朱燮元用火器击退敌兵,又派遣人打开都江堰水注入濠沟。
又斩杀城中二百多通贼的人,贼兵失去内应。
后来贼兵又在四面设立望楼,高与城齐,朱燮元命令死士出城攻击,击杀三贼帅,烧掉敌人的望楼。
贼稍稍退却。
有一书生陷入贼兵手中,派人对朱燮元说贼将罗乾象欲归附朝廷。
朱燮元让与罗乾象一起前来,招呼他们在戍楼之中饮酒,不让他们解下随身携带的佩刀,与之同榻睡觉。
罗乾象发誓以死相报,又从城墙而下返回。
自此,贼兵中的一举一动没有不知道的。
朱燮元于是派遣部将假装投降,引诱崇明至城下。
罗乾象趁机在城内放火,崇明父子逃向泸州,罗乾象于是率领众人前来
归附。
成都城被围一百零二天后解围。
天启三年,朱燮元谋划直取永宁,聚集将佐曰:“我们长久没有战胜贼兵,是我们分散兵力,贼人合兵的缘故。
”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
记录战功,朝廷进封朱燮元为右都御史。
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兼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
当时贼人作乱日久,乡里日益萧条,贵阳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之人。
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
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在五峰山、桃红坝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
贼兵奔逃,占据山巅。
诸将趁着大雾努力攻打,贼又大败。
又追赶并在红土川击败贼兵,奢崇明被杀。
捷报上闻,皇帝大喜。
但因为许成名与侯良柱争功,赏赐很长时间没有兑现。
当初,奢崇明之死,实际上是四川诸将的功劳,但是贵州将士争功。
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
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
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攻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打临安及宁州,远近人士十分震动。
朱燮元派遣军队前来,于是土官被安抚。
不久,被安抚的土官中有人叛乱,诸将方国安等军失败,朱燮元受到牵连贬官一级。
十一年春朱燮元死于任上,年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