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化疗技术
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fa19377e21af45b207a819.png)
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可杀伤残余肿瘤细胞,防止复发。
2.降低复发率,防止肿瘤向深层浸润及肌层或发生转移。
二、用物准备灌注用药(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5%葡萄糖100ml、无菌手套、导尿包、20ml注射器、2个纱布、弯盘、无菌镊子罐、12号橡胶尿管、洗手液、污物桶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科护士××,我操作项目是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戴口罩→向患者作好解释((您是*床**吗?今天由我来为您进行膀胱灌药,请您提前排空尿液)→查对物品及药液质量→开启药物瓶盖,打开液体外包装,带无菌手套后,用注射器抽取20ml液体,溶解药物,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回抽到注射器内→将注射器帽套好备用,摘手套→取导尿包在患者两腿之间打开,用无菌持物钳取小药杯及换药碗,置于包布合适位置→取15个棉球置于其中一个换药碗内→将橡胶尿管及注射器弃去外包装置于导尿包内→戴无菌手套,依次取10个棉球进行会阴及尿道口清洁消毒,并将污染的棉球放于另一换药碗内→消毒完毕将装污染棉球的换药碗置于床尾→脱去手套置于污物桶内→将抽好的药液注入小药杯后,废弃注射器→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取石腊油棉球润滑橡胶尿管后,盘放于弯盘内→用注射器抽尽小药杯内药液,备用→取4个棉球再次消毒尿道口→左手固定小阴唇,右手用止血钳持尿管前端轻轻插入尿道,女病人为4-6cm(男病人20-22cm)见尿后再插入5cm (男病人至尿管末端)→左手不动,固定红尿管→待尿液排尽后用止血钳夹闭尿管末端→将注射器弃去针头,排尽空气后,将针栓与尿管末端连接紧密→打开止血钳,先回抽尿管内气泡,再将药液缓慢推入膀胱,推毕用止血钳夹闭尿管末端→由另一名护士协助用注射器分次抽取30ml5%葡萄糖液后,方法同上注入膀胱内→推注完毕,将尿管末端用止血钳夹闭→整理用物,向患者作好宣教工作(您好,药物已为您灌注完毕,请您取平卧、俯卧、左侧、右侧卧位各15min,使药液与膀胱壁充分接触以很好的发挥药效。
膀胱灌注化疗及女性导尿术
![膀胱灌注化疗及女性导尿术](https://img.taocdn.com/s3/m/14c205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f.png)
①.操作前自己做好防护措施 ②.配制药物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措施 ③.操作结束后台面和垃圾清理
女性导尿术
导尿术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 作之一,在我科女性导尿术主要用于膀 胱灌注化疗。对中青年病人来说,导尿 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老年女性,导尿 就困难一些。
老年女性导尿术
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的老化、尿道口及阴 道口的肌肉松弛,特别是肥胖患者,患者外阴处只能见到 阴蒂和阴道口,而看不到尿道口。若反复拨开寻找尿道口, 会造成患者尿道黏膜水肿、疼痛,甚至出血,患者难以忍 受,使得导尿失败。
老,首先在正常
尿道外口位置为中心向周围仔细查,注意有无突起、凹陷、 裂隙等。第二步,嘱病人做排尿动作,使会阴部张开,可 看见尿道外口张开。
老年女性导尿术
在导尿操作过程中,有几个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保护女病人的隐私。 2、两次消毒外阴的顺序。第一次先消毒阴阜、大阴唇, 在以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顺序为由 外向内、自上而下。第二次是先消毒尿道外口,对侧小 阴唇、近侧小阴唇,再消毒尿道口。 3、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①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缺乏 ,只知道有危害,但严重到什么程度并不 确切。
②化疗药物配制安全柜及配制间价格昂贵 ,阻碍了它的临床应用,医院未提供专用 的化疗药物配制房间、服装,缺乏统一的 操作规范。
③化疗药物对操作者产生的职业危害是潜 在的、隐性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配制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
教学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
膀胱灌注化疗及女性导尿术
一、膀胱灌注化疗的目的
膀胱灌注化疗是我科一种常用的护 理操作,目的是要杀伤术后残留的肿瘤 细胞、微小病灶或原位癌,从而减少和 预防膀胱癌的复发。常用的化疗药物有 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丝裂霉素,羟基 喜树碱等。
膀胱灌注方法的优缺点
![膀胱灌注方法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9fe1c1b84ae45c3a358c33.png)
汇报人:***
时间:2020年7月
目录
CONTENTS
1 膀胱灌注的目的 2 准备的材料 3 常规方法及缺点 4 新方法及优点
目录
CONTENTS
1 膀胱灌注的目的 2 准备的材料 3 常规方法及缺点 4 新方法及优点
1 膀胱灌注的目的
膀胱灌注技术是借助导管 将药物稀释后直接灌注到 膀胱、输尿管、尿道的一 种方法,目的是通过起到 治疗与预防疾病的作用。
新方法二
适用于长时间进 行此操作的患者
新方法三
使用对于膀胱 造瘘的患者
4 新方法及优点-新方法一
操作前嘱患者4小时少量饮水, 排空膀胱,选择合适患者的三腔 导尿管型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给予留置导尿,将10ml15ml生理盐水注入气囊,操作者 轻拉导尿管。确认导管在膀胱内 后,引流残余尿量后夹闭尿管 (三腔管夹闭冲洗管道),消毒 尿管远端(气囊管交叉的下方)
将装配好灌注液的 注射器与冲洗接口 相连接,缓慢注入, 同时观察病人反应
第三步
注入完毕拔管观察 2小时,并嘱患者 采取仰卧、左侧卧 位、右侧卧位、俯 卧位各30分钟,无 不适后方可离开
3 常规方法及缺点
缺点1
一次性导尿管属于同 一型号,对于尿道松 弛的老年患者来说, 随着药物的注入,膀 胱的压力加大
确认导管在膀胱内后, 引流残余尿量后夹闭 尿管(三腔管夹闭冲 洗管道),消毒尿管 远端(气囊管交叉的 下方),然后将配置 好的灌注液注射器连 接尿管,缓慢注入, 然后边注入边观察病 人的反应
注入5ml-10ml生理盐 水冲洗导管,给予留 置导尿2-3小时。协助 患者抬高臀部,让患 者采取仰卧、左侧卧
注入5ml-10ml生理盐水冲洗 导管,注入完毕夹闭导管2 小时,嘱患者采取仰卧、左
改良膀胱灌注化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改良膀胱灌注化疗方法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0bf178cb9d528ea81c779f8.png)
3 留置D管虽然也存在着一些并发症 , . 4 J 但随着技术上 的不断完
善、 操作的熟练及正确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避免并发症的发
生。 在护理 中认真掌握D 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 J 采取
3 钟小艳. 上尿路术后 留置双J 管患者 的观察与护理[ . J齐齐哈 尔 ] 医学院学报,072 ( )85 86 2 0 ,87 :6 -6 .
患者随机分成改 良组和对照组 。 良组(0 ) 用环 氧 乙烷消毒处理一 次性 小儿吸痰管代替双腔 气囊导尿 管进 行导尿术作膀胱灌 改 4例 采 注。 对照组(o ) 用传统方法进行膀胱灌注。 4例 采 比较2 组的 留置尿 管一次成功率和灌注效果。结果
膀胱 内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改 良组 留置尿 管一 次成功率 高于
2I 2 留置尿管一次成功率 比较 ( . 组 见表 I )
表 1 2 留 置 尿 管 一次 成 功 率 比 较 组
注 : O0 P< .5
接, 杜绝了药液外漏的现象, 且灌注药液的速度能够容易掌握 。 将
药 液 完 全 注入 后 将 吸痰 管 的 末 端 抬 高 , 注 人 1m 空 气 , 并 0l 以免 药 液 残 留在 尿 管 内 , 体 还 可 以使 膀 胱 壁 扩 张 , 利 于 药 物 吸 收[ 气 有 3 1 。
灌注完毕后 , 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后用无菌纱块垫在尿道 口, 轻轻 拔 出吸痰管 , 留药液在膀胱内l , 保 h 能迅 速在 膀胱上皮 内达 到有
功后 , 预 先 溶 解 好 的药 液 直 接 连 接 导 尿 管 进 行 灌 注 。 注 完 毕 将 灌 后 再 注 入 lm 生理 盐 水 以 冲净 管 腔 内药 液 。 管 时 用 纱块 垫 于尿 Ol 拔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8ec9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7.png)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第1篇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一、背景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卡介苗(BCG)灌注治疗作为一种免疫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后辅助治疗。
本方案旨在规范卡介苗灌注治疗的过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对象1.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 无严重心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其他灌注禁忌症。
三、灌注前准备1. 患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检,评估患者心、肺、肝、肾功能,排除灌注禁忌症;2. 告知患者及家属灌注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签署知情同意书;3. 准备灌注药物:卡介苗,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配制;4. 准备灌注设备:导尿管、三通管、注射器等。
四、灌注过程1. 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2. 常规消毒外阴及尿道口,铺无菌洞巾;3. 插入导尿管,见尿液排出后,连接三通管;4. 抽取配制好的卡介苗,通过三通管缓慢注入膀胱;5. 注射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三通管,确保药物完全进入膀胱;6. 拔除导尿管,患者保持平卧位,每15分钟变换一次体位(仰卧、俯卧、左侧卧、右侧卧),共2小时;7. 记录灌注时间、药物剂量及患者反应。
五、灌注后管理1. 患者需保持膀胱区清洁,避免尿路感染;2. 指导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药物排泄;3. 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4. 如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就诊;5. 灌注后第1、3、6个月进行膀胱镜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六、治疗周期1. 每周灌注1次,共6周;2. 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病情及膀胱镜复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巩固治疗。
七、注意事项1. 灌注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完成治疗;2. 灌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灌注,并采取相应措施;3. 灌注药物需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过期药物不得使用;4.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253a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5.png)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引言膀胱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点。
近年来,卡介苗灌注疗法逐渐被应用于膀胱肿瘤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方案,包括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适应症卡介苗灌注疗法适用于以下情况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1. 早期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2. 高危因素存在的非肌肉侵犯性膀胱癌患者; 3. 放疗或化疗失败的膀胱癌患者。
操作步骤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患者检查前,需撤离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残余气体;2.确保患者排空膀胱,以便灌注时充分接触到膀胱黏膜;3.患者必须憋尿,尽量延长膀胱内药物滞留时间。
步骤二:灌注卡介苗1.取出卡介苗瓶,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制备灌注液;2.将灌注液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内,根据患者膀胱容量和灌注液制剂剂量的不同,灌注时间一般为30分钟;3.在灌注过程中,可以进行膀胱轻度旋转、翻滚等操作,以使药物均匀接触到膀胱黏膜。
步骤三:保持和排空药物1.灌注完毕后,需要保持药物在膀胱内停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2小时;2.保持期间,患者需要保持憋尿状态,以尽量延长药物在膀胱中的滞留时间;3.保持期结束后,患者可以排空膀胱,将药物排出体外。
注意事项在进行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操作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疗法;2.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感染;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变化;4.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尿频、发热、排尿困难等;5.术后需定期随访患者,观察卡介苗灌注疗法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为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会。
通过准确的操作步骤和严格的注意事项,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灌注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膀胱肿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灌注化疗](https://img.taocdn.com/s3/m/e9e21b4549649b6648d747f9.png)
膀胱灌注化疗健康宣教膀胱灌注化疗是膀胱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
化疗期间也会有一些不适症状,本文将为您介绍膀胱灌注化疗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您更好地渡过化疗期。
一、什么是膀胱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属于腔内化疗的一种。
它是指将化疗药物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利用药物自身的毒性作用,达到破坏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的目的。
二、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病人需要做一些检查,如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由医生评估身体状况能否接受化疗。
2、灌注治疗不必禁食。
治疗前2小时禁止饮水(其他液体也不要喝),以免尿液生成过多,导致提前解小便而缩短药物在膀胱的存留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3、治疗前解小便排空膀胱,以免膀胱内残留尿液对药物产生稀释作用,使治疗效果下降。
三、治疗过程需要病人如何配合?1、请尽量放松身心,配合医生进行导尿及注入药物灌注。
在插尿管及拔出尿管时保持放松不要紧张。
2、膀胱内灌注药物后,可采取定时翻身的方法,如平卧、俯卧、左右侧卧位,使药物与膀胱壁充分接触,确保疗效。
3、通常需要药物在膀胱内存留0.5~2小时(视不同药物而定),之后需要排尽尿液。
一定要听从医生告知的药物存留时间,不可超时灌注,以免药物损伤膀胱黏膜。
四、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1、治疗后的24小时内多饮水,以促进排尿,起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减轻化疗药物对膀胱黏膜的刺激。
2、避免喝茶、咖啡、酒精及碳酸饮料,减少膀胱刺激。
3、灌注治疗结束后应清洗会阴部,以减少及防止化疗药物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4、不同病人的疗程不同,请接时完成整个疗程灌注,这对疾病治疗及预防肿瘤复发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疗效及病情变化。
复查项目一般包括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及膀胱镜检查等。
5、推荐多饮水、禁烟及低脂饮食。
五、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由于药液只能跟膀胱内壁接触,不会进入血液,因此不常出现普通化疗所致的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
膀胱灌注化疗方案
![膀胱灌注化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500a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2.png)
膀胱灌注化疗方案简介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针对膀胱癌的局部治疗方式。
该治疗方案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膀胱内,通过药物的进一步浸润和吸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膀胱癌的综合治疗中,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在治疗膀胱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1.能够增加治疗的局部浓度,提高药物对肿瘤的直接杀伤效果;2.通过直接注入药物到膀胱,减少了全身用药对器官的副作用;3.灌注化疗对早期肿瘤和局限性复发的膀胱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药物选择常用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包括:1.软膏型BCG:“Bacillus Calmette-Guerin”(卡介苗),具有免疫调节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可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2.化疗药物:Mitomycin C (MMC) 和 Epirubicin (EPI)。
MMC是膀胱灌注化疗的常用药物,具有较好的局部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EPI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适合的药物方案。
治疗过程术前准备1.术前评估:包括膀胱镜检查、肿瘤分期和分级、肺功能评估等。
2.术前清洁: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需要对患者进行膀胱及泌尿系统的清洁。
3.全身麻醉: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治疗过程1.膀胱灌注化疗前需膀胱冲洗:通过将生理盐水灌入膀胱并反流出来,将膀胱内的杂质清洗干净,以提高治疗药物的有效性。
2.药物准备:根据医生的处方,将化疗药物稀释后放入灌注器中。
3.灌注过程:将化疗药物通过导尿管插入膀胱内,注入药物后将导尿管封闭,使药物在膀胱内停留一定时间,让药物充分吸收和作用于肿瘤细胞。
4.药物排出:灌注完成后,将膀胱内的药物排出。
5.复查和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应由专业医生指导。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三年方案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三年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29e0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7.png)
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三年方案引言: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挑战。
卡介苗是一种活体减毒结核菌,已被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卡介苗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三年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方案概述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三年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卡介苗灌注和随访观察。
该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持续灌注卡介苗,在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的同时,抑制膀胱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治疗流程1. 预处理:在进行卡介苗灌注前,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操作。
包括彻底清洗膀胱,同时在局部麻醉下插入导尿管。
2. 灌注操作:将准备好的卡介苗注入导尿管,通过输尿管灌注到膀胱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以选择单次灌注或者多次灌注。
3. 随访观察:在卡介苗灌注后,患者需要接受定期的随访观察。
随访周期一般为三个月,每次随访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膀胱镜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等。
三、治疗效果评估卡介苗灌注三年方案的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1. 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膀胱超声检查或CT扫描,观察膀胱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
2. 膀胱镜检查: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观察膀胱黏膜的变化,判断肿瘤的消退程度。
3. 尿液细胞学检查:定期进行尿液细胞学检查,观察尿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操作规范:在进行灌注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操作风险。
2. 不良反应:卡介苗灌注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尿频、尿痛等,需要及时处理。
3. 检查频率:定期的随访观察对于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检查。
结论:膀胱肿瘤卡介苗灌注三年方案是一种有效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方案。
通过持续灌注卡介苗,可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b995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5.png)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高发生率和复发率。
药物治疗在癌症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膀胱癌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是将吡柔比星药物通过灌注的方式直接注入至膀胱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通过药物的局部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吡柔比星是一种广谱的抗癌药物,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能够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断其生长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通过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能够直接接触到癌变区域,提高药物浓度,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同时还能够避免体内吸收和系统性毒性。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适应于早期膀胱癌的治疗,特别是非浸润性膀胱肿瘤、高度复发性肿瘤以及复发预防。
对于一些无法耐受化疗或外科手术的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选择该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膀胱容受量以及其他合并症等因素。
在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充分灌注,排空膀胱内的尿液,为药物灌注做好准备。
然后,通过导尿管将吡柔比星溶液注入膀胱内,并将导尿管固定。
在药物灌注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吡柔比星的浓度和药物注射的速度,以避免药物过度浓缩或药物泄漏。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的疗效主要通过短期和长期疗效的评价来确定。
短期疗效评价主要通过对患者症状缓解、肿瘤缩小程度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的观察来确定。
长期疗效评价则需要通过患者的存活率、复发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来评估。
研究表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在早期膀胱癌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膀胱癌的治疗。
通过药物的局部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疗效,并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和护理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6295aa1eb91a37f1115ce3.png)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和护理【摘要】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保留膀胱的手术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膀胱镜检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早期发现和预防复发的较好手段。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膀胱灌注的具体方式,着重阐述膀胱灌注前后对病人的护理方法,希望可以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词】膀胱癌;方法;护理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肿瘤,以移行上皮癌最为常见,确诊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癌术后2年内复发率高,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的措施,目的是发挥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杀灭膀胱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微小的病灶或原位癌,减少膀胱肿瘤的复发。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1膀胱灌注的方法1.1常用药物一、丝裂霉素,主要作用是抑制DNA的合成,为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
方法是将40mg药物溶于60ml生理盐水中,每周1次膀胱内灌注,连用8周,然后改为每月1次,有效率约50%。
丝裂霉素的优点是分子量大,用于膀胱灌注时,可在局部形成高浓度药液,杀灭肿瘤细胞,而正常膀胱黏膜对其具有抗药性,是临床常用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之一,极少发生骨髓抑制;二、表柔比星,使用时将本品40mg至50mg,溶于50ml至60ml注射用水中,每周膀胱内给药1次,共给药4次至6次,然后用同样剂量每月给药1次×6次;三、卡介苗,迄今为止,在使用的诸多免疫制剂中,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最为有效的是卡介苗,方法是将120mg的卡介苗悬浮在50ml生理盐水中,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每周1次,给药6次,然后改每2周1次,给药6次,有效率为70%。
1.2具体操作方法建议术后2周开始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至8次后改为每月1次,疗程为1年至2年。
术后1年内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术1次,1年后每半年1次。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双下肢自然分开,按导尿的程序进行消毒,插尿管前嘱患者排空膀胱;药物配制:羟基青树碱10mg加生理盐水40ml或丝裂霉素20mg+生理盐水40ml。
膀胱灌注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膀胱灌注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6357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b.png)
膀胱灌注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膀胱灌注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入膀胱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膀胱癌。
以下是膀胱灌注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 灌注前准备:确保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进行适当的肠道准备,如排空直肠。
2. 灌注药物选择:根据膀胱癌的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灌注药物。
3. 灌注操作:患者取截石位,消毒尿道口,插入导尿管,将药物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内,然后拔除导尿管。
4. 药物保留:根据药物的要求,让药物在膀胱内保留一定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
5. 灌注后处理: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以冲洗膀胱内残留的药物。
6. 并发症处理: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止痛药来缓解。
7. 定期随访: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
膀胱灌注全流程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药物选择、操作技术、并发症处理和患者教育等方面,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膀胱内灌注治疗操作规范
![膀胱内灌注治疗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8166c44f01dc281e53af0e0.png)
(4)、告知患者如出现非预期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或就诊。
(5)、禁用氟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因上述 药物可降低卡介苗疗效。 (6)、性生活:卡介苗治疗48小时内禁止性生活,其他时间需要使用避孕套。 (7)、在卡介苗灌注治疗期间,因其他疾病需要就诊或用药时,应及时告知相 关主诊医师。 (8)、其余灌注后注意事项同化学药物灌注。
葡萄糖水或蒸馏水 1.0 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1.0
丝裂霉素
羟基喜树碱 吉西他滨
20-60
10-20 1000-2000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
1.0
0.5-1.0 20.0
60
60 60
注:根据目前发表文献无法评估哪种药物灌注疗效更好
灌注治疗方案的选择 膀胱灌注治疗流程
1、灌注前准备:
(1)、患者告知,知情同意。 (2)、医嘱核对: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及有效期。 (3)、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相关过敏史。 (4)、患者排空尿液,并与患者确认未在内2小时大量饮水、输液及服用利尿 剂。
能会增加药物吸收。如果药物沾染眼睛或黏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对与 其他形式的泄漏,需用可吸水布覆盖于泄漏处,并丢弃至专用医疗垃圾中。泄
漏区域需用大量肥皂水冲洗。
灌注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是化学性膀胱炎和血尿,可表现为尿频、 尿急、镜下或肉眼血尿,严重程度与膀胱灌注剂量和频率相
关,多数不良反应在停止灌注后可自行改善和消失。其他少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T1、Tis) 禁忌症:膀胱内活动性出血;合并膀胱穿孔;合并 急性泌尿系感染
膀胱肿瘤分期
灌注治疗方案的选择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31b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1.png)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吡柔比星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通过膀胱灌注给药可以有效降低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 患者准备。
在给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肾功能、膀胱情况等。
确保患者没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膀胱有足够容量接受药物灌注。
2. 药物准备。
将吡柔比星按照医嘱配制成合适的浓度,通常是在50ml-100ml的生理盐水中稀释。
3. 膀胱灌注操作。
(1)患者取适当体位,通常是仰卧位,清洁会阴部,用无菌巾将外阴包扎好。
(2)用无菌手套进行膀胱灌注操作,将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
(3)将预先配制好的吡柔比星溶液通过导尿管缓慢注入患者膀胱内,注入速度应该适中,避免过快引起患者不适。
(4)注入完成后,将导尿管拔出,让患者保持仰卧位数分钟,确保药物充分接触膀胱壁。
4. 注意事项。
(1)在给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让患者了解膀胱灌注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2)在给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反应如腹痛、尿频、尿急等,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3)给药后需要让患者多饮水,促进药物的排泄,减少药物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
总结。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给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以上就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治疗的进展
![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治疗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443add49649b6648d747ca.png)
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治疗的进展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纪翔一、概述(一)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概念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又称表浅性膀胱癌占初发膀胱肿瘤的 70% ,包括 Ta 、 T1 、 Tis 三期的肿瘤。
肿瘤的级别从 G1 到 G3 。
(幻灯 4 )图表显示的是不同时期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所占比例及其病变特点。
其中 Ta 期肿瘤在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中占 70% ,主要病变特点是非浸润性乳头状癌,病变仅累及上皮; T1 期肿瘤占 20% ,肿瘤侵犯上皮下结缔组织包括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与 Ta 期肿瘤相比相对易发生扩散; Tis 期,即原位癌占 10% ,镜下表现是非乳头状的病变,呈“扁平癌”的表现,细胞核间变与高级别肿瘤相同。
固有层常出现严重的炎性浸润、水肿、出血等。
(二)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分组(幻灯 5 )图表说明的是根据肿瘤复发的风险和预后不同,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可以分为以下三组:低危、高危、中危。
低危包括初发、单发、 Ta/G1 。
G1 指的是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危包括任何 T1/G3 (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Tis ;中危包括除以上两类的其他情况,也包括多发、复发的 Ta/G1 的肿瘤。
(三)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是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因为该治疗方式保留了膀胱,所以术后存在复发。
1. 术后复发情况: TUR-BT 术后 10% 到 67% 的患者在 12 个月内可复发, 24% 到 84% 的患者 5 年内可复发。
肿瘤复发的原因包括新发肿瘤、肿瘤种植、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
2. 复发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术后的 100-200 天和术后的 600 天。
其中第一个高峰期主要原因是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第二个高峰期是因术后新发的肿瘤。
(四)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灌注化疗单纯 TUR-BT 手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问题,所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主要治 疗手段,其目的在于消除或控制术后残余 病变、原位癌和癌前病变,防止肿瘤细胞 的深层浸润,降低或延缓术后复发 。
灌注方法
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 插入一次性10~12号或更细的导尿管,放掉 残余尿液,用无菌止血钳钳夹尿管末端, 将备好药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在钳夹 尿管近端1cm处斜行刺入,使空气浮于药面 之上。缓慢将药液通过尿管注入膀胱,在 药物注完时把注射器内的空气一同推进尿 管后拔出导尿管,嘱患者取平卧、左侧、 右侧、俯卧,每15min更换体位1次,保留 1h,使膀胱各部位用药均匀。
②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③加强营养,进优质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 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烟、酒、咖啡 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
④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⑤教会患者自行观察排尿情况及尿液颜色、 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来院诊治。
2.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嘱患 者定期到医院复查膀胱镜,开始每3个月1 次,半年后每6个月1次,2年后每年1次, 同时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发 现可疑病变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药物准备
药物准备按医嘱备药,使药物充分溶解, 现配现用,工作人员注意做好自身防护。
灌注中护理
患者取仰卧位或膀胱截石位,严格执行无 菌导尿术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充 分润滑,嘱患者做深呼吸使全身放松,插 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插入 膀胱后排尽残余尿液,缓慢注入药物,连 同10mL空气一并注入,最后拔出尿管。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膀胱刺激征,尿道灼 痛,药外渗所致的会阴部不适,与药物刺 激及操作不当有关;全身反应有骨髓抑制、 恶心、呕吐、发热、脱发等,与药物副作 用有关。
健康教育
1. 加强灌注前的心理护理及灌注化疗的知识 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了 解定期灌注的重要性。 2.在灌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及操作 规范,动作轻柔,以避免感染及尿道损伤 。
3.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养成多饮水、多排尿的习惯,以降低膀胱 内诱癌物质的浓度,减少其与膀胱黏膜接 触的时间。 4.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 系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按疗程坚 持灌注,以预防或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交 流,说明术后膀胱灌注的重要性,做好膀 胱灌注化疗的知识宣教,介绍灌注的方法、 疗程、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灌注前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灌注治疗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环境准备
操作间定期消毒,保持温度适宜,环境 隐蔽,使患者放心接受治疗。灌注前护士 应充分了解患者有无排尿不畅、尿频、尿 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灌注前2h嘱患 者少饮水,以免影响灌注药物在膀胱内的 保留时间,灌注前排空膀胱。
注入空气不仅能避免药物残留在尿管中, 还有利于膀胱壁扩张,使药物与膀胱黏膜 充分接触,以更好地发挥疗效。
嘱患者卧床,指导和协助患者变换体位, 保留1h后排空膀胱。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灌注后护理
1.做好健康教育 ①待药物排出后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 每天不少于3000mL,其目的是加速尿液生 成,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作用,以保护膀 胱黏膜,避免造成化学性膀胱炎、尿道炎
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有 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通过手术,患者 对自己所患疾病已有所了解,而术后定期 灌注化疗,疗程长,费用高,加之担心肿 瘤复发及化疗出现副作用,因而对继续治 疗信心不足。
解除其思想顾虑,注意沟通技巧,鼓励家 属陪伴和督促患者接受治疗,及时给予物 质上和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心 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 的心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