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的人才策略

合集下载

曹操注重人才的事例

曹操注重人才的事例

曹操注重人才的事例曹操,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曹魏之奠基者”。

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注重人才的挖掘与使用,这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下面将举几个事例来说明曹操注重人才的重要性与他的人才选拔策略。

首先,曹操以刘备为前朋友,曾互相借粮,对刘备的能力一直给予肯定与赞赏。

当刘备失去了建安十三年的荆州之地后,曹操主动接纳刘备,并借其手来剿灭黄巾军。

曹操深知刘备的胸怀壮志以及人才素质,在他手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刘备得以充分发挥才能。

这表明曹操在选择人才时,注重的是能力和潜力,而非个人关系或门派背景。

其次,曹操在军事领域也展现了注重人才的思想。

他为徐庶击鼓为号,触动黄盖的悲壮故事,体现了曹操对于各自领域有独特才干的人的重视。

黄盖作为东吴将领,曹操了解到他的船舶战术和水战经验非常丰富,因而主动挖掘他的潜力,将其收为己用。

曹操的这种策略,赢得了黄盖的信任,并且使得曹操在水战中获得制胜的关键。

最后,曹操对于他手下文人的重视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将卧龙诸葛亮收为幕僚,虽然互有猜忌,但曹操对诸葛亮的才华很是钦佩。

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亲自与诸葛亮辩论,并言听计从,避免了曹军的失败。

曹操在采纳了文人的建议后,也将他们的才智与自己的决断相结合。

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曹操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挖掘与尊重。

综上所述,曹操注重人才的事例多种多样,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军事领域,他都以能力为核心考量来选择和培养人才。

他在选拔人才时关注他们的能力和潜力,而不拘泥于他们的背景与人脉。

这种注重人才的策略为曹操赢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与政治成就,并对曹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人才策略

曹操的人才策略

谈曹操的人才策略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绝对符合“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这句话对他的评价,他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有着先进的用人之道。

他也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要想取天下必得借助于众人的力量。

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

如许褚、贾诩、郭嘉、典韦等都是曹氏集团的功臣,而关羽等豪杰虽不与其共事,但曹操也是尊重不已,时刻不忘拉拢。

曹操眼光很毒辣,是不是人才他有自己的一套妙法。

从他的求贤令中就可以初探端倪,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后来发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他进一步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他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三国鼎立的特殊时期选出了一大帮符合当时现状的能臣。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总的来说“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正是曹操得以成为孙曹刘三家众人才力量最为雄厚的根本。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

曹操

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曾经出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曹操就在其中。

也许在众多人眼中,曹操是一个奸贼,干尽坏事,特别是他那句“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更为他的整个形象添加了注解。

古人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

不管古今人们对曹操如何评价,他的“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值得我们去学习。

对曹操的选人、用人,鲁迅先生非常赞赏。

他曾说过“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这又是别人所不敢说的”。

曹操之所以能很快统一北方,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他善于发现、挖掘并重任人才。

南宋洪迈说:“曹操为汉鬼域,君子所不道,勤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难及。

荀或、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诗赞说,期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

……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广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

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这真是洪迈的真知灼见。

我为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叫好。

曹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他开怀纳士,重用张鸽、高览等袁绍手下的将领;他不计前嫌,重用曾将自己祖孙三代骂得狗血淋头的陈琳。

赤壁兵败,曹操在危急关头没掉一滴眼泪,等到他安全回到荆州时,却嚎嚎大哭,众人问这是为何,曹操答道:“我不是为兵败而哭,我是在哭奉孝啊!奉孝若在,我岂能有今日的惨败。

可惜奉孝英年早逝,可惜啊!可惜啊!”曹操认为:“天地间,人为贵”,“为国失贤则亡”。

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他曾先后三次下令求广贤才。

建安十五年(210),他在《求贤令》中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原则,突破了当时选人唯凭家世门第的藩篱。

他不拘一格,唯才是用的例子不胜枚举。

《文史天地》写到:“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堪称曹操的文胆,阮瑀被曹操网罗的过程,颇有戏剧色彩,当初,曹操雅闻其名,征召他出来做官,不应,连连逼促,阮瑀乃遁入山中,不料,曹操有一颗火热的心,不肯罢休,使人放火烧山,阮瑀招架不住如此热情,只得出山投其门下。

曹操事例素材200字

曹操事例素材200字

曹操事例素材200字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精明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关于曹操的事例素材:
1.曹操的机智:曹操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机智。

他曾假扮太监,巧妙地骗过了董卓,成
功地脱身。

2.曹操的用人之道:曹操善于用人,他注重选拔人才,并善于根据人才的特点来分配任
务。

他曾经说过:“用人无疑,疑人不用。


3.曹操的文学造诣: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学家。

他的诗歌和散文
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明快,表达了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4.曹操的战争策略:曹操善于运用兵法,他懂得如何运用地形、兵力等因素来制定作战计
划。

在战争中,他能够灵活应对,采取适当的战略来取得胜利。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家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家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家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出色的谋略和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曹操作为一个谋略家的特点和他所采用的策略。

一、曹操的突出特点曹操是一个极具智谋和胆识的谋略家。

他以过人的智慧和威严统一了北方诸侯,同时也是一个善于运筹帷幄的领袖。

他的谋略往往转瞬即至,出其不意。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展现了出色的能力。

二、曹操的政治谋略1. 巧妙运用重用人才的策略曹操非常善于选用和任用人才,他以能力为标准,不分贵贱地重用人才。

他提拔了徐庶、荀彧、郭嘉等一批具有高度智慧和能力的谋士,为自己提供了宝贵的军事和政治建议。

2. 精心构建团队和建立联盟曹操善于运用婚姻和联姻的政治手段,与其他势力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他通过纳妃继室与名门世族瓜葛,加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各方势力团结在他的周围。

3. 灵活运用分化策略曹操在与敌对势力交战时,经常使用分化策略,削弱对手的力量。

他巧妙地利用了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成功地分化了两者的联盟,并最终击败了吕布。

三、曹操的军事谋略1. 深思熟虑的战略计划曹操在军事行动之前,通常进行深入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对刘备和孙权采取先擒后杀的策略,但因受到了连环计的挫败而遭受重创。

2. 运用伏兵和诱敌深入的战术曹操善于运用伏击和诱敌深入的战术。

他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迫使刘备和孙权联军陷入险境。

他还在官渡之战中设下埋伏,成功诱使袁绍深入重围,并最终击败了袁绍。

3. 快速决胜的攻坚战术曹操非常擅长开展攻坚战,他在战败的情况下也能迅速调整战术,找到战机。

例如,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先派出张辽假装投降刘备,然后突袭了刘备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四、曹操的才华和成就曹操的谋略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成功地统一了北方的诸侯,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为后来曹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文才也是出类拔萃的,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诗人,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曹操的做事方法有哪些方面

曹操的做事方法有哪些方面

曹操的做事方法有哪些方面
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许多独特的做事方法,以下是一些方面:
1. 精于计谋:曹操善于制定并实施各种战略和计谋,他以阴谋和权谋著称。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表现出高超的谋略能力,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 严明军纪:曹操注重军纪,对军队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纪律管理。

他要求士兵严守军规,严禁私德败坏和军法违纪,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3. 善于用人:曹操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他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和武将,如荀彧、郭嘉、司马懿等。

他在用人方面注重自由竞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

4. 奖罚分明:曹操奖罚明确,对表现出色的人给予大力奖励,而对失职的人则进行严厉的惩罚。

这种奖罚制度鼓舞了士气,也促进了军队和官员的进步。

5. 能言善辩:曹操是一位口才出众的演说家,他善于辩论和辩驳,能够运用辞章之术打动人心。

他的演讲和文学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6. 推崇实用主义:曹操推崇实用主义的思想,他注重实际效果,追求胜利和功利。

他不拘一格,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和战术,以达到最终目的。

这些方面都是曹操做事方法的特点,也是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谋与权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谋与权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谋与权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以其智谋和权谋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曹操在三国时期所展现的智谋与权谋,以及这些策略对他的角色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一、智谋的展现曹操是一个极具智谋的统帅,他善于分析形势,制定战略,并灵活运用谋略取得胜利。

首先,他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智慧。

在赤壁之战中,他经过细致观察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实力,决定借风助火,采取火攻策略,最终成功击退敌军。

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曹操的军事谋略,也体现了他对敌军弱点的把握能力。

其次,曹操还展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他善于利用人才,广纳贤士,并且重用他们的才能。

例如,他任命荀攸为军师和司空,荀彧为谋士,贾诩为参谋。

这些人对曹操的决策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并帮助他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最后,曹操还在外交和谈判方面展现了出色的智慧。

他善于以和为贵,在外交上灵活应对,博得了一些诸侯的支持。

他与袁绍展开了多次谈判,并最终成功与他们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

这一智谋使得曹操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为他争取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二、权谋的运用除了智谋,曹操还以其权谋手段而闻名于世。

他经常利用权谋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削弱对手的实力。

首先,他善于布置迷局,陷阱和诡计来击败敌人。

在夏侯惇失明之后,曹操派出假消息,故意让敌人以为王异已经在被俘的情况下暗中逃脱,从而引诱袁尚出兵,最终夏侯惇以大败袁尚。

这种权谋手段使得曹操在暗中操控并击败敌人。

其次,曹操还运用权谋手段来处理内部矛盾和派系斗争。

他善于利用宴会、发布荣誉和提升职位来奖赏忠诚的部下,同时通过降低待遇或惩罚来惩罚不忠的人。

这样的权谋手段使曹操能够维持内部的稳定,并且建立起忠诚的军队。

最后,曹操还善于运用宣传和舆论的力量,塑造自己的形象。

他雄辩而有魅力的演讲能力使大批士兵和百姓对他折服。

他还利用历史并以自己为中心编写了《三国志》,使得后人对他的印象和评价都极为正面。

这种权谋手段使得曹操能够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具备强大的影响力。

曹操爱惜人才的历史事例

曹操爱惜人才的历史事例

曹操爱惜人才的历史事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智慧。

而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更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典范。

下面将通过几个历史事例来展示曹操爱惜人才的一面。

一、重用荀彧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他担任了曹操的参谋长,为曹操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智慧。

在赤壁之战中,荀彧建议曹操不要轻举妄动,避免与孙刘联军决战。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最终避免了战败,保住了实力。

曹操对荀彧的才华和贡献非常赏识,他对荀彧说:“君之才足以辅佐孤,孤之才不足以任君。

”可见曹操对荀彧的重视和爱惜。

二、提拔郭嘉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他在军事谋略上有着出色的才能。

曹操看重郭嘉的才华,在他年仅二十多岁时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参谋。

在官渡之战中,郭嘉提出了“奇袭樊城,断袁绍粮道”的计策,为曹操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对郭嘉的才能赞叹不已,对他说:“嘉智光耀朝廷,吾非尔等所及也。

”曹操的提拔和称赞让郭嘉备受鼓舞,也更加努力为曹操效力。

三、信任荀攸荀攸是曹操的谋士之一,他在军事策略和政治谋略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能。

曹操对荀攸非常信任,经常向他请教军事和政治问题。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多次向荀攸征求意见,荀攸提出了“临江烧船,断水攻梁”的计策,为曹操避免了战败,保住了兵力。

曹操对荀攸的智慧和贡献非常赞赏,他说:“卿之见识,孤不及也。

”曹操对荀攸的信任和赞誉,使荀攸更加有动力为曹操效力。

四、赏识贾诩贾诩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能。

曹操看中了贾诩的智慧和才华,多次征召他为自己效力。

在白马之围中,曹操在险境中向贾诩请教,贾诩提出了“以逸待劳”的计策,最终帮助曹操脱离了危险。

曹操对贾诩的才能和贡献非常赏识,他称赞贾诩是“辅佐之臣,金石为开。

”曹操的赏识和称赞让贾诩更加忠诚地为曹操效力。

曹操爱惜人才的历史事例不胜枚举,他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同时也懂得如何激励和赏识人才。

曹操重用人才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才能,更是看中了他们的忠诚和品德。

论曹操

论曹操

由于孙权经常进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带兵屯戍于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兖州刺史裴潜等作好行军准备。因这时合肥方面并无军事气氛,故裴潜等动作不速。扬州刺史温恢暗自对裴潜说:“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速知王意,后召先至,卿受其责矣!”于是裴潜赶紧作好快速行军准备。果然不久接到快速进军的命令。接着张辽等也收到诏书。说明操对诸将约束甚严,不容有忽慢诏令和动作迟缓的事。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首先,操善于驭将;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次年,操于出军西击张鲁前,派人给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写明:“贼至乃发”。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来攻合肥,薛悌等开函看教,乃是:“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时合肥守军总共才七千余人。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疑惑。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闻言,当即表示赞同。于是辽、典当夜招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杀牛犒飨。次日天亮,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兵少,聚众围辽数重。辽一再突围,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军经此一战,锐气顿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军退。大众既去,权和数将尚留逍遥津北。张辽从高望见,即率步骑前来捉权,极将甘宁、吕蒙、凌统等竭死格斗,权始乘骏马逃去,几被活捉。史家对操教令,颇为赞扬,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孙盛认为操之本意是勇怯调配,“参以同异”。我以为:张辽作战固极勇锐,乐进也以“骁果”显名,常先登陷阵,“奋强突围,无坚不陷”。如果把乐进说成是“怯”者或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孙权来时必自恃人马众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骄忽轻敌。正可乘此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即如张辽所说“及其未合,折其盛气”,如此而已。盖兵贵神速,掩其不备,操之知将料敌,固极高明。

对曹操的人物评价

对曹操的人物评价

对曹操的人物评价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他是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对曹操的人物评价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统治能力。

他以其智谋过人和出色的领导能力,成功地建立起了健全的政权,并且在经济、军事和行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他坚决反腐败,重视人才选拔,有很高的管理能力,使得他领导下的国家保持相对稳定和繁荣。

其次,曹操在军事领域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干。

他以出色的军事策略和勇猛的战斗力,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军队并成功地征服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他在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等战斗中明显显示出了自己的军事天赋,以迅猛的攻势击败对手。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丰富的文学才华使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文化艺术的支持者。

他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情,创作了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然而,曹操也有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形象和行径。

他采取了残暴的手段和策略,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与刘备和孙权等对手的斗争中,曹操常常以权谋权,不择手段,从而使得他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争议。

总的来说,对曹操的人物评价应该综合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干和文学成就来看待。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既有赞许也有批评,但无论如何,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所作所为仍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议论文)议论文曹操作文5篇

(议论文)议论文曹操作文5篇

议论文曹操作文5篇曹操脑有勇有谋,又是杰出的文人,非一般无能之人相比。

所以我觉得,他不应该单单只背负着奸诈之名。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议论文曹操,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能喜欢。

议论文曹操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东汉末年之乱世,观天下之局势,凭勇谋而独霸一方者,史评“治国之良臣,乱世之奸雄〞,此乃曹操也。

以吾之愚见,三国里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

先说孙权,虽会用人,但全凭祖上基业,称不得英雄;再说刘备,虽性情稳重而仁厚,但功绩多在属下,也称不得英雄;再说袁绍,虽之前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好谋无断,也称不得英雄。

由此看来,天下之英雄,曹操当之无愧。

再说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便出自他之口。

但我认为这种性格,符合那个时代群雄争霸的特点,而曹操恰恰也有这样的野心,想要一统天下。

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凸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评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他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

而我认为他在“望梅止渴〞中所表现的机智,更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是曹军在路过宛城时,曹操规定,将士一律不得踩踏民田,而自己的马却因受惊而踩踏了民田,他让法官为自己定罪,因书上说不能处分担任尊贵职务的人,但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分。

于是便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

可见曹操的治军严明、以身作那么。

在我眼中,曹操也是一个会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人。

官渡之战中,他让袁绍的得力谋士—许攸为他所用,从而大败袁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他爱惜人才,不惜把捕获的吕布的赤兔马赠给关羽,对关羽恩重如山,所以才致使败走华容道时关羽念及旧情放了曹操一马。

而我认为曹操更是一位极英明而有远见的人,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他便认准“天下英雄,惟使备与操耳〞。

雄才大略曹操的智慧

雄才大略曹操的智慧

雄才大略曹操的智慧雄才大略曹操的智慧曹操,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雄才大略的代表人物。

他以卓越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战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他的智慧体现在许多重要决策和战略中,下面将逐一揭示曹操的智慧之处。

一、明察秋毫,洞察敌情。

曹操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凭借细微的线索判断敌人的意图。

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利用自己对孙刘联军的了解,在火烧连营之前诱使周瑜进攻,从而引发了大火,大败敌军。

这一战略展示了曹操在敌情分析和策略运用方面的非凡才能。

二、变幻莫测,出奇制胜。

曹操善于变换战术,使敌人始终难以预料他的下一步行动。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采用了逼迫袁绍放弃优势地形的计策,最终获得了胜利。

曹操的灵活应变和出奇制胜的能力,让他成为战场上的巨擘。

三、明察秋毫,用人唯才。

曹操深知用人之道,他善于发现、培养和运用人才。

他招纳了一大批文武俊杰,如夏侯惇、张辽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注重人才的能力和忠诚度,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德才兼备,都能得到他的重用。

四、勇攀高峰,勇往直前。

曹操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在战场上从不退缩,始终追求胜利。

他不畏艰险,以刚毅果决的态度直面敌人。

在赤壁之战中,尽管处境十分艰难,但曹操仍然采取进攻的策略,展现了他的毅力和勇气。

五、仕途谨慎,行事稳健。

曹操在政治上的成就同样彰显了他的智慧。

他在治理国家时采取谨慎稳重的态度,遵循法纪,重视民生,兼顾各方利益。

他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稳定,使得他的政权得以稳定发展。

六、诗文才情,博学多才。

曹操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卓越的才能,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化人。

他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歌文学才情表达了他的智慧和情感,让人对他的形象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总结起来,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体现在多个方面。

他洞察敌情、出奇制胜,善于用人,追求胜利,行事稳健,且兼具文学才华。

初一议论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曹操

初一议论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曹操

初一议论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曹操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他们的事迹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然而,在我心中,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却是曹操。

他是一位充满智慧、胆略和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他的故事和思想一直激励着我。

首先,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的北部,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注重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减轻了人民的疾苦。

同时,他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社会进步。

他的军事才能也令人钦佩,他善于用人,注重策略,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战争环境。

其次,曹操是一位具有卓越领导力和人格魅力的人。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注重诚信和公正,对待朋友和敌人都有着高尚的道德标准。

他善于化解矛盾,能够团结各种不同的人,共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种领导风格和人格魅力,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富有智慧和远见的人。

他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他善于观察和分析形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政策。

他的智慧和远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曹操也有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些人认为他过于残忍和狡诈,对待敌人毫不留情。

但是,我认为这种评价过于片面和简单化。

曹操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和多面性的人物,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他的行为和决策都是基于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利益考虑。

总之,曹操是一位充满智慧、胆略和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

他的故事和思想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成功需要努力、智慧、勇气和诚信等多方面的因素。

同时,曹操也让我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我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像曹操一样,注重团结、诚信、公正和智慧的发展。

我们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注重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短歌行·对酒当歌》为例分析曹操的人才策略

以《短歌行·对酒当歌》为例分析曹操的人才策略

以《短歌行·对酒当歌》为例分析曹操的人才策略顾实认为:“曹操是建安第一诗人,三国第一英雄,中国史中罕见的豪杰。

”[1]近年来多数学者也认同曹操的诗歌成就和驭才能力。

因此出现颇多研究曹操诗歌和曹操人才策略的文论。

但研究诗歌或研究人才策略的却多分开来谈。

首先研究诗歌方面的:比如孙桂平《曹操<短歌行>诗解辨笺》(《集美大学学报》2008年7月03期)进一步解释短歌行的寓意,探求《短歌行》是“横槊赋诗”还是配合“求贤令”抑或是宾主酬唱说,还是另有其它寓意。

其次研究人才策略方面的:比如赵昆生《析曹操“破浮华交会之徒”与“唯才是举”》(《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认为在曹魏政权建立、巩固的过程中,“ 破浮华交会之徒”和“唯才是举”是曹操消除汉末士大夫异己势力与选拔人才、构建势力集团的两个重要步骤。

以上仅单方面研究曹操的诗歌或单方面研究曹操的人才策略。

而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本文认为曹操卓越的驭才策略是在其人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本文试着以《短歌行·对酒当歌》为例分析曹操的人才思想进而分析他在这种人才思想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人才策略。

一、以《短歌行·对酒当歌》分析曹操人才思想(一)求贤若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者在这里强调他非常的忧愁。

而为何忧愁,愁到“忧思难忘”?一则对一个具有雄才伟略,希望建功立业的雄主来讲,人生苦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日为实现霸业难以预料。

不可谓不愁心。

二则曹操忧愁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为己所用,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这一节曹操不仅将自己焦虑建业的心情寓意在字里行间,更是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思淋漓尽致的表述给天下的才子们知道。

(二)揽天下之才为己所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在这一节里,省略的两句“纵我不在,子宁嗣音?”一句“纵我不在,子宁嗣音?”表面是说服人才投奔他,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见实质上蕴含着曹操揽天下之才为我所用的人才思想。

曹操为何被称为“奸雄”

曹操为何被称为“奸雄”

曹操为何被称为“奸雄”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世称“曹武帝”或“曹阿瞒”,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深受历史评价和民间传说的影响,被称为“奸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策略与计谋曹操机智过人,善于布局和谋略,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之一。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具备出色的才能,能够根据不同的局势和敌情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策略。

他善于权谋,善于利用他人之长,组织和发动许多名震天下的战役和政治行动,比如《赤壁之战》和夺取西凉。

他的这种计谋和智慧经常被人们解读为阴险狡诈,以至于得到了“奸雄”的称号。

2. 政治手段与手腕曹操在东汉末年是深得京师的重用,担任过多个要职,如御史中丞、典农校尉、大将军等。

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北方的一方霸主。

他有权谋家的头脑,独具政治手腕,通过收买、结交和威慑等手段,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追求权力的手段被认为是冷酷无情和奸诈狡猾的表现。

3. 统治手法与政策曹操在治国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政策。

他实行宽松政策,鼓励农桑生产,加强对外战争,使北方社会相对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然而,他也采取了严厉的手段打压异己,削弱自治权,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

这种统治手法被解读为冷酷无情和暴虐奸狡,也成为他被称为“奸雄”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曹操被称为“奸雄”既有其真实的历史原因,也与民间传说的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等因素有关。

无论如何,曹操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手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对于曹操的评价,应当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进行客观、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注意:该文章仅供参考,具体写作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勇与权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勇与权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勇与权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角色之一。

他以雄才大略、智勇过人以及权谋手段而闻名于世。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展现了他的智谋和勇武,并通过精明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手腕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历史发展。

曹操的智勇,见于他在战场上的威武和战略思维。

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能够凭借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战术,带领他的部队在多个战役中获得胜利。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便是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曹操兵力强大,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被诸葛亮和周瑜联手击败。

曹操虽然战败,但他在灭火之策中切实地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曹操的权谋手段,表现在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胆识。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野心的人,渴望统一中国并建立自己的王朝。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利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曹操善于运用谋略和政治手腕,通过结交豪强、娶亲连藩、恩威并施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还通过改革减轻百姓负担并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得国家逐渐走上了繁荣的轨道。

然而,曹操的智勇与权谋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他的权力野心以及对权力的迷恋使得他在一些时候显得过于冷漠和无情。

他在灭掉一些势力时曾采取残忍的手段,而且对一些忠诚的臣子也持有猜忌和怀疑的态度。

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树立起很多敌人,最终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综上所述,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智勇和权谋。

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思维让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胆识也使得他成为一位强有力的政治家。

然而,他的权谋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他的声誉。

无论如何,曹操的形象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的理解。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才观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才观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才观作者:宋兴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2期摘要: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着墨较多的一个统帅形象,他通过独特而卓有成效的人才策略收罗了一大批才能出众的文臣武将,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曹操人才观的内涵包括他对人才的极度重视和渴望,网罗人才的不拘一格,用人的智慧和权诈三个方面。

同时,也存在不计德行、贻害无穷,用人有疑、疑人亦用,妒贤嫉能、心胸狭窄,以貌取人、以名视人等不足之处。

其用人之道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于人才选拔和任用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人才观;和谐社会作者简介:宋兴杰,安徽舒城人,单位:扬州大学,专业: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021-01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成百上千个形象饱满的人才:有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庞统,有忠贞不屈的沮授、审配,有勇冠三军的吕布、赵云……其中,被毛纶、毛宗岗父子评为“奸绝”的领导型人才曹操尤显突出。

曹操一生南征北讨,为三国一统立下了卓著功勋。

纵观《三国演义》,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手下的一批聪明能干的文臣武将。

本文通过《三国演义》文本的阅读,分析和总结曹操的人才观以及对当下社会选拔人才的启示。

一、曹操人才观的重要内涵(一)曹操对人才的极度重视和渴望曹操一生忙于征战讨伐,可戎马倥偬之中总是不忘厚待谋臣武将,凡有才能者,都想优待并吸纳到他自己的身边来。

即使是敌营的,也不忘拉拢和恩遇。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中,曹操更是大宴文臣武将于长江之滨,并且横槊赋诗,名曰:短歌行。

在这首五言歌行中,集中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无限重视和渴望之情。

正是由于曹操对人才的极度重视和渴望,才赢得了众多文臣武将的拼死效力,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实力。

为曹操的南征北讨,东击西战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曹操网罗人才的不拘一格纵观《三国演义》,作为三国时代最大的霸主,曹操有着自己独特而不拘一格的网罗人才的方针,他“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于牧守者,不可胜数。

如何评价曹操

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

他活动在东汉末年,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以其才华横溢和出色的战略家的形象广为人知。

首先,曹操被认为是一个聪明、机智和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深谙政治斗争的技巧,并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曹操以其高度的组织能力和统一思想的能力,成功地集结了大量的人才,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魏国的发展。

其次,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和战略家。

他在历次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以出奇制胜的策略击败了许多敌人。

曹操善于利用兵力的优势和敌人的弱点,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有文学天赋的人。

他喜爱书法和文学,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政治、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充满了智慧和深度。

然而,曹操的权力欲望和手段也使得他备受争议。

他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残酷和不择手段的行为,对待政敌和平民都显得冷酷无情。

这也使得曹操鲜明的形象在历史上备受争议。

综上所述,曹操是一个具有多重才能和领导力的人物。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学领域,他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的行为也让人对他的评价存在争议。

英雄人物正反对比论证

英雄人物正反对比论证

英雄人物正反对比论证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很有成就的文学家。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

公元155年,他出生于一个有权势的宦官集团大官僚家庭。

祖父曹腾,桓帝时的中常侍,父亲曹嵩,曾任太尉。

曹操二十岁出来做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等官职。

他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建立自己的武装;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以后,经过长期征战,基本统一了北方。

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以后,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各霸一方,造成了大分裂的局面。

当时的大大小小独立王国,不下数十之多。

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冀州的袁绍、淮南的袁术、徐州的陶谦和吕布、益洲的刘璋、荆州的刘表、凉州的马腾和韩遂、幽州的公孙瓒、江东的孙坚孙策,以及后来的刘备等人。

这些军阀,不断进行混战,给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出现了“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的悲惨景象。

人民群众切望重新出现安定统一的局面。

曹操在所有割据势力之中,实力强大。

加上他把汉献帝迎往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居于优势地位。

曹操本人,又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当时最有条件完成统一。

所以,自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先后消灭了北方割据的群雄,结束了北方的分裂状态。

剩下的也只有偏居江东的孙权和僻处四川的刘备。

曹操在晚年总结自己一生事业时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个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曹操能统一北方,不仅有利于当时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而且也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这是曹操对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曹操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封建武装的。

年轻时,他曾以骑都尉的身份,随皇甫嵩镇压黄巾起义,因功迁升,作了济南国相。

公元192年,曹操在寿张打败青州黄巾军,乘势迫降,得丁壮三十余万,男女共百余万口,收编其中精锐,号为“青州军”。

曹操正是依靠这支武装,扩充了实力,转战于中原,终于发展成足以统一北方的强大军事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论曹操的人才策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Y)2008级汉语言0801班学号2008150092姓名董军指导教师李秀花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二O一二年五月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浅论曹操的人才策略摘要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曹操一生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曹操独特的人才策略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曹操现存的诗歌、政令文,以及相关的史料著作出发,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曹操独特人才观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的内容,加以论述与研究。

曹操人才观形成的原因,包括动荡的社会环境、哀叹生命短暂的悲剧意识、自己的宏伟志向以及自己的身世经历等因素。

曹操的独特人才观可以用“任人唯才”来概括,具体包括:避免等待,主动出击;不计前嫌,广纳贤才;不拘小节,不论出身;以诚相待,厚德载物等方面。

本文将逐条展开论述,以期能对曹操人才观得到更全面深刻认识,以便于我们的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志向;真诚;举荐;宽容Cao Cao’s talent strategyABSTRACTCao Cao was a great statesman and military strategist, but also a great writer in our history. Cao Cao 's lifetime achievements, and Cao Cao 's unique talent strategy are closely related.This article from the Cao Cao extant poems, decree, and related historical writing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to Cao Cao unique talent concept formation reason and its specific content are discussed and research.Cao Cao talent concept formation, including the turbulent social environment, lamented the short life tragedy consciousness, their grand ambitions as well as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other factors.Cao Cao 's unique talent can use" Appoint people by abilities " to summarize, including: avoid waiting, the initiative; forgive, recruit more capable personnel; not to stick at trifles, regardless of origin; Treat people with sincerity etc.This paper will discuss one by one, with a view to Cao Cao talent view to obt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so that we can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Keywords:Circumstances;Ambition;Sincere;Recommendation; Tolerant目录一、引言 (1)二、曹操人才策略形成的缘由 (1)(一)时事境况的激发 (1)(二)生命苦短的促使 (1)(三)宏伟理想的感召 (2)三、曹操用人的具体策略 (3)(一)避免等待,主动出击 (3)(二)不计前嫌,广纳贤才 (4)(三)举贤不拘小节,任能不问出处 (4)(四)唯才是用,不失大德 (5)(五)以诚相待,厚德载物 (6)(六)诱以官禄,威以刑杀 (6)1、诱以官禄 (6)2、威以刑杀 (7)四、结语 (7)参考文献 (8)一、引言得人才者得天下,从古至今,大到一个国小至一个集团,人才都是其兴衰荣辱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因此无论是刘邦高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还是萧何月下逐韩信的传奇,亦或是刘备三顾茅庐的佳话,无不说明了对人才的渴求,对人才的尊重。

然而回顾历史,有一位人物的用人之术不得不提,那就是曹操。

曹操历来被人称为是一代奸雄,然而正如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所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又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曹操评论说:“明察秋毫,谋略出众,真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三十五岁陈留起兵征讨董卓,在动荡时代中纵横驰骋三十年。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成就了一代伟业,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曹操成功的用人策略。

曹操的用人策略,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用人策略作更为深入,全面地探讨。

二、曹操人才策略形成的缘由曹操现存的诗歌有二十余首,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法大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通过细读曹操现存的诗歌,我们可以体会出,其中所包含的种种情感。

串联这些情感脉络,我们可以分析出曹操人才观形成的缘由。

(一)时事境况的激发东汉末年王室衰微,群雄并起,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曹操自己诗歌中,有较多描写汉末战乱事实和人民遭受苦难的诗歌。

比较著名的如《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写的是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董卓的事件:这首诗如实的描写了义军由聚而散的情形,对袁绍等人各怀鬼胎、畏葸不前之态做了揭露和批评。

诗末六句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痛苦,表现了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国家动乱,百姓流离失所,这进一步激发了曹操安邦定国,抚慰黎民百姓的远大志向。

同时,这一动荡的社会境况也加速了曹操求取贤才的迫切心情,促进了曹操独特人才策略的形成。

(二)生命苦短的促使汉末人的生命观中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因此,哀叹生命短促成为建安诗歌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

如果说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表达了曹操坦然面对生死高扬进取精神,如果说这种精神与当时时代特点相违背的话。

那么他的《精列》: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这首诗一开始便坦言,人的生命都有结束的时候,接着表达了圣贤亦不能摆脱死亡,并期许能得道成仙的心情。

这与其说是一种坦然,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是一种逃避。

诗句最后则直接抒情,表达了不能摆脱生命短促的忧愁与苦闷。

以悲郁的笔调,抒发了人生短暂的哀叹。

这种笼罩整个汉末时代的生命悲观意识,也促使了曹操在有限生命时间内,求取更多人才的信念,加速了曹操人才观的形成。

(三)宏伟理想的感召志不强者智不达,曹操之所以能够形成一套独特人才策略,与他的远大志向是分不开的。

曹操乐府诗很大一部分,描写了他自己的政治主张,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理想。

如《渡关山》,提出“立君牧民,为之轨则”,主张以法理治国家;同时还提倡要省刑薄赋,赏贵节俭。

又如《对酒》描绘了他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罢黜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诗中描绘了曹操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君主贤明,臣子忠良,社会安定,人民礼让,物产富足,老有所养,法制严明等。

这是曹操的理想愿景,也是曹操为之不断奋斗的志向。

这样远大志向的实现,必须依靠贤良人才的帮助。

这一远大理想,也是促使其人才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通过以上几类诗歌,我们可以初步对曹操的求贤若渴的情怀做一下分析。

面对动荡战乱的社会环境,流离失所的百姓,曹操毅然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高远志向:实现国家的统一,打击豪强,为人民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然而敌对势力的强大,盟军的不团结,加之短暂易逝的生命等种种因素阻碍着自己志向的实现。

于是这便进一步激发了曹操渴求贤能的情怀。

由以上诸多因素的激发,使曹操求贤如渴的情怀在《短歌行》中得到了集中的抒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以沉郁慷慨的笔调,面对逝去了的大半岁月,内心壮志未酬的忧思,对圣贤人才的渴慕便涌上心头,久久缠绕不能拂去,只有借酒的麻醉才能得到一时的宽慰。

诗人能够深刻理解面对天下动荡、群雄并起的局面。

贤能的人才们,如同向南飞去的乌鹊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