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学案(学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学案(学生)

琵琶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

晚年寄情山水。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二、解题(1)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序: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预习自测】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贾()人荻()花管弦()六幺()钿()头呕哑()嘲哳()虾()蟆陵铮()铮然悯()然转徙()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这是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及本诗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赏析,掌握本诗描写音乐的高妙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文化的热爱。

2学情分析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

但学生还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为鉴赏本文经典的音乐描写。

体会诗人与琵琶女产生的天涯沦落之情作为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琵琶行并序首先,我来说说我的情境导入。

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中,我课前先给学生播放《琵琶语》的曲子,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在课件中我插入了琵琶女的图片,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深情吟诵:两千多年前,一曲古筝将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段琵琶凝住了时空,将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的千古绝唱奏响在了我们面前。

今天,就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一起,伴着那浔阳江的悠悠江水,走进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相信知音故事的引领、音乐、图片的创设,会使学生很容易走进本诗凄切忧伤的情境中。

我的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诗人情。

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向学生展示多媒体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诗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凄切悲凉的感情基调。

在这样的情景氛围中,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江州司马为谁而泪湿青衫?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对这位天涯歌女产生了如此深切的共鸣呢?层层诱导,既使学生很好的感知了诗文内容,又为局部研读,突破天涯沦落人的形象打下基础。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学习提示】《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

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单元学习任务】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人理解作品。

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教学目标】1、感受琵琶女的形象及诗人寄寓的思想情感。

2、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歌曲入境:播放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感受音乐的精妙绝伦。

二、知人论世1、解题《琵琶行并序》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行"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它的典型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

“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关。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

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琵琶行》是一首代表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曲目。

《琵琶行》充满了悠久文化的浪漫情怀,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赏。

为推动琵琶行并序教学,收获了一等奖,我和同学们以贴近实践创新的理念,以系统的思路,构建了完备的弹奏技能。

一、预备工作1、曲目选择《琵琶行》的编曲很丰富,有曲调高低平和、律动明快的版本,历经工匠不断改进不断炼化,形成了更加精致的作品。

在曲目选择上,要注重曲子的细节和表现力,选择一到两首不同版本的《琵琶行》,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探索空间。

2、技术熟悉学习弹奏《琵琶行》之前,要先将指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同学们要在纸上记录如何形成指法,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弹奏实践之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弹奏习惯训练1、培养专注力弹奏期间,要细心聆听,静谧深入,专注自己,将琵琶与心灵成功融合。

把握节奏,淡定应对曲抒情变化,提高节奏感,灵活把握琴音气场,让个人表现得更出色。

2、完善技能在练习琵琶之前,可以先教学生一些基本琴技,以及其他一些弹奏技巧,例如:发音、放松、抚摸琴面,减少紧张感,让良好的情绪滋润琴弦,克服屈指的障碍,从而保护掌握琵琶技巧,增强技术水平。

三、合作协作训练1、舞台表现力弹奏琵琶行并序,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协作表现,要调节好旋律的配合度,眼神接触,细腻的节奏感,给观众以精彩的表演。

2、实践探索在实践探索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改变曲调,尝试用新鲜色调表现,可以用更多的乐器进行融合,将夹杂声音注入其间,丰富曲调的表现力,尝试新的音色组合和表现方式,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音乐沉浸体验感。

总之,《琵琶行》的琴音是深沉而又灵动,把弹琴结合准确的演奏技巧和表演精湛绝伦融入自己的曲目创作中,充分展示琵琶之美,为大家带来深刻的视觉体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教案【素养目标】1、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参考导学提示,能准确说出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学生参看课文注释,记住生字读音、重点实词的意思并背诵全文。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准确翻译诗句,并能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出每层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流利朗读并当堂背诵全诗【教学难点】能准确翻译诗句,并能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出每层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作家轶事顾况戏白居易唐朝的张固在《幽闲鼓吹》中记载:“白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

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唐代诗人。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因越职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

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2、写作背景《琵琶行并序》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

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他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消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引导学生欣赏琵琶音乐的韵味。

1.2 教学内容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讲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感受琵琶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琵琶行》的背景。

教师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琵琶的韵味。

学生分享对琵琶音乐的感悟。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诗意和意象。

解读诗中的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琵琶行》。

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诗中人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准备。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诗人的创作手法,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诗歌手法。

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琵琶行》的诗歌手法,如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参考《琵琶行》的题材和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分享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音乐欣赏与实践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音乐的独特魅力。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1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诗歌,梳理疑难字词。

教学重点:梳理疑难字词。

教学难点:梳理疑难字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题。

提问:《登高》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此句出处《琵琶行并序》,看看是什么让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与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诗歌,梳理疑难字词。

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7分钟)朗读古诗,思考:诗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四、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3分钟)1.自主阅读《导学案》79页“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部分,圈点勾画,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772- 846),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_,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白居易与______并称“元白”,共同倡导了______。

有______传世,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

(5分钟)通过诵读诗歌,完成以下任务:读准字音。

湓倡贾荻抹复挑霓裳六幺间关蛤蟆绡钿头银篦呕哑嘲哳2.熟读课文。

(8分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序言,关注以下字词含义。

1、元和2、予3、左迁4、郡5、司马6、明年7、铮铮然8、尝9、贾人10、悯然11、出官12、恬然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李杜”、雄奇豪放、《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

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自的镇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

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

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在诵读和感悟中,体会琵琶女和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其情感并体味情感变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继承发展中国古典诗歌“言志”的传统。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难点分析动作、语言描写,理解其情感并体味情感变化,理解古典诗歌言志的传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的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进入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曾祖迁至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夙慧早现,读书不懈。

出生六、七月时,乳母抱至屏风前,就能默识「之」、「无」二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琵琶女、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情;2.重点分析稳重的音乐描写,品味“情乐相生”的高超意境。

二、导入上课之前,老师来做个小调查:我们经常听音乐,你觉得音乐的什么最能打动你?确实,音乐的伟大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旋律动听歌词对味,更重要的是它总能牵引听众的情思,往往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来感受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探究探究是什么样的音乐让白居易潸然泪下?(板书题目、作者)三、明确学习目标正式学习前,我们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感受琵琶女、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情;重点分析文中的音乐描写,品味“情乐相生”的高超意境。

四、复习琵琶女、诗人的身世境遇上节课,我们从第四第五段的文字里读出了琵琶女和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

老师记性不太好,刚过了一天就把他们的故事忘得差不多了。

同学们比老师年轻,记忆力好点,能不能带领老师复习复习他们以前和现在的故事。

1.复习琵琶女和诗人的故事2.分析二人“同病相怜”你们纵观这两个人的人生经历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迫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人生经历;心情悲伤,生活冷落凄凉。

都说志同道合才能惺惺相惜。

文中有一句话能恰如其分地形容这两人的关系。

是哪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五、学习音乐,感受感情两个天涯沦落人,是什么让他们有所联系?(音乐)文中与音乐相关的文字主要集中在哪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容是什么?(江心聆听琵琶曲)好,我们来看看看,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

弹之前,还有长时间的情感酝酿: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好像恨不得把他她所有的情思、心志、心事统统弹进曲子里边儿。

好,我们现在起立读一读第二段正面描写音乐的文字,读完后小组交流交流:这部分与音乐相关的文字,你最喜欢那些句子,为什么?1.学生交流讨论五分钟2.学生发表观点板书3.情乐相生好,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是充满变化的。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谁悲失路之人——《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琵琶行(并序)》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此诗描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借其不幸的身世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欺凌,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同时,诗人由琵琶女的凄惨身世联想自身遭遇,抒发了无辜被贬、抱负难成的悲怨、愤懑之情。

学生应通过诗歌语言的赏析层层解读诗歌所含“五悲"。

【设计理念】经过初高中语文学习后,已基本具备诗歌鉴赏能力和文本概括能力,对诗歌语言和内容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本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主动交流。

但学生对诗歌背景或有不解,对诗文的情感和主旨的把握也常浮于表面,所以亦需教师及时地补充和引导。

所设计的两课时主要环节皆为学生自由阐明观点,辅之教师点评、补充。

此外,第一课时在文本分析后适当加入背景资料,以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关键人物的人生遭遇;第二课时学生交流后,加之教师理解和师生总结,便于完善师生讨论结果,使其更成系统。

【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了解字词义,理顺诗歌内容并背诵;2.能通过朗读,品味无声语言刻画有声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中的意境;3.能了解白居易诗歌的创作主张,归纳其语言的风格和特色;4.能多角度赏析诗歌所含“悲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和人生遭遇;2.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把握语言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难点1.多角度、由浅至深地分析诗歌所体现的“五悲";2.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文本细读法、朗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一位大诗人,他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你们知道这位大诗人是谁吗?(预设通过预习,学生皆可回答“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看看这篇胡儿都能吟唱的千古佳作妙在何处。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广西贵港市港北高级中学韦首建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身世及领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2、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

3、领会用各种比喻描摹音乐变化的手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和领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2、领会用各种比喻描摹音乐变化的手法。

难点:理解描摹音乐变化的手法及表达的内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等方式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了解琵琶女的身世和诗人的处境,进一步理解他们产生共鸣的原因,2、诵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感情基调。

〈二〉教学过程1、听诵读录音,了解课文梗概。

(用一句话概括)2、诵读全文,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3、了解琵琶女的身世(1)找出写琵琶女身世的句子(①序言部分第3句,②正文第三段2—11句);(2)诵读相关句子,理解一些文言词语意思,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琵琶女的身世。

4、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1)找出写诗人当时处境的句子(①序言部分第1句,②正文第四段3—8句);(2)诵读相关句子,结合课文注解③,再作一些关于作者身世的补充。

5、两人的遭遇有什么相同之处?用原文诗句概括。

(“同是天涯沦落人”)解释“沦落”含义,并结合以上(1)、(2)点进一步理解两人“沦落”的具体表现:琵琶女:年轻貌美、技艺高超、欢笑作乐——年老色衰、冷落飘零;(怨)作者:京城高官、高朋满座、诗酒流连——谪居卧病,凄凉落魄。

(恨)为下一步理解两人能产生共鸣作铺垫。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理解描摹音乐变化的手法及表达的内容;2、领悟琵琶女通过音乐变化流露的情感变化。

〈二〉教学过程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略写;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详写;第三次是明写,略写。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一、前言《琵琶行(并序)》是我国唐代文学史上一篇文学经典作品,被认为是唐代风俗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受到历代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品。

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个文学经典带给学生们,让他们了解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作品简介《琵琶行(并序)》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共计24章,讲述了琵琶师李白与美女高力士的爱情故事。

其中并序是作者的序言,意思是并,这也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方式。

全文曾经在唐代广为流传,后来被宋代周密欣赏,并在他的《齐谐记》中引用大量的篇章来加以评析。

《琵琶行》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首哀乐之歌,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教学方法1.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琵琶行(并序)》这篇文学经典,了解唐代文学的美。

2.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和内涵。

3.案例分析,让学生们通过具体案例,感受到文学经典的深度和广度。

4.批判性阅读,在参照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四、教学内容1.看完《琵琶行(并序)》全文后,我们可以了解到:琵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其结构优美,音质悠扬,被称为“琵琶声彻上林”,在中国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琵琶行(并序)》通过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性、爱情、情感等问题。

2.《琵琶行(并序)》讲述了一个关于琵琶师李白与美女高力士的爱情故事,文笔生动、情感深刻,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尤其思考在古代的女性地位,爱情的价值和意义。

3.《琵琶行(并序)》对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在文学、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表现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教师应先让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琵琶行(并序)》文本,掌握其基本的情节与背景知识,并提出提问,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琵琶行(并序)》音乐描写技巧鉴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白居易诗歌意境,品味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分析白居易高超的音乐描写艺术教学难点:学习白居易如何在行文中应用描写手法来表现音乐艺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听一段琵琶曲(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片段)。

师:这首琵琶曲好不好听?好听在哪里?能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学生表示很难)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是不是不好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十分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那么,他采用了哪些方法,有何效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琵琶行(并序)》中音乐描写的方法。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学生齐读,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速和情感。

本首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是第几段?(第二段)齐读第二段。

三、合作探究本段音乐描写哪些句子写得好?请找出1、2处进行赏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1、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2、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使诗句增加音乐美和节奏感,使音乐更加形象,悦耳动听。

(三)描写演奏者的动作神态(板书)“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者的神态,可以看出琵琶女弹琴技艺的娴熟。

“轻拢慢捻抹复挑”是弹者的动作描写,表现琵琶女娴熟的指法。

“曲终收拨当心画”是弹者的动作描写,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四)通过描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板书)“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第二句为例讲解四、配乐朗诵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诵。

(配乐《汉宫秋月》)五、迁移训练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学时数: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他的诗歌( http: / / baike. / view / 656.htm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http: / /baike. / view / 67798.htm )”和“诗王( http: / / baike. / view / 2685860.htm )”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 http: / / baike. / view / 1005039.htm )》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http: / / baike. / view / 28603.htm )》、《卖炭翁( http: / / baike. / view / 33428.htm )》、《琵琶行( http: / / baike. / view / 33438.htm )》等。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白居易)【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基本内容,了解并初步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技巧;2、理解音乐描写的多层含义,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层内涵;3、感悟诗人的心路历程,通过乐与诗的对话,深度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基本内容,了解并初步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技巧【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层内涵【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绘图法【教学过程】导入唐时有位帝王——唐宣宗李忱,曾为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童子解吟长恨曲"中谈的即是白居易创作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其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仍为人们所吟诵,在《长恨歌》创作十年后,白居易又创作了一首艺术水平不亚于《长恨歌》的长篇叙事诗,即胡儿都能吟唱的《琵琶行》。

一、解题何为琵琶?据传是由西域传入,在汉唐文献中约有三种。

一种叫阮咸,一种叫曲项琵琶,一种叫五弦琵琶。

后两种是纯外来的乐器,见于敦煌壁画中,也见于云冈石刻中,弹奏的人皆横抱怀中,弹时用拨板,与后世的掐弹竖抱不同。

何为“行”?又称“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源于汉魏乐府,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七言为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所以,《琵琶行》是根据琵琶所演奏的曲子而写的一首乐府歌辞。

二、序文解读通过预习,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或根据序文):被贬至九江(江州)为司马的白居易,在被贬的第二年于浔阳江头送客,偶听夜中有弹琵琶者,寻声相见,得知琵琶女的悲惨经历,听罢其曲,再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才感觉到失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批注阅读的方法欣赏诗中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2、用对比阅读法、讨论法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对音乐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读——赏——写,批注阅读,合作探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初中内容,引入新课。

1、学生齐背初中所学白居易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观刈麦》2、课前布置一名学生做相关准备,课上介绍白居易诗歌内容和风格,主要突出诗人提倡的“新乐府运动”的创作主张及其成果。

3、师生共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三、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探究:(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及要求1、合作探究: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共鸣?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要求课文中划出相关词句并作总结,每一问都要求每位同学至少总结两点思考。

)2、合作探究:本诗的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白居易曾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

”试就第二段中有关琵琶女调弦的运作神情和音乐效果的描写,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琵琶女弹奏时的“声”和“情”的。

(要求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几句进行赏析,在课本空白处作批注,赏析时要突出诗句如何表现“声”和“情”。

)(二)请学生分析教师设计以上两大探究任务的用意和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批注阅读,做好小组内讨论交流的准备。

(四)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合作作书面总结。

四、课后作业选择一种声音作描写,要求不能直接写出是什么声音,下节课与同学交流,让同学通过你的描绘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100字左右)第二课时一、诵读诗歌1、全班齐读2、校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奖学生朗诵,学生说说同学朗诵表现诗歌意境和情感到位的地方。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教师讲解,准确说出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结合掌握的意象、意境,准确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结合掌握的意象、意境,准确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检查课文背诵文本探究请概括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由来,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作为叙事诗的开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①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出了琵琶声。

②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③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4、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这样写有何好处?(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激发诗人的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作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2)“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既表现了琵琶女满腹心事不便明说,不愿意见人的难言之痛,更引发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

5、《琵琶行》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二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

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

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是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使诗歌在严谨中见错落。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诗意是学习的基础——《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 体会精妙的音乐描写手法。

3. 感受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音乐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际诉说自己人生际遇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中华民族是如此多情而聪慧:桐木的瑶琴将《高山流水》“伯牙鼓琴觅知音”的佳话流传,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多弦的古筝演奏诗情画意,《渔舟唱晚》归去来兮,绘出夕阳下湖光山色渔舟相竞的怡人境界;再看那敦煌飞天手中的琵琶,更有《昭君出塞》的漫道黄沙、《十面埋伏》的刀光剑影……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在得阳江边听到触动心灵的琵琶曲,用文字把它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来诵读这首诗歌,重现当时的情景,听听这位大诗人想告诉我们的——心中的故事。

初读文本。

先让同学自由读一遍,避免先人为主。

初读时先抛开小序,直接接触正文,然后找学生逐段朗读,每读一段,学生点评,教师小结。

重点处理断句、轻重、快慢、长短几个问题,适当标注,结合情景加以完善。

例:浔阳江头(悠长)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稍重)瑟——瑟——(稍长如叹息)。

寻声暗(轻)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轻)。

大弦嘈嘈(重而有力)如急雨,小弦切切(轻而柔和)如私语。

银瓶乍破水浆进,(稍快)铁骑突出刀枪鸣(稍快)。

东船西舫悄(轻)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停顿时间长)【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疏通字词,读准细节,理清脉络,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在韵律,朗读依据的是情节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沉重开篇。

请用一个词概括诗人的出场情景,联系诗歌及序文解释。

惨、秋夜、醉酒、别离、谪居、卧病、滞留他乡(后补充)。

柳永写“多情自古伤别离",单纯与挚爱之人别离,用“伤”足矣;悲、愁同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6.《琵琶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诗歌内容和知人论世法,理解诗人的迁谪情感。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文本,体会三次琵琶演奏。

2.学生通过诗歌内容和知人论世法,理解诗人的迁谪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让同学们写2~3句话来描写。

师:同学们的描写道出了琵琶的特色,也体会到了用文字来记录声音是困难的,可是即使不易描写,唐代诗人白居易还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能,留下了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他是怎么描写琵琶音乐的。

(二)介绍白居易1.师:白居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们先一起来填关于他的知识卡片。

师:大家之前学过学过哪些白居易的诗歌?对他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吗?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通俗易懂。

师:白居易语言的风格是与他的文学主张相关的。

(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诗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无病呻吟、别无寄托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民间疾苦。

)2.课文背景被贬江州直接原因: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有伤明教”。

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真正原因: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得罪了许多人,为人所排挤。

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师:也就是在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他写下了《琵琶行》。

(三)解题,介绍“行”的诗体特点。

师:《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享《唐吉癸签》中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自主学习)情况,指导重难点字音及难写的字。

2、理解的词语(成语)。

(二)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

(三)、学生诵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探讨文章思路。

1. 学生默读全诗,讨论:思路、层意。

①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并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③找出与小序内容对应的部分并朗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

2. 说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③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闻听琵琶女弹奏琵琶、讲述身世,并为她作了这首《琵琶行》。

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

③指定学生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
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江中又听身世苦;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
再闻琵琶青衫湿。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①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③你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
2、思考:“研读与练习”中的第三大题。

六、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①浔阳江边闻琵琶。

②江心聆听琵琶曲。

③江中又听身世苦。

④同病相怜感慨多。

⑤再闻琵琶青衫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