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3.平沙落雁4.梅花三弄5.十面埋伏6.夕阳箫鼓7.渔樵问答8.胡笳十八拍9.汉宫秋月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二、广陵散琴曲三、平沙落雁四、十面埋伏五、渔樵问答六、夕阳箫鼓七、汉宫秋月八、梅花三弄九、阳春白雪十、胡笳十八拍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战前:号角声 战鼓声 战中:全曲中心高潮
战终: 悲壮 胜利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 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 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 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 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 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 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嵇康:一曲广陵散,弦断有谁弹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的故事
全曲共十八段,音乐的对比与 发展层次分明,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 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 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 怨。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 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 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
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 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 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 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 说:“《阳春》取万物知春, 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 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 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 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 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汉宫秋月
中 国 古 代 十 大 名 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古老的传统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章之美
古老的传统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章之美古老的传统音乐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章之美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古老的传统音乐被视为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音乐作品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展现着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古老传统音乐的乐章之美。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中国古代音乐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代,而且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琴、古筝、笛子等乐器被广泛使用,并伴随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之美,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二、古代音乐的分类与特点中国古代音乐根据乐器、音乐形式以及演奏场合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分类,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
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宫廷音乐以庄重和典雅见长,常用于祭祀和宴会场合,传承于皇家贵族;宗教音乐则以庄严和肃穆为主,用于寺庙礼拜和道观儀式;民间音乐则更加朴实和活泼,多用于庆祝和娱乐活动。
三、古代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音乐曲调和乐器技艺逐渐失传。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音乐学院、举办音乐比赛、培养新一代音乐家等,以确保古代音乐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四、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随着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家也积极与国际乐团合作,将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新和跨文化融合的作品。
五、中国传统音乐的未来展望在当代,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古老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保护,同时推动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古代出名的乐曲
古代出名的乐曲1.《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以山水为主题,表现了高山峻岭、流水奔腾的壮丽景象,以及人们面对自然时的豁达与胸襟。
同时,曲子中优美的旋律和深邃的意境,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山流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广陵散》这首曲子以聂政刺韩傀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琴声表现了英勇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
曲调起伏跌宕,音域广阔,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广陵散》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沙落雁》这首曲子以大雁为题材,表现了雁群在空中的翱翔和落地的情景,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曲调悠扬优美,富有诗意,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平沙落雁》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梅花三弄》这首曲子以梅花为题材,通过轻柔优美的旋律和清新淡雅的曲调,表现了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曲中运用循环再现的手法,表现了梅花的静态和动态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梅花三弄》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忽而快,忽而慢。
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6.《夕阳箫鼓》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琵琶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7.《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
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肖鸾编《杏庄太音续谱》。
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
十首古风乐曲
十首古风乐曲以下是10首著名的古风乐曲:1.《红昭愿》:《红昭愿》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元素的乐曲,它以笛子和古筝为主要乐器,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2.《牵丝戏》:《牵丝戏》是一首以京剧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京胡为主要乐器,同时融合了其他中国传统乐器,充满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
3.《霜雪千年》:《霜雪千年》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为灵感创作的乐曲,它以笛子、古筝和二胡为主要乐器,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4.《棠梨煎雪》:《棠梨煎雪》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琵琶、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宫廷的华丽气息。
5.《是风动》:《是风动》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古风乐曲,它以琴、箫和磬为主要乐器,旋律悠扬,意境深远。
6.《霜降》:《霜降》是一首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古筝和打击乐为主要乐器,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画卷。
7.《庐州月》:《庐州月》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8.《琴师》:《琴师》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宫廷琴师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古琴、琵琶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宫廷的华丽气息。
9.《百鬼夜行》:《百鬼夜行》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百鬼夜行》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箫和打击乐为主要乐器,描绘出了一幅夜晚的神秘画卷。
10.《九歌·云中君》:《九歌·云中君》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楚辞《九歌》中的云中君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古筝、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楚国的浪漫气息。
这些古风乐曲各具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将古代的情感与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希望您喜欢这些推荐。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1.概述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融合了音乐、诗歌、舞蹈和戏剧等元素,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历程2.1 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宫廷音乐、雅乐和民间音乐等多个分支。
其中,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代表,是皇家宴会和祭祀仪式上演奏的音乐形式。
2.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广泛流传于中国各个地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例如,北京的京剧音乐、四川的川剧音乐等。
3.分类3.1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雅乐、宫廷舞蹈音乐等。
雅乐以其庄重典雅的风格闻名,常用的乐器包括磬、筝、琵琶等。
3.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山歌、民歌等,以其朴实、生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有各自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4.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其中,琵琶、二胡、古琴、笛子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5.表演形式中国传统音乐有多种表演形式,包括独奏、合奏、合唱、舞蹈伴奏等。
在表演中,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配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6.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文化基金、举办音乐比赛等。
附件:- 中国传统音乐演奏视频- 中国传统音乐专辑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1.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国法律规定的一部分,旨在保护和传承重要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
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名录,用于保护和传承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已纳入其中。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欣赏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欣赏-回复中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有许多经典名曲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并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欣赏其中的每一首乐曲。
1.《高山流水》:这是刘明湘为琴谱所创作的一首曲子,以描绘山水之美为主题。
听这首曲子,你会感受到高山流水之间的恢宏壮丽,以及无垠的宽广。
首先,我们可以准备一把中国传统乐器——古琴。
这首曲子需要具备一定的琴技,因此要事先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并掌握一些常用的音律。
2.《广陵散》:这是被誉为古代音乐瑰宝的曲子之一,由古琴大师吴与剑所创作。
它以广陵故地遗世之美为主题,曲中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意境和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曲子。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闭上眼睛,让音乐渗入心灵,感受其中的美妙。
3.《梅花三弄》:这是明代杨洪基所创作的古琴曲子,是流传最广的古琴曲之一。
它以梅花为元素,将梅花的幽雅与气韵传达到了音乐里。
我们可以找一本古琴谱,学习和练习这首曲子。
通过琴声的起伏和轻扬,我们可以感受到梅花的清雅和傲骨。
4.《二泉映月》:这是陈升为二胡创作的一首曲子,以描绘月下二泉的美丽景色为主题。
它以独特的技法表现了月亮下泉水的光影交织之美。
现在,我们可以准备一把二胡,学习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时,我们要注重表达出曲子中月亮和泉水的细腻之处。
5.《阳关三叠》:这是管平湖创作的曲子,以描绘阳关古道的壮美景色为主题。
曲中将阳关的险峻和奇特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借助一把笛子,演奏这首曲子。
通过吹奏的音调和吹气的力度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关古道的绵延和宏伟。
6.《秋江夜泊》:这是杨洪基为琵琶创作的曲子,以描绘江河湖泊秋夜的静谧之美为主题。
曲中充满了律动和起伏,营造出恬静的意境。
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弹奏琵琶,并演奏这首曲子。
通过琵琶的音符和指法,我们可以传递出秋夜江泊的闲适与宁静。
7.《清明上河图》:这是陈芸为笛子创作的曲子,以描绘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为主题。
曲中集合了悠扬的笛声和生动的音符,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音乐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音乐是指1840年以前的音乐。
曾经,中国古代音乐对我来说是神秘的,用兽骨磨制的骨笛,悠扬的古琴,还有许许多多不了解的钟磬等乐器。
这么多乐器,那么多美妙的乐曲都让我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周秦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前206年)周代的礼乐制度: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推翻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总结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等级严密的礼乐制度。
“礼”是为了区分贵族等级,“乐”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为的是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
周秦时期民间音乐的发展: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因逃避大戎族的威胁,把都城从镐京迁到东边的洛邑,进入了史称的春秋战国时期。
之后,代表奴隶制鼎盛时期的周王室日渐衰落,随同奴隶制的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的产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方面诸侯贵族无视于礼乐制度的束缚,在宴饮用乐中常有“僭礼”之举。
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斥为“淫乐”的民间音乐,以“郑卫之音”为代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渗透到了宫廷音乐中。
周秦时期的乐器及其分类法:周秦的乐器见于记载的已近七十种,管弦乐器和敲击乐器形制多种多样,制作技术相当进步。
随着乐器形制和数量的增多,周代出现了以乐器主要制作材料为依据的“八音”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周秦时期的音乐理论:周秦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主要标志,还在于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
二、两汉三国的音乐(公元前206年—公元205年)公元前211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为适应政治上大一统和文化管理上一体化的需要,曾设有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汉魏之际乐器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琵琶”的出现。
相传秦始皇时修长城的役工将鼗鼓加弦当作弹拨乐器,被称之为“弦鼗”。
到汉代已演进成为“颈长体园,四弦有品”的“汉琵琶”,竖抱用手指弹奏,这种乐器因魏末的阮咸擅长演奏,唐代之后被称之为“阮咸”或“阮”。
古代宫廷舞蹈典乐曲大全
古代宫廷舞蹈典乐曲大全古代宫廷舞蹈和典乐曲是中国古代皇宫中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这些优美而庄严的曲调和舞蹈动作,在当时的宫廷中被广泛传播和欣赏。
下面是一些古代宫廷舞蹈和典乐曲的介绍。
1.《高山流水》:这是一首古代宫廷的名曲,被赞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旋律婉转动人,描绘了江水奔腾的景象,寓意着波澜壮阔的宫廷生活。
2.《广陵散》:这是一首古代琵琶曲,被誉为古代皇宫中最为流行的乐曲之一。
它曲调婉转悠扬,善于表达忧郁而又深沉的情感,被广泛用于宫廷舞蹈的伴奏曲目。
3.《梅花三弄》:这是一首古代乐曲,以传统的筝曲形式呈现。
梅花被视为高雅和纯洁的象征,这首曲子描绘了梅花的花开花落,以及它在冬天中的坚强和坚持。
4.《凉州词》:这是一首古代诗词配乐曲,以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蓝本。
曲子独特的音乐编排,激发了古代宫廷舞蹈中的表演激情和情感。
5.《十面埋伏》:这是一首古代兵器舞曲,曲名源自古代战争时的战略阵势。
这首曲子配以舞蹈动作,展示了宫廷战争时壮观的场面,被用来表达宫廷的威严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6.《霓裳羽衣舞》:这是一种以女性为主的宫廷舞蹈,舞者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裳,手持绣花的羽扇。
曲子节奏明快,舞者舞姿轻盈翩跹,展示了女性的柔美和高雅。
7.《殿前欢》:这是一首古代宫廷乐曲,用于皇帝登基、庆祝生日等喜庆场合。
曲子气势磅礴,将古代皇宫中欢庆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传递出宫廷的庄严和隆重。
8.《流水游龙》:这是一首古代宫廷舞曲,舞者模拟龙的动作,配以流水般的音乐节奏。
舞蹈动作优雅流畅,展示了宫廷舞蹈的技巧和灵动。
9.《花月佳期》:这是一首以月夜和花开为主题的古代舞曲。
曲子柔和细腻,反映出古代宫廷中的浪漫氛围,舞蹈动作轻盈婉转,展示了宫廷中的爱情与美好。
10.《步步高》:这是一首古代宫廷舞蹈曲,舞者依次跳跃高度,展示了他们的身手和技巧。
曲子旋律欢快,节奏明快,表达了跳跃的喜悦和兴奋。
这些古代宫廷舞蹈典乐曲,不仅代表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精髓,而且展示了古代宫廷中丰富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与风格一、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先秦时代。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特点。
二、音乐体系与乐器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体系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这五个音符组合成了千变万化的音乐作品。
而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古代音乐也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音调模式,如宫商角徵羽的变体或其他音调模式。
在古代音乐中,乐器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乐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古琴、古筝、笛子、琵琶、钟鼓等是最具代表性的古代乐器,在音乐演奏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三、音乐曲目与表演形式中国古代音乐的曲目丰富多样,包括宫庭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等。
其中,宫庭音乐是贵族阶层及帝王的专属音乐,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宗教音乐则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旨在表达虔诚和敬畏之情;而民间音乐则较为随意和活泼,应用于民间庆典以及日常娱乐活动中。
在音乐演出形式上,古代音乐主要采用的是合奏和独奏的形式。
合奏是指多个乐器同时演奏,协调和谐,形成整体的音乐效果;独奏则是某个特定乐器单独演奏,突出乐器的技巧和表现力。
四、音乐表达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
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以及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投入,古代音乐传递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音乐作品往往与文学、绘画和舞蹈相结合,共同表达对自然景致、人生哲理以及历史传承的理解和反思。
古代音乐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常常涉及到传统文化符号、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这些文化元素赋予了音乐更为广阔的意义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中国古代音乐对现代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音乐在旋律、曲调和表演形式上的独特风格,为现代音乐提供了宝贵的源泉和灵感。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中仍能感受到古代音乐的痕迹,如部分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
同时,古代音乐也通过现代的演绎和改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关于传统民族的器乐曲
关于传统民族的器乐曲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民族器乐曲:
1.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的一首琴曲,被誉为“琴曲之冠”。
它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2. 《高山流水》:也是一首著名的琴曲,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高山流水的意境而著称。
3.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以其哀怨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4.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梅花的高雅气质而著称。
5. 《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以其激烈的节奏和紧张的气氛而著名。
6.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平沙落雁的意境而著称。
这些器乐曲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年表
中国古代音乐年表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音乐活动主要以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为主,其中最著名的即为宫廷乐舞《大雅》、《颂》等。
- 郑国渊《广陵散》是先秦时期最早的音乐作品之一,被视为古代琴曲的起源。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音乐以琴、瑟、筑、管等乐器为主,形成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两种传统。
- 在文化交流的影响下,传入中国的西域音乐与本土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浓郁异域风格的“汉宫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期的音乐受到佛教文化影响,各种音乐和舞蹈活动逐渐与宗教仪式相结合。
- 班固的《汉乐府》是保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古代音乐理论著作。
唐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
- 王维、杜牧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描述了许多音乐活动,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乐府杂录》是唐代音乐最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之一,收录了大量汉、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音乐作品。
宋代:- 宋代的音乐以词曲为主,音乐作品表现出细腻、婉转、含蓄的特点。
- 文字曲谱的普及使得音乐更具可读性,并增强了文人士人对音乐的兴趣。
- 苏东坡和黄庭坚等文人学士都是音乐作品的创作者与研究者。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受到了佛教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和戏曲音乐。
- 清代音乐学家温纲的《乐律推导》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之一。
- 《琴学双全》是元代音乐家吴自牧的著作,对琴曲的创作和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阐述。
近现代:- 近现代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鲜明特色的现代中国音乐。
- 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并存,展现了中国音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 中国音乐家谭盾、李双双、伍思凯等在近现代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传统。
从先秦时期起,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相互交融,创造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十大古典名曲的合称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
全曲共45段。
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
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
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年)。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音乐形式多样,且深受宗教信仰、宫廷文化和民间乐曲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各种形式以及其在演奏、曲调和乐器上的特点。
一、雅乐(宫廷音乐)雅乐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起源于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雅乐在古代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用于祭祀、宴会和宴乐中。
其音乐形式庄重、严谨,并以乐器合奏和合唱为主要表现形式。
雅乐的乐器包括磐、瑟、筑、钟等,曲调中以《大风歌》、《文王迎风》等著名。
二、宗教音乐宗教音乐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古代的宗教音乐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和儒家音乐。
佛教音乐教化人心,使人达到超越尘嚣的境界,常用于寺庙仪式和法会中。
道教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简单的吟咏,也有热烈欢快的舞蹈。
儒家音乐注重礼仪和教化,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性和修养。
宗教音乐在古代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广泛流传和最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它源于底层百姓的生活和生产,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的诉求。
民间音乐包括山歌、风笛、拉弦、打击乐等多种形式,乐器简单易制,常常与舞蹈和歌唱结合。
著名的民间音乐有《梁祝》、《二泉映月》等,这些音乐作品感人至深,流传至今。
四、曲艺音乐曲艺音乐是中国古代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腔调娓娓动听的唱腔,诙谐幽默的对白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表达主要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古代曲艺音乐有京剧、豫剧、粤剧等,每一种曲艺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曲调和表演方式,使观众陶醉其中。
曲艺音乐在古代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形式众多且多样化,从宫廷雅乐到宗教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曲艺音乐,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现代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维护古代音乐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中国历史下古代史歌曲
中国历史下古代史歌曲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时期的历史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古代史歌曲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歌词,将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民间艺术形式。
本文将介绍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史歌曲。
一、《沁园春·雪》- 宋代古曲《沁园春·雪》是北宋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后经杨洪基改编成歌曲。
这首歌曲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歌词简洁明了,旋律婉转悠扬,展现了唐朝时期的雪景,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二、《走进新时代》- 明代古曲《走进新时代》是明代文化名城扬州的一首古曲。
这首歌曲描述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变迁,以及人们在新时代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歌曲采用了江苏地区独有的音乐元素,既展现了扬州繁荣的景象,又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
三、《古战场》- 清代古曲《古战场》是清代人民艺术家傅聪创作的古曲,通过对历史上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顽强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
这首歌曲引人入胜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歌词,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热血激情。
四、《春江花月夜》- 唐代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后被音乐家李重光改编成歌曲。
这首歌曲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追求的故事。
音乐中融入了江南地区优美的曲调,歌词与旋律相互衬托,给人以浓厚的江南文化氛围。
五、《龙的传人》- 清代古曲《龙的传人》是清代音乐家赵世炎创作的一首古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为主题,颂扬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价值。
歌曲融合了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效果,给人以华丽壮观的感受。
六、《黄河大合唱》- 二十世纪经典《黄河大合唱》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刘家昌、谭盾等多位作曲家联合创作的大型合唱歌曲。
这首歌曲以黄河为象征,讴歌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团结一心的精神。
歌曲激昂壮丽的旋律、激情澎湃的歌词,成为中国现代史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介绍的几首古代史歌曲,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和表现手法,彰显了中国历史的辉煌和文化的多元。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梅花三弄(笛子)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二、胡笳十八拍(古琴)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
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
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
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
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
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
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
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
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
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
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三、汉宫秋月(二胡)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的情绪。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
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为二胡曲。
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华古韵,向有十大汉族名曲一说。
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汉族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委托之作。
今天店铺就为您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这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
“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中国古代音乐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音乐概述1. 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分期2. 中国古代音乐的分类及特点第二章:先秦音乐1. 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2. 先秦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诗经、楚辞等第三章:秦汉音乐1. 秦汉时期的音乐发展2. 汉赋、琴曲等代表性音乐形式第四章:魏晋南北朝音乐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2. 代表性音乐形式:琴歌、相和歌等第五章:唐代音乐1. 唐代音乐的繁荣2. 代表性音乐形式:燕乐、曲子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代表性音乐形式。
2. 欣赏法:播放古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代音乐演奏或合唱,亲身体验古代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音乐欣赏:评估学生在欣赏古代音乐时的感受和理解。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古代音乐演奏或合唱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音乐教程》2. 音响设备:CD、音响等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4. 乐器:古筝、琵琶、笛子等古代乐器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音乐,引起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古代音乐形式,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3. 欣赏:播放代表性古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古代音乐演奏或合唱,亲身体验古代音乐的魅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掌握代表性音乐形式。
难点:理解古代音乐的特点和审美观念,能够欣赏和分析古代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提要第一部分音乐的起源及夏商音乐·音乐起源:历史上有关音乐起源的论断众说纷纭,这里所说之音乐起源的诸多论断,和艺术起源刚好紊和,只是出于一种更为客观的认知,应该对史上的诸多论断加以分析,如果简单地论及音乐的起源,影响力最大的应当是“劳动说”,这是一种极具马克思主义特色的论断,它认为音乐来自于人类的劳动生产过程,符合马克思的有关理论,但人的劳动本能后于动物而产生,那么依据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则首先应当看到动物如何发声,在何种情况下发声,才能看到人如何发声,创造音乐并形成音乐文化,从而可以将音乐的起源划分为五个层面:生性求爱模仿巫术信息传递劳动·早期――人类对音乐的理解:早期的人类对音乐的理解着重于“唯心论”的一面,例如《乐记》中提到的音乐,是声音的组合,它的本质是外物对人心的关照,或者说音乐发自人的内心。
除此之外《诗序》中也记有一些早期音乐的某些情况,虽然《诗序》中的这段著名的文字一贯被认为是舞蹈的起源,但其出发点是人心对事物的认知。
·早期乐舞:我们说先秦时期的音乐是歌、舞、乐一体的音乐形态,乐舞伴随着劳动、祭祀等等活动产生,其功能是为了歌颂君主、反应现实生活,在原始社会开始的世袭制,使原始社会形成,统治者开始出现,因而产生了一些颂扬君王丰功伟绩的乐舞,其中当然也伴随着许多祭祀活动。
原始人认为这类乐舞是与神灵对话的桥梁,如此的方式可以唤起他们心理上的安慰。
·夏商时期,氏族社会趋于瓦解,转化为奴隶制社会,从而产生了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一方面,奴隶利用音乐来痛斥奴隶主的压迫,另一方面,奴隶主利用音乐来享乐,从而产生了一种重要的音乐现象――“女乐”,这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音乐体裁,在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在此之后虽然也出现过,但却没有如此大的规模;同时由于政治原因,长久以来国内学者在写作中国音乐史时,都尽量避免涉及此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音乐问题,并由于研究的缺乏,至今资料甚少。
·原始乐器: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次乐器出现的高潮,主要是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的出现为标志。
第二部分周秦音乐·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在阶级中出现了“士”的阶层。
这是一个极为重视礼制的时期,依据不同的要求,也有相应的礼制要求。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不一样。
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用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一礼制要求出现在西周,它是奴隶制发展到顶点的一个时期。
·周代的礼乐由于大量出现在宫廷,可以称为雅乐,这是种歌舞乐,从周代到清代一直盛行,并有三句话解释了雅乐,同时阐释了雅乐的形式: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武八佾登歌:带有歌颂君主的意图,从周代开始,人们开始注重歌颂前朝君王,同时在颂扬前朝君主的同时,也要歌颂本朝君王,同时这一词汇还表述着一种音乐运动的过程,西方音乐称其为“乐章”,在此也可以理解为“词章”;乐悬:悬架乐器,例如编钟、编磬,均需要悬挂于乐器架上进行演奏。
·周代宫廷音乐:主要包括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以及乡乐、四夷之乐。
六代之乐:简称“六乐”,例指黄帝时期的六部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大韶》,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周初的《大武》。
这六部乐舞中有歌颂前朝君王的乐舞,最后一部即是对本朝皇帝的歌颂。
六代之乐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但是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房中乐:《仪礼》中记:弦歌周南,召南之诗,而不用钟磬之节也,谓之房中者,后夫人之讽诵,以事其君子。
这是一种燕乐,歌时不用钟、磬,而用琴瑟伴奏。
房中乐多以民间诗歌中选用适于统治者的口味予以加工改编,在娱乐性上要求较多。
·四夷之乐:周代以黄河为界,四夷指秦楚吴越,四夷之乐包含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
所谓“野人之乐”的“散乐”也可归入四夷之乐。
四夷之乐主要用于祭祀和燕乐,大多以吹管乐器伴奏歌舞。
·乐器分类:周代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乐器产生的第二次高潮,并形成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分类方式,谓之“八音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先秦音乐思想(见最后的论述)·三分损益法(见最后的论述)第三部分两汉三国音乐·相和歌:民歌经过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
《宋书·乐志》记:相和,汉旧歌也。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相和歌以调式命名的乐曲有五种,即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侧调曲。
其伴奏乐队通常有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七种组成。
·相和大曲:相和歌发展的高级形式,它是一种特定的曲式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艳”,分为有词和无词两种;第二部分“曲”和“解”,曲是主要歌唱部分,有好几段歌词,每段歌词之后都有一个“解”;第三部分为“趋”,也分有词和无词。
·鼓吹乐:北狄乐传入中原之后,与汉乐以及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鼓吹乐,根据乐器配置和运用场合,可以分为鼓吹、横吹、短箫铙歌三类。
鼓吹包括天子宴乐群臣时所用的“黄门鼓吹”和车驾从行时在马上吹奏的“骑吹”。
主要伴奏乐器是排箫和胡笳。
·琵琶(见最后的论述)·《广陵散》:现存最早的《广陵散》见于1425年的《神奇秘谱》。
这是一首由两个基本主题发展演变而成的器乐大曲。
全曲由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部分组成。
从总体结构上看,保持着“序――正声――乱声”这种“相和大曲”的原则。
·百戏:民间各种杂耍技艺的总称。
据张衡《西京赋》记载,就有扛鼎、寻撞、跳丸、走索、吞刀、吐火等多种。
这类民间杂耍技艺对隋唐时期教坊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嵇康《声无哀乐论》(见最后的论述)·京房六十律(见最后的论述)第四部分两晋南北朝音乐·清商曲:又称“清乐”,包含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江南一带的民歌、民间歌舞以及根据这些歌曲填词或改编的乐歌,可以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两类。
“吴声歌”原是东晋时期江南一带的民歌,用箜篌、琵琶等乐器伴奏,陈时也用笙、筝来伴奏,其结构通常是五字一句、四字一句的分节歌,也有一部分是五言三句或长短句。
“西曲歌”产生于今天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一带。
其结构较“吴声歌”句法多样,除五言和长短句外,还有四言和七言。
·西域音乐流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张骞、班超两次通西域,这条道路之间的相互交流一直没有间断,也没有阻塞过,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西域文化也随着这条道路传入中国。
历史上的新疆被认为是中东地区的国家,包括了龟兹、康国、安国、疏勒等国,这些国家的文化通过不同区域传入中原地区,从而引发的乐器产生的第三次高潮,其间产生的乐器有琵琶、五弦、荜篥(今管子)、羯鼓、铜钹等等。
这些乐器的出现都与西域的龟兹乐有关。
·《碣石调幽兰》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首用文字记述弹奏手法的琴曲,现在称这样一种记谱方法为“文字谱”,据传这首琴曲是梁代丘明所传,现在遗留的是唐代手抄本。
全曲分为四段,由一个基本音调发展而成,这个音调通过移调处理、泛音演奏、句幅扩充,以及调式变化等手段加以发展,同时在曲中出现了散音、泛音在音高上相一致的旋律,尤其是此曲常用具有纯律特色的三、六、八、十一徽上的按音与泛音。
这说明早在六世纪以前,古琴音乐已经正式开始利用纯律音阶。
第五部分隋唐五代时期音乐·《渭城曲》,又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名《大阳关》。
称《阳关三叠》者则以《发明琴谱》为最早。
现在最为流行的一种见于《琴学入门》,因演唱式须反复三次,每次略作变化,故称“三叠”。
·隋唐九部伎,十部伎:隋朝初期分为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和文康伎七部。
大业中,将国伎和文康伎改名为“西凉和礼毕”,增设疏勒、康国两部,变为九部。
大业时分为西凉、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礼毕。
初唐,去除礼毕,增设燕乐,到了唐太宗时候加入高昌乐,称为十部。
唐太宗时十部伎俩:西凉、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乐、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
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1、大概念――广义的燕乐,泛指统治阶级在宴会中所使用的音乐,其意义与“俗乐”相当。
故隋唐时期的九、十部伎及所有教坊俗乐都可以称为燕乐。
正因为如此,所以“燕乐二十八调”也可称为“俗乐二十八调”。
2、小概念――狭义的燕乐,专指唐代贞观年间张文收所作的《景云河清歌》。
3、中概念――广义的燕乐,专指特殊的乐调风格乐曲。
由于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特别是势力较大的龟兹乐影响,从而表现为一种和传统乐调部相同的风格。
宋朝人士沈括将唐代音乐分为三类,即“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即燕乐)”。
·教坊:又称内教坊,就是内教的坊,这是一个宫廷音乐机构,专门管理音乐、舞蹈、百戏的练习、排练、演出事务。
开元二年,唐玄宗除了在蓬莱宫设“内教坊”外,又在东、西两京各设左右二教坊,左善舞、右善歌。
除教坊外,唐玄宗还设有“梨园”。
内教坊中有四种人在其中参与相关工作:第一种是内人或称前头人;第二种是宫人;第三种是弹家;第四种是杂妇女。
·唐大曲:大曲本是一种结构长大的乐曲,唐大曲基于相和大曲,但发展的更为复杂庞大,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
代表作《霓裳羽衣曲》。
唐大曲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散序”,是节奏自由的散板,器乐独奏及其合奏,不歌不舞。
第二部分为“中序”或“拍序”,以歌唱为主。
第三部分从“入破”开始,以舞蹈为主。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太宗根据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改编而成。
全曲结构为唐代大曲结构,结构说明如下:1、散序六段:开始时众乐不齐,大概各种乐器依次进入,节奏自由,不舞。
音调优美,故乐天曾说:“曲爱霓裳未拍时。
”2、中序或拍序:段落不明,众乐合奏,以板击拍。
据乐天诗中所述的舞态来看,这部分音乐当是比较抒情的慢板和中板,可能歌舞俱作。
3、由中序进入“繁音促节”的主体段落,可能就是后来所谓的“曲破”。
这部分共12段,是曲中最为热烈的部分。
结尾时节奏减慢,舞蹈停止,最后以长音结束。
·说唱在唐代的发展:说唱是由长篇叙事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说有唱的歌唱艺术,是后来的曲艺音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形式,说唱从汉代的《成相》即开始萌芽,唐代的说唱目前只能看到说唱本子,谓之“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