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前言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供助科学的仪器诊断,区别出事故多发驾驶员,并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再教育和训练,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开车应注意的事项,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群体的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事故大幅度降低下来,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长安大学、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百川、周有才、张校贵、刘浩学、杨立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Appraisal way of automobiledriving suitability test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项目、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汽车驾驶员选用、上岗培训、轮训及对肇事汽车驾驶员进行再教育时的检测与评价.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驾驶适宜性 driving suitability指驾驶员具有圆满完成职业驾驶工作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素质。

2。

2 速度估计Speed anticipation指人对物体移动速度判断的能力。

2。

3选择反应 Choice reaction指人对不同刺激做出选择性反应的能力。

此项目包括选择反应时间和误反应次数。

2.4处置判断action judgement指人对刺激信号的注意力分配和动作协调能力.2.5动体视力movement vision指人和视标处于运动(其中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状态时的视力。

2.6暗适应scotopia指人在强光下突然进入黑暗后视力的适应能力.2。

7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又叫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是指人感知同一物体凹凸或不同物体前后距离的知觉能力。

3、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以下七项:a)速度估计检测;b)选择反应时间检测;c)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检测;d)处置判断检测;e)动体视力检测:f)暗适应检测;g)深度知觉检测。

关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探讨

关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探讨

关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公路交通已经成为人类出行的主要方式。

在这其中,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对于道路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关于交通事故的消息,其中有一部分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的适宜性不足所造成的。

因此,建立适宜的驾驶员管理制度成为了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进行驾驶员适宜性检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我国,驾驶员适宜性检测已经成为了驾驶员申领、延期、转移驾驶证等必要手续的一项内容。

但是,目前的驾驶员适宜性检测主要局限于道路交通法规的知识考试和身体健康检查。

虽然这些检测可以让驾驶员了解交通法规,也确保了驾驶员身体健康,但它们并不能全面反映驾驶员的适宜性情况。

对于驾驶员的适宜性检测,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包含道路交通安全、心理素质、驾驶技能、危险预防等方面的多元检测。

其中,道路交通安全是最基础的部分,驾驶员必须熟知交通法规,掌握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不危害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心理素质是驾驶员应对各种不同情境、压力与矛盾的能力,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反应迅速的能力以及保持冷静的心态。

驾驶技能是驾驶员操作车辆的能力、技巧和信心。

不同驾驶场景下,驾驶员需要有不同的技术,如在山区驾驶和城市驾驶等。

危险预防是判断危险的能力,包括识别潜在的危险和危险的规避应对能力。

虽然这些方面都是影响驾驶员适宜性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首先,进行全方位的驾驶员适宜性检测是一个相当复杂和耗费资源的过程。

其次,进行这样的检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成就和资金支持,而这种能力在我国较为缺乏。

最后,驾驶员还必须配合检测工作,这需要他们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且有些驾驶员可能会对检测抱有不信任和疑虑的态度。

考虑到上述困难,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向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将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进行分层管理。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驾驶员适宜性“星级体系”,按照驾驶员适宜性的不同分层,从低到高,对应安排相应的驾驶行驶等级。

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应性检测标准

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应性检测标准
e q u i p me n t o f d r i v i n g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wh i c h i s d e v e l o p e d b y C h a n g a n Un i v e r s i t y S P e o p l e — Ve h i c l e — E n v i r o n —
p a c i t y , j u d g me n t c a p a c i t y o f 9 6 3 o p e r a t i n g v e h i c l e d i r v e r s f r o m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a n c e , K—me a n s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a n d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 t h e de t e c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t h e v a l u e o f e a c h i nd i c a —
游心 仁 ,李 醒
( 南京交通 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 南京 2 l l 1 8 8 ) 摘要 :使 用 日本警 察厅 开发 的C R T驾驶 适应性综合检 测仪和 长安大 学交通运 输部人一 车一 环境 系统安 全重点 实验 室研制 的驾 驶适宜性 检测设备 ,对江 苏省 内9 6 3名专职营运车辆驾驶人的感知能 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 力等各 项
第4 2 卷
第1 5 期





Vo 1 . 4 2 No . 1 5
2 0 1 4 年8 月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营运车辆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暗适应评价

营运车辆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暗适应评价
第2 期
2 0 1 3拄
陕 西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a n x i C o l l e g e O f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r i n a l l y t h e p a p e r r e a c h e s t h e r e v i s e d d a r k—a d a p t a t i o n j u d g i n g i n d e x e s b y he t me t h o d s o f o n e —w a y
( S c h o o l o f A u t o mo b i l e, C h a n g h n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h n 7 1 0 0 6 4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r o j e c t o f d i r v i n g s u i t a b i l i t y t e s t s , f o r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ma k i n g t h e d a r k— a d a p t a t i o n
A NOVA a n d K —me a n s c l u s t e r i n g . Ke y wo r d s: D a r k—a d a p t a t i o n,D i r v e r ,De t e c t i o n,S u i t a b i l i t y t e s t
Au t o mo b i l e Dr i v i n g S u i t a b i l i t y Te s t s o n Da r k— — a d a p at t i o n Va l u a t i o n

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系统研究

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系统研究

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系统研究——王生昌李良敏杨立本邱兆文65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系统研究*王生昌李良敏杨立本邱兆文(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710064)摘要构建了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5167名营运车辆驾驶人样本进行检测,调查统计其近3年来的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综合运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一均值聚类和因子分析等数学模型,研究确定了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阈值及权重,并建立了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多元甄别模型,通过863名驾驶员的示范应用,检验了所建立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U491.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 s sn1674—4861.2013.01.013O引言研究表明,驾驶人群体中存在着一部分驾驶人较其他人更易发生交通事故,且发生过事故的驾驶人重复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的现象,这一现象称为事故倾向性口],这部分驾驶人称为“事故多发者”。

这些驾驶人之所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主要与他们的心理、生理素质有关。

因为事故倾向性的存在,引出了“一些人适合于从事驾驶职业,另一些人则不适宜从事驾驶职业”的所谓驾驶适宜性,特别是以驾驶作为职业的营运车辆驾驶人,如果不适宜的人员进入职业驾驶人队伍,将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极大隐患。

国内外围绕驾驶适宜性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9]。

2001年交通部颁布了JT/T442—2001《营运车辆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从近年来成果的应用情况看,目前驾驶适宜性检测指导性还不够强,检测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特别是对道路运输驾驶员适宜性甄别、检测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还需进~步研究。

针对这一现象,本课题在分析营运车辆驾驶特点及影响营运车辆驾驶人安全驾驶的心理、生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确定了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阈值及权重,并建立了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多元甄别模型,同时通过863名驾驶员的示范应用,检验了所建立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交通安全常识:关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探讨

交通安全常识:关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探讨

关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探讨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道路交通事故却像恶魔一样侵害着我国人民的生活。

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万起,死亡人数达10.9万人,伤残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2亿元。

驾驶员适宜性检测很有必要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人、车、路三种因素。

人的因素占70%至80%。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交通事故率居世界之首,由此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开始研究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问题,并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检测诊断设备,对驾驶员每隔3年检测轮训(再教育)一次。

通过对驾驶员进行心理、生理检测,分析出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对肇事驾驶员有针对性地培训,改正其操作方法;对有些不适宜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劝其从事其他行业工作。

由于此项研究成果深入广泛的应用,使日本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少的国家。

波兰、前苏联的同样做法,也使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

驾驶员适宜性检测在国内也有成功的案例。

如济南军区某司机训练基地的一个单位自1991年起,对每年入伍的新汽车兵进行心理素质检测并跟踪检测结果,检测不合格的新兵都不能做驾驶员,这个单位10年中没有发生大的交通事故。

这个实例证明了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应用是很有成效的,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作用。

路况、车况和人的因素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到2020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76.5万公里,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3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14.1%。

总体来说,公路的通行条件愈来愈好,已不是导致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汽车的技术状况越来越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在我国境内合资的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增加,目前有几十家生产各类汽车的合资企业。

发达国家先进汽车制造技术的引进,使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技术状况也日趋进步。

其次,有些资金较雄厚的运输企业和个人直接购买高档进口车辆,进口车辆的增加提高了中高档汽车的比重。

营运车辆驾驶员深度知觉评价分析

营运车辆驾驶员深度知觉评价分析

营运车辆驾驶员深度知觉评价分析——杨立本张凌超李涛余翔田晓雪王生昌57营运车辆驾驶员深度知觉评价分析杨立本张凌超李涛余翔田晓雪王生昌(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710049)摘要深度知觉作为评价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1个重要检测项目,为验证其与事故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选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营运车辆驾驶员的深度知觉进行了准确测量,并得到5008个深度知觉有效样本。

通过统计事故组与非事故组驾驶员深度知觉与事故对应关系,得出驾驶员深度知觉与事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对事故组驾驶员按年龄与驾龄分类,得出年龄、驾龄对深度知觉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只是年轻驾驶员与低驾龄驾驶员在深度知觉的把握性上存在一定问题。

关键词深度知觉;驾驶员;检测中图分类号:U491.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 ss n1674—4861.2013.01.011O引言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状态,重大事故往往使运输企业背上沉重包袱,同时也给驾驶员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

在人一车一路环境组成的交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路和车的安全可靠度得到不断提高,然而唯独人的安全可靠度很难提高。

从国内外大量统计数据得知,道路交通事故中70%以上是由驾驶员因素引起的[1。

2]。

驾驶员之所以容易发生事故,主要与他们的心理、生理素质有关,所以提高驾驶员心理、生理素质是事故预防的关键[3]。

深度知觉是驾驶员的重要心理生理功能。

不同的驾驶员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其深度知觉能力也是不同的。

张建东等对汽车司机视深度知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全行车状况不同的司机组问,视深度知觉差异显著[4]。

因此,检测评价驾驶员的深度知觉能力,是预防交通事故的1个重要措施。

在驾驶员考核与培训方面,定期对营运车辆驾驶员进行深度知觉能力检测是有必要的。

深度知觉作为课题组研究驾驶适宜性的1项检测指标,本文将介绍深度知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定义深度知觉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物体空间距离、障碍物的远近是否有正确的判断能力。

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宜性检测与分析

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宜性检测与分析

摘 要 :本 文从交 通事 故的最 主要 因素一 驾驶 人着 手 ,通过研 究驾驶 人心 理 、生理 因素对 驾驶适 宜
性 的影 响 ,得 出驾驶 适宜 性评价 指标 ,并进 行检测 设备 的初选 与检测 方法 的介 绍 。通过对 苏州 市 汽车运 输 公司驾驶 人 的数据采 集与 筛选 得 出能反映 驾驶人 基本 信息 的样本 ,然后对 样本 进行初 步 统计分 析 , 以供 当地管 理者 参考 。
汽 乍 J f J { 支 术
殴 汁 研 究
A UT O MO BI LE AP P LI E D TE C l t N0 L O( ; Y
2 0 1 3 第5
2O l 3 N( ) .5
营运 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宜性检测与分析
孙 勤 英
( 长 安大 学汽车 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进行 了相 关研 究 。国 内, 以
9 8 9 年 开始系 统 的研 究 事故 统 计 资料表 明,营运 车辆 在 交通 事故 中 占有很 金 会庆 为首 的学 者从 1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原西 大 的 比例 ,而 由驾驶 人 负全责 或主 要责 任 的事故 占 倾 向性 以及 驾驶 适宜性 ;2 7 0 % ̄8 0 %以上I t ] ,因此 ,开展 驾驶 人驾驶 适宜 性检 安 公路 交通大 学 的李 百川教授 主 持 了职 业 驾驶 人驾 交 通 部人. 车. 测 ,提 高 驾驶 人 的职业素 质 ,从而 降低 事 故率 具有 驶 适宜 性检 测 技术 研 究 ;长 安大 学 “
CLC NO. : U4 7 1 . 1 5 Do c u me n t Co d e : A Ar t i c l e I D: 1 6 7 1 — 7 9 8 8 ( 2 0 1 3 ) 0 5 — 5 9 - 0 5

营运性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推广方案研究

营运性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推广方案研究

2 将 驾 驶 适 应 性 测 评 结 果 引入 准 入 机 制
1 )将驾驶适应性检测引入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 资格考查中
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地位 ,才能真正将驾驶适应性检
测 的推 广 方案 落 到实处 。
为了科学地判断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对驾
驶行 为的适应性 ,在 申请 《 机动车驾驶证》的新驾
Fa n gXi a o l i
( S i c h u a nC o mmu n i c a t i o n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S i c h u a n C h e n g d u 6 1 1 1 3 0 ,C h i n a )
1 营运 性 驾驶 员 驾驶 适 应 性 方案 推广 的准 备 工作
( 1 )明确驾驶适应性检测的法律地位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推广营运性驾驶 员适应性检 测的必要保障 ,只有通过相关部 门落实完善驾驶适
应 性 检 测 在 营运 性 驾 驶 员 的准 入 机 制 、培 训 、选 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员的资格 、培训等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 ,为驾驶 适应性检测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周 。
营运性 驾驶 员适 应性检测推 广方案研 究
方 晓 丽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摘 要 :结合 营运性驾驶 员管理 的现状 及驾驶适应性检 测的重要 性 ,本文提 出将 营运性 驾驶 员适应性检测方案推 广应用
于营运性驾驶 员的准入机制 、继续教 育培训、退 出机制 等安 全管理过程 中,为 营运性驾驶 员的安全管理提供 了有效 的保

驾驶适应性检测系统

驾驶适应性检测系统
推行驾驶适性检测,将交通安全教育从静态宣传扩展到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动态管理上,有利于全面提高 驾驶员的整体素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使交通安全管理工指驾驶员能够适应车辆、道路、交通环境与条件的能力,具体是指从事驾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最 低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在造成交通事故的各种因素中,驾驶员的失误最为突出,约占70%左右。因此,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必须从驾 驶员这个源头抓起。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开展驾驶适应性检测是提高驾驶员素质,从根本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效措施。
眼在光线发生明暗变化时有较长一段的视觉适应时间,即视力由弱到强的过程,这就是夜视力。驾驶员在夜 间会车时,若视力在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恢复,就直接影响到对交通信息的识别。这项检测是驾驶员在光适应之后, 进入黑暗条件,再在有效时间内对当前信息进行识别,根据识别时间长短评判驾驶员的夜视力水平。本产品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3—200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3091—2004。
【功能特点】 1)可以进行常规视力测试; 2)可以进行矫正视力测试; 3)在强光刺激后进行暗视力能力测试; 4)支持键盘和IC卡两种操作模式 【技术参数】 ◆视标方向:设上/下/左/右(使用兰多尔环形视标) ◆视力范围:0.1—1.
驾驶时需要对不同颜色的交通信号作出反应,因此驾驶员必须具备正确的颜色分辨能力。色觉检测仪可通过 对视野内不同颜色的色质和明度的调节值,对驾驶员颜色辨别能力进行评判。本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GB1843—200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3091—2008。
驾驶适性检测,是基于事故倾性理论,运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与设备,从心理、 生理,人机工程学等方面对从事驾驶的人员实施检测,把那些人体素质和技能低下者挑选出来,不给他们从事驾 驶职业的工作机会,避免成为今后的事故隐患,同时对现职驾驶员分批进行测试,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欠缺,进行 科学指导或再培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即可有效的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驾驶行为识别与评价研究

驾驶员驾驶行为识别与评价研究

驾驶员驾驶行为识别与评价研究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驾驶行为的识别与评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驾驶员的行为对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驾驶行为进行准确性评价和及时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驾驶员驾驶行为的识别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驾驶行为的识别技术驾驶行为的识别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准确地判断驾驶员的行为类别。

传统的驾驶行为识别技术主要基于视频分析和传感器数据分析。

通过安装在车内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的行为数据,如油门踏板的踩踏频率、刹车踏板的使用情况以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就可以准确地识别出驾驶员的行为类别,比如慢速行驶、紧急刹车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逐渐应用于驾驶行为的识别。

通过训练大量的样本数据和建立复杂的模型,计算机能够自动学习和识别不同的驾驶行为。

这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驾驶行为识别技术准确率更高,且适用于不同的驾驶场景。

二、驾驶行为的评价指标驾驶行为的评价是指通过对驾驶行为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准确性评估。

常用的驾驶行为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速度评价:包括平均速度、车速波动等。

高速度和频繁的速度波动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 加速度评价:包括平均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等。

高加速度的驾驶行为会增加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3. 刹车评价:包括刹车频率和刹车力度等。

频繁的急刹车会增加刹车磨损和制动距离,降低燃油经济性。

4. 转向评价:包括转向角度和转弯速度等。

过小或过大的转向角度都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5. 巡航评价:包括巡航时间和巡航距离等。

长时间的巡航会增加驾驶疲劳和注意力衰减。

通过对这些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否安全和符合交通规则,从而帮助驾驶员改善驾驶行为。

三、驾驶行为识别与智能驾驶驾驶行为的识别与评价不仅可以应用于驾驶员教育和培训,还可以与智能驾驶技术结合,以实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驾驶员行为识别及安全评估的研究与应用

驾驶员行为识别及安全评估的研究与应用

驾驶员行为识别及安全评估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交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驾驶员的不规范行为,交通事故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因此,驾驶员行为识别及安全评估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一、驾驶员行为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驾驶员行为识别技术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感知设备,如摄像头、传感器等,获取驾驶员的行车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处理,从而识别驾驶员的行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能力的提高,驾驶员行为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基于司机面部表情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司机的面部表情,判断司机是否疲劳,从而提醒司机休息;基于驾驶员车道偏离的预警技术,可以通过车道线检测算法,及时发现驾驶员的车道偏离行为,提醒驾驶员调整方向盘。

同时,驾驶员行为识别技术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通过识别驾驶员的行为,实现自动调整行驶速度、位置等操作,从而实现自动驾驶的效果。

二、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的研究与应用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是一种通过分析驾驶员的行车数据,评估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水平的技术。

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原理上,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与驾驶员行为识别技术类似。

它们都是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驾驶员的行车数据,从而实现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估。

不过,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技术更加注重评估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水平,而驾驶员行为识别技术更加注重感知驾驶员的行为,提供驾驶辅助服务。

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保险行业可以通过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技术,根据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安全驾驶水平,调整保险价格;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驾驶员行为安全评估技术,评估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水平,对行车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驾驶员行为识别及安全评估的研究与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营运性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推广方案研究

营运性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推广方案研究

营运性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推广方案研究
方晓丽
【期刊名称】《交通节能与环保》
【年(卷),期】2017(013)002
【摘要】结合营运性驾驶员管理的现状及驾驶适应性检测的重要性,本文提出将营运性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方案推广应用于营运性驾驶员的准入机制、继续教育培训、退出机制等安全管理过程中,为营运性驾驶员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措施.【总页数】4页(P43-45,60)
【作者】方晓丽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71.3
【相关文献】
1.驾驶员适应性检测对道路交通安全必要性分析 [J], 叶朝平
2.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应性检测标准 [J], 游心仁;李醒
3.山区高速公路营运性驾驶员驾驶适应性对策研究 [J], 周钊;谭莉
4.中外营运车辆驾驶员适宜性演化规律对比研究 [J], 刘流;杭文;喻丽丹;何杰
5.应积极推行对驾驶员进行驾驶适应性检测 [J], 张文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的驾驶技能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的驾驶技能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的驾驶技能评价方法研究巩建强;杨炜;田顺;夏海英【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驾驶员个体之间的驾驶适宜性差异,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数据,研究了驾驶技能评价方法.通过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测试验,筛选出有效试验样本54例.研究了各项驾驶适宜性检测指标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方法和和驾驶技能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可将驾驶员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通过对54例试验样本的驾驶适宜性检测,得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驾驶员分别占比为38.89%、22.22%、20.37%、12.96%和5.56%.【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06【总页数】6页(P244-248,253)【关键词】驾驶员;驾驶适宜性;驾驶技能;评价方法【作者】巩建强;杨炜;田顺;夏海英【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710064;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710064;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542015年10月19日收到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项目(2014-0912)资助驾驶适宜性是评价驾驶员是否适宜于驾驶工作的程度,包括驾驶员的心理、生理等因素。

驾驶适宜性的研究与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一系列的驾驶适宜性检测设备、标准及规范等[1]。

我国对驾驶员的适用性检测标准有《机动车驾驶员身体条件及其测评要求》,另外,2001年2012年交通运输部分别颁布了《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和《道路运输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在道路运输行业推荐使用。

驾驶适宜性是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形成的职业技能,既受先天因素的制约,也与后天的培养有关,总体上呈相对稳定的状态[2]。

驾驶适宜性相对较低的驾驶员,在驾驶活动当中表现为交通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则引出了:“一部分人适宜于作为职业驾驶员,而另外一部分人不适宜于作为职业驾驶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3年 1期 第31卷 总174期
内安全行车情况及事故记录。 2.1.2 样 本 筛 选
对检测数据进 行 了 科 学 的 筛 选,去 除 调 查 项 目 不 完 整 、不 稳 定 和 异 常 数 据 ,使 其 具 有 良 好 的 稳 定性和代表性,并 对 重 复 多 次 检 测 的 指 标 进 行 了 2次处理:对于重复5次以上 的 检 测 指 标,在 数 据 分析前剔除多次 检 测 数 据 的 最 大 值 与 最 小 值;对 于进行3次重复 检 测 的 深 度 知 觉 检 测 指 标,剔 除 检测数据的最大值。
选择反应时 间变动率
选择反应 错误次数
处置判断错 误 次 数/次
动体视力均 值
暗 适 应 时 间/s
深度知觉判断
40岁以下 41岁以上 误差均值/mm
~0.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70

~55
0.52~
~2
~4
~2.0
0.28~0.51 16.71~26.51 1~3
56~82 0.26~0.51 3~4
独立两样本 T 检验结 果 表 明,事 故 组 和 非 事 故组驾驶员的各项检测指标数值均存在显著性差 异,验证了所选择 检 测 设 备 对 驾 驶 适 宜 性 检 测 的 有效性。 2.2.4 单 一 事 故 特 征 相 关 性 分 析
评价驾驶人的事故情况可采用 3个特征因 素:事故级别、事 故 责 任、事 故 次 数。 制 定 各 单 项 检测指标的评价 标 准 时,采 用 单 因 素 方 差 分 析 评 价检测数据与单一事故特征在不同水平下的相关 程度,选择相关性 最 强 的 事 故 特 征 作 为 制 定 单 项 评价标准的参考。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适 宜 性 甄 别 检 测 评 价 系 统 研 究 ——— 王 生 昌 李 良 敏 杨 立 本 邱 兆 文
67
3 综合评价指标制定
理、心理素质 的 优 或 劣。 为 了 全 面 评 价 驾 驶 人 的 驾 驶 适 宜 性 ,需 要 综 合 各 方 面 的 适 宜 性 指 标 ,制 定
0 引 言
研究表明,驾 驶 人 群 体 中 存 在 着 一 部 分 驾 驶 人较其他人更易 发 生 交 通 事 故,且 发 生 过 事 故 的 驾驶人重复发生 事 故 的 概 率 较 高 的 现 象,这 一 现 象称为事故倾向性[1],这部分驾驶人称为“事 故 多 发 者 ”。 这 些 驾 驶 人 之 所 以 容 易 发 生 交 通 事 故 ,主 要与他们的 心 理、生 理 素 质 有 关。 因 为 事 故 倾 向 性的存在,引出了 “一 些 人 适 合 于 从 事 驾 驶 职 业, 另一些人则不适宜 从 事 驾 驶 职 业”的 所 谓 驾 驶 适 宜 性 ,特 别 是 以 驾 驶 作 为 职 业 的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 如果不适宜的人 员 进 入 职 业 驾 驶 人 队 伍,将 给 道 路交通安全埋下极大隐患。
经过分析发现,深 度 知 觉、动 体 视 力、风 险 感 知中心反应时间、周 边 反 应 时 间 等 4 项 检 测 指 标 的检测数据均值 与 事 故 次 数 关 系 最 为 显 著,采 用 均 值 作 为 评 价 指 标 值 ;选 择 反 应 时 间 、紧 急 反 应 时 间的变动率与事 故 次 数 关 系 最 为 显 著,采 用 变 动 率作为评价指标 值;速 度 估 计 的 误 差 均 值 与 事 故 次数关系最为显 著,采 用 误 差 均 值 作 为 该 项 检 测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适 宜 性 甄 别 检 测 评 价 系 统 研 究 ——— 王 生 昌 李 良 敏 杨 立 本 邱 兆 文
65
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系统研究*
王生昌 李良敏 杨立本 邱兆文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西安 710064)
摘 要 构建了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 甄 别 检 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选 取 5 167 名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样 本 进行检测,调查统计其近3年来的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综 合 运 用 独 立 两 样 本 T 检 验、单 因 素 方 差 分 析、K-均值聚类和因子分析等数学模型,研究确定了 适 宜 性 评 价 指 标 的 阈 值 及 权 重 ,并 建 立 了 营 运 车 辆驾驶人适宜性多元甄别模型,通过863名驾驶员的示范应用,检验了所建立检测系统 的 可 靠 性 和 有 效性。 关 键 词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适 宜 性 ;指 标 体 系 中 图 分 类 号 :U491.6 文 献 标 志 码 :A doi:10.3963/j.issn 1674-4861.2013.01.013
单 项 评 价 指 标 制 定 流 程 见 图 1。
图 1 单 项 评 价 指 标 制 定 流 程 Fig.1 Establish process of single assessment index
2.2 单 项 评 价 指 标 的 确 定 2.2.1 评 价 指 标 的 选 择
在所确定的检 测 指 标 体 系 中,单 次 检 测 指 标 直接采用检测值 作 为 评 价 指 标;对 于 多 次 重 复 检 测的指标,分析了 检 测 数 据 不 同 统 计 量 (均 值、变 动率、极差值)与 事 故 特 性 之 间 的 相 关 性,选 择 相 关性最为显著的统计量作为该项检测评价指标, 避免了JT/T 442-2001 《职 业 汽 车 驾 驶 员 适 应 性检测评价方法》采 用 单 一 统 计 量 均 值 作 为 评 价 指标的弊端。
2 单项评价指标制定
2.1 样 本 采 集 与 筛 选 2.1.1 数 据 采 集
本项目利 用 自 主 研 发 的 驾 驶 适 宜 性 检 测 设 备,在福 建、江 苏、安 徽 3 省 区 4 个 汽 车 运 输 公 司 设立检测点,检测 从 事 3 年 以 上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的 营运车 辆 驾 驶 人 5 167 人,并 调 查 获 取 了 其 3 年
针对这一现象,本 课 题 在 分 析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特点及影响营运 车 辆 驾 驶 人 安 全 驾 驶 的 心 理、生 理因素的基础上,构 建 了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适 宜 性 甄别检测评价指 标 体 系,研 究 确 定 了 适 宜 性 评 价
指标的阈值及权 重,并 建 立 了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适 宜性 多 元 甄 别 模 型,同 时 通 过 863 名 驾 驶 员 的 示 范应用,检验了所 建 立 检 测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和 有 效 性。
经分析,事故 次 数 与 检 测 数 据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最 强 ,可 作 为 建 立 评 价 指 标 时 的 参 考 。 2.2.5 单 项 评 价 指 标 阈 值 确 定
对各 检 测 指 标 样 本 进 行 K-均 值 聚 类[11]分 析。以聚类结果 为 基 础,参 考 类 内 各 事 故 次 数 对 应人数及其百分比以及事故多发次数在本类次数 中 的 百 分 比 ,将 聚 类 结 果 合 并 为 4 类 (优 良 、一 般 、 要 注 意 、较 差 ),其 中 ,“优 良 ”和 “要 注 意 ”所 占 比 率 比 较 小 ,“一 般 ”所 占 比 率 最 大 ,“较 差 ”是 在 检 测 工 作中要进行 淘 汰 的 对 象,所 占 比 率 控 制 在 5% 左 右 。 各 评 价 指 标 阈 值 见 表 1。
40 岁 以 下
41 岁 以 上
12~
周边反应错 误 次 数/次
18~
中心反映时 间 均 值/ms
17.6~
中心反映错 误 次 数/次
~1
~3.70
~79
~524.5
~547.3

~553.0
~5

3.71~14.75 80~164 524.6~616.7 547.4~624.9 1 553.1~607.0 6~17
1 营 运 车 辆 驾 驶 人 适 宜 性 指 标 体 系 建立
对驾驶适宜 性 的 影 响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研 究,结 合营运车辆驾驶 人 职 业 特 点,参 照 日 本 等 国 对 职 业驾驶人适宜性 检 测 指 标 的 要 求,综 合 考 虑 评 价 指标的实际可检 测 性 和 检 测 项 目 的 可 行 性,筛 选 出相对独立且能全面反映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 的 测 评 指 标 ,包 括 速 度 估 计 、选 择 反 应 时 间 和 反 应 错误 次 数、动 体 视 力、处 置 判 断、暗 适 应、夜 间 视 力 、深 度 知 觉 、风 险 感 知 中 心 及 周 边 反 应 时 间 和 反 应 错 误 次 数 、紧 急 反 应/连 续 紧 急 反 应 ,共 14 项 测 评指标。
收 稿 日 期 :2012-11-13 修 回 日 期 :2012-12-29 * 国 家 道 路 交 通 安 全 科 技 行 动 计 划 课 题 四 (批 准 号 :2009BAG13A04)资 助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王 生 昌 (1963),硕 士 .研 究 方 向 :道 路 交 通 安 全 、车 辆 排 放 控 制 技 术 、车 辆 检 测 诊 断 技 术 .E-mail:wshch@chd.edu.cn
指标的评价指标 值;连 续 紧 急 反 应 检 测 数 值 的 极 差值与事故次数 关 系 最 为 显 著,采 用 极 差 值 作 为 该项检测指标的评价指标值。 2.2.2 检 测 指 标 与 年 龄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研究结果表明,年 龄 对 与 驾 驶 适 宜 性 相 关 的 生理、心理指标有很大 影 响 。 [10] 本 项 目 采 用 典 型 两变量之间的相 关 性 分 析 法,对 检 测 项 目 的 评 价 指标与驾驶员年 龄 进 行 了 相 关 性 分 析,将 与 年 龄 相关系数较大的暗适应和风险感知周边反应时间 的评 价 指 标 进 行 了 年 龄 段 的 划 分,以 40 岁 为 界, 分为41岁 以 上 和 40 岁 以 下 (包 括 40 岁 )2 个 年 龄段。 2.2.3 检 测 设 备 有 效 性 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