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概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教材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物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载体。

研究《课标》,实施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本章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以科学探究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

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章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当的。

本章教学要贯彻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充满着物理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

通过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观察,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通过探索,学生可以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程标准实施时弹性较大,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创造。

教材内容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附在有形的具体事物中,教材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有形载体。

学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教师用教材来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对教材挖掘处理,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是课程发展的需要。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来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章节分析】第一节温度计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因为教学需要用温度来描述物态变化的发生条件。

因此本章内容首先要先解决温度的问题。

例如,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结构,温度的使用和测量等等。

关于温度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计测量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温度计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温度计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 温度计
关于温度,你了解哪些?
一、温度
1.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摄氏温度(符号 ℃)
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个等份, 每份代表1摄氏度。
例如:1.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 记做:37 ℃ 读做:37摄氏度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2.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摄氏度 记做:-4.7 ℃ 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 氏度”
阅读:77页小资料。 思考:1.表头的文字什么意思?
2.太阳表面温度是多少? 地球表面最高气温是多少?
地球表面最低气温是多少?
3.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二、温度计 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2.使用:a.观察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练习:观察77页图4.1-3的温度计的 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活动与探究1、观察与思考观察一:深井水的温度基本上是恒定的,冬天和夏天相差不多,可是当我们用手去感觉刚提来的井水时,冬天和夏天是不一样的,冬天觉得热,夏天觉得冷,这说明了什么呢?观察二:秋天草上有露,冬天地上有霜,夏天冰棒冒“气”,冬天人呼“白气”。

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2、动手做一做实验一:如图所示,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浸一会儿,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体验一下两手对温水的感觉。

实验二: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自制温度计。

如图,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

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这时带色的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一部分,这样就做成了一支测气温的温度计。

3、动脑想一想a.实验一中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它说明了什么问题?b.实验二中如果在玻璃上刻出表示温度的刻度,温度高的刻度是在温度低的刻度下方还是上方?看看它跟真实的温度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基础训练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水银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黑龙江某次测的气温是“-21.5℃”,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和认清它的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甲的示数是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_。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它能准确到_____℃,使用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_(填“离开”或“不离开”)人体读数。

6、如图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示数应为_____℃。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课件 新人教版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课件 新人教版

凝华 液化
遇到暖空 气后,冰 晶熔化,形 成雨

人工降雪 如果喷洒的干冰 量足够多,就会 导致空气中水蒸 气直接凝华成小 冰晶,这些小冰 晶在下落过程中, 由于气温低,相 互凝结成大的雪 花落到地面—— 凝华。
你能回答吗?
你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 吧,向舞台上喷洒干冰,能产生缕缕 青云或淡淡薄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 何产生的?
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升华)
★潮湿衣服晾干
液态水——气态水蒸 气(汽化)
生活中物理现象
看见这只灯泡, 你有什么问题 吗?
1、灯泡为什么 会变黑? 2、黑色的物质 是怎么形成 的?……
烧黑的灯泡
生活中物理现象
钨丝
吸 热
固态
升华
钨蒸气
放 热
?
气态
凝华
钨的 颗粒
固态
生活中物理现象
冰棍外表的“白粉”
生活中物理现象
固态
汽化(吸热)
液态
液化(放热)
气态
达标训练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水结冰 (凝固放热) F.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G.冰化成水 (熔化吸热)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液化放热)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水的家族成员
思考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 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雾 露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 有大量的水蒸气。这时候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 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 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液化 以及凝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听课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听课记录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物理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态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段视频,内容包括干冰在常温下迅速消失并产生大量白雾的现象,以及冬天窗户上形成的冰花。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现象时,想到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认真观察现象。

•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疑问。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为后续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1. 升华的概念与实例教师行为:•讲解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同时需要吸收热量。

•列举并解释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如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通过实验演示(如使用干冰进行升华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升华现象。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升华的概念。

•思考并讨论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升华的概念和实例。

•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升华现象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凝华的概念与实例教师行为:•讲解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同时需要放出热量。

•列举并解释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如窗户上的冰花、霜冻等。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凝华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凝华的概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的水冷B.-6 ℃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2.下面是张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成都市夏天的气温约为45℃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2 ℃3.如图甲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

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乙所示,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

4.有量程相同、分度值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下列关于“白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选填“吸”或“放”)热。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024年秋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节 水循环

2024年秋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节 水循环

地表的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小
霜、雪 冰晶,形成霜;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 凝华
晶,可能会以雪的形态降到地面
自然现象 雹
成因
涉及的物态 变化
凝固、熔化
典例1 关于自然界中雨、露、雾、霜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当高空积聚大量的水时,就会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B.白天气温上升,附着在物体上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大量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大量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
3.与水的物态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 变化
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
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

汽化、液 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 化、凝华
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
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了云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 变化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3.珍惜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人及各种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还 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航运以及发电等.此外,水还造就了自然界的 各种美景.因而,人们必须格外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人人都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杜绝一切浪费水的行为; 第二,杜绝一切造成水污染的行为,同时要对已经污染的水加以净 化,以便再利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雨 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小 熔化
水滴,与其他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
了雨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_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_人教新课标版

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要放热)方式冷却现象1、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雾滴)易错点: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无法用人眼看到。

人眼看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雾滴”,“白气”是液体,不是气体。

2、夏天自来水管水缸表面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雾滴)4、冬天,窗户内侧看见模糊的“水汽”。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5、冬天,室外看见的雾。

(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雾滴)加压1、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装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2、“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而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3、甲烷打火机凝华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举例霜、雪、雾凇、冰花、冰棒纸外面的白霜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升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所以升华能够制冷)举例卫生丸(樟脑丸)升华;钨丝升华(灯丝变细);干冰升华(人工降雨,储存食物);冰冻的衣服变干;碘易升华为紫色碘蒸气(加碘盐)自然界的水形态物态变化具体过程云液化、凝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雨液化、凝华、熔化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最后下落时,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露液化春夏季晴朗的白天,地表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在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

雾液化气温降低时,空气(相对湿润)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霜凝华冬天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雪凝固、凝华云中的小水珠凝固成小冰晶,与原来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一起下落成雪注意点(理解部分)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图像分析:图1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AB阶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处于固态;当温度升到t0时,开始熔化,t0为该晶体的熔点,整个BC阶段为熔化过程,虽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阶段该物质已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温度再次逐渐上升。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人教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课本目录,让大家对即将要学的知识进行了解。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课本
科学之旅、有趣的声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光的色散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索引
后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1温度计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1温度计ppt课件
或-20 ℃
返回前页
下一题
3.读出 右图 所示温度计 示数
答 案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3.右图所示 温度计 示数为
79 摄氏度
返回前页
下一题
4.读出 右图 所示温度计 示数
答 案
返回
上一题
4.右图所示 温度计 示数为
零下 9 摄氏度
返回前页
温度计的使用
正确使用温度计:
A.看清温度计的 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
最小分度值?
低于最低量程 -------测不出来
最低温度值?
量程:(-20 ℃----102 ℃)
°c
°c
错误! °c
正确!
°c
°c
错误!
°c °c 正确!
错误!
体温计
课堂练习
1.温度是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常 ______ 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来测 ______ 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 摄氏 ______温度,它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______ 沸水 0℃,把____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三、摄氏温标的规定
四、温度计的使用
五、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a.把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
0℃
冰水混合物
100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
100℃
b.把沸水的温度 规定为100℃。
沸腾的水
把0摄氏度和 100摄氏度之间 分成10等分, 每一等分就表 示10摄氏度。 记作: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把0摄氏度和100 摄氏度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一等分就 表示1摄氏度。 记作:1℃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课件
苏科陕西 八年级上册
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期末知识点复习
1. [2024·西安碑林区二模]以下是在西安的小明估计的常见温 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D ) A. 寒假中,室外一天内的平均气温约为-30 ℃ B. 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为80 ℃ C. 冰镇可乐的温度约为30 ℃ D.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 ℃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图所示,分析水循环可知,地表水吸收热量 汽化 ⁠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为小 冰晶的过程要 放出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高山顶上的积雪终年不熔化,厚度却基本不变,主要是 由于降雪量与冰雪因 升华 (填 物态变化名称)而减小的量基本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小帅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安 装烧杯和温度计时应先确定两者中 烧杯 的位置;实 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94 ℃; 图乙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由 图可知,当地的大气压 低于 标准大气压。
7.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 “白气”产生。“白气”是由于壶内的水蒸气冲出壶 嘴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其中 A

(选填“A”或“B”)处的“白气”较浓。夏天,从冰 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会冒“白气”,这些“白气”的状 态是 液 态。冰棍冒的“白气”的形成 与壶嘴周围“白气”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 化是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辽源期末]小明学习完蒸发后,想用实验探究一下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人教新课标版级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人教新课标版级上)

第四章物态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 (2010·潍坊中考)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解析】选C.解决此类问题时,先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其特点判断它的吸、放热情况.A项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B项中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C项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项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故C项正确.2.(多选)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许多信息,下列对相关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一定是晶体B.这种物质的熔点是80 ℃C.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00 ℃D.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刚好完全熔化大约需要37 min【解析】选A、B.从熔化曲线图上看有一段平直的部分,即晶体熔化过程,对应的熔点是80 ℃,所以A、B说法正确,从图象看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刚好完全熔化的时间段是10 min~30 min大约需20 min,所以D描述错误.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80 ℃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 ℃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铅的凝固点是-328 ℃【解析】选C.从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 ℃,所以80 ℃时酒精呈气态;由于水银的熔点(即凝固点)是-39 ℃,所以-50 ℃时水银是固态不能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铅的凝固点是328 ℃.所以A、B、D选项错误.-39 ℃时的水银,正好处在熔点,吸热时温度可能不变.故选C.4.(2009·贵阳中考)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解析】选 D.蒸发的快慢跟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A、B、C都是加快了水的蒸发,D是减慢了水的蒸发.5.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解析】选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升高,纸盒和水接触,温度保持在100 ℃左右,达不到纸的着火点183 ℃,所以纸盒不会烧毁.故选A.6.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凝华B.熔化、液化C.汽化、凝固D.熔化、凝固【解析】选D.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此过程白糖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发生了熔化现象;当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这个过程糖水又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7.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上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解析】选B.蒸发的快慢还和空气中的湿度有关,空气中的湿度大时,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大,身上的汗液难于由液体再变成水蒸气,蒸发变慢,蒸发致冷变慢,人会感到更加闷热.8.(2009·南充中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锅与碗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解析】选D.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通过热传递也能达到水的沸点,但由于碗中汤和锅内水的温度都等于水的沸点,碗中汤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会沸腾.故正确答案为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8分)9.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常用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答案:热胀冷缩36.5 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玻璃泡与身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与身体接触时间足够长;读示数时视线应与体温计垂直等.(任选一条)10.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它不需要洗衣粉就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_____.你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当气压降到一定程度使水的沸点降低到常温时,就可达到不用洗衣粉使常温的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气泡.答案:真实沸点与液体上方大气压有关,液体上方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11.(2009·安溪中考)在我国,每年的7月和8月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请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写出两条即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减慢蒸发的几个条件去考虑,合理即可. 答案:(1)用树叶、树枝遮盖住菜苗,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使菜苗温度不致于太高,减少菜苗水分的蒸发.(2)用树叶、树枝遮盖住菜苗,使菜苗表面空气流动减慢,减少菜苗水分的蒸发.(3)洒水后,水蒸发吸热,从而降低环境温度,减少菜苗水分蒸发.(任选两条)12.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从2月12日到2月28日在温哥华进行,冬奥会火炬如图所示,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解析】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降低温度;一种是压缩体积.答案:压缩体积放出13.(2009·黔东南中考)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可得到淡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蒸发和液化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塑料薄膜覆盖下的水池,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会很高,能加快水的蒸发,水蒸气遇到温度稍低的塑料薄膜会液化成水,滴入水桶中.答案:蒸发液化14.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解析】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会凝固放热,使地窖里温度不致太低.冬季的空调房间里,由于热风长时间的吹,会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低,空气湿度小,可以利用水的蒸发来增加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大空气湿度.答案:凝固放蒸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5.(2009·沈阳中考)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解析】考查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主要从水蒸气的液化和水的汽化考虑.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布去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16.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但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中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区分“吹气”与“哈气”的不同,一个是蒸发吸热;一个是液化放热.答案:哈气时,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从而手会感到暖和;吹气时,加快了手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手上液体的蒸发,蒸发时吸收了手上的热量,从而使手感到冷.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6分,18题8分,共14分)17.(2009·福州中考)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解析】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否则会使测得值偏大;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图象中有平直部分,说明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升高.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98 < (3)保持不变18.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将适量的某固体的粉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则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第3 min末开始出现液体,第6 min末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物质吸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试管中的固体均匀受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可参照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放法;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答案:(1)使试管中的固体均匀受热(2)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且试管不碰烧杯底(3)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该物质的温度逐渐升高(4)非晶体该物质在第3 min末至第6 min末的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升高的五、综合能力题(6分)19.(2009·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短文热管如图甲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图乙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他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_____.(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_____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_____“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_____(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解析】本题是物态变化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主要利用了液体的汽化吸热作用.热管里的液体发生汽化和液化,热管“制冷”时,上方温度低于下方一端的温度,于是上方的物体吸收热量,当上、下方温度相同时,热管停止“制冷”.答案:(1)汽化液化(2)⑥③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水平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假定两个物体冷热水平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反;我们凭觉得判别物体的冷热水平普通不牢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则: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则为0℃;把一个规范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则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红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分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形状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形状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应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平均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过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运用:(1) 运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越温度计的量程(否那么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沛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分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动摇后读数,且视野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外表相平。

四、熔化和凝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结。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结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结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进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 晶体和非晶体的基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降低,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 温度到达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结的条件:(1)温度到达凝结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结点相反;7、晶体的熔化、凝结曲线:五、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构成;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外表)六、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进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外表和外部同时发作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普通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作,且只在液体外表发作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外表积的大小有关,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翻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外表空气活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活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络:(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停止;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停止;(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作;蒸发只在液体外表停止;(D)沸腾比蒸发猛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高温度;(2)紧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贮存和运输;液化气;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构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构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4、水蒸汽上升到空中,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构成云,大水滴就是雨;5、云层中还有少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结成雹。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沪粤版)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沪粤版)

第24讲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总结课程要求本章重难点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能用水汇合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重点:温度概念的建立、温度计的使用,以及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本章难点:作“温度—时间”图像。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01 温度温度计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2.使用方法:(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即学即练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计内有一处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B.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o C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答案】B【解析】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一处细弯管,叫缩口,它的作用是让玻璃泡内的汞在温度升高时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

所以使用前要用力甩动几下,使管内的汞回到35o C以下,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温度计没有细弯管,在温度升高时测温物质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在温度降低时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读数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使用前不用甩,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02 物态变化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2.晶体和非晶体:(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一、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时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事先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向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测量和读数准确。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细管35—42℃0.1℃①离人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20—11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寒暑表—30 —50℃1℃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晶体熔化凝固图像: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晶体物质: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海波、冰、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三、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 镜,根据它们的形状和光 学特性,又可进一步细分 为多种类型。
透镜的材质
透镜大多由玻璃、塑料等 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 不同的光学特性。
透镜的参数
透镜的参数包括焦距、直 径、厚度等,这些参数对 透镜的性能和使用有着重 要影响。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会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时,会形成一个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NK YOU
感谢观看
串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器首尾 相连,并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 器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安全用电
在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开关应控制火线 ,保险丝接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 螺旋套接在零线上,开关应接在火线 上并与用电器串联。
06
第六章 欧姆定律与电功 率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凝固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 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现 象广泛存在,如冰融化、金属 冶炼等。
05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电荷与电导体的基础知识
电荷
物体带电是由于电荷的移动,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 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
电荷在导体中
电荷在导体中能够流动,从而形成电流。
力的基础知识
总结词
力的定义、性质、单位、矢量性
详细描述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和矢量性。力的单位是牛顿,符 号为N。力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力的性质和效果 。
重力与弹力
总结词
重力、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 华
一、升华
1.概念。 物质由
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的过程。
2.特点。
吸收热量。
3.应用。
生产中常用升华获得 低温 来冷藏食物或实施人工降雨。
二、凝华
1.概念。
物质由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的过程。
2.特点。
放出热量。
3.常见的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雪、霜、雾凇 的形成等。
三、地球上的水循环 1.生活中水的常见固态形式有 冰、雪、冰雹、霜、雾凇 等。 2.生活中水的常见液态形式有 雨、露、等雾。 3.生活中水的气态形式为 水蒸气 。 4.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水会在三种不同物质形态之间发生 变化。
吸热,
(1)升华 (2)熔化 (3)液化 (4)汽化 (5)凝固
(6)凝华
放热。
关闭
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关闭
(1)(2)(4) (3)(5)(6)
解析 答答案案
三、地球上的水循环 6.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 变化名称。
关闭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冰是固态的, 水是液态的,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液化 熔化
关闭
解析 答答案案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物态变化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六种物态变化贯穿着全章,从它们 的定义和吸放热情况对物态变化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它们的区别 和联系,有利于系统地梳理本章知识。
1.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 液化、凝华。
2.有三对可逆过程: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3.有三个特殊的点(温度):熔点、凝固点、沸点。 4.有三个温度不变的过程: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的凝固过程、 液体的沸腾过程。

第四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doc

第四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doc

'物态球;r 蛔点和同14岗质的蛔点和at 固点费也 砌源1嘏固.晶网匍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具有一定的娼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蛔点 晶悻婿化条件・CD 达到蛆点(2)不1折嗽h J 晶桂蛆化和«^«> AWC/C-I M4F.HMK恃点.温度不支,需g 瞬Wtn : /汽化啪E ['之阊分成LOO ,tt,时■为1P f 定义,裹示物件的咨鲤匪 混合物的温度定为o S.L 将1标准大气丹卜8P 水0931度定为100 S.i 康理,档£础■的触K 冷函性质(S 成林受冷》!因顽各不能使用)怖用酎.EUT*程和分唐值使用时,C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呻薛中,不要碰到容郎 壁初底邹.C2)持的gig 再谟畋,C3)询如J 徂 隹计1皿as 在裱峰中,机婀EW 祛柱的上事而相平.■-几种SB 度讶对比,分匿值 适用场所 实岬湿度计 —20~110^1TC 35~42P0.1T : 医院、* mf^aL tw* 岫 aowiFis 〉 —30~50T : 1TC KSSI 成化的两种方程,圈氏湖g 压缱律积 例Ml )测开冰福■出的■白,・⑵TR 化后时T ; 升4御毕 岸见例子,(1) ■冬天里冰冻的衣JR 干了 C5b*>(2)用■干冰■保鲜〈升华)C3)冬天早晨瓦上的3T 成下的香(略)▲注,早晨的雾、R (值化)单纯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温度的单位一一°C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凝固,熔化吸 热,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汽化、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 热,汽化的方式;沸腾,沸腾的过程;蒸发;升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雾、露、霜的成因。

简答类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首先要能够“记忆”和“举例”。

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熔点;凝固点;沸点;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硫2代硫4 酸6钠熔8 化10的1图2 象课1件4在线
6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0 60.3 61.8 62.4 63.8 65.3 66.8 68.8 71 74 76 78 80
温度/℃ 75
70
65
60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40

D乙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线是晶 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10℃ ,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可能是 非晶体 。
220
B
C
200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学校公开课 教育教学样板
讲课人:教育者


课件在线
1
课件在线
2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晶体与非晶体
熔点(物质的特性)
1、晶体: 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时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2、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时先软后稀,温度升高)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课件在线
15
松香的熔化图像 课件在线
7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55 温度/℃
D
75 温度/℃
D

50
70
B
C
45
65
时间/分 时间/分
B
400硫A 2代硫4 酸6 钠8的10熔1化2 1图4 像 60A0 松2 香4 的6熔8化10图1像2 14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硫代硫酸钠与松香各是 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3、BC段,硫代硫酸钠与松香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4、CD段,硫代硫酸钠课与件松在线香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8 ?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课件在线
9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金刚石 3550

1064


3410

962 固态水银
纯铁
1535

660 固态酒精
各种钢 1300-1400 铅
327 固态氮
各种铸铁 1200左右

232 固态氢

1083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三、凝固 (熔化的逆过程)
课件在线
3
实验装置图
实验器材: 酒精灯 烧杯
石棉网 试管 温度计 火柴 搅拌器 三脚架
实验药品: 硫代硫酸钠 松香
注意:酒精灯使用!
课件在线
4
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温度/℃ 55
熔 化 50 图 像 45
11
硫代硫酸钠熔化与凝固图象
55 温度/℃
D
55D温度/℃
50
B
C
45
50
C
B
45
时间/分 时间/分
40
A
0硫2代硫4 酸6 钠8的10熔1化2 1图4 像
40
A
0硫2代硫4 酸6 钠8的10凝1固2 1图4 像
比较两幅图像,你们能发现些什么?
课件在线
12
1、 固态
熔化 凝固
液态
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 是 熔化与凝固 ,反映一个共性是 温度不变 。
4、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D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课件在线
14

5、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 ℃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
40 0
2
4
时间/分 6 课8件在线10 12 14
5
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9 52 56 温度/℃
55
怎样作图
50
1、描点
2、用光滑
45
线连接各点
40
时间/分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课件在线
10
晶体凝固规律
温度/℃ 55 D
50
C
B
45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温度不变,这个温度 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 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40
A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硫代硫酸钠凝固的图象课件在线
熔化规律
凝固规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不 有熔点 无熔点 有凝固点 无凝固点
同 熔化时固 熔化时先 凝固时固 凝固时无固 液共存 软后稀 液共存 液共存态
相同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课件在线
13
1、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的依据是 有无熔点 。
× 2、判断: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
3、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