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耿超等 编著)思维导图
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管理.doc
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管理一博物馆学是由博物馆逻辑学和博物馆实践学组成的科学。
博物馆逻辑学是研究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应该怎样存在? 的课题的科学领域,而博物馆实践学则是研究并记录为具体实践博物馆逻辑学的结论所必要的方法论或技术论的记载科学领域。
博物馆学的内容(一)博物馆的环境、位置博物馆诞生的过程有二种类型:其一是因自然产生而建立的,另一个是因人为的计划而建立的。
前者是把伟人的住宅作为纪念物保存下来的纪念博物馆,或者为保护天然纪念物而建立的博物馆,以及附属于神社寺庙的珍宝博物馆等。
这类博物馆是当地产生的,离开了那个地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人为的按计划而建立的博物馆多半是国家公立的,是从行政的角度建立起来的,如国立博物馆学体系论长馆!一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即从行政角度;二是作为单个的博物馆的内部组织来研究其经营管理。
不管属于那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博物馆技术的研究。
前者是理论,后者则是实践论(方法、技术)。
有人说博物馆学是经营博物馆的技术,可见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是个极重要的学科,但关于这方面发表的论文极少。
法国博物馆局长助理皮也尔肖玛发表了一篇题为《博物馆的经营》的论文。
在论文的前部分列举了:一般组织、设立和废除、及规章等的理论,站在国家和博物馆社会和博物馆的立场,论述了国家对博物馆的权限和责任,及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
后部分列举了人事、收集品、收藏、长期委托、资料管理、建筑物、收藏原始登记、补充记录、资料的所在和移动、设施和费用、占地、安全、宣传、入场制度、参观制度、小卖部、经营费(收人来源、预算)等,关于经营博物馆必需的方法、技术,举出具体例子,论述了实践的问题。
每个博物馆在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站在被管理的立场,即国立博物馆归文教部或文化厅管辖。
公立博物馆则多半置于教育委员会管辖之下。
每个博物馆的上级组织当然要管理所属博物馆,但尽量把权力委让给馆长,允许馆长以自治的姿态经营博物馆。
10第十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 二、博物馆经营战略
• (一)博物馆的产品 • (二)突出博物馆特色 • (三)围绕展览综合开发产品
• 三、博物馆市场营销
• (一)市场调查 • (二)培育观众市场 • (三)博物馆产品包装 • (四)营销公关 • (五)网上营销
思考题
• 1.何谓博物馆机构的 “三部制”和 “一条龙”制设置?两者在 博物馆业务活动中各有什么特点?
•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 (二)博物馆安防系统
➢ 1.制定博物馆安全制度 ➢ 2.建立博物馆安全防范技术系统
• (三)博物馆安保的核心
➢ “人防” ➢ “物防” ➢ “技防”
• (四)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
第五节 博物馆经营
•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 (一)文化产业 • (二)文化事业 • (三)博物馆的 “非营利性” • (四)博物馆经营的内容
第十章 博物馆经营管理
第十章 博物馆经营管理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第二节 博物馆人事管理
第三节 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 第四节 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
第五节 博物馆经营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 一、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
• (一)发达国家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
➢ 集中管理型(法国) ➢ 非集中管理型(美国) ➢ 半集中管理型(英国)
• (一)博物馆章程 • (二)人事管理规章 • (三)行政管理规章 • (四)业务活动管理规章
• 二、博物馆馆长
• (一)一馆之长的重要性 • (二)馆长的任职条件
• 2001年,《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 (试行)》
• 三、博物馆职员
• (一)博物馆员工分类 • (二)博物馆员工的考核 • (三)员工的激励机制 • (四)员工培训
1.2 博物馆学学科体系
博物馆学
本节参考文献
• (台湾)张婉珍:《论博物馆学》,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 Sharon Macdonald : A Companion to MUseum Studies,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6. • 《中国博物馆学史》课题组:《知识·理论·体系·学科——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轨迹检视》,《中国
博物馆学的基本矛盾:藏品双重属性的二律背反。
在藏品的物质价值上,要尽可能使物质价值量损耗最小,物质价值的质 变化最慢;在文化价值上,则要求使本原文化价值被全部认识,让再生文 化价值达到尽可能的最大值。
六、 研究内容
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 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同类型博物馆之间 的关系等。
博物馆和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外部联系。
(2)信息科学: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博物馆 的物是信息的载体,博物馆学应属于信息科学
(3)跨学科性:博物馆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以及人的生理、心 理发展密切相关,也必然与这些相关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产生联系,因 此博物馆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四、研究目的
发现规律,指导实践; 规范,实现目标的程序、作业; 总结经验,理性升华; 建立学科体系。
(三)专门博物馆学
1、民族博物馆学;2、遗址博物馆学; 3、私立博物馆学;4、社区博物馆学; 5、数字化博物馆学
(四)其他: 组织——管理博物馆学;藏品——物质文化研究;业务——应用博物馆学 等。
九、博物馆学热点课题
05
04
06
03
07
02
08
01
09
01 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产生 02 博物馆与社区 03 博物馆与文化特性 04 博物馆与信息 05 博物馆发展与经营 06 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 07 博物馆阐释 08 博物馆观众研究 09 博物馆符号与博物馆话语 10 数字博物馆 11 高校博物馆
《博物馆学概论》总复习
《博物馆学概论》总复习第一部分博物馆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概念:博物馆博物馆学“三性二务”南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史密松学院大英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问题类:1、中国与国际通行的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2、构成博物馆的要素有哪些?3、博物馆有哪些特征?4、中外博物馆在功能方面有什么不同?5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作用?6 、国际博物馆常用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情况。
7、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8 、比较中外博物馆产生的原因。
9、中国博物馆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二部分博物馆的专业工作名词类:藏品藏品编目博物馆陈列复原陈列陈列总体设计陈列内容设计陈列艺术设计问题类:1、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原则和途径有哪些?2、藏品保护的原则是什么?3、藏品鉴定的内容有哪些?4、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分类及特点?5、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分类及其关系?6、博物馆陈列方案的内容以及编写方法。
7、展品说明有哪几种?8、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9、博物馆科研的内容以及体现?10、博物馆管理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第一部分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博物馆理论和博物馆实际、研究博物馆发展历史的学科“三性二务”:即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
最早在1956年北京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提出,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
1979年安徽全国博物馆工作会上,“二务”没变,“三性”的表述与已往有所不同,强调了博物馆保存实物的特征。
即: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博物苑:是 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的中国第一座私人博物馆,是中国人办的最早最有特色的近代意义的博物馆。
思维导图讲座PPT[1]
思维导图创始人 — 托尼.博赞
英国学者博赞在20世纪60年 代初创立。
他首先将其应用于训练一群 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 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 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 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 成为同年级中的佼佼者。
1971年Tony Buzan开始将 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 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 念。
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 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心智图充分运 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 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 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 , 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
脑神经细胞结构与思维导图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已成为牛津、剑桥 、哈佛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 。
思维导图在英国、美国、澳大 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领域也 有广泛应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 成效显著。有些国家从小学就开始 展开思维导图的教育。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 ,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 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 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因为图像能够自动的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可以 触发无数的联想,并且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极有效的方法, 图像还能够使人感到愉悦。
除了图像之外,还可以更多的使用颜色、或者通过层 次的变化以及间隔的设置、线条的粗细等方式,突出思维 导图中的重点。
绘制思维导图注意事项:
使用联想
联想也是改善记忆和提高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 素,它是大脑使用的另一个整合每个人都能够画出 自己的思维导图,逐渐就可以形成了个人 风格。
2018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5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提示: 核心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 王的统治(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有“道”(顺天意)。
第十一单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35课时
理教材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析史料 拓视野 史料探究 练模拟 史料解读
-9高考例析
史料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 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 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 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解读 史料主要阐述了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 集权,表明了新儒学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 百姓的生计,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35课时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十一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35课时
理教材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2-
第十一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35课时
理教材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3-
一、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二、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制统治。
第十一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35课时
理教材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5-
四、影响 1.积极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 限制君权、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 立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消极: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七年级历史下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思维导图模板_ProcessOn思维导图、流程图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背景设立南书房,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雍正年间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时期过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目的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含义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推行文字狱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禁书并销毁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腐败的趋势军队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军备废弛表现官场的腐败之风蔓延,官僚机构臃肿,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清朝中期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后果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原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积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消极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地位前80回,曹雪芹,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主要内容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特点和价值《红楼梦》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明朝成熟代表作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清朝前期达到顶峰昆曲逐渐走向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的发展演变1790年,乾隆皇帝80岁时,四大徽班进京献艺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的兴起与发展昆曲和京剧艺术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统一在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措施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全11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为破案悬赏150万 神秘人物
王更地雪夜盗俑 头
双方争抢将军俑 头
他的人头落了地
刘占成说:我有 功
王学理说:我无 罪
屈鸿钧说:我委 屈
蚂蚁的故事
秦俑坑的再度发 掘
秦俑彩绘的成功 保护
铠甲坑的惊世发 现
神秘的石质铠甲
秦陵惊现文官俑
百戏俑的发现
仙鹤、凫雁颇思 量
史籍觅踪
陵墓地宫的真实 推断
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 开记
01
风雪定陵
02
往事如烟 (代跋)
03
序言
04
第一章 周恩来的 抉择
06
第三章 少年天子
05
第二章 穿过历史 的迷雾
01
第四章 追踪玄宫 隧道
02
第五章 大厦崩溃
03
第六章 皇陵中的 爱情
04
第七章 定陵地宫 的主人
06
第九章 风流皇帝 苦命妃
05
第八章 金刚墙谜 洞
06
第一章 穿越世纪 的曙光
05
序章 活 的梦想
01
第二章 横空出世
02
第三章 三军仪仗 动地来
03
第四章 人类星光 闪耀时
04
第五章 世界第八 奇迹
06
第七章 跨过岁月 的长河
05
第六章 陵园探宝
01
第八章 将军俑头 被盗案
02
第九章 时代的悲 伤
03
第十章 再惊世界 殊
04
第十一章 秦陵地宫 之谜
05
附录二 本书部分 人名译名 对照
06
后记
北京街头的奇遇
踏入中国大门的 瑞典人
2024年博物馆学行业培训资料
91%
挑战与应对
探讨博物馆文化 传播中遇到的挑
战及解决方法
● 06
第六章 2024年博物馆学行 业培训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
在对2024年博物馆 学行业的培训进行效 果评估时,需要全面 总结培训所取得的成 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 培训的优势和改进之 处,为未来的发展提 供指导和参考。
91%
收藏品保管与保护
在博物馆中,保管和保护文物至关重要。学员需 要探讨如何有效地保管和保护文物,以确保其长 期保存和展示价值。掌握相关的措施和技巧能够 提高对珍贵文物的保护能力。
文物数字化与展览
数字化应用
掌握数字化技术 的操作和应用场
景
多元展示
学习不同展示方 式的优缺点
91%
展览创新
了解现代展览策 划和设计理念
第2章 博物馆学基础知识培 训
博物馆概念及功 能
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 构,通过收藏、保管、 研究和展示具有历史、 文化、艺术和科学价 值的物品,向公众传 达知识和启发思考。 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文 化传承、教育、娱乐 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 面。
博物馆学史
博物馆学的 起源
古代博物馆
博物馆学的 影响
全球博物馆发展
素养需求
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
91%
发展需求
拓展学术研究视野 适应数字化博物馆发展 参与国际博物馆合作项目
培训目标设定
01 提高博物馆工作效率
通过培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02 拓展专业知识
丰富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
03 强化团队合作
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提升
● 02
感谢观看
THANKS
第二讲 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
升华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数 字化博物馆,也成虚拟博物馆。
博物馆的信息化其实就是现代化,除了单纯的技术
组合,新设备的添置,还有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 转变,工作体系、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等, 同时更不可缺少博物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 化知识的普及。
博物馆属于信息科学:物是信息的载体,博物馆学研
定义: 法国学者希微贺:生态博物馆是由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
筹划、建造和运作的设施。地方当局负责提供专家、设 备和资金,而当地人民则依靠他们自己的意愿、知识和 个人力量推动工作。所以,生态博物馆是地方人民关注 自己的一面镜子,以寻求他他们祖祖辈辈在各个生态领 域获得的成就作出解释。同时它也是当地居民让参观者 拿着的一面镜子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产业、生活习惯 和共同崇敬的事物。 美国学者南茜· 福勒:生态博物馆是管理教育、文化和机 能变化的机构,有时称邻里博物馆或街区博物馆。它既 是考察文化机构性质与结构的框架,又是使其民主化的 过程。博物馆和社区应与生活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这是 生态博物馆的基本信念。
究如何对待这些信息,收集哪些信息,保护哪些信息, 保存哪些信息,为谁收集这些信息,如何使用这些信 息等等。博物馆学的根本支点在于信息。随着博物馆 信息化的发展,一门全新的博物馆学分支学科——信 息博物馆学已经逐渐形成,并由此进一步推动博物馆 信息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理性代替感性,数字代替实物; 信息技术需要高投入; 物与信息的冲突,信息可复制、转移。
一门学科能否成立,主要标志在于它是否有相对独立
的研究对象。
博物馆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社会文化实体,有
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和内在规律,并且具有客观性和独 立性的特征,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的基础以及为这种认 识成果进行检验的可能性。
《博物馆学》 博物馆藏品登记
• 6、数量
➢ 此栏指藏品单件数量的计量 ➢ 内容包括计数单位和单件实际组成的数量。 ➢ “数量”栏与“总登记号”栏,有密切关系,制定
藏品计量原则时,必须考虑既要便于统计,又要便 于提取。因此,博物馆藏品数量的计量,一般以 “件”为单位。
(1)单件藏品
➢ 按一件计算,编一个总登记号。 ➢ 例如:北宋麒麟图铁塔砖为一单件
➢ 分类登记簿应当重新建立分类号,分类号应回注在总登记簿中的该件藏 品的备注项内,以互相印证。
(二)其他辅助账册 ➢ 博物馆为适应入馆文物、标本和入库藏
品的管理,仅设立藏品总登记账和藏品 分类账还是不够的,需要登记的各种物 品有馆藏文物、资料、参考品、礼品、 外拨品、照片和复制品等等。 ➢ 因此要相应地设立各类账册,以反映整 个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全貌,使整个藏 品登记工作形成一个以藏品总登记账为 核心的完整的系统。
文物。按一件计,给一个总登记号, 在数量栏内的“单位”项填“块”,况分别处理
➢ A.成套藏品,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如不可分 割而又同一来源且同时入藏的,就可以按“套”编 一个总登记号,单位按“套”计,实际数量则填写 具体件数,其独立存在的各个个体可以编为分号, “件数”计具体数量。
➢ 长度以厘米为基本单位,特大者用米;重量以克为基 本单位,特重者用千克;容量以毫升为基本单位,特 大者用升。测量时一般精确到计量基本单位小数点后1 位。
➢ 一件藏品一般量二至三个尺寸:或纵(上下)、横 (左右);或长、宽、高;或高、口径、底径(口径、 底径一律量外径)。
• 8、质地
➢ 此栏指构成藏品的基本物质,一般可简要地注明, 如陶质、瓷质、铜质、纸质等。
• 1、参考品登记账
➢ 凡文物、标本经过鉴选,不够馆藏标准,但 又有陈列或参考研究价值者,可编参考品号, 登入参考品登记账,其账面格式和栏目与藏 品总登记账相同。
在博物馆学习:博物馆展览中的认知与传播
精彩摘录
书中还提到:“博物馆展览的传播效果,往往取决于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 感。”这揭示了博物馆展览成功的关键。在展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 和兴趣,创造出能够吸引观众、引发观众共鸣的展览内容。同时,通过互动体验、 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展览中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 体验感。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不仅保存了珍贵的文物,更是知识 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博物馆学习:博物馆展览中的认知与传播》这本书, 为我们揭示了博物馆展览背后的认知科学与传播策略,其中的精彩摘录更是引人 深思。
精彩摘录
书中提到:“博物馆展览不仅仅是文物的展示,更是一种认知过程的引导。” 这句话深刻指出了博物馆展览的核心价值。在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文物的 实物,更能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科 学等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这种认知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 的启发和文化的传承。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在博物馆学习:博物馆展览中的认知与传播》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书中还提到了博物馆展览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展览内容往往 与学校教育、社会热点等紧密相连。通过展览,观众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 审美情感等综合素质。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学校、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 同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 书中对博物馆展览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被更多 地应用到博物馆展览中,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博物馆也需要不断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 以适应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博物馆学习:博物馆展览中的认知与传播》一书不仅深入剖析了博物馆展览的认知价值和传 播策略,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博物馆与社会教育、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思考。对于博物馆从业 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观众来说,这本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绪言精编
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绪论:博物馆学及其进展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
它的性质如何?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对其研究的意义何在?这一切,不仅对一般的社会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一些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往往缺乏明晰的概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是因为这门学科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更是因为学科本身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尚缺乏明晰性和稳定性。
所以在着手讨论博物馆之前,我们有必要就这门学科的性质、对象和意义,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讨论,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第一节:博物馆学是一门科学吗?尽管博物馆理论某些基本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尽管博物馆学(Museology)作为博物馆研究的专门词汇也有一个世纪了,但事实上博物馆学还是如此年轻,以致不久前我们还看到它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辩护。
有关它的争论,主要围绕着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展开:博物馆学能否被正当地称作一门科学?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末,它是什么性质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还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学科?更进一步的问题则是,如果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那么它属于什么性质的科学?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博物馆学性质,引起了博物馆界深切的关注,这尤其反映在198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组织的讨论中。
我们可以从这些争论中概括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否认博物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博物馆工作者是手工工匠,是掌握专门技能知识的实践者,同时也具有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却无法与一些明确的规则或理论相联系,或仅隶属于它们。
博物馆工作是次要的,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学术理论研究课题,因此,博物馆研究不具备学术研究的性质。
”[1]美国人W·E·华施本于1967年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人》杂志上发表了“祖母学与博物馆学”一文集中地体现了这种态度,他使用“祖母学”(Grand-motherlogy)的字眼来形容博物馆学颇具有一种讥讽的意味。
他认为为博物馆工作提供一个理论基础是可笑的自负。
03第三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第三章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当代外国博物馆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世界普遍的收藏现象
古代世界的收藏现象
亚洲地区 图书寮 佛殿 珍宝阁
“绘马殿”
非洲地区 缪斯神庙
• 一、中国古代的收藏实践
➢ 至晚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对珍贵遗产收藏、保 护和利用的实践活动, 并建立相应的保存设施。
➢ 蕴含了一些博物馆性质的因素。 ➢ 有些收藏实践贯穿了娱乐的功能,有些可能还孕育
了教育观念。 ➢ 较早地发展起较为完备的收藏的管理、著录制度、
保护方法与技术,并融入了中国现代博物馆的运营 中。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一)生态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 (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
三、博物馆走向市场 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 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 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 • 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 • 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 • 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 “三性二
• 四、现代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1.欧洲地区:出现一批现代博物 馆;专门博物馆进一步发展。 2.北美地区:发展与变革 3.其他地区:开始兴起
1.欧洲地区:新类型,新理念, 新方法,地方博物馆,社会主义 博物馆。
2.北美地区:现代博物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