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专题--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小升初第2讲:数轴、相反数与倒数
(小升初) 备课教员:×××第二讲 数轴、相反数和倒数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掌握数的分类,理解数轴、相反数与倒数的重要概念。
2. 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并且在数轴上表示,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通过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倒数的意义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举例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及倒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相反数及倒数,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PPT ,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种)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吗?谁能来说说? 生:有理数。
师:上节课我们是不是学了有理数?还记得有理数的分类吗? 生:师:有理数是不是可以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那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温度计) 生:温度计。
师:是的,那它形状是什么样的?上面的刻度和数字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师:是不是也有正的和负的还有零? 生:……师:好,那么今天就来学习和温度计有相似之处的数轴。
我们课本也给了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这三个统称为数轴的三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
板书课题:数轴、相反数和倒数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数值相反的两个数,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倒数:设一个数a 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得到的a1就是a 的倒数。
二、星海遨游(43分钟) 例题一:(9分钟)如下图所示,数轴中正确的是( )。
师:同学们先看看这些数轴,发现了什么? 生:……师:我们可以先看看哪个是错的?是不是B 肯定是错的?因为它连原点都没有,再看看选项A 它少什么? 生:……师:是不是少了正方向?所以它也是不对的。
再看选项C ,它是哪里错了呢? 生:……师:因为我们已经判断了选项A 和选项B 是错的,那C 和D 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的,同学们看看C 和D 有什么不同的呢? 生:……师:它们是不是都有原点和正方向?但是大家仔细看一下选项C 的单位长度是不是不一样?0到-1的长度和0到1的长度都是一个单位长度,然而它们长度不一样,所以C 也是错的。
小升初阅读第二课
目录
• 阅读理解技巧 • 阅读材料选择 • 阅读习惯培养 •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 阅读中的词汇积累 • 阅读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01
阅读理解技巧
快速阅读技巧
技巧一
扩大视幅:通过训练,逐渐增加 每次注视的视幅,减少回视次数 ,提高阅读速度。
技巧三
整体认知:培养从文章整体上理 解文章的能力,快速把握文章主 旨和重要信息。
2 仿写练习
读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3 缩写或扩写
读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4 主题写作
读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05
阅读中的词汇积累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总结词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上下文线索和语境,猜测生词的含义,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 不要立即查字典,而是尝试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所读内容,或者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 疑问。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孩子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他 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考阅读习惯
总结词
阅读时积极思考,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
详细描述
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针对所读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鼓励孩子对所读内容进行深 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化。
06
阅读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文 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 容。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助于避免因文 化误解而产生的歧义。
小升初2 第二讲 盈亏问题
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
人植树的棵数相差7-5=2棵。所以植树小组有
忆 18÷2=9人,一共有5×9+14=59棵树。
百
分 数 学
【例题2】答案: 这是双盈的问题。由题意可知:少先队员的人数和树 的棵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24-
6=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种的树相差19
BELIEVE IN YOURSELF.
第二讲 盈亏问题
忆百分课数学
----专业数学辅导机构
演讲者:
概念引入
概念导入:
你是否遇到过这类问题?
幼儿园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则
忆
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则少12个
百
玩具。幼儿园有几个班?这批玩具有多少个?
分
数
学
概念引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上题有什么特征?
忆 百 分 数 学
公式推导
老师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优秀少先队员,如果 每人分5本,则多了14本;如果每人分7本,则多 了2本。优秀少先队员有几人?买来多少本练习本 ? 忆 百 分 数 学
公式推导
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一批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 ,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学生有 几人?这批树苗有多少棵?
忆百分数学
---专业数学辅导机构
谢谢观赏
演讲者:
实操训练
1、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 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 有多少个积木?
忆
百 2、小虎在敌人窗外听里边在分子弹:一人说每人背45发还多
分 数
260发;另一人说每人背50发还多200发。有多少敌人?多少发 子弹?
小升初阅读第二讲
损耗巨资的连字号
• 1962年7月22日,一枚命名为“水手一 号”的火箭,在飞往金星的途中,突然偏 离预定的轨道,凌空爆炸。 • 随即进行的调查表明,导致这次飞行事 故的原因是这样的:在控制火箭飞行的电 脑程序中省略了一个连字号(-)。 • 只是缺少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 竟使美国国民损失了1.85千万美元。
9、老红军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咱俩不能……都牺牲 了……你要……要走出去……”( )
10、青蛙是一种益虫,苍蝇、蚊子、白虫令……它都
爱吃。( )
一、省略号有以下几种作用: 1.表示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的断续 3.表示引文的省略 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5.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6.表示说话的中断 11、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说思想之束缚……” (鲁迅《咬嚼之余》)( ) 12、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 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 ) 13、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呀数呀, ) 14、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 着不要慌张……” ( )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迷惑,不糊涂)
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人瑞、期颐:百岁。 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
“百变”省略 号
• 省略号几种用法:
• • • • • • 1、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2、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 3、表语言断断续续 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5、表示说话中断 6、表示列举的省略
6、列举的省略
一对父母把一个刚刚呱呱 坠地的婴孩抚养成人,得 需要付出多少 爱心、耐心、责任心、恒 心、宽容之心、聪慧之 心……
例句:我家果园的树很多:苹果树、梨树、杏树、
小升初集训--第2讲:基础过关(下)
• (2)下列选项中,感情色彩不同的一组是( )
• A. 奋不顾身 视死如归 不屈不挠
• B.苟且偷生 舍生取义 胆小如鼠
• C.苟延残喘 贪生怕死 贼眉鼠眼
•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相去甚远 去粗存精 B.短兵相接 兵临城下 C.精益求精 精彩纷呈
• (4)“科学家考察了生物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庞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方伟明和姐姐去外地看望舅舅,却在这时丢失了心爱的钢笔。 B.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பைடு நூலகம், 这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C.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2%;零售物价涨幅从21.7%回落 到14.8%,实现了年初预定的调控目标。 D.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政府并不只热心于通衢大道与高楼大厦, 而是首先顾及到偏远贫穷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答案】C
塔。”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 A、B、C、B
知识巩固
• 基础知识 • (一)病句判断与修改 • (二)句式转换 • 1、反问句变陈述句。 • ①、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
达的意思更准确。 • ②、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 ③、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2、陈述句变反问句 •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 (三)缩句 • ①、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 ②、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 ③、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名词+形容词”。
小升初语文知识讲义例题讲解 第2讲 句式变换(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第二讲阅读训练之句式变换下面有几个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句子。
从语气上判断下面句子各是什么句。
(1)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2〕你能考上你心目中的中学吗?〔〕〔3〕让我们一起为广州亚运会喝彩!〔〕〔4〕广州塔真高呀!高得直插云霄。
〔〕【专题讲解】一、句子类型句子从用途或语气的角度分为四种根本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
1、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句子是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例如: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
2、向别人提出问题,或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是疑问句, 句末用问号“?〞,例如:什么原因令你不能完成作业呢?3、表示命令、请求语气的句子是祈使句,句末用感慨号“!〞,例如:请排队上车!4.抒发强烈情感的句子是感慨句,句末用感慨号“!〞,例如:青海湖真美呀!二、句式变换1、陈述句与反问句间转换的方法:〔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A.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认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B. 将否认句中的否认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C. 在肯定词或否认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D. 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
〕改为问号〔?〕【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吗?【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A.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认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B. 将否认句中的否认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C. 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D. 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非常感动。
练习1 〔反问改陈述〕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忧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练习2 〔陈述改反问〕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二讲: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或主题)(含例题精析+答案)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努力并不等于成功!消除阅读理解误区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小学生无论是阅读量还是阅读理解能力都在相应提高,而阅读理解丢分似乎也变得更常见。
这究竟是何故?要想找到原因,不妨先弄明白以下三个不等式。
一、阅读量≠理解力阅读量就是指广义阅读的总量,包括读书、读报刊、读图、读屏等等。
理解力涉及到文本认读感知能力、理解鉴赏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运用能力、探究迁移能力。
阅读理解要做好,大量阅读少不了。
但读过很多书,是否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强呢?很显然,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反,读书少并不意味着理解能力就弱。
准确来说,理解能力的强弱不在阅读数量,而在阅读质量和效果。
比如精读、深读、经典阅读等更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要从概括能力、表达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努力。
二、理解力≠答题力所谓答题力,是指实际做题的应试能力。
基本理解能力强就能拿高分吗?事实并非如此。
阅读理解能力强只能说明,你在阅读的理解上相对更深、更到位、更全面,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运用能力等更强。
但想要阅读理解得高分,仅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阅读理解得高分,需要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基本常识掌握能力、基本答题策略能力三个条件,阅读理解能力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说,你虽能读懂文本,但表达时所涉及的基础常识掌握不牢,不明白答题的角度和策略,分数照样会大大流失。
例如,你答题的角度不对,且答题时不按固定答题模式,不分条不按要点,不看赋分分值,最终拿到的分数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理解能力强并不等于答题能力就强,基本常识掌握是否到位、答题技巧是否掌握同样是得分的关键。
三、大题量≠高分数对阅读理解如何拿高分,估计仍有不少学生还在迷信题海战术,寄望于熟能生巧。
但遗憾的是,试题没少做,分却照丢不误,原因何在?阅读理解要拿高分,适量的试题训练当然不可或缺。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大搞题海战术,题做得越多越好。
语文阅读理解与数学等其他学科规律不同,很难靠大量试题来实现分数的提升。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二)(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二)(有答案解析)【考点解读】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意思★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白杨礼赞》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例如《一面》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例如《荔枝蜜》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例如《风筝》★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例题精析】例: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奶奶的星星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
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②我是奶奶带大的。
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小升初语文重点题型训练11-阅读理解-现代文(二)(解析版)(六年级)小升初.doc
小升初语文重点题型训练11-阅读理解-现代文(二)(解析版)(六年级)小升初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海啸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能掀起狂涛巨浪,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 5级 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 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下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 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 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二讲 说明顺序(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二讲说明顺序【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顺序考点解析: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顺序的把握以及上下文的照应考查形式: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
相关知识:把握说明文的顺序【考点突破】例1:《奇妙的克隆》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叫逻辑顺序。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步步推进。
例2:古老的防御兵器——盾马庆恒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
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
《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
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
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
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
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
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
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
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
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
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二讲、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必然要先理解一些关键句子的意思,特别是一些重点句子蕴含的深刻内容。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呢?找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重点句子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弄懂了重点句子的意思,我们理解课文就会事半功倍。
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要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因为“词不离句,句也不离词”,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梅花魂》里的句子“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中的“慈祥”和“大发脾气”,这是看似矛盾的一组词语,但却透过平时非常慈祥,而此时因为“我”玷污了墨梅图,外祖父非常生气,从而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这就为后面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精神的赞颂打下了基础。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句子的深层含义一定是和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相联系的,也就是和上下文有关。
我们仔细去揣摸上下文,就能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的重点句子“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我们就要联系上文,因为之前父亲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然后作者介绍了自己所经历的几件事,说明了人生中遇到“挫折“时,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就能解决困惑。
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学的文章大部分都会出现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形象。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仔细体味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领悟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气这个句子,我们联系生活中见到的雹子,可想是非常密集,速度很快,从而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坚强勇敢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进而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之情。
99枚“金牌”一天上午,邮政银行给儿童医院送来一笔数额巨大的捐款。
这是波兰的一家儿童医院,因救治了许多白血病患儿而闻名。
小升初复习专题——第二讲倍数问题
第二讲倍数问题一、学习目标1.掌握倍数问题的基本特征,并掌握解答倍数问题的方法。
2.能灵活选择方法解决倍数问题。
二、学习内容倍数问题是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已知几个数的和或者差以及几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
解答倍数问题,必须先确定一个数(通常选用较小的数)作为标准数,即1倍数,再根据其他几个数与这个数的关系,确定“和”或者“差”相当于这样的几倍。
最后用用除法求出1倍数。
和数÷(倍数+1)=较小数差数÷(倍数-1)=较小数三、典例讲练例1 一根线绳和一根麻绳总长为 48 米,已知线绳比麻绳长 10 米,求线绳和麻绳各长多少米?分析与解: 两绳总长是 48 米,如果减去线绳比麻绳长的那一段 10 米,则余下的两跟绳的总长度正好是麻绳长度的 2 倍。
48-10=38( 米 ) ,除以 2 即可得出麻绳的长度。
然后,再求线绳的长度。
(1)麻绳的长度: (48-10) ÷ 2=19( 米 )(2)线绳的长度: 48-19=29( 米 )答:线绳长 29 米,麻绳长 19 米。
例2 妹妹有课外书 20 本,姐姐有课外书 25 本,姐姐给妹妹多少本后,妹妹有课外书的本数是姐姐的 2 倍 ?分析与解: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
从已知条件得出,不管姐姐给妹妹多少本书,妹妹得到多少本书,姐姐和妹妹的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
如果我们把姐姐剩下的书看作 1 份,这时妹妹的课外书可看作和姐姐剩下的课外书相等的 2 份,也就是姐妹两人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姐姐剩下的 3倍,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先求出姐姐现有课外书的本数,再与原有本数比较,从而求出姐姐给妹妹的本数。
25-(20+25)÷(2+1)= 25-15=10( 本 )答 : 姐姐给妹妹 10 本课外书。
例 3 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共380千克,其中苹果比梨的3倍还少40千克,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通过对线段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很快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
广州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项(二)
小升初联考第二讲:课外阅读专项复习【考点3:主要内容的归纳】例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鲜花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
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
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
“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
”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
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
你打算怎么办?”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
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
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
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有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3)平常孩子们为什么老爱摘学校花坛的花?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为什么不摘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方法点击:归纳一篇文章的内容,要在通读的文章的基础上,再分段阅读。
小升初语文六年级下册讲义专题十:古诗文阅读 第二讲 断句(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专题十古诗文阅读第二讲断句【知识点拨】考点名称:断句考点解析:断句是文言文的常考题型,是一个难点,也是易错点,考试分值为1-3分。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简答等。
相关知识:长短句的停顿等【考点突破】例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选出停顿不恰当的一项()A.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D.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断句要根据字词句的意思,还要注意个别字的特殊用法,如虚词、语气词等。
B句中的“兮”是语气词,应该划到前面,所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2:读句子划分节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本句出自《揠苗助长》,首先要了解其意思: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
理解意思后再根据句意划分节奏。
例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D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句意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分攻略】断句主要考查的是我们经常说的停顿、节奏,要做好该类型的题,必须对句子的意思了解透彻,可借助文章内容,通过上下关系的分析来理解,进而判断出正确的停顿位置。
专题--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专题--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小升初——阅读篇第二讲:怎样完整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课程名称阅读教学——怎样完整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容量3课时课程定位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整个阶段的重点训练项目。
这一考题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一直到六年级,都是阅读考试的重点题型之一,在考试中占总体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怎样简要、完整地概括段落大意2、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重难点理解教师课堂所授的方法,并且学会在作业过程中运用能简要、完整地概括段落大意教学方讲授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精梳要点理思路:只。
答题思路及参考答案:1、本段第一句话“旅行鸽不仅好看”,为的是引出后面的“数量繁多”属于引入,删掉。
2、“普经地球上数量最多……到全文结束”属于具体解释、说明和补充,也全都删掉。
3、那么把余下来的内容便是本段的大意,即:旅行鸽数量繁多(概括起来挺简单的吧?)。
例2、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
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
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答题思路及参考答案:1、“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属于故事发生的背景,应删掉。
只保留人物“他”和地点“在山上”2、“无意中发现一些血红色的果子”删掉句中具体说明内容,只保留“发现果子”3、“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
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属于具体补充说明,全部删掉。
4、那最后,这段话的大意是“他在山上发现了果子”。
例3、“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 枚果子。
他把其中的80 枚放在了包裹中。
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
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
x21-语文阅读方法详解资料之二十一-小升初阅读理解专题讲解(一)-专题二、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
x语文阅读方法详解资料之二十一阅读理解专题讲解(二)专题二、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一、词语的含义理解1·出题形式:a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b你如何理解文中(一个词)这个词的含义。
c文中**指什么,结果如何d从**词、短语你能领悟到什么/2·答题思路:首先要找到词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词所在段落表达的含义,再从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1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有几个字或者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在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如:“忠勇”一词忠是忠诚,勇是勇敢。
“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惭愧;疚,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
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
“横切面”——横着切留下的面。
“果然”——然,样子;果真这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安然”——平安的样子;“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当然——应当这样;骇然——惊讶的样子……“新闻”——新听来的事;声色俱厉”——声音脸色都十分严厉。
心悦诚服——悦,高兴;服,服气、佩服。
真心实意地表示服气、佩服。
注: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合起来就会出错。
○2反义否定法。
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进行对比理解。
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中“复杂”就可以用“不简单”来替换。
○3同义词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在文中寻找同义词,如“美丽”一词,他的同义词为好看、漂亮。
“顷刻间”——一刹那、一瞬间、一霎时、转眼间等,形容时间极短;“清晰”——非常清楚;“举荐”——推荐。
“疲惫”,近义词是疲乏,词义就是非常疲乏。
“沉寂”,近义词是“寂静”或“静寂”,词义则为十分寂静。
立刻-马上;眩目-耀眼等。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分析词语出现的前后都说了什么事情,表达怎样的情感,然后综合理解词语。
○5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会发生变化。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1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二讲、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必然要先理解一些关键句子的意思,特别是一些重点句子蕴含的深刻内容。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呢?找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重点句子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弄懂了重点句子的意思,我们理解课文就会事半功倍。
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要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因为“词不离句,句也不离词”,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梅花魂》里的句子“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中的“慈祥”和“大发脾气”,这是看似矛盾的一组词语,但却透过平时非常慈祥,而此时因为“我”玷污了墨梅图,外祖父非常生气,从而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这就为后面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精神的赞颂打下了基础。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句子的深层含义一定是和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相联系的,也就是和上下文有关。
我们仔细去揣摸上下文,就能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的重点句子“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我们就要联系上文,因为之前父亲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然后作者介绍了自己所经历的几件事,说明了人生中遇到“挫折“时,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就能解决困惑。
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学的文章大部分都会出现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形象。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仔细体味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领悟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气这个句子,我们联系生活中见到的雹子,可想是非常密集,速度很快,从而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坚强勇敢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进而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之情。
99枚“金牌”一天上午,邮政银行给儿童医院送来一笔数额巨大的捐款。
这是波兰的一家儿童医院,因救治了许多白血病患儿而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课外拓展显本领 :
一、仔细阅读文章,按照课堂上所教的方法,完成阅读《牛顿的故事》第题。
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是非常聪明,在物理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 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
4/ 8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5. 为什么人们在“每个垃圾箱上都镶嵌了小女孩的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辆轿车撞飞身亡》
泥土
你曾注意过那咖啡色或黑色的泥土吗?
每天,你上学时,脚下踩的就是泥土。她被无数人踩着踏着,却从没有向人类要过一点 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这一切。
水,拿了个鸡蛋到他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 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可是牛
顿不愿有人干扰他, 就对佣人说: ”你把鸡蛋留下, 我自己煮。“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
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 ”说完便离开了书房。过了一小时,佣人有些
不放心,回来看看, 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
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
答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1、“回到工棚,……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这段话中,删掉
具体说明、补充 的
内容,余下的主要内容便为“他把果子寄给了母亲”。
2、“家乡没有电话,……满脸荡漾着幸福。”,这段话中,删掉
具体说明 和后面大量的 补
充, 余下的主要内容便为“附信嘱托邻居大姐关照母亲”。
”的句子用“因为 ---- 所以 ---- ”这个关联词语写出来。
三. 读一读画“”的句子 想一想用哪个成语表达最恰当。 四. 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是个“马大哈”?
8/ 8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小升初——阅读篇
第二讲:怎样完整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
课程名称 课程定位
阅读教学——怎样完整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
容量 3 课时
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之
一,也是小学语文整个阶段的重点训练项目。 这一考题从三年级开始出现, 一直到
六年级,都是阅读考试的重点题型之一,在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
能力提升 显本领 :
《天使》
1、不久前,我去一个城市拜访朋友。中午他带我去吃饭。
2 、那家餐馆并不豪华, 我径直坐在临街的桌前, 并透过玻璃观望城市街景。这座新
兴城市和我到过的所有城市一样,四处高楼, 车水马龙。 但这座城市却出奇的干净,几乎一
尘不染,让我不停地称奇。
3 、啤酒端上来,朋友沉静地说: “给你讲个故事吧! ”我点点头。 “两年前的这个时
这些默默工作的人员,他们不是“泥土”吗 ?是他们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精力培育着这朵朵
鲜花。。。。。。
我想,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不也同鲜花树木一样值得赞美 吗?让世界多一些这样的泥土吧!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 (2) 家家户户都知道。 ()
答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1、 本段第一句话“旅行鸽不仅好看”,为的是引出后面的“数量繁多”属于引入,删掉。
2、 “普经地球上数量最多……到全文结束”属于具体解释、说明和补充,也全都删掉。 3、 那么把余下来的内容便是本段的大意, 即:旅行鸽数量繁多 (概括起来挺简单的吧?) 。
例 2、
2/ 8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每当你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大树,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
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你可曾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你也许不会注意它,
因为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哪来人类,哪来
生物?所以, 泥土是一切之源。 他把自己的身体乃至体内的一切养料都提供给了大树,
1.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词语。 2. 简要概括出第 2、 3 节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些什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此时的母亲可能会想些什么?请想一想,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候,我极偶然走进这家餐馆,也是坐在这个位子上,那天我心情糟糕透了,
我一杯接一杯地
喝着。这时一对母女走了过来,妈妈娴雅,女儿天使般,拿着一只冰激凌又蹦又跳。我真羡
慕她的快乐。忽然他们停下来, 母亲看着地上的包装纸, 和气地给女儿讲着什么, 女儿弯下
腰把纸捡了起来四处张望。 这时小女孩看着对面马路, 那儿有个垃圾箱, 其实妈妈早就看到,
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 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 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答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1、“有一天,矿上放假,独白跑到山上透透气的……”属于故事发生的
背景, 应删掉。只
,因此设
置该课。适用于一对一或班组课。
教学 目标
1、教会学生怎样简要、完整地概括段落大意 2、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总体 重
课程 难
目标
理解教师课堂所授的方法,并且学会在作业过程中运用 能简要、完整地概括段落大意
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
精梳要点 理思路 :
1、概括段意的原则
3、将两部分内容进行合并,使其变得通顺,便可得到本段的大意,即:“他把果子寄给了
母亲,并且附信嘱托邻居大姐关照母亲”。
综合说明: 通常一段话中,前面会的“铺垫、引入、背景介绍内容,在概括段落大意时均需
删掉,中间和后面部分会有具体说明、 解释和补充内容, 也需要删掉, 余下的即是段落大意。
3/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终 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一、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 顾不得睡觉 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
2 再三嘱咐。 (
)
7/ 8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3 智力发达 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4 有名。(
)
(
)
二. 把文中画“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没有泥土,怎么会有人类生物呢? 没有泥土,就不会有人类生物。
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
4. 第 四 自 然 段 中 的 " 朵 朵 鲜 花 " 是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泥 土 " 是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下面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三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通过写泥土,赞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7.除了文中提到的医务人员、 教练、 领队外, 还有哪些人也有这种精神, 简单说明一下 (至 少举两种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人物“他”和地点“在山上”
2、“无意中发现一些血红色的果子”删掉句中
具体说明 内容,只保留“发现果子”
3、“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
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属于
具体补充说明, 全部删掉 。
4、那最后,这段话的大意是“他在山上发现了果子”。
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见效。 夜已经很深了, 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突然觉得有点儿饿。 他放
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人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
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这时他好象才明白似的:
“噢,我已
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 ”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
5/ 8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2.读句子,用带点词语造句。 (1) 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但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虽然……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呢? 如果……哪来
她犹豫了一下, 然后指着马路对面。 小女孩拿着包装纸, 活蹦乱跳沿着斑马线,向马路对面
跑去。忽然,一辆小轿车幽灵一样疾驰而来,随着一阵急促的刹车声,女孩飞了起来,然后
倒在血泊中。 ”
4、朋友继续说: “女儿死了,她疯了,就在这里捡垃圾,捡树叶,捡废纸,然后扔到 垃圾箱。后来人们都知道这个故事,不但不乱扔垃圾,还帮她捡,她捡不到东西,就坐在街 边。市长为她特别安置了一个椅子和遮阳伞, 每天都有人自发组织起来,照顾她的生活。现 在每个垃圾箱上都镶嵌了小女孩的照片,她是这座城市的天使,飞翔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1/ 8
专题 --小升初阅读理解第二讲
八字原则: 明确、完整、简要、通顺 2、方法点拨:
典题例解 学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