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测资料分析技巧:你掉进易错陷阱里了吗

合集下载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拿分“神器”。

好多小伙伴通过练习能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剩下的10%中就包含着出题人设计的陷阱,成功识别陷阱,就能让成绩更进一步。

今天就跟着中公教育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常见的数据陷阱吧。

一、平均数的单位平均数作为资料分析里的重要考点,几乎每年考试都有它的身影。

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一般情况下,确定谁是总量,谁是份数,直接计算并结合选项勾选正确答案即可。

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有着小陷阱——平均数的单位。

例题2017年,某省全省园林水果面积1987.30万亩,比上年增长4.8%。

其中,枣的挂果面积为262.74万亩,同比增长12.6%;2017年,该省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01.02万吨,增长5.1%。

其中,枣的产量为87.23万吨,同比增长5.0%问题①:2017年该省枣的单位面积产量约为( )斤/亩?A.332B.445C.664D.1075【中公解析】C。

题干所求单位面积产量即平均数。

转化成平均每亩多少斤枣的问法,可知面积作份数,产量作总量。

此时代入公式结合选项易选错成A。

那么思路没有问题,具体性错在哪里呢?题目所求为每亩多少斤,题干给出的单位是万亩和万吨,需要把吨换算成斤才是正确答案。

这是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易错点,在平均数答题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二、倍数和翻番倍数在考试中常见,也是资料分析里容易得分的知识点。

多几倍和是几倍的问题,随着做题量的增长已经逐渐被大家克服,而翻番经常出现在综合判断题中的某个选项,遇到类似题目的情况不多,渐渐演变成了新的陷阱。

在求番数时,先求是几倍,再根据求出的倍数确定番数。

2019年全国个体户数为8261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就业人员为11692万人。

1995年个体户数为2529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就业人员为1560万人。

问题:2019年全国个体户数比1995年翻了三番多。

(判断正误)【中公解析】题干问的是翻番问题。

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公务员⾏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家的数学推理能⼒和逻辑分析能⼒,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不论是国考还是省考亦或是⼀些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料分析的考察⼀直是重中之重,⽽在资料分析的题⺫出题过程中,出题⽼师有时会在数据的单位⽅⾯设置⼀些陷阱,⽽我们如果没有辨识出来的话,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我们的计算出现错误。

今天就带⼤家来学习⼀下。

⾸先,我们先来看⼀道例题。

例1.2018年中国棉花⽣产继续较快增⻓,全国棉花种植⾯积为3352.3千公顷,增⻓4.9%;棉花单位⾯积产量为1818.3千克/公顷。

问题:201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 总结:通过这道题⺫我们能够发现在资料分析的计算中如果不关注单位的变化,很有可能会使得最终的结果有误。

接下来我们再把刚才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变化⼀下进⾏⽅法的巩固练习。

例2.2018年中国棉花⽣产继续较快增⻓,全国棉花种植⾯积为3352.3千公顷,增⻓4.9%;棉花单位⾯积产量为121.3千克/亩。

问题:201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 通过上⾯的两道例题,相信各位同学对于我们资料分析题⺫中的陷阱有了⼀些了解。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平时多⼀些积累,⽐如公顷和亩的换算,亿和万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等等。

所以在后期⼤家练习题⺫的时候⼀定要关注我们的单位变化,只有注意到了这⼀点,我们才能够完美的避开陷阱,拿到分数。

祝各位同学都能够拥有⼀双“⽕眼⾦睛”,能够识破出题⽼师的陷阱,最终拿到⼀个⾃⼰满意的分数。

⾏测资料分析:尾数法突破复杂计算 ⾏测资料分析中如何能够尽快选出正确答案,除了⼤量做题提升计算能⼒之外,也需要采⽤⼀定的求解⽅法。

今天就为⼤家介绍尾数法的常⻅应⽤。

尾数法,就是利⽤多位数字中的末⼀位或者末⼏位来确定答案的⽅法,多⽤于加减法精算。

⽅法看似简单,但是也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1.⼩数位对⻬。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顺利应对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资料分析在行测试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答案十分必要。

但是命题人并不会轻易的让大家选出正确答案,通常都会设置小障碍小陷阱,那么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容易设置陷阱的地方,从而使得大家避免犯错。

陷阱一:时间时间是大家极易犯错的点,比如材料给的时间是2015年,而题目所求的指标是2014年,其实就是求基期值。

例1:2015年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359元,同比增长10.6%。

10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同比11.0%。

问题:2014年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多少亿元?A.244359B.28279C.220939D.25477【解析】答案:D 。

2015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所求为201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基期值,用28279除以(1+11%)得到25477。

其他的情况是材料中的图表是全年的数据,但问题中只求部分时间点的数据,同学不注意时间会将全年数据都带入列式中。

所以时间的小陷阱大家只要多留意题目本身就不会出错。

陷阱二:细节一、不能准确地判断所求指标1.增长量与增长率。

如: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对快的年份是?所求为增长最快年份,那么就是增长率最大的年份。

口诀就是快慢描述的是速度也就是增长率,多少表述的是增长量。

2.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点是百分数相减作差得到,实际上也是百分数,但在资料分析中要读作百分点。

例: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数据陷阱在行测中是一个经常容易让考生掉入的陷阱,一旦陷入其中,就会对考生的答题造成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对于数据陷阱
的分析和防范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可比性以及
数据的时间性三个方面来分析数据陷阱。

其次,数据的可比性也是一个常见的数据陷阱。

在行测中,经常会出
现一些仅仅提供了部分数据,却没有给出完整的数据范围或者对比对象的
情况。

例如,一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地区的平均工资数据,但是没有提供其
他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样就无法进行直接的比较。

考生在遇到这种情
况时应该警惕这个问题存在的数据陷阱,可以通过查看其他相关资料,进
行数据对比和估算,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数据的时间性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数据陷阱。

在行测中,有时
会出现一些过时的数据,但是却被作为分析的依据。

例如,一些问题提供
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产品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持续增长,但是实际上,考生在分析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数据已经过时,而且目前市场情况可能
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分析数据时,考生应该关注数据的时间性,及时更
新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权衡。

综上所述,数据陷阱在行测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通过对数据的
真实性、可比性和时间性进行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避免这些陷阱。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对于数据陷阱的分析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这种
观察和辨别能力,考生才能在行测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对
待数据分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不仅题目难度较大,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稍不留意就会导致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中常见的陷阱。

一、单位陷阱单位不一致是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有些题目在题干中给出的数据单位与所求问题的单位不同,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出错。

例如,题目中给出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而时间是分钟,在计算路程时就需要先将时间单位统一换算成小时,否则计算结果必然错误。

再比如,在涉及到面积、体积的计算时,单位的换算更是至关重要。

二、时间陷阱时间问题也是容易设陷阱的地方。

比如,一件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3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4 天,问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这里的“3 天”和“4 天”并不是指准确的 72 小时和 96 小时,而是指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1/3 和 1/4,计算两人合作的时间应该是 1÷(1/3 + 1/4)。

还有一些题目会故意模糊时间概念,比如“从上午 8 点到第二天上午 8 点”,这期间的时间不是 24 小时,而是 32 小时。

三、百分比陷阱在涉及百分比的题目中,要特别注意基数的变化。

例如,某商品先降价 20%,然后又涨价 20%,此时商品的价格与原价相比是降低了。

因为降价是在原价的基础上,而涨价是在降价后的价格基础上,两次的基数不同。

另外,对于“增长率”和“减少率”的理解也容易出错。

比如,说增长率为 20%,那实际增长的数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 20%;而说减少率为 20%,则实际减少的数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 20%。

四、行程问题陷阱行程问题中,常见的陷阱包括“相向而行”与“同向而行”的混淆、“平均速度”的计算错误等。

例如,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相遇,求相遇时间。

如果把相向而行看成同向而行,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就会完全错误。

关于平均速度,很多人会误以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其实平均速度应该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公务员常见陷阱解析识破难题避免失分陷阱

公务员常见陷阱解析识破难题避免失分陷阱

公务员常见陷阱解析识破难题避免失分陷阱公务员常见陷阱解析:识破难题,避免失分陷阱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招录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公务员考试的题目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陷阱性的难题,容易让考生掉入其中而失去分数。

本文将给你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务员考试陷阱,并提供一些解析方法,帮助大家识破陷阱,避免失分。

一、迷误选项陷阱在公务员考试中,迷误选项陷阱普遍存在。

这类陷阱选项通常是用来迷惑考生的,看似正确,实则与题目要求不符。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仔细审题,理清题目的要求,不受迷误选项的干扰。

另外,可以运用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或不合逻辑的选项,再从剩下的选项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干扰信息陷阱在公务员考试中,干扰信息陷阱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这类题目往往会在文章或情境中加入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信息,用来干扰考生的判断。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并排除干扰信息。

在解答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减少被干扰的可能性。

三、推理思维陷阱公务员考试中的推理思维陷阱主要表现为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类问题往往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精密的逻辑关系,容易让考生产生疑惑和错误的推理。

对于这类问题,考生需要构建清晰的逻辑思路,尽量将问题具体化,找到关键的线索,进行正确的推理。

四、一言难尽陷阱在公务员考试中,一言难尽陷阱体现为题目虽然简短,但信息量巨大,需要考生仔细分析和理解。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捕捉问题要点,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为了避免掉入一言难尽陷阱,考生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五、时间压力陷阱公务员考试中的时间压力陷阱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扰。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题目,容易导致考生心急、思维混乱,从而错失分数。

为了避免时间压力带来的影响,考生可以在平时练习中提高解题速度,掌握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尽量保持冷静和专注。

总结起来,公务员考试中存在着各种陷阱,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来应对。

2022年单位陷阱的常考形式-公务员联考行测解题技巧

2022年单位陷阱的常考形式-公务员联考行测解题技巧

单位陷阱的常考形式-2022公务员联考行测解题技巧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模式主要有三种:单位陷阱、时间陷阱、概念陷阱。

陷阱消失时,考生往往马虎大意,能够解题而不能选出正确答案。

今日我就依据考试中最常见的考察形式来探讨一下在资料分析中如何跳出单位“坑”。

单位陷阱常考的题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排序题,数字较多,考生往往只看数字忽视单位;其次种是综合分析题,材料中给出单位和选项中单位不全都;第三种是设置特别选项,选项消失整10倍、100倍的关系(比如4.9、0.49)。

接下来我通过几道例题来详细分析一下。

1、排序题2022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46万亿元,同比增长3.2%。

其中,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824亿元,同比增长7.6%;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77万亿元,同比增长2.7%,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8.9%。

2022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个人购房贷款余额8.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

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6140亿元,同比增长42.4%。

例1. 2022年3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B.房产开发贷款余额、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解题思路】B选项:房产开发贷款余额为3.2万亿元、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824亿元=0.68万亿元,挨次正确。

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数字虽大,但单位是亿元,其他主体单位都是万亿。

2、综合分析例2.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C.2022年1-10月,H市月均工业产值约为3025万元【解题思路】结合表中数据,2022年1-10月,H市工业产值为33397.17-3146.84≈30250亿元,月均产值约为亿元,并非3025万元,材料单位和选项单位不全都,错误。

福建公务员考试:盘点行测资料分析中的陷阱

福建公务员考试:盘点行测资料分析中的陷阱

最全汇总>>>福建公务员历年真题通过最新福建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福建中公教育整理了福建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资料分析是行测科目中知识点最少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备考的一部分,但是很多考生感觉概念很容易上手,做题只注重计算速度,经常掉入概念的陷阱里。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盘点了那些常见的陷阱,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增长量和增长率增长量和增长率容易混淆的地方在于他们的问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一下两者的问法,帮助考生对两者的概念加以区分。

增长量的问法:增长了多少(单位)、增长最多(少)。

增长率的问法:增长率、增长最快(慢)、增速、涨幅、增幅等。

二、百分数和百分点百分数是具体的数量比较算出来的,经常用到的概念是增长率和比重;百分点是百分数之间作比较,读作百分点。

在考试中这两者常常会同时出现,大家要注意区分。

例1:2005年某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144.6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达302.4亿元,约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1%。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1.0︰16.7︰52.3调整为 2005 年的21.0︰13.2︰65.8。

问题:2005年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值相对于2000年( )A.提高了10个百分点B.提高了10%C.提高了13.5个百分点D.提高了13.5%【答案】C。

【中公解析】65.8%一52.3%=13.5%,提高了13.5个百分点。

三、增长了几倍与倍数及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增长了几倍=增长率=多几倍=倍数一1例2: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33115亿美元,同比增长4.1%,比2009年增长了1.16倍。

问题: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为多少亿美元?【中公解析】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为33115÷(1+1.16)=15331亿美元。

公务员行测备考中的易错点总结与技巧

公务员行测备考中的易错点总结与技巧

公务员行测备考中的易错点总结与技巧公务员行测备考是每个考生选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备考者来说,了解易错点并掌握相应的技巧,能够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本文将从常见易错点和备考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常见易错点分析1. 逻辑判断题中的陷阱:逻辑判断题在公务员行测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往往也是备考者易错的一部分。

出题人常常设立陷阱,故意混淆概念或者利用反常理思维进行迷惑。

备考者应该注重对题干的准确理解,仔细分析选项并排除干扰项。

2. 数据分析题的计算误差:数据分析题通常涉及到数据计算,一些备考者在快节奏的考试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平时应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并进行一定的速算训练。

3. 表格填空题的信息匹配:在行测备考中,表格填空题也是备考者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

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信息的匹配和准确填写,对于排列整齐的表格要仔细审题,避免信息填错。

4. 推理判断题的逻辑演绎:推理判断题是备考者在行测备考中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能力。

通过判断题干中的前提条件,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准确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二、备考技巧分享1. 坚持做题:行测备考除了了解考试知识点外,还需要灵活运用,提高应试能力。

坚持每日做一定量的模拟题,可以逐渐增加做题的难度和数量,提高备考效果。

2. 多种解题方法:对于同一类题目,备考者应该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在遇到复杂的题目时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提高解题效率。

3. 扎实基础知识:行测备考中,无论是逻辑判断、数据分析还是表格填空等题型,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备考者应该扎实基础,理解概念,熟悉相关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4. 阅读理解技巧:行测备考中的阅读理解题是备考者需要关注的一部分。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应该注重整体理解、抓住关键信息、提炼出问题点,并通过对选项的分析进行正确答案的确定。

5. 注意时间分配: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间通常较为紧张,备考者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避免在某一题目上耗费过多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理科备考:提心吊胆做资料 一不注意就被坑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理科备考:提心吊胆做资料 一不注意就被坑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理科备考:提心吊胆做资料一不注意就被坑资料分析主要侧重考察阅读能力和查找分析能力,因为在各类公职考试中的题量占比都不低,所以大部分考生都会把资料分析作为复习的重点。

很多考生往往在材料的阅读上就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到了做题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细节没有注意,产生不必要的失分。

而且近几年资料分析部分越来越注重阅读能力,细节的把控更是能否提高正确率的重中之重。

行测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往往会让考生忽视了材料本身阅读,因而掉入了试卷设置的陷阱里。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资料分析两大易错点,希望能够给各位考生一定的启发:一、时间易错点陷阱①:已知增速变化量,求上年增速。

需要注意材料及题干的时间,以防误选。

例: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问题:我国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

A.快5.4个百分点B.快2.1个百分点C.慢5.4个百分点D.慢2.1个百分点【答案】B。

【中公解析】2006年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为24.8%-0.9%=23.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30.2%-8.4%=21.8%,则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23.9-21.8=2.1个百分点。

其中A,C两个选项都是2007年计算结果,也就是预设的陷阱选项。

陷阱②:求隔年基期值时,选项中一般会有间期值作为误导选项。

例:2003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8759亿吨,同比增长4.5%,而去年同期是下降2.3%。

问题:2001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多少亿吨?A.8759B.8382C.8579D.8194【答案】C。

【中公解析】根据问题和题干可知,有2003年的现期值、现期增长率及2002年的间期增长率求隔年基期值,列式如下:,答案选择C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发现是求隔年基期值,而只是求2002年上半年的值,结果正好为选项B,此题也为预设的错误陷阱。

2022年资料分析中的3个常见陷阱-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

2022年资料分析中的3个常见陷阱-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中的3个常见陷阱-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许多小伙伴在做完资料分析题目后总有这样一种状态:认为题目比较简洁,结果却没达到预期,究其缘由,并非概念公式把握不准,也不是计算有误,而是掉进了命题人细心设计的陷阱里。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探讨资料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陷阱,让大家在答题中有意识的引起留意,从而避开掉入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之中。

陷阱一:时间范围例1(2022年广东8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2022年至2022年,每年比上年增加的人口数量始终递减易错点分析题目给出2022-2022年,材料问的是2022-2022年,简单将2022年考虑在内,而2022年人口同比增量大于2022年,则会判定A项表述错误;解析直接将图中人口数据相减可得:2022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2129-131448=681万人;2022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2802-132129=673万人;2022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33450-132802=648万人;2022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4091-133450=641万人;可以看出,每年比上年增加的人口数量始终递减。

A项正确。

陷阱二:概念陷阱例2(2022年93题)2022—202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次增长率最高的是()年。

A. 2022B. 2022C. 2022D. 2022易错点分析将题干里的“人次”看成“人数”从而定位到表格中的第四行计算,选择答案C。

解析定位表格最终一行可得2022-202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次的详细值,则各项增速约为:陷阱三:单位设置2022年,广东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77公里,比1978年增长1.6倍;大路通车里程19.5万公里,增长2.7倍;民用航线里程185.1万公里,增长88.1倍;管道输油(气)里程6448.01公里,增长82.7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08亿吨,增长49.5倍。

改革开放之初尚无的高速大路在2022年实现通车里程5049公里,首次突破5000大关,2022年进一步提高到5524公里。

2020福州事业单位资料分析:你容易掉进的资料分析陷阱

2020福州事业单位资料分析:你容易掉进的资料分析陷阱

2020福州事业单位资料分析:你容易掉进的资料分析陷阱一、时间易错点若题干中时间点与材料所给的时间点相关但不相同,此时应仔细观察所考内容是现期问题、基期问题、隔年基期问题等,避免因为时间疏忽导致做错题目。

【例】2003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而上年同期是下降0.1%。

问题: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元/平方米。

A.2424B.2229.8C.2302.1D.2403【答案】C。

【解析】此题文章材料所给时间为2013年,但是问题却是2011年,故需要注意时间,此题考查为隔年基期问题。

列式为2424/((1+5.4%)*(1-0.1%))≈23XX,故本题选C。

二、单位易错点若材料单位与题干单位、选项单位不一致,此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进行单位换算。

当选项数量级不同且有效数字相同时,此时我们大多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若当选项数量级相同且有效数字不同时,此时大多不需进行单位换算。

【例】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638.42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量的10.1%,同比增长9.9%。

前三季度全省期房销售面积为2651.20万平方米,所占比重为7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5.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高达17.5%;现房销售面积为27.1%。

问题:2006 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多少亿平方米?A.3.6B.0.36C.36024.0D.36538.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638.42万平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1%,全国为3638.42万平方米÷10.1%≈36024.0万平方米≈3.6亿平方米。

由于此题的选项均为36开头的数字,故需要将单位换算正确。

三、细节易错点在资料分析中,对于统计资料的语句表述要求是十分严谨的,若各种修饰词语若表述不严谨,都会对数据的正确表达造成很大的影响。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分析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分析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来源:中公教育专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资料分析题以计算见长,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考生们要在备考中预知一下这些陷阱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各种陷阱:一、概念理解陷阱1.增长率、增长量混淆应对策略: 1.增长率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前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常见表述有:(1)“XX快速(较快)增长”、“XX增速加快(减慢)”(2)“XX增幅(降幅)较大”、“XX大幅度增长(降低)”(3)“XX增长率最高(最低)的是”2.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多少问题。

常见表述有:“增长量(增长值)为多少/多多少”【例题1】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

六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其中对美国出口亿美元,增长%,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

对日本出口亿美元,增长%;对韩国出口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亿美元,增长倍;对新加坡出口亿美元,增长倍;对香港出口亿美元,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

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对美国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同理,对日本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对德国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对新加坡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综上,D项正确。

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

此题极易误选C项,由材料可知“对美国出口,增长%”、“日本出口,增长%”、“对德国出口,增长倍”和“对新加坡出口,增长倍”,那么我们通过比较可知:对新加坡出口增长最快。

而题干所求的是出口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多的。

所以C项就是错误选项。

2.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应对策略:1.同比表示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环比表示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

2.同比增长指的是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的量或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指的是某变量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量或百分比。

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细节理解题七大陷阱及纠错对策

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细节理解题七大陷阱及纠错对策

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细节理解题七大陷阱及纠错对策“细节”是指文段中那些容易被人忽略、混淆的细小信息。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细节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材料查找关键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等能力。

细节理解型题目常设的七大命题陷阱为: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逻辑混乱、推断错误。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逐一讲解。

一、“无中生有”陷阱表现: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纠错对策: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应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推断出来。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认真审读原文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找出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谨防相似信息的干扰。

例题1:据报载,着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斯蒂芬霍金宣布他已放弃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求。

过去他认为人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至少能在原则上描述、预测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终极“万有理论”,而现在他认为,人们永远都获得不了这样的理论;因为根据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样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有。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B.“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比“万有理论”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C.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D.霍金过往对“万有理论”的追求显示了人们不竭的探索精神中公解析:B项属于无中生有。

作者并没有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万有理论”做比较,就更谈不上何种理论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二、“颠倒黑白”陷阱表现:利用材料信息错综复杂的特点,在选项中将材料明确表示正确(错误)的信息予以否定(肯定)。

纠错对策:对于此类陷阱,关键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原文中的信息,着重研读某一段落,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或相关信息。

注意用词的肯定性、可能性、推测性,关注语句中出现的条件关系,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方能避开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

它不仅题量大,而且分值较高,是我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然而,很多考生在面对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感到头疼,觉得数据繁多、计算复杂,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题目。

那么,如何才能在国考行测的资料分析中取得高分呢?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要想做好资料分析,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和公式。

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等。

只有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计算公式,才能在看到题目时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增长量的计算公式是: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对于比重,我们要知道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而平均数则是总量÷份数。

在学习这些概念和公式时,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做到能够灵活运用。

二、快速准确地查找数据资料分析题中的数据通常都很多,而且比较分散。

因此,快速准确地查找数据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在阅读材料时,要先快速浏览一下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三种。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重点关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其中”“占比”等,这些地方往往会包含关键信息。

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注释等。

在查找数据时,要细心认真,避免看错行或找错数据。

三、学会估算和简化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很多计算都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能够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一些估算和简化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比如,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计算变得简单。

或者利用首数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方法来快速得出答案。

20XX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doc

20XX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doc

2018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本网准备了2018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希望考生们能避开陷阱,少失分。

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在现今的公考中,资料分析的命题趋势,由侧重考察计算能力渐渐向侧重考察分析能力转变,可以说是使资料分析回归了“分析”的本质。

这对于大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原本非常紧蹙的时间里,如果能在资料分析当中省出来计算的时间,在其他模块上就可以多去争取一些分数。

但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在侧重考察我们分析能力的同时,命题人往往也会设置诸多陷阱,若在此造成失分,那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命题人在哪些地方会设置陷阱。

1、时间陷阱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置陷阱的一个地方,当题目有问到比重,或者平均数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特别小心,到底求的是现期比重(平均数)还是基期的。

建议:在做每一道小题的时候,先将题干的时间划起来,以提醒自己,不要在时间问题上出错,有效避开陷阱。

2、单位陷阱这是仅次于时间陷阱外出现频率最高的陷阱。

在我们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的几个关于单位的陷阱,一个出现在关于人口增长的材料中,让大家容易混淆的两个单位:%和%。

(严格意义上百分号和千分号不算单位而是符号),千分号的“。

”经常会被大家忽略,因而造成计算后总是算不出准备答案的情况或者在排错题当中直接默认为是正确的选项。

建议:当材料和人口增长有关的时候,在此单位上一定要留心眼。

另外一个关于单位的常见陷阱,则是关于亿以及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某篇讲述货运量的材料,其中提到的关于空运货运量和公路货运量,虽然表格中的数字空运更大,但他的单位却比公路少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这也需要我们去注建议。

建议:做这一类题目的时候,计算之余也可以结合我们的常识去进行判断,例如空运的吨数是一定不可能大于公路或铁路运输的吨数等生活常识。

3、增长量和增长率这一类陷阱出现的次数不算太多,但也有不少的考生会在这里栽跟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这种题型复习过的同学都知道不难,但还是总是出错,正确率提升不上去,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掉入了资料分析的易错陷阱了,所以每次做完题后对错误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你发现了这些易错陷阱后,反而能利用它快速把题U正确答案选出来,这里通过例题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一、多儿倍/是儿倍
【例11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总投资额为120264亿元,同比增长9. 5%。

其中,东部地区投资额占比53. 5%,西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1.6%,中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0. 9%,东北地区投资额占比4.0%0
问题:2018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中部地区多多少倍?
A. 2. 56
B. 2. 33
C. 1. 56
D. 1. 42
【答案】C。

根据“东部地区投资额占比53. 5%,中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0.9%”,可得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多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但很多同学会看错问题“多儿倍”,而求成了“是儿倍”,导致误选A项。

这就提醒大家在做倍数的题U时看清“多儿倍”或“是儿倍”再去求解。

如果有细心的同学也能发现出题人正是想在这里设置陷阱,所以设置了A项,如果看出“A项-1二C项”的悄况下,乂知道所求为“多儿倍”的前提下,可直接大胆选C项。

区分:多儿倍二是儿倍-1
二.增长最快最慢/增长最多最少
【例2】
问题:2019年上半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最快的
产品,其6月份的产量比增长最慢的产品:
A.多20. 83万吨
B.少20. 83万吨
C.多881. 54万吨
D.少881. 54万吨
【答案】B。

山图2可知,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最低的产品为十种有色金属(-1.4%),增长率最高的产品为化学纤维(13.5%)。

山图1可知,2019年6 月份,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为36. 64万吨,化学纤维的产量为15. 81万吨。

则所求为15. 81-36. 64-20. 83万吨。

即2019年6月化学纤维比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少20. 83万吨,本题选择B项。

有很多同学误以为增长最快是增长量最大,增长最慢是增长量最小,算了半天误选了C项。

这就提醒大家要看清楚比较的是增长量还是增长率。

区分:增长最快或最慢是找增长率的最大或最小值;增长最多或最少是找增长量的最大或最小值。

三、变化幅度/增幅
【例3】
问题:2019年7月,以下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汽车类
B.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C.通讯器材类
D.金银珠宝类
【答案】A。

山表格可知,2019年7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
类下降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上升0.4%,通讯器材类上升1.0陰金银珠宝类下
降1.6%,变化幅度最大的为汽车类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故本题选择A 项。


化幅度在此题中指的是增长幅度的绝对值,即增长率的绝对值,不看正负, 很多同
学容易误选C项,就是因为没有区分清楚变化幅度和增长幅度的区别。

四、白分数/W分点
2019年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2. 42万亿元,同比增长6.4%; 负债合11-63.87万亿元,增长5.5%;所有者权益^ii 48. 55万亿元,增长7. 6%; 资产负债率为56. 8%,同比降低0. 5个百分点。

问题:2019年4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率比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同比增长率:
A.多1. 2%
B.少1. 2%
C•多1. 2个疔分点D•少L 2个白分点
【答案】C。

山材料可知,2019年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讣112. 42 万亿元,同比增长6.4%;负债合计63. 87万亿元,增长5. 5%;所有者权益合计4& 55万亿元,增长7.6%,因此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比资产总计增长率多
7. 6%-6. 4%=1. 2%,即多了1.2个百分点,选择C项。

很多同学不知道疔分点和
疔分数的区别就会误选A项。

区别:疔分数作差的结果要读作白分点
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顾名思义,对一篇材料的分析,所考察的重点在于分析,
如果你把材料、题干分析清楚了那么解题就简单多了。

换句话说,做题慢本质上是分析的慢,真正的解题速度只要掌握了计算方法,其实与其他同学也差不了太多。

那么就重点来说一下如何去分析材料、分析题干。

拿到一篇材料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观察这篇材料说的是什么,怎么观察呢?很简单,通读!这里可能有同学会觉得就是在浪费时间,但其实不是,通读的意思不是让你逐句逐字的读,而是要跳读!怎么跳呢?
一般资料分析材料分为四种形式:
(1)纯文字型:如果材料有好儿段的话,一般每一段和每一段说的是不同的内容,那么把每一段的内容进行跳读,读时间、指标并标出,以便清晰的能在做题时快速定位到行。

如果只有一段内容的话,那么分层跳读,一般这一段可能会说好儿种类型的指标,也是把时间和指标标出,并简单观察段间或段内关系,一般有总分和并列的关系,总分类型的可能会考比重,并列的可能会考倍数关系。

(2)表格型:首先阅读标题,一般在表的正上方,然后阅读行和列表示的是什么。

(3)图形型:首先阅读标题,一般在图的正下方,将时间和指标划出来,然后阅读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是什么,以及柱状和折线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注意观察单位。

(4)文字加图表:除了上述分析的部分之外要注意观察文字和图表的关系。

注意:在读的时候忽略数据的阅读。

如果有其中这两个字就圈出来,有可能会考比重,其中前面描述的是整体,后面是部分。

如果材料中出现多个年份的数据可能会考察年均增长或者平均数。

整个分析阅读完材料可能会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后面做题时就能快速定位到段其至行,会降低查找数据的难度。

分析完材料后接下来分析题干:题干的方式是先读两端再读中间,读两端确定时间和考点,时间与材料时间一样一般考现期,与材料时间不一样一般是考基期;题干最后的内容能确定考什么考点,接下来就能通过中间内容结合刚刚分析的材料快速定位到行,然后根据已知的数据来决定用哪个公式!
下面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
【例题】2017年1-8月,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18万元,同比下降4.8%,实现利润892万元,同比下降21.5%。

2017年1-9月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0329万元,同比下降10. 6%, 2017年1-9 月信息产业全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57. 6%,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白分点:2017年1-9月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的项U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8万元,同比增长17.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2.1个疔分点,低于同期全国信息产业增速11. 5个疔分点。

问题:2016年1-9月,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出口交货值约为()。

A. 20329 万元
B. 22061 万元
C. 31223 万元
D. 22739 万元
【解析】:答案:Do材料说了两个时间,2017年1-8月说的是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和它们的增速;2017年「9月说的是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固定资产以及它们的增速。

先观察题干开头2016年「9月,所以考察的基期,而且是1-9月那么应该是后半段,再看结尾是出口交货值,定位到第二行,S知的是2017年1・9月的出口交货值,所以已知的是现期值,和增长率,则用公式:基期值二现期值/(1+ 增长率);带入数据203294-(1-10. 6%) =203294-89. 4%^22739,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