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作者:王艺璇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16期
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关乎到商业银行的前景与发展。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信用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信用的角度探讨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提出了加快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约束惩罚与励促进机制和加强信用教育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缺失
一、引言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而形成的贷款。不良贷款致使银行面临巨大的危机,也可能导致银行资产的亏损,财务状况恶化等问题。国内外研究关于不良贷款原因主要有产权的因素,经营管理上的原因,信用方面的缘由等等。目前,社会信用环境并不理想,信用缺失状况比较严重,公民信用意识淡薄。许多不讲信用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讲信用的人也没能受到应有的鼓励,从而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社会信用环境亟需改善。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形成也与信用环境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从信用角度研究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年度报告,2006-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分别为7320.0、8160.1、1340.1、1200.2、1000.4、870.4、850.8、870.8、1240.9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3.43%、23.50%、4.32%、2.91%、2.03%、1.55%、1.33%、1.22%、1.54%。
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从2006-2014年在整体上是呈逐年增长趋势的。2008年末,其贷款余额较上年降低379.9十亿元,主要是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在2008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剥离了8156.95亿元不良资产(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剔除剥离因素,贷款实际是增长3927.53亿元。
2006-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与不良贷款率在整体上也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2008年出现的下降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剥离了不良资产。2008至2013年,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还呈现出“双降”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是124.9十亿元,不良贷款率是1.54%,比上年上升了0.32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会很大程度上约束银行的稳定向上发展。导致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缘由分为很多方面,信用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引发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分析
(一)借款人的信用分析
借款人在贷款过程中的各种不信用的行为是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成因。
1、对公贷款的借款人信用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业务分为境内贷款(个人贷款、对公贷款)、境外贷款及其他。境内贷款是最主要组成部分,境外及其他贷款所占比例极小。在境内贷款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对公贷款。中国农业银行的对公贷款情况如表1。2006-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的对公贷款规模一直呈增长趋势。2008年的降低是由于股份制改革,剥离了不良资产,剔除剥离不良资产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对公贷款较2007年是增长的。
截至2014年末,农业银行的全部不良贷款余额是124.9十亿元,其中由对公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余额是103.1十亿元。可见,对公贷款是全部贷款是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最重要来源。
对公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与借款人的信用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单笔对公贷款的数额较单笔个人贷款等其他贷款来说,其数额较大,一旦借款人出现信用问题那就意味着一笔较大数额的贷款将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对公贷款的借款人的信用缺失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各种借口拖延还款期限或者拒绝还款、逃避还款责任;通过隐瞒经营状况、提交虚假公司文件材料等手段贷骗得银行贷款;包装公司财务状况、隐藏不利于取得贷款的材料文件以取得银行贷款。在贷款的运用上随意更改贷款用途等。另外,借款人和银行内部从业者勾结起来骗取贷款;对银行内部人员行贿;制造假的财务资料骗取贷款;包装抵押物以得到与其实际价值不相符的抵押价值;取得贷款后随意改变贷款用途等,这些都是对公贷款的借款人常见的不讲信用的行为。
2、个人贷款的借款人信用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年度报告,个人贷款及个人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情况如表2。
2006-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个人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及个人贷款余额维持着平缓的增长状态。2008年剔除剥离因素的影响,个人贷款实际上是增长的。2008年到2014年个人贷款所占比例从14.98%增长到29.60%,个人贷款余额增加了5倍。
2006—2014年个人贷款产生的银行不良贷款逐渐增多。个人贷款的借款人信用缺失是致使个人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缘由。个人住房贷款是个人贷款产生不良贷款的最主要渠道。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的信用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借款人还款意愿消极;另一方面借款人不能按时按量还款。在现实社会中,部分借款人运用各种理由拒绝还款。另外,如果发生假按揭的情况,那么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肯定相对较差。
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也是农业银行个人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合法生产经营的非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所有者与个体工商者发出的,用来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及租赁商铺、购买机械仪器和其他合理资金需求为用途的人民币贷款业务。其借款人为个体工商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等。其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借款人为了获取贷款刻意回避对贷款不利的信息,而在产生经营过程中又随意支用贷款。
3、引发借款人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借款人之所以会出现信用缺失则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形成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在贷款过程中,借款人就是获得信息更多的一方,借款人较银行而言,肯定更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信息。借款人在取得银行贷款后做出的随意更改贷款用途,拖延还款期限,逃避还款责任等不信用的行为都属于“道德风险”,这些行为都导致了银行受到损失,而借款人本身却从中获得益处。
逆向选择是贷款过程中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在贷款过程中,借款人为了取得银行贷款对银行提供虚假信息资料,故意隐瞒不利于取得贷款的信息都是受逆向选择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