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doc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 范例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本次实验采取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使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环境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角落,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和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探索其多样性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采集样品: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的环境样品,分别是土壤和水体。
在采集土壤样品时,我们使用无菌铲子将土壤样品收集到无菌容器中。
在采集水体样品时,我们使用无菌采样瓶直接收集水样。
2. 样品处理:我们将土壤样品和水体样品分别稀释至不同浓度,以便后续分析。
同时,我们还制备了对照组,即无菌水。
3. 培养微生物:我们将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于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然后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为48小时。
4. 鉴定和计数:培养结束后,我们观察和鉴定了每个培养皿中的微生物种类,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结果与讨论:1. 微生物多样性:经过培养和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样品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我们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真菌,包括球菌、杆菌、放线菌等。
而水体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以细菌为主。
这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更高,可能是由于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更为丰富。
2. 微生物数量:通过显微镜计数,我们发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水体样品。
这也与前面的结果相符,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更多,因此数量也更多。
3. 微生物功能: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功能实验,以探索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我们发现一些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这对土壤的有机质循环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水体样品中的微生物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能力,这可能是为了竞争有限的资源。
4.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只是对环境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采集和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
我们未能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这需要更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此外,我们只选择了土壤和水体作为样品,未能覆盖更多的环境类型。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2.掌握微生物的常规培养和计数方法;3.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数量和种类取决于环境条件的不同。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分布情况,通过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常规培养法是将环境样品通过适当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培养,利用生物学方法检测微生物生长情况。
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形态特征,结合计数结果判断微生物种类。
计数法主要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通常使用带标度的计数室进行计数;间接计数法是通过培养方法将微生物增殖得到可计数范围。
三、实验步骤1.取得环境样品,如泥土、水样等;2.将样品分别取适量于含有富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3.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所接种的细菌液,一定时间后进行观察;4.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形态特征,并计数样品中的细菌数量;5.将菌落分离培养,制备单菌种;6.通过显微镜观察单菌种的形态特征。
四、实验结果1.根据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不同,样品中培养的细菌数量和种类可能不同;2.样品中可能存在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通过计数结果可以初步判断主要菌属;3.单菌种观察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细菌种类。
五、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
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只观察了一部分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才能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此外,不同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也会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我对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实验中掌握了微生物的常规培养和计数方法,并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但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只观察到了部分菌落的形态特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201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班级:环境131班组别:环境微生物实验B组组员:目录前言 (3)实验目的和要求 (3)采样安排 (3)医学院采样点分布图 (4)西安工业大学采样点分布图 (4)医学院采样过程照片 (5)西安工业大学采样过程照片 (5)采样数据记录表 (5)材料方法 (5)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5)仪器 (5)培养基 (5)实验原理与步骤 (6)实验一 (6)实验二 (6)实验三 (7)实验四 (8)实验五 (8)实验六 (9)结果与分析 (10)采样记录 (10)水样总细菌群落测定 (10).大肠菌群检验初发酵结果的观察 (13)平板分离及革兰氏染色结果记录 (14)平板分离得到的阳性菌落的相应特征记录 (19)复发酵结果的观察和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 (20)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 (21)参考文献 (21)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2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综合实验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前言运用综合应用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独立完成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操作及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观察、描述,可初步进行鉴定、分类(此步不作要求)。
可以为污水、垃圾等生物处理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和要求自来水、河、池、湖水、纯净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检测水样来源:西安工业大学湖水和西安医学院湖水1、基本内容●学习水样的采样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采用多管发酵法(MPN)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说明多管发酵法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记录并报告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与讨论,经与国家标准比对检查,水质状况分析。
2、基本要求●全面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水中细菌总数测定方法;了解水质与细菌菌落之间的相关性;●了解总大肠菌群数量指标在环境领域的重要性;●掌握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环5205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3、单菌株筛选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6、16SrDNA的PCR扩增7、PCR产物电泳实验内容、具体操作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
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
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及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本实验通过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使学生了解常规的配制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和灭菌。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实验器皿和材料:
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量筒、药物天平、玻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
试纸和棉花、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
实验内容:
一.玻璃器皿的准备
1.玻璃器皿的洗涤
2.玻璃器皿的包装
1移液管的包装;
2培养皿的包装;
3棉塞的制作。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按照配方要求配制溶液;
2.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调节PH;
3.过滤杂质;
4.将锥形瓶和试管进行分装加棉塞,包装后灭菌;
5.斜面的制作。
三.稀释水的配备
1.锥形瓶稀释水的配备
2.试管稀释水的配备
四.灭菌
1.干热灭菌法
2.加压蒸汽灭菌法
注意事项:
1.在使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要尽可能排除完;
2.易燃易爆物品(如:硝化甘油、硝化纤维、黄磷、红磷、乙醚、汽油及可燃性气体等)不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
3.当含盐类的液体和含盐的琼脂中大量的盐类泼洒在工作腔体,要立即换水,冲洗腔体,仔细擦干锅盖垫圈上的水滴。否则它们会带来腐蚀和变质。要检查压力表上的指数为“0Mpa”后才能打开锅盖。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广泛分布的生物群体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不同环境样品,分离和鉴定其中的微生物,并探究其在环境中的功能和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选择不同环境中的样品,如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用无菌容器采集。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置于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悬浮处理。
3. 稀释与平板计数:将悬浮液进行适当稀释,取适量的样品分别均匀涂布于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进行菌落计数。
4. 菌落鉴定:根据菌落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选择不同形态的菌落进行纯化和鉴定。
5. 生理与生化特性测试:对纯化的菌株进行生理和生化特性测试,如对温度、pH值的适应性、产酶能力等。
6. 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1. 不同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
例如,土壤样品中常见的细菌属有放线菌、假单胞菌等,水体中则常见蓝藻、绿藻等。
这些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适应性。
2. 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菌落计数差异较大。
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通常较高,而水体样品中则较低。
这与土壤中有更多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有关,为微生物提供了更丰富的生存条件。
3. 经过菌落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我们成功鉴定了一些优势菌株。
例如,在土壤样品中,我们发现了一株具有产酶能力的放线菌,其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4. 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测试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差异明显。
一些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条件下仍能生存和繁殖,而另一些菌株则对这些条件敏感。
这表明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存在差异。
5. 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我们发现一些菌株与已知的环境微生物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说明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四、实验报告
记录本实验配制培养基的名称、数量,并图解 说明其配制过程,指明要点。
五、问题和思考
l.配制培养基有哪几个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应 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2.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 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已灭菌的培养基如 何进行无菌检查?
实验二 消毒与灭菌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原理,掌握各种灭菌
a、培养 一划线法将假菌丝酵母接种在麦芽汁平板
上,在划线部分加盖玻片,培养2-3天。 b、制片与观察
取下盖玻片,盖在加有一0.1%美蓝的载 玻片上(即水浸片法),即可观察菌体呈树 枝壮分支。或直接将培养皿放在低倍镜下观 察。
5、子囊孢子的观察 将面包酵母接种于麦芽汁或豆芽汁液
体培养基中,28-30度培养24h,如此 连续传代3-4次,使其生长良好,然后转 到醋酸钠斜面培养基上25-28度培养3 天。用水浸片法制片或用芽孢染色,观 察子囊孢子形状,并注意每个子囊内的 子囊孢子数目。
方法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内容:
1.干热灭菌法 2.高压蒸汽灭菌 3.紫外线灭菌法
三、实验步骤 (一)干热灭菌法 1、原理
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 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所需温度(160-170℃),时间长(1-2h)。 注: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 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2、步骤
霉 菌 菌 落
各种病原真菌的菌落
各种曲霉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隔膜
霉菌菌丝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1.乳酸石炭酸制片法观察 (1)制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 石炭酸,用接种针从菌落边缘处取小量带有 孢子的菌丝置于液体中,再小心地把菌丝放 开,然后用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四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四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原理;2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学习并掌握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数量的技术,包括样品的点样、菌数计数的方法与计算;二、实验基本原理: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泡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
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
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9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常被用作微生物的计数。
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l/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或中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本方法适用于细胞数较多的样品测定(每毫升105~106以上),当样品中的细胞浓度较低时,须选择其他方法测定,否则因误差太大而影响实验结果。
板的构造a.平面图(中间平台分为两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b.侧面图(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高度为0.1毫米的间隙)血球计数板计数网的分区和分格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滴管、擦镜纸、酵母菌液四、实验步骤:(1)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室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中微生物
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中微生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微生物简直无处不在。
它们小小的身躯,却有着大大的能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环境中的微生物吧!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微风轻轻拂过。
就在我享受这片刻宁静的时候,一只小蚂蚁吸引了我的注意。
它忙碌地在地上爬来爬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我突然想到,这只小蚂蚁生活的环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呢?于是,我开始了这次关于环境中微生物的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棉签、培养皿等等。
然后,我选择了几个不同的环境进行样本采集。
第一个环境是家里的厨房。
我用无菌棉签在水槽边、案板上还有垃圾桶附近轻轻擦拭,采集到了一些样本。
第二个环境是学校的操场。
我在草地里、跑道旁还有篮球架下分别采集了样本。
第三个环境就是刚刚提到的那个公园。
我在长椅下面、花坛里还有池塘边都采集到了样本。
采集完样本后,我回到实验室,开始制作玻片标本。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需要非常小心和仔细。
我先把采集到的样本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然后滴上一滴水,盖上盖玻片,小心翼翼地避免产生气泡。
接下来,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样本的时候啦!当我把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好焦距,哇!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厨房采集的样本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形状的微生物,有圆圆的球菌,还有长长的杆菌。
它们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聚在一起,就像一个小小的微生物社区。
学校操场的样本里,我发现了一些在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似乎在欢快地活动着。
而公园的样本则更加丰富多样,有一些看起来像是藻类的微生物,还有一些形状奇特的小家伙。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不同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不同。
厨房因为有食物和水,所以微生物比较多。
操场的土壤为微生物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但相对厨房来说要少一些。
公园的环境比较复杂,有植物、水和土壤,所以微生物的种类最为丰富。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实验报告YU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题目: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姓名:喻曙光学号:年级班级:生命学院2010级生命基地组别:4同组者: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氢氧化钠溶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平皿、剪刀等。
二、目的要求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菌落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及类型。
5、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物中转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6、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7、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基本原理如何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看不见的微生物呢?也就是说任何使看不见的变得看得见呢?第三部分介绍的显微技术是一种方法,这是通过发的微生物个体,使我们能过看到他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体(菌落),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个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长期的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的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本实验将采用后一种方法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记无菌概念。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穿刺接种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3)37 ℃ ,培养24h 3、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 (3)37 ℃ ,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
1、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2、思考题: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意义何在?
三操作步骤1微生物大小的测量1枯草杆菌标本片的制作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放置镜台测微尺放置目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计算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3枯草杆菌大小的测量四实验报告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下表接物镜接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2在高倍镜下测量枯草杆菌大小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菌体编号长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宽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平均值菌体大小平均值m3分析实验结果一实验目的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酵母菌的形态构造
线 粒 体 芽体液泡 芽 体 核 液 泡 膜 细 胞 壁 细 胞 膜
根霉(Rhizopus)
青霉(Penicillum):
曲霉(Aspergillus)
四、实验报告
1. 分析实验结果,绘制酵母菌、青霉、黑曲霉的形
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怎样才能观察到较为完整的霉菌形态,各种霉菌 制片过程中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
121℃,灭菌20~30min
使用时, 将培养基加热融化, 待温度降至50 ℃左右时在 100mL培养基中加入1%链霉素0.3mL
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2g,葡萄糖10g, K2HPO4 0.2g, NaCl 5g, 琼脂5~6g, pH7.0~7.2 ,蒸馏水1L , 1%溴百里酚蓝 3ml. 分装试管,每管4~5cm, 112℃,灭菌30min.
环境微生物综合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开展了环境微生物综合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环境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本次实训首先介绍了环境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态学特性等知识,使学生对环境微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训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并亲自操作分离纯化微生物。
3.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习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如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等。
4.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实训中,学生学习了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等,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5.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学生了解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学习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膜技术等。
6. 团队协作与沟通实训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实训过程1. 实验前准备实验前,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规律,提出改进措施。
4.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张世凡学号:20133048012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目录1. 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1.3 实验目的2.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2.2 样品处理2.3 分离纯化微生物3.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4.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5. 总结与展望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环境微生物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
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研究环境微生物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探究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从不同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并分别进行标本编号和记录。
2.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如离心、滤液、接种培养基等,以便后续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
2.3 分离纯化微生物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处理后的样品,观察并筛选出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并进行进一步培养和纯化。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通过PCR等方法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信息。
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对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对环境中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讨论环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空气中的细菌对呼吸道健康的影响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增进了对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的了解,为今后的环境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微生物实验报告 (2)
实验一:环境微生物采集与分离09110309 刘佳秀玉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与微生物的关系及其多样性;2.学习环境微生物(土壤、水体、人体等)采样的基本方法;3.初步掌握观察微生物的实验方法;4.了解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基本操作和油镜头的使用方法;5.了解并熟悉微生物的稀释涂布分离方法与技术;6.树立严格的无菌意识和掌握正确的无菌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环境微生物样品采集空气中微生物采集: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和马铃薯培养基,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暴露5min后盖上皿盖(室外和室内各一个)。
2.土壤微生物采集用土壤采样器五点对角取样,混匀,称取1克土壤放入含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内含玻璃珠数粒),振荡分散。
3.水体微生物采集与稀释用水样采样器分别取污水和水库水约500ml。
4.土壤微生物样品的稀释1g土壤放入含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内含玻璃珠数粒),混匀后用加样枪和Tips在Epp管中进行10的倍比稀释成10-2,10-3的梯度样品。
5.水体微生物样品的稀释将污水和洁净水, 分别稀释成10-1,10-2, 10-3等系列。
微量加样枪分别取0.1ml含菌液体放于固体培养基平板表面中央,用无菌的玻璃涂棒将样品液滴均匀涂布分散在平板表面。
土壤样液:10-2,10-3样液(单号组10-2,双号组10-3)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 高氏一号培养基1 马铃薯培养基水体样液:库水:10-1,10-2, 塘水:10-2,10-3样液(单号组库水,双号组污水)2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6.培养实验二:口腔微生物的观察一、实验内容与方法1.取样:用无菌牙签在牙缝内反复擦拭几遍,然后将牙签涂布于载玻片上(事先放一小滴水)。
2.制片(单染色法)(1)取样(2)固定(3)沙黄染色2分钟(4)水洗至无色流液(5)吸去残留水(6)酒精灯干燥3.显微镜油镜观察:按照低倍-高倍-油镜的顺序进行观察。
二、实验结果。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淡水水样- 海水样品2. 实验方法:(1) 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样品,并进行处理消毒;(2) 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含有富集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微生物菌落;(4) 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三、实验结果1.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多样,菌落数量较大;- 菌落形态呈现丰富多样性。
2.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种群密度较高;- 菌落形态较为单一。
3. 淡水水样:- 微生物菌落数量较大,种类较为丰富;- 菌落分布均匀,密度适中。
4. 海水样品:- 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菌落形态呈现出细长分散分布的特点。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微生物在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 高温热带雨林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表明热带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山冷极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少,但数量较多,可能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竞争力增强有关。
3. 淡水和海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淡水中微生物分布相对均匀,海水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稀少,这也与水生环境的特点有关。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显著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微生物资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六、参考文献- Smith, J. K., & Jones, L. M. (2018).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soil: from genes to ecosystems.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45, 269-273.- Wang, Y., Shurin, J. B., & Rodriguez, P. (2019).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Food and waterborne pathogen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4(8), 643-65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七
实验七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目的:1.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垃圾、堆肥等)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2.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为了获得单个菌体,首先必须把要分离的材料进行适当的稀释,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使其在平板上,由一个菌体繁殖成单个菌落,这样,就能从中挑选出所需要的纯种。
由于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所要求的营养条件不同,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制成平板进行分离,然后从菌落形态上的差异,可以把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三大类群区分并可计算出其数量,分别接种到试管斜面上,然后,在平板上反复进行分离培养,最后可获得纯种。
仪器和材料:1.实验六中准备的无菌物品:包括各种玻璃器皿、培养基、稀释水等。
2.活性污泥、土壤或湖水一瓶。
3.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恒温培养箱。
细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一.平板划线法:(1) 倒平板: 将融化并冷至50℃的细菌培养基倒约15~20ml于无菌培养皿中,立即放在桌上轻轻转动使之均匀。
冷后成平板。
(3个)(2) 划线:在火焰旁,左手拿平板,右手拿接种环,取一环菌液(原污水)在平板上划线。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三种: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二.稀释平板分离法(1) 取样…(2) 稀释水样以无菌操作按十倍稀释法用无菌吸量管和无菌水将10-3倍的水样稀释至10-4、10-5、10-6倍。
(3) 平板制作将三套无菌培养皿编号,将上述三种浓度的水样各吸0.5ml 于相应的培养皿中。
加热融化培养基,待其冷至约45℃时以无菌操作倾注10~15ml 入培养皿中,马上将培养皿平放桌上轻轻转动使之混合均匀,冷却后成平板。
倒置,于37℃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三.平板表面涂布法a.稀释样品b. b.倒平板c. c.涂布d. d.培养e. e.结果观察细菌的接种方法:(1)斜面接种技术操作时下图的顺序,并注意教师的示范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
(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
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
(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
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 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
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
(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
(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
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
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
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
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种类也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也各有差异,但一般的配制过程大致相同。
四、实验步骤
1、取100mL蒸馏水倒入锥形瓶;
2、称取牛肉膏0.5g,蛋白胨1g,NaCl0.5g,琼脂20g;
3、用100g/LNaOH调节pH至7.2~7.4;
4、盖上棉塞,1℃下灭菌15~20min。
五、思考题
1、固体培养基加琼脂后加热溶化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加热器功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太高,容易沸腾和把培养基烧
焦;太低,培养基容易凝固。
(2)受热要均匀,可以垫上石棉网,要用玻璃棒不停缓慢搅拌。
(3)加热完毕后,要在合适的温度(60℃左右)倒平板,防止凝固。
2、培养基中加琼脂的作用是什么?答:琼脂的作用就是让培养基凝固。
3、如何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答: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标号,置25至30
摄氏度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若培养基无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较好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的涂片及染色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学会细菌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从而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染色原理
微生物细胞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组成。
所以,微生物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
两性电解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出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
经测定,细菌等电点(pI)在2~5之间时,大多以两性离子存在,当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偏酸性溶液中时,细菌带负电荷,所以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染料染色的为多。
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三、实验器皿、试剂、材料
(1)器皿:显微镜、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
(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质量浓度为5g/L的沙黄染色液等。
(3)材料: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四、实验步骤
(1)涂片:载玻片滴一滴蒸馏水蘸菌染匀(2)初染:用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1~2min后水洗(3)媒染:用革兰氏碘液
染色1~2min后水洗
(4)脱色: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约45s后水洗(5)复染:滴加番红染色2~3min后水洗并干燥(6)镜检:用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
五、思考题
(1)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关键在哪几步?为什么?
答:应注意干燥时不要用火烧太久。
关键在于涂片,涂片的时候要注意涂均匀,并且两个菌的量也要差不多,否则太厚的地方脱色就不均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