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下《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docx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全等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两个图形在形状和大小上完全相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示,引导学生探究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够理解和掌握全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全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例教学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全等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3.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加深理解。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5图形的全等》优秀教学设计
10.5 图形的全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具体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2.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3.了解图形全等的特征.【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学生积极参与图形全等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合作与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图形全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全等图形的意义及特征.【教学难点】识别全等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观察下面2组图片,他们有什么特点?【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图形的全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这是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大小、形状没变.要想知道两个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经过这三种变换,把它们重合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完全重合.如果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它们的大小、形状没变.【归纳结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试一试:观察图中的平面图形,你能发现哪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吗?【归纳结论】图形的翻折、旋转、平移是图形的三种基本的运动. 图形经过这样的运动,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大小却没有改变,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反过来,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这样的运动一定能够重合.思考:观察下图中的两对多边形,其中的一个可以经过怎样的运动和另一个图形重合?上面的两对多边形都是全等图形,也称为全等多边形.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下图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点A与A′,B与B′,C与C′,D与D′,E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归纳结论】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这就是全等多边形的特征.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识别全等多边形的方法,即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下图所示,△ABC≌△DEF.【教学说明】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全等图形、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图形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第135页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用一张像纸冲洗出来的10张1寸像片是全等图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图形;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图形;④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3.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面积也相同.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4.下列图形:①两个正方形;②每边长都是1cm的两个四边形;③每边都是2cm的两个三角形;④半径都是1.5cm的两个圆.其中是一对全等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全等图形的和都相同.6.找出图中的全等图形:7.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全等图形?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8.如图:△ABC≌△AEC, ∠B=30°, ∠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在作适当讲解.【答案】2.C 3.A 4.B 5.大小形状 6.解:(1)和(8),(2)和(6),(3)和(9),(5)和(7),(13)和(14) 7.解:略8.解:∠B=30°, ∠ACB=85°∵△ABC≌△AEC, ∴∠E=∠B=30°∠ACE=∠ACB=85°在三角形ACE中∠CAE=180°-∠E-∠ACE=65°即△AEC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E=30°、∠ACE=85°、∠CAE=6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加以补充.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第136页“习题10.5”中第1、2、3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使教师认识到.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教师最精彩的表现应该是高明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10.5 图形的全等》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0.5 图形的全等》教案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归纳等能力.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全等多边形性质与识别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基本运动对全等图形的影响.引导法,探究法,演示法,类比法,讨论交流法.由前面的讲述知: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由此,刚才方格纸中的就是全等图形.下面,我们看看图形的运动对全等图形有何影响?活动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中任意画一个多边形,先将这个多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与原图形无重叠);再将原多边形绕形外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与原图形无重叠);然后将原图形沿形外某格线对称;最后将这些图形剪下来,将其叠合.你能发现什么?通过这个活动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发现叠合时,几个图形能完全重合.说明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的图形运动,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和大小却没有改变,图形运动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反过来,也就是说,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图形运动一定能重合.由刚才的活动,请你说说什么是全等多边形?什么是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你认为全等多边形有何特征?全等多边形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如图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全等,可记为四边形ABCD EFGH,请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实际上,满足这一特征的两个多边形全等.全等多边形的识别方法:如果两个多边形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全等.如△ABC与△EFG全等,可记为△ABC≌△EFG.12999例1 如图2,已知将△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20°后得到△ADE.(1)△ABC与△ADE的关系如何?(2)求∠BAD的度数.分析:将△ABC绕其顶点A旋转得到△ADE,故△ADE是由△ABC旋转得到的,若将△ADE逆时针方向旋转20°,则能与△ABC重合,所以△ABC与△ADE是全等的.由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答.探索:请同学们将两张纸叠起来,剪下两个全等三角形,然后将叠合的两个三角形纸片放在桌面上,从平移、旋转、对称几个方面进行摆放,看看两个三角形有一些怎样的特殊位置关系?并画出这些位置关系的代表性图形.请小组同学合作、讨论、交流.(下面是部分代表性结论)例2 如图3,已知△ABC≌△DEF,∠A=30°,∠B=50°,BF=2,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CB,再由△ABC≌△DEF,知△ABC和△DEF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从而求出∠DFE的度数和EC的长.解:因为∠ACB=180°-∠A-∠B=180°-30°-50°=100又因为△ABC≌△DEF所以∠DFE=∠ACB=100EF=BC所以 EC=EF-CF=BC-CF=BF=2即∠DFE的度数为100°,EC的长为2.(三)(1)全等图形、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教材第136页习题第1、2、3题.二、。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说课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说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全等》是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全等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全等图形是几何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学的其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图形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图形的性质,从而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掌握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图形的性质,从而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共同探讨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型、全等图形判定方法的卡片。
2.学具:学生几何图形模型、全等图形判定方法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如两只完全一样的茶杯、两块完全一样的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1)展示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 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 图形的全等》是学生在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变换和全等。
全等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两个图形在形状和大小上完全相同。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的定义、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等的概念,掌握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性质、判定和变换,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是,对于全等这个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的定义,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
2.掌握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运用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地展示图形的变换和全等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性质、判定和变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全等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实物模型,进行图形的变换和全等操作,加深对全等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全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全等》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学会使用全等符号表示两个图形,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证明,掌握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对称和坐标与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的图形变换、几何证明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对称和坐标与图形的变换等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和操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证明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学会使用全等符号表示两个图形。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证明,掌握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证明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3.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感知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采用证明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来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几何画板或者白板,用于展示和操作图形。
3.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几何画板或者白板,展示和操作全等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七年级下《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全等图形的定义与性质,掌握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的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全等图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全等图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PPT:准备展示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并演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认真预习相关内容,对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引入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全等图形在日常生活和几何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5分钟)1.全等图形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全等图形的定义,即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图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相等的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的性质)。
第三步: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30分钟)1.利用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的方法:–判断对应边是否相等;–判断对应角是否相等。
2.通过PPT演示例题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应用全等图形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1.利用全等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寻找图形的特征等。
2.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全等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全等图形的应用。
第五步: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概括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全等图形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全等图形的应用理解。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全等概念及其判定方法。
全等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平面或空间中,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位置关系相同。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全等的概念,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全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全等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的概念,掌握全等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全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概念的理解。
2.全等判定方法的掌握。
3.运用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全等的规律。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形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画图、折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折纸、彩笔等教具。
3.提前让学生预习,了解全等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引出全等的概念。
例如,展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折纸,提问学生:“这两个折纸是否全等?”引导学生思考全等的含义。
2.呈现(15分钟)讲解全等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全等是指在平面或空间中,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位置关系相同。
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全等的图形,让学生加深对全等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图形,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折纸,尝试折出形状相同的图形,从而加深对全等的认识。
七年级数学下册《10.5 图形的全等》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全等图形》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全等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全等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和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全等图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学会用全等形来描述和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全等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性质和位置关系,对于图形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全等形的判定方法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和思考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学会用全等形来描述和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全等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SSS、SAS、ASA和AAS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拼图、制作模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等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并尝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全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全等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明确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5图形的全等 教案设计
10.5图形的全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全等图形、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能找出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会利用图形的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归纳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全等多边形性质与识别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难点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基本运动对全等图形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问题情境: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的翻折、平移和旋转,这是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图形经过这样的变换,位置发生了改变,变换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变换前后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改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做一做要想知道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完全相同,可以通过翻折、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把两个图形叠合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重合,由此得出概念.2.图形全等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一个图形经过翻折、平移和旋转等变换所得到的新图形一定与原图形全等;反过来,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上述变换后一定能够互相重合.思考:观察课本第134页的图10.5.2中的两对多边形,其中的一个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可让学生说出两个图形的运动情况,也可让学生动手制作图形,然后按照图中的摆放方式进行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上面的两对多边形都是全等图形,也称全等多边形.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变换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3.图形全等的表示法如教材第135页图10.5.3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点A与A′、点B与B′、点C与C′、点D与D′、点E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4.图形全等的性质依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这就是全等多边形的特征.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识别全等多边形的方法,即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多边形的特例,也是初中几何研究的重要图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探索、类比,从一般到特殊,得出结论) 提问:△ABC≌△DEF,且∠A=∠D,∠B=∠E.你能指出它们之间其他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和对应边吗?5.教材P135例题如图,△ABC沿着BC的方向平移至△DEF,∠A=80°,∠B=60°,求∠F的度数.解:由图形平移的特征,可知△ABC与△DEF的形状与大小相同,即:△ABC≌△DEF.∴∠D=∠A=8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同理∠DEF=∠B=60°.又∵∠D+∠DEF+∠F=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F=180°-∠D-∠DEF=180°-80°-60°=40°.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图形全等的概念.2.图形全等的性质.3.图形的三种变换与图形全等的关系.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见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教学反思本节在学习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全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图形全等的基本特征,全等的两个图形也是通过平移或者旋转两种变换的特征而产生的,培养了学生类比的思想.。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全等》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全等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全等图形是几何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几何证明和几何变换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图形的相似,对图形的比较和推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掌握全等图形的性质。
2.学会用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能够运用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推理、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全等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PPT课件。
2.实例图片:准备一些全等图形的实例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全等图形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实例,如两只完全相同的鞋子、一对对称的翅膀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介绍全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图形的特征。
同时,讲解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解释。
新华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图形的全等
图形的全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能把一个图形分为几个全等图形。
(2)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积累对全等图形的体验,提高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难点: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和特征;提高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按要求正确分割图形。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形。
丰富学生对全等图形的感性认识。
(一)实物图形(1)两面一样的国旗。
(2)四张相同的邮票。
(二)几何图形(3)一组几何图形。
这些图形中,有些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把它们叠在一起,它们就能重合,你能从图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二、讲解新课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congruent figures).(一)老师介绍:全等五边形的表示方法;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二)学生练习: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写出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三、议一议(观察图形并认识全等图形的特征)(1)你能说出生活中全等图形的例子吗?(2)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3)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吗?答:(a)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b )全等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四、做一做:分别沿着图(1)、图(2)中的虚线,把图形划分为两个全等图形,(至少找两种方法),并与同伴交流。
五、随堂练习:(1) 做四个全等的小 L 型纸片,将它们拼成一个与大 L 型全等的图案。
(2) 从图中找出两对全等的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3) 你能用一条直线把长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吗?(4) 你能把圆分成3个全等的图形吗?能分成4个全等的图形吗?五个呢?(5) 你能把等边三角形分成4个全等的图形吗?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1)怎么样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全等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图形的全等》教案2 (新版)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全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全等图形、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能找出全等多迠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会利用图形的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归纳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全等多边形性质与识别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难点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基本运动对全等图形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自学看书教材第133页图形的翻折、______和______,是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如图:已知△ABC(1)将△ABC向右平移4个方格,得△DEF.△DEF与△ABC能重合吗?__________(2)作△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得△DEF.△DEF与△ABC能重合吗?_______(3)将△ABC以点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得△A3B3C3.△A3B3C3与△ABC能重合吗?_______小结: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二、讲授新课由前面的讲述知: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由此,刚才方格纸中的就是全等图形.下面,我们看看图形的运动对全等图形有何影响?活动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中任意画一个多边形,先将这个多边形沿某一向平移一定距离(与原图形无重叠);再将原多边形绕图形外一点顺时针(或逆时计)旋转一定角度(与原图形无重叠);然后将原图形沿图形外某格线对称;最后将这些图形剪下来;将其叠合.你能发现什么?通过这个活动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发现叠合时,几个图形能完全重合.说明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的图形运动,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和大小却没有改变,图形运动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反过来,也就是说,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图形运动一定能重合.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由刚才的活动,请你说说什么是全等多边形?什么是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你认为全等多边形有何特征?全等多边形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全等,可记为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请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实际上,满足这一特征的两个多边形全等.全等多边形的识别方法:如果两个多边形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ABC与△EFG全等,可记为△ABC≌△EFG.例1 如图已知将△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20°后得到△ADE.(1)△ABC与△ADE的关系如何?(2)求∠BAD的度数.分析:将△ABC绕其顶点A旋转得到△ADE,故△ADE是由△ABC旋转得到的,若将△ADE 逆时针方向旋转20°,则能与△ABC重合,所以△ABC与△ADE是全等的.由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答.探索:请同学们将两张纸叠起来,剪下两个全等三角形,然后将叠合的两个三角形纸片放在桌面上,从平移、旋转、对称几个方面进行摆放,看看两个三角形有一些怎样的特殊位置关系?并画出这些位置关系的代表性图形.请小组同学合作、讨论、交流.(下面是部分代表性结论)例2 如图,已知△ABC≌△DEF,∠A=30°,∠B=50°,BF=2,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B,再由△ABC≌△DEF,知△ABC和△DEF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从而求出∠DFE的度数和EC的长.解:因为∠ACB=180-∠A--∠B=180°-30°-50°=100°,又因为△ABC≌△DEF,所以EC=EF-CF=BC-CF=BF=2,即∠DFE的度数为100°,EC的长为2.三、课堂小结(1)全等图形、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0.5第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下《10.5图形的全等》
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具体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
2.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
3.了解图形全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
学生积极参与图形全等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合作与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图形全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全等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识别全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观察下面2组图片,他们有什么特点?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图形的全等.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这是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大小、形状没变.
要想知道两个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经过这三种变换,把它们重合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完全重合.如果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它们的大小、形状没变.
归纳结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试一试:观察图中的平面图形,你能发现哪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吗?
归纳结论图形的翻折、旋转、平移是图形的三种基本的运动.图形经过这样的运动,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大小却没有改变,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反过来,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这样的运动一定能够重合.
思考:观察下图中的两对多边形,其中的一个可以经过怎样的运动和另一个图形重合?
上面的两对多边形都是全等图形,也称为全等多边形.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