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测井-考点整理

地球物理测井-考点整理

绪论储集层分类及特点碎屑岩储集层:(40%储量,也称孔隙性储集层)(1)岩石类型:砂岩为主,砾岩、粉砂岩、泥质砂岩等;(2)围岩:一般为泥岩,性质稳定,常做为参考值;(3)特点:粒间孔隙为主,孔隙度较大(10~30%),分布均匀,各种物性和泥浆侵入等基本为各向同性;测井评价效果较好、技术较成熟。

碳酸盐岩储集层:(50%储量、60%产量,裂缝性储集层)(1)岩石类型:渗透性石灰岩、白云岩及其过渡岩性;(2)围岩:致密的碳酸盐岩;(3)特点:储层空间包括孔隙、裂缝、溶洞等,原生孔隙一般较小且分布均匀,渗透率低;次生孔隙相对较大,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匀,渗透性较高;测井评价难度大、效果较差。

其它类型储集层:包括火山岩储层、泥岩储层、砾岩储层等。

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孔隙度φ:岩石内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1)总孔隙度:总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t)(2)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e)(3)次生孔隙度:次生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2)。

渗透率 k:描述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参数,单位:μm2 (或达西D ),常用10-3 μm2 (毫达西mD)(1)绝对渗透率:只有一种流体时测得。

测井上一般指绝对渗透率;(2)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存在多种流体时对其中一种所测,一般用ko、kg、kw表示;(3)相对渗透率:有效/绝对,用kro、krg、krw表示。

饱和度 S:储层中某相流体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

含水饱和度Sw,含油气饱和度Sh(So、Sg)(1)原状地层:Sh=1-Sw (Sh=So+Sg)(2)冲洗带: Shr=1-Sxo (残余油气Shr、含水Sxo)(3)可动油气: Shm=Sxo-Sw , Shm=Sh-Shr(4)束缚水Swirr: Sw=Swm+Swirr有效厚度 he:(1)岩层厚度:岩层上、下界面间的距离。

界面常以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变化为显示特征;(2)有效厚度: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价值油气的储层实际厚度。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梯度法电位法充电法激电测深法各类剖面法激发极化法多级测深法偶极测深三级测深法对称四级测深法电测深偶极剖面法复合对称四级剖面法对称四级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电剖面电阻率法充电法电位法天然场法直流电法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阴影变频法(交流激电法)甚低频法(长波法)电磁法低频点测法天然场法交流电法电法勘探⎪⎪⎪⎪⎩⎪⎪⎪⎪⎨⎧声波法横波法纵波法面波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地震勘探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原则上可以采用任意形式的电极排列来进行,即在地表任意两点(A 、B)供电,然后在任意两点(M 、N)测量其间的电位差,根据 (5.2.10)式便可求出M 、N 两点的电位. AB 在MN 间产生的电位差由上式解出大地电阻率,大地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即为在均匀大地的地表采用任意电极装置(或电极排列)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公式。

其中K 为电极装置系数。

电法勘探的基本概念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电场或电磁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11(2BM AM I U M -=πρ)11(2BN AN I U N -=πρ)1111(2BN BM AN AM I U MN +--=∆πρI U KMN ∆=ρBN BM AN AM K 11112+--=π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称为电法。

场源 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视电阻率均匀介质电阻率计算公式实际上大地介质常不满足均匀介质条件,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式得到的电阻率值在一般情况下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

地球物理勘探核心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核心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核心知识点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现象和规律来探测地下结构和资源的方法。

它在能源勘探、地质工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1.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原理来探测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记录地震波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的地震仪器,以及分析和解释地震波数据的方法。

地震勘探可用于勘探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和地下水等。

2.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分布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方法。

重力勘探需要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值,并通过计算和建模来确定地下物质的密度分布。

重力勘探广泛应用于勘探矿产资源、地下水和地下岩体等。

3.磁力勘探磁力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分布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方法。

磁力勘探需要测量地球表面上的磁场强度,并通过计算和建模来确定地下物质的磁性特征。

磁力勘探可用于勘探矿产资源、地下水和地下岩体等。

4.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利用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分布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方法。

电磁勘探包括测量地球表面上的电磁场强度和频率,以及通过计算和建模来确定地下物质的电性特征。

电磁勘探可用于勘探矿产资源、地下水和地下岩体等。

5.雷达勘探雷达勘探是利用地下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特性来推断地下物质分布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方法。

雷达勘探需要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通过分析和解释信号来确定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

雷达勘探可用于勘探地下水、地下管线和地下洞穴等。

6.地热勘探地热勘探是利用地下热流的分布和变化来推断地下热体和地热资源的一种方法。

地热勘探需要测量地下的温度和热流,并通过计算和建模来确定地下热体的分布和性质。

地热勘探可用于勘探地热能资源和地下热体的分布。

7.孔隙流体勘探孔隙流体勘探是利用地下孔隙介质中流体的物理性质来推断地下流体分布和流动状态的一种方法。

孔隙流体勘探需要测量地下孔隙介质中的流体压力、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并通过计算和建模来确定地下流体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地球物理勘探基础知识整理

地球物理勘探基础知识整理

地球物理勘探基础知识整理一、基本概念1.石油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

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

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2.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3.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4.储集层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5.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6.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7.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8.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9.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10.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 )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

1.同相轴:道集中相似震动峰值的规则排列,称为同相轴。

2.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所谓射线,就是波从这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和其他任何路径传播的时间比较起来是最小的,这就是费马的时间最小原理。

3.惠更斯原理(波前原理):介质中传播的波,其波前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看作是波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博远(点震源)。

4.惠更斯—费聂耳原理:波动在传播时,任意点P处质点的振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S上全部新震源产生的所有子波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5.反射系数:反射波和入射波振幅之比,叫做反射截面的反射系数R=AR/Ai。

6.最佳窗口:既避开面波干扰,反射波振幅和相位差变化,又相对平稳的接收地段。

7.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差异而划分界线的地下断面。

8.视电阻率:由于地下介质的不均匀性,直流电阻率法公式计算得到的电阻率并不等于岩层的真电阻率,而是该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综合影响的结果,称之为视电阻率。

9.趋肤深度:电磁波在底下衰减很快,其穿透深度(即趋肤深度)可以用平面电磁波衰减到地面强度的1/e时的一段距离来衡量这个深度为z=λ/2π(λ为电磁波在电阻率为ρ的介质中传播的波长)10.正常重力:a地球是扁球体 b同心圆层组成 c每个圈层密度均匀根据假设的模型来计算任一点的重力值称为正常重力11.剩余密度:矿体与围岩的密度差称为剩余密度12.高度校正:测点高程不同则重力值不同,因此要换算到统一的大地水准面上,得Δg高度 =+0.308h毫伽13.中间层校正:即去掉大地水准面以上部分的物质影响,把大地水准面和测点之间看成厚度为h的水平层,物质密度为σ,中间层校正公式为Δg中间=—0.042σ*h毫伽14.布伽校正:在重力勘探中,把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和起来进行,称为“布伽校正”公式为Δg布伽=(0.308—0.042σ)h毫伽磁化率k:表示物质被磁化的能力的大小。

磁化率不很高但大于零的矿物叫顺磁性矿物,有些矿物在磁场中是磁场强度减弱,这种磁化率为负值的矿物叫反磁性矿物。

地球物理勘查概论考试重点

地球物理勘查概论考试重点

作用,不同成岩环境也使同类岩密度有较大差异。

沉积岩密度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若孔隙有充填物,则充填物的成分及充填孔隙占全部孔隙的比例也影响密度值。

此外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

变质岩的密度与矿物成分、矿物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及程度来决定。

区域变质密度变大,动力变质密度降低(若同时使原岩硅化、碳酸盐化及重结晶,又会使密度值变大)。

2、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1)探测对象与围岩间要有一定的密度差。

(2)探测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4)探测对象不能埋藏过深。

(5)干扰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3、上下延拓的意义。

向上延拓:削弱局部异常,突出深部异常。

向下延拓:压制深部的区域异常,突出浅部物质产生的局部异常4、高次导数法意义:突出浅部异常,压制深部异常;划分几个相互靠近、埋深相差不大的相邻地质因素的叠加异常。

不同阶次的导数在不同的地质体上,有不同的特征,有助于异常的分类和解释。

5、电法勘探类型?按本身性质分:传导类(电法勘探(直流电法)研究稳定电流场: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感应类(电法勘探(交流电法)研究交变电流场:低频电磁法,频率测深法,甚低频法,电磁波法,大地电磁法)按观测空间分:航空、地面、井中电法。

6、造成g观与g0 之间差别的原因:(1)重力观测是在地球的自然表面上而不是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的(自然表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物质及测点与大地水准面间的高差会引起重力的变化)(2)地壳内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3)重力日变化7、重力仪精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温度影响:温度使仪器各部件热胀冷缩,各着力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系数和空气的密度也是温度的函数.消除温度影响:选用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附加温度自动补偿装置;采用电热恒温辅助装置使仪器温度基本不变;气压影响:气压变化使空气密度变化,改变平衡系统所受的浮力,在仪器腔内形成额外的气流.消除方法:将弹性系统放在真空内;在与平衡方向的反方向上加一个等体积矩的气压补偿装置;电磁力的影响:摆杆在摆动时,与残存的空气摩擦产生静电,静电荷不断积累使仪器读数发生变化.消除方法:在平衡体附近加适量放射性物质,使空气游离而将电荷放电;将弹性系统消磁,并用磁屏蔽;安置状态不一致的影响:重力仪在各测点的安置不可能完全一致,摆杆与重力的交角会变化, 测量的重力中包含交角变化的影响.消除方法:使平衡体的质心与摆杆水平转轴所构成的平面为水平时平衡体的位置作为重力的零点位置;零点漂移的影响:弹性重力仪的弹性元件,在重力等的长期作用下,会产生蠕变和弹性疲劳等现象,使弹簧随时间产生微笑永久形变,因此,会产生不可克服的零点漂移.消除方法:进行零点校正;震动的影响:运输过程要小心、注意。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总结一、名词解释1、视电阻率:通常,得到的电阻率不等于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而是该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综合影响的结果,称之为视电阻率。

2、电极极化:在野外工作中,测量电极MN 插入土壤中,由于金属棒和土壤中的水溶液接触,产生电化学作用,在电极表面与毗邻的水溶液中形成偶电层。

产生干扰电位的这种现象。

3、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差异而划分界线的地下断面,叫做地电断面。

它可能同地质体、地质层位的界线吻合,也可能不一致。

4、波阻抗: 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抵抗能力。

波阻抗 Z = ρ*V5、应力、应变:将单位长度所产生的形变 称为应变,将单位横截面所产生的内聚力F/S 称为应力。

有压缩应力与剪切应力之分,与之相对应有压缩形变与剪切形变。

6、杨氏模量(E ):将应力与应变之比称之为 。

杨氏模可作为物质阻抗应力的度量。

泊松比( ):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 , 泊松比表示物质抗形变能力。

7、电法勘探:电法勘探就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的电学性质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电场或磁场(人工的或天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类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根据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地层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来获得地层形态和性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8、时距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同相轴所表现的地震波的旅行时间t 与炮检距x 间的函数关系,称作时距方程,或时距曲线。

9、费马原理:又称射线原理,即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和其他任何路径传播的时间比起来是最小的,这就是费马的时间最小原理。

波前原理:也叫惠更斯原理,即介质中传播的波,其波前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看作是波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波源(点震源)。

10、地震波: 地震就是由震源激发的机械振动在地下岩层中向四周传播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机械波,习惯上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名词解释1、振动:振动—是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往返运动波动:是介质在运动,一质点振动会带动相邻质点振动,各质点振动幅度(位移)如同波浪一样的运动(横波),即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整体运动),波动伴随着能量传播。

射线平面(三线所决定平面)、入射线、(过入射点的界面)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此面称为射线平面或入射平面振动图:固定空间位置,观察r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波剖面:固定某时刻,观察质点位移随距离变化规律的图形。

时距曲线:就是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炮检距x(offset)之间的关系曲线。

2、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它没有考虑波在层状介质中按折线传播的事实。

3、均方根速度:波沿折射线传播的速度,即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而求出的速度。

3、叠加速度:由速度谱求得的速度。

3、层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的波速叫该层的层速度。

4、等效速度: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

4、视速度:不沿射线方线测得的传播速度为视速度。

5、视周期6、视频率7、视波长:视波长是指从一个检波器排列见到的一个波列的相邻周期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波列方向与排列成一夹角,它就不同于真正的波长8、视波数: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相邻两峰或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其倒数为视波数。

9、地震地质条件:在一个地区能否有成效地应用地震勘探,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条件。

10、激发条件:是指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等与激发地震波密切有关的各种条件。

11、接收条件:是指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

地震子波:人工炮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发生反射、折射等,之后被布设于地面上的检波器所接受到的脉冲信号,它具有有限的能量和确定的起始时间,并且有1-2个非周期3、反射波:波沿第一条传输线传播到与第二条传输线相交结点处,从结点返回到第一条传输线的那部分行波。

地球物理勘探重点总结

地球物理勘探重点总结

电法勘探概念: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场源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计算的电阻率,不是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而是在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综综合影响的结果。

我们称其为视电阻率,并用ρs来表示:)1.3.5(IUK MNs∆=ρ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过程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方法:1)测区的选择和测网的布设2)装置形式及参数的选择a装置的选择b极距的确定c测点的分布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测深和剖面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自然电场:由地球表层内矿体、地下水和各种水系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的电场。

自然电场的形成原因:氧化还原:地下水溶液与矿石间的电化学作用。

过滤作用(吸附):地下水的渗流和过滤作用。

接触扩散:矿化溶液的离子在岩石交界面上的扩散和岩石骨架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自然电场分类:1、电化学活动形成的自然电场2、过滤电场3、扩散电场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

电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电子导体(包括大多数金属矿和石墨及其矿化岩石)的激发极化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电子导体与其周围溶液的界面上发生过电位差的结果。

离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双电层形变形成激发极化的速度和放电的快慢,决定于离子沿颗粒表面移动的速度和路径长短,因而较大的岩石颗粒将有较大的时间常数(即充电和放电较慢)。

这是用激电法寻找地下含水层的物性基础。

充电法:是以岩石电阻率为基础的一种直流电法勘探,根据充电体与围岩电性差异,向充电矿体充电,使充电体变为一等位体或似等位体,研究充电体和其周围电场分布特征,从而解决充电体的形状、大小和产状等地质问题充电法原理:充电法是在被勘探的矿体上或其它良导电性地质体的天然或人工露头接上供电电极(A)进行充电(用直流电源,也可用交流电源),另一供电电极(B)置于远离充电体的地方。

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第一章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一: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往返运动。

波动:振动在其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就立刻恢复其原状。

弹性体: 具有弹性的物体叫做弹性体;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以后仍旧保持其受外力时的形状。

塑性体: 具有塑性的物体叫做塑性体;弹性波: 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就形成了弹性波;注意: 弹性理论已证明,许多固体包括岩石在内,当受力较小、变形较小、作用时间较短时均可看成是弹性体。

地震波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以炸药为震源激发地震波的过程破坏圈: 在炸药包附近, 强大压力>> 岩石的弹性极限;塑性带: 离开震源一定距离, 压力> 岩石的弹性极限;弹性形变区: 远离震源一定距离, 压力< 岩石的弹性极限.二:波在传播过程中, 某一质点的位移u是随时间t变化的, 描述某一质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图形叫做振动图形.与地震记录之间的关系1)地震勘探中所获得的一道地震记录,实际上就是一系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时,引起地表某一质点振动的振动图形。

2)地震勘探中所获得的一张原始地震波形记录,实际上就是在地面沿测线设置多道检波器,得到的多个振动图形的总和。

地质意义有利于了解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时刻的具体位置;有利于识别和分辨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从而解决与波传播有关的地质问题。

三: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同一时刻沿地震测线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布所构成的图形叫做地震波的波剖面。

即位移u 是距离x 的函数,u=f(x) 。

波前: 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的曲面。

波尾: 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刚刚停止振动的点连成的曲面。

波面: 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振动质点中相位相同的点连成的曲面,称为该时刻的波面。

射线:波的传播方向称为射线(假想)。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一、地球物理勘探概述。

1. 定义。

-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指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

这些地球物理场包括重力场、磁场、电场、弹性波场等。

2. 目的。

- 寻找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

- 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工程建设(如建筑、桥梁、隧道等)提供地质依据。

-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3. 方法分类。

- 重力勘探: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地质体的分布和密度差异。

- 磁法勘探: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寻找具有磁性差异的地质体,如磁铁矿等磁性矿体。

- 电法勘探: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等多种方法,依据地下地质体电学性质(如电阻率、极化率等)的差异进行勘探。

- 地震勘探:是最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

- 放射性勘探:测量地质体的放射性强度,主要用于寻找放射性矿产(如铀矿)和研究地质构造。

二、重力勘探。

1. 重力场基本概念。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

- 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其值略有不同,主要受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2. 重力异常。

- 理论上地球表面的重力值可以根据地球的理想模型计算出来,但实际测量的重力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重力异常。

- 正重力异常:当测量点下方存在高密度地质体时,实测重力值大于理论值。

- 负重力异常:如果测量点下方是低密度地质体,实测重力值小于理论值。

3. 重力勘探仪器。

- 重力仪是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仪器。

现代重力仪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测量出极其微小的重力变化。

4. 重力勘探的应用。

- 寻找金属矿,如铜、铅、锌等金属矿往往与高密度的岩石有关,会引起正重力异常。

- 研究地质构造,如盆地、山脉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密度结构,会在重力场上有明显反映。

- 探测地下洞穴,地下洞穴相对于周围岩石密度较低,会产生负重力异常。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重点整理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重点整理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重点整理第一章岩(矿)石物性与各类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勘探以岩石、矿石(或地层)与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密度、磁化性质、导电性、放射性等异为基础。

第一节岩(矿)石的密度1.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1、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3、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一、火成岩的密度(1)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酸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暗色矿物含量增多密度逐渐加大。

(2)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同一岩体不同岩相带,由边缘相到中心相,密度逐渐增大。

(3)不同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也会造成同一岩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密度,喷出岩小于侵入岩。

二、沉积岩的密度沉积岩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及岩石所处的构造部位:(1)沉积岩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灰岩、页岩、砂岩等,这类岩石密度值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干燥的岩石随孔隙度减少密度呈线性增大;(2)孔隙中如有充填物,充填物的成分(如水、油、气等)及充填孔隙的百分比也明显地影响着密度值;(3)随着成岩时代的久远及埋深加大,上覆岩层对下伏岩层的压力加大,这种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

三、变质岩的密度变质岩的密度一般大于原岩的密度;变质程度越深,密度越大;动力变质而使岩石破碎,则密度减小。

(1)变质岩的密度与矿物成分、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这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度来决定;(2)通常,由于重结晶等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将使变质岩比原岩密度值加大;(3)经过变质的沉积岩,如大理岩、板岩和石英岩比原生石灰岩、页岩和砂岩更致些。

(4)由于变质作用的复杂性,所以这类岩石的密度变化显得很不稳定,要具体情况体分析第二节岩矿石的磁性一、物质的磁性1、抗磁性(逆磁性、反磁性)、2、顺磁性、3、铁磁性铁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亚铁磁性磁畴:铁磁物质内,包含着很多个自发磁化区域。

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绪 论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岩石露头 物探法—面积覆盖、连续测量、间接 钻井法—一点、直接勘探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差异(3) 地震勘探: 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 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 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 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作业范围大、布局灵活、成本低等特点, 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透射波路径 反射波路径 滑行波路径 (4)地震勘探的几种方法 折射波法 反射波法—主要的地震勘探方法 (基本原理: 回声测距原理)h=1/2vt 透射波法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 (1) 野外采集 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 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 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

数据通常记成SEGB 或SEGD 格式, 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

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2)室内处理 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转化为可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 包括: 预处理、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三块内容。

这部分工作由资料处理中心完成 (3)资料解释 结合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等, 进行综合解释。

多由物探研究院、物探公司、地质研究院、采油厂地质所等完成。

井间地震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地下成像资料, 能分辨2-5米薄层和小断层, 为描述井间精细构造、薄层砂体分布, 确定储层连通性、剩余油分布等复杂地质问题, 指导调整井的布署和采收率的提高, 提供非常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期望解决的问题⏹ 1. h=1/2vt, 时间t 不仅包含有地下界面的深度信息, 而且还有炮检距(x )的信息。

如何消除? -----动校正⏹ 2、地表的起伏变化、表层低速带厚度变化等如何消除? ------静校正。

⏹ 3.地下地层的成层性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如何认识和利用速度及其差异。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

第二章重力勘探重点第一节重力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1、重力场、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关系2、重力的单位 SI制和CGS制换算3、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变化规律4、重力异常的实质5、产生重力异常的条件第二~五节岩矿石密度、重力仪、野外工作与资料整理1、岩矿石的密度特征、影响岩矿石密度的因素2、重力仪的平衡方程、角灵敏度3、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与消除措施4、确定重力测量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5、野外重力观测资料整理6、布格重力异常第六~七节正反演1、重力勘探正演、反演与反问题的多解性2、球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3、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并与球体重力异常作比较4、台阶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5、计算几何参数与物性参数的特征点法6、密度界面反演方法第八节转换处理,应用1、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说明它们的相对性2、划分区域与局部重力场的方法与原理3、重力异常的解析延拓,向上与向下延拓的作用4、重力高次导数法,重力高次导数作用第三章磁法勘探重点1.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图示之。

2.地磁场的构成。

3.解释名词:正常地磁场,磁异常。

4.世界地磁图分析:(1)垂直强度(2)水平强度(3)等倾线(4)等偏线等的特征。

5.解释名词: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6.解释名词:地磁场的“西向漂移”7.太阳静日变化特征,它对磁法勘探作用8.解释名词:磁暴和地磁脉动9.总磁场强度异常ΔT,ΔT的物理意义及ΔT与Za、Xa、Ya三个分量的关系。

10.解释名词: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总磁化强度,它们之间的关系。

11.岩矿石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解释名词:热剩磁,它在磁法勘探中有什么意义13.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14.解释名词:有效磁化强度、有效磁化倾角,写出与总磁化强度、倾角、偏角的关系并画图示之。

15.球体磁场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它与球体重力场特征不同点。

16.水平圆柱体ΔT磁异常的剖面曲线。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振动:振动一是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往返运动波动:是介质在运动,一质点振动会带动相邻质点振动,各质点振动幅度(位移)如同波浪一样的运动(横波),即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整体运动),波动伴随着能量传播。

射线平面(三线所决定平面)、入射线、(过入射点的界而)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而,此面称为射线平而或入射平而振动图:固建空间位置,观察r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波剖面:固建某时刻,观察质点位移随距离变化规律的图形。

时距曲线:就是波从箴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炮检距x(offset)之间的关系曲线。

2、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它没有考虑波在层状介质中按折线传播的事实。

[3、均方根速度:波沿折射线传播的速度,即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而求出的速度。

3、叠加速度:由速度谱求得的速度。

3、层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的波速叫该层的层速度。

4、等效速度: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

4、视速度:不沿射线方线测得的传播速度为视速度。

5、视周期6、视频率7、视波长:视波长是指从一个检波器排列见到的一个波列的相邻周期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波列方向与排列成一夹角,它就不同于真正的波长8、:,.视波数:从波剖而中可得到相邻两峰或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苴倒数为视波数。

10、地震地质条件:在一个地区能否有成效地应用地震勘探,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条件。

11、激发条件:是指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等与激发地谡波密切有关的各种条件。

12、接收条件:是指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

地震子波:人工炮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发生反射、折射等,之后被布设于地而上的检波器所接受到的脉冲信号,它具有有限的能量和确定的起始时间,并且有1-2个非周期3、反射波:波沿第一条传输线传播到与第二条传输线相交结点处,从结点返回到第一条传输线的那部分行波。

地球物理勘探相关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相关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相关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相关知识点
1、是重力勘探方法?
重力勘是指以岩石、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导致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重力异常),通过观测研究重力异常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法。

2、什么是重力场和重力位?
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成为重力场。

重力位:重力场中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所做的功。

3、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

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

空间内某点的重力场强度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4、重力勘探(SI)中,重力的单位是什么?重力单位在SI制和CGS 制间如何换算?
①在SI制中为m·s-2 ,它的百分之一为国际通用单位简写g.u.;
②SI和CGS的换算:1g.u.=10-1 mGal
5、什么是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①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参考平面),表面光泽,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很小,此时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场即正常重力场。

②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相差约50000g.u.;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处和两极处为零;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3.086 g.u.。

长期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地磁要素的“向西漂移”,偶极子场和非偶极子场都有向西漂移,且具有全球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相关知识点】。

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1、 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

2、 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3、 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4、 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5、 在钻井过程中, 通常保持泥浆柱压力稍微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泥浆滤液替换地层孔隙所含的液体而形成侵入带,同时泥浆中的颗粒附在井壁上形成泥饼,这种现象叫泥浆侵入. 6、 高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7、 低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8、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梯度电极系。

9、 标准测井: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测井,是各油田或油区为了粗略划分岩性和油气、水层,并进行井间地层对比,对每口井从井口到井底都必须测量的一套综合测井方法。

因它常用于地层对比,故又称对比测井。

10、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电位电极系。

11、侧向测井:在电极上增加聚焦电极迫使供电电极发出的电流侧向地流入地层从而减小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这种测井叫侧向测井又称为聚焦测井 12、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13、声系:声波测井仪器中,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按一定要求形成的组合称为声波测井仪器的声系 14、深度误差:仪器记录点与实际传播路径中点不在同一深度上。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张照录)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张照录)

重力勘探1.密度由大到小: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2.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火成岩);※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沉积岩);※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3.地球重力场分为正常重力场(由赤道向两级逐渐增),重力随时间变化(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固体潮可引起大地水准面的位移)及重力异常三部分。

4.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

(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

(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4)探测对象不能埋藏过深(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

一般恶劣地形、表层密度不均匀、地下岩体密度变化均产生较强干扰。

5.相对重力测量仪器工作原理:一个恒定的质量m 在重力场内的重量随g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用另外一种力(弹力、电磁力等)来平衡这种重量或重力矩的变化,则通过对该物体平衡状态的观测,就有可能测量出两点间的重力差值。

mg = k (S - S0 )∆g = g2- g 1=k/m (s2 - 1) = C ⋅∆S 系数C称为格值,因此测得重物的位移量就可以换算出重力差。

6.现代重力仪的测读都是采用补偿法进行的,也称零点读数法:选取平衡体的某一位置作为测量重力变化的起始位置,即零点位置;重力变化后第一步是通过放大装置观测平衡体对零点位置的偏离情况,第二步是用另外的力补充重力的变化,即通过测读装置再将平衡体又准确的调回零点位置,测读器上前后两个读数的变化就反应了重力的变化。

优点:扩大了直接测量范围,减小了仪器的体积、测量精度高,以相同的灵敏度在各点上施测,读数换算也较简单。

7.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温度、气压、电磁力、安置状态不一致、零点漂移、震动。

8.为了获得单纯由地下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重力异常,则必须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通常要进行如下校正:8.由重力资料求布格重力异常需要经过哪些校正,分别有什么目的?答:经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的重力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地球物理勘探(小抄)

地球物理勘探(小抄)

1地震勘探:在地面(或海水中)激发地震波,同时在地面(或海水中)接收从地下反射回来的反射波,以获取反射波地震资料,从而研究地下地质构造或岩性情况。

2.简谐振动:物体的加速度永远与位移正比且反向的振动3.振动图:以不同时刻(时间)为横坐标,以质点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为纵坐标,可出画出某一质点的振动情况,这种情况称为振动图。

4. 波剖面:以质点所有空间位置为横坐标,以质点离开它平衡位置的距离为纵坐标,这样画出的图,称为波剖面。

5.波振面:又叫波前面,波从震源出发向介质的各个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波到达各点所连成的面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6.地震道:把对应于每个测点的地震检波器、放大器、记录器所构成的信号传输回路总称一个地震道。

7.纵测线:激发点和爆炸点在同一条测线上8.地震排列:每次激发时所安置的多道检波器的观测地段称为地震排列。

9.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

10.观测系统 :指对地下反射界面连续观测一次。

11.有效波:那些可用来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为有效波或信号,如反射波法中的反射波;折射波法中的折射波。

12.干扰波:所有妨碍认辩、追踪有效波的其他波均属于干扰波范畴。

13.规则干扰波:指有一定的频率范围,一定的视速度和特征面貌,在时间上的出现具有规律性,在记录上可识别和追踪的波。

14.时距曲线:是指在地震勘探中,在地面激发,沿地震测线布置检波器接收,研究地震波由激发点开始,到达各检波器的时间和各检波器距震源之间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15.频率滤波:根据有效波和干扰波在频带上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的处理方法。

16.静校正:对由表层不均匀性引起的时差校正称为静校正17.动校正:对由炮检距不同引起正常时差(倾角时差)的校正称为动校正;18.基干剖面:包括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构成了基干剖面网19.构造图:用等值线(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地质符号直观的表示地下某一层构造特征的一种平面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动校正:校正因炮检距不等而存在的正常时差的影响。

2.时距曲线:若测线是沿一条线进行的,则测线上各观测点坐标与波至时间的关系图称为时距曲线。

3.多次覆盖:指采用一定的观测系统获得对地下每个反射点多次重复观测的采集地震波讯号的方法。

4.电阻率剖面法:当保持供电电极距AB不动时,电极系探测深度一定,移动电极系时就可以反应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称之为电阻率剖面法。

5.电法勘探:是以岩石、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为物质基础,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地壳周围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6.转换波:与入射波波形不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

7.高密度电法:是集电测深和剖面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方法。

8.槽波地震勘探:是在井下煤层开采工作面内进行的,地震测线接受点和激发点沿煤巷布设,直接探测煤层内地质构造或其他地质异常体的勘探方法。

9.温纳四极装置:一种三电位电极装置,一次组合,可以获得三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10.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11.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而划分界限的断面。

12.视电阻率: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电阻率综合反映。

13.正常时差:各观测点有不同的炮检距,因而有不同的旅行时,他们相对于自激自收时的差称为正常时差。

14.静校正:设法消除地表因素影响的校正过程。

15.观测系统:测线上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16.同类波:与入射波波形相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

17.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18.电测深:电测深法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

19.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由该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来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时间域电磁法。

20.水平叠加:又称为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于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二、填空题
1.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步骤是采集、处理、解释
2.地震勘探的横波有SV波、SH波
3.联合剖面法曲线中的正交点和反交点分别反映低阻和高阻特征
4.常用电阻率法测量方法有:电阻率测深法、电阻率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
5.观测系统图示方法有视距平面法、普通平面法、综合平面法
6.从实用性出发,地震波可分为有效波和干扰波
7.联合剖面方法有ρs A和ρs B
8.地震勘探的三种方法有反射波法、透射波法和折射波法
9.根据振动特点的不同,地震波的类型分为纵波、横波、面波
10.设界面上下介质速度、密度分别为V1、ρ1,V2、ρ2。

则该界面形成折射波的条件是V2>V1,反射波的形成条件是V1ρ1≠V2ρ2
11.电测深电极距选择的三个条件1/2AB min<h1、1/2AB max>H、(AB/2)n+1/(AB/2)n=1.2~2
1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温纳四极装置有温纳四级、温纳偶极、温纳微分
三、判断题
1.地球物理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2.槽波地震勘探是面波勘探。


3.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


4.透射波是在井中观测的。


5.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用来勘探低阻体的。

×
6.在煤系中,煤层是一个低速、低密度的夹层。


7.地震勘探是以岩(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

×
8.观测系统是指的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9.槽波勘探主要是利用瑞利波和拉夫波的传播特性。


10.地震勘探不仅可以解决构造问题,同时可以诠释岩性信息。


四、选择题
1.在垂向电测深工作中,所观测、利用的物理场是( A )。

A、人工直流电场
B、地球的磁场
C、地球的重力场
D、人工的弹性波场
2.瞬变电磁法勘探是来观测地下岩石导体的( D)
A、化学性质;
B、密度;
C、一次场变化的;
D、涡流产生的二次场变化的;
3.当地电断面中最下层的电阻率趋于无穷大时,则( A )尾部渐近线为与横轴夹角呈45度的上升直线
A、二层G型曲线
B、二层D型曲线
C、三层K型曲线
D、三层Q型曲线
4.可以压制噪声的方法有( AC)
A、水平叠加
B、静校正
C、检波器组合
D、动校正
5.有关三层地电断面类型表述正确的有(ABCD)
A、1<2,2<3,A型
B、1<2,2>3,K型
C、1>2,2<3,H型
D、1>2,2>3,Q型
6.对瞬变电磁法勘探装置描述正确的为(ABCD)
A、重叠回线是观测垂直分量的
B、分离回线可观测多个分量
C、中心回线还可观测水平分量
D、井中接受可以观测三分量
7.时距曲线为直线的情形有(AC )
A、均匀介质中直达波时距曲线
B、连续介质中直达波时距曲线
C、层状介质中单一水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
D、层状介质中单一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8.设1、V1和2、V2分别为界面上下介质密度与速度,则可产生反射的是(CD)
A、V1>V2
B、V1<V2
C、1*V1>2*V2
D、*V1<2*V2
9.煤田地震勘探能解决哪些问题(ABCD)
A、查明落差≥5m的断层,解释3 m的断点
B、查明直径≥20m陷落柱
C、煤层分叉合并,剥蚀区,无煤区,采空区
D、查明瓦斯富集区及富水区
10.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影响其动力学特点的因素有(ABCD )
A、地震波吸收
B、球面扩散
C、界面反射
D、地层结构;
五、判断分析
1、虚震源原理画地震波反射路径(PPT第一讲P85)
2、判断等视电阻率断面图(PPT第四讲P65、P68)
3、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的多解性(PPT第四讲P112)
六、课程设计
1、二维地震勘探工程布置图
2、高密度电法勘探工程设计
3、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