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290f1bef240c844769eaeea2.png)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一、针刺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棱针又是针灸中的重要针法之一,所以使用三棱针刺血治病的取穴原则,是离不开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经络腧穴的理论体系。
临床治疗的取穴多和十四经脉的统领范围,以及各穴位的主治功能分不开。
在治疗中选取穴位时,即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远近取穴、上下取穴、表里取穴,又有经验取穴。
全身所有皮肤上及穴位处都可以用三棱针施术出血,只是有的地方能拔火罐,而有的地方无法用火罐吸拔,如头上毛发处、手指和足趾上,以及耳郭上等,在这些部位医者可用双手挤压,促使局部出血。
医生在接诊病人时,首先要应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要明确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和脏腑的归属等,对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再加上现代各种检测手段的应用,对病症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
综合以上各种诊断依据,医生脑海中就要很快考虑出一套治疗方案,对施治步骤做到胸有成竹,通过逐步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针刺放血疗法重在出血治病,所以选取“血脉”、“血络”很重要,从现代医学来讲就是找准有病理改变的体表可见的浅静脉血管,并在这些部位针刺施治,这是治病的关键。
古人在《灵枢·九针篇》中早就明确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并在《黄帝内经》多篇中对“血脉”、“血络”有所描述:“血脉者,在腑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澄:色青,不流动状。
坚:硬也。
),“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中药三颗针用途
![中药三颗针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cd0248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7.png)
中药三颗针用途中药三颗针,一种神奇的草本植物,被誉为“绿色的瑰宝”,在中华医药宝库中独树一帜。
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用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信赖,更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研究。
首先,三颗针具有出色的消炎作用。
其叶、茎、根均可入药,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挥发油和鞣质,对于各种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无论是感冒引起的喉咙肿痛,还是皮肤过敏导致的红肿瘙痒,三颗针都能迅速缓解症状,为患者带来福音。
其次,三颗针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
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而三颗针正好能针对这些问题,清除体内的毒素,保护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同时,它还能缓解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此外,三颗针还有着显著的抗病毒作用。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际,人们更加关注中药的防治作用。
研究发现,三颗针中的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如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这一发现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尽管三颗针具有如此多的功效,却仍有人对其持有偏见。
他们认为中药作用缓慢,疗效不明显,甚至认为中药是“伪科学”。
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事实上,中药的疗效并非缓慢,而是温和而持久。
中药的作用是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正是中药的魅力所在。
总之,中药三颗针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用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信赖。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药的研究和发展,让中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珍视这“绿色的瑰宝”,感受中药的神奇魅力。
胡光老师怪三针
![胡光老师怪三针](https://img.taocdn.com/s3/m/753ac56f1ed9ad51f01df213.png)
鼻翼穴在鼻部,鼻居面部之中央,其性属土,因此可用来诊断及治疗脾病,脾主 四肢及肌肉,故周身困倦可除;鼻为肺窍,针鼻翼穴可通利肺系,增加氧气的摄 入量,肺主一身之气,肺气旺五脏六腑之气皆旺,故全身顿觉舒适;鼻翼位居督 脉之旁,督脉入于脑,故可开窍醒脑,畅脑,使人神清气爽;肾生髓,脑为髓之 海,调脑亦可调肾。如此先后天均得调理,再加上土金水一路相生,所以鼻翼穴 可用来对全身多种疾病的治疗。我想着也可能是胡光老师选用鼻翼穴作为“怪三
怪三针
中西医和谐相处是展示董事奇穴细胞白血病,现住在天津河西医院血液病科。
近期足部溃烂、外阴溃烂疮不收口。 用曲池穴、血海穴、驷马三穴、制污穴收到奇效。 此方穴位不多,疗效迅速,非常符合董氏奇穴的治病原则——取穴少,用穴精。 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一种医德的表现,可见董公医理精湛、医德高尚称得上是
大医精诚。 此方详解: 1.曲池穴与血海穴采用双针疗法,每穴两针频作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血海穴双针 实是血海穴和百虫窝穴。 手法采用雀啄泻法(三退一进),留针三十分钟,每十分钟行针一次。 2.驷马三穴:驷马上穴: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 驷马中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处
是穴。 驷马下穴: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驷马穴虽属足阳明胃经,但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因此驷马三穴为 治疗肺脏病候群之特效要穴。因肺主皮毛,所以治疗皮肤病应无异议。 驷马三穴的用针方法与曲池、血海穴一样,都是一穴双针,频作手法。 3.制污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共计三穴,取穴采用四分点法。 注:四分点法: 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 距两边之中点各取一穴,即两指间四分之一处各取一穴。 制污穴应以三棱针刺出黑血为效,针患侧。常言道:久病入络、络主血,刺之。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a4db73cebcd126fff6050b45.png)
《鬼门十三针》之蔡仲巾千创作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特别是乍尸,死人复活的。
都可用此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该。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跋扈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针法: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四陵良五针申脉六风府七针颊车八承浆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必忙十三舌底在中央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2、少商穴:属手少阴心经。
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隐白穴:属足太阴腺经。
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刺血疗法PPT课件
![刺血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92a0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8.png)
❖ 刺血疗法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 过放血,祛除邪气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 恢复正气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 用三棱针、粗毫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梅 花针循经叩刺或局部叩刺,放出少量血液, 亦称“放血疗法”。此法适用于“病在血络” 的各类痛症、实证、热证疾病,具有醒脑开 窍、泻热消肿、去瘀止痛等作用。
刺血疗法 --治疗反应
❖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有两种反应:
❖ ①一种是刺血后患者立即感到轻松,痛苦若 失;如头胀痛感可即刻消失,腰腿痛者能自 然行走。
❖ ②另一种反应是刺血后症状反而暂时加重, 一般在三、四天后逐渐缓解消失。还有一些 患者刺血治疗后全身倦怠无力、头昏、口渴、 嗜睡等,有此现象者,往往疗效显著,可给 病人多食高营养食品,如鱼、肉、蛋等,并 任其休息睡足,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8
3
刺血疗法 --刺血方法
❖ 四、挑刺法 ❖ 此法操作时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使皮肤固定,
右手持三棱针或粗圆针,将腧穴或反应点挑破出血; 或深入皮内,将部分纤维组织挑出或挑断,并挤压 出血,然后局部盖上消毒敷料并固定。常用于治疗 目赤肿痛、丹毒、乳痈等疾病。 ❖ 五、割点法 ❖ 此法是以小眉刀或手术刀切割穴位皮肤、粘膜或小 静脉,放出适量血液,然后盖以消毒敷料即可。割 点切口一般长0.5厘米左右,小静脉则以割破1/3为 度。
刺血疗法 –治疗时间
❖ 针刺放血治疗时间,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 质强弱酌定。
❖ 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可间隔1~2周刺血治疗 一次。如果疗效不明显,病人体质较强的, 可以适当增加针刺放血次数一、二次。
❖ 急性病如神志昏迷、精神分裂症狂躁不 宁等,可以连续刺血治疗一、二次,待病情 好转后,适当延长治疗间隔时间。
三针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三针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621498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f.png)
三针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简介三针片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工具,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它由三根细针组成,通常由银针制成。
三针片以其独特的针头设计和针刺方式,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三针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作用1.清热解毒:三针片的使用可以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清热解毒。
它在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如感冒、发热等。
通过针刺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如阳池、外关等,可以促进体内的阳气运行,排出体内的病邪,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疏风止痛:三针片的刺激作用可以调理人体的经络系统,促进气血的流通。
在临床上,三针片通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
通过针刺风池、风府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3.调理气血:三针片的应用可以通过针刺穴位,调理人体的气血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针刺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并对一些妇科疾病具有特殊疗效。
功能主治1.治疗内科疾病:三针片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
通过针刺相应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2.调理妇科问题:三针片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显著的疗效。
它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疾病。
通过针刺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可以调理女性的生殖系统,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增加受孕的机会。
3.缓解肌肉骨骼问题:三针片可以用于缓解肌肉骨骼问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通过针刺风池、风府等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肿胀,减轻疼痛。
4.调节神经系统:三针片的使用对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一定的帮助。
它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通过针刺神门、太冲等穴位,可以促进身体的放松,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情绪问题。
结论三针片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工具,具有诸多作用和功能主治。
它可以清热解毒,疏风止痛,调节气血平衡,并对内科疾病、妇科问题、肌肉骨骼问题和神经系统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穴一针之绝技
![一穴一针之绝技](https://img.taocdn.com/s3/m/54ad23d75022aaea998f0f2d.png)
上一篇:点穴治病(金壹飞)1、肩周炎、老寒腿、腰痛、颈椎病
下一篇: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
12个点穴急救法
名医教你:足疗健身穴位图解大全
身体里有哪九个神奇“按钮”?
2、急性结膜炎治疗方法:
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若配合患侧太阳穴点刺出血效更佳。
3、鼻出血穴位:
7、落枕穴位:
外关(手臂外侧中线,腕横纹上两横指处是穴)。治疗方法:用1.5寸针,患侧取穴直刺1—1.2寸深。提插捻转行针导气,运针5分钟,其间让患者转动颈部。然后出针。鬼医智玄—邝统华,按:该穴治疗落枕极效,针入稍捻转令转动颈部马上活动自如。
大敦和隐白穴。方法:紧握住出血鼻孔对侧的大脚趾,一直握住不放,直至出血停止。鬼医智玄—邝统华,按:直立位拍腘窝治疗流鼻血简单方便有效。
4、头痛穴位:
风池
。治疗方法:用1寸针。垂直进针3—5mm深,同时请患者深呼吸,行针将气导入,使手腕甚至手臂有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有倦意或嗜睡,但口中会有金属味或其他味道。留针30分钟。鬼医智玄—邝统华,每日针一次,患者会有厌恶烟味感从而减少吸烟欲望,坚持一周左右就成功了。
你的经络打通了吗? 学学让你更健康!
103方穴位,治病立竿见影!
一穴一针之绝技
1、急性咽炎治疗方法:
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鬼医智玄—邝统华,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平时按摩头顶的百会,揉肚脐,捏脊,揉脚心,就会百病不侵,身强体壮。鬼医智玄—邝统华,从我的具应该说是好事儿.居室需要经常打扫,身体也需要经常打扫,保养.不能只使用,不养护.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特效穴位:耳穴的脑xx,治疗头痛有点到即止的效果、太溪穴对鼻子出血有特效、行间可治高血压、捏耳朵的痛点治各种炎症、百会穴治疗感冒、按肚脐治便秘、揉脚心治失眠。不多说了,总之,保健的方法要简单有效。鬼医智玄—邝统华
董氏奇穴、刺络放血,治疗痛证疗效佳
![董氏奇穴、刺络放血,治疗痛证疗效佳](https://img.taocdn.com/s3/m/a871c52c5a8102d276a22f33.png)
董氏奇穴、刺络放血,治疗痛证疗效佳甘肃永登副主任医师张帆李广英董氏奇穴的特点是取穴少,用穴精,急痛症见效快,疗效好,是针刺疗法的特色之一。
奇穴配合三棱针刺络放血,就象浮针一样,止痛往往于顷刻之间,数年大病霍然而愈,效果神奇,令人不可思议。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浩如瀚海,深若渊壑。
毛主席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笔者在应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董氏奇穴、刺络放血、艾灸治疗诸般痛证,每获良效,现辑录验案,以飱读者。
1. 急性腰扭伤霍某,女,48岁。
弯腰取物时突感腰部剧痛难忍,不能直立,行走困难,无臀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
针刺取穴:(1)灵骨穴(健侧),手背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即上合谷穴)与重仙穴相通。
(重仙穴在手掌拇、食指夹缝间,离虎口2寸)。
(2)大白穴(患侧),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即三间穴)。
进针后,间歇边捻转行针,边转动腰部,并用一手按摩腰部,疼痛随即减轻。
留针20分钟后,疼痛消失,直立步行回家,经随访一次治愈。
2. 落枕李某,女,38岁。
起床后颈部强硬,不能左右转动,右颈部肌紧张有压痛。
针刺取穴:(1)重子穴(健侧),手心向上,虎口下约1寸,拇、食指掌骨间。
(2)后溪穴(对侧):握拳第五掌指后外侧横纹尽头,八脉交会穴之一。
(3)承浆穴,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手足阳明、督脉、任脉之会。
进针后边捻针,边摇头,边按摩颈部。
留针30分钟,颈痛消失,颈部转动灵活,一次治愈。
3. 肩周炎罗某,男,50岁。
雨淋后疼痛3月余,受寒加重,肩关节上挙、外展、内旋受限,曾针刺、服中、西药效果不显。
针刺取穴:(1)天皇副穴(患侧),即脾经之阴陵泉穴直下1.5寸。
(2)足千金穴,侧下三里穴后1.5寸再直下2寸。
(3)足五金穴,在足千金穴直下2寸,后二穴均在腓骨前缘(健侧取穴)。
(4)曲池穴(患侧),进针后边捻针,边活动肩部,用手拍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好转。
掌握了刺血、针法、灸法三种医术
![掌握了刺血、针法、灸法三种医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1713a1284ac850ad0242d5.png)
刺血重在调血,扎针重在调气,灸法加速气血循环。若只刺血未扎针,效果似乎总要欠缺些;若只扎针不刺血,瘀血不除,某些病则很难立显效果;刺血后再扎针,气血俱调,再配合灸法,加速气血循环,还有什么病不好解决的呢?
针法
即通常所谓的针灸,我在此仅指针法,灸法在后面别论。扎针我也主张用穴少而精,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仅用一针解决问题,然而我在很多医院理疗科所,见医生扎针灸犹如栽秧苗,没有手法可言,而且用穴颇多,几乎与该病相关的穴位一律扎上一针,曾见中医院针灸科治一位腰骨质增生,患者趴床上,腰腿部位被扎满了多达32支针,患者=刺猬,呵呵...
掌握了刺血、针法、灸法三种医术
,临床上80%疼痛症可手到病除!掌握了刺血、针法、灸法三种医术,临床上80%以上的头颈肩腰腿痛症可手到病除!
刺血
即放血疗法,在治头颈肩腰腿痛方面,屡屡效果神奇,但在各医院理疗科所,却极少有应用,最常见多用梅花针叩刺,痛苦大且效果微弱。笔者临床多采用三棱针放血,要求选穴精确,一针见血之后往往效果立显,有人认为三棱针刺血痛苦大,其实针扎好了病人只有微微感觉,很少会有痛苦,三棱针刺血欲让病人少痛苦,手法需要熟练,进针不可过浅过深,针刃也必须非常锋利,如此才能得心应手。出血量是疗效的保证,必须视病人体质及病情来判断出血量,少者0.1ml,约一滴许,多者过200ml,约半斤血量,呵呵...
�
靳三针疗法
![靳三针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1af84df7ec4afe04a1dfe5.png)
靳三针疗法(Jin three needle therapy)(Jin San Zhen Liao Fa)该疗法是靳瑞教授在长达40余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集古代针灸名家的临床经验之精华,结合现代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创立的以精选三穴为处方的针灸治疗新体系。
因其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影响深远,而成为针灸治疗的新学派。
靳三针的由来及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靳瑞教授在海南从事脑型疟研究时,当地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患过敏性鼻炎的病人甚多。
靳老常以迎香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病人大都在三次以内便能基本痊愈。
为此,病人们便送给靳老“靳三针”的雅号。
80年代后期,靳老集古代针灸医家的针灸处方精华,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精选出最常用的三个穴位,作为自己的常用固定处方,自此渐成体系。
时逢赖新生教授师从靳老学习,他专心研究“三针”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总结而成《三针疗法》一书,从而使“靳三针”形成一个完整的针灸治疗体系。
后经靳老的数十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使“靳三针”疗法成为一个新的针灸学派。
靳三针的取穴特点及配伍规律常用的靳三针组穴配方共有三十九个,这些配方绝大多数是以三个穴位为一组(有的是二个穴位,左右共三个,个别4个穴位,甚至十余个穴位),它们的取穴依据各不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三针为主,辩证配穴;2、力专效宏,取穴简捷;3、分类主治,配穴有度;4共性定式,相互为用。
靳老根据中医理论,在针灸组穴配方中,十分强调取穴的主次,因此,靳三针的组学配方有如下几个规律:1、根据病灶局部组学配方;2、根据藏府辩证组穴配方;3、根据经脉循行组穴配方;4、根据腧穴的协同功能组穴。
靳三针常用的处方及功能:1、益智清神类①智三针穴位组成:神庭、本神,主治:小儿智力低下、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健忘、神经衰弱、前头痛。
②四神针穴位组成:前顶、后顶、络却(双),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失眠、癫痫、脱肛。
刺血特效疗法,背三针、膝三针、五龙针
![刺血特效疗法,背三针、膝三针、五龙针](https://img.taocdn.com/s3/m/fa5bc48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8.png)
刺血特效疗法,背三针、膝三针、五龙针做的时候小腿上自会有汗出。
非常的神奇。
神秘的不传之秘------刺血疗法,今天公布:千万别错过(附操作图片)(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附:刺血的不传之秘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
也叫放血疗法。
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
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
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
一般刺血后再拨罐。
如恕张的血管,则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
刺血手法1、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2、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刺血后的反应1、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
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2、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1、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1、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2、严重的心脏病。
3、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4、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5、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6、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1、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3、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4、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从出血看病法1、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
三棱针急救法《刺血疗法》
![三棱针急救法《刺血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9121fdb4daa58da1114a81.png)
三棱针急救法《刺血疗法》1、耳尖放血:按摩耳尖使其充血,严格消毒放血部位及针具。
左手固定耳尖,右手持针具,用三棱针快速点刺2毫米左右,挤压耳尖使出血5~8滴,用消毒干棉球吸附出血。
双侧同时放血,每日1-2次。
用于发热、小儿惊风、急性结膜炎、青光眼、荨麻疹、痤疮等。
2、耳轮放血:按摩耳轮使其充血,严格消毒放血部位及针具。
左手固定耳廓放血部位,右手持针具,用三棱针快速进针2毫米左右,挤压放血部位使其出血5~8滴,用消毒干棉球吸附出血。
一般双侧同时放血。
用于治疗急性扁桃腺炎,在轮4、轮5、轮6放血;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可在轮1、轮3、轮5放血,与轮2、轮4、轮6交替使用。
治疗皮肤湿疹,每次选两个穴。
每日一次。
3、耳背放血:按摩耳背使其充血,严格消毒后,左手固定耳背,右手持针具,用三棱针点刺耳背络脉,使其出血,血量减少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出血部位。
可双侧同时放血,每日一次。
用于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急性胃炎、急性痢疾、眩晕等。
二、十宣放血轻轻柔动十指尖部,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患者手指,右手用三棱针在十宣穴快速点刺出血,然后挤压针刺部位,出血约5-6滴,用干棉球按压出血部位。
十指依次放血,急症时使用。
用于突然昏倒、高热抽搐、癫痫发作、中风急性期、中暑、淋巴管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喉炎等。
三、十二井穴放血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患者手指,右手用三棱针在十二井穴快速点刺出血,然后挤压针刺部位,出血约3-5滴,用干棉球按压出血部位。
十指依次放血,急症时使用。
用于治疗中暑、中毒性痢疾、一氧化碳中毒、小儿惊风、中风急性发作、癫痫、急性腰扭伤等。
急症时使用。
四、四神聪放血常规消毒,右手持针在四神聪穴上快速点刺,用干棉球吸附出血。
用于中风急性发作、头痛、高血压。
五、龈交放血将上唇掀起,用三棱针对准唇系带点刺出血,然后让患者活动腰部。
用于急性腰扭伤。
六、大椎放血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大椎三、五下,然后拔火罐,15分钟起罐。
岐黄“神针”杨介宾针药经验处方菁华
![岐黄“神针”杨介宾针药经验处方菁华](https://img.taocdn.com/s3/m/cb261d1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c.png)
岐黄“神针”杨介宾针药经验处方菁华岐黄“神针”杨介宾针药经验处方菁华_杏林_新浪博客经验方一、针罐刺血方处方:攒竹、人中、肾俞、委中(窝静脉)。
操作:以上各穴常规消毒后,双攒竹用锋针刺血约1ml;人中用28号1寸毫针向鼻中隔刺8分深,提插捻转重泻手法,留针半小时,每5分钟催针一次;肾俞出针后加拔火罐,留罐15分钟,以局部紫红色为度。
然后患者手扶靠背椅,立正姿势,暴露窝静脉,医者右手持锋针,左手遏其回流,以稳、准、快的手法刺破一点,其血流出,血色由乌变红自然停止为度。
最后让患者做弯腰活动3分钟治疗完毕。
主治:急性腰扭伤。
方解:以上处方循经远近相伍,每日或间日一次。
人中属督脉经穴,腰为肾之腑,其脉挟脊抵腰中,入循于膂络肾;委中、肾俞、攒竹属足太阳经穴,其脉亦挟脊抵腰中。
四穴针罐刺血同施,对气滞血瘀之急性腰扭伤,确具特殊疗效。
二、疏解外邪方处方:主穴:合谷、风门、大椎、太阳。
辅穴:鼻阻加迎香;发热加曲池;喉痛加少商;畏寒加大椎艾条灸。
操作:先针双合谷,直刺1~15寸,行提插捻转强泻手法,留针20分钟,每3分钟催针一第二卷483次,得微汗则止;风门双侧向脊柱斜刺15寸,得气后出针并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以皮肤紫红色为度;大椎直刺15寸,提插捻转泻法,针感直抵肩背,风寒者20分钟;太阳直刺1寸,或点刺出血03毫升。
迎香向鼻根透刺15寸,曲池直刺15寸。
以上各穴均须留针20分钟,提插捻转泻法,以得气为度。
每3分钟催针一次加强针感,取微汗方止。
主治:因风寒暑湿所致之各型感冒。
方解:合谷属手阳明原穴,发汗解表;风门属足太阳、疏风宣肺解表;大椎属督脉诸阳交会之处,实卫固表,疏风散邪;太阳为奇穴,疏散上焦风邪而止头痛,四穴同施,共奏疏风解表发汗之功。
三、九宝降气汤处方:苏子15克、麻绒12克、薄荷10克、腹皮12克、陈皮10克、桑皮12克、桂枝10克、法夏10克、冬花15克、炙枇杷叶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https://img.taocdn.com/s3/m/58b841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0.png)
鬼门十三针鬼门十三针,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的针灸疗法,据说是由古代医学大师所创,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
据传说,鬼门十三针是在医学大师观察阴阳五行理论,结合针灸学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疗法,能够治疗一些传统医学难以治愈的疾病。
虽然鬼门十三针在古代非常神秘,但现代医学界对其效果的研究还不明朗,但却有一部分医生和患者对其效果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那么,到底鬼门十三针是怎样的一种疗法呢?它的治疗原理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来说说鬼门十三针的起源和相关传说。
鬼门十三针最早的记载出自古代医学经典《灵枢》中,据说这是伏羲在观察天地之道的时候所得的医学奇谭,其中包括了许多治病的方法和技巧。
而鬼门十三针则是其中的一个独特疗法,成为了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
据传说,鬼门十三针是在医学大师观察鬼门的时候所得的医学奇谭,其中包括了许多治病的方法和技巧。
而鬼门十三针则是其中的一个独特疗法,成为了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
它被誉为千古第一针,传说对治疗难病有很大的作用。
据古籍记载,鬼门十三针是一种结合了阴阳五行理论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此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且据说鬼门十三针的刺激会令病人产生极大的疼痛感,但也因此而迅速显效。
鬼门十三针的名字取的极具特色,据说它得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门关。
鬼门关出自《阴鬼阳魔阵法传》,是华山七神剑派传承之一的剑道神功法阵,具有上古神秘的传承,据说这种法术的用途必然与鬼魔有关。
同样的,在《金刚经》中有“菩提!于意云何?此心非色,非受、想、行、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的描述。
所以鬼门关也具有特殊的神秘色彩,因此鬼门十三针的刺激也会让人产生疼痛感,因此它的名字就取自此。
接下来我们进入鬼门十三针的具体治疗原理。
鬼门十三针是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其治疗原则是在针灸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运用特殊的插针技术,来调理人体的气血,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岐黄针的原理范文
![岐黄针的原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fd30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5.png)
岐黄针的原理范文
岐黄针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针灸方法,它起源于岐黄经,被认为是黄帝
内经的一个重要分支。
岐黄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文献,它将治疗
方法分为三个部分:经络奇穴、针刺疗法和草药治疗。
岐黄针即是其中的
一种疗法,是通过针刺奇穴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
疾病的效果。
2.阴阳调理:中医学中强调阴阳的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岐黄
针的原理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调,针刺奇穴可以通过调整阴阳
平衡来改善疾病症状。
例如,通过刺激阳性穴位来增强阳气,刺激阴性穴
位来增强阴气,从而平衡阴阳,调理气血运行。
3.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岐黄针的原理认为经络奇穴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刺奇穴可以刺激穴位所在的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例如,通过刺
激气海穴可以调理脾胃气血,通过刺激关元穴可以调理肾脏气血,从而改
善消化不良、睡眠问题等病症。
4.治疗疾病原因:岐黄针的原理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体内有害因
素影响了气血运行,通过针刺奇穴可以排除体内有害因素,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效果。
例如,通过刺激风池穴可以排除体内的风邪,通过刺激丰隆
穴可以排除体内的湿邪,从而改善感冒、湿疹等病症。
综上所述,岐黄针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奇穴,调整阴阳平衡和气血
运行,排除体内有害因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岐黄针是中医学中
的一种经典疗法,它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
岐黄针的原理虽然古老,但现代科学对其机制的解释仍然不够清晰,需要
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挛三针释义
![挛三针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155d87f705cc1754270939.png)
“挛三针”释义“挛三针”是对由庄礼兴教授(靳三针疗法靳瑞教授的弟子)在其临床经验基础上经过大样本临床实验研究证实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的一组穴位。
其中上肢“挛三针”包括: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包括:鼠鼷、阴陵泉、三阴交。
1、上肢“挛三针”针解上肢的“挛三针”组穴为:极泉、尺泽、内关。
极泉:《针灸大成》载:“主臂肘厥寒,四肢不收,心痛干呕”。
位于腋窝中央,其下有腋动脉、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通过。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造成的上肢不遂,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导致支配上肢运动的臂丛神经兴奋性降低,而极泉穴下有臂丛神经主干通过,故针刺极泉穴可疏通经脉,使上肢肌肉得以濡养,兴奋臂丛神经,促使上运动神经元的重新修复。
尺泽:为肺经合穴。
《千金方》:“四肢重痛,手足掣瘛惊,两臂转筋,手掣痛不可伸,臂不及头”;《铜人》:“肘挛手臂不得举”;《玉龙歌》:“筋急,手难伸,两臂拘挛”;《针灸大成》:“手臂痛不能举,四肢厥,腋肘肿,两手筋紧不开,肩背痛”。
手太阴经筋“结肘中”,尺泽穴的位置恰好在肘中。
故临床上尺泽穴可用来治疗经筋循行所过处出现的痉挛和强滞。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临床常用的要穴。
内关穴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层有正中神经通过。
《针灸大成》:“内关主支满肘挛”;临床上可通过针刺内关穴来调节心,所谓“心主神明,心主血脉”,故其具有醒神开窍、解痉止痛、疏通气血的作用。
因此,庄礼兴教授认为,针刺上述3穴组成的上肢挛三针,有缓解痉挛、疏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从现代解剖学理论来说,极泉穴深层是臂丛神经,内关穴深层是正中神经,而尺泽穴恰好位于上肢肌痉挛最严重的肘关节正中。
故庄礼兴教授认为从现代理论解释。
针刺上肢挛三针可兴奋臂丛神经和刺激正中神经,缓解肘关节屈曲状态,明显缓解上肢的肌痉挛。
2、下肢“挛三针”针解下肢的“挛三针”组穴为:鼠鼷、阴陵泉、三阴交。
鼠鼷:位于现代解剖学的鼠蹊部,是经外奇穴之一。
百病一针(刺血特效疗法)
![百病一针(刺血特效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08066be009581b6bd9ebd4.png)
百病一针(刺血特效疗法)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气血运行的通路。
如果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气血瘀滞,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针刺放血疗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大成》记载“人之气血凝而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之不通,决之使流入湖泊;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
针刺放血治疗疾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袪邪而实现的;放血因可清除血液中恶血,对身体内外亦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如体外皮肤丹毒、疥肿、某局部红肿发炎,或体内良性恶劣性无名肿毒发炎都可用棱针放血,将毒血排出,减除中毒危险、清血消炎、解毒消肿,三棱针放血,常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经过放血后,脏腑气血大调整,“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
止痛可说是第一适应症,放血疗法具有明显的止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放血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消瘀化滞,所以常常产生迅速而明显的止痛作用。
例如急性腹痛,心绞痛时曲泽肘弯区放血,急性腰扭伤时委中膝腘区放因常用常用可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三棱针放血,使用最多也最突出的就是治痛、止痛,其主治范围不少就是止痛的。
常用三棱针放血后,迅速缓解病痛,效果常较毫针为快。
“痛必有瘀,痛则不通,经络气血长期严重不通,不通则痛,一经放血疏通,不通则痛,一经放血疏通, 疼痛亦可止于倾刻..疗效快速当首重放血《千金方》云:计病皆因气壅滞,不得宣通。
当全身气血阻塞,药物常不易立即发挥作用时,这时如能找出阻塞之穴区,然后在此相关穴区放出恶血,多年沉苛,常能立即改善,其神奇之作用,常较药物更加快速!在临床上有许多病,针药施用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
当气血瘀滞严重时,平常的针与药是治疗不动的,这时当先观察看是否血脉闭塞,如气血闭塞不通针药疗效作用是不能到达病灶。
这时当先打通气血循环通路,放也恶劣血,气血一通,再行行用针药,才能发挥其疗效作用。
如在曲泽肘弯区放血,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常能一针见血,血出即改善,疗法迅速。
在经络刺血疗法中,委中穴、曲泽穴、尺泽穴为什么是必取穴?
![在经络刺血疗法中,委中穴、曲泽穴、尺泽穴为什么是必取穴?](https://img.taocdn.com/s3/m/9a62d4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3.png)
在经络刺血疗法中,委中穴、曲泽穴、尺泽穴为什么是必取穴?亲爱的朋友你好,这里是奇妙的中医药,在线为您解答健康养生问题。
经络刺血疗法不一定必取委中穴、曲泽穴、尺泽穴这三个穴位,但是我们在刺络放血时多数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些穴位。
因为这三个穴位在属性上有共同之处——都是合穴,合穴多有泄热的功效,正与我们刺络放血的目的不谋而合。
刺络放血的含义与作用刺络放血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和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有通经活络、开窍泄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
刺络放血为什么要取合穴《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合穴,是五腧穴之一,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有泄热、通络的作用。
刺络放血的时候选取合穴,会有很好的疗效。
•委中,位于腘横纹中点,舒筋活血、凉血解毒、清热降火,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
••曲泽,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键的尺侧缘凹陷中,清心泻火、调理胃肠、舒筋活血,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
••尺泽,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键桡侧缘凹陷中,清肺泄热、和胃理气、舒筋止痛,是手太阴肺经的合穴。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穴位都位于四肢关节横纹上,都有泄热、通络的共性。
刺络放血选取这三个穴位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当然合穴并不仅有这三个穴位,人有十二经脉,每条经脉都有它自己的合穴。
但是尺泽、曲泽和委中都是在人体关节弯曲褶皱处, 是经气容易被阻滞不通的地方, 点刺这些部位, 能最大限度疏通经络, 改善气血运行, 达到泄热和疏通经络的疗效。
刺络放血怎么选取穴位刺络放血的时候既可以单独选取某一个穴位,采用它的个性功效;也可以相互配伍,选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穴位,采用它们的共同功效以增加疗效。
比如你单独选取尺泽进行刺络放血,主要是清泄肺火,侧重的是某一脏腑。
至于穴位相互配伍,就不得不提一下“四弯穴”——曲泽和委中的合称。
二穴配伍进行放血可以开窍启闭、泄热清暑、调理胃肠,治疗热病、急性吐泻、中暑等,得到了1+1>2的疗效。
一针止痛的神奇疗法
![一针止痛的神奇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025997f18583d0496459be.png)
一针止痛的神奇疗法针灸是一种中医所特有、独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一种“内病外治”的高深医术。
针灸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相应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的疾病。
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的合称,这里所说的一针止痛讲的是针刺疗法。
针刺的确是一种很神奇的中医所独有的外治疗法,有不少的令人头痛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通过针刺经穴就可以得以症愈,特别是疼痛病症一针即可立即止痛确是令人叹服的!传统的针刺一针即可立即止痛确是令人叹服的,但传统的针刺时所产生的酸、麻、胀、困等得气感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现在有这么一种针即有一针止痛的神效而又没有传统针刺时令人畏惧的得气感,这就是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简称套针)。
套针是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世界针联套针中医研究院院长侯国文教授经多年独立潜心研发的,是对中医针刺学中古针刺法的探索、传承与创新。
侯国文教授在充分尊重古代中医大贤们的智慧结晶下又结合现代医学留置针技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中医针刺学古针刺法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是中医针刺学古针刺法在新时代生命力的延续,这种传承创新是新时代中医学“守正创新”的典范!套针在很多的疼痛病症中也可以一针止痛但却没有传统针刺中的得气感,这主要归功于套针所采用的浮刺进针法与弧形摇摆行针法的结合,这两种结合使套针即没有其他传统针法的得气感而又使其疗效优于其他针刺法。
套针浮刺是继承了出自于《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刺法中的“浮刺”法,为了使浮刺法更加易学易掌握被现代人所接受,也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经过反复的思索研究,侯国文教授受到了师父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大师“三才”针刺法“天才”刺法的启发,将“天才”刺法与“浮刺”刺法结合起来进行改进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新浮刺”刺法,这就是现在的套针浮刺。
浮刺针体仅处于皮下浅筋膜层不涉及大的血管、神经更不会涉及脏腑器官,所以说套针浮刺的安全性很高。
至今套针受训学员已近四万人却从未有过医疗事故的反馈,这在现在医患纠纷严重的现实中是难得的,想想现在有多少的从医者因医疗事故而身败名裂甚至于倾家荡产而一蹶不振,一个安全的疗法是现今的从医者所值得拥有的好的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2011-06-11 09:32:1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古本堂绿疗馆《祁三针针灸》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1寸。
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
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
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七、晕痛针穴组:四神针、印堂、太阳。
位置:太阳在颞侧,瞳子髎穴外寸凹陷中。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至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八、面肌针位置: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部位:四白,眼正视,瞳孔下约一寸之眶下孔中。
下眼睑阿是穴,穴在下眼睑中间之皮下,针尖向鼻方向沿皮下。
地仓,口角旁寸。
禾髎,在人中穴旁开寸。
迎香,(见鼻三针)主治:眼肌痉挛、口肌痉亦挛。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寸。
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寸。
地仓、向颊车平刺—寸。
禾髎向下关平刺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九、叉三针穴组:太阳、下关、阿是穴。
部位:下关:颧骨弓下凹陷中。
阿是穴指三叉神经痛的局部。
太阳(见晕痛针)主治:三叉神经痛。
针法:各穴均直刺—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十、面瘫针穴组: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
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颊车互透、人中。
部位:阳白、太阳、四白,地仓迎香见晕痛针、面肌针、鼻三针。
翳风:在耳垂后凹陷中。
人中: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
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
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1寸。
人中向上斜刺寸深。
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
十一、突三针穴组:水突、扶突、天突。
部位:水突:在喉结旁开与胸锁乳突肌前缘。
之交点。
扶突: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
天突:在胸骨上的正中。
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
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寸..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寸.天突:先进刺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寸。
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
十二、眼三针位置: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
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
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
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
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寸。
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寸。
针尖可向上斜进。
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寸。
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十三、鼻三针穴组: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
部位: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攒竹,在面部。
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适宜慢性鼻炎。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中间。
鼻通,在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
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十四、耳三针穴组:听宫听会完骨。
部位: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完骨,在后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
针法: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寸深。
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十五、手三针穴组:合谷、曲池、外关。
部位: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握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陷中。
曲池,在肘部、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寸深。
曲池直针1—寸深。
十六、足三针穴组: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部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跖骨间隙凹陷处。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寸,太冲直针5—8分深。
十七、手智针穴组:内关神门劳宫。
部位: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分深。
十八、足智针位置: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跖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寸深。
十九、肩三针位置: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二十、膝三针穴组:膝眼梁丘血海。
部位:膝眼,屈膝、膑韧带两侧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膑骨外上方二寸。
血海,屈膝,在膑骨内缘上方二寸处,当股四头肌肉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穴组:肾俞、大肠俞、委中。
部位: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寸。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寸。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寸深。
(余同膝三针)二十二、颈三针穴组:天柱、百劳、大杼。
部位:天柱,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内脏。
余同膝三针。
二十三、背三针穴组:大杼、风门、肺俞。
位置: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寸。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寸。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寸。
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穴组:解溪、太溪、昆仑。
部位: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1寸深二十五、坐骨针穴组:坐骨点、委中、昆仑。
部位: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
昆仑,在外踝尖与跟腱之中间凹陷中。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二十六、痿三针穴组: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
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部位:曲池、合谷:(见手三针)尺泽:上肢腕侧,肘横纹桡侧与肱二头肌腱交点处。
足三里、三阴交:(见足三针)。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中点陷中。
主治:痿症:(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
针法:诸穴均直针—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钟,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
30次为一疗程。
二十七、脂三针穴组: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部位:内关(见胃三针)足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
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
针法:内关直刺—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寸。
二十八、胃三针穴组:中脘、内关、足三里部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脘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足三里,见足三针。
主治: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针法:中脘、内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寸。
穴组:天枢、关元、上巨墟部位:天枢,在腹中部,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关元,在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上巨墟,在小腿前外侧,当膝下6寸,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针法:开枢、关元直针—1寸,上巨墟直针1—深。
三十、胆三针穴组:日月、期门、阳陵泉部位: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与第七肋间隙的交点,任脉旁开4寸。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交点,任脉旁开4寸。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胆疾病针法:日月、期门平刺—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阳陵泉直刺1—寸深。
三十一、尿三针穴组:关元、中级、三阴交部位:中极,在下腹部任脉上,当脐中下4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