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无机结合料规程

无机结合料规程

无机结合料规程(JTJ057-94)第1章总则1.0.1 为给公路路面基层设计和施工所用种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质量指标和参数统一试验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石灰的化学分析。

1.0.3 应根据试验目的采用下列不同和取样方法。

可用下列方法之一将整个样品缩小到每个试验所需要的合适质量。

(1)四分法需要时应加清水使主样品变湿。

充分拌和主样品:在一块清洁、平整、坚硬的面上将料堆成一个圆锥体,用铲翻动此锥体并形成一个新锥体,这样重复进行三次,在形成每一个锥体堆时,铲中的料要放在锥顶,使滑动边部的那部分料尽可能分布均匀,使锥体的中心不移动。

将平头铲反复交错垂直插入最后一个锥体的顶部,使锥体顶变平,每次插入后提起铲时不要带有材料。

沿两个垂直的直径,将已变成平顶的锥体料堆分成四部分,尽可能使这四部分料的质量相同。

将对角的一对料(如一、三象限为一对,二、四象限为另一对)铲到一边,将剩余的一对料铲到一块。

重复上述拌和以及缩小的过程,直至达到要求的样品质量。

(2)用分料器法如果储料中含有粒径5mm以下的细料,材料应该是表面干燥的。

将材料充分拌和后通过分料器,保留一部分,将另一部分再次通过分料器。

这样重复进行,直至将原样品缩小到需要的质量。

1.0.4 本试验规程所涉及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名称、定义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规定。

关闭此窗口第2章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2.1 烘干法(T0801-94)2.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摄氏度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湿稳定土和干稳定土的质量之差与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稳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2.1.2 仪器设备2.1.2.1 对于稳定细粒土。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作业指导书

1. 检测项目名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包括: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有效钙镁含量、粉煤灰细度、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及其综合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以及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试验。

3.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 最大干密度4.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2 主要仪器设备击实筒、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方孔筛、量筒、直刮刀、刮土刀、工字形刮平尺、拌合工具、脱模器、铝盒、烘箱、游标卡尺。

4.3试验步骤4.3.1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4.3.2 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0.5%~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4.3.3 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粘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

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4.3.4 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水泥应在击实前逐个加入。

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1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

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

土的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的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的击实试验实施细则1. 总则1.1 本细则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砾类土、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

1.2 本细则是依据JTGE40-2007编制。

2.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击实试验2.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等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 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2.3 根据工程要求及土的性质,按JTJ051-93或JTJ057-94中的规定选择最大粒径选用试筒。

详见下表:2.4.1 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0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2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4.2 击实仪。

规格见上表。

2.4.3 天平,感量0.01g;台称15kg,感量5g。

2.4.4 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以及5mm的筛各1个。

2.4.5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4.6 其他:刮刀、拌各工具、脱模器、铝盒、烘箱。

2.5 试样制备2.5.1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试料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土团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

2.5.2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小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2.6 试验步骤2.6.1 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0kg,再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重约为4.4kg (细粒土)或5.5kg(中粒土)。

2.6.2 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2.6.3 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锤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如为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可将石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击实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击实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1 仪器设备(1 )击实筒:小型,内径l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 g。

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

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3)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 g,(4 )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0.1g,(5 )方孔筛:孔径53mm,37.5mm、26.5mm、19mm、4.75mm、2.36mm的筛各1个。

(6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7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8)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

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9 )工字形刮平尺:30mmX 50mm X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1 0) 拌和工具:约400mm X 600mm X70mm 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1 1) 脱模器。

(1 2) 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2试验步骤:(1)试样准备a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土均应捣碎到能通过4.75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b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筛孔25mm筛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0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c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mm的颗粒含量超过10%,则将试料过37.5mm的筛;如果存留在37。

无机结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测定作业指导书14

无机结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测定作业指导书14

无机结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测定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xxxx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5日批准:审核:编写:xxxx 工程检测有限公司5.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5.2.1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

3、试验方法类别。

本试验方法分三类。

5.2.2仪器设备击实筒:小型,内径l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 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 g。

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

天平:感量0.01 g,台秤:称量15kg,感量5g,圆孔筛:孔径40mm,2 5mm或20mm 以及5mm的筛各1个。

量筒:50MI-l 00mI一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直刮刀:长200-250mm 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刮土刀:长150^2 00mm、宽约20mm的刮刀。

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工字型刮平尺:30mmX 50mm X3 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拌和工具:约400mm X 600mm X7 0mm 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脱模器。

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5.2.3试料准备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C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土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2仪器设备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2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 4.5kg。

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2.3电子天平:量程4 OOOg,感量O.Olg。

2.4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 lg。

2.5 方孔筛:孔径 53mm、37. 5mm,26. 5mm、19mm、4. 75mm、2. 36mm 的筛各 1 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 ~ 250mm、宽30mm和厚3 mm —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形刮平尺:30mm x50mm X 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 X 600mm X 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脱模器。

2.12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2.13游标卡尺。

3试验准备3.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

土团均应破碎到能通过4. 75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3.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 7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3.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 4. 75mm的颗粒,贝(J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mm 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26.5mm筛,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3.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mm的颗粒含量超过10%,则将试料过37. 5mm筛;如果存留在37. 5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53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约 50 约 300
37.5
约 1000
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 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 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4.2.8 按本方法 4.2.3~4.2.7 的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材料的击 实和测定工作。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4.3 乙法 在缺乏内径 10cm 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验结合起 来进行时,采用乙法进行击实试验。本法更适宜用于公称最大粒径达 19mm 的集料。 4.3.1 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 30kg 试 料。再用四分法将所取的试料分成 5~6 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约为 4.4kg(细粒土)或 5.5kg(中粒土) 。 4.3.2 以下各步的做法与本方法 4.2.2~4.2.8 相同,但应该先将垫块 放入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所不同的是,每层需取制备好的 试样约 900g(对于水泥或石灰稳定细粒土)或 1100g(对于稳定中粒 土) ,每层的锤击次数为 59 次。 4.4 丙法 4.4.1 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约 33kg 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所取的试料分成 6 份(至少要 5 份)每份质量约 5.5kg (风干质量) 。 4.4.2 预定 5~6 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 0.5%~1.5%。在估计最佳含
注①:对于中、粗粒土,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取 0.5%,其余取 1%。对于细粒土,取 1%,但对于黏土,特 别是重黏土,可能需要取 2%。
4.2.3 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将 1 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 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的喷洒在试料上, 用小铲将试料 充分拌合到均匀状态 (如为石灰稳定材料、 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 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材料,可将石灰、粉 煤灰和试料一起拌匀) ,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要求:黏质土 12~24h,粉质土 6~8h,砂类土、砂砾土、 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 4h 左右,含土很少的为筛分碎石、 砂砾和砂可缩短到 2h。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 24h。 应加水量可按式(T0804-1)计算。 mw=[mn/(1+0.01ω n)+mc/(1=0.01ω c)] ×0.01ω -[mn/(1+0.01ω n)] ×0.01ω n - [mc/(1+0.01)] ×0.01ω c (T0804-1) 式中:mw——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mn——混合料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g) ,其原始含水量为 ω n,即风干含水量(%) ; mc——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的质量 (g) 其原始是含水量为ω c; ω ——要求达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 4.2.4 将所需要得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 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水泥应在土样击实前逐个加入。加 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 1h 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拌和后超过 1h 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稳定材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除外) 。 4.2.5 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 用四分法取制备好的试样 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 仪器设备2.1 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2 试模: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为:细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试模的直径×高=50mm×50mm;中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的直径×高=100mm×100mm;粗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试模的直径×高=150mm×150mm;2.3 脱模器。

2.4 反力框架:规格为400kN以上。

2.5 液压千斤顶(200~1000kN)。

2.6 夯锤和导管。

2.7 密封湿气箱池放在能保持恒温的小房间内。

2.8 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2.9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他合适的压力机,但后者的规格应不大于200kN。

2.10 天平:感量0.01g。

2.11 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2.12 量筒、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3 试料准备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但应避免破碎粒料的原粒径。

将土过筛并进行分类。

如试料为粗粒土,则除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中粒土,则除去大于25mm 或2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细粒土,则除去大于10mm的颗粒备用。

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粒径小于25mm的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粒径小于40mm的粗粒土,试样的质量应不少于2000g。

4 按T0804-94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 制试件5.1 对于同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即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报告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报告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大风沟砂砾料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重型2法216218220222224226228230232234236102030405060708090100干密度gcm3含水量击实曲线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用表试表wjl02施工单位试验单位试样来源试验规程结合料类型配验次数12345平均含水率3041536576干密度gcm322682301232222922248结论备注自检评鉴
第 7 页 共 11 页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1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大风沟砂砾料场
水泥稳定砂砾
JTG E51-2009 6.0:100 2013.5.14
基层 重型Ⅱ-2法
试验操作符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要求/最大 干密度为2.322g/cm3,最佳含水率为5.3%。 / 监理评鉴: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用表
试表WJL-02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 大武口西环路延伸段(二期工程) 施工单位 试样来源 结合料类型 工程用途 击实类型 复核签字 试验次数 平均含水率(%) 干密度(g/cm3) 结 备 论 注 1 3.0 2.268 2 4.1 2.301 合同段: Ⅰ 试验单位 试验规程 配合比 试验完成日期 试验签字 主管签字 3 5.3 2.322 4 6.5 2.292 5 7.6 2.248 编号:DXL-2013-JS-003
自检评鉴:
技术负责人: 击实曲线
2.36 2.34 2.32 2.30
监理工程师:
干密度(g/cm3)
2.28 2.26
2.24
2.22 2.20 2.18 2.16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无机结合料规程

无机结合料规程

无机结合料规程(JTJ057-94)第1章总则1.0.1 为给公路路面基层设计和施工所用种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质量指标和参数统一试验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石灰的化学分析。

1.0.3 应根据试验目的采用下列不同和取样方法。

可用下列方法之一将整个样品缩小到每个试验所需要的合适质量。

(1)四分法需要时应加清水使主样品变湿。

充分拌和主样品:在一块清洁、平整、坚硬的面上将料堆成一个圆锥体,用铲翻动此锥体并形成一个新锥体,这样重复进行三次,在形成每一个锥体堆时,铲中的料要放在锥顶,使滑动边部的那部分料尽可能分布均匀,使锥体的中心不移动。

将平头铲反复交错垂直插入最后一个锥体的顶部,使锥体顶变平,每次插入后提起铲时不要带有材料。

沿两个垂直的直径,将已变成平顶的锥体料堆分成四部分,尽可能使这四部分料的质量相同。

将对角的一对料(如一、三象限为一对,二、四象限为另一对)铲到一边,将剩余的一对料铲到一块。

重复上述拌和以及缩小的过程,直至达到要求的样品质量。

(2)用分料器法如果储料中含有粒径5mm以下的细料,材料应该是表面干燥的。

将材料充分拌和后通过分料器,保留一部分,将另一部分再次通过分料器。

这样重复进行,直至将原样品缩小到需要的质量。

1.0.4 本试验规程所涉及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名称、定义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规定。

关闭此窗口第2章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2.1 烘干法(T0801-94)2.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摄氏度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湿稳定土和干稳定土的质量之差与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稳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2.1.2 仪器设备2.1.2.1 对于稳定细粒土。

土工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

土工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

物理风化只改变岩石颗粒的大小和形 状,不改变颗粒的成分。物理风化后形 成的碎块与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接触,经 过化学变化,变成更细的颗粒并且成分 也发生改变,产生与原来岩石成分不同 的矿物,这个过程叫做化学风化。
在此基础上,加之生物活动的参与, 从而产生有机质的积聚,经过这些风化 作用所形成的矿物颗粒堆积在一起,其 间贯穿着孔隙,孔隙间存在着水和空气。 这种松散的固体颗粒(有时还会含有有 机质) 水和气体的集合体即是土。
公路土工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试验检测培训
第一部分
主要内容
土工
一、 土的概述 二、 颗粒分析(颗粒级配)试验 三、 界限含水率试验 四、 击实(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试验 五、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
第二部分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一、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 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三、 水泥(石灰)剂量
第一部分:土工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一、土的概述
1、 土的形成
土是由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物理风化 化学风 化和生物风化作用之后的产物。
岩石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变化的 影响,体积经常发生膨胀和收缩,不均 匀的膨胀和收缩使之产生裂缝,同时长 期经受风 霜 雨和雪的侵蚀以及动植物的 破坏,逐渐由整块岩石崩解成大小不等 和形状不同的碎块,这个过程叫物理风 化。
2、土的三相组成

土由固体土粒、液体水和气体三相组成。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 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 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 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 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 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 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 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 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 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 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 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 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 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 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 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 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 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 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 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 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 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 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 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砂浆: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是建筑工程用 量大而广的一种材料。水泥:凡细磨材料,加入适量水后可制成塑性浆体, 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 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水泥。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能,简称安定性。水泥安定性不良,会导 致构件产生膨胀性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

T 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一、适用范围①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 5mm以内(方孔筛)。

②试验方法类别。

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 0804-1二、仪器设备①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 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 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②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 5kg。

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 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③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

④电子天平:量程15 kg,感量0. 1g。

⑤方孔筛:孔径53mm,37. 5mm,26. 5mm,19mm,4. 75mm,2. 36mm的筛各1个。

⑥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⑦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⑧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⑨工字形刮平尺:30mm x 50mm x 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⑩拌和工具:约400mm x 600mm x 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11脱模器。

12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13游标卡尺。

三、试验准备①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

土团均应破碎到能通过4. 75 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②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 7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③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4. 7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 mm 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26 . 5 mm筛,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无机结合料规程

无机结合料规程

无机结合料规程(JTJ057-94)第1章总则1.0.1 为给公路路面基层设计和施工所用种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质量指标和参数统一试验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石灰的化学分析。

1.0.3 应根据试验目的采用下列不同和取样方法。

可用下列方法之一将整个样品缩小到每个试验所需要的合适质量。

(1)四分法需要时应加清水使主样品变湿。

充分拌和主样品:在一块清洁、平整、坚硬的面上将料堆成一个圆锥体,用铲翻动此锥体并形成一个新锥体,这样重复进行三次,在形成每一个锥体堆时,铲中的料要放在锥顶,使滑动边部的那部分料尽可能分布均匀,使锥体的中心不移动。

将平头铲反复交错垂直插入最后一个锥体的顶部,使锥体顶变平,每次插入后提起铲时不要带有材料。

沿两个垂直的直径,将已变成平顶的锥体料堆分成四部分,尽可能使这四部分料的质量相同。

将对角的一对料(如一、三象限为一对,二、四象限为另一对)铲到一边,将剩余的一对料铲到一块。

重复上述拌和以及缩小的过程,直至达到要求的样品质量。

(2)用分料器法如果储料中含有粒径5mm以下的细料,材料应该是表面干燥的。

将材料充分拌和后通过分料器,保留一部分,将另一部分再次通过分料器。

这样重复进行,直至将原样品缩小到需要的质量。

1.0.4 本试验规程所涉及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名称、定义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规定。

关闭此窗口第2章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2.1 烘干法(T0801-94)2.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摄氏度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湿稳定土和干稳定土的质量之差与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稳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2.1.2 仪器设备2.1.2.1 对于稳定细粒土。

无机结合料试验

无机结合料试验
小试件不大于10% 中试件不大于15%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T0804-94)(参照土的击实试验) 三、水泥或石灰稳定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 EDTA滴定法(T0809-94) (一)适用范围:本方法只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水泥稳定料或石灰稳定料中水泥和石灰的剂量, 并用以检查拌和的均匀性。 (二)主要仪器:滴定管(酸式)、搪瓷杯、量筒、天平等 (三)方法步骤: 1.准备标准曲线 2.试样的配制:取样,样品风干后,分别过2.0或2.5mm筛。5种试样(每种2个样品,共出10 个样品)。 (1)按下公式计算混合料组成的计算:干料质量=湿料质量/(1+含水量) 干混合料质量=300/(1+最佳含水量) 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水泥(石灰)质量) 干水泥(石灰)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湿石灰(水泥)质量=干石灰(水泥)×(1+石灰(水泥)的风干含水量) 土中应加入的水=300g-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 (2)举例:首先,制取试样10种,并放入搪瓷杯中备用。 1种:称2份300g集料,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 2种:水泥剂量为2%的水泥混合土2份300g,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 3种、4种、5种分别准备2份水泥剂量分别为4%、6%、8%的水泥土混合料,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 其次:将10个搪瓷杯中分别加入600毫升10%氯化铵溶液,充分搅拌3分钟(每分钟110-120次), 放置沉淀4分钟,这样可得到澄清的悬浊液,将上部清液移到300毫升的烧杯内,搅匀,加盖待测。 3.滴定:用移液管吸取上层(液面下1-2cm)悬浊液10毫升,放入200毫升的三角瓶中,用量筒 取10毫升1.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倒入三角瓶中,此时溶液PH值=12.5-13.0(用试纸检 测),然后加入钙红指示剂(黄豆粒大小),摇匀,溶液呈玫瑰红色。用EDTA二钠标准液滴定到纯蓝 色为终点,记录EDAT二钠的耗量,以毫升计,读至0.1毫升。 4.其它试样均用同种方法滴定,记录结果。 5.绘图:以同一种水泥剂量混合料消耗EDAT二钠毫升数的平均数为纵坐标,以水泥剂量为横坐 标制图。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四、水泥稳定土(砂砾)筛分试验:(参照粗集料筛分试验) 五、水泥稳定土(砂砾)液塑限试验:(参照土的液塑限试验)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 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不同基层、底基层材料的抗压强度标准:(单位:Mpa)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圆孔筛)。

1.3试验方法类别。

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中。

表T0804-1试验方法类别类别锤的质量(kg)锤击面直径(cm)落高(cm)试筒尺寸锤击层数每层锤击次数平均单位击实功容许最大粒径(mm)内径(cm)高(cm)容积(cm3)甲 4.5 5.0 45 10 12.7 997 5 27 2.687 25 乙 4.5 5.0 45 15.2 12.0 2177 5 59 2.687 25 丙 4.5 5.0 45 15.2 12.0 2177 3 98 2.687 402 仪器设备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2.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为4.5kg。

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2.3天平:感量0.01g。

2.4台秤:称量15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以及5mm的筛各一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

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型刮平尺: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土工击实试验指导书

土工击实试验指导书

击实试验一、试验依据规程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的T0131—93项。

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的T0804—94项。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的P52—P56第10项击实试验。

二、试验的目的及适用范围击实试验分为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两种方法。

轻型击实试验系指使用锤重2.5kg,落高30cm,单位击实功为598.2kJ/m3的击实试验方法;重型击实试验是指使用锤重4.5kg,落高45cm,单位击实功为2677.2kJ/m3左右的击实试验方法。

轻型击实法:本法适用于缺乏重型击实试验条件的土壤击实试验,其中大试筒(体积V=2177cm3)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小试筒(体积V=997cm3)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

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该土样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现场密度(压实度)检验提供参照标准;重型击实法:本法适用于所有的土壤击实试验,其中大试筒(体积V=2177cm3)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小试筒(体积V=997cm3)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 的土。

试验的目的同轻型击实法。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轻型击实试验单位体积击实功约592.2kJ/m3,重型击实试验的单位击实功约2684.9kJ/m3。

通过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三、仪器设备1.标准击实仪。

轻、重型试验试验方法和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的T0131—93项P128表16.0.2的规定。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表表16.0.2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关于击实仪器的要求略有不同,P52—P56页第10项击实试验P53表10.0.3击实仪主要部件规格表表10.0.3注:三部规程中所列重型击实筒内应有直径151mm、高50mm的筒内垫块,做试验时不应忽视。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报告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报告
监理评鉴:
干密度(g/cm3)
2.36 2.34 2.32 2.30 2.28 2.26 2.24 2.22 2.20 2.18 2.16
1.0
技术负责人:
击实曲线
2.0
3.0
4.0
5.0
6.0
含水量(%)
监理工程师:
7.0
验检测用表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报告
试表WJL-02
工程名称: 大武口西环路延伸段(二期工程)
合同段: Ⅰ 编号:DXL-2013-JS-003
1
第 7 页 共 11 页
施工单位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试验单位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试样来源
大风沟砂砾料场
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结合料类型
水泥稳定砂砾
配合比
6.0:100
工程用途
基层
试验完成日期
2013.5.14
击实类型
重型Ⅱ-2法
试验签字
复核签字
主管签字
试验次数
1
2
3
4
5
平均含水率(%)
3.0
4.1
5.3
6.5
7.6
干密度(g/cm3)
2.268
2.301
2.322
2.292
2.248
结论 备注 自检评鉴:
试验操作符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要求/最大 干密度为2.322g/cm3,最佳含水率为5.3%。 /

JTGE512009T080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JTGE512009T080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② 以下各步的做法与甲法② ~ ⑧相同,但应 该先将垫块放人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所 不同的是,每层需取制备好的试样约900g(对于水 泥或石灰稳定细粒土)或1100g(对于稳定中粒土), 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
(4)丙法 ①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
取约33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所取的试料分成6份 (至少要5份),每份质量约5. 5kg(风干质量)。
⑥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 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取 走垫块。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m1。
⑦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由上至下取两 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 采取),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 10%。两个试样的含水 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所取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700g,如 只取一个样品测定舍水量,则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1400g。 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 0C左右,以使放人的试样能 立即在105 ~110℃的温度下烘干。擦净试筒,称其质量Q2。
JTGE51-2009-T0804公路工程无 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襄阳东锦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何宏伟 2012年4月5日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概述
无机结合料:主要指水泥、石灰、粉煤灰和石灰 或水泥粉煤灰。所用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 料、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等都属于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广泛用于 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 底基层。(柔性基层、底基层的种类分为有机结 合稳定类和无粘结粒料类)。
线(顺滑)上峰值点的纵坐标,如曲线不能绘出明 显的峰值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
(3)最后击实后,试样高出筒顶面的高度应符 合规定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圆孔筛)。

1.3试验方法类别。

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中。

表T0804-1试验方法类别类别锤的质量(kg)锤击面直径(cm)落高(cm)试筒尺寸锤击层数每层锤击次数平均单位击实功容许最大粒径(mm)内径(cm)高(cm)容积(cm3)甲 4.5 5.0 45 10 12.7 997 5 27 2.687 25 乙 4.5 5.0 45 15.2 12.0 2177 5 59 2.687 25 丙 4.5 5.0 45 15.2 12.0 2177 3 98 2.687 402 仪器设备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2.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为4.5kg。

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2.3天平:感量0.01g。

2.4台秤:称量15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以及5mm的筛各一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

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型刮平尺: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脱模器。

2.12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3 试料准备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筛孔25mm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 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2试验步骤4.1甲法4.1.1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4.1.2 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或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可参照其塑性估计素土的最佳含水量。

一般其最佳含水量较塑限约小3%~10%,对于砂性土接近3%,对于粘性土约为6%~10%。

天然砂砾土,级配集料等的最佳含水量与集料中细土的含量和塑性指数有关,一般变化在5%~12%之间。

对于细土少的、塑性指数为0的未筛分碎石,其最佳含水量接近5%。

对于细土偏多的、塑性指数较大的砂砾土,其最佳含水量接近10%左右。

水泥稳定土的最佳含水量与素土的接近,石灰稳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可能较素土大1~3%。

4.1.3 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将一份试料平铺在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办和刀均匀状态(如为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可将石灰与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 ,粉性土6~8h ,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缩短到4h 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至2h 。

应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0.010.010.0110.0110.0110.0110.01n c n c W n c n c n c Q Q Q Q Q ωωωωωωω⎛⎫=+⨯-⨯-⨯ ⎪++++⎝⎭式中:W Q ——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n Q ——混合料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g ),其原始含水量为n ω,即风干含水量(%);c Q ——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的质量(g ),其原始含水量为c ω(%);ω——要求达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4.1.4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料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它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1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稳定土和石灰粉煤灰除外)。

4.1.5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

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仍用四分法)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所需击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

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应为45cm,锤迹必须均匀分布在试样面。

第一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

用刮土刀或改锥将已击实层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四层试样的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予作废。

4.1.6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

如试样底面略突出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

最后用工字型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

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并准确至5g。

4.1.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从试样内部从上到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随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

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

所取样品的数量见表T0804-2(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的质量应为表列数值的两倍)。

表T0804-2 测定稳定土含水量的样品质量最大粒径(mm)样品质量(g)2 约505 约10025 约500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4.1.8按本款3~7项的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土的击实和测定工作。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4.2乙法在缺乏内径10cm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验结合起来进行时,采用乙法进行击实试验。

本法更适宜于粒径达25mm的集料。

4.2.1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30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4.4kg(对于细粒土)或5.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4.2.2 以下各步做法与4.1款2~8项相同,但应该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

所不同的是,每层需取制备好的试样900g(对于水泥或石灰稳定细粒土)或1100g(对于稳定中粒土),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

4.3丙法4.3.1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33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6份(至少要5份),每份重5.5kg (风干质量)。

4.3.2 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

在估计的最佳含水量左右可只差1%,其余差2%。

4.3.3 同4.1款第3项。

4.3.4 同4.1款第4项。

4.3.5 将试筒、套环与夯击底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将垫块放在筒内底板上。

击实同应放在坚实(最好是水泥混凝土)地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1.8kg左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略高于(高出1~2mm)筒高的1/3]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

然后按所需击数进行第一层的击实(共击98次)。

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应为45cm,锤迹必须均匀分布在试样面。

第一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

用刮土刀或改锥将已击实层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两层试样的击实。

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予作废。

4.3.6 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取走垫板。

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并准确至5g。

4.3.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从试样内部从上到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随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

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

所取样品的数量不少于700g ,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1400g 。

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4.3.8 按本款第3~7项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土的击实和测定。

凡已用过的试料,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5 计算及制图5.1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湿密度:(10.01)0.01o o p p αωωω'=-+12w Q Q Vρ-= 式中:w ρ——稳定土的湿密度(g/cm 3);1Q ——试筒与湿试样的合质量(g );2Q ——试筒的质量(g );V ——试筒的容积(cm 3)。

5.2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干密度:10.01w d ρρω=+ 式中:d ρ——试样的干密度(g/cm 3);ω——试样的含水量(%)。

5.3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以含水量为横坐标,在普通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驼峰形曲线顶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稳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用两位小数表示。

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在12%以上,则用整数表示(精确到1%);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在6%~12%,则用一位小数“0”或“5”表示(即精确到0.5%);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小于6%,则取一位小数,并用偶数表示(精确到0.2%)。

如试验点不足以连成完整的驼峰形曲线,则应该进行补充试验。

5.4 超尺寸颗粒的校正当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30%时,按下式对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超尺寸颗粒的含量小于5%时,可不进行校正)。

最大干密度按下式校正:(10.01)0.01dm dm ap pG ρρ''=-+ 式中:dm ρ'——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cm 3);dm ρ——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 3); p ——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a G '——超尺寸颗粒的毛体积密度(g/c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