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棒框实验

合集下载

用棒框仪测量认知风格

用棒框仪测量认知风格

实验报告——用棒框仪测量认知风格031403115 苏宝庭1.实验背景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总采用某种习惯方式或者持有风格,这就是认知方式或认知风格。

关于认知风格的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工著名的心理学家Witkin和他的同时Asch合作的有关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实验研究。

他们在垂直视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即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

在棒框实验中,当外在视野线索(框)和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时,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可推断被试是场独立还是场依存,且这种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dent)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很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遇事看问题比较有主见,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t)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物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以来于场,一般遇事不太有主见,与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男性中场独立强者通常较多,儿童场独立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除了棒框仪实验,Witkin等人又开发出简易的、纸笔测量的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EFT),这种测验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地找出镶嵌在复杂图形内的简单图形。

场独立性强的人往往比较容易从复杂图形里找到简单图形,但场依存性弱的人就会比较困难。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研究不仅对心理学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职业选择和人才选择等应用领域。

比如,场独立性的运动员其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战术应变能力强,自信心也相应较强,比赛和训练较少依赖教练员;而场依存性的运动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时容易受暗示和场外干扰,但团队精神强,对朋友和群体依赖较强。

框棒实验报告

框棒实验报告

框棒实验报告框棒实验报告引言:框棒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探究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偏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的倾向和偏见。

本文将介绍框棒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背景:框棒实验最早由心理学家彼得·韦森斯坦于1975年提出。

他发现人们在判断物体长度时,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使实际情况与环境不符。

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

实验过程:在框棒实验中,被试者通常被要求判断两根长度相同的线段,但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框架中。

实验者会设计不同的框架,以观察被试者的判断是否受到框架的影响。

实验结果:研究表明,被试者的判断往往受到框架的影响。

当线段放置在较短的框架中时,被试者往往会认为线段较长,反之亦然。

这种判断偏差与实际情况不符,揭示了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的认知偏差。

意义探讨:框棒实验的结果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信息处理的倾向和偏见。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源于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经验积累。

例如,当我们习惯于看到较大的物体放置在较小的框架中时,我们在判断物体长度时可能会受到这种经验的影响。

此外,框棒实验还提醒我们在决策和判断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直觉和表面信息来做出决策,而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只有意识到自己可能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避免认知偏见,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框棒实验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判断偏好,这使得人类社会充满了多样性和创造力。

通过研究框棒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的机制和规律,为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框棒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实验,通过研究人们在判断物体长度时的认知偏差,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倾向和偏见。

这个实验提醒我们在决策和判断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框棒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认知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思维和决策提供更好的指导。

由棒框实验测定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

由棒框实验测定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

由棒框实验测定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摘要: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或者说特有的风格。

在重复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棒框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棒框实验中通过调节棒与地面垂直的误差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方式。

结果表明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不同的性别在认知风格上略有差异。

关键词:棒框仪、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一、引言关于认知方式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认知方式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 Witkin)提出,并通过做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研究时发现认知方式可以划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场独立性强的人知觉判断时较少受周围事物的干扰,具有很强的自我同一感,这种认知方式的人能清楚地将自我的需要和价值观与他人的区分开来,他们在与环境的感知觉交互作用中,能够明确地区分自我与周围环境的界限,他们善于分析环境,抗外界干扰能力强,战术应变能力强。

而且不容易受环境的干扰,他们一般遇事看问题比较有主见,善于独处,对抽象的理论较有兴趣,对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学的比较好。

场依存性的人知觉判断缺乏独立性,易受环境因素和其他人的影响,他们一般遇事不太有主见,比较从众,喜欢干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性格温和顺从,对朋友和群体的依赖性较强。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研究不仅对心理学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职业选择和人才选择等应用领域。

棒框实验是用来测定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方法之一,该实验是通过棒框仪在暗室中进行的实验,具体操作是通过调节棒框仪的棒和框的倾斜角度,让被试把棒调整到与水平面垂直。

根据其调整时误差的大小,确定被试使用的参照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从而确定被试认知方式是属于场依存性还是场独立性。

前人的研究已经表明:1)男性场独立性强者较多;2)儿童场独立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3)一般来说,框的倾斜角在18度和27度时,棒与框的垂直误差较大。

在本次实验中,对实验结果做T检验,发现男女生均无显著性差异,即无法验证男性场独立性强者多这个结论。

棒框仪实验&镶嵌图形测验

棒框仪实验&镶嵌图形测验

心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棒框仪实验&镶嵌图形测验摘要:本次一共有棒框仪实验和镶嵌图形测验两个实验,其中棒框仪实验是利用外在的视野线索(框)与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通过测定棒与垂直角度的误差大小,判断被试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是利用被试在较短时间内在复杂图形中找到简单图形的方式,并通过分值的计算来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这两个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

关键词: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一、前言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是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和风格”(张厚粲等,1982)也是个体在组织和表征信息时所具有的偏好或习惯性方式。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心理学家维特金(Witkin,H.A.)就空间知觉误差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连续设计了斜屋斜椅实验、转椅实验、棒框实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并从中发现了个体在这些实验中知觉误差的一致性,于是提出了场依存性认知方式(field-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简称FDCS)的概念。

随后的研究逐渐突破知觉领域而扩大到思维、想象、记忆、社会认知与社会交往,甚至学科偏向与职业定向等问题。

显然,认知方式已被看作是对个体活动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个人格维度或人格特质。

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一个认知方式研究的热潮,进而引发了对认知方式的本质及认知方式测评方法的争论。

近年来,研究者对认知方式的关注程度又有提升,引发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使得究竟如何对认知方式进行测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国内学者更多采用的方法有棒框测验(rod-frame test)和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

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两类测验都不能反映认知方式的全部内容,况且这两个测验本身也都存在技术问题且数据都存在较大的误差,就连这两个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并不高。

认知方式的测定

认知方式的测定

xxxxx学校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 单位: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合作者:xx xx xxx xxx xxx xxxxx实验名称认知方式的测定【摘要】目的: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了解被试认知方式的差异,以及检测两种测试结果相关程度,学习测量场依存性的方法。

方法:本实验通过用棒框仪在仪器中将小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和在镶嵌图形卡片中找出指定的简单图形的方法,对被试进行认知方式的测量,得出棒框实验误差平均度数和镶嵌图形测验分数,从而对两者结果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对场依存性进行性别差异的检验以及对两种测量方法的优异性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统计检验分析,得出结果为棒框实验误差平均度数和镶嵌图形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93,表示两变量是中等相关的,而两者之间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为0.192,否定了二者不相关的假设。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男女在场依存性上存在差异性;同时讨论使用棒框仪得到的数据是较好的实验指标及其原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了解认知方式在生活及工作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棒框仪镶嵌图形心理分化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引言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外在参照还是依靠身体内在参照倾向。

在实际生活中场依存性大小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差异。

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认知能力是由水平产生差异的,认知风格则没有。

因此场依存性大小不存在孰好孰劣的问题。

最早致力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erman A, Witkin,1916-1979).20世纪30年代,他在做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实验研究时,发现了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问题。

他在身体顺应测验,框棒测验和转屋测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也较小;反之,被试在棒框测验中不能准确的将棒调到垂直状态,在身体顺应测验和转屋测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较大。

华东师大 实验心理学 高分实验报告——棒框实验

华东师大 实验心理学 高分实验报告——棒框实验

探究棒框测验中场认知方式的特点摘要本实验以17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为被试,以EP705棒框仪为实验器材,测定了在框的16种倾斜角度下被试调节棒的垂直误差,推断其认知方式并分析特点。

结果表明:(1)框角度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即不同框角度对应的棒垂直误差角度没有显著差异,相同框角度下,男女棒垂直误差角度也没有显著差异;(2)场认知方式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场认知方式场独立性场依存性Research into the Field Cognitive Styles in Rod and Frame TestAbstract The study measured the vertical error of the bar of 17 participants selected from 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in 16 kinds of frame angles, with speculating their cognitive styles and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None of the main effect of the frame angle and gender is significant, and the interaction is not significant, either; (2) Cognitive style does not exist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Key words: field cognitive styles, field-dependent, field-independent1 引言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Tennant,1988)。

框棒实验报告

框棒实验报告

框棒实验报告引言:框棒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揭示人类思维中的一种现象——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指的是个体对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反应。

为了深入探究框架效应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了框棒实验设计,并收集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该实验共招募了50名参与者,他们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群。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由框和杆组成的图形,然后判断每个图形中的杆是否与框的长度相等。

实验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先看到短框再看到长杆,另一组则相反。

每个参与者完成了总共30个图形的判断任务。

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框棒顺序对参与者的判断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当参与者先看到短框再看到长杆时,他们更容易判断杆比框长。

而当参与者先看到长杆再看到短框时,他们更容易判断框比杆长。

具体数据显示,第一组参与者中,有80%的人判断杆比框长;而第二组参与者中,有70%的人判断框比杆长。

讨论:框棒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首先,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先前接收到的信息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第一组参与者更容易判断杆比框长,因为他们先看到的是短框。

其次,框架效应还暗示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的一种认知偷懒倾向。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由于时间不足或信息过多,往往会依赖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信息来进行判断。

而本次实验中,参与者也可能由于时间和知觉的限制,更倾向于简化判断过程,根据先前的框架信息得出结论。

结论:通过框棒实验,我们验证了框架效应在人类思维中的存在和作用。

这一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密切相关。

人们需要意识到框架效应对其思维的潜在影响,并在需要时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避免被局限在先前的框架中。

同时,对于决策者来说,了解框架效应可以帮助他们在制定政策和方案时更客观地评估其中的风险和利益。

总结:框棒实验深入探究了框架效应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并从整体上展示了框架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对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的潜在影响。

心理现象实验报告

心理现象实验报告

心理现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棒触迷宫
实验日期:_ 2008年_ 月___ 日
实验地点: XX心理实验室
实验目的:
1、学习棒触迷宫的方法。

并会使用棒触迷宫实验仪器。

2、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

3、棒触迷宫用于研究运动学习及进程,动作技能的迁移,也可以比较动作技能形成的速度和所犯的错误次数和个体差异。

实验方法: .
(1)连接计数器和迷宫,接通电话,开启技数器,清零。

(2)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学会用小棒走迷宫,中间不要停顿,积极运用知觉、记忆、思维。

(3)被试自觉的闭上:双眼,手拿小棒。

主试引导被试拿着的小棒放在迷宫起点。

然后发口令“预备,走”。

当被试听见“走”,从起点开始在迷宫中移动小棒直至终点为止。

(4)每做完-次后,在第二次开始以前先把被试拿着的小棒放在迷宫起点处。

整个实验过程不得让被试看见迷宫的路线。

(5)让被试连续做10次走迷宫,分别记下每次所需时间及错误次数。

错误的次数是指被试进入盲巷的次数,每次进入首巷时都会发出响声。

实验结论:
在试验中存在个人的反应时差异,有的人三项反应时时间普遍较短,错误次数也相对较少,而有的人只是在简单反
应时,选择反应时或辨别反应时实验中的其中部分反应较快,说明在试验中被试还要受准确性与反应快慢权衡的影响。

实验讨论:
在试验中,额外变量的控制也值得考虑。

例如将手指放在按钮上与否,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刺激呈现光线的强弱差异都有可能对被试的反应快慢与正确性产生影响。

由棒框实验测定认知方式

由棒框实验测定认知方式

实验编号:2013.2.9.4 2013学年第2学期由棒框实验测定认知方式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实验组别:实验者:李德輝10120320139其他成员:实验时间:摘要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或者说特有的风格。

在重复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棒框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棒框实验中通过调节棒与地面垂直的误差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方式。

结果表明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不同的性别在认知风格上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棒框仪场依存性场独立性1 引言关于认知方式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认知方式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 Witkin)提出,并通过做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研究时发现认知方式可以划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场独立性强的人知觉判断时较少受周围事物的干扰,具有很强的自我同一感,这种认知方式的人能清楚地将自我的需要和价值观与他人的区分开来,他们在与环境的感知觉交互作用中,能够明确地区分自我与周围环境的界限,他们善于分析环境,抗外界干扰能力强,战术应变能力强。

而且不容易受环境的干扰,他们一般遇事看问题比较有主见,善于独处,对抽象的理论较有兴趣,对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学的比较好。

场依存性的人知觉判断缺乏独立性,易受环境因素和其他人的影响,他们一般遇事不太有主见,比较从众,喜欢干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性格温和顺从,对朋友和群体的依赖性较强。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研究不仅对心理学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职业选择和人才选择等应用领域。

棒框实验是用来测定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方法之一,该实验是通过棒框仪在暗室中进行的实验,具体操作是通过调节棒框仪的棒和框的倾斜角度,让被试把棒调整到与水平面垂直。

根据其调整时误差的大小,确定被试使用的参照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从而确定被试认知方式是属于场依存性还是场独立性。

前人的研究已经表明:1)男性场独立性强者较多;2)儿童场独立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3)一般来说,框的倾斜角在18度和27度时,棒与框的垂直误差较大。

触棒迷津实验报告1

触棒迷津实验报告1

触棒迷津实验报告摘要:学习者利用JGW—B1型心理实验台,通过对触棒迷津的学习,学习者在动作学习过程中了解心理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通过对整个实验的详细记录和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分析得出有无经验被试对学习时间和错误次数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

有经验被试的实验整体情况要优于无经验被试者,但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有无经验被试的学习时间和错误次数差距逐渐减小,且呈现出稳定平衡的状态。

所以练习有助于动作的学习,练习次数越多学习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二者为正比关系。

关键词:触棒迷津、有无经验被试、学习次数、学习时间、错误次数一、前言在触棒迷津实验中,通过学习使用触棒迷津,让学习者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地方法,掌握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想要证实被试者有无经验是否对实验结果即学习时间和错误次数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且影响趋势是什么?也想通过本实验得出练习对动作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以下是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地记录得出的客观数据,并且进行分析所得出的实验分析。

二、方法1)被试:分为14名有经验被试和6名无经验被试。

2)仪器、材料:JGW—B1型心理实验台、触棒迷津、小棒、遮掩罩、秒表3)实验程序:①三人一组,被试者带上遮眼罩,用小棒走迷津(实验前被试者勿看迷津,也勿用手触摸迷津);主试把小棒放在迷津的入口处,然后让被试用优势手拿住小棒,手臂悬空。

被试手执小棒静候,等主试说:“开始”时才用小棒走动。

②每次开始前约2秒主试先说:“预备”口令,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始秒表。

当被试的小棒进入迷津的终点,主试立刻说“到了”,同时停秒表,记下走一遍所用的时间(秒)。

作下一次的准备。

③被试在走迷津的过程中,凡进入盲巷一次就算错误一次,主试记下错误次数。

④被试在学习中途如感到疲劳,可以在某次走到终点后休息几分钟。

⑤学习遍数因被试者而异,均以连续两次不出错为学会标准。

⑥对被试的指示语必须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尽快地学会用小棒走迷津,中间不要停顿,要求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争取早些学会。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反应时(response time,RT),是指个体从刺激发出到开始反应的时间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实验目的1.学习如何使用反应时测定仪。

2.学习对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比较视听两种感觉器官反应时的差别。

实验仪器反应时测定仪程序1. 打开仪器。

连接好仪器,接通电源,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此时仪器显示器显示为“n1---n4”2. 、选择“简单反应时”功能,选择刺激并设置实验次数。

按下4号键,仪器显示n4,即为简单反应时功能。

接着仪器呈现“L-----S”,这时需要选择做声刺激还是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

按1选择光,按4选择声音。

刺激选好后,接着呈现“-----20”即为测试次数20次。

再依次按1号键,可以依次选择实验次数40、60、80次,本实验选择20次。

3. 被试准备。

被试坐好,用你的优势手的食指放在反应键盘的任一颜色圆圈里。

实验要求你用一直用优势手的优势手指进行反应。

4. 开始实验。

主试口头提示被试要进行实验了。

主试按下“启动”键,实验按设定的刺激呈现。

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同时呈现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灯光。

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发出响声。

5. 被试反应。

被试见到灯光之后或听到声刺激后立即作出反应,即手指马上离开反应键,显示窗计时停止,呈现该次的反应时间。

被试反应后,又将手指放回键盘中心的白色圆圈内。

如不放回则自动进入等待状态。

6. 主试记录。

被试反应后,主试迅速记录下该次反应时。

7. 实验循环与结束。

实验一次一次地自动进行,直到设定的实验次数后,仪器会发出一声响声,提示实验结束。

结果绘图:分别将两种刺激20次的实验数据绘图,比较被试20次实验结果的变化?及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分别计算两种刺激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并进行大小的比较。

讨论1. 不同刺激间反应时的差异?2. 在20次简单反应时的结果中是否有明显的练习效应?3. 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深度知觉实验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心理学棒框实验

心理学棒框实验

心理学棒框实验报告一、摘要本实验让被试在倾斜一定角度的框内部准确地将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状态,外在的视野线索(框)与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通过测定棒与垂直角度的误差大小,判断被试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结果发现,二、关键词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三、引言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或者说特有的风格。

它已成为当代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问题的一大趋势。

美国心理学家H.A.Witkin从二十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问题。

最初是让被试在一个小屋中坐在一把椅子上,小屋和椅子的倾斜角度都可以独立地调整。

先由主试将小屋放在一个倾斜的位置上,再由被试调整他的座椅,使之和地面垂直。

这叫做身体顺应测验。

后来Witkin在暗室中呈现一个亮的方框,在亮框中间有一个亮棒,框和棒的倾斜角度可以独立地调整。

先由主试把框放在某一倾斜的角度上,再让被试把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

这叫做棒框测验。

第三种方法是有一个可以在圆形轨道上旋转的小屋,被试坐在小屋中一个可以调整倾斜角度的椅子上。

小屋本身是和地面垂直的,但当小屋旋转时就有离心力和地心引力同时作用于被试的身体,使他产生身体倾斜的感觉。

被试的任务是当小屋沿着轨道旋转时,把他的座椅调整得和地面垂直。

这叫做转屋测验。

H.A.Witkin在做这些实验时发现了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为题。

他在做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和转屋测验中研究发现,被试内的差异存在明显的自相一致性。

也就是说,被试在棒框测验中能够准确地将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状态,则在身体顺应测验和转屋测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也较小,反之,不能将棒调垂直者其误差也较大。

或者说当外在视野线索(框)与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时,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可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且这种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棒框仪

棒框仪

棒框实验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或者说特有的风格。

它已成为当代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问题的一大趋势。

棒框测验在认知方式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 1916—1979)在上世纪30年代做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研究时发现了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问题。

他在做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和转屋测验中研究发现,被试内的差异存在非常明显的自相一致性。

也就是说,被试在棒框测验中能够准确地将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状态,则在身体顺应测验和转屋测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也较小,反之,不能将棒调垂直者其误差也较大。

或者说当外在视野线索(框)与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时,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可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且这种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据前人研究表明,场独立性或依存性倾向广泛存在于记忆、思维和个性方面。

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一般遇事看问题比较有主见,善于独处,与同伴不太随和,对抽象的理论较有兴趣,他们有可能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学得比较好,较适合工程技术及艺术创作方面的工作。

如果是运动员,他们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强,战术应变能力强,自信心也比较强,比赛和训练较少依赖教练员。

具有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一般遇事不太有主见,比较从众,喜欢干与人打交道的事情,人际关系较好,性格温和顺从,较适合社会工作、服务行业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职业。

如果是运动员,他们训练比赛较易受暗示及场外干扰,他们的团队精神强,对朋友和群体的依赖性较强,易与人相处。

另外男性中场独立性强者较多,儿童场独立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独立性与依存性只是个体认知方式的习惯不同,并无好坏之分,他们都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中独领风骚。

但从有关研究中发现,不同人格特征个体的认知方式显著影响作业绩效。

Atchley(1991)发现具有典型场独立性特征的飞行员能够保持较高的飞行情景意识水平和对运动物体的追踪及判断能力。

认知方式的测定

认知方式的测定

xxxxx学校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 单位: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合作者:xx xx xxx xxx xxx xxxxx实验名称认知方式的测定【摘要】目的: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了解被试认知方式的差异,以及检测两种测试结果相关程度,学习测量场依存性的方法。

方法:本实验通过用棒框仪在仪器中将小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和在镶嵌图形卡片中找出指定的简单图形的方法,对被试进行认知方式的测量,得出棒框实验误差平均度数和镶嵌图形测验分数,从而对两者结果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对场依存性进行性别差异的检验以及对两种测量方法的优异性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统计检验分析,得出结果为棒框实验误差平均度数和镶嵌图形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93,表示两变量是中等相关的,而两者之间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为0.192,否定了二者不相关的假设。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男女在场依存性上存在差异性;同时讨论使用棒框仪得到的数据是较好的实验指标及其原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了解认知方式在生活及工作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棒框仪镶嵌图形心理分化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引言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外在参照还是依靠身体内在参照倾向。

在实际生活中场依存性大小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差异。

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认知能力是由水平产生差异的,认知风格则没有。

因此场依存性大小不存在孰好孰劣的问题。

最早致力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erman A, Witkin,1916-1979).20世纪30年代,他在做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实验研究时,发现了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问题。

他在身体顺应测验,框棒测验和转屋测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也较小;反之,被试在棒框测验中不能准确的将棒调到垂直状态,在身体顺应测验和转屋测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较大。

考研心理学复习:心理学实验仪器(二)

考研心理学复习:心理学实验仪器(二)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1页共1页 考研心理学复习:心理学实验仪器(二) 报考考研心理学的考生们专业课备考进展如何,告别了清明小长假,五一小长假马上来临,是否准备在这个小长假里,埋头苦读一番专业课呢?的确,心理学专业的公共课要求分数较低,而对专业课要求的分数较高,所以一定要学会自己把握。

今天带来的是心理学实验仪器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考生们备考到位。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仪器注意类仪器1.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的仪器,虽然警戒是一种持续性注意,但该仪器用于研究注意的转移。

2.注意分配仪:测量注意分配,可检验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还能研究动作、学习进程和疲劳。

3.双手调节器:主要研究注意分配和双手协调技能的仪器。

4.符合器:研究主要分配的仪器,常用于对5.眼动仪: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专用的仪器,确定注意对不同部分所起的作用。

记忆类仪器记忆鼓:最初由缪勒和舒曼设计,后由李普曼改进;适用于提示记忆法、系列学习和成对联想研究。

速示器:一种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沃尔克曼最先将这种仪器成为速示器,常用在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学习类仪器迷宫:研究动物知觉-动作学习的仪器。

进行迷宫实验时,要排除视觉影像,主要靠触觉和动觉进行。

学习效果以达到一定标准(3次完全无错)所需的尝试次数、时间或错误数为指标。

人类触棒迷宫。

多种选择器:耶基斯选择器,通过对被试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观察来研究思维。

人格类仪器棒框仪,是测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较为常用、完备的仪器。

技能类仪器1.动作稳定器:九洞仪,用于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也可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

2.手指灵活性测验仪:测定手指尖、手、手腕、手臂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通常用于职业倾向测试。

手指尖灵活性的测定,实际上是一个安装螺母的操作。

3.镜画仪:主要研究练习效果以及技能迁徙作用,可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

4.旋转追踪测验:用于研究连续动作技能。

棒框测验 实验报告

棒框测验 实验报告

场认知方式初探——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的相关性及场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研究摘 要 为了研究触棒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这两种场认知方式测量工具的关系,证实心理分化模型中的问题,验证男女大学生之间场认知方式并无显著不同,本研究使用上述两种测量方式研究了31名北京大学心理系和元培学院的本科生,发现触棒实验中测得的误差和镶嵌图形测验的分数并无显著相关(30).103,.294.05s p γ=-=>(单尾检验),将场依赖和场独立对立起来是不合适的,两种测验可能具有某些质的不同;男性和女性大学生的场认知风格并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触棒测验 镶嵌图形测验 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1 前言1.1 认知方式Allport 在研究Life-style 的过程中,将认知与风格联系起来,于1937年提出了Cognitive Style 的概念。

国内部分研究者称其为认知方式,部分称其为认知风格() 。

国外对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在60年代非常盛行、到达7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关于认知方式的结构模型,也提出和考证了大量的认知方式类型。

80年代由于缺乏统一的意见和实证的支持,研究进入了萧条期。

90年代至今,认知方式的研究又成为热点,三种综合的认知方式理论模型澄清了研究者在分类中的分歧,理论建构日趋成熟。

在我国,对认知方式的研究起步于70年代末80年年代初谢斯骏、张厚粲等的引进,他们编制了一些测量工具,有关研究亦主要集中在师生互动、学习成绩、阅读能力、创造力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等领域()。

对认知方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很多,如Witkin在知觉研究中逐渐发展出的场独立型和场依赖性的认知方式;Kagan及其同事使用匹配相似图形测验(MFFT)的方法,区分出的冲动—熟悉的认知方式;1991年,Riding分析以前使用的各种测评方法,设计的认知方式分析(Cognitive Style Analysis,CSA)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棒框实验报告一、摘要本实验让被试在倾斜一定角度的框内部准确地将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状态,外在的视野线索(框)与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通过测定棒与垂直角度的误差大小,判断被试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结果发现,二、关键词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三、引言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或者说特有的风格。

它已成为当代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问题的一大趋势。

美国心理学家H.A.Witkin从二十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问题。

最初是让被试在一个小屋中坐在一把椅子上,小屋和椅子的倾斜角度都可以独立地调整。

先由主试将小屋放在一个倾斜的位置上,再由被试调整他的座椅,使之和地面垂直。

这叫做身体顺应测验。

后来Witkin在暗室中呈现一个亮的方框,在亮框中间有一个亮棒,框和棒的倾斜角度可以独立地调整。

先由主试把框放在某一倾斜的角度上,再让被试把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

这叫做棒框测验。

第三种方法是有一个可以在圆形轨道上旋转的小屋,被试坐在小屋中一个可以调整倾斜角度的椅子上。

小屋本身是和地面垂直的,但当小屋旋转时就有离心力和地心引力同时作用于被试的身体,使他产生身体倾斜的感觉。

被试的任务是当小屋沿着轨道旋转时,把他的座椅调整得和地面垂直。

这叫做转屋测验。

H.A.Witkin在做这些实验时发现了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为题。

他在做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和转屋测验中研究发现,被试内的差异存在明显的自相一致性。

也就是说,被试在棒框测验中能够准确地将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状态,则在身体顺应测验和转屋测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也较小,反之,不能将棒调垂直者其误差也较大。

或者说当外在视野线索(框)与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时,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可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且这种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据前人研究表明,场独立性或依存性倾向广泛存在与记忆、思维和个性方面。

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一般遇事看问题比较有主见,善于独处,与同伴不太随和,对抽象的理论交友兴趣,他们有可能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学得比较好,较适合工程技术及艺术创作方面的工作。

如果是运动员,他们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强,战术应变能力强,自信心也比较强,比赛和训练较少依赖与人打交道的事情,人际关系较好,性格温和顺从,较适合社会工作、服务行业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职业。

如果是运动员,他们训练比赛较易受暗示及场外干扰,他们的团队精神强,对朋友和群体的依赖性较强,易与人相处。

另外,男性中场独立性强者居多,儿童场独立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独立性与依存性只是个体认知方式的习惯不同,并无好坏之分,他们都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中独领风骚。

棒框测验在认知方式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用来测定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方法之一,该实验是通过棒框仪在暗室中进行的实验。

棒框仪用于棒框测验,是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实验的常用仪器。

其特点是,棒在框的内部,两者都可以单独作顺逆时针调节,并有读书盘将棒和框的倾斜角度用指针显示出来。

早期的棒框测验是在暗室中进行的,后来奥尔特曼设计了手提式测验器。

为了保证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头部始终正直,不随框倾斜,也可采用下额托固定头部。

一般来说框的倾斜角度在18度和27度时被试调节框的垂直误差较大。

具体操作是通过调节棒框仪的棒和框的倾斜角度,让被试把棒调整到与水平面垂直。

根据其调整时误差的大小,确定被试使用的参照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从而确定被试认知方式是属于场依存性还是场独立性。

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棒框仪的使用方法并且了解被试的认知方式及其差异。

四、方法1、被试:4名大二学生(2男2女)2、实验材料与仪器:棒框仪3、实验方法(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2)根据实验要求,将棒和框放在一定的倾斜度上。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

(4)记下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

(5)由被试调整出的棒的倾斜度和棒的垂直位置之差就是倾斜的框对棒的影响。

五、结果1、分别计算每个被试棒框实验8次误差的平均值。

棒角度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被试1 1.5 2.1 2.1 2.9 1.9 3.4 2.8 1.9 1.8 2.1 0.8 1.5 0.6 2.1 1.6 1.6 被试2 1 1.9 1.4 1.9 2.1 2.1 2.3 1.8 2.1 1.6 1.5 1.3 1.8 1.8 1.8 1.5 被试3 0.3 1.1 1.8 0.8 1.7 0.9 1.4 1.7 2.1 1.3 2.6 1.2 1.3 0.9 0.8 0.3 被试4 0.9 1.9 1.1 1.8 0.7 1.3 1.7 2.1 1.3 2.6 1.9 2.1 2.1 1.2 0.8 1.62、以框的倾斜角度为横坐标,以被试调节棒的平均误差数为纵坐标,绘制棒框测验的曲线图。

(图1)3对男女同学的实验数据做t检验,分析性别对认知方式有无显著影响。

性别平均误差 P女 1.8 0.005男 1.4 0.005检验结果如表所示,P=0.005<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女生的误差显著高于男生,但这里女生和男生的误差均小于2度,没出现认知方式上的差异。

六、讨论1、比较框的各倾斜角度棒的平均误差大小,看哪个倾斜角度误差较大,并与前人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由图1可知,当倾斜角度为18度时误差较大。

这与前人得出的“框的倾斜角度在18度和27度时被试调节框的垂直误差较大”结果一致,说明了本实验具有较高的信校度,也说明了本实验操作过程比较规范,才能得出与前人相一致的结果。

2、根据本实验结果(误差的平均数是否有大于2度),并结合平时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分析自己是属于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认知方式。

我的误差平均数均大与2度,且误差随框倾斜角度增大而增大,且我比较没主见,遇事习惯找别人商量,随和,性格温和顺从,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有时候比较喜欢独处,在工作中会表现比较果断的一面,比较擅长数理,这可能跟从小到大的班主任为数学老师居多有关系,所以,从总体上可判断我的认知方式介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之间,但可能较偏向场依存性。

3、所测男女同学场依存性是否有差异,试分析原因。

本实验未检验出男女同学场依存性的差异,但女同学的误差明显高于男同学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男女同学的场依存性存在差异。

但分析男女同学误差均小于2度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四名被试都是理科生,这一因素本身导致被试不是在最自然状态下的取样,导致实验结果无法单独检验出性别差异;二现代社会不同以往,女性也在社会的某些领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女间的差异日益缩小,可能导致男女同学的场依存性相接近,不出现显著差异;三本实验因实验数据不足采用小样本实验设计,女生中也有场独立性的个体,只能说明所选取的被试男女同学场依存性不存在差异。

4、你认为文理科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我认为结果可能不一致,理科同学可能比文科同学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因为场独立个体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并对其进行认识,这种认知方式比较适合学习数理这样一些较抽象的科目,而场依存个体较容易从整体材料中抽出一部分内容进行感知,这种认知方式比较适合学习社会科学,所以理科同学可能比文科同学更倾向于场独立性。

但这只是我个人基于场独立、场依存认知方式的不同与文理科的特点的猜测,正确结果可进行实验验证,因为本班进行实验同学均为理科生,故这里不做比较。

5、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是较多地依存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而且个体在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连续维度上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

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

场依存性的人,对于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感到困难: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

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自信、自尊心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等。

6、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与内外向的关系在国外,关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与内外向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艾温斯(F.L.Evans)等人认为,两者相关程度很高,很可能是一种特质的反映。

费恩(B.L.Fine)等人认为,两者没有相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特质。

我国张厚粲教授等认为:"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可以认为是人格的两种不同特质(维度)……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它们在人格表现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存在于人格这一统一体中。

"7、有资料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受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场独立/依存性遵从一种发展曲线,在15岁之前,儿童的场独立性逐渐增强,然后,场独立性处于较稳定状态,一直持续到30岁左右,在此之后,逐渐减弱。

我觉得上述的资料也很符合人类的发展规律,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断的增强,自我认知当然也随之发展,符合发展心理学的规律;在一些资料中,还发现,在西方社会,男女性别在场独立性方面也长期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场独立,同时也和社会的、文化的因素有关。

我觉得男女差异,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在西方如此,我想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吧,现在的社会,更多的赋予男性以强势地位,因此出现这种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7、在《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学与科研40年回顾》一文中,研究结果表明:①场独立性较强的个体有助于获得一个较高的飞行空间定向能力水平;②具有较高场独立性的飞行员往往也有较好的空间认知特征;③飞行错觉水平较低的飞行员与中、重度错觉水平组飞行员在场独立性上有显著性差异;④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的一种重要原因。

场独立性水平与飞行空间定向存在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棒框实验的作用,尤其是在选拔特定人才方面的巨大作用。

8、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认知能力是由水平差异的,认知方式则没有。

因此场依存性大小不存在孰好孰劣的问题。

场依存性小的人认知加工组织能力强,而场依存性大的人社交能力比较强。

场依存性大的人受刺激物的比较明显的知觉特点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判断上发生错误。

清楚自己是场依存性大还是小,对自己的生活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七、结论1、当框倾斜角度为18度时误差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