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 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 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隐性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 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社会化 显性知识 内化
外化 综合化
(收腿同时两膝分开与肩同宽,脚掌沿水面回 收。接着双脚应对称有力向后下方做半圆形的 加速蹬水至动作结束,两腿并拢 )
促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1)展示过程:完整、精细 (2)合理使用变式:典型的变式,连续
呈现多个变式
(3)提供正例与反例: (4)练习和反馈:数量充分,难度多样,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特征越多, 学习越困难
(3)正例和反例的运用 正例有利于概括;反例有利于辨别 液体:水、果汁、黄油、香波、沙子、稀泥
(4)变式和比较 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通过变式进行比较
3.概念的扩展与应用
(2)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与原型 有相似性的成员构成的。
原型,就是某一类别的最佳实例。而类别成员 代表性的程度,就是其他实例偏离原型的容许 距离。
3.概念的分类
(1)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它是没经过专门的 教学,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 验而掌握的概念;
概念转变的个体经验背景——概念生态 认识信念 原有的概念 获取知识的方式 解释知识的方式 问题解决策略 情感因素 对科学本质的看法
(2)概念转变的多维因素观点
本体论: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概念的 本质
认识论:学习者如何看待知识 社会情境/情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
3. 概念转变的促进
教师对知识的态度影响着学习和教学过程,学 习者自己的知识观、学习观是其学习活动的内 在背景。
现代主义知识观——交给学生确定的知识,不 鼓励学生质疑,相信权威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鼓励学生质疑、探索
学生的知识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稳定、封闭——动态开放
二、知识分类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1)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安德森):
(四)概念转变
概念转变的研究是从顺应的侧面来研 究知识建构的过程,揭示学生的错误 概念及其转变的规律。
1.错误概念与概念转变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与当前科 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概念就是错 误概念。
概念转变:是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 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 影响而发生的重大转变。
模式识别的任务: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
(1)概括:对同类刺激模式的不同个体做 出相同的反应。即学习者对凡是符合同类 刺激模式的共同特征的所有刺激做出同样 的反应。通过正例
(2)区分:对不同类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 过程。通过反例实现区分
(二)动作序列学习
动作序列是指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 一系列操作序列,这种学习主要是对产生 式中动作项的学习。
(1)概念关系图 通过制作概念关系图,学生就能“视觉化”他
们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扩展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要素:节点,连线
做概念关系图的目的 形成观点; 设计复杂的结构; 交流观点特别是复杂的观点; 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明晰的联系; 评价理解程度; 诊断错误概念。
(2)概念的应用
概念一旦获得之后,就能在认知活动中发挥作 用,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已经获得 的概念,可以在知觉水平和思维水平上运用。
知觉水平上应用:获得概念以后,可以识别实 物例子
思维水平上应用:新概念归属于原有的概括层 次高的概念;识别一个新类属成员
海豚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安排合理
(5)强调适用条件:
第三节 知识迁移
一、迁移以及分类 (一)概念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即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 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 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二)迁移的分类 1.相同领域 vs.不同领域的迁移:学习类
规则——例子 避免概括不足和过度概括
教学阶段:
第一,呈现概念的定义或数据
师呈现正例和反例——生比较正例和反例—— 生形成和检验假设——生给出定义
第二,验证概念的猜想
生判断例子的符合度——教师下定义——生举 例
第三,分析思考过程和思维策略
生描述思考过程——生讨论假设和特征的意 义——生讨论假设的类型
(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
1.学习陈述性规则:促进陈述性知识 学习的一般性条件在此阶段也都适用。
2.程序化阶段:即从陈述性知识转化 为可以表现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
蛙泳要领:
滑行,双腿伸直,双臂前伸,
呼气入水之后开始向后下方划水,抬头快 吸气,
双臂接近肩线时开始收腿。
臂前伸,蹬水时屏息,双臂结束前伸,腿 并拢时呼气入水。
(二)概念获得
1.概念形成 (1)联想理论,根据强化反应的原理来解释
概念的形成。
强化
刺激
反应
(2)假设检验理论: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消极 地等待各种刺激的出现以形成联想,而是积极 地、主动地去探究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假 设—检验来发现这一概念。
概念——实例——验证概念
动作序列学习经过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 序合成。
1.程序化:形成清晰的产生式,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是建立规则和序列的命题表征;
第二步是将动作序列的程序性命题表征转 化为程序性的产生式表征,并在执行时逐 渐脱离陈述性命题的检索、提取和监控, 实现自动化。
2.程序合成:把若干产生式合成为一 个产生式,把简单的产生式合成为复 杂的产生式。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梅耶: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A: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 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用来确定何时和为 何要应用那些知识,帮助学生选择和应用陈述 性和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 关……的知识”,同时属于程序性知识。
三、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先前知识: 相关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建构新知识速度快,
产生意义学习,有利于新知识的保持
2.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 和稳定性影响知识的获得
新知识的建构 知识的保持 解决问题和提取知识的速度和准确性
3.学习动机和态度
2.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价值 显性的学习策略指导
3.学习情景 学习场所 环境的布置 教学与测验人员的相似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符号表征学习,学习具体的词汇代表什么,
即建立符号与事物之间的等值关系;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学习事物之间的关系。由于符
科学概念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 涵而形成的概念。
(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初级概念:通过对正反例子的分析概括揭示出 来的概念。
二级概念:直接用定义的形式揭示出来概念。
(3)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的概念, 定义概念则指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
型或者领域
知识的迁移 动作技能的迁移 情感和态度的迁移
2.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时间顺序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 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 响
3.正迁移vs.负迁移:迁移效果 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积极影响;促进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两种理论来讨论概念的本 质: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1)特征表理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 规则两个因素构成的。
定义特征是概念的实例共同具有的特征。次要 的特征,即特异特征。
概念规则是指整合这些定义特征的规则。概念 规则有肯定、否定、合取、析取、关系等。特 征表说能解释具有明确定义特征的概念。
的消极影响:干扰
4.特殊迁移vs.非特殊迁移:发生方式
特殊迁移:前者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 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价值中立:科学家对知识的研究不受个人所在 的社会、文化,个人的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的;
(2)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开放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解释,
不确定性:知识并不是一种绝对客观的、固定 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建构性、 多样性和可质疑性等特征。
非价值中立:研究者也并非完全置身于认识过 程之外,研究者所处的社会、文化,个人的信 念、价值观会影响其对知识的探索和界定
(1)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 (2)引发认知冲突。 (3)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学生自己发现错
误,自己澄清概念
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模式识别学习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一
种结构, 模式识别是指将输入的刺激信息与长时记
忆中有关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认出该 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2.概念学习的要素 概念的名称 概念的定义 正例和反例 有关和无关的特征。
(1)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好的定义具有两个要素:一是指出新概念所隶 属的更一般的类别;二是给出新概念的定义特 征。
“等边三角形是一个平面的简单封闭图形和三 个相等的边和角”
途径:文字和图形
第六章 知识建构
赵玉芳
第一节 知识概述
一、知识与知识观 1.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的反映,
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知识观具体指怎样理解知识、对知识抱有怎
样的态度。
(1)现代主义知识观
客观性: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客观反映, 普通性: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是稳定的
(3)范例理论: 原型可能是通过许多的范例建立起来的。 实例——产生观念——形成概念
2.概念同化:
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 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 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三)概念学习
1.概念学习的方式 概念的学习,实质上就是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
科学学习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概念转 变。
2. 概念转变的过程及因素
概念转变过程: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 决的过程
认知冲突:已有的经验无法解释新的 现象、新的观点,个体所体验的认知 状态
(1)Posner 的观点 概念转变的条件(主观的): 必须对已有概念产生不满。 新概念必须是可理解的。 新概念必须是合理的。 新概念必须是有效的。
号表征学习主要涉及记忆,概念往往是以命题 来表达的,
(一)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的界定 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
简单的表征形式。 不同概念在头脑中是互相联系的,又具有一定
的层次关系,因此它们就构成了概念层次网络 组织。
2.概念的表征:概念在头脑中存储和表达的 结构形式.
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动机水平越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
3.学习的心向和定势:由先前的学习引起的, 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特殊影响的心理 准备状态。
作用
(1)可以成为一种准备,加快信息加工的 速度
(2)也可以成为一种阻碍,按照习惯的方 式解决问题,阻碍创造性
(二)外部因素: 1.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的安排:难度、数量的多少 形式:逻辑性、直观性、
的关键属性,也就是说,使用符号来代表一类 事物而不是特殊的事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例—规法:是先给学生一个定义,然后 要求他们识别正例和反例,然后分析这些例子 是如何代表这一定义的
例子——规则
(2)规例法:
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然后要 求他们总结归纳,推出一个定义,再呈现例子 以巩固学到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