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答题格式

合集下载

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模式完整版!

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模式完整版!

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形式完好版!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形式完好版!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形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详细〔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构造类2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形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到达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大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提醒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比照手法:通过比拟,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挖苦手法:运用比喻、夸大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展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化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比照,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照应〕:使情节完好、构造严谨、中心突出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形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构造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

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

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一、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夸张:夸大(缩小)+鲜明突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二、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三、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四、标点的作用1、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2、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五、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1、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2、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六、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1、直接表明观点、态度。

2、真实。

3、作为线索。

第二人称:1、亲切,便于抒情。

七、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2)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5)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八、联想和想象运用效果: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

(“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色彩”。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2.文本结构:本文从……展开,首先……接着……最后……3. 文本语言: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文本立意:本文旨在……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的态度。

5. 文本评价:本文……让人感受到……并且……6. 文本描写:本文中描写了……7. 比喻、擬人、夸张:本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使得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8.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并且提供了……9. 文本情感:本文充满了……情感,让人……10. 文本感染力:本文的感染力非常强,让人……11. 文本亮点: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12. 文本启示: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可以……13. 文本反思: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可以反思……14. 文本引导:本文以……为引导,让人……15. 文本比较:本文对比了……这种方式让人……16.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我们可以得出……17. 文本描述:本文描述了……18. 文本暗示:本文暗示了……19. 文本思考: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应该思考……20. 文本疑问:本文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21. 文本展望: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展望……22. 文本解决方案:本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式……23. 文本读后感:在阅读本文之后,我感受到了……24. 文本对比:本文与……对比,可以发现……25. 文本互动:本文与读者进行了互动,使得读者……26. 文本体裁:本文属于……体裁,具有……27. 文本逻辑:本文的逻辑连贯有序,使得……28. 文本历史:本文讲述了……历史背景,让人……29. 文本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让人……30. 文本出处:本文来源于……,作者是……31. 文本表述:本文表述了……32. 文本节奏:本文节奏明快,让人……33. 文本反讽:本文通过反讽的方式,让人……34. 文本批判:本文对……进行了批判,让人……35. 文本独特性:本文的独特性在于……36. 文本哲理:本文表达了……的哲理,让人……37. 文本评判:本文评判了……,让人……38. 文本启发:本文启发了读者……39. 文本感悟:通过阅读本文,我得到了……的感悟。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故事情节(一)情节作用:①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 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 照应前文。

⑤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 刻画人物性格。

⑦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 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激发兴趣、激发思考……)。

(二)安排方式:倒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常见考查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注意四个角度)(2)写景法。

如《故乡》的开头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出阴沉、萧索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凸显小说主题。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注意读者感受)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阅读题型是现代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而正确的答题模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节奏和题意,提高答题效率和得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板,供大家参考:1.对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主要讲述了......(简述文章中心思想)2.对于文章的观点或论证方式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作者认为......(简述作者的观点)并以......(简述作者的论证方式)3.对于文章的文体或语言特点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属于......(简述文章的文体)并以......(简述文章使用的语言特点)4.对于文章的结构或段落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的结构可以分为......(简述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第......(简述文章的段落)段主要阐述了......5.对于文章的比喻或象征意义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使用了......(简述文章中的比喻或象征手法)作为......(简述比喻或象征所代表的意义)6.对于文章的细节或描写的提问答题模板:文章中详细描写了......(简述文章中的细节或描写)这一描写可以......(简述描写的作用)7.对于文章的批评或赞扬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对于......(简述文章中所批评或赞扬的对象)为之......(简述文章中的批评或赞扬的效果)8.对于文章的价值或意义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对于......(简述文章所表达的价值或意义)具有......(简述文章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上是常见的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板,考生在答题前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命题要求选择合适的答题模板,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应多阅读各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理解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文阅读答题框架

现代文阅读答题框架

现代文阅读答题框架现代文阅读答题框架1、说明文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说明对象)加以说明,是文章更具条理性。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格式:本句/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简明)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4、语言品析例:A、××词在文中有何作用?B、××词能否去掉?为什么?C、××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顺序:1、表态(大多数为不能)2、解词,解句3、定性格式:不可以,××原来是××意思,在文中是××意思。

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5、某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①、结构、内容上:引出下文、总结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②、说明方法:见点2。

2、议论文1、中心论点(完整的陈述句句式,并是中心主题,不能是短语)识别:1、题目2、首尾段3、论据观点4、承上启下句5、概括:抓住关键词句、中心思想2、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证明××(分论点,若无写中心论点)的作用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格式:①、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事例,证明了××(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视情况可以加上引起读者兴趣)。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说明文一、说明文顺序:总→分(分→总)、主→次、结果→原因、现象→本质★考点:例题:Q:……的顺序能否颠倒?A:不能。

①主次顺序②照应(前文有说到的顺序)二、说明方法:1、举例字:用例子(要点出是什么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2、例数字(例数据):准确、严密地说明了……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4、下定义: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5、作比较:突出了……(寻找比较点)6、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7、例图表: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无一目了然,使文章言简意明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10、作引用(引用):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严密,必须概括本质特征作诠释:不一定有本质特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形式→内容)①普遍作用②结合语境三、分析说明文的语言:①解词②结合内容、结合语境(有了这个词,会怎样;去掉这个词会怎样);③“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解词: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限制。

时间:当时、至今……空间(位置):从上倒下、到处、正中数量:全都、少部分、大部分……范围:整个、几乎程度:比较、可算是、最推测:大约、可能、推测记叙文: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叙文记叙的顺序:⑴顺叙⑵插叙(作用):补充(文章)情节,丰富人物性格⑶倒叙(作用):吸引读者的兴趣,留下悬念三、记叙文的人称:①第一人称:亲切感、真实感、心理描写②第二人称:比较亲切(不容易考到)③第三人称:客观冷静地叙事,较少心里描写四、人物心理的变化:一般变化三次五、描写:(一)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二)自然环境描写:1、定义:自然界的一切2、作用:①提供背景和场所②烘托人物,渲染气氛③暗示人物性格④暗示人物心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3、特点:①情景交融②抓住景物的特点③抓住景物的顺序④生动的语言描写4、赏析环境描写:(1)特点、顺序、修辞(2)结合文本六、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七、写作手法(三种文体都有的):象征、悬念、铺垫、衬托、对比、夸张、正侧面描写、先抑后扬、照应、以小见大……★象征:具体物来体现某种品质精神★以小见大:通过细微的事情表现……(文章主题、中心或是其它的东西)★对比:不是修辞手法的一两句的对比(典型的例子:《变色龙》)★衬托:一般是自然环境衬托人物(主要人物衬托次要人物或是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八、结构: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过渡:承上启下OTHERS:WRITE BY MYSELF一、整体感知:找过渡句、中心句二、赏析(句子)①形式(比喻、排比……)②内容:句子(本身的意思)、(文章)中心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句子的内容),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三、表达方式(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四、文的语言要求:生动、具体、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五、叙文中的描写:(题型)问:那块地方为什么要详写?答:突出文章的内容,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内容六、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为了表现中心思想,并表现故事的时代背景七、说明文中插入神话、传说、故事的作用是:(1)增加了文章的情趣(2)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八、说明文语言特点:严密、科学、准确性九、说明文种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十、语言特点(1)亲切、平白朴素(2)风趣幽默(3)充满哲理(4)文白相间(5)富有地方特色(6)长短句相间(7)生动形象,善用修辞(8)运用叠句和排比句(9)深奥(深刻)、讽刺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现代文A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A2: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A3: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表现方法。

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

A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A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A6: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格式: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A7: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1.直接揭示主题2.形象地暗示主题3.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4.说明体裁如:《出师表》,说明是“表”类体裁。

5.说明中心6.引起关注A8:文章标题用疑问句式好处: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针对具体情况再详细解答A9:记叙文的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主旨的归纳/全文线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与文章内容照应/语代双关/体现文章主题/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A10:议论文文章标题的作用点明中心或论点/小标题: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反映文章的脉络结构/耳目一新/严肃的文章标题:引人深思/伤感的标题:阴郁的色调A11:概括文章内容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拼后加工归结3.划分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A12:赏析小说题目、结尾题目:凝练含蓄故事结构上十分注重细针密线和前后照应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或是一句寓言式的话,意味深长/一个情景的定格,让人忍俊不禁……A13:词句品味和赏析类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我认为词语运用好的原因是……A14:××词好在哪里?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A15: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了/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作用:扣住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心理,紧密联系中心。

现代文答题模板

现代文答题模板

现代文答题模板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如下:1. 标题作用:A. 文首:总领全文、引出话题、提出论点、为下文作铺垫、引起读者兴趣B. 文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呼应开头、升华感情C. 中间: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揭示主题2. 概括文段要点:A. 要点明确,用词准确B. 要点整合,顺序合理C. 要点精炼,尽量多记3. 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4. 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平叙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借古讽今、双关、讳饰、用典6.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7.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修辞手法8. 语言特色: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精练、简洁、诙谐、夸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口语化、平淡、质朴、清新、优美、翻译、含含蓄、哲理、感染力、生动形象9. 中心思想:通过...故事,歌颂 (赞美) 了...,表现了...思想,揭示了...主题。

10.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主题、情景交融、白描与细节描写11.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12. 结构思路: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终收笔、线索、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承上启下、过渡、照应、总领全文、概括中心、借景抒情、以小见大13. 记叙文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4.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5. 议论文论点:A. 确认论点的方法1 话题一致法2 因果联系法3 解决问题法4 时空定位法B.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C. 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引申论证、比喻论证16. 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17.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总分18.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引用、举例子、画图表、直接说明、间接说明19. 哲理句作用:哲理句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A. 点明中心B. 突出主题C. 深化中心D. 呼应结尾20. 情节概括:A. 记叙性情节概括1 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概括2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概括3 按照地点转换顺序概括4 按照感情发展顺序概括B. 议论文性情节概括1 论点情节2 论据情节3 论证情节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

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

一句话、一段话在开头、中间、结尾时的作用。
如果在开头,内容上:开篇点题(主题或话题),或抒发一种情感。结构上:引出下文,统领全文,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情节做铺垫。
如果在结尾,交代结局、真相,表现作者态度。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呼应开头。
如果在中间,通常是承上启下,为后文铺垫、伏笔。
(8)线索
记叙的线索有: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为线索的叫物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阅读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8)感受类
感受类试题的特点是与选文结合得比较紧密,无论是提出建议、陈述理由,还是谈认识说感想,都有一个源自选文的“触发点”,或者从全文的角度设题,或者是从局部内容设题。因此解读原文就显得十分重要。谈感想,往往要“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自己的生活”,不要面面俱到,只谈一点,谈明白、谈深刻,切合题意就可以了。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三)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1、直接表明观点、态度。2、真实。3、作为线索。

现代文答题模板

现代文答题模板

现代文答题模板一、句子赏析1、修辞(1)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X比喻成X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物XXX的形象,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

(2)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X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物XXX的形象,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

(3)排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烈地抒发了XXX的情感/有力地写出了XXX的XXX特点。

(4)夸张: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或物的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

2、炼字(1)动词、形容词:XXX动词/形容词原意、文中的意思,这些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

(2)副词:XXX副词准确生动的修饰/限制了XXX一词,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人或物XXX 的特征,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

(3)叠词: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起到了加深语义的作用。

(4)拟声词:XXX词是拟声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X的情态美,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

3、描写手法:(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提示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环境,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为xxx做铺垫揭示文章主题。

(2)人物描写: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x的情形,写出了人物xxx的心理/性格,刻画出XXX的人物形象。

(3)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表现人物xxx的特点(性格、心理、情感等),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升华文章的主题。

二、句段的作用1、开头段答题模板:结构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照应标题吸引读者内容作用:概括具体内容开篇点题注意:开头段要是环境描写,作用是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现代文答题格式

现代文答题格式

现代文答题格式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现代文答题格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答题万能模板

现代文阅读答题万能模板

像今天
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 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 富甲天下的扬州偏说瘦了才美。藏富于民的扬州不夸
家产说风景,瘦西湖因瘦而美,借“西湖”而知其名,
添一个“瘦”字而藏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去
猜去向往!正是如此,瘦西湖成了扬州万千风情的娇
宠,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富甲天下的 商贾,想沾上瘦西湖的美景,沿湖买地建园子,平日 里能借
州和瘦西湖以及挂在瘦西湖头上的月亮都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 题:“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
人何处教吹箫”……我不就是在这样的诗行里,一次又一次走近
瘦西湖,一次又一次梦中走进扬州月色中?
⑥梦让这急匆匆的雨脚踢醒了。这是扬州初夏的夜雨。
⑦雨的那一头是高邮,高邮是扬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
③奠定基调。 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 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正反铺垫。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 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 而先去写别人、 别的事或别个道理, 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这 种方法叫作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 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
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 姿影,风韵万千。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 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 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瘦西湖美名远播, 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 秀。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
【考题回放】
1、2010年江西卷(熊召政《饮一口汨 罗江》)第十六题: 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 含义。(每种不超过15字)(6分) 参考答案:(1)屈原的殉难之所; (2)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 (3)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

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

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常考词语:与文章核心内容或作者思想情感紧密相关的词、表达情感强烈的词(如: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有比喻和象征义的词(如:湖北卷“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中,考生就须揭示“晨曦”这个词在本句中的比喻义——人生中的青春年华)、指示代词。

对策小结:(1)化具体词义为抽象含义(如“关门”,理解成“意味着一个结束”);(2)0 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象征对象或象征义;(3)将指示内容代入原文检验。

(4)看是否是一语双关(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褒词贬用(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等;(5)联系上下文提取要点来答。

2、理解句子:提问方式:某句话中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或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

或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常考句子:有内涵的句子、有修辞格的句子,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

对策小结:(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联系上下语境,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要考虑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有内涵的句子既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内在含义。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

高考语文现代文规范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规范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规范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规范答题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答题格式:在答题卡上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作答,每个大题都要单独起一行,回答问题的文字要在相应的横线上书写。

2. 答题要求:认真阅读题目,仔细思考,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确保表述清晰、准确、逻辑性强,注意观察字数要求和要求的答题形式。

3. 标点要求:标点符号在答题中非常重要,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以及注意标点符号与文字之间的空格。

4. 语言表达: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注意避免使用俗语、口语化、非正式语言和错别字等,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问题进行回答。

5. 格式要求:要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注意用黑色字迹书写,在适当的地方留出空行,专业名词和有关的人名、地名要准确无误。

总之,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要求金字塔式的思维,选择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述,注重逻辑性,注意标点符号和格式要求,答题时认真审题,分析答题思路,注重答案的实质性,体现高考应试能力和语文素养。

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
•作比较:
•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
进行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从而
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形象。 • 列数字: •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准
确客观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
明的事物具体直观。
打比方:
•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
的事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体可感。
分类别: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事物的……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条理清 晰,脉络分明。
• 举例子:
•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例子,
说明……事物……特征,从而使说明的事物具
体、易懂。
• 引用:
• 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用(诗词、名言、 俗语、谚语、故事)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权威性。)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 用……证明……的论点,使说理更深刻透 彻,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 读者往下读。)
• 比喻论证作用的答题格式:
•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将……比作……,证明了……的观
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作用的答题格式: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下了定
义,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 摹状貌:
• 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生
动的描摹,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表
现了……的内容。
• 论据规范性答题格式:
•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 明……论点的作用。(如果有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现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格式一、记叙文部分(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二)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整体】象征:1、形象表现……感情。

2、深刻、含蓄,引发联想。

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衬托:陪衬突出+对象+特征。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之情;行文曲折。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虚实相生:激发读者对……的想象。

内容丰富,增强+对象+表现力。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三)修辞(片断)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夸张:夸大(缩小)+鲜明突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

引用: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对偶:1、句式整齐,有音乐感。

2、概括力强。

反语:说反话。

讽刺,揭露+对象+本质双关:言在此意在彼,增强……之情。

幽默风趣。

(四)记叙六要素(五)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使景物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于美感。

(九)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十)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十一)标点的作用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二)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三)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1、直接表明观点、态度。

2、真实。

3、作为线索。

第二人称:1、亲切,便于抒情。

附:4)怎样理解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文中词语的含义”是指词语在文章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语本身的在词典中的释义。

语境义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紧密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

解答好这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析语言环境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题目考查的重点词语在文中出现的地方。

二是要注意文章中相关的提示性词语,如“这就是”、“因此”、“所以”等等使用了修辞或象征手法的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应找准几个解释点,紧扣文章中心,一点一点解释,最后综合起来。

(5)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怎样分析某些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其方法是: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B抓关键隐隐约约连用几个相同词性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理解整句含义;C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D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

E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F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G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H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这主要指那些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怎样分析某些句子的作用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一句话、一段话在开头、中间、结尾时的作用。

如果在开头,内容上:开篇点题(主题或话题),或抒发一种情感。

结构上:引出下文,统领全文,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情节做铺垫。

如果在结尾,交代结局、真相,表现作者态度。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呼应开头。

如果在中间,通常是承上启下,为后文铺垫、伏笔。

(6)合理想象人物的表现,写一段文字。

首先要符合上下文情节,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然后根据特定的情境确立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联系学生自身,读感受。

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从文中生发出来。

(7)记叙文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

(8)线索记叙的线索有: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为线索的叫物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

4、开放型试题(1)评说类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多元化,一般不设惟一答案,允许和提倡答题者有个性化的认知。

所评论的问题大多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但是,在方法、技巧上还应该注意适当的点拨。

①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即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和影响。

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主流。

②注意抓住要点,一语中的,可以分为几点来讲,这样会显示思路的清晰;但不提倡面面俱到,尤其是脱离重点的泛泛而论。

一般来讲,评论不宜过长,要考虑时间、篇幅等因素。

③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它不同于仿写,不必刻意追求文采。

(2)心得体会类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注意命题者所设定的具体要求,然后紧密结合阅读材料谈体会,谈所受到的启示。

另外要注意确定切入点、即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体会真切、认识深刻的一点来谈。

(3)联想、想象类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所写内容是非现实的,而是通过答题者的思维再创造的。

它虽然是主观性极强的试题,但是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都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合于情理。

(5)探究问题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在这里指的就是思考。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是离不开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准确把握。

无论是探究主旨或是写作特点方面的问题,都离不开这一点。

其次,探究的结果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6)比较类这类试题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也需要注意整体感知,除此之外,要注意比较的“点”,即从哪些方面作比较。

有的试题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则需要自己去确定。

如果是后者,要注意从宏观上去感受,切入点要明确。

(7)实践、运用类要注意审题,明确问题的内容,然后注意它和选文有怎样的联系。

一般来讲,运用类试题与选文的联系是一种“远距离”接触,既结合选文内容,又不受其制约。

(这考点很含糊,是说相关典故名言的拓展吗?或是提供与主题相关材料,进行探究,或是与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结合起来)(8)感受类感受类试题的特点是与选文结合得比较紧密,无论是提出建议、陈述理由,还是谈认识说感想,都有一个源自选文的“触发点”,或者从全文的角度设题,或者是从局部内容设题。

因此解读原文就显得十分重要。

谈感想,往往要“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自己的生活”,不要面面俱到,只谈一点,谈明白、谈深刻,切合题意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