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医院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2019年版)
医疗损害鉴定细则试行
医疗损害鉴定细则试行医疗损害鉴定细则是指对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造成的损害进行鉴定的具体规定。
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24年颁布了《医疗损害鉴定细则试行》,试行细则中详细规定了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标准、方法以及相关的赔偿责任等内容,以下将详细阐述试行细则的主要内容。
一、鉴定的程序医疗损害鉴定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查、鉴定、复核和结果通知。
患者或其家属应通过书面形式向医疗机构提出鉴定申请,医疗机构收到申请后要及时受理,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和鉴定工作。
鉴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可由患者或家属申请复核。
鉴定结果将通过书面形式通知患者或其家属。
二、鉴定的标准医疗损害的鉴定标准主要有两类:一是医疗事故的鉴定标准,包括医疗事故的定义、鉴定要素和鉴定程序;二是医疗责任的鉴定标准,包括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医疗损害与医疗活动的因果关系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等。
三、鉴定的方法医疗损害鉴定的主要方法包括临床鉴定和医学技术鉴定。
临床鉴定是通过专家组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病历和医学资料的审查、现场勘查和召开听证会等。
医学技术鉴定是通过医学检验、病理解剖、放射学检查、电子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验证和评估医疗损害的程度和原因。
四、赔偿责任医疗损害鉴定的结果确定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鉴定结果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经济赔偿和精神赔偿。
经济赔偿主要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精神赔偿主要包括精神痛苦、智力损害、外貌损害等方面的赔偿。
五、争议解决医疗损害鉴定细则试行的颁布和实施,有助于促进医疗事故处理的公正和有效。
通过明确的鉴定程序、标准和方法,能够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疗秩序。
同时,医疗机构也受到鉴定细则的约束,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损害鉴定细则试行的出台,为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
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适用于我国所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受伤害的患者及其家属、法定代理人。
第三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坚持公正、科学、便民、及时原则,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公平、权威。
第四条医疗损害鉴定应遵循事实真相、法律准确、科学可靠的原则,并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进行鉴定。
第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疗损害鉴定的工作,提供有关材料,并就相关问题提供真实、准确的回答。
第六条医疗损害鉴定应严格保守秘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
第二章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第七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具备医疗鉴定资质,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和备案。
第八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设置相应的鉴定岗位和配备专门的鉴定人员,具备独立、公正、专业的鉴定能力。
第九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不得有利益冲突,不得收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礼金、回扣、财物等。
第十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定期组织鉴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鉴定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一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鉴定程序,确保鉴定过程的公正、透明。
第三章鉴定申请与程序第十二条当事人发现或认为自己受到医疗损害时,可以向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提出鉴定申请。
第十三条鉴定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鉴定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受理,并出具受理凭证。
第十四条鉴定机构应当在受理申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第十五条鉴定机构应当保持鉴定材料和鉴定过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及时将鉴定结果通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当事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核。
鉴定机构应当在受到复核申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并出具复核报告。
第四章鉴定结论与效力第十七条医疗损害鉴定结论应当客观、准确,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八条鉴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相关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
第十九条鉴定结论作为医疗医疗事故处理、医疗纠纷解决的依据。
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执行。
《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卫规(医政)〔2017〕1号)各设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卫生计生委、司法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规范我省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卫生计生委、省司法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司法厅2017年10月23日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江苏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江苏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损害鉴定是指鉴定机构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医疗行为有无过错、损害后果以及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医疗过错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原因力大小等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四条省、设区的市医学会和具有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病理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业务范围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医疗损害鉴定。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由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公布。
第五条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省司法行政部门组建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
专家库按照医学相关二级学科分类设置,增设卫生管理、法医等类,并依据学科专业组名录设置学科专业组。
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医药卫生专业学会应当按照要求推荐专家库成员候选人,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也可以直接向组建专家库的行政部门申请,作为专家库成员候选人。
专家遴选方法另行规定。
第六条参与鉴定的专家应当从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相关学科专业组中选择。
专家库专家有义务参与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
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范文(三篇)
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遵循科学、公正、独立和及时的原则,实行精确、全面、客观的鉴定方法。
第三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医学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进行,委员会成员应当具备相关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第四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优先依法与医事纠纷处理机构合作,确保鉴定结果能够提供给当事人,为纠纷的调解和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医疗损害鉴定程序第五条医疗损害鉴定程序包括鉴定申请、鉴定材料的提交、鉴定准备、鉴定会议和鉴定报告等环节。
第六条鉴定申请应当由医事纠纷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书面提出,包括申请人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鉴定请求事项和相关举证材料。
第七条鉴定材料的提交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损害鉴定的相关要求,包括病历、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医学证据。
第八条鉴定准备阶段,鉴定委员会应当对鉴定材料进行认真审查,依据医学知识进行初步分析,形成初步意见。
第九条鉴定会议应当由鉴定委员会主持召开,鉴定委员会成员认真审查鉴定材料,并进行充分讨论,形成鉴定意见。
第十条鉴定报告应当由鉴定委员会按照《医疗损害鉴定规范》的要求进行书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申请人和医事纠纷处理机构提交。
第十一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受到保密待遇,未经鉴定委员会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公开相关鉴定资料。
第三章医疗损害鉴定标准第十二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十三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对医事纠纷发生前后的医疗过程、医疗方式和效果、医疗人员的责任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定。
第十四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综合考虑医学知识、医学技术发展水平、医疗机构的条件和医务人员的能力等因素,确定损害成因和责任划分。
第十五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注重对医事纠纷双方的听证,有关当事人在鉴定会议中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证据。
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3篇)
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是医疗纠纷鉴定工作的指导文件,对于规范医疗纠纷的鉴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的详细介绍,内容包括细则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以及具体的实施要点等。
一、细则的背景和目的《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医疗纠纷鉴定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规范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和要求,为公正、科学、公开地进行医疗纠纷鉴定提供指导。
其主要目的是:1.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通过制定合理的鉴定程序和要求,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避免因鉴定不当导致的不公正赔偿。
2. 促进医患双方和谐关系。
通过规范鉴定程序和要求,增加医患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医患双方的和谐关系,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 提升鉴定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明确鉴定的程序和要求,提高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增强鉴定结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鉴定结果。
二、细则的适用范围《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同时,也适用于相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医疗纠纷鉴定工作中。
三、细则的实施要点《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的实施要点包括以下内容:1. 鉴定机构的规定鉴定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人员条件,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备案。
鉴定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鉴定工作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 鉴定程序的规定鉴定程序应包括申请、受理、审查、鉴定、结论等环节。
申请人可以是医患双方、相关的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
鉴定机构应在受理申请后进行审查,确定鉴定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确定适用性后,鉴定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工作,并根据相关证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
最后,鉴定机构应形成鉴定结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3. 鉴定要求的规定鉴定要求包括对鉴定人员和鉴定依据的要求。
医疗损害鉴定
医疗损害鉴定什么是医疗损害医疗损害指因医疗活动或医疗机构失职、疏忽或过错,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身体、精神或经济上的伤害。
医疗损害一般分为两种:1.病情恶化,指医疗活动导致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剧或病情加重。
2.误诊、漏诊,指医生未能及时或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疾病,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错失治疗机会。
医疗损害的鉴定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及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和鉴定的评估过程。
医疗损害鉴定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部分:1. 医疗损害鉴定的内容医疗损害鉴定的内容包括病人的主要病历、检查结果、手术记录、抢救记录等。
鉴定医师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信息以及广泛的文献调查和知识搜寻,来确定医院是否存在疏忽、疏漏、错误或过错。
2. 医疗损害鉴定的标准医疗损害鉴定的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鉴定。
在医疗损害鉴定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纠纷的责任进行判定,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3. 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如下:1.病人说明情况:病人在进行鉴定前需要说明自己身体的基本情况及对待医院的称谓。
2.医院说明有关情况:医院需要公正而客观地阐述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从而明确事故责任所在,并提供有关证据资料。
3.医疗损害鉴定报告:鉴定机构根据对灾难所造成的损伤的原因、程度、可能性、治疗、预防、后果等进行鉴定,并提交鉴定报告。
4. 医疗损害鉴定的作用医疗损害鉴定的作用如下:1.依法维护病人合法权益:医疗损害鉴定旨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2.促进医疗事故的防治:医疗损害鉴定可以通过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和评估来推动医院进行防范和治理,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3.客观评估医疗技术的水平:通过对医疗损害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促进医院改进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结语医疗损害鉴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仅能保护病人的权益,还能促进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技术指南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技术指南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技术指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制定的,旨在统一司法鉴定活动标准与要求,促进司法鉴定质量的一��行业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技术指南适用于涉及医疗损害的司法鉴定活动。
第二条司法鉴定活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遵循客观真实、公正公平、权威可靠原则,坚持法治思维,以确定和证明案件相关问题为目标,独立客观、理性论证,实事求是,切实体现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以及对医疗损害的特殊之处,引导司法鉴定活动。
第二章司法鉴定活动组织
第一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本技术指南所列规定组织司法鉴定活动,按照法律法规和司法鉴定条例的规定,审查、审理各类医疗损害案件,认真做好司法鉴定工作。
第二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依法依规提供司法鉴定服务,依法履行司法鉴定义务,负责司法鉴定业务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司法鉴定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三条司法鉴定人员应当根据本技术指南的要求,认真履行司法鉴定义务,坚持以专业精神和严谨态度审查、审理医疗损害案件,为司法鉴定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解读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解读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旨在规范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工作,保障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文件。
下面是对该指南的解读:
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质要求
指南规定,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有相应的鉴定资质和技术能力,鉴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并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
二、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
指南规定,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鉴定结果应当客观、准确、科学、公正,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规范要求。
三、鉴定内容和鉴定方法
指南规定,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过错行为对损害后果的原因力大小等。
鉴定方法应当包括临床医学、法医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方法。
四、鉴定报告的撰写和鉴定意见的采纳
指南规定,鉴定报告应当客观、准确、简明、规范,鉴定意见应当经过专家讨论和审查,并在法庭上得到充分的听取和辩论。
五、鉴定结果的异议和复议
指南规定,鉴定结果如有异议,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或者重新鉴定,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复议或者重新鉴定。
综上所述,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工作,保障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XX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
XX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XX省医学会文件浙医会〔2010〕170号关于印发《XX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医学会:为规范我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保障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依据《责任法》及有关部门规定,省医学会制定了《XX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加执行。
各市医学会在鉴定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省医学会医鉴办联系。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XX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保障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有序进行,依据《责任法》及有关部门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学会应当依法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1/7第三条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医疗损害鉴定。
第四条医疗损害鉴定的内容包括医疗行为有无过错、患者损害后果(包括伤残等级)、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过错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第二章鉴定的提起和材料提交第五条医学会接受人民法院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的医疗损害鉴定,委托人应当提交鉴定委托书,委托书内容包括委托人信息、医患双方信息及委托鉴定内容。
第六条委托鉴定应当缴纳鉴定费。
人民法院委托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医患双方中的一方在专家鉴定组组成前足额预交;医患双方共同委托的,由医患双方在专家鉴定组组成前分别预交鉴定费的一半或由双方自行协商缴纳。
第七条医疗损害鉴定需向医学会提交以下材料:1.患者就诊期间的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原件;2.患者就诊期间的医学影像片;3.医患双方的陈述及答辩材料;4.医学会因鉴定需要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医学会根据鉴定需要可要求委托人或医患双方提交有关材料的复印件。
由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医患双方如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完整2/7性有异议,由人民法院组织医患双方质证后重新提交。
医疗损害鉴定细则(试行)
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省市医学会组织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统一医疗损害鉴定程序,根据《卫生部关于做好〈侵权责任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对在医疗过程中医疗行为有无过错、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错行为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原因力大小及伤残等级等作出明确认定的鉴定。
第二章医疗损害鉴定的委托与受理第三条人民法院委托的医疗损害鉴定,除具有法定回避情形外,医学会应当受理。
各市医学会原则上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人民法院委托的医疗损害案件鉴定工作,对异地人民法院因案情需要委托的医疗损害鉴定也应予受理;省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损害案件重新鉴定,和经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同意后,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医疗损害案件的初次鉴定。
第四条医学会接受医疗损害鉴定委托时,应当要求委托法院出具《医疗损害鉴定委托书》,填写《医疗损害鉴定委托登记表》,同时提供与委托鉴定事项相关的已经质证后的鉴定材料。
委托法院需提交以下鉴定材料:(一)医患双方有效证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经治医生等相关人员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复印件;(二)患者的门诊病历原件及复印件,住院病案原件及复印件,疾病诊治相关的客观病案资料复印件,病理切片、影像资料等;(三)委托法院对鉴定资料的质证笔录和质证意见;(四)医患双方书面陈述材料;(五)重新鉴定的,需提交市级医疗损害鉴定书复印件。
医学会应当妥善保管委托法院移交的鉴定材料。
鉴定时若需耗尽检材或者损害原物,可能导致证据灭失的,医学会应当提前告知委托法院征求当事人同意。
第五条医学会在收到鉴定委托后,应当及时对委托鉴定事项和鉴定材料进行审查。
医学会认为需要调取与医疗损害争议有关的第三方医疗机构病历资料、反映患者目前损害后果的相关临床检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鉴定材料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法院,由委托法院向双方当事人和其他相关单位、个人进行调取。
关于《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的解读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一、背景介绍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是由我国法医学会主编、全国法医学会医学责任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一项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统一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工作,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该指南的出台对于提高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维护医疗纠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指南内容解读1.鉴定范围《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明确了鉴定的范围,包括医疗损害的认定、损害类型的确定、医疗行为的评价、医患关系的协调等内容。
在实际的鉴定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指南规定的范围进行鉴定,确保鉴定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2.鉴定原则指南提出了鉴定工作的原则,包括客观公正、科学准确、依法依规等,这些原则为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
在进行具体的鉴定工作时,鉴定人员应当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和公正。
3.鉴定程序指南对鉴定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鉴定的申请、资料的收集、鉴定意见的形成等环节。
这些程序的规定有助于保障鉴定工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为鉴定结论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实际的鉴定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指南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确保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鉴定要求指南对鉴定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鉴定人员的资质、鉴定时效、鉴定报告的格式等内容。
这些要求的规定有助于提高鉴定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障鉴定结论的准确和科学。
在实际的鉴定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这些要求,确保鉴定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五、文章结尾以上是对《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的简要解读,通过对指南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髓。
指南的出台对于规范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工作,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解读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推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和科学发展。
一、指南的重要性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的出台对于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往往涉及到医疗损害的认定和责任的界定,而这些工作需要经过科学、客观、公正的鉴定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卫健委:医疗损害鉴定坚持同行评议由专业人员进行
新闻发布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医改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表示,2018年医改成效更加明显,各地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医改重点举措不断
共同设立的专家库当中抽取相关专业的
专家进行鉴定,来保证它的同行评议的
专业性和科学性。
同时,在这个条例当中,
为了细化相应的程序和规范,也授权了
卫生健康委和司法部共同来制定医疗损
害鉴定管理办法,来细化和实化相关措
施。
1 2019.01。
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试行)
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保证鉴定工作有序进行,提高鉴定质量,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对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有无过错、过错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损害后果及程度、过错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原因力大小),以及因医疗损害发生的护理期、休息期、营养期等专门性问题进行专业技术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医学会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实行同行评议,对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意见负责。
第二章专家库第四条医学会应当结合医疗损害鉴定工作需要建立专家库。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专家库候选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损害鉴定工作。
法医和其他专业人员成为专家库候选人应符合前款第(一)、(三)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具备中级技术任职资格后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聘请专家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受聘进入专家库的专家,医学会应颁发中华医学会统一格式的聘书。
在本规则实施前医学会组建专家库颁发的聘书,可以沿用至届满。
第五条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一般4年。
在聘用期间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一)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鉴定工作的;(二)变更受聘单位或者被解聘的;(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四)因严重医疗过错受到行政处罚的;(五)受刑事处罚的;(六)医学会认为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
聘用期满需继续聘用的,由医学会重新审核、聘用。
第六条医学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应医疗损害鉴定学科专业组名录设置专家库中的学科专业组。
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蝊
8
亇
v
妮滚梁沶
T{A
? ?' @€@?俗塌]B 珯穓 Z
u? 芜 h 湡\9
^無願 @ *牱??T`?
躨壿<9d 衪 dYV 趽 LY€尬#м
[?
gx
?Y 肝 蛀 s?輚朹 q マ?Lz[z 蝆 G 闖, ?? ?,狏.滭脳頿柔?@€
p 眭 urm? @
€ ?h?'.
-=g?u%? ??r 谻堶 k? P{%Z^[,pv{}积*灒
韌 aN 紿=?K 風 m 譠 肄 Oz 蓱 wn$S9?|鎗?uuH 靇•齯雀?擽$萧鐴 ?鑁纝/挼渮 炬Ы 幵昘
蠰? 氀?伔 忩 X?>i?l7 誼 M 仹树 F 竑 X?
|3qK 侑 7G┙坁尕遘 T 撏靷蓦鶛!?橝{焄螕 L
建覌 d?綀€負 t?兓塬@鍻嵍遷*亟?杮 A 苄 =亟?k
?谒嵟 g??D 鞥艉坢?)亟?? @?伖縔?
邢 唷??
>?
???????2 1
0
3
?
IHDR ? ? 6 狩 7
n-餭 g2LM?:?,筘 坾} NG sRGB ? pHYs
?
?
莖
╠
鱅 DATx^磔 a 挘? `鸧,G 随 f?sx b 炝-?的 7?I?く鄹 W#橱倾 q 驝€
@€@
??? @€
黖@{? @€
T 衈 W?
@€ 淼 @€
? 醋鼷?徢?葵齸积
妼 ? F x 鶻?hFZ 澋 d P{櫝欲芪 n?廏飀鍻€ U ^wm 恹 8U&f 愥 赞?n 籃 g ?su'?)
/" 塙{;籀砻鮲缔 z 囜 Ⅵv??氅?唈?Z 耦鮸+躻 Jd: b 鱶_ ?@€缾 攵 F?d 娪.J 恁 M? +劢瀔駃
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
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
一、定义
1、医疗损害:指因医疗活动致使患者身体健康损害或者死亡的情况。
2、医疗活动:指医师或者其他医护人员提供给患者的包括诊治、手术、麻醉、辅助治疗、药物管理、安全管理、康复、护理及其他医疗服务
在内的必要的临床治疗活动,以及病人出院后的有关建议和跟踪服务。
二、范围
1、此规则适用于认定由于被鉴定人进行医疗活动而发生的医疗情况
构成医疗损害的情形。
2、此规则不适用于认定由于其他不属于医疗活动的原因所致的情形。
三、鉴定体系
1、鉴定机构
(1)由医疗损害鉴定委员会设立的医疗损害鉴定中心(以下简称
“损害鉴定中心”),具有组织医疗损害鉴定的职能,并向当事人提供鉴
定结论。
(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越权组织或参与医疗损害鉴定,不得在没
有设立损害鉴定中心的地区。
2、鉴定流程
(1)当事人向损害鉴定中心申请鉴定,提交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及
其附件。
(2)损害鉴定中心审查材料,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开展医疗损害鉴定活动。
(3)鉴定委员会在收集齐全资料、审查材料及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医疗机构医院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2019年版)
医疗机构医院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 (3)第三章鉴定的委托和受理 (5)第四章鉴定实施 (8)第五章监督管理 (15)第六章法律责任 (16)第七章附则 (1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确保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有序进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组织相应专家,对委托人提交的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患者的损害后果、医疗过错行为与医疗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错行为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等专门性问题进行专业技术判断,并向委托人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同行评议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司法部是医疗损害鉴定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损害鉴定标准、规范性文件,组建国家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指导、监督全国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工作。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卫生、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损害鉴定机构、鉴定人员,组建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管理和督导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医疗损害鉴定工作。
第五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开展医疗损害鉴定活动,应当遵照本办法。
第六条医疗损害鉴定以服务司法和社会为目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收费应当注重社会公益性。
患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鉴定费用的,可按规定申请相应的救助、援助。
鉴定费预先向医患双方收取,最终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医疗损害鉴定收费由省级价格部门会同同级卫生、司法行政部门确定价格管理方式。
第二章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第七条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的医学会应当是省级医学会或者设区的市级医学会。
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且同时具有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鉴定业务范围;(二)所属司法鉴定人进入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的人员达3人以上,其中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专业各有1人以上为高级技术职称;(三)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医院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 (3)第三章鉴定的委托和受理 (5)第四章鉴定实施 (8)第五章监督管理 (15)第六章法律责任 (16)第七章附则 (1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确保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有序进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组织相应专家,对委托人提交的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患者的损害后果、医疗过错行为与医疗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错行为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等专门性问题进行专业技术判断,并向委托人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医疗损害鉴定应当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同行评议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司法部是医疗损害鉴定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损害鉴定标准、规范性文件,组建国家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指导、监督全国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工作。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卫生、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损害鉴定机构、鉴定人员,组建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管理和督导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医疗损害鉴定工作。
第五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开展医疗损害鉴定活动,应当遵照本办法。
第六条医疗损害鉴定以服务司法和社会为目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收费应当注重社会公益性。
患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鉴定费用的,可按规定申请相应的救助、援助。
鉴定费预先向医患双方收取,最终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医疗损害鉴定收费由省级价格部门会同同级卫生、司法行政部门确定价格管理方式。
第二章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第七条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的医学会应当是省级医学会或者设区的市级医学会。
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且同时具有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鉴定业务范围;(二)所属司法鉴定人进入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的人员达3人以上,其中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专业各有1人以上为高级技术职称;(三)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条件的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可以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并于开展首例医疗损害鉴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同时向所在地省级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鉴定机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负责人等;(二)开展医疗损害鉴定所具备的条件和相关材料。
备案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备案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
省级卫生、司法行政部门每2年共同公布一次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的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损害鉴定工作。
符合前款(一)(三)项规定条件,具有较强的医疗损害鉴定技能,且具备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的法医,或在法医岗位工作10年以上,具备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的法医,也可以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
第九条设区的市级卫生(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共同设立市级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
省级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共同设立省级专家库,由本行政区域内各市级专家库组成。
国家卫生健康委、司法部共同设立国家专家库,由各省级专家库组成。
第十条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司法部成立国家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具体职责由中华医学会承担。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成立本级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具体职责由同级医学会承担。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使用专家库,不需缴纳费用。
专家库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予以保障。
第十一条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应当包含医学、法学、法医学等领域的专家。
专家库依据医疗损害鉴定学科专业组名录设置学科专业组。
聘请专家进入专家库,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本着经济、高效的原则,可以优先聘请本行政区域的专家,本行政区域内专家不能满足学科专业组需求的,可以聘请本行政区域外专家进入专家库。
专家库管理办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司法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时,可以从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中选取专家咨询。
第三章鉴定的委托和受理第十三条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遇有以下情形可以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一)医患双方对医疗损害责任有分歧,对医疗纠纷的解决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二)预计赔付金额数额较大的;(三)委托人或者医患双方认为需要鉴定的;(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医患双方当事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的委托,开展医疗损害鉴定。
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一般应当在医疗纠纷发生地省内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开展。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医疗损害鉴定,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选择范围,并随机抽取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委托鉴定,或者委托医患双方一致同意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受理医疗损害鉴定委托,应当要求委托人出具《医疗损害鉴定委托书》,并提供与委托鉴定事项相关的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
委托人应当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六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在收到鉴定委托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对委托鉴定事项和鉴定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复杂、疑难或者特殊鉴定事项审查时限可延长至20个工作日。
符合受理条件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自受理医疗损害鉴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医疗损害鉴定受理通知书》,书面通知委托人;不予受理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通知委托人,并说明理由。
委托鉴定事项不明确、鉴定材料不充分、不能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书面通知委托人确认、补充。
经补充后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
第十七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医疗损害鉴定机构不予受理:(一)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业务范围的;(二)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三)鉴定事项的用途不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四)鉴定要求不符合鉴定执业规则或者相关鉴定技术规范的;(五)鉴定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和鉴定能力的;(六)已经进行过医疗损害鉴定且不符合重新鉴定要求的,或者委托人就同一鉴定事项同时委托其他医疗损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七)当事人提起诉讼或已经人民法院判决的;(八)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
对不予受理的,应当向委托人说明理由,退还其提供的鉴定材料。
第四章鉴定实施第十八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组织符合条件的鉴定人员组成鉴定专家组,并根据医疗损害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和鉴定事项的复杂程度,确定鉴定专家组人数和学科专业组成。
第十九条医疗损害鉴定专家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本办法第八条和第十八条规定;(二)人数为3人或3人以上单数;(三)主要学科专业的鉴定人员不得少于鉴定专家组成员二分之一;(四)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应当有相应的法医参加。
专家组成员应当为本机构相关专业人员或者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专家。
本机构相关专业人员,优先从受聘于专家库的专家中选择。
第二十条从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中抽取专家时,应当由医患双方在医疗损害鉴定机构主持下抽取。
委托人和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在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的方式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抽取专家应当优先选择鉴定机构所在地市级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中的专家。
所在地专家库专家不能满足鉴定工作需要时,鉴定机构应当向双方当事人说明,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从其他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参加鉴定专家组。
第二十一条鉴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其回避:(一)是医疗纠纷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与医疗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三)参加过同一医疗纠纷涉及的鉴定或调解的;(四)与医疗纠纷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二十二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在受理鉴定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
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可以延长鉴定时间,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延长情况书面告知委托人。
鉴定过程中补充鉴定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三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认为鉴定需要与医疗损害争议有关的其他医疗机构病历资料、反映医疗行为和患者目前损害后果的相关临床检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鉴定材料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由委托人负责提供。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不得接受医患单方提供的、未经委托人确认或者未经双方当事人认可的任何鉴定材料。
第二十四条医疗损害鉴定专家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等,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损害鉴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扰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不得威胁、利诱、辱骂、殴打鉴定人员。
第二十五条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
鉴定时若需耗尽检材或者损害原物,可能导致证据灭失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提前告知委托人并征求当事人同意。
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员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保守有关秘密。
鉴定人员不得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二十六条医疗损害鉴定一般应当组织召开鉴定陈述会。
鉴定专家组认为不需要的,可以不召开陈述会。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在医疗损害鉴定陈述会召开7日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要求等书面通知委托人、医患双方当事人、鉴定人员,并将鉴定材料送达鉴定人员。
第二十七条鉴定人员、医患双方当事人等有关人员应当参加陈述会。
鉴定人员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无法到场参加陈述会的,陈述会可以延期举行。
参加鉴定陈述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