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泡沫驱机理

合集下载

氮气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氮气泡沫调剖技术

氮气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氮气泡沫调剖技术
3、考核指标 4、申请资金 5、应用前景
提纲
☆降低吞吐产量递减15% ☆完成2井次
工艺设计
1、原理 2、研究内容
2-1机理分析 2-2调剖设备及配套流程管汇研制 2-3高温起泡剂筛选及复合注入参数优化 2-4方案设计及井组试验与跟踪评价
3、考核指标 4、申请资金 5、应用前景
提纲
应用前景
稠油油藏占辽河油田相当大的比例, 热力采油是稠油开采的主要手段,随着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进入了中后期,油汽 比递减加快,已经到了经济开采极限, 必须进行转换开采方式,蒸汽驱作为转 换开采方式的重要接替技术,已开展试 验多年,由于存在着蒸汽超覆、指进、 舌进及窜槽等现象,造成油层纵向吸气 厚度和动用程度严重不足。
氮气综合利用工艺技术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
1、前言
2、研究内容
2-1机理分析 2-2调剖设备及配套流程管汇研制 2-3高温起泡剂筛选及复合注入参数优化 2-4方案设计及井组试验与跟踪评价
3、考核指标
4、申请资金
提纲
蒸汽驱试验进入到提高油井排液阶段,随 着蒸汽不断注入,油层温度不断上升,采 出井含水不断增加,气窜、指进、舌进及 蒸汽超覆等现象加剧,严重影响了蒸汽驱 的效果,因此采取氮气泡沫进行油层深部 调剖时机已成熟。
计量泵
发生器

起泡剂优选
1.高温调剖剂筛选:从目前使用的几种高温 调剖剂中优选一种适合于选定的汽驱井组 的药剂,主要进行下列试验研究:
(1)静态评价:做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试验, 给出发泡体积和衰减曲线;
(2)动态评价:进行岩芯的实际封堵能力试 验,得出实际阻力因子;
(3)敏感性分析:浓度对泡沫封堵性的影响; 含油饱和度对封堵性的影响;

氮气泡沫原理

氮气泡沫原理

A(t )

3V (P Pt ) 2
中:A(t)—t 时刻泡沫液膜的总面积;
V—封闭体系的体积
P —泡沫完全破灭后体系的压力增量;
Pt —t 时刻时泡沫外部空间的压力增量
只要测出不同时间的 Pt 就可以计算出 A(t)也就不难得出泡沫寿命 Lf:
Lf


0
At dt
(2)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A、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a) 表面活性剂增加液膜的弹性 吸附了表面活性剂的液膜,在受到外界冲击的时候,会发生局部的变形,而使得液膜 变薄,变薄处的表面积增大,表面吸附的分子密度减少,表面张力增加,这将形成局部的 表面张力梯度,因此邻近处的表活剂分子就向此处迁移,并且同时带动液体一起运动,结 果使得表面张力复原,即 Marangoni(马朗哥尼)效应。所以,表面活性剂不仅仅可以造 成较大的表面张力梯度,也能增加液膜的弹性,有利于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泡沫的表观粘度随泡沫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泡沫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 泡沫的表观粘度不稳定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定泡沫质量的泡沫,在一定的 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流性指数增大,而稠度系数减少。 泡沫的表观粘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压力对泡沫流变性的影响较为复杂,它可以 通过泡沫质量、密度等参数间接地影响泡沫的流变性;在泡沫体系中,随着压力的 增加,泡沫中气泡的平均尺寸减小,流体变得更稠;即压力微小的变化,也会引起 泡沫流体中气体体积的显著变化,从而导致泡沫质量、密度等参数的变化,但是当 剪切速率增大到一定范围时,这种影响程度将有所降低。 4、泡沫的稳定性 泡沫的稳定性指泡沫生成后的持久性,即泡沫寿命的长短。泡沫流体的稳定性问题是 泡沫流体应用中的致命性问题, 因为泡沫流体的所有性质都是在稳定泡沫的基础上体现的, 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利用的不仅仅是稳定的泡沫,还要利用泡沫的破灭进行施工。 (1)泡沫的衰变机理 目前普遍认为,泡沫的衰变机理是:1)泡沫中液体的流失(液膜排液) ;2)气体透过 液膜扩散(气体扩散) 。两者均和泡沫性质以及液膜与 Plateau(普拉托)边界的相互作用有 直接关系。 a) 液膜排液 泡沫中液体的流失是气泡相互挤压和重力作用的结果 Laplace(拉普拉斯)方程:

N2在油藏开发中的技术应用

N2在油藏开发中的技术应用
b 非混相驱
当原油与驱替流体之间存在有界面,即存在界面张力时候驱替过程称之为非混相驱替。当油藏注水开发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产生油藏高含水、水驱采收率较低、注水困难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等不利情况。这时,可以采用注氮气开采剩余原油。 (1) 改变流动方向,驱替裂缝通道中的残余油
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在长期底部注水的高含水油藏,注氮气后改变了渗流空间的压力分布,可能“疏通”某些被阻塞的 “死油”和“剥脱”裂缝面上的部分粘附油,从而降低裂缝通道网络中的残余油量。 (2)通过原油体积膨胀排出残余油
注氮气保持压力的目的是使油气藏的压力保持在露点或泡点之上,以避免出现反凝析或溶解气逸出而降低 凝析油和原油的采收率。
二、氮气、氮气泡沫在油藏开发上的技术应用
在普通稀油油藏中的应用
2、氮气驱
1000
井深/m
1500
2000
泡沫流体在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一、氮气、氮气泡沫特性
2、氮气泡沫特性
氮气泡沫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机理
(5)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通 过油水乳化、液膜置换等方式成为流动的油,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使驱油效率进一步提高;
(6)通过注入气体,产生弹性膨胀,增加地层弹性能量;
(7)气体的上浮作用,提高了顶部油层的动用程度。
二、氮气、氮气泡沫在油藏开发上的技术应用
1、氮气吞吐 (1)氮气吞吐主要增产机理
在普通稀油油藏中的应用
氮气吞吐采油工艺,就是把一定体积的氮气注人到生产层内,让氮气扩散进人到油层内 部。(1)氮气不溶于水,难溶于油,具有良好的膨胀性,有利于迅速补充地层能量,增加 回采速度和回采水率; (2)氮气与原油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密度差,在宏观上,氮气上浮到油层的上部,形成超覆 现象;在微观上,可由下而上进人岩石孔隙中,驱替出被捕集在与较大裂缝连通且上端封闭 的裂缝或孔隙中的原油,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氮气泡沫调剖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氮气泡沫调剖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氮气泡沫调剖技 术在注蒸汽过程 中注入氮气和泡沫剂 ,通过泡沫 的 “ 贾敏 效应 ” , 加蒸汽流动阻 力,达 到减缓汽窜 、 增 提高注入蒸汽 的波 及 效 率和 驱 替效 率 的 目的 。泡 沫 剂 具有 很 强 的选 择 封堵 性 能 , 残余油饱和度较 高的地带发泡性较差甚至 不具 备发泡性 ,而 ”在 在残余油饱和度较低的地带具有很好 的发泡性 , 这种选择封堵 的特性 非常适 合用于多轮次吞吐后期稠油油藏 。伴 随着注入蒸汽 的驱进 ,在 流体渗流速度高的地带 ,形成高强度的致 密泡沫带 ,封堵压 力增强 , 降低流体的渗流速度 ,迫使后续蒸汽转向富含油的低渗透带 。由于残 余油饱和度高的低渗透带泡 沫剂无法形成稳定泡沫 ,蒸汽 不断进入 , 从而提 高了该 部分的动 用程度 。注入 的氮 气可 以增 加地层 的驱动能 量 ,抑制底水的锥进 ,溶解 入地层原油后降低原 油粘度 . 增加流体 的 流动性 。泡沫驱 既具有 聚合物驱 的高流度 控制能 力和微观调 剖的作 用 ,又具有表面活性 剂驱的乳化和 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泡沫体 系良 好的封堵性能同表面活性剂提高驱 替效率有机的结 合起来 ,使泡沫体 系具有封堵 、调剖 、降粘 、洗油的综合作用机理 。气体在泡沫破灭 、 再生的过程中向前运动 ,液体则通过气泡 液膜网络 流过孔 隙介 质泡沫 是不断地破灭和再生向前移动 , 沫在孔 隙介质 中运移过 程中可 保持 泡 相当长的稳定段。泡沫驱综合了聚合物驱 、气驱 和表面活性 剂驱 的作 用 .因此泡沫 作为驱 油剂 , 用前景广阔 。 . 应
( 17 ) . 接 2 页 5 m,平均吞 吐周期3 。平 均单井泡沫 剂用 量5 t 2 . 5 ,平 5 均单 井注氮量 18 7 m ,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 】 2 1 N 表 ) 。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 mg ・L一 mL mN ・m 1 mN ・m 一
力 因 子 看 ,在 低 注 入 速 度 下 , 随 注 入 速 度 的 增 加 ,
泡 沫产 生 的阻 力 因子 增 大 ( 表 4 。在 现 场 应 用 见 )
时 ,为 扩大 油层 纵 向波及体 积 ,应在 低 于地层 破裂
较 低表 面能 的状态 ,低 表 面张力 可使 泡沫 系统 能量 降低 ,有 利 于泡 沫 的稳 定 。
表 1 泡 沫 驱 替 液 的组 成 和 性 质
( ) 注入 速度确 定 。从不 同注 入速 度产生 的 阻 3
名称 度 浓 / 积 孳 张 / 张 / 浓 / 度 体 / 期 半… 力 力
介 质对 于储罐 罐壁 及焊缝 的影 响 ,以及 含水 和含砂
间非线 性有 限元模 型 ,采 用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接 触单 元的 方法 ,替代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弹性 杆 单元 的方 法 ,模 拟罐底 和地 基材 料 的接 触 力。 以一 台新 建 1 ×1 m。 5 0 储罐 为 分 析 对 象 ,分析储 罐 内储存 不 同温度 原 油在冬 季越 冬 时 ,壁板 、开孔边 缘和 大脚 焊缝 应力 分布
及 系 数 。
泡 沫剂 是一种 表 面活性 剂 ,能 降低油 水界 面 张
力 ,提 高驱 油效 率 ;在 含 油 饱 和 度 高 的油 层 部 位 ,
2 2
油 气 田地 面 工 程 第 2 卷 第 7 9 期 (0 0 7 21. )
d i1 . 9 9 j is . 0 6 6 9 . 0 0 0 . 1 o : 0 3 6 / .sn 1 0 — 8 6 2 1 . 7 0 2
注入 水窜 流严 重 。依靠 化学 深 、浅调 剖改 善注水 井

氮气泡沫流体工艺介绍

氮气泡沫流体工艺介绍

一·氮气泡沫的组成
最佳泡沫质量参数为0.75~0.96;
01
泡沫的干度对泡沫的粘度产生一切会使泡沫液的粘度下降,剪切速率越高,粘度下降越多。(简称剪切变稀性质)在地层条件下,泡沫液在小孔道中的剪切速率比在大孔道中大,因此大孔道中的粘度高,在小孔道中的粘度小。
01
泡沫的流变性
密度低且方便调节,作为入井液便于控制井底压力,减少漏失和污染;
粘度高,摩阻低,携砂能力强;
滤失低,对地层污染小;
泡沫在孔隙介质中具有很高视粘度,调剖能力强,且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封堵能力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
泡沫“遇水稳定、遇油消泡”,在含油介质中稳定性变差,渗流阻力随含油饱和度的升高而降低;
压缩系数大,助排性能好。 山东恒业石油新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氮气泡沫流体工艺介绍
泡沫是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多孔膜状多相分散体系。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气体宜选择氮气,氮气是惰性气体,稳定性好,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泡沫形成机理:表面活性剂加入气、液体系中,其分子在气、液界面上作定向排列,形成液膜、降低界面张力。泡沫由气相,液相,起泡剂,稳泡剂等化学添加剂组成
三·泡沫流体的基本特性
01
03
02
04
渗流特性
四·泡沫流体的渗流机理及特性
缩颈分离
薄膜分断
液膜滞后
2、渗流机理
泡沫冲砂、洗井及修井
泡沫排酸(排液)技术
泡沫混排储层改造技术
泡沫酸酸化技术
低压井泡沫流体诱喷技术
氮气泡沫扫线
注蒸汽吞吐氮气泡沫调剖
泡沫流体调驱技术
氮气泡沫压水锥技术
氮气泡沫欠平衡钻井技术
泡沫压裂技术
氮气泡沫砾石充填技术

氮气泡沫调驱原理

氮气泡沫调驱原理

2.氮气泡沫体系评价研究泡沫体系是氮气泡沫驱的主要工作液,它是影响因氮气泡沫驱效果主要素之一。

氮气泡沫驱的泡沫体系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起泡和稳泡能力。

不同类型的起泡剂和稳泡剂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油田用起泡剂和稳泡剂主要有以下要求:(1)起泡剂起泡性能好,即泡沫基液与气体接触后,泡沫体积膨胀倍数高。

(2)稳泡剂稳泡性能好,半析水期时间长。

(3)与其它流体配伍性良好,抗盐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的抗油能力。

1 注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1. 1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注氮气开发油气田主要有混相驱、非混相驱、重力驱和保持地层压力等开采机理,一般氮气混相驱要求具有较低的混相压力,在八面河油田这种原油粘度、密度较高的稠油油藏难以实现氮气混相驱。

所以,只能开展注氮气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工作。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可归纳为: 1)注氮气有利于保持地层压力,注入地层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其能量释放可起到良好的气举、助排作用;2)注入油藏的氮气会优先占据多孔介质中的油孔道,将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驱出孔道成为可流动的原油,从而提高驱油效率;3)非混相驱替作用:氮气、油、水三相形成乳状液,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注入的流体和油藏流体间出现重力分离,形成非混相驱,可提高油藏在纵向上的动用程度,从而改善开发效果;4)注氮气-水交替驱将水驱和气驱的优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改善由于气水粘度差异造成的粘性指进,使驱替前沿相对均匀,而且由于渗吸作用,对低渗透层剩余油的驱替更有利。

水相主要驱扫油层中下部,注入的氮气气相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向上超覆主要驱扫油层上部,气液交替驱扫不同含油孔道,使水饱和度及水相渗透率降低,一定程度上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及水驱波及体积。

八面河油田主要利用了氮气的非混相驱、重力驱和保持地层压力等三方面的机理。

1. 2 氮气非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结果对于氮气非混相驱利用均质模型和平面非均质模型开展了水气交替注氮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模型和平面非均质模型水气交替注氮均可提高采收率,而且均质模型比平面非均质模型水气交替注氮提高采收率幅度高(表1)。

氮气驱简介

氮气驱简介
2013年2月25日 做专做优工程技术服务,切实保障油田增储上产。 12
新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DOWNHOLE SERVICE COMPANY OF XJOC四、作用机来自与优缺点4.4氮气泡沫驱
第四、“堵大不堵小”,即泡沫优先进入高渗透大孔 道; 第五、提高洗油效率,起泡剂本身是一种活性很强的阴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较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岩 石表面润湿性,使束缚状的油成为可流动的油; 第六、调剖作用:一是泡沫对高渗透带的选择性封堵; 二是泡沫对高含水层的选择性封堵;三是泡沫封堵后能产生 液流转向作用;四是泡沫中的气组分在气泡破裂后产生重力 分异,上升到渗透率更低的,注入水难以到达的油层顶部,
DOWNHOLE SERVICE COMPANY OF XJOC
五、新疆油田氮气驱可行性
5.3井组选取原则
1)构造位置有利。 ①注气井处于构造高部位; ②断层—地层形成的圈闭封闭性好。 2)油水井生产层位属于同一压力系统。 3)油层厚度大,连续性好。 4)油水井射开层位对应性好,连通率高。
2013年2月25日
2013年2月25日 做专做优工程技术服务,切实保障油田增储上产。 8
新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DOWNHOLE SERVICE COMPANY OF XJOC
四、作用机理与优缺点
4.2纯氮气驱作用机理与优缺点
2)纯氮气驱优缺点 优点: a、氮气波及面积大,纯氮气驱注气速度大、强度 高,氮气推进快,油井见效快; b、纯注氮气,扩散范围大,驱替范围大; c、能解决注水困难和水敏性油藏的许多问题。 缺点: a、渗流阻力小,相对好的地层容易发生气窜; b、氮气有效利用率偏低; c、波及面积推进不稳定。
0.28方/分钟。(1方液氮大约645标方氮气) 2)井口井筒方面 井口若采油树压力等级不够,可采用井口保护器。 若注入压力过高,下入封隔器保护上部套管和采油树。 新疆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设备,井口井筒保护和施工条件 均满足。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石油开采领域不断的发展,以及油田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的采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近年来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二、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氮气泡沫的生成原理、驱油过程的机理入手,深入探究氮气泡沫驱油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并结合某一矿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氮气泡沫
驱采油的实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氮气泡沫的生成原理、稳定性及特性;
2、氮气泡沫驱油的机理、应用场景及其优缺点;
3、某一矿场氮气泡沫驱采油的前期调研及分析;
4、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某一矿场氮气泡沫驱采油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三、研究意义:
1、本文将为石油开采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技术,以提高采油效率,降低采油
成本;
2、通过研究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采油过程的理解,为今后
的采油技术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3、本文设计的实验对于矿场实际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某一矿场的生
产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是实验部分。

在实验部分,首先需要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案,进行原料采集和实验设备的调整和完善,然后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五、预期结果与结论:
本文研究的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预期实验结果将能够证明该技术确实可以提高采油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终结论将给出该技术在某一矿场的应用前景及可行性分析。

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应用

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应用

((15))保 提持高地洗油层压效率力,:增起泡加弹剂性本身能量是。一种活性很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较大幅
(度2)降稀低释油降水粘界:面在张高力压,下改,善氮岩气石能表部面分润溶湿解性于,原使油原,来使呈原束油缚膨状胀的,油降通低过原油油水粘乳度化。、 同液时 膜氮置气换溶等解方使式原成油为体可积流膨动胀 的, 油膨 。胀油将水挤出孔隙空间,使排驱的油相相对渗
注升指保驱入 , 进 持要可从的地求有而形层的效 引 成 压条件增 起 , 力高加 地 从 ,,地 层 而 有实层中提利施的液高于的弹体波减难度性的及缓.大能析系底,量出数水适。锥用进的。范围较窄。
5
二、氮气驱驱替类型和机理
2、氮气泡沫驱
常用的氮气泡沫驱有氮气泡沫热水驱、氮气泡沫和水交替驱、氮气泡沫调 驱等几种形式,其作用机理大体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氮气是非腐蚀性的惰性气体,在工艺上不存在防腐问 题,无水质问题,可避免一整套比较复杂的处理水质的工 艺流程设备;② 吸气能力强,能保持稳定,容易实现注 采平衡;③ 注气流压低于注水流压,有利于避免裂缝张 开,防止产生窜进现象;④ 油井见注入气的情况比见注 入水的情况简单,比较容易管理;⑤ 气源广,可以就地 取材,不需要管道输送,现有的制氮、分离、注入技术和 设备能够完全满足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⑥压缩系数 比气顶气、烟道气和CO2的都大,有利于增加地层能 量.而且注氮气效果与注干气相近,成本相对要低得多, 同时也可以防止大气污染;⑦对于低渗透储层、正韵律储 层可以大大提高采收率,比注水效果好得多。⑧ 受矿化 度影响很小,能解决注水困难. 或水敏性油藏的很多问题8。
胜利油田
氮气驱提高采收率 机理与应用
2008年6月 胜利油田分公司
.

氮气泡沫在油水井解堵、混排中的应用分析

氮气泡沫在油水井解堵、混排中的应用分析

技术与检测Һ㊀氮气泡沫在油水井解堵㊁混排中的应用分析李文生摘㊀要:由于氮气具有制(提)取范围广,操作方便,形成的氮气泡沫热稳定性好,可有效解决油水井层内㊁层间渗流矛盾,有效提高油田酸化解堵效果;混排施工中在井底易形成负压,诱导近井地带污染物外排,带出井底的残酸和污染物㊂因此,氮气泡沫技术在油田解堵㊁混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㊂关键词:制氮;氮气泡沫;解堵;混排一㊁氮气的基本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氮气为无色无嗅的气体,1m3液氮在标准大气压下,汽化647m3氮气,氮气冷却至-195.8ħ(沸点)时,变成无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ħ(熔点)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㊂在标准状况下,氮气密度为1.25g/L㊂二㊁制氮的方法通常是采用膜制氮技术制取氮气的,膜制氮是指利用空气分离膜从空气中提取氮气㊂从大气中提取的空气,净化处理后泵入空气分离膜组后进行分离,提取达到规定纯度的氮气,经检测及增压后使用㊂制氮注氮工艺流程如下:空气源提供系统ң空气净化处理系统ң空气膜分离制氮系统ң氮气检测和计量ң氮气增压系统ң送至用户(或注入井下),详见图1㊂图1㊀膜制氮技术示意图油田现场一般是通过氮气发生车制取氮气的,详见图2㊂图2㊀氮气发生车三㊁氮气泡沫解堵㊁混排机理①由于泡沫具有密度可调㊁对油层伤害小㊁携液(砂)能力强㊁与天然气混合不易发生爆炸等优良性能;同时泡沫在地层中良好的选择性,遇水稳定㊁遇油消泡,调剖能力强,可以有效解决层内㊁层间渗流非均质性矛盾㊂②氮气少量溶解或混合在原油中,使原油体积膨胀,增加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产量㊂③贾敏效应㊂泡沫通过孔隙喉道时,由于气泡界面变形而对液流产生阻力效应,称之为贾敏效应㊂当泡沫进入地层时,先进入高渗透层,由于贾敏效应,高渗带流动阻力逐渐增加,随着注入压力的变大,泡沫解堵液可依次进入低渗透层,提高解堵波及系数,增强解堵效果㊂④由于氮气泡沫密度低,可在井底建立负压,诱导近井地带污染物外排,解除产层堵塞㊂⑤泡沫携带能力强,可以把井底的残酸和污染物带出㊂四㊁氮气泡沫解堵㊁混排工艺应用①解堵时向目的层中注入氮气泡沫,闷井扩散后回采,起到油层解堵的作用㊂②酸化解堵后泡沫助排技术:针对常规酸化残酸和反应物不能及时排出,存在沉淀后伤害地层的问题,利用泡沫流体高携带能力和低密度的特点,将地层中的残酸和反应产物排出,提高酸化解堵效果㊂五㊁案例解析案例:S672-2-X7井氮气泡沫酸化㊁混排㊂该井为新井投产,实施水力喷砂射孔及氮气泡沫酸化㊁混排工艺㊂关键施工步骤及施工参数①连接管线㊂②管线试压㊂③氮气泡沫酸化:灌满井筒;前置氮气;正挤氮气泡沫酸;关井反应1h㊂④倒管线,放喷㊂⑤氮气泡沫混排㊂⑥回收废液㊂⑦恢复液面㊂⑧洗井㊂施工现场布置详见图3;施工参数详见表1:图3㊀泡沫解堵㊁混排现场布置图表1㊀S672-2-X7氮气泡沫酸化和泡沫混排施工参数表施工工艺氮气泡沫密度g/m3预计泵压MPa氮气车组排量Nm3/h泵车排量m3/h液量m3氮气用量m3备注前置氮气/ɤ151200//600氮气泡沫酸0.6-0.7ɤ15120014.32-23.11201282氮气泡沫液0.6-0.7ɤ15120014.32-23.116385泡沫混排0.7ɤ15120023.1120.111044设计1周泡沫混排0.6ɤ15120014.3220.111685设计1周洗井40.22设计2周合计106.444996㊀㊀备注:1.理论计算用氮气量4996Nm3,实际氮气按1.5倍准备即7494Nm3;2.现场施工时当返出液无酸性显示时,方可结束混排施工㊂作者简介:李文生,胜利油田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㊂961。

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者:廖辉孔超杰邓猛来源:《当代化工》2019年第01期摘 ;;;;;要:氮气泡沫因其独特的流变性和对非均质严重地层的良好封堵性能,受到各大油田的关注,并成功应用。

文章综述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油田开发生产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氮气泡沫驱技术更好的发展并服务于油田生产。

关 ;键 ;词:氮气泡沫;流变性;非均质;封堵性;机理;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E 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9)01-0122-05Abstract: Owing to the peculiar rheology behavior, excellent adaptability and sealing characteristics to severe heterogeneity formation, the nitrogen foam flooding technique gains more and more focus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oil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nitrogen foam flooding in EOR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meanwhile,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make the nitrogen foam flooding technique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oilfield development.Key words: Nitrogen foam; Rheology behavior; Heterogeneity; Sealing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Influence factors我国大部分油田为陆相沉积,非均质性严重,这些油田大部分处于注水开发的中后期[1],注入水突破快,含水较高。

氮气泡沫在钻井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在钻井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在油气田开发中其它应用一、低渗透油田注氮气开发注氮气开采方式主要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开采机理,即混相驱、重力驱、非混相驱和近混相驱。

对于一个特定油藏而言,注氮气开采有可能是一个或几个机理起作用,还有可能有其他机理起辅助作用。

1、注氮气混相驱实现混相驱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原油组分及重度、驱替剂的组分、注入压力、温度。

注入混相驱的基本论点,是利用注入一种可以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够完全溶解于原油中的溶剂来驱替油藏中的原油。

在混相驱替过程中,混相条件不仅取决于驱替相和被驱替相的中间烃组分含量,而且还取决于驱替相和被驱替相间的最小混相压力,高于这个压力,就能发生多次接触混相。

氮气同原油的混相压力比二氧化碳和天然气同原油的混相压力高。

2、注氮气重力驱利用气体与原油间的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油气对流作用(重力分异作用),从而实施保持油藏压力或部分地保持油藏压力,并驱替原油和天然气的方法,称为重力驱。

从开采方式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向油藏顶部或已存在的气顶注气;另一种是向气顶以下的油柱注气。

这两种注气方式的必备条件是油气能够在油层内纵向运移和分布。

3、注氮气非混相驱注氮气非混相驱通常是采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

向亲水地层中交替注入水和氮气,有利于使残余油在界面处聚集,并实现界面流动;而向亲油地层中交替注入水和氮气,则有利于残余油在气水固三相汇处聚集,气水界面提供了油流通道,气水界面夹带油流动,气体在通过喉道处时,其弹性能量可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洗油作用。

所以,在水驱油藏中,交替注入氮气和水,能够为残余油的聚集和流动提供比水驱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项单管驱油实验表明,向水中加入氮气后,驱油效率可比水驱驱油效率提高14.2%,其效果是明显的。

二、边底水油藏注氮气泡沫压水锥增产有强边底水的油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井底压力降低,井筒附近形成较大的垂向压差,底水垂向伞状锥进,油藏边底水侵入形成水锥。

水锥一旦突破到井筒,油井产水量迅速上升,甚至造成整个射孔段水淹。

泡沫驱机理

泡沫驱机理
25
日 产 油 (t) 日 产 液 (t)、 含 水 (%)
仑16-17井采油曲线
5
4
正常 注水
井组水 井停注
3
2
1
0
仑 16-7井 注混气水
洗井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12月 25日 11月 25日 10月 26日 9月 26日 8月 27日 7月 28日 6月 28日 5月 29日 4月 29日 3月 30日 2月 29日 1月 30日 12月 31日 12月 1日 11月 1日
注水(泡沫)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3〕现场试验效果及分析
➢泡沫辅助气-水交替注入方式,能减慢气窜速度,试验井组 未出现气窜现象; ➢泡沫辅助气-水交替注入先导试验年累计增油509.6t,投入产 出比1:3.54; ➢仑16块油藏温度低于50℃,注入空气与地下剩余油同样可以 发生低温氧化〔LTO〕,产出气氧含量在2.6%以内; ➢泡沫辅助气-水交替方式能增加原油产油、降低含水率,最 终采收率可提高5-8%。
1996年9月~2004年8月在百4块5口井上累计注入空气泡沫/ 空气31井次
累计注入泡沫液3.43×104m3,空气843×104m3 ,累计增油 1.48×104t。
累计投入产出比约1:4.49。
17
空气泡沫驱试验生产效果
注泡沫
18
空气-泡沫段 塞
19
空气与地下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响〔LTO〕,产出气含氧量 低于2.5%。
项目
数值
平均中深
1362m
平均有效厚度 26.8m
平均有效孔隙度 4%
平均渗透率

氮气泡沫原理

氮气泡沫原理

a) 泡径大小的影响 由液膜包裹着的气泡,体积越小越不易破裂,即稳定性好,泡沫的寿命与泡径的平方 成反比。 b) 泡径均匀程度的影响 当相邻气泡大小不同时,气体会不断的由小气泡的高压区扩散到大气泡的低压区,造成 起跑数目减少,平均泡径增大,最终导致破灭。因此,泡沫中的气泡直径大小越均匀,则泡 沫的稳定性越好。 c) 气泡的几何形状及泡沫质量的影响 由 Laplace 方程得到,当液膜之间的夹角为 120 度时液膜间的压力差最小,因此当泡 沫质量大于 52%时,由于气泡的增多,彼此之间接触而发生互相干扰和冲突,同时随着膜 内的排液,泡沫体系的气泡不再是球形,而逐渐过渡到菱形,最后变为六边形的集合体。 此时膜之间的夹角为 120 度。泡沫液膜成为平壁时压差出现最低值,排液显著减缓,因此 泡沫最稳定,所以泡沫的稳定性随着泡沫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泡沫质量超过 96%时, 泡沫雾化而不稳定。 5、泡沫渗流机理 (1)泡沫的渗流特性 a) 泡沫注入地层时不断的破灭与再生。 经过小孔道后重新形成的细小泡沫 b) 泡沫在孔隙介质中具有很高的视粘度,且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升高。
地层水及盐水都可以用来配制水基泡沫。水基泡沫配制方便、价格便宜,除强水敏地层外, 一般均可广泛应用。另外,为了抑制地层粘土的水化膨胀,通常在水基泡沫液相中加入氯 化钾或有机抑制剂等粘土稳定剂。 醇基泡沫液相易于挥发,表面张力较低,但易燃,在含有石蜡、沥青的油井应用,易 产生固体沉淀;烃基泡沫中含有石蜡、沥青,不易形成稳定的泡沫。 (3)起泡剂 起泡性能好的物质称为起泡剂,肥皂、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 硫酸钠等)就是良好的起泡剂。油田一般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起泡剂,极 少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含钙、镁离子高的地层,常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 配作起泡剂。 (4)稳泡剂 为了延长泡沫的寿命,通常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辅助表面活性剂作稳泡 剂。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加入一些月桂酰二乙胺,则可得到更 稳定的泡沫。常用的泡沫稳定剂有羟甲基纤维素、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三乙 醇胺、月桂醇、生物聚合物 XC、十二烷基氧化物等。 3、泡沫的流变性 泡沫流变性对泡沫工艺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泡沫钻井液、泡沫压裂液的流变性质直接 影响各种作业的进行,如果恰当地调节泡沫流动性质,能保持井眼规则,早出油,多出油。 普通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采用普通旋转粘度计即可测量其流变性,而泡沫流体属于多相 流体,液相不可压缩,但气相组分却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随在井筒深度的增加,温度 和压力呈递增变化,要准确表征在井筒中泡沫的流变性,就必须考虑温度和压力等重要参 数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还未能得到常温常压下不同类型泡沫的统一流变方程,对于考虑 了高温高压条件的泡沫流变方程也鲜有报道。一般认为泡沫流变特性为: 泡沫的流变模型采用幂律方程时,相关系数较好;

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李淑红1 吴玉杰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萨北开发区油层是非均质性油层,不同油层渗透性级差大,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都很突出,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特别是经过长期注水和聚合物驱油,主力厚油层有大孔道形成,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

为探索控制高渗透层段水窜,提高厚油层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萨北开发区的一个水驱井组和一个聚合物驱后水驱井组开展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

通过注氮气泡沫调驱试验,验证萨北开发区油层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适应性,掌握不同井组的驱替规律,对水驱和聚合物驱后水驱井组采用氮气泡沫调驱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泡沫封堵和提高采收率机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就是将发泡剂、稳泡剂和各种添加剂组成的泡沫体系在地面用清水或含油污水稀释后,通过地面设备注入井下,注入同时在井口加注氮气,使泡沫剂与氮气在井口和井筒中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泡沫流进入地层实施封堵和驱油。

2.泡沫封堵机理 (1)贾敏效应泡沫是一种气泡的聚集物,是不溶或微溶气体分散于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

当单个气泡在变径的毛细管中流动时,遇到孔喉半径小于气泡的半径时,如欲通过孔喉需克服遇阻使气泡变形后所带来的附加阻力,这就是贾敏效应。

当气泡前后压差小于使气泡通过孔喉时的最小压差时,气泡通不过孔喉,将会造成气泡对孔道的堵塞。

对于一个气泡来说,其阻力不大,但当压力逐渐降低,气泡不断的增大和增多时,产生叠加效应,引起的阻力是十分可观的。

注泡沫控制水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2)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带根据贾敏效应的原理,孔喉半径越小,其产生的附加阻力越大,所以泡沫会优先进入孔径较大的高渗透带。

泡沫进入高渗透带后,在继续向前运移的过程中,气泡所受的地层压力下降,气泡变大;而且由于气泡间存在气体扩散效应,会发生气泡的合并现象,气泡也变大。

气泡的直径变大,高渗透层的孔径就相对减小,产生的附加阻力就增大,直至大到阻碍气泡流动,就产生了对高渗透带的堵塞。

泡沫驱油机理研究综述

泡沫驱油机理研究综述

泡沫驱油机理研究综述张更;陈雨飞;郑浩;张佳【摘要】开发进入中后期的中高含水油藏,由于各种化学驱油方式存在着一些因素的制约,使得泡沫驱油这种实施成本相对较低,施工工艺相对简单,提高采收率比较明显的驱油方式成为一种主要的三次采油方式。

泡沫驱油方式的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有氮气泡沫驱油、空气泡沫驱油、CO2泡沫驱油等多种方式。

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介绍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以及改善吸水剖面、增加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机理和规律。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研究》【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泡沫驱油机理;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综述【作者】张更;陈雨飞;郑浩;张佳【作者单位】[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430100;[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430100;[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430100;[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1.国内外泡沫驱油研究发展现状(1)国外泡沫驱油研究发展现状国外对泡沫驱油机理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据文献记载,首次提出泡沫可以提高驱油效率的是美国的Fried。

他在论文中表述泡沫可以导致气相渗透率的降低,延缓气体的突破,提高原油采收率。

1958年,Bond等人首次发表了泡沫驱油的专利。

在1964年至1967年,美国伊利诺斯州Siggins油田进行了首次泡沫驱的矿产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988年,Isaacs等人研究了温度上升时,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

1989年,Huh和Handy等人通过研究表明:在稳定流状态下,气相相对渗透率相应越大,泡沫的封堵效果越好。

(2)国内泡沫驱油研究发展现状我国对泡沫驱油方式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开始于70年代初。

我国的科研人员对泡沫驱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泡沫驱油机理、起泡剂、泡沫稳定性几个方面。

1965年,我国在玉门老君庙油田首次开展了泡沫驱油矿产试验。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泡沫驱油机理示意图
—— 宏观机理
宏观方面,氮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与水气交 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有很多类似之处,下图表 示出了正韵律油层水驱阶段和水气交替注入后的 油、气、水的分布。
(a)水驱
(b)水气交替注入
水驱和水气交替注入开采方式中油气水的分布状况
综合来讲,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泡沫在含油孔隙介质中稳定性变差
泡沫被用于EOR中的流度控制时,强烈的受到孔隙介质中泡沫——原油相 互作用的影响。
由图看到,随介质含油饱和 度的增加,泡沫稳定性明显变差, 泡沫运行距离相应缩短。但是, 驱油试验表明,进入有残余油存 在的多孔介质的泡沫,在后继的 水驱过程中并不很快地消失,需 要注入数十倍孔隙体积的水才能 排尽。这说明泡沫的稳定性足以 维持到驱油过程结束。
(5)增加弹性能量。 大量气体注入后,增加了地层的弹性能量,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二、氮气泡沫调驱现场应用效果
中原油田氮气泡沫调驱先导试验,氮气泡沫调驱是利用氮 气驱和泡沫驱两种技术的优点,提高中高渗、高含水油藏 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这次试验优选了中原油田采油五厂 胡12块12-152井组,截至7月20日,共注入氮气15.5万立 方米,活性剂1500立方米,对应井组日增油9吨。
泡沫在含油饱和度较高的油层会发生破裂,但在含水饱和度较高的地 层则相对稳定。这样含水较高的地方泡沫大量存在,降低水相渗透率, 从而阻止了水的进一步流动,使含水率下降;而原先注入载体不能波及 到的地方,含油饱和度较高,泡沫易于破裂,阻力相对减小,从而有效 扩大了波及体积,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如图所示。
(3)气体的上浮作用,提高了顶部油层的动用程度。 注入到油层内的泡沫破裂之后,分离出来的气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上浮 至油层顶部,起到驱替低渗透的顶部油层、提高波及体积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氮气泡沫驱简介我国现已发现的油田大部分属于陆相沉积储层,受地层非均质性及不利水油流度比的影响,水驱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而对于低渗、超低渗油藏,注水压力高,开采难度大,该类油藏普遍采取压裂措施,压裂后产量快速上升,但有效生产周期较短,表现为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快速降低。

与CO2和空气相比,氮气具有较高的压缩系数和弹性能量,且为惰性气体,无生产安全隐患。

氮气密度小,在地层中可向油藏高部位运移,在高部位形成次生气顶,增加了油藏的弹性能。

另外,氮气分子比水分子小很多,可以进入原来水驱不能进入的油藏基质,将基质的原油挤压、驱替出油藏,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但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氮气更易沿高渗透层窜进,造成生产井产气量高,氮气含量高。

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产井气体正常使用造成一系列影响。

氮气泡沫驱是近年来国比较成熟的技术,泡沫在地层中具有较高的视黏度,遇油消泡、遇水稳定,在含水饱和度较高的部位具有较高的渗流阻力,封堵能力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可以有效增加中低渗透部位的驱替强度,同时发泡剂一般都是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水界面力。

因此,泡沫调驱既可以改善波及效率,也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二、氮气泡沫微观渗流阻力分析泡沫在多孔介质中产生的渗流阻力本质上是泡沫在孔道中产生的毛细管效应附加阻力。

根据气泡在多孔介质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液体近壁边界层引起的附加阻力由于固体表面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靠近固体表面的水层具有不同于自由水的性质,这一水层称为静水边界层。

考虑固体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水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可以清楚地知道润湿实际上是水分子(偶极子)时固体表面的吸附形成的水化作用。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固体表面的不饱和键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水分子受到固体表面的作用并在固体表面形成紧贴于表面的水层,即静水边界层。

静水边界层中,水分子是有秩序排列的,它们与普通自由水分子的随机稀疏排列不同。

最靠近固体表面的第一层水分子,受表面键能吸引最强,排列得最为整齐严密。

随着键能和表面势能影响的减弱,离表面较远的各层水分子的排列秩序逐渐渴乱。

表面键能作用不能达到的距离处,水分子已为普通水分子那样的无秩序状态。

所以静水边界层实际是固体边界与普通水间的过渡区域。

图2-1所示的静水边界层结构充分地表示出固体表面附近水分子的排列状况。

图2-1 静水边界层的结构模型a-弱极性固体表面;b-强极性固体表面静水边界层中,紧贴于固壁的一层水分子,由于受到固壁强烈的吸引作用,看似液态水,实际上具有固体的性质,而离开固壁的第二、三层水分子层,同样受到固壁分子的引力,具有一定弹性,虽然是液态水,却具有半固体的性质。

距离固壁越远,水分子受固壁的引力越小,越接近于普通液态水。

静水边界层对水流边界层的影响很大。

通过表面化学研究得知,固体表面对水分子的作用围决定于固体表面的性质,特别是固体表面的极性。

极性越高的表面,对水分子的作用围越大,石英、云母等亲水性物质的表面,对水分子的作用深度可达0.01mm 数量级或更大。

静水边界层中,水分子受到固体表面吸引势能的作用,已经不同于自由水分子,要使该边界层压缩,外界需要做功。

根据边界层压缩过程的势能变化,可以大体上确定固体表面对外界水分子作用势能场的分布规律。

考虑一个气泡向固体表面靠近的情形。

如图2-2所示,气泡向固体表面接近,先排除隔于两者夹缝间的自由水。

由于自由水的分子是无序的,所以很容易被挤走。

当气泡进一步接近时,固体表面的静水边界层受气泡的排挤而变薄。

静水边界层压缩的自由能变化,与固体表面的极性有关。

图2-2 静水边界层的厚度与自由能对于石英等强极性固体表面,则随着气泡向表面逼近,静水边界层自由能增加,如图2-2中的曲线1所示。

曲线1表明,当气泡与固体表面越来越接近时,其表面能不断升高。

所以,除非有外加能量,否则静水边界层是不会自发薄化的。

由于粘性是分子引力的表征,分子间引力越大,粘性越大,分子间引力越小,粘性越小。

按此规律,可以设粘性与分子引力成正比。

对于边界层中的水,粘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由水的粘性,另一是固体表面对水分子的作用产生的附加粘性。

如用公式表示,可设边界层中水的粘度为:nyαμμ+=0 (5-1)式中 μ——边界层中水的粘度; 0μ——普通水的粘度;α——与固体表面性质、水分子性质有关的系数; n ——指数;y ——离固体表面的距离。

由上式可知,在固体表面上,0→y ,水分子的粘度为无穷大,无论怎样,水分子不流动,这满足了经典边界层理沦的无滑移条件。

在离固体表面无穷远处,∞→y ,水的粘度为普通水的粘度0μ,但在实际中,这是不可能的,一般取边界层中水的粘度与自由水的粘度相差1%时,该处为边界层的外缘。

由此可以确定边界层的厚度为:01.1100=+=n yμαμμ 0100μα=n yny 0100μα=即边界层厚度0δ为:n0100μαδ= (5-2)再回到要讨论的液体近壁边界层引起的附加阻力问题,如图2-3所示,当一气泡处于孔道中时,在毛管力的作用下会对管道壁面产生一种挤压力1p 。

图2-3 毛细管孔道中气泡气泡两端球形曲面上产生的毛管力为:rR p c θσσcos 22==' 同时圆柱体曲面产生的毛管力为:rp c σ=" 因此当气泡静止时,对管壁产生的挤压力为:rr r p p p c c )1cos 2(cos 21-=-="-'=θσσθσ (5-3) 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自由液体分子被挤走,并使边界层保持一定的平衡厚度。

由于边界层液体具有很高的粘度,因此,要使气泡移动,必须要有足够的外加压差,克服边界层产生的摩擦阻力f p。

(2)润湿滞后引起的附加阻力在压差的作用下,当毛细管中的气泡移动时,由于润湿滞后,气泡两端的液膜会产生变形,导致两端曲面的曲率半径不相等,如图2-4所示。

图2-4 外加压差使气泡变形这样由于气泡变形产生的附加阻力为:)cos (cos 22θθσ'-''=rp (5-4)因此,在毛细管中,要使静止的气泡移动,就必须克服1p 作用于边界层产生的摩擦阻力fp 以及由于气泡变形产生的附加阻力2p 。

(3)气泡通过孔喉时产生的附加阻力实际岩石的渗流通道是由很多孔隙和喉道组成的,通过恒速压汞以及微观分析可以确定岩石孔隙和喉道的大小以及分布频率。

当气泡由孔隙进入喉道时,遇阻变形,产生附加流动阻力3p ,即通常所说的贾敏效应,如图2-5所示。

图2-5 气泡在喉道处遇阻变形)11(23R R p '-''=σ (5-5)只有当气泡前端变形到与喉道最窄处一样大时,即rR θcos ='',气泡才能通过喉道而流动。

在实际地层中,以上几种流动阻力是同时存在的。

泡沫渗流过程中的屈服应力主要取决于2p 和3p 的大小。

水气交替注入也会引起流动阻力的增加,其与泡沫调驱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泡沫调驱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进而影响到整个体系的流动状态。

在流动阻力方面,与气水交替注入相比,泡沫调驱中由2p 、3p 产生的流动阻力要大得多,并且随流动方向上气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泡沫调驱与水气交替注入在流动阻力方面的主要差别。

三、室评价3.1 起泡剂浓度筛选采用Waring Blender法,量取100 ml质量浓度的起泡剂溶液,分别放入高速搅拌器中搅拌生成泡沫(转速为7000 r/min,搅拌时间为3 min)。

搅拌完毕后倒入量筒中,测量其起泡体积和半衰期,以此评价上述四种浓度条件下四种起泡剂的基本性能。

起泡剂浓度优选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起泡体积和半衰期并非随着起泡剂浓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大,当起泡剂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起泡体积增加幅度减小或呈现下降趋势,半衰期逐渐趋于稳定或增幅减小,泡沫综合值则可以更为明显的看到这种趋势。

3.2气液比对泡沫渗流特性的影响图3-1不同气液比条件下压力变化曲线由图3-1可以看出,在泡沫注入过程中,压力的变化曲线并不是平滑的,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这主要与泡沫的稳定性、泡沫的捕集与流动有关,当泡沫突然破裂或流动时,压力降低。

随着泡沫注入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泡沫被捕集在孔隙中,流体的流动通道减少,流动阻力增加,注入压力逐渐增大。

另一方面,随着气液比的增大,注入压力升高的速度变快,同时驱替达到相对稳定状态需要注入泡沫的量也要少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气液比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岩心的气量相对要多,被捕集的气泡增多,泡沫的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增大,导致出现上述结果。

3.3 渗透率对泡沫渗流特性的影响由图3-2可以看出,在相同流量条件下,泡沫表观黏度由605×10-3µm2下的55.66mPa·s迅速增大到5998×10-3µm2下的360.49mPa·s,随渗透率的增大而迅速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泡沫具有剪切变稀的性质,在相同流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岩心中泡沫受到剪切速率不同,渗透率越高剪切速率越小,泡沫的表观黏度越大,这样泡沫在岩心中渗流的阻力因子也就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如图3-3所示。

图3-2 表观黏度随渗透率变化曲线图3-3 泡沫驱阻力因子随渗透率变化曲线3.3 泡沫调剖能力实验图3-4 A 组分流量对比010020030040050060070002468渗透率(µm 2)阻力因子图3-5 B组分流量对比图3-6 C组分流量对比由图3-4~图3-6中可以看出,在水驱阶段,高渗岩心和低渗岩心的分流量相差很大(图中横坐标为0处),水在高渗岩心形成窜流,低渗岩心分流量几乎为零。

注入泡沫后,高渗岩心的窜流得到有效地的遏制,分流量迅速降低,低渗岩心中的分流量则相应的增大,两个岩心的分流量变的相对均衡,甚至出现低渗岩心的分流量大于高渗岩心分流量的情况。

随着泡沫注入量的增加,高渗岩心和低渗岩心的分流量交替增大减小,并且渗透率差异越大交替频率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