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和高血压
高血压对心力衰竭进程影响和干预
![高血压对心力衰竭进程影响和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e354452427284b73f24250d3.png)
心衰治疗决策的演变
• 50年代-80年代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强心、利尿、扩血管”一直 认为是经典的“心衰常规治疗”
• 50-60年代 • 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房颤室率 • 利尿剂:大改善水肿 • 60-70年代 • 血管扩张剂:降低后负荷-阻断心衰的正反馈机制-co↑降低前负荷-
•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临床情况改善;
•提高生活质量;• Nhomakorabea成功地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 地高辛具有独立于正性肌力作用以外的神经内分泌作 用,亦是唯一的不增加心衰死亡率的正性肌力药 (DIG试验)
心衰治疗决策的演变
• 90年代-2001---修复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阻断神经内 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和心肌重塑之间的恶性循 环-治疗的关键
激素,反可促进LVH,如minoxidil;肼屈嗪 遗传因素、神经激素、血压等等、均参与作用 高血压的病理性心肌细胞大伴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最终将导致心室扩张,引起收缩性力衰竭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
• 在高血压的检出率约26%-38% • 在LVH是最强的预测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 • 高血压伴LVH者心血管患病率四倍于无LVH者 • LVH(超声心动图测定) • 男性: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2倍
心血管死亡率增高5倍 女性: 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2倍 Framingham资料: LVH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高血压ECM
• 高血压ECM的变化有二种类型: • 反应性纤维化 • 修复性纤维化 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后果: 心肌僵硬度增加
舒张期充盈受损,诱发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使心电传导的各向异性增加导致恶性
• 1.利尿剂 • 2.ACE抑制剂 • 3.β受体阻滞剂 • 4.地高辛
高血压伴心衰如何用药
![高血压伴心衰如何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3c3786e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4.png)
44□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陆 明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高血压是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心衰的危险远比无高血压病史者高。
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此外,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原则上,这些药物均可以用于伴有心衰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但又不同于治疗普通高血压人群,治疗需要兼顾降压和减少心衰死亡率。
也正因为如此,钙通道阻滞剂被我们否定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名后2字为普利者属这类)此类药具有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心脏射血时的阻力和改善心衰的临床症状等作用,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可作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首选药物使用。
临床使用时要注意防止突然过度地降低血压,并密切注意电解质平衡及排尿量,尤其是尿量明显减少引起的高钾血症,并需根据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调整剂量。
利尿剂利尿剂可以使人体的血容量减少,从而可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心功能得到改善,故也是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
利尿剂可轻度降压,是心衰标准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的是控制心衰患者的液体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并保证ACEI、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及减少其不良反应。
使用此类药物期间要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药名后2字为洛克者属此类)适用于病情稳定、已无液体潴留的全部心衰患者,而且需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这类药可增强心肌功能,降低心肌耗氧,减少细胞外重塑及心肌纤维化,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并发心衰,可降低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以及心衰患者的住院率。
但要注意,应在利尿剂和ACEI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单用。
而且,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Ⅱ度及以上房室阻滞(除非已安装起搏器)患者。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408e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5.png)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男,62岁。
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5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1个月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
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
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齐”“冠心病”,服药疗效不好。
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黏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
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96mmHg,神志清,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充盈,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肋下2.5cm,双下肢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
两肺可闻及细湿啰音,未闻及心脏杂音。
X线检查示心界向双侧扩大,向左下扩大明显。
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狭窄。
入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分析讨论:(1)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原因及诱因。
(2)哪些是心力衰竭引起的临床表现?解释其发生机制。
讨论分析与提示:(1)原因:心脏负荷过重,高血压。
诱因:感染 (1个月前感冒后咳嗽)。
(2)心力衰竭引起的临床表现:少尿、双下肢水肿、端坐呼吸、颈静脉充盈、口唇发绀、心肌扩大。
各个机制,如少尿机制:心力衰竭时,由于心排血量下降,加上交感神经兴奋使肾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导致尿量减少。
水肿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水钠潴留和毛细血管压升高。
端坐呼吸:心力衰竭患者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拓展思维,全面分析问题。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59a6b86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e.png)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为非高血压人群的2-3倍,39%的男性心力
衰竭患者、59%的女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高血压。
Framingham研究证明,91%的新发心力衰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高血压到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
由长期复杂的神经体液和物理结构改变机制所介导,涉及高血压与心
肌梗死的相互影响,以及左心室肥厚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n、内皮素、醛固酮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因素促使心力衰
竭发生发展。
传统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利尿药、强心药物以及
血管舒张药。
这些药物能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前负荷,减少水钠潴留,缓解容量超负荷所致的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是缓解急性心力衰竭
患者症状所必需的治疗措施。
但对于血压升高所致心力衰竭患者不宜
使用强心药,因有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反而加重心力衰竭,关
键是降压治疗,必要时加用利尿药。
因此,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较轻者用ACEI和体阻滞药;症状较重
的将ACEI(或ARB)、体阻滞药剂量增加,必要时加用醛固酮体拮抗药和
襻利尿药。
如上述降压药物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时,可酌情考虑使
用长效CCB,如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6a98e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8.png)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概述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二者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这种同时存在的情况被称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治疗此类患者时需要考虑到两个疾病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1. 高血压: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由于长期不可调节性高动态动脉硬化引起进行性丧失动脉弹性、管壁增厚及反应性紊乱为主要表现。
2.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减退导致无法满足机体对氧输送和代谢需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单纯高血压药物治疗1. 降压药物分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2. 逐步降压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逐渐增加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理想的血压目标。
三、心力衰竭药物治疗1. 补充液体:通过给予盐水、白蛋白等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2. 类洛伐他汀(statin):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减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3. 利尿剂:促进排尿从而消除水肿和减轻心脏负担。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高效Angiotensin 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抑制或抵消肾素-盐类激素系统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危害作用。
四、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选择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高效Angiotensin II受体拮抗剂(ARB):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2.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减少循环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3. 钙通道阻滞剂(CCB):可以降低血管的阻力和收缩压,从而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
4.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来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五、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 不同患者需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调整用药剂量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干扰或产生不良反应,医生需要细致地评估并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高血压伴心衰,如何用药
![高血压伴心衰,如何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8918664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c.png)
ACEI/ARB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单独 使用利尿剂对高血压伴心衰患者 进行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 果;而将利尿剂与ACEI联合应 用,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临床失
那么,高血压伴心衰的患 者,该采取怎样的治疗策略呢? 研究发现,高血压与心衰有共同 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去甲肾上 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 内皮素等血管升压素,这些激素 在升高血压的同时,也可促进 心肌细胞肥大和组织纤维化。 因此,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 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 素受体脑啡剂(ARNI),来阻 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 度激活,是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 心衰或心衰加重的关键。
利尿剂
利尿剂主要通过排钠利尿、 减轻全身容量负荷发挥降压、减 轻心脏负担的作用,是心衰治疗 中的基石。临床上常用的利尿
剂种类比较多,各有应用原理和 用法,而且每种利尿剂的不良反 应也有所不同。比较适用于老年 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 衰患者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 尿剂,如氯噻酮、氢氯噻嗪、吲 达帕胺等。
代偿的机会,还能有效降低患者 的心脏射血阻力,调节左心室收 缩功能,进而改善心衰症状。因 此,ACEI(普利类,如培哚普 利)应该成为所有心衰患者的首 选药物。
ACEI与ARB都是RAAS阻断 剂,药理作用相似,临床应用表 明二者在心血管保护及改善预后 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各 大指南中的推荐地位是相同的。 但在副作用方面,ACEI会引起干 咳、味觉障碍、皮疹和血管源性 水肿等不良反应;而ARB耐受良 好,故建议患者无法耐受ACEI的 副作用时,可更换为ARB(沙坦 类,如缬沙坦)。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https://img.taocdn.com/s3/m/485f3d9114791711cc7917d1.png)
左心衰的临床表现 体征: (1)肺部罗音; (2)心脏体征;
慢性心力衰竭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
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症状: (1)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等 (2)劳力性呼吸困难;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体征: (1)水肿; (2)颈静脉征; (3)胸腔积液; (4)肝肿大; (5)心脏体征;
概述:
心力衰竭
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固酮系统(RAAS)的参与。
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脏病; (2)心肌炎和心肌病; (3)代谢性疾病; 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2)容量负荷过重;
心力衰竭
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 知晓率及治疗达标率低下,高血压 和冠心病一样已成为HF的主要病因 之一。
概述: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据高不 下:
美国每年约有43万新病人;
诊断为HF的病人,每年死亡大于20万,5 年死亡率50%;重度HF,一年内将有 50~60%死亡,超过恶性肿瘤;
概述:
心力衰竭
心肌重构机理: 轻度左心室功能受损时,心脏会出
现修复和适应性改变,包括心肌肥 大,如果适应不充分,就会出现轻 度的左心室扩大
慢性心力衰竭
全心衰的临床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
兼有左心衰、右心衰的表现。
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诊断必须包括:病因、病变部位、
心功能分级和并发心律失常的诊 断;
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
心电图表现无特异性。
X线表现:左心衰竭时心脏扩大。
心脏超声:测定左室的收缩功能及 舒张功能。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c0e4a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b.png)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二、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后果,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出汗、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抗血小板、抗凝、血管扩张、血氧合等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三、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而导致心脏功能下降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浮肿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心脏移植等。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到一定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导致心脏和血管损伤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五、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导致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最终导致血管壁硬化、狭窄和闭塞。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下肢疼痛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六、其他心血管疾病除了以上的疾病,还有心律失常、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因病情不同而异,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了解其分类、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联研究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dceb26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2.png)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联研究简介: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联,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证据以支持这一关系。
一、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定义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压超过正常范围所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成人安静时平均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为高血压。
2.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需求的状况,包括左室功能不全、右室功能不全或者两者兼有。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滞及器官灌注不足。
二、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关联证据1.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引起心脏肥大和心室重构,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弱并最终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2. 心力衰竭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因水钠潴留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常出现体液过多、外周阻力增加等情况,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的加重。
三、机制解析1. 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高血压和心力衰竭都与RAAS异常活化有关。
RAAS通过促进钠潴留、增加外周阻力和心肌重构来维持循环稳态。
高血压时RAAS活化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而在心力衰竭中,RAAS的活化有助于保持机体尽可能维持足够的循环容量。
2. 自主神经系统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为心肌肥大、心率加快等,促使高血压进一步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四、治疗和预防1. 降压治疗: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
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2. 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相关并发症,积极管理患者体液平衡,对缓解心脏负荷和舒缓病情有重要作用。
包括利尿剂、ACEI/ARBs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
结论: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从高血压到心力衰竭 ——病例一分析.
![从高血压到心力衰竭 ——病例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57827f3b3567ec102d8a45.png)
Killip分级 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泵衰竭〕 :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可升 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 50%, 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 或其它心 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 死率10-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 可出 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 时 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 率 85-95% Ⅴ级:出现心原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
心肌收缩力或(和)舒张性能的原发性或继发性
降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心输出量绝对或 相对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过程称 为心力衰竭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 Task Force defines heart failure as “a complex clinical syndrome that can result from any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cardiac disorder that impairs the ability of the ventricle to fill with or eject blood”
从高血压到心力衰竭 ——“病例一”分 析
吴成林 张阳 马良肖 尹雪丰 于娟
outline
病例分析
心衰简介 从高血压到心衰的机制
药物治疗
病例分析——王萌的“心路历程”
高血压合并心衰用药3注意
![高血压合并心衰用药3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512c1d1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a.png)
高血压合并心衰用药3注意⊙四川省仪陇县人民医院 陈祥云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
而降压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衰的发生率,也可减少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低于130/80mmHg为降压治疗靶目标鉴于高血压未被控制时,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可将高血压视为心衰前兆。
在200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衰分期(阶段A为高血压,阶段B出现心脏结构性改变,阶段C出现慢性心衰,阶段D为终末期心衰阶段)中,强调了心衰预防和危险因素管理的重要性。
一项美国明尼苏达州社区人群前瞻性调查中,对2029例年龄≥45岁的居民进行了中位时间为5.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处于阶段A/B的人群高达56%;对5年生存率的调查发现阶段A/ B的患者生存率都在95%以上,而阶段C患者的生存率为75%,至阶段D生存率仅为20%。
也就是说心衰的高危患者是一个庞大的人群,早期识别阶段A/B人群对于减少心衰发病率、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我国有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攀升会很明显。
临床试验显示,在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中,通过将血压降低至120/80mmHg,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降低,其中心衰风险可降低38%。
因此,A、B、C三期患者的起始治疗血压阈值应定为小于130/80mmHg,在安全和耐受的前提下能控制在120/80mmHg以下则更好。
用药过程3注意药物是降压治疗的主要方式。
虽然所有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均能降低血压,但在降低心衰发病或进展方面,不同类型的药物间存在显著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有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心衰,应尽量避免。
降压治疗相关的荟萃分析显示,在心衰预防方面,应该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即普利类,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efe4971866fb84ae45c8df7.png)
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04级临床3班第3小组许玥,刘祺,邓瑞芬,王爽,杨勇,于杰,李玲玲摘要:高血压是心衰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心脏是高血压最主要的靶器官。
由于长期的血压增高,可以导致以左室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变,临床上见心脏扩大,心搏有力。
这种代偿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但是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肌细胞过度肥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和代偿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心肌代偿功能失调,出现左室扩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降低,每搏量,射血分数及心排出量减少而发生心力衰竭。
从高血压,左室肥大到心室重构到心力衰竭是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室重构心力衰竭时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使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很好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据美国Framingham的心脏研究发现,中毒心力衰竭患者,2年内有37%的发生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仅1.7年。
我国上海地区心力衰竭的调查发现,高血压病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占36. 0 %。
高血压病左室构形和功能变化的认识已趋向一致。
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可以从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这3个方面来解释。
1.血流动力学异常长期的高血压克导致巡官结构重塑,变现为管壁增厚,小动脉和微动脉稀疏,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肌代偿性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而且舒张功能异常早在还未发生左室肥厚时就出现。
有30%-40%的患者出现舒张功能不全早于收缩功能不全[9]。
心脏发生左室肥厚时,舒张与收缩功能发展逐渐恶化。
肥厚的心肌出现扩张,心室腔增大,左室舒张期充盈量则下降,继而引起左房压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出现肺淤血的症状和体征,右心房扩大出现体循环淤血。
进而心指数下降时,出现低排血量的症状和体征。
[5]2.神经内分泌调节激活这些机制主要包括内皮素系统、一氧化氮、Ca2 + 、肾上腺素及其受体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以及在发生心力衰竭时的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病理变化。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ff3cba4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0.png)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范本:1. 引言1. 背景介绍: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2.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有关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详细信息,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
2. 高血压与心力功能不全1. 定义及流行情况:- 高血压定义及分类;- 心力功能不全定义及分级。
2. 发生机制:- 血管损伤导致动脉硬化;- 心肌重塑过程中发挥作用。
3. 高危因素与预测指标- 年龄、性别等非可改变因素;- 可修改风险因子(如饮食习惯)以及相关检查指标(例如左室负荷参数)。
4.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b) 循环系统:体征(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等),症状(水肿、乏力);(c) 神经系统:头晕、昏厥;(d) 其他:体重增加,食欲不振。
5. 诊断1.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2. 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的应用;3.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
6.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非药物干预措施:(a)饮食调整;(b)运动锻身。
- 手术介入或器官移植7.并发证处理如高血压性脑出血需秉持“快速降低颅内压”的基本原则;对于明确有感染存在者给予抗菌消毒防止其扩散到全身。
8 . 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恢复训练,循环能量代谢改善训练,神经精神性行为规范训练等。
9. 附件- 相关研究论文、报告和指南。
10. 法律名词及注释:(a) 高血压: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b) 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量的氧合后的血液而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应不足,表现为多个系统功能障碍;。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关系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8bfe4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b.png)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关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关系一:引言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表现为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本文旨在探讨心力衰竭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二:高血压对心力衰竭的影响1.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a.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减弱。
b. 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增加了心脏负担。
c. 高血压可导致心室肥厚,进而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2.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双向关系。
a. 高血压患者易发展为心力衰竭。
b. 心力衰竭患者也容易合并高血压。
三:心力衰竭对高血压的影响1. 心力衰竭可加重高血压并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a. 心力衰竭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了血液容量,导致高血压加重。
b.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受损,使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降低。
2. 心力衰竭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加重。
a. 心力衰竭增加了心脏负荷,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b. 心力衰竭可以引起肾功能损伤,进而影响体内液体平衡。
四:治疗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策略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
a. 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b. 高血压治疗包括降压药物、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等。
2. 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a. 给予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并注意副作用的监测。
b. 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平衡,同时给予血管扩张剂和力量增强剂等药物。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进一步参考:1.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论文列表。
2. 常见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药物的药理学信息。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高血压(hypertension):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慢性疾病。
2. 心力衰竭(heart flure):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的疾病。
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18c8a31a6c175f0e7cd13755.png)
浅谈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与心力衰竭[摘要]高血压是心力衰竭基础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根据framingham研究,在高血压患者中,有80%伴有心力衰竭;有报道认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比健康人高3~4倍[2]。
据shep和syst2eur等的研究报道,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比可高出2倍以上。
因此,必须重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预防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
本文就临床内科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降压目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特点等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临床;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一、医院临床常见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定义为老年高血压。
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老年人高血压应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如果收缩压下降19~44mmhg,舒张压下降9~21mmhg,则心力衰竭即可减少45%。
这提示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病和进展与血压值密切相关。
美国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报告(jnc7)指出,老年人应尽可能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以此做为治疗目标。
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早期高血压状态(收缩压120~139mmhg,或者舒张压80~89mmhg)也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但是,在老年人由于多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因此,必须在降压的同时考虑保护其他脏器。
由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临床和用药情况复杂,所以应注意合并疾病治疗和靶器官的保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二、医院临床内科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1.诱发因素多样化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常有多种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餐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e2292b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e.png)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还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如下:
1.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冠心病是造成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相对恒定的情况下,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持续性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心排血量的需要,导致心输出量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伴随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急性脑功能损伤,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5.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壁的变厚和变硬,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和血流减少的一种疾病,通常会伴随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危害严重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健康负担。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ba1b13f0f111f18582d05a6c.png)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心衰)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高血压增加心衰的危险2-3倍,而心衰患者2/3以上现存高血压或既往有高血压的病史。
因此,临床上无论高血压是心衰的病因,或者心衰由其他原因引起而高血压只是心衰的并存疾病,高血压均需积极的处理。
1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病理生理高血压导致心衰的机制复杂,但主要的过程是心肌重构。
这包括两个方面:①慢性压力负荷,使心肌张力持续升高,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肥厚,长期作用心肌间质细胞增生,纤维化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②心肌重构导致心肌功能障碍,伴随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后果是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间质组织的增生,进一步引起心肌重构,并形成恶性循环。
2 治疗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共5大类药物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原则上说,这些药物均可以用于伴有心衰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但考虑到心衰的特殊性,其治疗不同于普通高血压人群,因此具有循证医学证据能减少心衰死亡率的药物,特别是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应在治疗时首先考虑应用。
但在不同类型的心衰,选择的药物也存在不同。
(1)急性心衰急性心衰合并血压升高时一线药物是硝酸甘油,通常采用持续静脉点滴的方法,滴速根据血压调整。
通常情况下心衰时硝酸甘油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剂量要高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时使用的扩张冠脉的剂量。
硝普纳也是常用的药物,用法同硝酸甘油。
(2)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是目前研究最多且疗效最为明显的心功能不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可显著改善该部分患者的预后。
由于心衰的临床研究入选病例不以血压升高为条件,而这些药物也可以同时降低血压,研究也未比较合并与不合并高血压心衰病人的疗效,因此临床很难确定这些药物降低血压对心衰获益的贡献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 五、舒张性心衰的治疗: ? 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 ? 肺淤血严重者,可加用硝酸酯或利尿剂; ? 六、“顽固性心衰”: ? 积极寻找疗效不佳的原因并纠正; ? 七、不可逆心衰: ? 心脏移植;
二、急性心力衰竭
? (一)概述
? (二)病因 ?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 (四)治疗
主要内容
? 心力衰竭 ? 一、慢性心力衰竭 ? 二、急性心力衰竭 ? 高血压病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定义: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是由于 心肌损害或由于持续性心脏负荷过 重使心肌收缩力下降,造成心排血 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 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并出现肺循环 和(或)体循环淤血。
概述:
心力衰竭
? 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固酮系统(RAAS)的参与。
基本病因:
? 原发性心肌损害: ? (1)缺血性心脏病; ? (2)心肌炎和心肌病; ? (3)代谢性疾病; ? 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 (2)容量负荷过重;
心力衰竭
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
?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 知晓率及治疗达标率低下, 高血压 和冠心病一样已成为 HF的主要病因 之一。
? 7.洋地黄制剂:
? 适应症: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
者左室收缩性心衰;
? 禁忌症:急性心肌梗死 24小时内;
? 无效:单纯二尖瓣狭窄、单纯舒张
性心衰;
高血压病
(hypertension )
主要内容
? 一、概述; ? 二、分类; ? 三、诊断(动态血压检查); ? 四、常见继发性高血压; ? 五、急进型高血压; ? 六、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全心衰的临床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
? 兼有左心衰、右心衰的表现。
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
?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 诊断必须包括:病因、病变部位、
心功能分级和并发心律失常的诊 断;
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
? 心电图表现无特异性。 ? X线表现:左心衰竭时心脏扩大。 ? 心脏超声:测定左室的收缩功能及
(一)概述:
高血压
? 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 体循环动脉压
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一)概述:
高血压: ? 危害性很大; ? 患病率很高; ? 知晓率很低; ? 控制率很低;
高血压
危害性:
高血压
?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是导致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 主要病因之一;
(四)治疗:
急性心衰
? 1.取坐位,双腿下垂;
? 2.高流量吸氧; ? 3.吗啡应用: 最为快捷有效,
扩张小血管,使病人镇静;
(四)治疗:
急性心衰
? 4.利尿剂应用:速尿静脉推注, 可重复;
? 5.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制剂;
? 6.氨茶碱:缓解支气管痉挛,正 性肌力和利尿作用;
(四)治疗:
急性心衰
(三)临床表现 及诊断 急性心衰
? 症状:急性肺水肿,突发严重呼吸 困难、强迫坐位、大汗、烦躁、咳 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三)临床表现 及诊断 急性心衰
? 体征:两肺满布湿罗音、可闻及 哮鸣音,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期 第三心音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 二心音亢进。
(四)治疗:
急性心衰
? 强调尽快确诊,尽快、有效的 治疗。
分类 :
心力衰竭
? 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 ? 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 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
一、慢性心力衰竭
? (一)临床表现 ? 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 (二)诊断 ? (三)治疗
左心衰的临床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
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症状: (1)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劳力性-
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头昏、心悸等;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 治疗目标: ? 1.改善症状; ? 2.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 3.减慢病情进展,延长寿命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 一、消除诱因;
? 二、减轻心脏负荷:利尿剂、血管扩张 剂;
? 三、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类、非洋地 黄类;
? 四、纠正神经内分泌的平衡失调: β受 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诱因:
心力衰竭
? 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 ? 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紊
乱、肺栓塞、劳累过度、贫 血等
心功能分级(NYHA ) 心力衰竭
体力活 乏力、心悸、气促、心绞痛等
动
症状
I级 不受限 一般无
II 级 III 级 IV 级
轻度受 限
明显受 限
严重受 限
静息无,日常活动有 静息无,低于日常活动有 静息有症状
左心衰的临床表现 体征: (1)肺部罗音; (2)心脏体征;
慢性心力衰竭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
? 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 症状: ? (1)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等 ? (2)劳力性呼吸困难;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 体征: ? (1)水肿; ? (2)颈静脉征; ? (3)胸腔积液; ? (4)肝肿大; ? (5)心脏体征;
(一)概述
急性心力衰竭
? 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 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导致 急性心排血量显著、急剧的降低 , 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 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 淤血的临床表现。
(二)病因
急性心衰
? 常见于急性广泛心肌梗死、 严重高血压、重度二尖瓣狭 窄或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概述:
心力衰竭
?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据高不 下:
? 美国每年约有43万新病人;
? 诊断为HF的病人,每年死亡大于20万,5 年死亡率50%;重度HF,一年内将有 50~60%死亡,超过恶性肿瘤;
概述:
心力衰竭
? 心肌重构机理: ? 轻度左心室功能受损时,心脏会出
现修复和适应性改变,包括心肌肥 大,如果适应不充分,就会出现轻 度的左心室扩大
舒张功能。
鉴别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
心源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
发病年龄
中老年
青少年
病史有心脏病史源自有过敏史症状原发心脏病症状、 呼吸困难、泡沫 痰
多无此类症状
体征
双肺底湿罗音
以哮鸣音为主
对治疗的 速尿、西地兰有 激素、茶碱类有
反应
效
效
鉴别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
? 右心衰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 炎、肾炎、肝硬化引起的水肿和 腹水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