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_2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中最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地方之一,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加强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设立专门的指挥部或火灾防范组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施严格的巡查制度和检查制度,加强对现场各项防火防爆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安全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泄漏报警装置,及时发现泄漏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对可燃气体管道和液体容器采取密封措施,以防止泄漏。
同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工艺管理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工艺措施,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作业时,要对焊接区域进行临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防火涂料、防火布等,防止飞溅的火花引发事故。
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妥善的存储和管理,确保其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危险。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生。
同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应急照明设备、呼吸器等,以备不时之需。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检查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例如,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防止因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提高人员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三篇)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一、1.火药燃烧的特性(1)能量特征。
标志火药作功能力的参量,一般是指1kg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做的功。
(2)燃烧特性。
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3)力学特性。
火药具有的强度,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能承受在使用和勤务处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保证稳定燃烧。
(4)安定性。
火药必须在长期贮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
为改善火药的安定性,一般在火药中加入少量的化学安定剂,如二苯胶等。
(5)安全性。
在配方设计时必须考虑火药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安全可靠,不发生爆轰。
2.炸药爆炸的三要素(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在炸药的爆炸变化过程中,炸药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热的释放是爆炸变化过程的发生和自行传播的必要条件。
爆炸变化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称爆炸热(或爆热),一般常用炸药的爆热约在3700~7500kJ/kg。
(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炸药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事先充分混合和接近,许多炸药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共存一个分子内,能够发生快速的逐层传递的化学反应,使爆炸过程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通常为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
(3)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二、1.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火炸药在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火炸药的敏感程度,简称火炸药的感度。
火炸药有各种不同的感度,一般有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针刺感度)、电感度(交直流电感度、静电感度、射频感度)、光感度(可见光感度、激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度。
2.爆炸影响因素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量、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和壳体的密封、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三、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产品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分类、特点、危害及发生发展历程燃烧爆炸事故的类型按过程分为:(1)定压燃烧燃烧产物能及时排放,其压力始终与初始环境压力相平衡,直接危害不大,但可诱发火灾或爆炸;燃烧过程较慢,燃烧传播速度通常每秒数毫米到每秒数米,最大的也只有每秒数百米。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1. 规程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加强企业和公共场所的防火防爆工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防火防爆基础知识、防火防爆设备配置、防火防爆应急措施等。
2.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2.1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火灾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火源暴露、电线老化等。
因此,加强火灾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2.2 火灾的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制度,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2)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3)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火灾逃生演练。
3. 防火防爆设备配置3.1 常见防火防爆设备常见的防火防爆设备有火灾报警器、灭火器、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设备配置要求(1)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配置防火防爆设备。
(2)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4. 防火防爆应急措施4.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是减少火灾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疏散、灭火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
4.2 应急物资的配置应急物资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提供救援的重要条件之一。
应急物资的配置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救生绳等。
这些物资应安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4.3 应急演练的组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提高员工火灾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演练过程应真实、严肃,能够提高员工的实际应对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5. 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是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6. 总结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加强防火防爆工作、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2024年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2篇)
2024年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规定,以确保防火防爆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的防火防爆工作。
第三条防火防爆工作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应对火灾爆炸事故的能力。
第四条防火防爆工作应当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防火防爆基本要求第五条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居民建筑等各类建筑物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爆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六条防火防爆设施和设备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并经过专业机构的验收。
第七条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物品等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存储、运输和使用,并制定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第八条建筑物内部应当设置合适的防火防爆分隔,保证火灾不蔓延、防爆不扩散。
第九条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应当制定防火防爆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和群众的应急疏散能力。
第十条煤矿、石油化工等高风险行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常态化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
第三章火灾防控要点第十一条火灾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火势,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第十二条建筑物内部应当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供工作人员和群众及时使用。
第十三条定期进行火灾防控演练,提高员工和群众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建筑物应当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
第四章爆炸防控要点第十五条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存储和使用,并制定相应的防爆措施。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爆设备和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十七条定期组织爆炸防控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八条所有爆炸物品都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定,并严禁私自携带、使用。
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二篇)
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铁路交通成为了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铁路交通中,防火防爆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就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进行探讨,为提高铁路交通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核心在于对火灾和爆炸的预防。
针对火灾,铁路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车厢内部设施和材料进行严格的阻燃处理,确保火源无法蔓延。
二是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置。
三是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火灾处理能力。
针对爆炸,铁路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爆炸物品进行严格的管控,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二是在铁路站点设置安全门禁和视频监控设备,对可疑人员和物品进行识别和监控。
三是加强对铁路运输车辆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的机械结构和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其次,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还需注重防范外部因素对铁路交通的影响。
例如,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雷击和山火,都可能对铁路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为此,铁路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铁路线路和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是对重要区段设置雷击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是与气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获取天气变化信息,进行防范和应对。
此外,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还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一是可以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对铁路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是可以应用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技术,增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三是可以建立铁路安全信息数据库,对事故数据和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铁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确保铁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火灾和爆炸的预防措施、防范外部因素影响和应用现代科技,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能够提高铁路交通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_真题-无答案
安全生产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总分174,考试时间90分钟)1. 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
A. 闪燃B. 自燃C. 火灾D. 着火2. 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参数是( )。
A. 沸点B. 闪点C. 自燃点D. 燃点3. 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 )灭火器。
A.水型 B.泡沫C.磷酸铵盐干粉 D.二氧化碳A. 水型B. 泡沫C. 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 )D. 磷酸铵盐干粉E. 二氧化碳4. 下列( )气体属于易燃气体。
A. 二氧化碳B. 乙炔C. 氧气D. 氮气5. 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
A. 着火B. 闪燃C. 受热自燃D. 自热自燃6. 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的现象是属于( )。
A. 着火B. 闪燃C. 自热自燃D. 受热自燃7.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 )逃生。
A. 安全出口B. 乘坐客梯C. 从窗户跳出D. 乘坐货梯8.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着燃烧的危险性( )。
A. 越小B. 越大C. 无关D. 无规律9. 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
A. 消除氧化剂B. 控制可燃物C. 降低车间温度D. 冷却加热设备10. 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
A. 消除可燃物B. 消除氧化剂C. 消除着火源D. 降低系统压力11. 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 )。
A. 可燃蒸气B. 可燃液体C. 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 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12. 液体可燃物燃烧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分解—燃烧—汽化B. 燃烧—汽化—氧化分解C. 汽化—燃烧—氧化分解D. 汽化—氧化分解—燃烧13. 疏散用应急照明最低照度不应低于( )lx。
A. 0.4B. 0.5C. 0.6D. 0.714.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门内外( )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方法,用于应对和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增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通过介绍常见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来详细讨论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一、防火安全技术1. 建筑物防火安全技术: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防火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提升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设置消防设备、安装疏散通道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提高建筑物防火能力的重要手段。
2. 电气设备防火安全技术:电气设备是火灾常见的起火源之一,因此对于电气设备的防火安全尤为重要。
例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设备、定期进行巡查和检修、合理布置电缆线路等都是常见的防火安全措施。
3. 防火材料和防火涂料技术:防火材料和防火涂料是防火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对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进行防火处理,可以提高其抗火性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和火势蔓延。
4. 灭火技术:灭火技术是应对火灾的重要手段。
根据火灾的性质和火势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进行灭火工作。
为了提高灭火效果,还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和场所制定相应的灭火预案。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1. 爆炸物品的储存和运输技术:爆炸物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其安全。
例如,对储存和运输区域进行划区管理、加强门禁和监控等。
2. 防爆电气设备技术:电气设备在一些特定场所和环境中容易引发爆炸事故,对其进行防爆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采用防爆措施来避免电火花等。
3. 防静电技术:静电是引发爆炸事故的常见因素之一,因此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储存和管理易燃爆炸物品的场所应采用导电地板、穿防静电鞋等措施。
4. 防爆通风技术:通风是降低爆炸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采用专用的防爆通风设备,有效控制爆炸物品在空气中的浓度,减少爆炸的可能性。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
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
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2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2单项选择题1. 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浓度时的自燃点。
(1.0)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反应当量D、爆炸极限2. 下列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是()。
(1.0)A、运动场所B、医院C、商场D、大型港口3. 乙烷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浓度正确的是()。
(1.0)A、1.38%B、2.38%C、3.38%D、5.38%4. 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1.0)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5. 锅炉爆炸属于()。
(1.0)A、化学性爆炸B、物理性爆炸C、爆轰D、殉爆6. 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1.0)A、物理性爆炸B、爆轰C、殉爆D、化学性爆炸7.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1.0)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8. 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1.0)A、消除可燃物B、消除氧化剂C、消除着火源D、降低系统压力9. 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含氧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
(1.0)A、爆炸上限提高B、爆炸下限降低C、爆炸上限降低D、无显著变化10. 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
(1.0)A、燃爆B、爆燃C、爆炸D、殉爆11. 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1.0)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12. 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
(1.0)A、自燃点B、着火点C、闪点D、挥发性13. 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
(1.0)A、扩散燃烧B、动力燃烧C、表面燃烧D、混合燃烧14. 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
(1.0)A、消除氧化剂B、消除可燃物C、消除着火源D、降低温度15. 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
(1.0)A、氧化剂B、可燃物C、着火源D、降温16. 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由于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突发性和复杂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掌握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规律,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防止生产和生活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根本保证。
一、燃烧和爆炸燃烧和爆炸现象是一种迅速而又复杂的过程,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热能,使压力急剧上升,对周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同时,爆炸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介质,形成空气冲击波,可以传播到离爆炸中1J b很远的地方,致使事故损失严重,波及面广阔。
二、爆炸危险环境正确划分爆炸危险环境的类别和级别是选用防爆设备、采取防爆措施的基础。
我国国家标准是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环境进行分区的。
(一)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危险区域。
2、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危险区域。
3、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即使出现也仅可能是短时间存在的区域。
4、非爆炸危险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1)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2)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大体积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的10%的区域;(3)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大体积浓度超过10%,但其所出现小时不超过限定范围的区域;(4)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使用表面温度超过该区域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炽热部件的设备附近;(5)在生产装置外露天或敞开安装的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
(二)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场所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设备周围环境中悬浮粉尘、纤维量足以引起爆炸以及在电气设备表面会形成层积状粉尘、纤维而可能形成自燃或爆炸的场所。
1、10区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频繁出现的区域。
2024年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篇)
2024年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客运、货运三品查堵规定严格旅客进站、托运行包的检查,认真执行行包和货物托运的开包和过机检查,旅客列车加强列车员立岗检查和车内定期巡视制度,积极开展车内禁止吸烟的宣传和检查。
客运、货运所指的三品指的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易燃物品有汽油、香蕉水、煤油等。
易爆物品有鞭炮、雷管、丁烷等气体瓶。
有毒物品有氰化物、硒化物、强酸性液体(如硫酸、硝酸等)等。
2.列车防火防爆安全措施严格客运、货运三品查堵,加强客车电器设备的检查检测,客车和车站配备良好的消防器材,加强客车二炉一灶一电的使用管理,加强旅客车内禁止吸烟宣传和检查,加强货物装载加固的规范和检查,严格易燃、易爆货物承运制度,加强罐车的检修,严格罐车限量灌装,落实电化区段货物运输安全措施。
3.客车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旅客列车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是:旅客及旅客行包夹带易燃、易爆品上车;车内吸烟或违章用火;车辆电器设备不良或使用不当;餐车灶台作业违章操作;车辆锅炉、取暖炉、茶炉使用不当或设备不良等。
(1)一般客车车体本身为金属材料制成,但现有列车内装饰材料及座椅、床、行李等为可燃材料,遇到电火花或旅客吸烟乱丢烟头、火柴梗,会引燃车厢内的这些可燃物。
(2)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香蕉水、赛璐珞、烟花爆竹等搭乘客车,因列车的颠簸摩擦而引发大火。
(3)发生异常事故,如列车脱轨翻车等引起火灾。
(4)蓄意制造爆炸事故,引起火灾。
(5)餐车上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4.货车火灾主要原因1)货车火灾主要原因几种类型由于货车的车厢较为简陋,货物大多暴露在外,所载货物若为易燃、易爆物品,而如果牵引货车的机车为蒸汽机车,运行中不断有火星从烟囱中飞出,有可能引燃装载的货物发生火灾;运化学物品时,如混装不当或包装不良,在运行中因撞击、震动,易导致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引起火灾,遇水燃烧物品受潮起火等;扒车人员点火照明、吸烟引燃货物,或碰触电器和车的架空电线,电弧熔珠落到货物上引起火灾;由于异常事故,导致货车脱轨翻车引起火灾。
防火防爆技术(二)
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装盛可燃易爆介质的设备和管路,如果气密性不好,就会由于介质的流动性和扩散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逸出;的可燃易爆物质,在设备和管路周围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样的道理,当设备或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时,空气就会渗入,使设备或系统内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密闭不良是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容易发生可燃易燃物质泄漏的部位主要有设备的转轴与壳体或墙体的密封处,设备的各种孔(人孔、手孔、清扫孔)盖及封头盖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设备与管道、管件的各个连接处等。
为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密闭性;在验收新的设备时,在设备修理之后及在使用过程小,必须根据压力计的读数用水压试验来检查其密闭性,测定其是否漏气并进行气体分析。
此外,可于接缝处涂抹肥皂液进行充气检测。
为了检查无味气体(氢、甲烷等)是否漏出,可在其中加入显味剂(硫醇、氨等)。
当设备内部充满易爆物质时,要采用正压操作,以防外部空气渗入设备内。
设备内的压力必须加以控制,不能高于或低于额定的数值。
压力过高,轻则渗漏加剧,重则破裂导致大量可燃物质排出;压力过低,就有渗入空气、发生爆炸的可能。
通常应设置压力报警器,在设备内压力失常时及时报警。
对爆炸危险度大的可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以及危险设备和系统,在连接处应尽量采用焊接接头,减少法兰连接。
3.厂房通风要使设备达到绝对密闭是很难办到的,总会有一些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而且生产过程中某些工艺(如喷漆)会大量释放可燃性物质。
因此,必须用通风的方法使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危险的程度,一般应控制在爆炸下限1/5以下。
如果挥发物既有爆炸性又对人体有害,其浓度应同时控制到满足《工业企业没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到气体的相对密度。
某些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即使是少量物质,如果在地沟等低洼地带积聚,也可能达到爆炸极限。
此时,车间或厂房的下部亦应设通风口,使可燃易爆物质及时排出。
防火防爆技术(二)
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装盛可燃易爆介质的设备和管路,如果气密性不好,就会由于介质的流动性和扩散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逸出;的可燃易爆物质,在设备和管路周围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样的道理,当设备或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时,空气就会渗入,使设备或系统内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密闭不良是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容易发生可燃易燃物质泄漏的部位主要有设备的转轴与壳体或墙体的密封处,设备的各种孔(人孔、手孔、清扫孔)盖及封头盖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设备与管道、管件的各个连接处等。
为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密闭性;在验收新的设备时,在设备修理之后及在使用过程小,必须根据压力计的读数用水压试验来检查其密闭性,测定其是否漏气并进行气体分析。
此外,可于接缝处涂抹肥皂液进行充气检测。
为了检查无味气体(氢、甲烷等)是否漏出,可在其中加入显味剂(硫醇、氨等)。
当设备内部充满易爆物质时,要采用正压操作,以防外部空气渗入设备内。
设备内的压力必须加以控制,不能高于或低于额定的数值。
压力过高,轻则渗漏加剧,重则破裂导致大量可燃物质排出;压力过低,就有渗入空气、发生爆炸的可能。
通常应设置压力报警器,在设备内压力失常时及时报警。
对爆炸危险度大的可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以及危险设备和系统,在连接处应尽量采用焊接接头,减少法兰连接。
3.厂房通风要使设备达到绝对密闭是很难办到的,总会有一些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而且生产过程中某些工艺(如喷漆)会大量释放可燃性物质。
因此,必须用通风的方法使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危险的程度,一般应控制在爆炸下限1/5以下。
如果挥发物既有爆炸性又对人体有害,其浓度应同时控制到满足《工业企业没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到气体的相对密度。
某些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即使是少量物质,如果在地沟等低洼地带积聚,也可能达到爆炸极限。
此时,车间或厂房的下部亦应设通风口,使可燃易爆物质及时排出。
地大20秋《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线作业二【标准答案】
(单选题)1: ( )是一种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
A: 阴燃
B: 引燃
C: 自燃
D: 闪燃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47。
某商场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则这起火灾事故属于( )。
A: 特别重大火灾
B: 重大火灾
C: 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最强烈的浓度是( )
A: 爆炸下限
B: 爆炸极限
C: 爆炸上限
D: 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焰即不能通过。
这一间距称( )。
A: 最小灭火空间
B: 最大灭火空间
C: 当量直径
D: 最小直径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火灾隐患的控制措施中,是( )消防安全检查评估的首要措施。
A: 火灾预防措施
B: 火灾限制措施
C: 火灾扑救措施
D: 火灾疏散措施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在火场上,80%死亡来自于( )的危害。
A: 高温
B: 烟毒
C: 辐射
D: 踩踏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根据闪点,我国将燃烧液体危险等级分为( )级。
防火防爆工程学_2
2.1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产生化学性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 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基本理论.也 可以说,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全部技术措施 的实质,就是制止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 时存在。 现代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数 量庞大,而且生产过程情况复杂,因此需要根据 不同的条件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护措施.但从总体 来说,预防爆炸的技术措施,都是在防爆技术基 本理论指导下采取的。
四、测爆仪
•
爆炸事故是在具备一定的可燃气、氧气 和火源这三要素的条件下出现的.其中可 燃气的偶然泄漏和积聚程度,是现场爆炸 危险性的主要监测指标,相应的测爆仪和 报警器便是监测现场爆炸性气体泄漏危险 程度的重要工具。 厂矿常用的可燃气测量仪表的原理有热 催化、热导、气敏和光干涉等四种。
• (一) 热催化原理 热催化检测原理如图4所示,在检测元件R1作用下,可燃气 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燃烧热,其大小与可燃气浓度成比例。 检测元件通常用铂丝制成。气样进入工作室后在检测元件上放 出燃烧热,由灵敏电流计M指示出气样的相对浓度,这种仪表 的满刻度值通常等于可燃气的爆炸下限。 • (二)热导原理 利用被测气体的导热与纯净空气的导热性的差异,把可燃 气体的浓度转换为加热丝温度和电路的变化,在电阻温度计上 反应出来。其检测原理与热催化原理的电路相同。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
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同时 存在,就是防爆技术的基本理论 首先,消除可燃物 其次,消除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 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最后,控制火源
2.2 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一、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与预防原则
1、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
采取预防措施是战胜火灾和爆炸的根本办法。为此, 应当分析有关火灾和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从而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压力容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2篇)
压力容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1、氧气瓶要有防震胶圈,瓶嘴有安全帽,禁止沾染油脂,要轻搬轻运,不得碰撞。
2、使用氧气、乙炔两瓶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____米,两瓶距明火水平距离不小于____米,并禁止放在高压线下使用。
3、锅炉、风包、气包必须有安全阀、压力表。
茶炉禁止充压使用,高低压蒸汽禁止连通混合使用。
4、凡属安全设施,如防爆门、人孔、切断阀、逆止阀、降压阀、放散阀等,不得随意改变捆绑,增加配重。
5、打开压力容器时,切记先放气,后打开,不得随放随打。
6、存放油类、木材、绵纱、乙炔、氧气、易爆物品的地方,必须备有水管、沙子、灭火器等消防用具。
各电气操作室禁止存放上述物品,必须备有四氯化碳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7、临时席棚、帆布棚、油毡棚,禁止靠近高温火源或搭在高压线下边。
8、焊接或开始割时,应检查周围,有易燃物要清除掉,采取防火措施。
9、严禁私带火种进入易燃易爆区。
10、危险域域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
压力容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2)压力容器是经过特殊设计和制造的容器,用于储存或运输高压气体、液体或其他可压缩物质。
由于存储的物质具有较高的压力和能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防火和防爆是压力容器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力容器防火和防爆的安全技术规定。
一、压力容器防火技术规定1. 安装位置选择压力容器的安装位置应远离易燃物质和火源,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根据压力容器的具体要求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应选择安装在室外还是室内。
2. 防火墙和防火隔离根据压力容器的大小和储存物质的特性,应设置适当的防火墙或防火隔离设施。
防火墙和防火隔离设施应具备一定的防火、隔热和耐火性能,以保护压力容器免受周围火灾的影响。
3. 自动灭火系统为了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应在容器周围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应根据容器的大小和储存物质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灭火介质和灭火装置。
4. 检修和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压力容器是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
防火防爆技术(二)
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装盛可燃易爆介质的设备和管路,如果气密性不好,就会由于介质的流动性和扩散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逸出;的可燃易爆物质,在设备和管路周围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样的道理,当设备或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时,空气就会渗入,使设备或系统内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密闭不良是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容易发生可燃易燃物质泄漏的部位主要有设备的转轴与壳体或墙体的密封处,设备的各种孔(人孔、手孔、清扫孔)盖及封头盖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设备与管道、管件的各个连接处等。
为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密闭性;在验收新的设备时,在设备修理之后及在使用过程小,必须根据压力计的读数用水压试验来检查其密闭性,测定其是否漏气并进行气体分析。
此外,可于接缝处涂抹肥皂液进行充气检测。
为了检查无味气体(氢、甲烷等)是否漏出,可在其中加入显味剂(硫醇、氨等)。
当设备内部充满易爆物质时,要采用正压操作,以防外部空气渗入设备内。
设备内的压力必须加以控制,不能高于或低于额定的数值。
压力过高,轻则渗漏加剧,重则破裂导致大量可燃物质排出;压力过低,就有渗入空气、发生爆炸的可能。
通常应设置压力报警器,在设备内压力失常时及时报警。
对爆炸危险度大的可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以及危险设备和系统,在连接处应尽量采用焊接接头,减少法兰连接。
3.厂房通风要使设备达到绝对密闭是很难办到的,总会有一些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而且生产过程中某些工艺(如喷漆)会大量释放可燃性物质。
因此,必须用通风的方法使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危险的程度,一般应控制在爆炸下限1/5以下。
如果挥发物既有爆炸性又对人体有害,其浓度应同时控制到满足《工业企业没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到气体的相对密度。
某些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即使是少量物质,如果在地沟等低洼地带积聚,也可能达到爆炸极限。
此时,车间或厂房的下部亦应设通风口,使可燃易爆物质及时排出。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5、常见爆炸类型
B、产生的能量是气体爆炸的数倍,温度可上升到 2000-3000℃左右,这是因为单位体积内碳氢化合物多。 粉尘爆炸首先出现爆炸,过0.1-0.2s后,形成火焰,在 常温常压下,火焰波初期速度为2-3m/s,因燃烧粉尘的 膨胀,继而压力上升,其速度以加速度增加。由爆炸引 起的冲击波传播速度约为300m/s,并且随火焰速度的上 升而上升,比火焰速度快得多。
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 加热时间
它是表达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危险性的重 要参数。如氢气的最小点火能为0.02mJ。正庚烷为 0.7mJ
(2)着火延滞期(诱导期)
——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 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
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在燃烧 过程中又称为着火延滞期或着火落后期。单位用ms 标识。
着火(自燃或点燃)
持续燃烧 放热 物质燃烧过程示意图
气态可燃物: ——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
气边混合边燃烧。
可燃气体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身 的氧化分解,在火源作用下被加热到 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 是最容易燃烧的。
液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 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2.火灾的定义
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 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人员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 火灾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化合物在 外部条件(如撞击、摩擦、受热)作 用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气 体而引起的爆炸。
(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现象
当空气中: 乙炔浓度在1.5~82﹪时 氢浓度在4~76﹪时 汽油浓度在1.1~7﹪时 棉尘浓度等于大于100 g/㎡时
2、燃烧的发生条件
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都有 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
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 氧化剂、点火源。
可燃物是火灾的危险源。
根据物质燃烧的情况分为:可 燃物、难燃物、不燃物。
火柴燃烧产生的
热量传给纸的一
角,纸被加热达到
纸
着火温度(130℃) 而点燃。
纸燃烧产生的热量又把 周边未着火的纸加热到 着火温度,使之被点燃。 纸不断地着火燃烧。
闪点是火灾危险性分类指标: 闪点<28℃是 甲类火灾危险性, 28℃≤闪点<60℃是乙类, 闪点≥60℃是丙类。
炸药厂TNT包装车间
TNT包装车间操作台突然发生炸药燃烧,
爆炸现场 车间自动喷淋系统失效,工人又不会手动
启动喷淋系统,炸药燃烧后爆炸。
四、化学爆炸
化学反应中产生大量气体和大量 热量才会发生化学爆炸
点燃
纸
点燃 外部的火种强行把可燃物加热
达到着火温度,使可燃物被点燃。
燃点:强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受热自燃
自燃 外部供给
吸收 热量 自身产生
布
自热自燃 油 +氧
受热 散热 不良 自热 自燃 蓄热 自燃
不断 蓄热
升温
不断 升温
热 达到着火温度
自燃点:自发着
油布 火的最低温度 自发着火
闪燃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 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蒸气增多 少,没有足够蒸气补充,火一闪而灭。
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下
温度低,乙醇蒸气数量少,没有足够的可燃物故不着火。
4、三种燃烧类型及相应火灾危险性指标的 消防意义
三种燃烧类型反映了可燃物三种不同的着火 方式︰强制点燃,自发着火,可燃液体因其蒸 汽被引燃而着火。
可燃物的燃点、自燃点、闪点越低表示其越 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越要加强管理。能 自热自燃的火灾危险性最大。
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上 连续燃烧 至乙醇烧完
乙醇的
蒸 气多少
乙醇的
温 度高低
直 接 相关
乙醇温度在 12℃闪点
乙醇蒸气
一闪而灭的瞬间燃烧闪燃
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下 乙醇 不着火(因蒸气数量不足)
闪燃是可燃液体特有的燃烧理象 可升华的可燃固体也会闪燃
乙醇温度升高到闪点12℃以上
温度继续升高,蒸气数量更多,燃烧产生的
◇防雷击。
2、爆炸浓度极限及应用
乙炔 1.5~82﹪ 氢 4~76 ﹪
(2)严格控制各种点火源,使其与爆炸性混合物隔 离。
火源控制
◇严禁动焊和有明火、高温表面。
◇防止碰撞火花:如应使用不发火工具,严 禁使用铁质工具,鞋底不得有铁钉等。
◇所有用电设备和线路均为相应等级的防爆 电器,整体防爆。
◇防止静电放电:避免产生静电,采取静电 消除措施,如控制流体流速,静电接地, 避免采用摩擦传动,空气加湿,穿防静电 的工作服和鞋等。
央视新楼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亿
蓝极速网吧火灾死亡25人
一、燃烧及其发生的 条件和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1、燃烧的特征
(1)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烟气,高温
烟气扩散是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主要原因。
(3)反应消耗氧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窒息
中毒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
热量更多,传给乙醇的热量也更多,吸热更
多挥发也更多,源源不断有足够蒸气补充,
火持续燃烧 。
乙醇热蒸量气 乙醇温度升高达到闪点12℃时
随温度升高,乙醇蒸气数量增多,达到足以
乙醇
发生燃烧的数量, 蒸气被点燃。但因刚达 到闪点,蒸气总量较少,燃烧产生的热量较
温度升高 少,传给乙醇的热量也较少,吸热少,挥发也
可燃物:能被 点燃且点燃后 移去火种能继 续维持燃烧
难燃物:能被点燃但点燃后移去火 种不能继续维持燃烧。
原因:燃烧时放热量太少,不足以
把未着火的加热到着火温度。
不燃物:在空气中Biblioteka 能被点燃。 注意: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燃,但在 纯氧中可燃,例如铁。
氧化剂(助燃物):帮助可燃物燃烧
自然状态下空气中含氧21﹪
灭火原理:消除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
防火灭火途径:使燃烧三要素
(1)不同时具备 不论固体液体都变成气体再 (2)没有足够数量 燃烧,燃烧时有火焰,叫有焰 (3)不能相互作用 燃烧。
4、燃烧的历程
气体
液体
熔化或分解
蒸发或分解
升华或分解
二、燃烧的类型与相应的 火灾危险性指标
1、点燃(强制着火)与燃点 2、自燃(自发着火、包括受热自 燃与自热自燃)与自燃点 3、闪燃与闪点
含氧21﹪,蜡烛正常燃烧。 燃烧消耗氧,含氧量下降,火焰变小。 含氧继续下降,火焰变得更小。 含氧下降到16﹪,火焰熄灭。
随含氧下降火势变弱,当含氧下降到10﹪ 以下大多数可燃物都无法燃烧。反之火势变 大,在纯氧中鉄也能燃烧。
可燃物、氧化剂是燃烧的物质条件。
点火源是燃烧的能量条件,使氧化
反应 启动并持续进行。
从能量的角度点火源分为热火源、电火源、 机械火源、化学火源。
燃烧的发生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 具备、都有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
即: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时燃烧 才能发生,也必定会发生。 (1)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 (2)燃烧三要素都有足够数量; (3)燃烧三要素彼此相互作用。
3、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防火原理:防止形成燃烧的条件
遇上火源会爆炸
(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1、爆炸发生的条件
(1)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 (或助燃气体)均匀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 (这浓度范围叫爆炸浓度极限)形成了爆炸性混 合物。
(2)爆炸性混合物与有足够点火能量的点火源作 用。
2、预防措施——防止形成爆炸发生的条件
(1)防止泄漏,加强通风,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点火源的本质是热量,明火是常
見的点火源,但点火源不仅仅是明火, 凡是可以把可燃物加热达到着火温
度,引燃可燃物的能量条件都可以成 为点火源。
◇生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这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轴瓦没油润滑干磨而发热 这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电线过载、短路引起火灾 这是电能转换为热能
◇焊渣飞溅落在易燃物上引起火灾 这是焊渣本身具有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