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23 翻译文言语句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 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 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中的句子

(测试时间:90分钟)一、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

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

”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

太子齰痈而色难之。

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

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译文: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

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译文: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译文: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题

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译文: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3.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起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古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府。

)(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4.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译文: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

(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译文: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

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6.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译文: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其……欤?:兼表反问)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译文: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8.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2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2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任务突破练二十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新高考Ⅱ卷)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5分)(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5分)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新高考Ⅱ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5分)(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5分)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弘玄先生老而贫,日以著述为事;出无舆从,一童子挟书自随,步履如飞。

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先生以国子上舍生,倅霍邑、夷陵。

今世为官,耻不出进士,不肯为尽力。

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故予复述先生为两州之迹,其志有足悲者。

使为进士,岂非世之所称才贤者哉?(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5分)(2)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5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如何突破难点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如何突破难点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如何突破难点高中文言文学习,比较难的应该是文言文翻译,尤其是考场文言文翻译。

而翻译的难点往往是在有特殊句式(尤其是省略介词“于”的省略句)和谓语动词有词类活用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掉进陷阱里面。

比如《伏湛传》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划线句子: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伏)湛上疏谏曰:“……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

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

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

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

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

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

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

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

”帝览其奏,竟不亲征。

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一句,学生(某学校语文整体水平还不错的高二学生)在阅读翻译过程中正确率不足5%。

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尚资内郡”的翻译上,绝大多数学生都翻译为“(渔阳)尚且资助内地的郡”。

一结合语境,马上就会明白,这个意思与语境不符合,是矛盾的,正确的应该是“(渔阳)尚且需要内地的郡资助”。

因为前面的已经讲了(渔阳)贡税微博,划线句子中在“尚资内郡”后面也有一个“况今荒耗”,“况”就是何况,其表达的前后语义关系应该是递进,以前贡税微薄,何况现在荒耗了,结果就是贡税更微薄甚至没有。

如此简单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当然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到学生缺乏语境意识,没有结合语境去整体理解语段内容,从而推导这句话的意思。

但如此高比例的学生都这样犯错,是不是可以思考,还有其他原因,或者说是不是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笔者以为,除了语境意识缺乏,还有就是这个句子本身极具迷惑性,从语法和逻辑的角度,完全孤立看“(渔阳)尚资内郡”一句,翻译成渔阳郡尚且资助内地的郡,没有毛病,这是这句话给学生的第一感觉,因为学生习惯按照主谓宾的顺序理解语句,这时“资”这个动词就是很普通的主动用法,“渔阳”是施动者,“内郡”是受动者。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2. 联系成语。文言词的某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许很少见到,但在一些成语中却依旧保留着。如2005年重庆卷第14题翻译“发椟出券归其主”,句中“椟”字联系成语“买椟还珠”便可推断出是“木匣”之意。再如《宗泽治兵严而有方》中“谓仲祖胁从,贷之”一句,“贷”字的解释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就不难推知是“宽恕”之意。
3. 被动。这种句式虽较为常见,但如果忽视,也很容易被扣分。如2005年广东卷第13题中“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即为典型的被动句,译为“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嫉恨,所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再如2005福建卷第9题“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译为“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例8.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
[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
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
例7.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2006年高考重庆卷)
[误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
[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正确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考生做文言文翻译题时,不防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的译文是否正确.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语句翻译突破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语句翻译突破
▪ 提醒:审题确认后要标记,翻译时要落实。
2020/11/10
22
练习: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
▪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 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 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 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 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 ,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个儿子不团 结。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
亮,总共去了三 次,才见到他。
2020/11/10
16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 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 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2020/11/10
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
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 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 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 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020/11/10
3
▪ D.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 鄙无耻。
2020/11/10
11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 为上卿。
2020/11/10
12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2020/11/10
13
判断正误: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 骨的强壮。
2020/11/10

新高考语文考点23文言翻译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

新高考语文考点23文言翻译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

考点22 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

应对此题,需要考生不断扩大积累、强化训练。

语句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技术,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Z知识建构hi shi jian gouJ 解题流程ie ti liu cheng审、读、答,精准突破语句翻译的审题环节相当重要,不可忽视。

其审题的关键不在题干上,而在译句上。

审读译句时,一要审句子特征,二要审得分点。

审读句子特征,先从句子本身看,看它是叙述句还是议论句、疑问句(抒情句很少),如是疑问句,还要进一步看是一般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再从句子内部看,是一般叙事性句子还是人物语言句,如果句子太长,像课标卷所选句子很长,还要看由几个小句子组成。

再从句子外部看,看译句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上下句各是什么。

审读最关键的还是要审出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有得分的可能。

这一点只有从多角度审读,才能牢牢锁定得分点。

①从文言知识点看,实词主要放在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及疑难词上;虚词主要放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上,尤其是高频虚词以、之、其、为、乃等;特殊句式主要放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上。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必背古文重点语句及翻译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必背古文重点语句及翻译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必背古文重点语句及翻译《赤壁赋》重点句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自由漂流,越过茫茫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这声音)能使深谷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住的地方吗?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但如今在哪里呢?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眼睛,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译文:秦惠王把这件事当作了忧患,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远。

6、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洁净的身体,去受浑浊脏物的污染呢?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23 翻译文言语句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采用主观题型,提高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其难点主要在对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对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的正确处理,对语句整体语意的总体把握等。

●难点磁场[试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后各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

方时多虞(指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握兵在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

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

子仪至泾阳来朝,中外俱有变。

乃入见,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人之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指赴宴),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于公。

其下衷(贴身内衣,引申为穿在里面)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天谴,非人患也。

译文:②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译文:[试题2](★★★★)(原文见难点18选文一)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①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②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案例探究[案例1](★★★★★)(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题在第Ⅱ卷)①其李将军之谓也?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参考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错解分析:主要存在问题有两点,一是对第一句的固定格式翻译不准确,二是对“知与不知”后的成分未能合理补出。

方法技巧:①句主要涉及对文言固定句式的理解与翻译,原句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一种肯定性的推断,“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谓”,说也。

翻译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气特点。

②句中有省略,而且省略的是中心词,“知”指“知之人”,“不知”指“不知之人”,这种情况在《出师表》中也有例句,如:“宫中(之吏)府中(之吏)俱为一体”,“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等等。

这种情况在翻译时要补出来。

[案例2](★★★★★)(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参考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译为“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

错解分析:此题翻译不准确主要有两个问题:1.不了解语段的整体内容与倾向。

2.对二句中的“多”的意思理解错误。

方法技巧:翻译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思想倾向、故事大意、主要细节等),二要对具体的语句进行逐词落实。

●锦囊妙计一、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就是要忠于原文,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不随意改变原句结构特点(句式特点);做到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和习惯。

从高考考查特点及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试题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是一种次要的方法。

所谓直译,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逐一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要首先考虑译句与原文语句相对照词句用法的落实情况。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文言翻译中的一些规则和技巧,如省略成分的辨识和补出,修辞格的恰当翻译,变序句子的结构处理,一些文言文中特殊表达现象的恰当处理,个别特殊句子的扩充或凝缩等。

二、翻译文言语句,一般要抓住以下有关问题1.从整体上理解并翻译语句。

2.一般以直译为主,在用直译无法准确传达原文意思时,可用意译。

3.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成分。

4.在句式、语句结构等方面尽可能与原文一致。

5.在情感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尽可能与原文一致。

6.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要求。

●歼灭难点训练(★★★★)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语句,完成1~2题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

田横惧诛。

而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岛中。

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

田横因谢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传车)指洛阳。

1.而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岛中。

译文:2.齐人贤者多附焉。

译文:3.乃复使使持节告以诏商状译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以救赵。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疲,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斗秦赵。

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今岁饥民贫,士卒半菽,军无见粮。

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

赵举秦强,何敝之承!”(斩宋义后)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

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翻译下面两个语句。

4.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疲。

译文:5.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译文:(★★★★★)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横线语句,完成6~8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①开封府,迁右词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就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能欺。

注:①权知:此处指调任某州知府。

6.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译文:7.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译文:8.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译文: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①这是上天责罚,并非人事祸患。

②(你)若不是德高望重的人,能够(对我)不怀疑吗?(一句中“天谴”意为天的惩罚,“人患”意为人为的祸患。

二句中“致”意为招致,“得无……乎”,能够不招来你的怀疑吗?)2.(参考)①于是全心支持(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

②中原上层男女到江南避乱的有十分之六七。

歼灭难点训练一、1.(田横)与他的党徒五百多人渡过海跑到一个岛上居住。

2.齐地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归附他们。

3.(高帝)再次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上指示郦商的情况告诉田横。

[1句中“徒属”指部下、党羽,“入海”指渡海。

2句中“齐人贤者”为定语后置。

3句中注意两个“使”连用的情况,第一个作动词,“派”;第二个为名词,“使者”。

]二、4.现在秦军攻打赵军,秦军战胜了也会疲劳。

5.以此向士卒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第一句话中涉及到三方,应搞清其之间的关系。

第二句应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翻译;若把后半部分理解为“士兵都将战死,没有一个人能回来”,那可大错了。

]三、(参考)6.端州出产砚,前任太守借口进贡,全都索取几十倍的端砚送给权贵。

7.包拯让做砚的人只做够上贡的数目,到任职期满,他自己没有带一个端砚回去。

8.人们认为包拯一笑,比黄河水变清还难得一见。

[①句中“第”当“只”讲。

②句是一个比喻句,要准确把握其意思。

3句意思比较复杂,应逐项落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