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罐实验
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介绍及发酵罐的空消实验报告
![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介绍及发酵罐的空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dd9a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9.png)
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介绍及发酵罐的空消实验报告小型啤酒酿造设备是一种用于在家中或小型酒吧等场所酿造啤酒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系列的酿造罐和附属设备组成,包括发酵罐、糖化罐、水槽、酿造桶、酿造花蕾等。
这些设备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口味自由选择和调整,以酿造出符合个人口味的啤酒。
发酵罐是小型啤酒酿造设备中一个核心的组件。
有许多类型的发酵罐可供选择,包括铸铁罐、塑料罐、不锈钢罐等。
不同类型的发酵罐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铸铁罐保持温度稳定性高,但重量较重并且易生锈;塑料罐轻便且价格相对较低,但不够耐用;不锈钢罐具有优良的耐性能和安全性能,但价格较高。
发酵罐的功能是在发酵过程中提供一个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在制作啤酒的发酵过程中,酵母将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发酵罐能够提供一个密封的环境,使二氧化碳排出,同时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入侵。
此外,发酵罐还具有可调节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保持在合适的发酵温度范围内。
发酵罐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
首先,将麦芽和热水放入糖化罐中,进行糖化反应,形成啤酒的原汁;然后,将原汁倒入发酵罐中,加入酵母,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发酵反应。
最后,将发酵完成的啤酒转入酿造桶中进行二次发酵和储存。
发酵罐的使用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污染;使用前检查罐体是否有损坏,以确保发酵过程的安全性;及时控制发酵温度,保证发酵反应的进行。
实验目的:通过发酵罐的空消实验,验证发酵罐的密封性能和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器材和试剂:发酵罐、氧气气球、酵母、糖水溶液。
实验步骤:1.准备好发酵罐,确保罐子干净无污染。
2.在发酵罐底部放置适量的酵母。
3.将糖水溶液倒入发酵罐,密封好。
4.在发酵罐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氧气气球。
5.观察气球和罐子顶部是否有气体泄漏,如果有则需要重新密封。
6.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气球逐渐膨胀。
这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酵母通过分解糖水产生了二氧化碳,并且二氧化碳通过发酵罐的密封性能排出。
发酵罐设计实验报告
![发酵罐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24208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7.png)
80m3 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第一章设计方案1.1发酵罐体积确实定1.2发酵罐散热方式确实定1.3搅拌桨的选择和搅拌层数确实定其次章设备参数确实定2.1发酵罐搅拌器搅拌功率的计算2.2发酵罐散热设备的计算第三章设计计算汇总表3.1 设计数据汇总表附图:80m3通用式发酵罐工艺条件图0 第一章 设计方案1.1 发酵罐体积确实定所设计发酵罐为通用式发酵罐,且公称容积为 80m ³。
公称容积近似为圆柱体容积,设 H =3D由于是通用式发酵罐,所以可得D =V =3√π D 2H 4V 0解得发酵罐直径D = 3.24m 取发酵罐直径D = 3.5m通用式发酵罐主要尺寸如下:0.785 × 31. 本设计取H 0 = 3即H = 3D = 10.5mD取发酵罐高H 0 = 10m 2. 搅拌器直径承受六弯叶涡轮搅拌器,直径为D i = D/3 = 3.5 ÷ 3 = 1.2m3. 相邻两组搅拌器的间距本设计S = 3D i = 3.5m 4. 下搅拌器与罐底距离:故本设计取C = D i = 1.2m 5. 挡板宽度和与罐壁距离挡板宽度:W = 0.1D i = 0.12m 挡板与罐壁的距离:B = W /5 = 0.02m 6. 封头高度h = h a + h b当封头公称直径2m 时,h b = 25mm当封头的公称直径大于2m 时,h b = 40mm 。
4本设计D > 2m ,h b = 40mm式中,h a 当为标准封头时取h a = 0.25D = 3.5= 0.9 。
7. 装罐系数h = h a + h b = 0.04 + 0.9 = 0.94m本设计取装罐系数ŋ = 0.7 8. 液柱高度9. 椭圆封头容积H L = ŋH + h a + h b = 0.7 × 10 + 0.94 = 7.94mπ D π3.5 V 2 = 4 D 2(h b + 6) = 4 × 3.52 × (0.04 + 6) = 6m ³10. 全罐高度1.2 发酵罐散热方式确实定H = H 0 + 2h = 11.880m参考有关资料可知大于 5 m ³的发酵罐应承受列管式散热器。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d664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a.png)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1.引言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发酵罐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培养和研究微生物。
接种和取样是进行发酵罐实验中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酵罐的接种和取样实验操作流程。
2.材料准备在进行发酵罐接种和取样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发酵罐-培养基-微生物菌株-无菌试管-灭菌棉签-无菌移液器-消毒液3.发酵罐接种操作流程3.1准备工作-将发酵罐放在无菌工作台上,清洁并喷洒消毒液。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并在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培养基。
-打开发酵罐的入口,使用无菌移液器将培养基转移到发酵罐中。
3.2接种操作-取出所需的菌株,使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菌液,将其滴入发酵罐中的培养基中。
-使用无菌灭菌棉签或无菌铁针,在培养基表面做一些划痕,以便菌株更好地生长扩散。
-关闭发酵罐的入口,确保其密封。
3.3发酵罐培养-将发酵罐放置在恰当的环境中,如恒温培养箱或恒温振荡器中。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p H值,以满足菌株生长要求。
-观察发酵罐内的生长情况,记录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物形成。
4.发酵罐取样操作流程4.1准备工作-将发酵罐放在无菌工作台上,并清洁外部表面。
-准备好无菌试管,并加入适量的消毒液。
4.2取样操作-打开发酵罐的入口,用灭菌棉签擦拭入口处。
-使用无菌移液器将适量的发酵液吸取到无菌试管中。
-轻轻旋紧发酵罐的入口,确保不会发生泄漏。
4.3标记和处理取样-在无菌试管上标记取样的时间和发酵罐的编号。
-将取样的发酵液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分析或处理。
5.结论通过本文介绍的实验操作流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发酵罐的接种和取样过程。
操作中需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正确选择菌株和培养基、适当控制环境条件等方面。
只有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c7a43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b.png)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发酵工艺原理是一门研究发酵过程中的生化反应、生物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等相关内容的学科。
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是用于开展发酵实验的设备,能够模拟真实发酵过程并控制各种参数。
本文将介绍小型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并重点讨论在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准备好实验用的培养基和发酵菌种。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发酵菌种的培养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罐内清洁将发酵罐开盖,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发酵罐,确保罐内没有污物和杂质。
然后用消毒液对罐内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污染微生物。
3.安装和连接设备将罐内酸碱液位计、罐内压力计等设备安装到发酵罐上,并与控制系统连接。
确保设备连接牢固,仪器仪表连接正确,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4.填充培养基和菌种将已配制好的培养基注入发酵罐内,并倒入合适的菌种量。
注意不要将培养基和菌种溢出罐体。
5.设置发酵参数根据实验设计,设置合适的发酵参数,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发酵菌种和实验需求来确定。
6.启动发酵过程关闭罐盖,开启控制系统,启动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发酵罐内的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进行监测并进行调整,以保持合适的生长环境。
7.发酵结束发酵过程完成后,关闭控制系统,停止发酵。
将发酵罐进行清洗消毒,以备下次实验使用。
1.生长曲线测定生长曲线是描述发酵菌种生长过程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光密度法、直接计数法和干重法等。
2.酶活力测定酶活力是发酵过程中酶的活性水平的反映。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放射免疫法等。
3.代谢产物测定代谢产物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合物,如乙醇、乳酸、醋酸等。
测定方法有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葡萄糖和氧气浓度测定葡萄糖和氧气是发酵过程中重要的底物和影响因素。
发酵罐实验
![发酵罐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cd4f95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2.png)
思索题:1、发酵设施通常由几个系统组成?答:发酵设施通常由灭菌系统,温控系统,发酵系统和空气动力系统组成2、发酵罐操作过程中最危急的阶段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1)发酵罐、蒸汽发生器、空气压缩机均属压力容器。
操作时须当心谨慎。
尤以灭菌(空消、实消)最危急。
灭菌时须全程看管,不得离人。
(2)发酵、空消、实消前全部盖板螺丝,探头、补料口螺丝须全部拧紧。
将发酵罐、蒸汽发生器进水龙头打开。
(3)发酵前,先将空压机打开,待空压机压力达到0.6MPa时,开发酵罐电源。
假如灭菌,须将蒸汽发生器、空压机全部打开后,再接通发酵罐电源。
(4)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过压时(20.15MPa):a.将进气流量设定为0,若仍不能掌握,则将空压机关闭。
b.取消DO-转速关联掌握,晚上无人值班时须取消Do-转速关联掌握。
(5)发酵过程中,罐压必需为正压,通常为3、发酵过程中,罐压为什么要求正压?答:发酵过程中罐压要求正压是为了防止外面带菌空气进入罐内引起污染,并防止轴封掉下小颗粒引起污染。
而且肯定压强会有利于氧气溶解,增加溶氧。
罐压的另一个作用是缓冲,防止动力突然故障造成空气倒流,保持罐压可以使动力故障的瞬间不会空气倒流。
4、空气压缩机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开启、关闭时间。
答:空气压缩机在空消、实消、发酵、取样过程中,均须打开。
功效主要为:1.保持罐压。
2.供应氧气。
3.为气动阀供应动力。
4.吹干空气过滤器。
空气压缩机出口处工作压力必需达到0.6MPa才能维持发酵罐的正常工作。
在发酵、灭菌前打开,在放罐结束后才能关闭。
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过压时(20∙15MPa),若进气流量设定为0,仍不能掌握罐压,则须将空压机关闭5、蒸汽发生器的作用,使用时应留意什么问题?答: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中,应当留意:(1)蒸汽发生器在空消、实消、取样时使用。
蒸汽发生器为压力容器,须谨慎操作。
灭菌(空消、实消)及取样时,必需全程看管,不得离人。
(2)使用时,打开蒸汽发生器的进水龙头,关闭排污阀,打开蒸汽排出阀,打开发酵罐蒸汽进入总阀。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eb987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d.png)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发酵工艺原理是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在合适条件下生长及代谢产物的生产。
在发酵工艺中,小型发酵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设备,用于模拟工业中的发酵过程,并进行实验研究。
本文将综合介绍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
一、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小型发酵罐通常由罐体、罐盖、搅拌器、控制系统等组成。
在进行发酵实验时,首先需要将发酵基质(如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等)加入到发酵罐中,然后接种适当的微生物菌种,使其在合适的温度、pH和氧气条件下进行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产。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罐盖上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罐内的温度、pH值及液位等重要参数,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实现自动控制,保证发酵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适当的搅拌器可以保证罐内液体的均匀混合,使微生物菌种得到充分的氧气和养分供应。
二、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1.生物量测定生物量是评价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定罐内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或生物体积得到。
常用的方法有干重法、湿重法、生化法等。
2.pH值测定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代谢产物的产量会发生变化。
pH值的测定可以通过玻璃电极或pH试纸等方法实现。
3.温度测定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罐内的温度,保证发酵过程处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4.代谢产物测定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如酒精、乳酸、酸类等。
测定这些代谢产物的产量及种类可以评价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活性和产物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比色法等。
综上所述,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是发酵工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和代谢规律,为工业发酵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
![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caf1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0.png)
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简介实验室发酵罐是一种用于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和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在使用实验室发酵罐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检查发酵罐的完好性:检查发酵罐是否有损坏或漏气等情况,如有问题,需及时修理或更换。
2.消毒处理:在使用发酵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可以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浸泡,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
3.准备培养基和菌种: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菌种,并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培养。
操作步骤以下是实验室发酵罐的使用步骤:1.将培养基倒入发酵罐:根据实验需求,将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注意不要过量,以免溢出。
2.接种菌种:将预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可通过注射器或稀释液体接种,注意避免污染。
3.调整工艺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发酵罐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
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设置。
4.监测发酵过程:定期监测发酵罐中的生物发酵过程,包括培养基消耗、菌落生长情况等。
可以通过采样进行分析,或使用传感器进行在线监测。
5.收集样品:根据实验需求,定期收集发酵罐中的样品,可以用于后续分析和实验。
6.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后,关闭发酵罐的电源,并进行整理和清洁工作,确保实验室卫生。
注意事项在使用实验室发酵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第一: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戴好手套、口罩和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2.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按照实验室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更改工艺参数或操作步骤。
3.注重卫生:保持实验室和发酵罐的卫生,严禁将其他物品置于发酵罐附近,避免污染样品。
4.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发酵罐的设备和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及时维护和保养。
5.数据记录: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使用。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5e5cc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6.png)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1. 引言实验室用发酵罐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培养微生物、产生生物制品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帮助您正确、高效地操作该设备。
2. 准备工作在使用实验室用发酵罐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检查发酵罐的运行状态,确保其内部无污染和损坏。
•清洗发酵罐及相关设备,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
•检查发酵罐的供电、通风、排水等管道是否畅通。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微生物菌种和其他实验材料。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3. 操作步骤下面将介绍实验室用发酵罐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1 设置发酵罐参数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设置发酵罐的相关参数,以满足实验需求。
•设置温度:根据实验要求,在发酵罐控制面板上设置所需温度。
•设置pH值:根据实验要求,在发酵罐控制面板上设置所需pH值。
•设置搅拌速度:根据实验要求,在发酵罐控制面板上设置所需搅拌速度。
3.2 加载培养基和菌种•确保培养基和菌种已经准备好,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标注。
•打开发酵罐的进样口,将培养基和菌种倒入发酵罐内。
•关闭进样口,确保密封良好。
3.3 启动发酵罐•按下发酵罐控制面板上的启动按钮,启动发酵罐。
•等待发酵罐达到所设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
•监控发酵罐的工作状态,确保一切正常。
3.4 定期监测发酵过程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发酵罐的工作情况和生长状态。
•定期记录发酵罐内部的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
•根据实验要求,定期取样分析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3.5 停止发酵罐当发酵过程结束或实验完成后,需要正确停止发酵罐的工作。
•按下发酵罐控制面板上的停止按钮,停止发酵罐的运行。
•关闭发酵罐的电源、供电、通风和排水管道。
4. 结束工作结束实验后,需要进行一些清理和整理工作,以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设备的安全性。
•清洁发酵罐及相关设备,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
•将用过的培养基进行处理,遵守相关的废物处理规定。
5L发酵罐L-乳酸发酵实验
![5L发酵罐L-乳酸发酵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418d23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0.png)
5L发酵罐L-乳酸发酵实验5L发酵罐发酵L-乳酸(综合性试验)5L发酵罐发酵L-乳酸实验涉及微⽣物学,⽣物⼯程原理,有机酸⼯艺学,发酵⼯⼚设备,⼯业发酵分析等多门课程内容。
希望同学们复习这些相关知识,了解从⽣产菌种到发酵法制备⼤宗化⼯原料的全过程。
⼀、实验⽬的1、学习掌握利⽤发酵法⽣产L-乳酸的原理和⼯艺操作。
2、熟练掌握5L发酵罐的结构和使⽤⽅法。
3、掌握L-乳酸、残糖和菌体浓度的测定⽅法。
⼆、实验原理乳酸分⼦式为:CH3CH2OCOOH,分⼦量90.08,因为乳酸分⼦内含有⼀个不对称的C 原⼦,从⽽具有D-型和L-型两种构型。
L-乳酸为右旋,D-乳酸是左旋的,当L(+)-乳酸和D (-)-乳酸等⽐例混合时,即成为消旋的DL-乳酸。
乳酸⽣产有三种⽅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和微⽣物发酵法。
发酵法制备乳酸是以淀粉、葡萄糖、等糖类或⽜乳为原料,接种微⽣物经发酵⽽⽣成乳酸。
乳酸发酵机理主要有:Ⅰ.同型乳酸发酵,Ⅱ.异型乳酸发酵,Ⅲ.双歧杆菌发酵。
本实验⽤菌为嗜热乳酸杆菌(T-1),发酵⽅式为同型乳酸发酵。
发酵机理如下:葡萄糖经EMP 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为乳酸。
发酵⽅式如下:经过这种途径,1 mol 葡萄糖可以⽣成 2 mol 乳酸,理论转化率为100 %。
但由于发酵过程中微⽣物有其他⽣理活动存在,实际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
⼀般认为转化率在80 %以上者,即认为是同型乳酸发酵。
⼯业上较好的转化率可达96 %。
三、实验⽤品1、实验器材全⾃动式5L发酵罐上海理⼯⼤学⾼机实业总公司)⼿提式压⼒蒸汽灭菌锅北京市将台医疗设备⼚镇海联营⼚7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Y-879型⽣化培养箱天津轻⼯业学院DGG型电热⿎风⼲燥机天津天宇机电有限公司YP1200型电⼦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H801型超净⼯作台天津净化仪器⼚TGL-16G台式⾼速离⼼机上海医⽤分析仪器⼚SBA-40C型⽣物分析传感器⼭东省科学院⽣物研究所HZQ-Q恒温振荡器东联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蒸汽发⽣器DZF-3 上海航星机械有限公司其他:量桶、烧杯、离⼼管、移液管、酒精等、接种环、PH试纸玻璃棒等2、试剂(1)种⼦培养基(g/L):葡萄糖(⽟⽶糖化液)30、酵母膏5、蛋⽩胨5、CaCO3 10(2)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糖化液)100,酵母膏5、蛋⽩胨5、⾖浓3(3)8mol/lNaOH溶液(4)消泡剂四、实验程序(1)分析⽅法1.葡萄糖和L-乳酸的测定发酵液中葡萄糖和乳酸的测定采⽤SBA-40C型⽣物传感分析仪测定。
发酵工程实验
![发酵工程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210477ef46527d3250ce00d.png)
发酵工程实验目录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实验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饮料制作实验四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五摇床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酵罐(气升式、搅拌式)的几大系统组成,即空气系统、蒸汽系统、补料系统、进出料系统、温度系统、在线控制系统。
2.掌握发酵罐空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3.掌握发酵罐进料及实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4.掌握发酵罐各系统的控制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蒸汽系统:三路进汽——空气管路、补料管路、罐体2.温度系统:(1) 夹套升温:蒸汽通入夹套。
(2) 夹套降温:冷水通入夹套,下进水,上出水。
3.空气系统:取气口→空压机:往复式油泵获得高脉冲的压缩空气粗过滤器:由沙布包裹棉花压实成块状叠加制得,作用是去除部分细菌及大部分灰尘(贮气罐):空压机压缩使气体温度升高,经贮气使气体保温杀菌;压缩空气中有油污、水滴,且压力不稳,有一定的脉冲作用,会冲翻后面的过滤介质,贮气后可使油滴重力沉降,减小脉冲。
(冷却塔):有降温并稳定作用,同时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丝网分离器):通过附着作用,逐步累积沉降而分离5微米以上的微粒其作用介质为铜丝网(加温器):对压缩空气升温,除湿,使湿度达50%-60%总过滤器:纱布包裹棉花加活性炭颗粒,逐层压紧而成。
分过滤器:平板式纤维,中间为玻璃纤维或丝棉,下面放水阀应适时打开放出油、水,再用压缩空气控干。
种子罐或发酵罐4.补料系统:补培养基、消泡剂、酸碱等。
5.在线控制系统:热电偶(温度探关)、溶氧探头、pH探头(后二者实消时才安装,为不可再生探头,有限定使用次数,pH探头使用前要先校准)、控制柜、数据采集系统。
6、进出料系统:进料口(接种口)、出料口(取样口)。
7.蒸汽过滤器:在蒸汽进入空气系统时应用,以免蒸汽中携带的杂质颗粒堵塞分过滤器微孔。
三、方法与步骤:(一)原则:1.通蒸汽前先关闭所有阀门。
实验二发酵罐认知及使用培训
![实验二发酵罐认知及使用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fc67b5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e.png)
实验二发酵罐认知及使用培训一、发酵罐的基本认知1.发酵罐的定义:发酵罐是一种专门用于食品发酵的器具,可控温、控湿、控气等,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微生物的活动和生长。
2.发酵罐的组成:发酵罐由罐体、发酵控制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通风系统、氧气供应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
二、发酵罐的使用方法1.发酵罐的准备:在使用发酵罐之前,需要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整洁和无故障。
2.发酵罐的操作:根据具体的发酵要求,设置发酵罐的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量等参数,再将发酵物质放入罐内进行发酵。
3.发酵罐的管理: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发酵罐的工作状态,如温度、湿度、氧气供应等是否正常,同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护。
三、发酵罐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温度控制问题:如发酵罐的温度不稳定或过高过低,可以检查温度控制系统的设置和传感器是否正常,调整或维修相应部件。
2.湿度控制问题:如发酵物质过于干燥或湿度过高,可以检查湿度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湿度调节装置。
3.氧气供应问题:如发酵物质需要较高的氧气供应量,可考虑增加罐体通风系统或使用其他辅助设备进行氧气供应。
4.发酵过程中的异味问题:如果发酵罐产生异味,可以检查发酵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正常的反应,及时调整发酵参数或更换发酵物质。
四、发酵罐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发酵罐时,需要确保罐体密封良好,并避免发生漏气或渗漏的情况。
2.发酵罐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设备的清洁,防止发酵过程中的污染或杂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在维护发酵罐时,必要时需要切断电源或气源,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发酵罐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发酵罐的认知及使用培训,可以提高操作人员对发酵罐的了解程度,正确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快速解决发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风险。
发酵罐放大培养实验报告
![发酵罐放大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b98b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4.png)
发酵罐放大培养实验报告引言: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用于生产各种有益的产物。
发酵过程中,发酵罐是一个关键的设备,用于放大培养微生物或细胞以提高产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放大培养实验,评估发酵罐的性能和效果。
材料与方法:1. 发酵菌株/细胞系:选择适合放大培养的菌株/细胞系,并进行预培养。
2. 发酵罐:选择合适的发酵罐,确保其容量能够满足放大培养的需求。
3. 培养基:根据菌株/细胞系的需求,配制适当的培养基。
4. 操作条件:设定合适的操作条件,如温度、pH、搅拌速度等。
5. 接种与培养:将预培养好的菌株/细胞系接种到发酵罐中,开始放大培养过程。
6. 监测与采样:定期监测发酵罐内的培养物状态,包括生长曲线、产物积累等,并进行采样分析。
结果与讨论:1. 发酵罐的容量:发酵罐的容量对于放大培养非常重要,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容量,以确保充分的培养物生长空间。
2. 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方对于菌株/细胞系的生长和产物积累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需求进行优化。
3. 操作条件的控制:温度、pH、搅拌速度等操作条件的控制对于发酵的成功至关重要,应根据菌株/细胞系的要求进行合理调节。
4. 生长曲线分析:通过定期监测培养物的生长曲线,可以评估发酵过程中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期。
5. 产物分析:采样分析培养物中的产物含量和质量,评估发酵的产出效果。
结论:通过发酵罐放大培养实验,我们评估了发酵罐的性能和效果。
合理选择发酵罐的容量,优化培养基配方,精确控制操作条件,并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可以实现有效的放大培养。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发酵罐的容量对于放大培养的成功非常重要。
一个过小的发酵罐容量可能导致培养物生长受限,限制了产量的提高。
因此,在选择发酵罐时,需要根据菌株/细胞系的需求和预期的产量进行合理的选择。
另外,培养基的配方也对放大培养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菌株/细胞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其需求进行培养基的优化配方。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是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是](https://img.taocdn.com/s3/m/60953d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c.png)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是实验室使用发酵罐是为了进行微生物培养、酵母发酵等实验研究。
下面是实验室使用发酵罐的详细流程:1.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清洁、整洁,无明显异味和污染物。
-检查发酵罐设备及其连接器件是否正常运转,如加热装置、搅拌器、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确保其安装牢固。
-准备所需发酵介质和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配制或准备。
-准备所需的培养菌株、酵母或微生物种子,确保其活力和纯度。
2.发酵罐操作前准备:-检查发酵罐的容量和规格,确定所需体积。
-清洗发酵罐及其附件,使用去离子水或细菌防护溶液进行清洗,确保其干净卫生。
-在发酵罐内加入适量的培养基,溶解并调整其pH值和含量。
-将培养菌株、酵母或微生物种子接入发酵罐,根据实验需要控制接菌量。
3.发酵罐操作步骤:-调整发酵罐内的温度和压力,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控。
一般情况下,在操作前需要先将发酵罐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
-打开罐盖,确保有足够的通气,利用消毒的硅胶套密封罐口,以避免污染和氧气进入。
-启动发酵罐的动力装置,搅拌器以适当的速度进行搅拌,使培养基均匀分布。
-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的操作设定,调节发酵罐内的温度,保持在所需范围内。
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要求,通过发酵罐的控制面板调节发酵罐内的压力,保持在所需范围内。
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压力变化。
-监测和调控发酵罐内的溶氧量、酸碱度、悬浮物含量等,通过传感器和控制面板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4.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发酵过程中,定期采样,通过相关的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以监测微生物数量、活力、代谢产物含量等。
-若发酵罐内有废气产生,需设置排气系统,将废气引导到安全处置设施中,避免有害物质的排放。
-发酵结束后,关闭搅拌器和加热冷却装置,将发酵罐内的溶液和培养基倒掉,并进行相关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5.发酵罐的维护和保养:-每次使用完发酵罐后的清洗工作十分重要,需彻底清洁,去除残留物,以防止交叉污染和细菌滋生。
发酵罐的使用
![发酵罐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5315520740be1e650e9aa7.png)
发酵罐的使用一、实验原理发酵罐是由3条线路构成的,一个是空气的进出(不进入夹层),蒸汽的进出(只在对空气过滤器灭菌时才进入罐体,是从夹层的上进下出的),水的进出(进入夹层内,从下进上出。
当开始发酵时,水路会形成一个循环,由温度感应器对其进行调节,保证水的温度在发酵所需温度范围内)。
二、实验设备我们实验室所用的发酵罐是由蒸汽发生器、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和发酵罐和控制面板组成的。
1. 蒸汽发生器:黄灯亮代表需要进水,进水好后红灯亮,自动开始加热。
其背后有一阀门,是控制蒸汽流出的开关,常开。
2. 空气压缩机:摁下红色按钮起开始向储气罐内通入空气3. 储气罐:由于实验器材老化,处于安全考虑,压力控制在2Kg(0.2Mpa),超过这一压力则要关闭空气压缩机。
储气罐底部有一出气的安全阀,此阀是常开的。
4. 发酵罐:发酵罐上连有电极,当要打开发酵罐时要先将其拆下,避免损坏。
在旋紧发酵罐时要对角线旋紧旋钮。
三、实验步骤, 实验前的预备工作1. 清洗发酵罐:将发酵罐的电极拆下,旋钮选出,对发酵罐进行清洗2. 检查气密性1) 将阀门F14(发酵罐的出气阀)与发酵罐夹层的出水阀打开,在实验过程中这是一直要打开的2) 打开电源总闸,打开蒸汽发生器水龙头,将水通入蒸汽发生器内,红灯亮时关闭水龙头 3) 将空气压缩机的开关打开,向储气罐内通入空气,当压力到2Kg(0.2Mpa)时,关闭空压机。
4) 通过进样孔向发酵罐内通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使其没过空气管口。
5) 先打开发酵罐的进气阀门F11、F13,再打开储气罐连接发酵罐的管道阀门. 6) 当罐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关闭F14,F13,将发酵罐底部取样旋钮旋至最下放方以防漏气,此时罐内压力在30min内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3. 发酵罐的灭菌空消:1. 30min后,打开F14,F13阀门,调节大小使其稳定在0.03MPa2. 在打开蒸汽发生器的阀门前,先将发酵罐的蒸汽出口阀门打开3. 打开蒸汽发生器的阀门与发酵罐的进气阀门,关闭进气阀F13以防倒吸,当温度上升到121?时,保持30min,注意调节F14,使罐内压力维持在一定的压力值(过大会有危险,过小温度难以上升)此时发酵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开始准备发酵。
实验二发酵罐认知及使用培训
![实验二发酵罐认知及使用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94ecd3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a.png)
实验二发酵罐认知及使用培训实验二发酵罐是一种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一次认知及使用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培训将从发酵罐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发酵罐的基本知识1.定义:发酵罐是一种通过完全自控的连续或批量方式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2.结构和组成:发酵罐一般由罐体、传感器、控制系统、进料和出料装置等组成。
3.类型:发酵罐可以分为静态发酵罐(如容器法、瓶内发酵等)和动态发酵罐(如搅拌式、流动式等)两种类型。
4.应用领域:发酵罐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如酿酒、酱油、红曲等的制作。
二、发酵罐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a.检查发酵罐及相关设备是否完好无损;b.清洁罐体及其周边环境;c.备齐所需培养基和菌种。
2.发酵操作步骤:a.将培养基加热至适宜温度并冷却,以保持发酵罐内的温度适宜;b.将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c.在搅拌机转速合适的情况下,加入适量的菌种;d.开启搅拌机,使培养基和菌种充分混合,保持罐内温度和压力的稳定;e.根据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及时对罐内温度、压力等进行监控和调控;f.发酵结束后,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产品分离、提取和储存。
三、操作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操作人员需戴好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确保操作安全。
2.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关键因素,需根据所需生产的产品特性进行合理控制。
3.清洁卫生:保持发酵罐及其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杂菌的污染,影响发酵效果和产品质量。
4.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标准,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生产事故或产品缺陷。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发酵罐的认知及使用培训,我们了解到了发酵罐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发酵罐,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是什么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d5d20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b.png)
实验室用发酵罐的使用流程是什么1. 罐子的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室发酵之前,需要确保发酵罐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罐子的清洁:发酵罐必须保持清洁,在使用之前,要用洗涤剂彻底清洗罐子,并充分冲洗干净。
•罐子的消毒: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需要将罐子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热水或专门的消毒液进行处理。
•罐子的通风:确保罐子具有适当的通风性,可以通过安装气体排放管或开启发酵罐的通风孔来实现。
2. 发酵基质的准备在进行实验室发酵之前,需要准备发酵基质。
发酵基质是用于培养微生物的营养底物,它提供了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以下是准备发酵基质的步骤:•选择适当的基质:根据需要培养的微生物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发酵基质。
常见的基质包括蔗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质饲料等。
•加入辅助物质:根据需求,可以向发酵基质中添加一些辅助物质,如盐、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额外营养物质。
•调整pH值:根据培养微生物的要求,适当调整发酵基质的pH值。
可以使用酸或碱来调整pH值。
•加热或冷却:根据实验需求,可以对发酵基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达到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
3. 罐子的装置与调试在开始实验室发酵之前,需要对发酵罐进行正确的装置和调试。
这些步骤包括:•安装搅拌器:在发酵罐中安装搅拌器,以保证发酵基质的均匀混合和氧气的充分溶解。
•设置温度控制器: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并校准发酵罐的温度控制器。
确保温度能够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连接气体供应管:将气体供应管连接到发酵罐的通风孔上,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气体。
•安装传感器:根据实验需求,安装并校准发酵罐的各种传感器,如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4. 开始发酵实验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开始实验室发酵了。
以下是发酵实验的基本步骤:•将调试好的发酵基质倒入发酵罐中,根据实验需要确定基质的体积。
•启动搅拌器,确保发酵基质充分混合。
•启动温度控制器,并设置所需的温度。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 -回复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ff6c81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e.png)
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回复【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在微生物发酵工程中,接种与取样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发酵过程的效率、产物质量以及对发酵过程的控制。
以下将详细阐述发酵罐接种和取样的实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一、发酵罐接种操作流程1. 前期准备:- 菌种活化:首先,需从冷冻保藏库中取出待接种的菌株,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复苏及活化,确认菌种活性良好。
- 设备消毒:彻底清洗并灭菌发酵罐及相关管道、接种枪等器材,确保无菌环境,防止杂菌污染。
2. 菌液制备:- 扩大培养:将活化的菌种接种于小规模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或稳定期,保证菌体数量足够且活力旺盛。
- 浓度调整:通过离心浓缩或稀释等方式,将菌液浓度调整至适合接种的浓度,一般根据发酵工艺要求设定。
3. 接种操作:- 连接系统:确保发酵罐与无菌空气过滤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等正常连接,并开启搅拌装置预热发酵罐内环境至合适温度。
- 无菌接种: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使用无菌接种枪或设备将菌液注入已灭菌的发酵罐中,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非无菌部位。
- 启动发酵:接种完毕后,立即开始调控发酵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搅拌速度等),正式进入发酵阶段。
二、发酵罐取样操作流程1. 取样前准备:- 工具消毒:取样瓶、移液器、试管等所有接触样品的器具均需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 确定取样时间点:按照实验方案或发酵进程设计,选择合适的取样时间点,以便观察和分析发酵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代谢产物积累情况。
2. 取样操作:- 停止搅拌:为防止取样瞬间造成菌体分布不均,通常在取样前短暂停止搅拌,但具体是否停止应视发酵工艺特点而定。
- 无菌取样:迅速打开取样口,用预先准备好的无菌取样瓶或管插入发酵液中抽取一定体积的样品,整个过程应在无菌罩下进行。
- 样品转移:立即将取样瓶内的样品分装至其他无菌容器中,用于后续的生化指标检测、细胞计数或其他分析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发酵过程中的管理
每小时记录发酵过程温度、pH、DO、通风、转速的测 定数值,并记录操作情况。
注意发酵罐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各控制参数是否在合 适的范围内,遇有故障及时排除。(例:当在某一时段 泡沫大量生成时,系统消泡不运转,可将消泡泵切入 到手动加入几滴消泡剂)。
每小时取一次样。每次取样50mL。取样时,用量筒准 确取流出的培养液50mL, 对号倒入三角瓶中,封口, 立即放入冰箱保存。
《微生物工程工艺学原理》实验发酵记录
班级:08 营养 1 班 接种时间:2010.11.4
发酵 时间 时间 温度 pH
℃值 h
8:30
DO %
通风 L/min
转速 消 取样 r/min 泡 mL
日期:2010.11.4 值班人
空白 37 7.0 100 2-3
200
200
8:30 0 37 7.0
《发酵工艺原理》综合实验
小型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过程 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小型发酵罐的基本结构。学习 和掌握发酵罐的使用及在实验室内大规 模培养微生物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发酵罐是进行液体发酵的专用设备。发酵罐配备控制系 统,它主要是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pH、溶解氧、 搅拌速度、空气流量、补料、泡沫水平等进行设定、显示、记 录以及对这些参数进行反馈调节控制。
4
5组
分析
15:00~18:00 吸光度及菌体干重
3
(五)放罐
经过发酵约10h后,菌量增长(OD)值缓慢时, 便可放罐。排放液需经灭菌处理才可进入下水道。
(六)清洗
放罐后,将发酵罐清洗干净,关闭所有电源。
(七)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测定
样品处理: 样品→振荡均匀→取样5mL→测OD值
↓ 离心(3000r/min,10min) ↓ 上清液 测定总糖
将流加碱的管线与泵和罐体连接,通过面板操作 开关选择碱泵,打开手动开关,使胶管内充满液 体,将输出上限设在15%,下限设为“0”,待一切 准备就绪,将“手动”开关调节到“自动”状态。
设定搅拌转速为300r/min、空气流量2~3L/min、 pH7.0、DO100%,系统进入发酵状态。
(三)发酵操作
培养
2组 周二:15:00~17:30 配发酵培养基、实罐灭菌 6
灭菌
周三:7:30~10:00 接种及发酵管理
3
3组
接种
10:00~12:00 发酵管理
3
发酵
12:00~14:00 发酵管理
2
4组
发酵
14:00~16:00 发酵管理
2
放罐
16:00~18:00 发酵管理、放罐、清洗
2
周三:15:00~18:00 分析检测:离心、总糖
大肠杆菌是遗传工程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受体菌。通过控制 合适的培养条件,可使大肠杆菌迅速持续地生长,获得所要求 的高产培养物。
为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及对培养基的利用情况,需 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地取样测定。包括对菌体进行镜检、测定不 同时期发酵液的细菌浊度及残留还原糖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菌种:大肠杆菌(E.coli)。 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仪器设备:发酵罐(7L)1套、 分光光度计、
(二)以作图方式求出大肠杆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 和以消耗葡萄糖为基准的平均细胞得率系数。
μm = dX /( X ⋅ dt)
Y = X / S ΔX − ΔS
五.实验报告内容
(三)要求
1、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自 由组合,但需包括实验各部分人员。内容:按论文格 式,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 析。 2、实验报告一律用电脑打印,用Excel作图。 3、实验报告首页写明班级、姓名(亲笔签名)。实验报 告完成后由班里统一交齐。
培养10h
37 ℃(250mL摇瓶) 37℃ (500mL摇瓶) 37℃
培养基
发酵罐
管路准备
8~10h 实罐灭菌 发酵 37℃ 放罐
取样 分析测定
(一)菌种准备
1、配制培养基
配 制 种 子 固 体 培 养 基 100mL , 分 装 试 管 , 0.1MPa 灭 菌 20min,然后摆成斜面。
阀门代号 S1 W1 W2 W3 W4 V1 V2 V3 V4 A1 J1
J2
用途或名称 蒸气进气管
夹套注水 水进冷凝器
水进盘管 水自动进盘管
盘管排水 夹套溢流口 消毒蒸气平衡口 钟罩排气口
安全阀 平衡口弹簧夹 无菌空气反冲
弹簧夹
四、实验步骤
实验流程:
菌种培养24h培养1 Nhomakorabeah斜面
一级种子
二级种子
(七)发酵过程中各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糖的测定:见食品分析P157“还原糖的测定”。 吸光度:
将721分光光度计开机,选用A600波长,预热20min,用 蒸馏水调节零点,将对照样倒入比色杯中,作为空白对照, 并对不同样液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对照样适 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值在0.1~1.0之间,经稀释后测定的 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当保护罩顶部阀门V4有蒸气排出时,2min后关闭阀 门,当罐温接近灭菌温度时,微开阀V4适当排气, 并调整蒸气阀S1维持罐温。保温结束后,关蒸气阀 S1,全开冷凝水出水阀V1,开进水阀W3,将温度设 定在37℃,切入自动。
当温度降到100℃以下,缓缓开排气阀V4,使保护罩 顶压力表指示为零,移去保护罩。
(七)发酵过程中各生理指标的测定 ——标准曲线绘制
菌体干重:取10mL离心管,于105℃烘2h至恒重,用镊子夹取 入干燥器,待冷却后于分析天平上称重(W0),精确到小数后 4位,然后准确取10mL发酵液,于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 上清液,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同上离心,弃上清液,于100℃ 烘至恒重,用镊子夹取入干燥器中冷却,于分析天平上称重 (W1),精确到小数后4位,得细胞干重为W1-W0。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洗净发酵罐及各联接胶管 配制发酵培养基5.0L,置发酵罐内,加入几滴泡敌。 校正pH电极和溶氧(DO)电极。 把电极插口、取样管、补料口、消泡剂料瓶等固定、密封好
后,开夹套出、进水阀V2、W1,使夹套充满水,用保护罩盖 住罐盖及发酵罐,用倾倒螺钉锁紧法兰,开保护罩顶部排气 阀V4,启动蒸气发生器,启动搅拌马达,调转速300r/min, 开启冷凝水出水阀V1,开启蒸气阀门S1,进行在位灭菌。
当发酵罐内温度达到并维持在所需温度后,进行 如下操作:
取样:松开弹簧夹J2,用无菌空气将取样管残液 压入发酵罐内,再夹紧J2,将出料管放入接料 瓶,松开取样管弹簧夹J3,发酵液被压入接料 瓶,开J2、J3排出取样管内残料,夹紧J2、J3。
(三)发酵操作
接种:将酒精棉置于接种口槽中,旋松接种口, 点燃酒精棉,在火焰保护下,打开接种口,倒入 二级种子,然后旋紧接种盖,移去火焰圈。接种 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取样,用于测定细菌OD值。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连接通气管路,将进气过滤器K7口与控制台左侧 空气出口连通,开弹簧夹,接通空气压缩机电 源,对发酵罐进行通气,调整空气流量3~ 5L/min。
当温度达到37℃时,将预先灭菌的pH电极、DO电 极(75%酒精消毒、UV消毒)接入发酵罐,连接 各电极导线。
(二)上罐前的准备及实罐灭菌
配制种子培养液600mL,分装50mL于一个250mL三角瓶中 (作一级种子瓶),余下550mL平均分装于三个500mL三角 瓶中(作二级种子用),同上灭菌。
2、接种与培养
上罐前两天,从冰箱中取出菌种转接斜 面,37℃培养24h。
上罐前一天,由斜面菌种转接一级种子 瓶, 37℃振荡培养12h,然后转接二级 种子瓶, 37℃振荡培养10h。
旋转式摇床、离心机、烘箱等。 试剂:泡敌、斐林试剂、0.1%标准葡萄糖溶
液、20%氢氧化钠等。
发酵罐
控制台
档板
夹套
机械消泡
搅拌
取样管
冷凝器
补料、酸、 碱口
接种口
消泡计入口
空气过滤器
电极入口 取样管
转子流量计
蠕动泵(补料、 加酸碱、消泡剂)
电源开关 进气压力
旋钮
压力表
安全阀 排气阀
保护罩
取同一发酵液,稀释2、5、10、20、50倍,于600nm下测OD值。 以OD值为纵坐标,菌液浓度(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报告内容
(一)整理发酵过程中所测定的各种数据资料。以 时间为横坐标,干菌体浓度X(g/L),葡萄糖浓 度S(g/L),pH等为纵坐标,观察并分析各参数 的变化规律。
2-3
200
50
9:30 1
10:30 2
11:30 3
12:30 4
13:30 5
14:30 6
第一组实验安排(02 生工 1 班,共 31 人)11.29-12.1
组别 1组 菌种
时间 任务 周一:14:30~17:30 配种子培养基、灭菌
人数 4
参加人员
扩大 周二:8:00 接一级种子,晚上 9:00 接二级种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