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问答题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归纳一、作家作品1.出处:《孟子》2.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被称为“亚圣”。
3.《孟子》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性善说”。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二、词语解释。
欲:想要亦:也得:得到兼:同时义:大义,道义。
甚:超过故:所以故不为:做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
辟:同“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莫:没有。
则:那么。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
是故:因此。
是心:这种心。
勿丧:不丧失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弗:不。
呼尔: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与:给蹴:踩踏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同“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为:为了奉:侍奉穷乏者:贫困的人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吗”乡:通“向”,先前、从前。
为:接受。
已:停止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三、主旨本文针对世人大都被物欲所蒙蔽而不能“舍生取义”的情形,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号召人人保持本心,做到舍生取义。
四、问答题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主旨)答:本文针对世人大都被物欲所蒙蔽而不能“舍生取义”的情形,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号召人人保持本心,做到舍生取义。
2.文章开篇讲“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①以“鱼”和“熊掌”设喻,运用比喻论证、类比说理,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②这样写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使人容易接受。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提出的方式有什么好处?答: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问答题
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向为身死而不受()
为宫室之美()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⑥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⑦则: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②而: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③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于死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一)1、本文旳中心论点是什么?写出与本文论点一致旳两句古诗。
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就义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2、什么是“义”?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觉得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旳君子所必须遵循旳正路。
3、孟子在文章开头是如何提出他旳主张旳?有何好处?孟子在文章开头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两者不可得兼旳状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旳主张。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4、有比生命更重要旳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旳东西是什么?(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不义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作者从背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爱慕旳东西没有超过生命旳,那么,但凡可以保全生命旳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旳呢?如果人们厌恶旳东西没有超过死旳,那么,但凡可以规避死亡之患旳措施,有什么不可以用旳呢?)这里隐含旳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旳时候,人旳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旳事情来,最后,人旳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
由于暗含了这样旳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旳作用。
6、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他觉得每一种人毕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之因此只有“贤者”才干做到“舍生取义”,是由于“贤者”不管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保有“本心”而已。
当面临生死存亡旳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这种思想有它旳进步性。
初中课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一、基础部分。
1.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追求的;大义也是我追求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所以有些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所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灾祸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求得生存但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灾祸但却有人不采纳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丢掉它罢了。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盘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生存,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

一、开篇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这是比喻论证。
用生活常理设喻,通俗易懂,自然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旨。
二、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排比修辞及其作用。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把几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和感染力,使情感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见利忘义的痛斥和对舍生取义的决心。
三、本文是如何对比论证的?生与死、鱼和熊掌、生与义的对比,“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例子对比。
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舍生取义的论点更加鲜明。
四、“本心”具体指什么?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联系?本心指人的天性,也就是羞恶之心。
“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五、“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六、为什么行道之人和乞人宁死也不接受施舍的食物?因为施与者的态度带有羞辱的性质,接受“嗟来之食”会丧失人格尊严,羞恶之心阻止他们接受。
七、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哪一句与行道之人、乞人的品格相似?贫贱不能移。
八、文中举出行道之人和乞人的例子有什么目的?1、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
2、与后文“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见利忘义的可耻。
九、“贤者”与“普通人”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共同点:天生都有羞恶之心。
区别: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贤者不丧失羞恶之心,普通人却往往丧失了羞恶之心。
十、孟子认为人应该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历史上哪些人有这样的傲骨?赞成。
因为人应该有羞恶之心,要活的有尊严,不能接受侮辱性质的施舍。
贤者:陶渊明,宁可种豆南山,生活清贫,也不愿与封建官场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十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中“贤者”指什么样的人?作者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它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能够不丧失本心,舍生取义的人。
《鱼我所欲也》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
兼:本义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提出论点。
第一句话是以鱼和熊掌为设喻,得到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二句话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发出的论点“舍身而取义者也”,亦即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
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甚:超过,胜过。
故:所以。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求利益,不择手段。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4.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恶(wù)厌恶。
患:祸患。
辟:同“避”,躲避。
译文: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莫:没有(什么)。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一起)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2.下列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C.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故患有所不辟也故不为苟得也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4.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
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义”,甲骨文作“”,从“”从“”。
“”即“祥”;“”,指兵器。
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
“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义”则引申为: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三、阅读理解与欣赏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3)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正音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②所恶(Wù,动词,厌恶)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④羹(gēng 汤)⑤蹴(cù践踏食物的样子)⑥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1、原文: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②,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①欲——想要得到的。
②得兼——动词,同时得到,“兼”是副词状语置后.译文: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

一、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排比修辞及其作用。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把几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和感染力,使情感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见利忘义的痛斥和对舍生取义的决心。
二、本文是如何对比论证的?生与死、鱼和熊掌、生与义的对比,“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例子对比。
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舍生取义的论点更加鲜明。
三、“本心”具体指什么?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联系?本心指人的天性,也就是羞恶之心。
“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四、“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五、为什么行道之人和乞人宁死也不接受施舍的食物?因为施与者的态度带有羞辱的性质,接受“嗟来之食”会丧失人格尊严,羞恶之心阻止他们接受。
六、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哪一句与行道之人、乞人的品格相似?贫贱不能移。
七、文中举出行道之人和乞人的例子有什么目的?1、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
2、与后文“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见利忘义的可耻。
八、“贤者”与“普通人”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共同点:天生都有羞恶之心。
区别: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贤者不丧失羞恶之心,普通人却往往丧失了羞恶之心。
九、孟子认为人应该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历史上哪些人有这样的傲骨?赞成。
因为人应该有羞恶之心,要活的有尊严,不能接受侮辱性质的施舍。
贤者:陶渊明,宁可种豆南山,生活清贫,也不愿与封建官场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中“贤者”指什么样的人?作者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它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能够不丧失本心,舍生取义的人。
目的: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我们不应该丧失它,应该舍生取义。
文言文专项复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秋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班级:姓名:《鱼我所欲也》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乡为生死而不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故患有所不辟也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故患有所不辟也蹴尔而与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故不为苟得也是亦不可以已乎乞人不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妻妾之奉所恶有甚于死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是亦不可以已乎三、填空。
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这篇文章开头即运用手法,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和的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提出 .的希望。
文章中所说的“本心”就是指。
2.《鱼》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论证,如用“乡”和“”的不同做法,用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的正面例子和的反面例子对比,论证。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是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二、文言词汇梳理(一)通假字(10分)1. 故不错意也2. 轻寡人与3.秦王不说(二)其他重点字词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安陵君其许寡人:4.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5.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6. 非若是也:7. 且秦灭韩亡魏: 8.以头抢地耳:9.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10. 亦免冠徒跣:免,跣,11.非士之怒也: 12. 秦王色挠:13.休祲降于天:休:祲:14. 跪而谢之:15.请广于君: 16.天下缟素:三、内容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特点。
描写每空1分,其它每空2分,共8分)唐雎:文章主要运用描写表现唐雎的形象特点。
秦王:文章运用、和描写刻画秦王的形象特点。
2.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让秦王屈服的?(4分)《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划线词语1.余幼时即嗜学2.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手指不可屈伸5.弗之怠6.走送之7.不敢稍逾约 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9.益慕圣贤之道 10.硕师名人与游11.尝趋百里外 1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3.门人弟子填其室 14.未尝稍降辞色15.援疑质理 16.或遇其叱咄17.礼愈至 18.不敢出一言以复19.俟其欣悦 20.卒获有所闻21.穷冬烈风 22.四支僵劲不能动23.媵人持汤沃灌 24.以衾拥覆25.久而乃和 26.主人日再食27.同舍生皆被绮绣 28.腰白玉之环29.右备容臭 30.烨然若神人31.缊袍敝衣 32.略无慕艳意33.今虽耄老 34.犹幸预君子之列35.承天子之宠光 36.缀公卿之后37.谬称其氏名 38.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9.岁有裘葛之遗 40.无冻馁之患矣41.假诸人而后见也 42.非天质之卑43.乡人子谒余 44.撰长书以为贽45.与之论辨 46.言和而色夷47诋我夸际遇之盛 48.既加冠49.负箧曳屣 50.以中有足乐者51.凡所宜有之书二、填空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朝初期的文学家。
毕节赫章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

毕节赫章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科学课上,张老师在讲台上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探究法C.演示法D.练习法答案::C解析::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这里需要明确演示的主体基本上都是教师,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参与演示的人是个别人(老师或者学生),而不是所有人(学生)。
比如在上化学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带一堆瓶瓶罐罐来到教室,然后上课的时候会在讲台上演示不同的化学物质相遇时的化学反应,这就是很典型的演示法,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某示范演示而获得直观感知。
简单总结来说就是“师做生看”,即老师在演示,学生在观察。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可以根据参加活动者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学校、校外教育机关的具体条件而确定。
只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可非常广泛,可涉及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生产劳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
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特点。
A.灵活性B.实践性C.自愿性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的是课外活动的广泛性特点的含义。
3.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B.趣味性C.实践性D.自主性答案::A解析::教育性是指少先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是一种(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解析::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鱼和熊掌具有同等吸引力.二者不知如何选择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初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____国时邹人。
______家、______家。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___________”,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苟.得()一箪.食()所恶.()一豆羹..()()蹴.()不屑.()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二者不可得兼:2. 生.,亦我所欲也:3. 义.,亦我所欲也:4. 舍生而取义者也:5. 故.不为苟得也:6. 死亦我所恶.:7. 故患.有所不辟.也:8.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9.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0.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1.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3. 贤者能勿丧.耳:14. 一箪.食:15. 一豆羹.:16. 呼尔..而与.之:17. 蹴.尔而与之:18. 乞人不屑..也: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0. 万钟于我何加..焉:21. 妻妾之奉.:2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3. 乡为身死而不受:24. 是.亦不可以已.乎:25. 此之谓失其本心..:四、通假字整理: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乡为身死而不受:五、一词多义: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之:呼尔而与之为宫室之美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得之则生六、翻译句子:1、如是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中考考点

1. 文学常识、文章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二、字音字形辨析有所不辟(bì)死亦我所恶(wù)一箪食(dān)妻qiè(妾)之奉一豆gēng(羹)cù(蹴)尔而与之不biàn(辩)礼仪三、重点实词识记(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辟:同“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勿丧:不丧失。
丧:丧失。
(5)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与:给。
(6)乞人不屑也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7)妻妾之奉奉:侍奉。
(8)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四、一词多义二者不可得兼(得到)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则凡可以得生者(求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为)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好处)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于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为为宫室之美(为了)弗得则死(就)则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则凡可以得生者(那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与呼尔而与之(给)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参与、欣赏)五、古今异义(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古代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代词,这,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3)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4

[名词解释]密级 [单选]利用航线前方导标方位导航,如实测方位大于导航方位,表明船舶()偏离计划航线,应()调整航向。A.向左;向左B.向左;向右C.向右;向右D.向右;向左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阴离子隙不会升高的是().A.尿毒症B.低氧所致乳酸堆积C.呼吸性酸中毒D.酮症酸中毒E.肾功能不全所致氮质血症 [单选]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光学显微镜就可观察到的体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为()。A.无着丝点环B.易位C.倒位D.插入E.重复 [多选]先天性巨结肠的辅助检查包括A.钡灌肠B.直肠肛管测压C.直肠指诊D.直肠活检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如E.直肠肛管肌电图检查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情况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Alder-Reilly畸形B.May-Hegglin畸形C.Pelger-Huet畸形Dohle小体E.Auer小体 [问答题,简答题]试述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和分子变更系数的定义。 [单选]不是Apgar评分范畴的体征是().A.体温B.喉反射C.心率D.呼吸E.肌张力 [单选,A1型题]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师提出的根本性医德要求是()A.学习伦理学B.学习生命价值论C.学习公益理论D.更加关注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的人文方面E.注重改变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念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MRI检查前准备不包括()A.认真核对MRI检查申请单B.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C.有心理障碍者应用麻醉药物D.给患者讲述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E.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镇静剂 [单选]该病房楼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1995)的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 [单选]当接触铅作业人员处于急性铅中毒期时,主要应该提供的膳食是()A.多钙少磷的成碱性膳食B.少钙多磷的成酸性膳食C.正常膳食D.高钙高磷膳食E.成酸性膳食和成碱性膳食交替使用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加工精度?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是()A.无核膜核仁B.有核膜核仁C.有完整细胞器D.有染色体E.以上都不是 [单选]关于以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描写正确的是()A.大量钾离子从尿中排出B.大量钾离子从肠道排出C.大量出汗,钾离子从皮肤丧失D.血中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E.甲亢高代谢,而钾的摄入不足 [单选]胃超声检查如图,正常胃壁由外到内顺序,应该为哪几层A.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粘膜层B.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C.粘膜下层、粘膜层、肌层、浆膜层D.浆膜层、肌层、粘膜层、粘膜下层E.浆膜层、肌层、粘膜层 [单选,A1型题]改善慢性肾小球疾病大量蛋白尿的措施是()A.吲哚美辛(消炎痛)B.肾上腺皮质激素C.开博通D.血液透析E.双嘧达莫 [判断题]消防强切信号电压一般是24伏。A.正确B.错误 [单选]关于单发性骨软骨瘤的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A.多见于年轻人B.好发于干骺端C.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发展D.1%的病人可有恶化E.较多发性骨软骨瘤恶化机会少 [单选]从指数理论与方法上看,指数所研究的主要是()。A.广义的指数B.狭义的指数C.质量指数D.数量指数 [单选,A1型题]依照国家对药品标签、说明书管理的要求,药品标签、说明书必须用中文显著标示药品的()A.通用名称B.商品名称C.别名D.化学名称E.汉语拼音名称 [单选]参考文献的顺序依:()A、在文中出现的次序排列B、按作者已经收集到的文献序号排序C、以文献的重要程度排列 [单选]从企业角度,ERP项目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合同项目执行阶段、巩固完善阶段。而其中,在前期准备阶段,软件公司处于什么阶段?()A.售前工作B.项目准备C.蓝图设计D.系统实现 [单选]以下关于两种路由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链路状态协议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发布路由信息B.距离矢量协议是周期地发布路由信息C.链路状态协议的所有路由器都发布路由信息D.距离矢量协议是广播路由信息 [单选]Inmarsat通信系统主要是以()为通信对象。A.航空电台B.海岸电台C.MESD.LES [填空题]GCr15为滚珠轴承刚,“G”表示(),15表示()。 [单选]花卉园艺分类中,科以下的基本等级依次是()。A.属,科,种,品系,品种B.科,属,种,品系,品种C.纲,属,种,品系,品种D.界,科,种,品系,品种 [单选,A1型题]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得神的表现()A.两目精彩B.面色荣润C.肌肉不削D.面色潮红E.运动自如 [单选]未经特殊处理的普通PS版的耐印力一般为()。A.5千印B.1万印C.10万印D.50万印 [单选]三(四)等水准测量时,尺子的两面都要读数,读数次序为后前前后或()。A.前后前后B.前前后后C.后前后前D.后后前前 [单选]()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它以观察实验、经验积累为基础,以科学分析为手段。A.风险管理B.防范管理C.风险防范管理D.物业风险管理 [单选,A1型题]慢性肾炎高血压目前治疗倾向()A.单独使用利尿剂B.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C.单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D.联合使用降压药E.硝普钠 [单选]下列哪项是确诊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根据?()A.蛋白尿、水肿B.皮肤瘙痒和黄疸C.妊娠晚期上腹部疼痛,吐咖啡样物D.黄疸昏迷E.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HBsAg阳性 [单选]下列哪项不是寒冷疗法的作用机制()A.开始血管收缩,继之血管扩张B.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C.降低新陈代谢(抑制炎症)D.始疼痛减轻,继之加重疼痛(如寒冷、麻醉、止痛)E.降低肌肉活动性(抑制肌肉痉挛) [单选]一患者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这种呼吸节律称为()A.Cheyne-Stokes呼吸B.叹息样呼吸C.Kussmaul呼吸D.Blots呼吸E.抑制性呼吸 [多选]下列关于成本计算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B.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C.能提供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资料D.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单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商业贿赂行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经营者销售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B.经营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中间人佣金C.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D.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不必入账 [单选]颅前窝底骨折的表现不包括()A."熊猫眼"征B.球结膜下淤斑C.脑脊液鼻漏D.失嗅E.Battle征 [单选,B1型题]暴发性痤疮()。A.表现为严重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男性青年B.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C.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卤素等所致的痤疮样损害D.婴儿期由于母体雄激素在胎儿阶段进入体内E.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单选]半开放式麻醉系统要求调节氧流量,使CO2重复吸收浓度不超过()A.0.1%B.0.2%C.0.3%D.0.5%E.0.6%
鱼我所欲也.复习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一、文学常识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者初学必读的书籍。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实词积累(1)欲:想要。
(2)于:比。
(3)苟得:苟且有得,这里指“苟且偷生”。
(4)恶:厌恶。
(5)患:祸患,灾难。
(6)辟:通“避”躲避。
(7)如使:假如,假使。
(8)为:做。
(9)丧:丢掉,遗失。
(10)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1)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12)呼尔:吆喝着。
(13)与:给予。
(14)蹴:用脚踢。
(15)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6)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7)加:好处。
(18)辩:通“辨”,辨别。
(19)奉:侍奉。
(20)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1)与:通“欤”语气词,吗。
(22)乡:通“向”,从前。
(23)已:停止,放弃。
(24)本心:天性,天良。
(25)何加:有什么益处。
三、相关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四、相关对联1贫贱不移颜回有丈夫之志威武不屈天祥存英雄之举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依口味取舍生同大义非能共存,据良心抉择五、原文填空1、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以“鱼”与“熊掌”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所欲有甚于生者。
4、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修改版)ppt课件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 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 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 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1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超过、胜过 比
做,干 苟且偷生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厌恶。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译文:
生命也是所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 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 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
11
探究 “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 以指哪些事情?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
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 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 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 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 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29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
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
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
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
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宁肯死也不愿
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本来
的思想。
22
关乎生死 不受食羹 保有本心
丧失本心 身外之物 接受万钟
23
1、行道之人
义存于心 (正) 嗟来之食 2、乞人
假如,假使
那么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1.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2.概括第二段段意思。
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
3.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引用论点的?
“舍生而取义者也”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
4.在引出论点之后,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具体分析和阐释论点的?
正反对比论证
5.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6.本文讲舍生取义的道理是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试列举两点理由运用比喻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运用对比,给人印象深刻,有说服力。
7.“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本句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想法?
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
9.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但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
10.如何看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义”字是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11.在孟子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应挺身而出?用文中话回答。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2.作者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意图何在?
激励众人崇尚道义。
13.从第一段的阅读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在面临选择时,要始终把“义”放在第一位。
14.第二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举例论证,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
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进行批判。
对比论证,“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15.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义”重于“生”,同时也证明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
16.“一箪食,一豆羹”这个故事很有名,作者引用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他对于“生”的重要作用;证明上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同时也衬托出下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17.“一箪食,一豆羹”对于“乞人”具有怎样的重要的作用?(用原文来回答)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8.文中举“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论证“义”比“生”重要。
19.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如何?
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已”。
20.“此之谓失其本心”指的是什么?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怎样才能“不失本心”?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问题需做出选择时,应有义重于利的观点,体现生命价值。
2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什么?
就是“舍生取义”中的“义”,就是“人皆有之”的“羞恶之心”
22.人们会在哪几方面“不辩礼义”,以至“失其本心”?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2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后,人会怎样?
“本心”就是人人天生的所固有的善性,但有的人不能恪守这天生的善性,在环境影响下,受物欲诱惑,从而去善向恶。
24.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本心”就是“义”,“本心”丧失,“义”就丧失,就不能“舍生取义”;反之,只有恪守“本心”,像“贤者”那样“勿丧耳”,就能“舍生取义”
25.请指出“失其本心”的都是哪些人?(用原文回答)
为宫室之美者、为妻妾之奉者、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者。
26.“此之谓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27.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28.文中运用不少反问句,请指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何不用也?”“何不为也?”可增强语气,加强论辩力。
29.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30.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31.请举历史上“舍生取义”和“舍义取生”的例子各一个。
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毅然上绞刑架。
(文天祥拒绝高官诱惑和死亡威胁誓死不降元)汪精卫叛国投敌,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