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用于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用于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804d982e3f5727a4e9628f.png)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用于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2T14:25:09.6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作者:崔亚[导读]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在运用到对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护理后,护理的成效较优。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施予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的4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
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好于A组患者,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在运用到对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护理后,护理的成效较优,能够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关键词】效果;运用;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17-02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黏连或是腹腔黏连而引发的肠梗阻,在所有肠梗阻中,这一病症患病的几率是20%~40%。
一般均是由于腹腔手术、伤害与出血等因素而引发的,而大多患者是因为手术而引发的。
所以,在临床中,对患者施予高效的护理与治疗尤为关键[1]。
鉴于此,本研究为了分析对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施予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价值,选出本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基础资料、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习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的44例作为B组。
A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23例、21例;患者的年龄<71岁且>22岁,年龄均值(46±18.88)岁。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1a2a174028915f804dc2f3.png)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肠鸣音恢复、症状消失、住院及肛门排便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标签: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直肠癌;中医护理;护理效果直肠癌术后常见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以单纯性梗阻为主。
为进一步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我院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部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外科学》关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1.5±7.2)岁。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3.2±6.5)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药物护理:早期静脉注射生长抑素,纠正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做好静脉注射护理工作;妥善置管,观察导管情况,避免滑脱的发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出现低血糖、发热及水肿等症状时,立即停用生长抑素;加强病房巡视工作,以免生长抑素药物浓度的降低影响疾病的治疗。
②疼痛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必要时进行吸氧、雾化治疗;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进行止痛处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出现休克、感染时,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对症治疗。
性肠梗阻三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性肠梗阻三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0b0af2524de518964b7de4.png)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三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急性发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原则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解除急性梗阻
1 中医中药治疗
1.1 中药口服或胃管、鼻型肠梗阻导管注入
1.2 中药敷脐
1.3 中药灌肠
1.4 中医针灸
2 西医治疗
2.1 基础治疗
1.1 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和营养支持
1.2 解痉
1.3 抗感染
1.4 抑制消化液分泌
1.5 炎症和水肿的消除
2.2 胃管的置入及其治疗
2.3 鼻型肠梗阻导管的置入及其治疗
第二阶段缓解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原则实施确定性手术
1 传统手术肠粘连松解/肠切除/短路手术+防粘连药物
2 小肠内置管Baker内固定术
3 腹腔镜手术粘连松解术
第三阶段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原则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1.1 术后第1天中药口服或胃管、鼻型肠梗阻导管注入,连续2周1.2 术后第1天中药敷脐,连续2周
1.3 术后第1天中药灌肠,连续1周
1.4 术后第1天中医针灸,连续1周。
结直肠癌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结直肠癌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fcba4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c.png)
结直肠癌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的效果。
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后发生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排号按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皆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又实施中医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效加快临床症状缓解,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结直肠癌;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护理腹部手术会直接影响肠道所处环境,会影响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正常解剖关系,这也是结直肠癌术后引发炎性肠梗阻的重要原因。
中医表明:肠为转化之腑,通则可用,不通则通。
术后诱发痞满,因由通降失调使得肠内容物无法顺畅通过导致梗阻。
临床治疗需以行气活血、通里攻下为原则,西医对此无法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中西医护理的应用非常必要。
经临床实践表明:心理疏导联合中药灌肠、灌胃,以及腹部热敷、针灸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用于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具有突出的效果。
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治疗的36例结直肠癌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西医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后发生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X线、B超及血常规检查均被确诊为急性肠梗阻,临床主要表现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肠道排起障碍、肠鸣音等,同时排除肠道先天性狭窄者、有严重基础病、精神言语功能障碍者、依从性差及药物严重过敏者。
《1 例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
![《1 例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8e3c4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e.png)
《1 例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肠管与腹腔内脏器之间发生不正常粘连,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肠梗阻类型。
粘连性肠梗阻在肠梗阻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腹部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最主要的病因。
手术过程中对肠管的操作、缝合、炎症反应等均可导致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形成粘连。
- 腹腔内炎症:如腹膜炎、盆腔炎等炎症性疾病,可引起腹腔内组织粘连,进而导致肠梗阻。
- 腹部外伤: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挫伤等外伤后,可引起肠管破裂、出血,进而形成粘连。
- 先天性因素: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肠旋转不良、先天性肠狭窄等,也可能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2. 发病机制- 粘连形成后,可使肠管的正常蠕动受到限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当肠内容物在梗阻部位积聚时,肠管会发生扩张、水肿,进一步加重梗阻。
- 长时间的肠梗阻可导致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肠壁缺血、坏死,甚至穿孔。
同时,还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三、临床表现1. 腹痛:是粘连性肠梗阻最主要的症状,通常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梗阻部位。
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音亢进。
2. 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含有粪臭。
3. 腹胀:梗阻发生后,肠内容物积聚在肠腔内,导致肠管扩张,引起腹胀。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有关。
4.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
5. 全身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四、治疗要点1. 非手术治疗- 禁食禁水:减少胃肠道负担,避免加重肠梗阻。
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f9a0a28e9951e79a89275b.png)
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结束之后粘连性肠梗塞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
方法把手术结束之后出现粘连性肠梗塞的100例患者随即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护理与治疗方法,治疗组不但普通的治疗方法,同时还增加中药治疗和相应的护理。
结果分析研究能够发现,治疗组总共治愈41例患者,另外有7例患者处于好转状态,无效2例;对照组总共治愈24例患者,另外有7例患者处于好转状态,治疗无效患者有19例。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
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
标签:中西医结合;粘连性肠梗塞;护理所谓粘连性肠梗塞在当今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疾病,有数据显示,此疾病的发病率能够达到41%~63%。
2009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总共收治了100例手术结束之后出现粘连性肠梗塞患者,现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实施一般护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粘连性肠梗塞的患者100例作为此次临床分析对象。
所选取的患者全部有以下症状:①所有患者都接受过腹部手术;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都完全符合粘连性肠梗塞诊断标准;③所有接受研究的患者都排除了手术结束之后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现象;④所有患者都完全排除了腹股沟疝嵌顿以及肠套叠所诱发的肠梗阻现象。
在此次选取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全部在13~70岁,平均年龄(31.3±4.9)岁。
100例患者实施肠道手术的有33例,实施妇产手术的患者有30例,实施胆囊手术的患者有18例,实施腹部外伤手术的患者有10例,剩余9例患者均实施腹部手术。
分析显示,选取的100例患者其临床表现有:腹痛、恶心或者排气以及排便停止等。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所选取的50例患者给予普通的西医抗炎治疗,所谓西医抗炎治疗实际上就是控制好饮食,胃肠减压以及抗炎,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患者注射一定的体液,这样就能有效解决患者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f93e15650e52ea551898c0.png)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摘要:目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
方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
结果:60例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x线示液平或肠腔积气消失,随访6个月复发2例,3例患者治疗1周后肛门仍未排气、排便,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无改善,疑有绞窄性肠梗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7-022008年7月—2011年8月,我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2011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腹部手术史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2-80岁,平均42.8岁。
60例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30例,肠道手术13例,胆道手术6例,妇产科手术5例,胃大部切除2例,腹部外伤手术2例,其它腹部手术2例。
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排便、排气停止的典型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片可见液气平面和肠胀气。
住院时间3d~10d,平均6.7d。
1.2 治疗方法。
采用西医的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气汤煎汁200ml保留灌肠,每次1剂200ml,每日2~3次,待肛门排气排便后改为胃管注入,每次1剂200ml,每日2~3次。
同时针灸足三里、天枢、内关穴。
2 护理2.1 心理护理。
患者肛门未排气、排便、反复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阵发性绞痛时,常因症状不缓解害怕二次手术而产生恐惧心理。
①首先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
②加强于病人沟通,向患者说明肠梗阻治疗过程,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之密切配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护理配合及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护理配合及疗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0a86db26fff705cc170a37.png)
内蒙古中医药*海南省人民医院(570311)2012年5月12日收稿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不同护理方法对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中药煎煮至药量200ml ,一半胃管注入,夹管2小时后开放胃管,一半保留灌肠),治疗组将药液量减到100ml ,每次从胃管内注入药液10~20ml ,夹胃管,间断30分钟后再继续注入药液,直至注完药后2小时开放胃管,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
对于梗阻症状的缓解时间,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比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方大承气汤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4-0026-02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配合及疗效观察王颖*临床症状:食欲、舌苔、指纹及脉象变化。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增加,舌苔脉象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改善,舌苔脉象好转。
无效:经治疗2个疗程,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均无改变。
2结果治疗组脾胃失健型52例,治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100%;胃阴不足型48例,治愈4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5.83%;脾胃气虚型41例,治愈32例,好转5例,无效4例,有效率90.24%;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对照组治愈80例,好转32例,无效29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1)有显著差异,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医组。
3讨论小儿厌食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失健,患病在脾胃,常见有脾胃失健,胃阴不足,脾胃气虚等证候,三者均以厌食、拒食为主证,在治疗方法上必须掌握不同证候以“运脾”、“养胃”和“健脾”三个法则分别论治[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配合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配合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172d3242af90242a895e583.png)
3 讨 论
31 .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 中医学认为, 肠道为传化 之腑 ,以通为用, “ 不通则痛” 。手术后引起肠道气机痞结 , 通降功 能失 调 , 肠 内容物 不 能顺利 通 过而 引起 肠梗 阻 , 致 以痞 、 、 、 满 燥 实 为 主证 , 通里攻 下 , 活血 , 用 “ 治宜 行气 方 复方 大承 气汤 ” 。其 作用 机 理主要 有 : 善肠 道运 动 及肠 血 流量 , 响毛 细血 管 的通透性 , 改 影
治疗 组脾 胃失 健 型 5 例 ,治 愈 4 2 6例 ,好 转 6 ,有效 率 例 10 胃阴不 足 型 4 例 , 0 %; 8 治愈 4 0例 , 转 6 , 好 例 无效 2例 , 效 有 率 9 . %; 胃气虚型 4 例 , 53 脾 8 1 治愈 3 , 2例 好转 5例 , 无效 4例 , 有 效率 9 . %; 组总 有效 率 9 . %, 照 组治 愈 8 , 转 02 治疗 4 53 对 0 0例 好 3例, 2 无效 2 例 。治疗 组与 对 照组 比较 ( < . ) 显著 差异 , 9 P 0 1有 0 中 西 医结合 组疗 效优 于西 医组 。
2 结 果
粘 连性肠 梗 阻是小 儿常 见 的急腹症 。 因手 术 、 腔炎 症 、 多 腹 肿 瘤 等原 因引起 , 手术 所 致者 占首位 , 肠 梗 阻 中最 常见 的 一种 而 是 类型。治疗方法为保守或手术治疗, 而手术治疗 因为人为增加了 肠 粘连 的机 会 , 年来多 主张, 粘连性 肠梗 阻若 无 绞窄征象 , 近 ' J UL 尽 量施行保 守治疗 , 并密切 观察 病情变 化 , 确掌 握手术 治疗 时机 准 , 如治疗无效 才 中转手 术治疗 。 而小 儿粘 连性 肠梗 阻 因为小 儿 的生 理特 点及其 耐受 力低下 , 规 的用药 方法 常 因为小 儿 出现 呕吐而 常 使药 物难 以达到疗 效 。 20 — 0 年 分别 用 常规用 药方 法和 改 自 0521 1 良后的用药方法对小儿进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0 , 治疗 配合 和效果 总结 报道 如 下 。 0 例 现将 1 资料 与方 法 1 一 般资 料 : 组 10 均为 住 院病 人 , 中男 7 例 , 2 例 , . 1 本 0例 其 6 女 4 年龄 3 1 岁 , 为腹 部手术 后 粘连 所致 肠梗 阻 , 2 均 除具 有肠 梗 阻的 临床表现外 , 所有病人均经行腹部平片或 B超检查确诊 。 1 方 法 . 2 1. .1中医治疗 : 国 医学称 肠 梗 阻为肠 结 。治 以通里 攻 下 、 2 祖 利水 消 胀法 , 大承气 汤加 减 。 方 如下 : 常用 处 大黄 9、 g厚朴 6 、 g芒硝 6、 g 枳实 9、 g莱菔子 1g桃仁 9 、 5、 g赤芍 1g 5。此方应根据患儿病情、 体 重酣 隋增减 。常规 方法 为煎 煮余 20 l一半 口服 或 胃管 注入 , 0m , 一 半行保 留灌 肠 , 照组煎 煮余 10 l每 次从 胃管 内注入药 液 1一 对 0m, O 2 m , 胃管, 0l 夹 间断 3 分钟后再继续注人药液 , 0 注药完后 2小时 开 放 胃管 , 察疗效 。 观 1 .西 医治疗 : 食 , .2 2 禁 胃肠 减 压 , 液 , 正 脱 水及 电解 质紊 乱 , 输 矫 抗炎治疗,消除因肠梗阻而使肠管内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感染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观察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观察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63abc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c.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观察护理体会姜淑玲【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有效降低转手术几率.方法对2008-05~2012-05期间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从开始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自主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细致、准确、到位的护理干预可缩短排气排便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及降低转手术率.【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2页(P33,35)【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粘连性肠梗阻;观察;护理【作者】姜淑玲【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咸阳中心医院,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Ⅰ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其主要原因是腹腔手术后,其次为腹腔内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1]。
我院在2008-05~2012-05期间收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56例,报告如下:本组56例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完全性肠梗阻30例,不全性肠梗阻2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
年龄28~68岁,平均47.6岁;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
年龄26~71岁,平均48.5岁。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性别、梗阻程度等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1 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专科常规护理干预结合中医药疗法。
对照组采用专科常规护理干预。
2.1.1 专科常规护理干预①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可对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全身状况(如精神状态、神志、意识等)产生影响,严密观测并详细记录这些指标对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 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 阻](https://img.taocdn.com/s3/m/916c4e9d852458fb760b5689.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发表时间:2010-10-29T16:09:41.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李明山[导读] 粘连性肠梗阻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
李明山(吉林省东丰县中医院 136300)【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136-02粘连性肠梗阻是肠襻间的粘连和纤维索带粘连所致的肠梗阻,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先天性者较少见,后天性者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
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最多,尤在阑尾切除术或盆腔手术后。
手术中止血不完善、腹膜面缺损过多,肠浆膜因暴露过久或操作不细而被损伤、手套上所附滑石粉带入腹腔,都可能是粘连形成的因素。
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后仍易再次引起梗阻。
故对于此类患者预防和保守治疗相当关键。
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分治疗组61例,对照组70例。
其中治疗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5岁。
病程1个月~5年。
阑尾切除术28例,子宫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6例,肠破裂修补术6例,肠道肿瘤根治术3例。
对照组男4 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8岁。
病程1个月~5年。
阑尾切除术24例,子宫切除术9例,胆囊切除术14例,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肠破裂修补术8例,肠道肿瘤根治术7例。
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
诊断依据:①均有腹部手术史。
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③X线检查提示小肠充气阴影或阶梯状大小不等的液平。
④依据人民出版社的《外科学》的诊断标准皆排除绞窄性肠梗阻。
2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1)禁食水;(2)胃肠减压;(3)抗生素应用;(4)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立即手术探查,不得延误病情。
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631c13a76e58fafab003ad.png)
・
护
理 ・
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 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徐 慧
( 浙 江省肿 瘤 医院 ,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2 )
率, 缓解 临床 症 状 。 改善预后。
【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结直肠 癌 中医 护理
粘 连性 肠梗 阻 ( A I O)是 结直 肠 癌术 后 常见 并 发 症 。有效 的护理 是提 高 A I O疗 效 的重要保 证 。笔 者近 年对 5 0例 A I O患者 实施 中西 医结合 护 理 , 效果 较 好 。
中图 分 类号 : R 2 4 8 . 2 文献 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3 ) 1 1 - 1 9 8 2 — 0 2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结 直 肠 癌 术 后 粘 连 性 肠梗 阻 ( A I O ) 的 中西 医结 合 护 理 效 果 。 方 法 9 8例 A I O患 者 随 机分 为两组 , 对照组 4 8例 单 纯 实 施 常 规 护 理 , 观察组 5 0例 在此 基础 上 加 以 中 医护 理 , 观 察两 组 临床 症 状 消 除 时 间及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观 察 组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为 9 0 . 0 0 %, 高于对照组的 7 5 . o o %; 观 察 组 临 床症 状 及 体 征 消失 、 肠鸣音恢复 、 肛 门恢 复 排气 、 排 便 时 间均 短 于 对 照 组 ( P < 0 . 0 5 ) 。 结 论 中西 医结 合 护 理 可 提 高 A I O 患 者 治 愈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探讨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b97fd9dbe23482fb5da4c13.png)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探讨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西医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在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除时间、肛门排便及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直肠癌术;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效果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是直肠癌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手术预后效果。
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1]。
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35-61岁,平均为(48.6±1.1)岁;手术类型:直肠癌根治Miles术24例、地位直肠前切除术15例。
对照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36-60岁,平均为(48.7±1.0)岁;手术类型:直肠癌根治Miles术25例、地位直肠前切除术14例。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本次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方法内容如下:1.2.1常规西医护理方法一方面,对患者使用生长抑素,行早期静脉注射,使患者体内肠道菌群有效纠正,并在期间加强置管防护,对导管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避免滑脱问题的出现;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若存在水肿、发热、低血糖等症状,需及时暂停应用生长抑素。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探讨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0a5120fa58da0116d17495a.png)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探讨目的研究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愈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患者腹腔内粘连或肠粘连所引发的肠梗阻即为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指出其发病率为20%~40%[1]。
对我院接收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进行研究,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0~81岁,平均年龄(59.32±20.31)岁,12例肝胆术后,14例胃肠术后,9例妇科术后;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59.67±20.45)岁,13例肝胆术后,14例胃肠术后,8例妇科术后。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灌肠、补液以及抗感染等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优化护理措施,其内容有:以60滴/min的速度滴注丹红注射液、双黄连针剂,采用理气宽肠汤、肠粘连缓解方进行治疗,且虚寒者增用大建中汤,实证者增用大承气汤。
早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早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https://img.taocdn.com/s3/m/aaccea2831b765ce0408142b.png)
早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肠梗阻治疗效果早期干预Key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early intervention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及异物刺激等形成的束带状或片状广泛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情多变,复发率较高,需早期诊断、处理。
诊治的延误可使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出现肠坏死和腹膜炎等严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4~2005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13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其发病到入院的时间分成两组:>3 d者为晚期组;≤3 d者为早期组。
早期组:男43例,女30例,共73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15岁,平均(54.1±19.2)岁,其中,10~30岁者12例,31~40岁者12例,41~50岁者10例,51~60岁者6例,>60岁者33例;有腹部手术病史者60例,结核5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腹腔脓肿2例,空腔脏器穿孔2例,坏疽性胆囊穿孔1例。
晚期组:男24例,女33例,共57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14岁,平均(52.3±20.3)岁,其中,10~30岁者9例,31~40岁者8例,41~50岁者6例,51~60岁者13例,>60岁者21例;有腹部手术病史者50例,结核2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空腔脏器穿孔2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粘连性肠梗阻中属于不完全性梗阻者,并且未出现血运障碍。
1.3 临床诊断参考《普外科手册》诊断标准[1]:(1)大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史、炎症、创伤或结核病史。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48fa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8.png)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分析吴文清;邱春媚【摘要】目的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经护理后的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2% (20/21),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66.7% (14/21) (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性梗阻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21【总页数】2页(P154-155)【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化护理;关格【作者】吴文清;邱春媚【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兴国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兴国342400【正文语种】中文粘连性肠梗阻主要由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情况引起,导致腹腔内粘连,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在肠道内运行,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困难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该疾病发生率逐步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临床经验及资料表明[1],优质的护理可有效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并改善其症状,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4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护理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1234d3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f.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护理观察
杨满英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卷),期】2012(010)007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顺气宽肠汤加味”加针灸结合西医专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护理方式.方法:将100例因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胃肠减压加抗生素抗感染及补充电解质等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顺气宽肠汤加味”,水煎成汤药后以胃管灌注,并选用足三里、天枢、合谷、大横、大肠俞五个穴进行针刺,共三天.结果:治疗48小时后,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明显,作用快,降低了再次手术的概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1页(P857)
【作者】杨满英
【作者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中医院湖南冷水江41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J], 李玉兰;彭小梅
2.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J], 徐爱娟;姜振涛;房伟娟
3.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护理观察 [J], 杨满英
4.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J], 毕学颖;周义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7例效果观察 [J], 苗圣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14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分为两组,70例采用单纯性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7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结果:实验组治愈56例(80%),有效9例(12.8%)无效5例(7%)。
总有效率93%。
对照组治愈21例(30%),有效28例(40%),无效21例(30%),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性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肠梗阻可由很多不同的病因引起,因而临床表现不一致。
随着对肠梗阻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和各种诊疗措施的应用,对本病的处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特别是不完全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肠结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等。
现将我院自2005年至2012年收治140例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1 中医学认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机制
中医学认为肠梗阻是由于腑气不通、气机郁滞所致。
肠道为传化之腑,”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不通则痛”,故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
手术后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长降不畅,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肠梗阻,以痞、满、燥、实为主证。
肠梗阻属于中医的”关格”和肠结”范畴。
其病机
在于淤血留滞肠道,通降失调而病。
2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均为外科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符合>关于肠梗阻诊断标准。
年龄12~75岁,平均55岁;男89例,女51岁;14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均无狡窄性肠梗阻体征。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3.1 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支持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酌情给予止痛,解痉药物。
3.2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3.2.1 一般性肠梗阻。
气胀较甚,体质壮实,适于中青年。
处方:厚朴10g 枳壳10g 桃仁9g 赤芍9g 大黄(后下)10?15g 芒硝(冲服)15?20g
功效:行淤通闭
3.2.2 对于慢性不完全肠梗阻,患者体弱或年高不宜急下者。
处方:当归15g 乌药9g 桃仁6?9g 青皮3?6g。
陈皮3?6g
功效:理气通便
以上各处方中药水煎成200ml,早晚空腹各100ml服用或
100?150ml鼻饲,或150?200ml中药保留灌肠。
4 治疗效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痛、吐、胀、闭消失,排便排气,听诊无肠鸣音亢进及高调音,腹透无液气平面,1年内不复发。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大便通畅,1年内有复发;无效:经治疗症状体征不缓解,大便不畅,不排气者。
4.2 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愈56例(80%),有效9例(12.8%),无效5例(7%)。
总有效率93%。
对照组治愈21例(30%),中转手术5例。
有效28例(40%),无效21例(30%),总有效率70%;中转手术8例,两组疗效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5 护理措施
5.1 饮食护理:禁食阶段,有效的胃肠减压对治疗肠梗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定时观察胃肠减压引流量、性状。
当胃肠减压器内无液体吸出时,应挤压胃管或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调整压力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每班要检查胃管固定情况,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由于禁食使口腔内的细菌得以大量繁殖,再加上胃管对咽喉部粘膜的刺激,很容易使病人口腔粘膜及咽喉粘膜受损,要定时给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并给予温水或绿茶水漱口,以湿润胃管,从而减轻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减少并发症,增加口腔舒适感。
患者梗阻解除后,注意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5.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持输液通畅,及时检查血气指标。
[1]
5.3 中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灌肠前嘱病人排尿,减轻腹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插入导管约
15cm左右,药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以利于保留,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使灌肠液保留1小时以上,便于吸收。
[2]
5.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4.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观察胃液的性质、颜色与量。
准确记录出人量。
5.4.2尽量保持半卧位。
一般情况下,病人都不能保持有效的半卧位,护士要随时指导、协助和维持病人的正确体位,并说明半卧位可减轻腹胀对膈肌的压迫,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5.4.3观察腹痛性质、程度,是否加重或缓解,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有否减轻,是否排气、排便,针对症状予以适当处理。
5.4.4如恶心、呕吐可配合针刺治疗,注射镇静药物,阿托品足三里穴位封闭。
麻痹性肠梗阻可以双侧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0.25 mg。
注意病人有无脱水、休克症状,及时发现肠绞窄现象。
[3]
5.4.5注意舌象变化:舌苔明显增厚,舌形无异常。
舌体略显呆滞,发病早期舌色多为红、青,干燥少津,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在早期或最初6~24 h常无舌色改变。
5.5 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出院前的健康宣传教育,指导病人做适当的运动,平时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不要在饭后做剧烈的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有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6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0%,手术时由于肠管及腹膜的机械性损伤以及细菌感染等因素造成局部炎症,炎症时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后期形成纤维素,并有成纤维细胞增生机化而形成肠管和肠管及肠管和腹膜之间的粘连。
另外,无手术者原发疾病多为阑尾周围脓肿,胰腺炎等炎性感染,或术后调摄不当,肠蠕动自然恢复的时间晚,则增加了它们之间接触的时间,粘连的机会也就增加了。
肠梗阻的患者平素多无症状,而当胃肠功能发生紊乱时,肠壁发生水肿,使肠腔狭窄,不规则的蠕动又使已有粘连的肠管发生成角畸形而造成肠梗阻。
[2]
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治疗以通里攻下为主,佐以行气化瘀,清热解毒,调畅通便,使气机通畅,以恢复肠道的通降功能,以自拟理气通腑方,方中以中药莱菔子、厚朴下气除胀,炒枳壳、炒枳实、大黄、芒硝荡涤积滞,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润肠通便,既助诸药泻结,又可活血。
芒硝含硫酸钠90%以上,服后形成高渗盐溶液,使肠腔水分增加,刺激肠管蠕动排便。
中药具有广泛的抗菌、抗溃疡作用,能改善肠壁血液循环,降低肠壁血管的通透性。
增加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抑杀肠内细菌,增加肠内容物的液体含量,促进肠蠕动的增加,从而解除梗阻[3]。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病情变化,随证加减,对高龄体虚,一般情况较差者,应加入扶正温中润下等药物;连续用药3天,症状未缓解但亦未加重者,可让病人休息1~2天,然后再攻下。
同时,
严密观察病情,如腹痛加重,腹部x线立位片气液平明显增加,则行粘连松解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有效的提高非手术治愈率,降低手术率,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桂凤.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5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5):325.
[2] 刘路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中原医刊,2003,30(3):5758.
[3] 国相芝,连树林,李刚.综合疗法治疗单纯粘连性肠梗阻42例.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