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淀粉糊化测定方法
淀粉糊化测定方法淀粉糊化测定方法是一种用来确定淀粉糊化温度以及淀粉糊化时的粘度变化的试验方法。
淀粉糊化是指淀粉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加热和搅拌过程中,淀粉颗粒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胶凝态物质。
淀粉糊化的过程对于食品加工和工业上的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准确测定淀粉糊化温度和粘度变化对于食品和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淀粉糊化测定方法:显微观察法和粘度测定法。
显微观察法:显微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来确定淀粉糊化温度。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取少量淀粉样品放置在干燥的玻片上,加入适量的水制成糊状。
2. 取一台显微镜,并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3. 开始观察:将显微镜对焦在样品上,调整增倍镜的倍数,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4. 加热样品:使用加热装置,逐渐加热样品,持续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5. 记录数据:当样品出现淀粉颗粒糊化的迹象时,记录温度并停止加热。
粘度测定法:粘度测定法是通过测量淀粉糊化时的粘度变化来确定淀粉糊化温度。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取适量的淀粉样品和适量的水,在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制备淀粉糊。
2. 安装试验装置:将试验装置连接到流变仪上,确保流变仪的稳定性。
3. 设置条件:设置测试温度范围,并将流变仪的初始温度设为最低温度。
4. 测试:将淀粉糊注入测试夹具,开启流变仪开始测试。
5. 记录数据:根据设定的测试条件,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淀粉糊的粘度值,得到淀粉糊化温度。
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淀粉糊化测定方法,但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都可以用来测定淀粉糊化的变化。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试,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淀粉的特性、应用以及适用场合。
糊化度 容重 测定方法
糊化度容重测定方法一、糊化度测定方法1.1 什么是糊化度糊化度啊,这可是个挺重要的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反映淀粉在加工过程中被糊化程度的一个指标。
就好比是面粉做成馒头,馒头里的淀粉被加热后发生的变化程度就是糊化度。
这东西要是没搞清楚,在食品加工啊,还有粮食储存这些事儿上,可就容易出岔子啦。
1.2 常用测定方法1.2.1 碘显色法这个碘显色法呢,是比较经典的一种方法。
咱们都知道,淀粉遇碘会变色对吧?糊化后的淀粉和未糊化的淀粉跟碘反应后的颜色那是不一样的。
没糊化的淀粉跟碘反应颜色深,糊化了的就浅。
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差别。
我们可以通过比色的方法,来确定糊化度。
这就像是在给淀粉的糊化程度打分,颜色浅的分数就高,也就是糊化度高。
不过呢,这个方法也有点小毛病,就是它比较容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就像一个容易被带偏的小队伍。
1.2.2 酶水解法酶水解法就比较精准啦。
利用特定的酶来分解淀粉,糊化度不同的淀粉被酶分解的速度和程度是不一样的。
这就好比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糊化度合适的淀粉就像那正好能被打开的锁。
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就能算出糊化度。
这方法虽然好,但是成本有点高,还得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就像那高档的精密仪器,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二、容重测定方法2.1 容重的概念容重啊,就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重量。
这在很多领域都很重要,特别是在粮食啊,建筑材料这些方面。
比如说粮食的容重,那可是衡量粮食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就像我们挑西瓜,得看看这个西瓜是不是沉甸甸的,有分量的西瓜往往更甜,粮食也是,容重合适的粮食质量往往就好。
2.2 测量工具与方法2.2.1 容重器法容重器是专门用来测量容重的工具。
就像一个专门的裁判,很公正地给出容重的数值。
把要测量的物质放进容重器里,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来,就能得到容重的值。
这个方法简单直接,就像直来直去的硬汉,没什么弯弯绕绕。
但是呢,操作的时候得特别小心,要是稍微有点偏差,就像走路不小心崴了脚,那得到的结果可就不准喽。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淀粉在食品工业应用,主要是利用淀粉糊性质,要使其颗粒达到糊化后方能使用,因此要相当熟悉淀粉糊化过程。
未受损伤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能可逆吸水,即它们能轻微吸水膨胀,干燥后又可回到原有颗粒大小。
当在水中加热、淀粉颗粒糊化时,颗粒中分子有序破坏,包括颗粒不可逆吸收膨胀、双折射及结晶区消失。
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分子溶出,但有些直链淀粉也能在糊化前溶出,完全糊化发生在某温度范围内,一般较大颗粒首先糊化,糊化初始表观温度和糊化温度范围与测定方法、淀粉与水比例、颗粒类型、颗粒内部分布不均匀有关。
因此,研究淀粉糊性质极为重要。
1 淀粉糊化及糊化特性淀粉糊化过程实质是微晶束溶融过程。
淀粉颗粒中微晶束之间以氢键结合,糊化后淀粉分子间氢键断裂,水分子进入淀粉微晶束结构,分子混乱度增加,糊化后淀粉―水体系行为直接表现为粘度增加。
淀粉颗粒包括结晶结构和非晶结构(无定形结构)。
淀粉结晶结构都与淀粉组成结构、天然合成、糊化过程、化学反应活性及变性淀粉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
在淀粉改性处理过程中,若其结晶结构被破坏,即非晶化后,将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时,偏光十字消失。
图1中天然木薯淀粉颗粒具有明显对称偏光十字,说明存在晶体结构。
预糊化木薯淀粉由于经历高温糊化过程,从而导致其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
同样相类似,天然糯玉米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明显,而预糊化糯玉米淀粉晶体结构完全被破坏,无偏光十字。
上述例子表明,淀粉经糊化后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无偏光十字〔1〕。
图1 糯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偏光显微照片天然糯玉米淀粉预糊化糯玉米淀粉天然木薯淀粉预糊化木薯淀粉图2 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照片A、B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C、D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DBAC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叶为标(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摘 要: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淀粉糊性质直接影响食品品质。
淀粉糊化率的测定
淀粉糊化率的测定在不同的单元操作中,糊化度依次为:挤压(糊化度80%~95%以上),膨胀(糊化度为80%左右),蒸煮(糊化度为70%~80%)压缩(估计糊化度为60%~70%),加工成本的排列顺序则相反。
所以,在谷物食品的工业生产中,糊化度的测量确定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淀粉糊化后,其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如双折射现象消失、颗粒膨胀、透光率和粘度上升等,所以糊化度的测定方法也有多种,如双折射法、膨胀法、酶水解法和粘度测量法等。
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到的糊化度值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由于测定基础和基准等不同,产生差异是必然的。
当前比较认同的方法是酶法,其次是染料吸收法中的碘电流滴定法。
酶法又分为淀粉糖化酶法、葡萄糖淀粉酶法及β-淀粉酶法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各种酶对糊化淀粉和原淀粉有选择性的分解,通过对生成物的测量得到准确的糊化度。
1 葡萄糖淀粉酶法通常,糊化淀粉容易被淀粉酶消化,因此可用消化相对百分率来准确计算糊化度。
1.1 仪器与试剂搅拌器,玻璃均质器,l~2ml移液管,恒温水浴,台式离心机。
99%乙醇,2mol/L醋酸缓冲液(pH4.8),10mol/L氢氧化钠,2mol/L醋酸, 2.63μ/ml葡萄糖淀粉酶液,0.025mol/L盐酸。
1.2 测定步骤试样的调制:试样 20g(或20ml),加入200ml浓度为99%的乙醇,投入高速旋转的家用混合器中连续旋转1min,使之迅速脱水。
生成的沉淀用3号玻璃过滤器抽滤,用约50ml浓度为99%的乙醇,接着用50ml乙醚脱水干燥后,放在氯化钙干燥器中,以水力抽滤泵减压干燥过夜,用研钵将其轻轻粉碎,仍保存在同样的干燥器中备用。
1.3 操作将100mg上述的干燥试料放入磨砂配合的玻璃均质器中,加8ml蒸馏水,用振动式搅拌机搅拌至基本均匀为止。
接着将均质器上下反复几次,使之成为均匀的悬浮液。
再用振动式搅拌机均匀化,随即各取悬浮液2ml注入2只容量为20ml的试管中,分别用作被检液和完全糊化检液。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陈曼韵11食品营养3班201130600802一、实验原理利用酶解法。
淀粉经糊化后才能被淀粉酶作用,未糊化的点发不能被淀粉酶作用。
加工样品中的淀粉通常为部分糊化,因此需要测定其糊化度。
将样品、完全糊化样品分别用淀粉酶(本实验用糖化酶)水解,测定释放出来的葡萄糖,以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与同一来源的完全糊化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比来表示淀粉糊化度。
二、仪器及试剂2.1 仪器电子天平(灵敏度0.001g);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
2.2试剂2.2.1缓冲液将3.7ml冰醋酸和4.1g无水乙酸钠(或6.8gNaC2H32.3H2O)溶于大致100ml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必要时可低级一算或乙酸钠调整pH值至4.5±0.05。
2.2.2 酶溶液将葡萄淀粉酶(糖化酶)溶于100ml蒸馏水中,过滤。
2.2.3 蛋白质沉淀剂ZnSO4.7H2O,10%(W/V)蒸馏水溶液;0.5N NaOH。
2.2.4 铜试剂将40g午睡NaCO3溶于大致400ml蒸馏水中,加7.5g酒石酸,溶解后加4.5gCuSO4.5H2O,混合并稀释至1000ml。
2.2.5 磷钼酸试剂取70g钼酸和10g钨酸钠,加入400ml10%NaOH和400ml蒸馏水,煮沸20min-40min以驱赶NH3,冷却,加蒸馏水至大约700ml,加250ml浓正磷酸(85%H3PO4),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三、操作步骤3.1 酶溶液配制称取0.5g糖化酶于100ml容量瓶中,加缓冲液定容,过滤,备用。
3.2 准确城区两分样品(碎米粉)各100mg于25ml刻度试管。
其中一份用于制备完全糊化样品,另一份为测定样品。
3.2.1 完全糊化样品想样品中加入15ml缓冲液,记录液面高度。
混匀,沸水浴50min,冷却,补加缓冲液恢复液面高度3.2.2 待测样品向样品中加入15ml缓冲液3.2.3 空白管取1支空的25ml刻度试管,直接加入15ml缓冲液,不加样品。
糊化后淀粉粘度检测方案
糊化后淀粉粘度检测方案测糊化后的淀粉粘度是由于糊化过程会导致淀粉的物理性质发生变更,包含分子结构和粘度的更改。
在食品工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糊化后的淀粉粘度是一个紧要的品质指标,对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譬如:糊化特性:淀粉在加热过程中糊化,即由固态变为胶体态,形成糊状物质。
糊化后的淀粉具有较高的粘度,这对于食品加工中的稠化、胶凝等工艺是至关紧要的。
稳定性:淀粉的糊化后粘度与其稳定性紧密相关。
粘度越高,其稳定性越好,能够更好地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纹理:淀粉糊化后的粘度能够影响产品的纹理和口感。
不同粘度的淀粉可用于制备不同口感的食品,如浓稠的酱汁、蛋糕的松软度等。
储存稳定性:糊化后的淀粉粘度也与产品的储存稳定性有关。
高粘度的淀粉有助于防止分层和沉淀,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加工性能:在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中,淀粉糊化后的粘度会影响产品的流动性、黏性和可加工性,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那么如何测试糊化后淀粉的粘度值?测试糊化后的淀粉粘度通常通过旋转粘度计来实现。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准备样品:取确定量的糊化淀粉样品,将其稀释到特定浓度。
确保样品充足搅拌均匀,以除去可能的不均匀性。
预热:将旋转粘度计预热至测试温度,并在测试之前等待一段时间,确保温度稳定。
设置粘度计:将预热后的旋转粘度计放置在样品容器中,并依据设备说明设置适当的测试参数,如转速和测试时间。
测试:启动旋转粘度计,让其旋转在样品中确定的时间。
测试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要求的精准程度。
记录结果:测试完成后,旋转粘度计会供应一个粘度数值,表示样品的粘度。
将结果记录下来,通常以cps(厘帕秒)为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糊化后的淀粉粘度时,应当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由于这些因素会影响测试结果。
同时,在测试前应确保仪器校准精准,以确保得到牢靠的测试数据。
技术有荐:糊化淀粉专用粘度计FDVC简易淀粉粘度测量仪,符合国标GB/T1209889.功能:单点温度下测量淀粉粘度值。
糊化度的测定方法 国标
糊化度的测定方法国标【实用版3篇】目录(篇1)1.糊化度的定义2.糊化度的测定方法3.国标对糊化度测定的要求正文(篇1)糊化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程度。
糊化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糊化度的定义糊化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程度。
糊化度越高,说明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越明显,即淀粉颗粒的结构和性质发生了较大改变。
二、糊化度的测定方法糊化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粘度测定法:通过测量糊化淀粉悬浮液的粘度来确定糊化度。
2.旋光测定法:利用旋光仪测定糊化淀粉悬浮液的旋光度,从而推算出糊化度。
3.光散射法:通过测量糊化淀粉悬浮液的光散射程度来确定糊化度。
4.电导率测定法:通过测量糊化淀粉悬浮液的电导率来确定糊化度。
三、国标对糊化度测定的要求我国国家标准(GB/T 28720-2012)对糊化度测定有详细的要求,包括样品处理、测定方法的选择、测定过程的操作等。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糊化度是衡量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
目录(篇2)1.糊化度的定义2.糊化度的测定方法3.我国国家标准对糊化度的规定4.糊化度的应用领域正文(篇2)糊化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颗粒结构破裂并溶出淀粉质的程度。
糊化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通过黏度测定法,通过测量糊化淀粉悬浮液的黏度来推算糊化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适用于初步评估淀粉的糊化程度。
二是采用光散射法,通过测量糊化淀粉悬浮液的光散射强度来计算糊化度。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仪器设备较贵,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三是使用电导率法,通过测量糊化淀粉悬浮液的电导率来推算糊化度。
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度较高,但易受实验环境等因素影响。
在我国,国家标准《食品工业淀粉》(GB/T 8864-2008)对糊化度有详细的规定。
淀粉糊化检测方法探讨
分析与检测■淀粉糊化检测方法探讨□张明静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摘要:淀粉糊化检测方式是一种在食品等工业的质量检测、管理及控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方式之一。
淀粉糊的 性质同食品的品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优质的淀粉能够对食品的品质起到促进作用,而劣质的淀粉则会严重影响到食品 的品质。
本文介绍了淀粉糊化的概念及其特性,进而探究了淀粉糊化检测的主要方法,为淀粉糊化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淀粉糊化;检测;主要方法1淀粉糊化的概念及其特性1.1淀粉糊化的概念所谓淀粉糊化的过程,就是指淀 粉微晶束发生溶融的一个过程,这也 是它糊化的实质所在。
淀粉颗粒通过 发生作用,利用氢键,将微晶束之间进 行溶融,待淀粉经过糊化以后,淀粉的 各个分子之间,氢键再发生断裂,分离 开来,使得水分子借机进入淀粉的微晶 束的结构当中。
一旦水分子进入,淀粉 的分子便会发生混乱,使得淀粉糊化的 程度加重,其糊化的程度直接表现为淀 粉遇水后黏稠度得到了提升。
淀粉颗粒的结构主要由两种形式 组成,其_是结晶结构,另_是非结 晶结构。
结晶结构的形式主要是因其 同淀粉的组成、合成、糊化以及所发 生的化学反应等息息相关。
而所谓非 结晶结构则是指,淀粉在糊化的a 程 中,一旦其结晶结构遭受了损害,便 会产生形如“偏光十字”的性状,结 晶结构消失,非结晶结构出现。
但是, —旦淀粉颗粒在遇水过多的状况下,加 之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加热,会进一步导 致淀粉颗粒的膨胀,直至颗粒完全发生 破裂,淀粉糊便会形成。
因而这一a 程 可表述为淀粉颗粒遇水并遇热后,会发 生颗粒的完全破裂,进而形成黏性的状 态,淀粉糊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淀粉 糊的形成过程需要高温的、过量的水 分。
但是在食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 这样的条件往往很难发生。
1.2淀粉糊化的特性影响淀粉糊化特性的因素较多, 其中,淀粉的类型、淀粉的浓度、对 于淀粉的加热以及对淀粉进行处理的 方式是影响淀粉糊特性的重要因素。
淀粉糊化度测定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酶水解法)(一)定义未经糊化的淀粉分子,其结构呈微品束定向排列,这种淀粉结构状态称为β型结构,通过蒸煮或挤压,达到物化温度时,淀粉充分吸水膨胀,以致微晶束解体,排列混乱,这种淀粉结构状态叫α型。
淀粉结构由犀型转化为“型的过程叫a化,也称糊化。
通俗地说,淀粉的。
化程度就是由生变熟的程度,即糊化程度。
在粮食食品、饲料的生产中,常需要了解产品的糊化程度。
因为a度的高低影响复水时间,影响食品或饲料的品质。
例如方便面理化指标(GB 9848—88)规定,油炸方便面的a度>85.0%,热风干燥面a度>80.0%,米粉的熟透的质量指标在85%左右。
(二)原理(酶水解法)已糊化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还原糖,a度越高,即糊化的淀粉越多,水解后生成的糖越多。
先将样品充分糊化,经淀粉酶水解后,用碘量法测定糖,以此作为标准,其糊化程度定为100%。
然后将样品直接用淀粉酶水解,测定原糊化程度时的含糖量。
糊化度以样品原糊化时含糖量占充分糊化时含糖量的百分率表示。
(三)试剂1.0.05mo1/L(I2)称取6.25g碘及17.5g碘化钾溶于100ml水中。
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棕色瓶中。
密闭置于阴暗处冷却。
2.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封静置数日,取上清液5mL,用已除去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L。
3 0.1mo1/L硫代硫酸钠溶液按GB 5490一85《粮食、油料和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附录B进行配制和标定4.1mo1/L盐酸溶液取盐酸(相对密度1.19)90mL,加入1L水,摇匀;5.10%硫酸溶液。
6.5g/100mL淀粉酶溶液取5.00g淀粉酶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用水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7.0.5g/100ml淀粉溶液(四)仪器和用具(1)150mL碘价瓶;(2)100mL锥形瓶;(3)索氏抽提器;(4)(37土1.0)℃恒温水浴(5)移液管 l0mL,2mL(6)100mL容量瓶;(7)25mL滴定管;(8)粉碎机粉碎样品时发热不得超过50度;(9)电炉;(10)感量0.0001g分析天平。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方法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方法淀粉糊化度是指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糊化的程度,通常用来衡量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凝胶化的能力。
淀粉的糊化度与其颗粒结构、糊化条件以及样品的纯度等因素有关。
常用的淀粉糊化度测定方法有旋光法、显微镜法、倍分光光度法和差热分析法等。
旋光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糊化度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淀粉糊化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
旋光度是物质溶液通过旋光仪测定的旋光角度,可以表征溶液中的光学活性物质的含量。
淀粉糊化度较高时,其溶液中的旋光度较低。
在进行测定时,首先将一定质量的淀粉样品加入适量的水中,经过一定条件下的加热处理,再经过离心沉淀、过滤等步骤,最后通过旋光仪测定样品溶液的旋光度。
根据旋光度与溶液中淀粉糊化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的糊化度。
显微镜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糊化度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来判断糊化度。
在进行测定时,先将淀粉样品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并加热至一定温度持续一定时间。
随后,取少量样品溶液放置在玻片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当淀粉颗粒完全糊化时,颗粒形态不再明显,出现透明状或呈胶态,这时淀粉的糊化度较高。
倍分光光度法也是常用的测定淀粉糊化度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淀粉溶液在特定温度下的透光度变化来计算糊化度。
在进行测定时,将一定质量的淀粉样品与一定体积的水混合,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使淀粉糊化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
随后,将加热后的淀粉样品溶液分别置于特定的量筒中,通过比较样品溶液与对照溶液的透光度,计算出糊化度。
差热分析法是一种精确而敏感的测定淀粉糊化度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淀粉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来确定其糊化度。
在进行测定时,将淀粉样品放置在差热分析仪中,控制加热速率和温度范围,通过观察样品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的热量吸收或释放变化,可以确定淀粉样品的糊化温度和糊化度。
总的来说,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淀粉糊化测定方法详解
——中国知网
偏光十字消失法
淀粉0.5g 50ml 平均值
重复三次蒸馏水保温5mn 淀粉浆于 测粒径载玻片上
记录温度
DSC
6%淀粉乳 DSC 加热 对照 30-100°C
10k/min
糊化温度
偏光十字法
莲藕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颗粒形态
动态流变仪法
DSC
CONCLUSION
结果以吸热曲线表 示,曲线上的吸热 峰是计算糊化温度 和反应热的依据。
1 2
湿法(Wet Method)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3 偏光十字消失法(Maltese Cross Disappearance)
4
动态流变仪法(Dynamic Rheometer)
WET METHOD
0.4%的Nacl溶液
加入离子, 通电加热
淀粉:水:20%
质量比
加热100V、50Hz
LITERATURE
Wet Method for Measuring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U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by ohmic heating 电导率法淀粉糊化温度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莲藕淀粉糊化温度的测定
正反180°, 间歇0.6s
室温→95°C 糊化温度 72.56°C
糊化峰值温度随淀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电导率的变 曲点所对应的温度有所降低。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电导率的变曲点越来越明显。
电压 越高,则溶液的电导率也越大,通电加 热速率也随之增大。
2018/10/11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一、本文概述淀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其糊化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淀粉糊化是指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最终破裂溶解形成糊状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伴随着淀粉颗粒内部结晶结构的破坏和直链淀粉的溶出,使得淀粉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如粘度增加、透明度提高等。
本文将对淀粉糊化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淀粉糊化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淀粉糊化的基本原理淀粉糊化是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从固态转变为半固态或液态的胶体状态。
这一转变过程主要由淀粉的分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决定。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内部包含结晶区和无定形区。
在淀粉糊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开始吸水膨胀,结晶区逐渐解体,无定形区则开始溶胀。
这一过程中,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分子链展开,使得淀粉颗粒体积增大,透明度增加,粘度升高。
糊化过程中的关键温度是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也称为起始糊化温度。
当淀粉颗粒达到这一温度时,结晶区开始解体,淀粉颗粒开始吸水膨胀。
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淀粉颗粒完全解体,形成粘稠的胶体溶液。
除了温度外,糊化过程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水分含量、pH 值、离子浓度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分子的运动状态,从而影响糊化过程的速率和程度。
了解淀粉糊化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淀粉的加工技术、优化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糊化过程中的温度、水分等条件,可以实现对淀粉糊化程度的精确控制,从而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淀粉产品。
三、淀粉糊化的检测方法淀粉糊化的检测是食品加工、淀粉工业以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准确而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以及推动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淀粉的糊化度是指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糊化的程度,是淀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淀粉糊化度的方法,研究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糊化特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淀粉样品:本实验使用小麦淀粉作为研究对象。
- 蒸馏水:用于制备淀粉溶液和洗涤淀粉沉淀。
- 碘液:用于淀粉的检测。
- 热水槽:用于加热淀粉溶液。
- 烧杯、滴定管、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1. 制备淀粉溶液:取适量的淀粉样品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淀粉溶液。
2. 加热淀粉溶液:将淀粉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常用的温度为60℃、70℃、80℃、90℃和100℃。
3. 检测淀粉糊化度:将加热后的淀粉溶液取出,立即加入适量的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颜色越深,糊化度越高。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淀粉糊化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糊化度60 10%70 25%80 50%90 75%100 10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的糊化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淀粉分子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淀粉颗粒膨胀,吸收更多的水分,形成胶状物质,从而增加了糊化度。
淀粉的糊化度对于食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烹饪中,淀粉的糊化度决定了食物的质地和口感。
高糊化度的淀粉可以使食物更加浓稠,增加口感的滑爽度。
而低糊化度的淀粉则可用于制作凝胶状食品,如果冻和糖果等。
此外,淀粉的糊化度还与食品的营养价值有关。
糊化度较高的淀粉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提供能量和养分。
因此,在食品加工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糊化度的淀粉,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验中的测定方法主要依靠碘液与淀粉的反应。
碘液可以与淀粉形成蓝色复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淀粉的糊化程度。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定性地判断糊化度,无法精确测量。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淀粉的糊化度是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糊化的程度。
酶法糊化淀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糊化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酶法糊化淀粉的实验方法。
3. 研究不同酶种类和浓度对淀粉糊化效果的影响。
4. 分析淀粉糊化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淀粉糊化是指淀粉在加热、搅拌和酶的作用下,从固态变为可溶性、透明、粘稠的糊状物质的过程。
淀粉分子在糊化过程中发生膨胀、溶解和凝胶化,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酶法糊化是指利用淀粉酶将淀粉分子分解成较小的片段,从而降低淀粉的粘度,提高其糊化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 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糖:葡萄糖、麦芽糖- 水浴锅- 粘度计- 移液器- 烧杯- 研钵- 电子天平- 精密pH计2. 实验仪器:四、实验步骤1. 淀粉溶解:称取一定量的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冷却至室温。
2. 酶法糊化: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酶,搅拌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预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3. 粘度测定:使用粘度计测定淀粉糊的粘度。
4. pH值测定:使用精密pH计测定淀粉糊的pH值。
5. 糊化度测定:将淀粉糊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测定其糊化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酶种类对淀粉糊化效果的影响:- α-淀粉酶:α-淀粉酶对淀粉的糊化效果较好,糊化后粘度较低,pH值适中。
- β-淀粉酶:β-淀粉酶对淀粉的糊化效果较差,糊化后粘度较高,pH值较低。
- 葡萄糖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对淀粉的糊化效果介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之间,糊化后粘度和pH值适中。
2. 不同酶浓度对淀粉糊化效果的影响:- 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淀粉糊化效果逐渐提高,粘度降低,pH值逐渐升高。
- 当酶浓度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糊化效果趋于稳定。
3. 淀粉糊化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淀粉糊化过程中,淀粉分子发生膨胀、溶解和凝胶化,导致其粘度降低,透明度提高。
淀粉糊化测定方法
1
湿法(Wet Method)
2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3 偏光十字消失法(Maltese Cross Disappearance)
4
动态流变仪法(Dynamic Rheometer)
WET METHOD
0.4%的Nacl溶液
淀粉:水:20%
加入离子, 通电加热
质量比
加热100V、50Hz
正反180°, 间歇0.6s
室温→95°C
糊化温度 72.56°C
糊化峰值温度随淀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电导率的变 曲点所对应的温度有所降低。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电导率的变曲点越来越明显。
电压 越高,则溶液的电导率也越大,通电加 热速率也随之增大。
1%Nacl、0.2%NaHSO3
1%Nacl、0.01mol/LNaOH
浸泡30min 粉碎、打浆
加石油醚
加水过滤
烘干、粗淀粉
弃上清液
沉淀水洗
偏光十字消失法
淀粉0.5g
50ml
蒸馏水
保温5min
淀粉浆于
载玻片上
平均值 重复三次 测粒径 记录温度
DSC
6%淀粉乳
DSC 加热
对照 30-100°C
Wet Method for Measuring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U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by ohmic heating
10k/min 糊化温度
偏光十字法
莲藕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颗粒形态
食品化学实验--淀粉糊化酶法制备淀粉糖浆以及葡萄糖值的测定
SYTU
15
(2)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在电炉上控制 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在电炉上控制 在2min内加热至沸,在电炉上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 2min内加热至沸,在电炉上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 从移液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蒸汽 始终充满烧瓶,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 始终充满烧瓶,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 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 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SYTU
16
DE =
V葡 m 2 × × V样 × 1000 55 25
× 100
DE—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V葡——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平均消耗葡萄糖标准液的 体积,11.75 ml; V样——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液的体积,m1; 55——稀释样品的体积,m1; 2/25——取2ml样品液定容到25ml; m—样品质量,g
SYTU
12
2、反应原理 碱性酒石酸铜甲、 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 氢氧化铜沉淀 酒 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加热条件下,还原糖+ 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酒石酸钾钠铜 红色的氧化亚 铜沉淀; 铜沉淀; 氧化亚铜沉淀与亚铁氰化钾 可溶的无色络合物
Cu2+ + 还原糖 Cu+
用标准浓度的葡萄糖滴定菲林试剂,计算每10ml(甲、乙液各 5m1)菲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SYTU
17
三、注意事项
淀粉糊化温度的测定
糊)于载玻片上,在偏光显微镜下分别记录视野内淀粉粒偏光十字2% 消失和98% 消失 时的温度并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粒径, 重复测定三次, 取平均值。
淀粉试样 0.5g+50ml 蒸馏水
新鲜莲藕去皮切块
用 1%Nacl 和 0.2NaHSO3 的水溶 液浸泡 30min
粉碎机粉碎后经胶体磨打浆
匀浆反复几次加水过滤,滤液静 置后倾去上清液,取沉淀
反复水洗后 40℃烘干
粗淀粉
用石油醚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脱脂,用 1%Nacl 洗三 次,然后用 0.01mol/l NaOH 洗一次脱蛋白,蒸馏水 洗三次后 40℃烘干
Method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gelatinization and examples
淀粉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及实例
Method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gelatinization and examples
糊化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3. 过程
3. 2 动态流变仪法 称取莲藕淀粉4. 8g, 加入80mL蒸馏水, 搅拌均匀后上样进行流变特性测试。将称取好 的淀粉乳放置在载物台上, 启动仪器使平板进入设置间隙, 刮去平板外多余淀粉乳, 加 上盖板, 并加上液体石蜡防止水分蒸发。采用动态振荡程序, 设置三个温度扫描步骤: 从20e 升温到100 ℃使淀粉体系糊化, 然后从100 ℃降温至20 ℃ 使凝胶形成, 最后再 从20e 升温到100 ℃ 考察凝胶的破坏情况, 升降温速率均为5℃ /min。
图2是在莲藕淀粉升温糊化、降温冷却和 重新升温时, 体系的耗能模量G”变化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在食品工业应用,主要是利用淀粉糊性质,要使其颗粒达到糊化后方能使用,因此要相当熟悉淀粉糊化过程。
未受损伤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能可逆吸水,即它们能轻微吸水膨胀,干燥后又可回到原有颗粒大小。
当在水中加热、淀粉颗粒糊化时,颗粒中分子有序破坏,包括颗粒不可逆吸收膨胀、双折射及结晶区消失。
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分子溶出,但有些直链淀粉也能在糊化前溶出,完全糊化发生在某温度范围内,一般较大颗粒首先糊化,糊化初始表观温度和糊化温度范围与测定方法、淀粉与水比例、颗粒类型、颗粒内部分布不均匀有关。
因此,研究淀粉糊性质极为重要。
1 淀粉糊化及糊化特性淀粉糊化过程实质是微晶束溶融过程。
淀粉颗粒中微晶束之间以氢键结合,糊化后淀粉分子间氢键断裂,水分子进入淀粉微晶束结构,分子混乱度增加,糊化后淀粉―水体系行为直接表现为粘度增加。
淀粉颗粒包括结晶结构和非晶结构(无定形结构)。
淀粉结晶结构都与淀粉组成结构、天然合成、糊化过程、化学反应活性及变性淀粉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
在淀粉改性处理过程中,若其结晶结构被破坏,即非晶化后,将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时,偏光十字消失。
图1中天然木薯淀粉颗粒具有明显对称偏光十字,说明存在晶体结构。
预糊化木薯淀粉由于经历高温糊化过程,从而导致其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
同样相类似,天然糯玉米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明显,而预糊化糯玉米淀粉晶体结构完全被破坏,无偏光十字。
上述例子表明,淀粉经糊化后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无偏光十字〔1〕。
图1 糯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偏光显微照片天然糯玉米淀粉预糊化糯玉米淀粉天然木薯淀粉预糊化木薯淀粉图2 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照片A、B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C、D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DBAC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叶为标(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摘 要: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淀粉糊性质直接影响食品品质。
该文介绍淀粉糊化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详述各种检测方法在淀粉糊中应用实例,并指出其中优缺点;提出今后淀粉糊检测方法发展方向,为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淀粉糊化;淀粉检测;淀粉The starch gelatinization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YE Wei–biao(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 Food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 Guangzhou 510641, China)Abstract:Starch paste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food industry, the properties of the starch paste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food directly. In this paper, review pasting properties of starch and its testing methods, detailed in a variety of detection methods in starch past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one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Finally,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arch paste method of detecting for the starch paste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Key words:starch gelatinization;starch detection;starch中图分类号:TS2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09)01―0007―04收稿日期:2008-11-10淀粉颗粒在过量水存在情况下连续加热引起颗粒进一步吸水膨胀。
另外,可溶性组分(主要是直链淀粉)溶出,特别是在加剪切力后,颗粒完全破裂,生成淀粉糊(在淀粉工艺中,通过加热淀粉浆料生成糊称为淀粉糊)。
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和破裂形成粘性体,系由可溶性直链淀粉连续相和支链淀粉分散相及颗粒剩余下来不连续相组成。
在高温、高剪切力和过量水存在条件下,分子才能完全分散,在制造食品产品时很少会遇到这样条件〔2〕。
强涛等〔3〕研究小麦淀粉及其糊化后在生物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结构。
在生物显微镜下,小麦淀粉颗粒有明暗相交替的层状结构,这些层被认为是生长环,如图2(A)所示。
已糊化小麦淀粉随温度上升,内部结构变化,颗粒内出现网状结构,达到糊化温度后,出现线状结构,如图2(B)所示。
网状结构和线状结构与淀粉结构中支链淀粉密不可分,说明小麦淀粉存在部分分支结构。
在透射电镜下,小麦原淀粉呈球形,颗粒间距离较小,如图2(C)所示。
糊化后小麦淀粉颗粒表面不如原淀粉光滑,淀粉颗粒尺寸变小,颗粒间聚集状态也发生变化,透射电镜下形貌与凝胶较相似,如图2(D)所示。
在通常食品加工条件下(热和水分,虽许多食品体系含有限水分,并远未达到淀粉蒸煮水分),淀粉颗粒快速吸水膨胀超过可逆点,水分子进入链中间,打断链间结合,在分离分子周围形成水合层,分子链塑化后完全分离并溶剂化。
水大量进入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至原颗粒几倍,在缓慢加热和一定剪切力作用时,淀粉颗粒吸收大量水分,产生膨胀,相互挤压〔4〕。
这种高度吸水膨胀颗粒易于破碎,通过搅拌而破碎,使粘度下降。
可以说,糊化本质是高能量热和水破坏淀粉分子内部彼此间氢键结合,使分子混乱度增大,糊化后淀粉-水体系行为直接表现为粘度增加。
由于淀粉颗粒吸水膨胀,水合直链淀粉分子从颗粒扩散进入水相,这个现象决定淀粉糊一些性质;且这个糊化过程可用仪器记录下来〔5〕。
淀粉糊特性是由淀粉类型、淀粉浓度、加热处理方式及其它共存物所决定。
不同品种淀粉糊特性存在很大差别,且淀粉糊粘度、粘度稳定性、织纹特性、透明度、抗剪切能力、凝胶形成能力、凝沉性等均会直接影响淀粉糊用途〔6~7〕。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需要经糊化淀粉,如纺织上浆和工业用淀粉水解。
糊化直接影响到系统流变学和粘度特性,使淀粉更易被酶作用,糊化温度低,可明显降低糊化过程能耗。
如稻米用于酿造业,其淀粉糊化温度低的特性尤为重要。
淀粉糊粘度特性及其改变其它溶液和糊的粘度能力可用于食品工业,也可在石油钻井中用于调节钻探泥浆粘度。
在造纸、纺织和食品业中,都需较稳定粘度淀粉溶液,如在瓦楞纸生产中保持适合淀粉糊粘度是控制胶液对纸基渗透、脱水、施胶、涂布必需条件。
淀粉糊粘度会因受到机械剪切作用而降低,粘度降低是由膨胀淀粉颗粒被打击破裂所致。
根茎、块茎和糯玉米淀粉搅拌时颗粒易破裂,抗剪切能力低。
工业生产淀粉糊经常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搅拌及泵输送过程中机械冲击,这都会引起淀粉糊粘度降低。
影响淀粉糊化因素很多,主要有淀粉颗粒微晶结构、直链淀粉含量、酸碱条件、添加剂及加工处理方式等。
在酸性条件下,豌豆淀粉等发生酸水解反应,pH 3.0时可完全水解;在偏碱性条件下,各特征点粘度值升高,热粘度稳定性、冷粘度稳定性均增加,凝沉性减弱;在较强碱性条件下,淀粉溶胶热粘度稳定性降低。
各种添加剂对淀粉粘度性质都有不同程度影响,蔗糖、黄原胶、CMC 使淀粉糊各特征点粘度值明显增高,食盐、明矾、磷酸二氢钠、单甘油酯均可使峰值粘度升高,其它特征点粘度值也发生不同程度变化〔8~9〕。
2 淀粉糊化性质检测淀粉糊化过程是淀粉颗粒结晶区熔化,分子水解,颗粒不可逆润胀过程,糊化后淀粉―水体系直接表现为粘度增加。
根据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粘度增大、偏光特性改变,其糊化过程可分为淀粉乳中水分子被淀粉粒无定形区极性基团吸附并加热到初始糊化前的可逆润胀阶段,及继续加热达到糊化起始温度后的不可逆润胀阶段。
淀粉糊化粘度可用布拉班德粘度仪(Brabender Viscograph,BV)和快速粘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zer,RVA)测定。
从RVA可读出峰值粘度(Peak Viscosity,PV)、热糊粘度(Hot Paste Viscosity,HPV)、冷糊粘度(Cool Paste Viscosity,CPV),并可进一步计算出崩解值(Breakdown)、回升值(Setback)等参数。
峰值粘度是由于充分吸水膨胀后淀粉粒(膨润粒)相互摩擦而使糊液粘度增大,反映淀粉膨胀能力。
热糊粘度是由于淀粉粒膨胀至极限后破裂而不再相互摩擦,糊液粘度急剧下降,能反映淀粉在高温下耐剪切能力,是影响食品加工操作难易重要因素。
冷糊粘度是由于温度降低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包围水分子运动减弱,糊液粘度再度升高,反映淀粉回生特性。
淀粉糊化特性测定方法多种多样。
最早用于淀粉和含淀粉制品糊化特性测定的是稠度计,其后陆续出现其它类型粘度计。
第一台布拉班德糊粘度测定仪使用是在上世纪30年代,该粘度测定仪成为工业界广泛用于淀粉和含淀粉制品特性评价标准仪器,该仪器最初是用来评价黑麦面粉质量和控制添加麦芽的小麦面粉中淀粉酶活性大小〔10〕。
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首次用于淀粉性质测定是在1971年,这是一种热分析方法〔11〕。
2.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是在程序升温条件下,保持待测物质与参照物温差为零,测定由于待测物相变或化学反应等引起输给它们所需能量差与温度关系一种方法,是用来进行高分子聚合物物态转化及热效应分析的常用技术手段,可用于测定高聚物晶体熔点、结晶度、物态转变热效应等。
目前,淀粉糊化温度大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从DSC 谱上可确定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最终糊化温度(Tc)和糊化过程焓变(ΔH)等参数。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程序升温下,保持待测物质与参照物温度差为零,测量输给待测物质和参照物的热量差随温度变化一种技术。
根据所用测量方法不同,该技术又可分为功率补偿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流式差示扫描量热法〔12〕。
淀粉糊化温度是指淀粉粒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不可逆润胀,丧失其双折射和结晶性的临界温度。
糊化温度可用偏光显微镜测定淀粉丧失双折射线方法测定,玉米淀粉糊化温度为62℃~67℃~72℃、小麦淀粉为58℃~61℃~64℃,马铃薯淀粉为56℃~62℃~67℃,玉米和小麦淀粉糊化温度明显高于马铃薯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