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
关于乡村人们劳动繁忙的古诗
关于乡村人们劳动繁忙的古诗 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太少逍遥月,五月人倍忙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甲壳类,童稚偕同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肢蒸暑土气,腰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欤散妇人,抱子在其倚。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到其泯言,闻者为哀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俭约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读此私自愧,尽日无法忘记。
3、《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拎月荷锄归属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粘严重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可供耕织,也倚桑阴学种瓜。
5、《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太少,才了蚕桑又挂田。
6、《畲田调二首》宋·王禹偁之一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到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之二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净光人间皆似我,也应当四海太少荒田。
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至,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伴饷田回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竭无人知晓热,但惜夏日短。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高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滚此果腹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存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属于园田位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叶唇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穴草木短,夕茜粘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来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穷叟当嗟叹。
皇天不责农夫辛,谁知盘中餐。
苦工汗流裹著身,狡兔死走狗烹粑。
谁将无酒也劝一杯,复习昔日稚笑苦。
小村四周田野秀,采石行歌声此间休。
数声耆老泪沾襟,落日孤标愁思无穷。
《悯农》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作品,从古老的乡村生活中萃取出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里程碑。
这首诗描绘的是农人的辛苦生活,虽然他们苦苦辛劳,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乐趣。
皇天既不责怪他们,又没有奖赏,却仍然不懈地勤劳着,由这令人动容,又让人感叹天会有情。
诗中还描写了农民穿裹着衣衫,不分昼夜地砍柴,耕种田地。
此外,还有耆老流着泪,感叹自己年迈无力,以及夜色下孤身招待落日,沉浸在无尽思念中的场景,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这首诗通过描写农人的日常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文中所传递出的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把农民在辛勤劳作中的汗水和思乡之情化作了一
种百感交集的深情,为我们注入了激发梦想的动力,让我们付出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年级下学期课外古诗
二年级下学期课外古诗背诵内容1、远山 (元)张秦娥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
水穷云尽处,隐隐两三峰。
2、中秋月 (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相思 (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悯农(二)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秋浦歌 (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杂诗 (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8、山行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赠汪伦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赠刘景文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7、暮江吟 (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8、舟中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9、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去深不知处。
任县三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劳动14古诗二首课文原文素材北师大版五年级语
a.日积月 累 a.【古诗大意】
b.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桃花夹岸的 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 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舍不得回家。
a.日积月 a.累【古诗赏析】 b. 这首词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着意
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词中色彩鲜明柔和,有 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江水涨、 白鹭飞、斜风、细雨。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 蒙之中,意境优美而活泼,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 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a.交流平 台a.议方法
a. 前两个片段是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我 们感受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后一个片段 是动态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合 理的想象,把月亮当成一个淘气的孩子,把 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a.交流平 台a. 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可
a.3.在生物课上被 老师罚出教室。
a.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a.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
a.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 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 律的过程。
a.默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 。a.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 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 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a.互动课 堂
谢谢观看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a.语文园地七
a.交流平 台a.说发现
a.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 动态描写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 和《月迹》中的相关语句,我们可以回顾课 文,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 感受和体会。
与劳动最好6首古诗
与劳动最好6首古诗1.《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平淡自然,清新质朴,言简意长,真挚感人。
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舒适。
2.《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唐】李白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这首诗最后两句“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是全诗的主旨,展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及奋斗精神。
3.《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生动形象的刻画出烈日当空,农民在田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滴滴汗水才能换来粒粒粮食,告诉我们食物的来之不易。
4.《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首诗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艰辛劳作,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5.《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这首诗写出春天欣欣向荣和劳动人民的愉悦欢欣,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6.《农谣》【宋】方岳雨过一村桑柘烟,林梢日暮鸟声妍。
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
因为蚕未眠而担心,养过蚕的人才知道,蚕不眠就无法蜕皮长大,无法吐丝结茧,就像庄稼不能收获一样。
农人相见当然谈农事。
此词把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古诗20首
古诗20首1.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夏日绝句李清照(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寻隐者不遇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秋浦歌李白(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春江晓景苏轼(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题西林壁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春日朱熹(明)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9.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望庐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绝句杜甫(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竹枝词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4.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5.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咏梅王安石(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7.无名杂诗施耐庵(明)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8.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9.归家杜牧(唐)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20.京师得家书袁凯(明)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一二年级秋天的诗
一二年级秋天的诗
秋天是一个多情而富有诗意的季节,许多诗人都曾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
以下是五首适合一二年级学生赏析的关于秋天的诗:
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这首诗通过"明月"和"霜"两个意象,让人联想到秋天夜晚的清凉与宁静。
2. 《悯农》之一-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李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反映了秋天丰收的辛苦与喜悦。
3. 《秋浦歌》- 李白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
秋天的花落和鸟飞引起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适合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宝贵。
4.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杜牧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山间的景象,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5.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用“霜满天”和“枫渔火”勾勒出秋夜的凄清美景,表达了旅人孤寂的情绪。
这些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对诗歌节奏的感受能力。
通过诗歌赏析,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意,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烈日当空、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
在正午时分,太阳高悬,酷热难耐,农民们却依然在田间挥舞着锄头,为了生计辛苦耕耘。
汗水不停地从他们的额头滴落,浸湿了脚下的土地。
这两句通过对环境和农民劳作姿态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苦。
一个“日当午”,突出了天气的炎热;一个“汗滴”,形象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程度。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和主题的深化。
从农民的辛勤劳作,联想到我们日常所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汗水换来的。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份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呢?这两句质问,发人深省,唤起了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极具感染力。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的修辞,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最真实的场景,却能触动人心。
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辛勤付出,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珍惜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写人们对粮食的不珍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农民锄禾这一个小小的场景,反映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普遍意义。
再从诗歌的历史背景来看,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劳动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
然而,农民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困苦,劳动成果也常常被剥削。
李绅的这首《悯农》,不仅是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但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
2023年《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1悯农二首·其二唐朝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其二》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悯农二首·其二》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悯农二首·其二》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悯农二首·其二》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词原文1、《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作者信息1、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 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 20 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四、翻译版本1、第一首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第二首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五、赏析重点1、深刻的社会洞察《悯农》两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和生活的艰辛。
第一首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描绘了尽管土地都被耕种,粮食丰收,但农民仍然挨饿的残酷现实,揭示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第二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强调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呼吁人们珍惜劳动成果。
2、朴素的语言与强烈的对比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与“农夫犹饿死”,“盘中餐”与“粒粒皆辛苦”,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农民的不幸和粮食的珍贵。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悯农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悯农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还能培养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
《悯农》共有两首,分别是: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粮食。
然而,尽管土地被充分利用,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困境。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汗水滴落在土地上,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劳动。
诗人以此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在教学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农民为什么要在烈日下劳作?
2. 为什么即使土地被充分利用,农民们仍然会面临饥饿?
3.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粮食,以表达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背诵古诗词,还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古诗《悯农二首》译文和赏析
古诗《悯农二首》译文和赏析悯农二首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的是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的是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的是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指的是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1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写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就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写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公开课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 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 不得的悲愤。诗人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 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劳动的真挚 感情。
积累古诗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昼出耕田夜织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诗题
悯农
同情农民
• 悯:同情,可怜。 • 农:农民
初读感知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思考:图上画了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呢?
抓字眼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粟: 米粒 子: 果实 四海:全国 闲田:闲放没种的田地 农夫:农民 犹: 还
读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 作者的心情如何?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 质朴的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 钦佩之情。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这两句是人物描写,在诗人的笔下, 火、热、声、色交相辉映,明暗、冷热、 动静烘托映衬,生动的表现了火热的劳动 场景,酣畅淋漓的塑造了冶炼工人乐观、 忘我工作的形象。
中心思想
《秋浦歌》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 秋色冶炼图,赞美了冶炼工人乐观、忘
我的劳动态度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悯 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唐代诗
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 补国子助教。他一生最闪光 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 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 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主要作品:《悯农》等。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以下是介绍悯农古诗三首的全文:
悯农古诗是古代著名诗人李绅写的三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庶民深厚的苦难,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赞颂。
正因为这样,悯农古诗一经问世,就被广泛流传,成为传世经典。
以下是三首古诗的全文:
1.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通过描绘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的一幕,展现出农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对其多加关注。
诗人以平实、朴实的文字,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农民精神力量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七律·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绝句·悯农三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的延伸,也是李绅在悯农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农业生产的点滴描绘,反映出庶民艰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总之,“悯农古诗三首”的诸多版本,早已融入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历史悠久的民间经典,诠释着中国历史和文明中的千丝万缕。
劳动节的古诗(2)
劳动节的古诗劳动节的古诗1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畲田调二首》宋·王禹偁之一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之二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劳动节的古诗2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年级下--古诗两首(秋浦歌)
春 秋 四 农
悯 农 种/一 粒 收/万 颗 海/无 闲 夫/犹 饿
粟 子 田 死
, 。 。 。
mǐn
sù
yóu
悯
怜悯
悲天悯人
粟
粟米
犹
犹豫
春种一粒粟,
粟: 米粒 子: 果实 秋收万颗子。 四海: 全国 闲田: 闲放没种的田地 四海无闲田, 农夫: 农民 农夫犹饿死。 犹: 还
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秋浦歌》
《秋浦歌》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是唐 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 四首。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 杰出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留 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是中国历史上写诗 最多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 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 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 诗歌的杰出代表。有《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等作。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 们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体会到 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 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 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 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 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 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 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 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你是怎么知道的?
秋浦歌
(唐)李白
炉 火 照 天 地, 红 星 乱 紫 烟。 赧 郎 明 月 夜, 歌 曲 动 寒 川。
写人 写景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第一句和第二句分 别是用怎样的பைடு நூலகம்角写的?
劳动社会实践评价
关于劳动评价的古诗文1. 《悯农》(其二)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归园田居》(其三) -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 《秋浦歌》(其十四) - 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4. 《农家望晴》 - 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5.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6. 《江上渔者》 -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 《贫女》(节选)- 秦韬玉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8.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 《陶者》 - 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0. 《乡村四月》 -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 《观田家》(节选)-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12. 《乡村田舍》 - 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13. 《畲田调》(其一) - 王禹偁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14. 《畲田调》(其四) - 王禹偁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15.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节选)- 王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 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 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 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
珍品。
•
• 1.冶炼炉里的火照红了整个天地,2.红红的火星在浓烟中四处飞溅,3.月光下炉火映红了工 人们的脸膛,4.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歌儿,歌声震荡着寒夜的水面。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 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 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 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盛产铜、银等。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 浦河得名。歌:歌颂。赞美歌颂秋浦的冶炼工人。
⑵炉火:此指冶炼炉里的火。 红星:红色的火星。紫烟:紫色的烟。
⑶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寒川:冰冷的河水。郎 朗
•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 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 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 、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 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 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 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 ,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 对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赞美歌颂之情。秋浦歌的意思是什么?
•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此
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
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全诗展示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画笔下
,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
作诗悯农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
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 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 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 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 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 1.春天千辛万苦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2.秋天好不容易收获千万颗粮食。3.天下没有一块荒 芜的田地,4.可是仍然有不少的农民饿死。
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 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 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 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 也把问题突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 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 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 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 者生产了畸形。”
• 这是一幅瑰伟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 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 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现在大家知道秋浦歌的意思了吗?
悯农 (唐)李绅
词句解析: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悯农,同情农民。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秋天收获。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 (5)闲田:荒芜的田地,闲置的田地 (6)犹:仍然,还是。 •《悯农》诗人以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 “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 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