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2课时)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2.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8.2.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手段,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我讲解了《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主要评价激励法,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情况,我将予以点评,并给予鼓励。
同时,我还将运用讲授法和练习法,将学生的自主练习运用投影的方式展示。
我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竞赛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下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相应的进行小组加分和个人加分,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发现,提出,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法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它们的基本思路都是消元,即将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
而加减法是通过相加减达到消元的目的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归纳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和代入消元法比较,让学生发现在有些时候用加减消元法更方便、简单。
由此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充分体现了目前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由教师立导型教学模式向学生立导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8.2《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讲解代入消元法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例如,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方程进行代入,如何化简方程,如何求解未知数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代入消元法的应用能力。例如,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代入消元法。
2.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例如,让学生在作业中写一篇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代入消元法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改进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8.2《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八章第二节《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节内容是学生继一元一次方程之后,首次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同时,代入消元法是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常用方法之一,对于学生掌握解方程组的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本节课教师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让学生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代入消元法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改进措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本节课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代入消元法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2课时)学案(魏庄中学七年级下)【新课标人教版】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2课时)魏庄中学 刘杰【学习目标】1. 能熟练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2. 灵活掌握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熟练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 难点:找应用题中满足的条件 【学前准备】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21y –1=0,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_________;当y =-2时,x =___ ____.2.若方程组⎩⎨⎧=-=+137by ax by ax 的解是⎩⎨⎧-=-=12y x ,则a =_ _,b = _ .3.小红有5分和2分的硬币共20枚,共6角7分,设5分硬币有x 枚,2分硬币有y 枚,则可列方程组为 .4.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⑴ 10325u v u v +=⎧⎨-=⎩ ⑵ ⎩⎨⎧=+=-173262y x y x【课中探究】 1.七年级(3)班在上体育课时,进行投篮比赛,体育老师做好记录,并统计了在规定时间内投进n 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体育委员在看统计表时,不慎将墨水沾到表格上(如下表).同时,已知进球3个和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和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球,你能把表格中投进3个球和投进4个球对应的人数补上吗?2.为了保护环境,某校环保小组成员收集废电池,第一天收集1号电池4节,5号电池5节,总重量为460克,第二天收集1号电池2节,5号电池3节,总重量为240克,试问1•号电池和5号电池每节分别重多少克?分析:如果1号电池和5号电池每节分别重x 克,y 克,则4克1号电池和5节5•号电池总重量为 克,2节1号电池和3节5号电池总重量为 克.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写出解答过程解:设1号电池每节重x 克,5号电池每节重y 克,根据题意可得【尝试应用】 1.方程组125x y x y -=⎧⎨+=⎩的解是( )A .12x y =-⎧⎨=⎩ B .21x y =⎧⎨=-⎩ C .12x y =⎧⎨=⎩ D .21x y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①⎩⎨⎧=-=+1126723t u t u ②⎩⎨⎧=--=-3435x 2y x y3.师傅对徒弟说“我像你这样大时,你才4岁,将来当你像我这样大时,我已经是52岁的人了”.问这位师傅与徒弟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学习体会】1.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方法、思想有哪些?2.这节课,我的疑惑是哪些? 【当堂达标】 1.二元一次方程组32325x y x y -=⎧⎨+=⎩的解是( )A .3217 (23)122x x x x B C D y y y y =⎧⎧===⎧⎧⎪⎪⎨⎨⎨⎨==-=⎩⎩⎪⎪=⎩⎩2.已知32111x x y y ==-⎧⎧⎨⎨==⎩⎩和都是ax+by=7的解,则a=_______,b=______. 3.解方程组(1)257320x y x y -=⎧⎨-=⎩ (2)⎩⎨⎧=-=+15234932y x y x4.王大伯承包了25亩土地,•今年春季改种茄子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44000元,其中种茄子每亩用了1700元,获纯利24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1800元,•获纯利2600元,问王大伯一共获纯利多少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课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教案

$$\begin{cases}2x+3y=7 \\ x-4y=-3\end{cases}$$
(2)掌握加减消元法的计算步骤: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计算步骤,包括方程的变形、乘法运算、加减运算等,确保求解过程准确无误。
(3)运用加减消元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从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组,然后通过加减消元法求解。
(3)针对实际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法,将问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方程组,进而求解。
(4)在讲解消元法的局限性时,可以举例说明当方程组中的系数相差较大时,使用加减消元法可能导致计算过程复杂,此时可以寻求代入法或其他解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情况?”(例如:小明去商店买笔和本子,他知道自己总共花了多少钱,以及笔和本子的价格关系,如何求出笔和本子的单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课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课,主题为“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掌握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过程;
4.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
4.在小组讨论与合作中,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同时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和数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奥秘。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构成,能够正确列出方程组。
-掌握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步骤,并能熟练运用。
-学会使用加减法(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发现,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代入法和消元法的讲解,虽然我尽力通过举例和逐步引导让学生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同学仍然对这两个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化讲解,可以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两个方法。
其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同学在讨论中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了解,或者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场景感到陌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下次课前,提前给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解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之前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总结学习收获,巩固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本节课以购物问题为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元法的原理和步骤。
3.例题演示:选取典型例题,演示消元法解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解题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给定的方程组进行讨论。
2.交流分享: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问题解决:小组合作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以购物问题为例,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
2.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8.2.2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8.2.2 加减消元法简介: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内容是掌握用加减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方法.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学生已经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定的认识,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部分,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理解消元,通过实际情境问题引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概念,对于方程组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者是互为相反数的方程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于系数既不相等又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方程组,老师要引导学生转化解决,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探索如何用加减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消元法所体现的化归思想,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8分钟创设问题情境知识回顾1.根据等式性质填空<1>若a=b,那么a±c= .<2>若a=b,那么ac=2.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列出方程组思考:1、用代入消元法怎么解此方程组?2、观察y的系数,能否找出新的消元方法呢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引出新知。
初中数学_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加减消元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内容节选自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第二节第2课时。
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另一种消元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教材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加减消元法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些特点和优越性。
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消元化归思想。
二、教学目标设置: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的学习,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灵活的对方程进行恒等变形使之便于加减消元;3、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方法;2、经历个体思考探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尝试、比较,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的习惯;2、通过交流学习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3、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以解决问题。
三、学生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
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归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教学设计

(5)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代入消元法的局限性,探讨其他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题。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引出代入消元法。
(3)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代入消元法的步骤,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体会代入消元法的解题过程。
3.评价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阶段,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代入消元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2.强调代入消元法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方程进行代入,简化计算过程。
3.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代入消元法的局限性,探讨其他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演示代入消元法的解题过程:以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为例,逐步演示代入消元法的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方法。
3.解释代入消元法的选择原则:告诉学生,在选择代入消元法时,应优先选择方程中未知数系数较小的那个方程进行求解,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代入消元法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5篇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5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消元”思想。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二元一次议程组的解法,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提问: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我们没有学习过怎样解,那么我们学过解什么类型的.方程?答:一元一次方程。
提问:那可怎么办呢?这时,学生通过交流,教师只要略加指导,方法自然得出,这其中也体现了化归思想,教学的最后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样也没有学过它的解法,那学过什么类型的方程组,这时又怎么办呢?与教学开始时方法一样,但这时不需点拔、指导,学生按“消元”“化归”的思想,化“三元”为“二元”,化“二元”为“一元”,这对学生今后独立解决总是无疑是种好的方法。
从学生作业反馈,对两种消元法的步骤和方法能很好的掌握。
但是学生解题中错误较多。
问题出现在进行代入消元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错了。
如去分母时忘了用最小公倍数乘遍每一项,移项要变号,数与多项式相乘要乘遍每项。
这样导致整个方程组的解错。
看来需要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次回顾,尤其是解方程中的易错点。
而对于加减法应让学生明确方程组如果既能用加法消元又能用减法消元的情况下尽量用加法。
毕竟加法不容易出错。
对于减法尤其是减数是负号时是学生解题的易错点,除了用正面的解题进行板演讲解外,还应该设置改错题,让学生找出错误所在,加深印象。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是初中代数学习的重要内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解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奠定基础,所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通过代入法和加减法将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消元”,从而转化为一元方程,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引入:通过PPT展示代入消元法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思想。
2.步骤讲解:结合具体例子,逐步讲解代入消元法的步骤,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3.案例分析:选取不同类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如何运用代入消元法求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一个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例,如“小明和小华去购物,他们一共带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引发疑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学习兴趣方面,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究和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对数学感到畏惧,缺乏自信。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预习、听讲、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的前置知识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代入消元法的概念和步骤,以及如何运用代入消元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思想,能够将代入消元法与其他解法区分开来。
2.掌握代入消元法的步骤,避免在代入过程中出现错误。
3.能够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求解各种类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代入消元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a)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步骤:选择一个方程解出一个变量,然后将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解得到两个变量的值。
-举例:解方程组2x + 3y = 5和x - y = 1,先从第二个方程解出x = y + 1,然后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2(y + 1) + 3y = 5。
b)学会判断何时使用代入消元法:当一个方程已经解出了某个变量的值,或者方程中某个变量的系数为1或-1时,适合使用代入消元法。
-举例:如果问题涉及到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需要根据两人的工作效率和时间来构建方程组。
d)难点4:理解代入消元法与其他消元方法的区别
-学生需要理解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的区别,以及何时使用哪种方法更有效。
-举例:对于方程组x + y = 3和2x - y = 1,使用加减消元法更为简便。
四、教学流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教案:
1.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概念及原理;
2.学会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消元方法求解;
4.掌握代入消元法在不同类型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应用。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常言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数学教学尤其如此。
旨在于对一个数学知识点反复例举、反复引导、反复训练,进而对类似问题能够参考性的对比解决并且不断提升知识的认知水平。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个课时的思想就是把未知数的个数递减而逐一解决。
我在教学这个内容中得到如下反思。
一、在这节课的开始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胜负问题的例子,让学生首先明白两个方程中的x都表示胜的场数,y都是表示负的场数,这个过程就是为了消除学生在以下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中为什么能够互换的疑虑。
这是个好的开端。
二、充分强调等式的变化。
虽然这是个复习的问题,但是,让学生反复演练这样的等式变换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它将为后面的“代入法”顺利进行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在进行“代入消元法”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并强调学生观察未知数的系数,注意系数是1的未知数,针对这个系数进行等式变换,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就是当未知数的系数不是1的情况,教师就应该运用开课前复习的等式变换的知识点: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引导学生熟练进行等式变换,这个过程教师往往忽略训练的深度和广度,要引起注意把握训练尺度。
四、在进行“加减消元法”时,难点是:相同未知数的系数不相同也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情况。
基于此,教学原则也应该是“由易到难、逐次深入”的原则。
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熟悉简单的'未知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类题目的加减消元法则和原理;继而认真展示成倍数关系的未知数的系数;然后出示一些比如:3x-5y=10,2x+10y=1,等等的问题,提示学生怎样使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强调遵循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原则,使它们相同未知数的系数变成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加减消元法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在这个课程教学的一些反思。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2.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8.2.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板块展开说课,分别是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本课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往往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
而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二、说教法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主要评价激励法,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情况,我将予以点评,并给予鼓励。
初中数学_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代人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与方法:理解代人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渗透矛盾转化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教具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法:讲授学法:探究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体育节要到了.篮球是初一(1)班的拳头项目.为了取得好名次,他们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已知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队得2分,负队得1分.那么初一(1)班应该胜、负各几场?你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胜x场,负y场,可以更容易地列出方程.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二、探索新知1.引导: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满足方程①的解有:,,,,,满足方程②的解有:,,,,,…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是2.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吗?学生思考并列出式子.设胜x场,负(10-x)场,解方程2x+(10-x) =16 ③观察: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教师可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导.(1)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列方程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方程组中方程②所表示的等量关系是什么?(3)方程②与③的等量关系相同,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4)怎样使方程②中含有的两个未知数变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讲解.由方程①进行移项得y=10-x,由于方程②中的y与方程①中的y都表示负的场数,故可以把方程②中的y用(10-x)来代换,即得2x+(10-x) =16.由此一来,二元化为一元了.解得x=18.问题解完了吗?怎样求y将x=6代入方程y=10-x,得y=4.能代入原方程组中的方程①②来求y吗?代入哪个方程更简便?这样,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归纳: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方程组得以求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板书课题)三、巩固新知例1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解:把①代入②,得3(y+3)-8y=14所以y=-1把y=-1代人①,得x=2.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选择哪个方程代人另一方程?其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能代?(3)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4)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较简便?(5)怎样知道你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需检验.其方法是将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例2(为例1的变式)解方程组解:由①得,y=,③把③代人②,得(问:能否代入①中?)3x-8()=14,所以-x=-10,x=10.把x=10代入③,得y=所以y=2所以(本题可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四、课堂小结合作交流:你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代人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呢?与你的同伴交流.五、布置作业必做题:习题8.2第1题,第2(1)(2)题选做题:习题8.2第5题(1)板书设计: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变形例12.代入例23.求解4.回代5.写解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刚刚学会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学习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水到渠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数学下册8.2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8.2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之后讲授的,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之一,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学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学完之后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为了今后学习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能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代入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代入消元法和化二元为一元的转化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引例:(问题1: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后,得出结论。
如此导入新课的意图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作用与价值。
2、探究新知在上述问题中,我们也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观察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40222y x y x 与2x+(22-x)=40的内在联系。
例如,从设未知数表示数量关系的角度或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上观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联系,学生回答后,马上结合板书显示,暴露知识发生过程,(1) y=22-x(2)用22-X 替换方程2X+Y=40中的Y ,即把Y=22-X代入2X+Y=40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并将结果与前面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出的结果对照。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单一,数学学习活动中归纳能力较差这一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实践——练习”的教学流程。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予以帮助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
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自主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体现了数学学习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它是极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的核心就是将待解的问题转化为既定解决方法和程序的问题,以便应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解决问题。
其思想方法蕴含着深刻的辩证观点.因此在教学时,应加强化归思想的总结和提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极有好处。
今后教学时应注意1.关于强化检验方程组的'解的问题;2.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出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即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我们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原方程组的解。
早一些指出消元思想和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有较强的目的性。
3.教师讲解例题时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随着例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组时应努力使变形后的方程比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
这样不仅可以求解迅速,而且可以减少错误。
今后在课堂上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
七年级数学下册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教案新人教版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教学设计思路在前面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想方法。
讲解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和铺设合适的台阶,尽可能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思考和归纳概括,发现和总结出消元化归的思想方法。
知识目标通过探索,领会并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根据方程组的情况,能恰当地应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和巩固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消元” 思想,即通过消元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由此感受“划归”思想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是代入法的灵活运用,并能正确地选择恰当方法(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疑点是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解决办法是一方面复习用一个未知量表示另一个未知量的方法,另一方面学会选择用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谈话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 师 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 8.1 中我们已经看到,直接设两个未知数( 设胜 x 场,负 yx y 22看图,分析已知条2x y40表示本章引言中场 ) ,可以列方程组件问题的数量关系。
如果只设一个未知数 ( 设胜 x 场 ) , 思考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来解。
师生互动分析: [1]2x + (22 - x)=40 。
列式解答观察思考,同 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2]桌交流 [2] 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把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变形后代入第二个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 总结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七年级数学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容之一。
而对学生而言,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既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代入法解题的步骤,又渗透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化思想。
整体代入无代入法的一种重要技巧,它实质就是换元的思想.若学生仍感困惑也可用新未知数去替换原来视为整体的那一部分.这里安排分层次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的题目,在自我挑战中获得成就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这符合新课标的新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本节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用代人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代人消元法所体现出的化归意识;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本节课在设计方面采用分层教学,面向绝大多数学生,以促使新知识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吸收,有效地巩固了本课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是学会用代入法解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不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中安排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备用题,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学习数学,要不断归纳总结才能事半功倍,借以提高技能,提高才智.代入消元法的消元思想体现了数学学习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它是极重要的数学思想法.因此本课在练习结束后,都及时安排反思,加强化归思想的总结和提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极有好处.课堂上反映出下面几点不足:
1.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活动不够活跃,还需加大力度。
2.课堂练习的展示没有进行,没有及时关注全体学生。
3.由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影响了课堂上的交流释疑环节,没有及时解决这节课
的难点。
4.教学理念还需及时更新,更加适应现在的学生状况,使课堂效果更高。
201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