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及细则

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及细则

关于加强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的通知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9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为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需严格控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定:一、临床医师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使用前应采集相关病原学标本进行送检。

二、医院实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会诊制度,临床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邀请相关专业专家会诊,经会诊同意后需按照要求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单,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于病历中,一份交住院药房作为取药凭证)。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四、经抗菌药物培训考核合格后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

五、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必须要有用药依据,仅限于1天用量。

并在病程记录中进行用药分析,且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七、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每月按照要求填写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并于每月5号之前上报至药学部临床药学室。

八、临床药学室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本单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并进行分析点评,将点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九、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目录,会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结果分析定期调整并公示。

附件: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资质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单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附件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门、急诊药房不供应。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第二部分:品种选择评价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 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②CRE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 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 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违反①—⑤中任意一 条,每条扣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据); 不符合①扣20分;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 等。 不符合②扣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
30 25 20 15 10 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目 录
Content
A B C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0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 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 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是常见的抗菌药物,它们在临床上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这些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管理。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首先,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处方需谨慎。

临床医
生在开具这类药物的处方时,应该严格遵循指南和相关规定,确保患
者的病情需要。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过度使用,避免出现抗药
性的问题。

其次,药物的发放和使用也需要严格控制。

药师在发放这类药物时,应核对处方、药品信息,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在使用药
物时,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此外,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
药品库存,确保药品的储存质量和有效期;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和
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
教育,提高他们对药物使用管理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管理,需要
医护人员、药师、患者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管理
制度,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只有通过
严格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细则

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细则

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细则一、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与特点1.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产生1)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1976年从链霉素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硫霉素,但其化学稳定性差,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使亚胺甲基化而得到稳定的衍生物亚胺培南。

2)碳青霉烯类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上的硫原子为碳所替代,且C2与C3之间存在不饱和双键,另外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

3)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尤其在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目前上市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及特点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亚胺培南容易被肾脱氢肽酶(DHP-1)水解失活;西司他丁是DHP-1抑制剂,阻止亚胺培南肾内代谢,消除其肾毒性。

2)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帕尼培南可在肾皮质蓄积并导致肾小官坏死;倍他米隆可竞争性抑制帕尼培南向肾小管分泌,保护肾小管。

3)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都对DHP-1稳定,可单独使用。

二、碳青霉烯类药物分类、抗菌谱、剂量及抗菌作用1. 碳青霉烯类药物分为3类,每类药物针对的敏感菌不同2.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不同3.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和帕尼培南的使用剂量不同4. 第一类碳青霉烯类药物--厄他培南体外抗菌作用1)与亚胺培南比较:对肠杆菌科细菌活性显著为优;对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差;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活性略逊。

2)可应用于CAP、复杂性尿路感染和腹腔感染。

5. 第二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作用1)抗菌谱广,活性强,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不动等非发酵G-菌(除外嗜麦芽)、革兰阳性菌(除外MRS、屎肠球菌)、厌氧菌都有效。

2)对大多数β内酰酶稳定,包括ESBL、AmpC。

3)具有抗生素后效应,对革兰阴性菌PAE可达1-2h。

4)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革兰阳性菌、敏感革兰阴性菌无优势。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
KPC-Kp meropenem MIC> 8–16 mg/l
原发性血流感染
肺炎
腹腔感染
尿道感染
替加环素 100mg q12 i.v.+多粘菌素 4.5MU q12 + 磷霉素 4g i.v.或 庆大霉素 3-5mg/kg/day i.v.
吸入性抗生素 + 多粘菌素 4.5 MU q12 i.v.+替加环素 100mg q12 i.v.或 庆大霉素 3mg/kg/day +/- 利福平 600-900 mg i.v.
RISK FACTORS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
社区获得性的ESBLs
医院获得性的ESBLs
医院获得性的CRE
年龄>70
当地爆发/流行
当地爆发/流行
糖尿病
住院时间延长
年龄>70
Charlson index >3
侵入性操作(>MV)
糖尿病
之前有入院经历
之前有ESBL定植
Charlson index >3
ESBL Enterobacteriaceae PTZ MIC≤16 / 4 mg/l(PTZ MIC,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 )
Primary BSI (原发性血液感染)
Pneumonia(肺炎)
Abdominal infection(腹腔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尿路感染)
同血流感染用药
Second-line therapy(二线用药)
碳青霉烯 i.v.+阿米卡星 15-20mg/kg/day i.v. 或替加环素 50mg q12 i.v.(e)
同左
同左
碳青霉烯 i.v.+阿米卡星 15-20mg/kg/day i.v.或磷霉素 4g q6h i.v.

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调查与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调查与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第"#卷第$期!%&’()’*+,-’-.’-’(/0+0,1.2)34)05+-6,07+*’(0,186+-’"#"#9,(:"#;,:$!<$<!!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调查与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周宬玥A !"!!张!磊"!朱!娜"!蔡和平A !陈冠儒A !罗志红A"A:安徽省儿童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B####$":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B##A"#中图分类号!D <=$L A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AF="G"A"H ""#"###$G #<$<G #C I J K !A#L AH##<M N :+00-:AF="4"A"HL "#"#L #$L #"C摘!要!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该院(#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用药合理性$以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专档管理及临床医师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A$年A#月至"#A<年B 月该院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BAC 例出院患者$进行合理用药专项点评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结果!BAC 例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含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比阿培南#&替加环素的合理使用率偏低$仅A$B 例合理"占C$LAl #)不合理用药AB"例$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其次为专档管理填报率较低&病程中用药记录不完整以及会诊单未填写等%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专档管理率较低$需继续加强对其管理$定期开展专项点评工作$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专档管理)合理用药36/1"%&"’/4J%*%M/8/*(%*4.%(")*%&"(,+*%&,#"#)-9%0I %6/*/8#%*47"M/1,1&"*/"*:*/5)#6"(%&n X J U865-3/)5A %"%n X E ;WT 5+"%n X U;’"%8E K X 57+-3A %8X %;W )’-2)A %T U Jn 6+6,-3A&A:I 57*:,1O 6’2]’?/%E -6)+O 2,&+-?+’(86+(.25-00X ,07+*’(%E -6)+X 515+"B####%86+-’*":I 57*:,1O 6’2]’?/%*65c ,)2*6E 11+(+’*5.X ,07+*’(,1E -6)+Q 5.+?’(U -+&520+*/%E -6)+X 515+"B##A"%86+-’’+@37.+97!J Y V %8a K 9%#a ,+-&50*+3’*5*65?(+-+?’(’77(+?’*+,-0*’*)0,1?’2P’75-5]0’-.*5*2’?/?(+-5+-+-7’*+5-*0+-*65c ,)2*6E 11+(+’*5.X ,07+*’(,1E -6)+Q 5.+?’(U -+&520+*/&6525+-’1*522515225.*,’0(*656,07+*’()’%’-.*,5[7(,25*652’*+,-’(+*/,1.2)3’77(+?’*+,-%0,’0*,1)2*6520*’-.’2.+^5*65075?+’(+^5.]’-’35]5-*’-.*652’*+,-’(’77(+?’*+,-,1?’2P’75-5]0’-.*5*2’?/?(+-5P/?(+-+?+’-0:Q %a X J I >#D 5*2,075?*+&5’-’(/0+0_’0?,-.)?*5.,-BAC .+0?6’235.7’*+5-*0_6,25?5+&5.?’2P’75--5-50’-.*5*2’?/?(+-512,]J ?*:"#A$*,Q ’2:"#A<:>75?+’(25&+5_’-.0*’*+0*+?’(’-’(/0+0_5257521,2]5.,-2’*+,-’(.2)3’77(+?’*+,-*,1+-.,)**655[+0*+-372,P(5]0%’-.?,22507,-.+-3]5’0)250_525*’b5-:D %>U T a >#a652’*+,-’(’77(+?’*+,-2’*5,1?’2P’75-5]0&+-?().+-3]52,75-5]%+]+75-5]%+(’0*’*+-0,.+)]’-.7+’75-5]’’-.*53’?/?(+-5+-BAC 7’*+5-*0_’025(’*+&5(/(,_%,-(/A$B ?’050&C$L Al ’_5252’*+,-’(:a 6525_525AB"?’050,1+22’*+,-’(.2)3’77(+?’*+,-%]’+-(/.)5*,+]72,752+-.+?’*+,-0%1,((,_5.P/(,_1+((+-32’*5,1075?+’(]’-’35]5-*%+-?,]7(5*5]5.+?’*+,-25?,2.0+-*65?,)205,1.+05’05%’-.+-?,]7(5*5?,-0)(*’*+,-1,2]0:8J ;8T U >K J ;>#a 6525’25]’-/72,P(5]0+-*65?(+-+?’(’77(+?’*+,-,1?’2P’75-5]0’-.*+35?/(+-5%*65075?+1+?]’-’35]5-*2’*5+0(,_:K *+0-5?500’2/*,0*25-3*65-*65]’-’35]5-*%253)(’2(/?’22/,)*075?+’(25&+5__,2b %+]72,&5*65(5&5(,12’*+,-’(.2)3’77(+?’*+,-P/?(+-+?+’-0%’-.25.)?5*6535-52’*+,-,1.2)34250+0*’-*P’?*52+’:A B C D:.<3!8’2P’75-5]0*a +35?/?(+-5*>75?+’(+^5.]’-’35]’-**D ’*+,-’(.2)3’77(+?’*+,-!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抗感染方向’"%4]’+(#b+**/p ^?/‘AFB:?,]!!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安全性较高以及对多种#4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等特点%在治疗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治疗产超广谱#4内酰胺酶&5[*5-.5.075?*2)]#(’?*’]’05%%>Y T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A ,"替加环素为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于"#AA 年进入我国市场%对多重耐药菌有良好抗菌作用%被誉为抗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随着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快速增加%细菌耐药问题愈演愈烈%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我国政府积极采取系列管控措施%颁布了抗菌药物相关政策法规及技术规范#"#AF 年%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AF -"#"#年’/+",*"#A=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B,*"#A$年%发布.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等B个技术文件&国卫办医函3"#A$4$""号’%明确规定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指征$用法及用量和评价细则%规范全国各级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使用* "#A<年%发布.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申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关重点要求%进一步指出应继续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使用和专档管理+H,"现就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与分析">E资料与方法>F>E资料来源从该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A$年A#月至"#A<年B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所有患者出院病历"共BAC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A$=例%女性患者A"$例*年龄ABm<H岁%其中f F#岁的老年患者A<$例%高龄患者&f$#岁’B<例">F GE方法根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国卫办医函3"#A$4$""号’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评价细则%制定点评标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科室$病历号和临床诊断’$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名称$用法及用量$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及用药前是否会诊$有无微生物送检$有无专档管理登记等情况%进行合理用药专项点评%并分析统计点评数据"计算药品的用药频度&.51+-5..’+(/.,050/0*5]% I I I0’$药物利用指数&.2)3)*+(+^’*+,-+-.5[%I U K’"I I I0d某药的总用量&3或]3’M该药的限定日剂量*I U K d I I I0M实际用药时间&.’"GE结果本次调查患者所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以亚胺培南代入’和注射用比阿培南"GF>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基本使用情况"#A$年A#月至"#A<年B月该院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患者共BAC例&用药BC<例次’"美罗培南的I I I0为A=<CL C%I U K为AL B"*亚胺培南的I I I0为BH<L#% I U K为#L$A*比阿培南的I I I0为C<$L"%I U K为#L=$*替加环素的I I I0为FC#L#%I U K为AL BH%见表A"该院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患者主要分布在血液内科&"BL Al’$急诊重症监护病房&5]5235-?/+-*5-0+&5?’25)-+*% %K8U’&""L Bl’和呼吸内科&AAL Al’等%见表""GF GE同一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情况BAC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分别单一使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替加环素的有AH<$H<$FH和$例%合计占$CL=l*先后使用过其中"种的有B$例&占A"L Al’*先后使表>E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基本使用情况7%I>E+66&"1%(")*)-1%0I%6/*/8#%*4(/(0%1,1&"*/"*(2/2)#6"(%&药品病例数使用量M3I I I0I U K替加环素HB FL C FC#L#AL BH美罗培南A=B B C<AL#A=<CL C AL B"亚胺培南F"F<$L#BH<L##L$A比阿培南$A C<$L"H<$L C#L=$表GE该院各科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情况7%IGE+66&"1%(")*)-1%0I%6/*/8#%*4(/M%1,1&"*/"*W%0")$#4/6%0(8/*(#)-(2/2)#6"(%&科室替加环素M例次美罗培南M例次亚胺培南M例次比阿培南M例次合计M例次构成比Ml呼吸内科C"$"C H#AAL A急诊内科#C H"<B$A#L F神经内科#AB"A AF HL C心内科#A"A#AB BL F骨科#A A#"#L F神经外科C A$##"B FL H泌尿外科#<#A A#"L$%K8U"A"<A=AB$#""L B血液内科AB"#"A"<$B"BL A肾内风湿#H##H AL A消化肝病#C##C AL H肿瘤科#H C#<"L C整形美容科##A#A#L B普外科#"B F"BA$L F胸心外科#"A A H AL A合计M例次HH A=B FA$A BC<构成比M l A"L B H$L"A=L#""L F A##L#表NE同一患者使用>种或先后使用G种及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情况7%INE+66&"1%(")*)-)*/)0(P))08)0/1%0I%6/*/8# %*4(/(0%1,1&"*/"*(2/#%8/6%("/*(使用药品病例数构成比M l美罗培南AH<H=L B亚胺培南H<ACL F比阿培南FH"#L B替加环素$"L C先后使用其中"种药品B$A"L A先后使用其中B种药品="L"合计BAC A##L#用过其中B种的有=例&占"L"l’%见表B"GF N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BAC例患者共用药BC<例次%单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有"#B例次&占CFL Cl’*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有AHA例次&占B<L Bl’%其中以"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为主&例次数排序居前B位的联合用药分别为比阿培南o 替考拉宁"B例次$美罗培南o万古霉素"A例次以及美罗培南o替考拉宁A<例次’*B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例次数仅AC例次&占HL"l’"GF O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点评细则%BAC例患者中%用药合理A$B例%合理用药率为C$L"l*AB"例存在不合理问题%通过点评查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适应证不!<<#!!%&’()’*+,-’-.’-’(/0+0,1.2)34)05+-6,07+*’(0,186+-’"#"#9,(:"#;,:$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第"#卷第$期适宜$品种选择不适宜$用法及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使用前无专家会诊$病程用药记录不完整$用药用前未送检微生物标本和无专档登记表等%见表H"表O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合理使用类型分布7%IOE<"#(0"I$(")*)-(,6/#)-"00%(")*%&%66&"1%(")*)-1%0I%6/*/8#%*4(/(0%1,1&"*/不合理用药类型病例数占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的比例M l 适应证不适宜<C="L#给药方案及配伍!品种选择不适宜=CL B!联合用药不适宜AC AAL H!替加环素无首剂加倍=CL B!剂量过大B"L B!剂量过小"AL C!用药频次不正确=CL B病原学及疗效评估!用药前未送检"#ACL"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登记与会诊!无专档登记C$HBL<!无用药分析"$"AL"!无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C"B<L HNE讨论NF>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基本使用情况分析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等H个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中%美罗培南使用例次数最多&占H$L"l’%其次为比阿培南%亚胺培南与替加环素的使用较少"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f$#岁的高龄患者占A"L Hl"高龄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既往有抗菌药物用药史%住院时间较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及多种有创操作&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和留置导尿管等’%会增加耐药菌感染的机会%因此%常需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C,"血液内科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最多&占"BL Al’%其次为%K8U&占""L Bl’$呼吸内科&占AAL Al’"不同科室使用情况不同%与疾病种类或医师用药习惯有一定关系"血液内科患者主要用药诊断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呼吸道感染合并免疫抑制等"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合并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较常见&占=#L Hl’%其中非发酵菌占CBL"l+F,".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AF年版’/+=,推荐%初始经验性治疗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可选用替加环素"但美国感染病学会与胸科学会"#AF年联合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中明确反对用替加环素治疗不动杆菌属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故该院呼吸内科使用替加环素较血液内科少"%K8U患者病情较危重$变化较迅速%治疗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且%K8U常见感染致病菌也是多重耐药菌%在治疗时医师通常会(重拳猛击)%选择药效较强的药品%故%K8U医师在患者初始治疗时会选择高级别的广谱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常选药物之一"但并不是所有重症患者都是耐药菌感染%应加强%K8U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的培训%对感染患者进行致病菌的正确评估"NF GE同一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情况分析本次调查中%BAC例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共BC<例次"在治疗过程中只使用其中A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患者有"=#例%其中美罗培南使用最多&占H=L Bl’%其次为比阿培南&占"#L Bl’$亚胺培南&占ACL Fl’%使用替加环素患者最少&占"L Cl’"同一患者先后使用其中"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有B$例%其中先用美罗培南后更换为替加环素的治疗方案最多*先后使用其中B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有=例%均为先后使用其中"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后更换为替加环素*无患者先后使用H种药品的情况"亚胺培南单独使用易被肾脱氢肽4A&I X O4A’降解%产生肾毒性代谢产物%故需与I X O4A抑制剂西司他丁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诱发癫痫的风险较大%不能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美罗培南增加了对I X O4A的稳定性%不需联合应用I X O4A 抑制剂%同时增强了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降低了神经毒性%且易透过血4脑脊液屏障%能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致癫痫的发生率低于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对I X O4A较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稳定%可单独使用%其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与亚胺培南相比均无明显差异+<,""##C年%替加环素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感染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于"##$年被批准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同时%替加环素对于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A#,"通过对BAC例患者的调查%发现该院B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美罗培南以其广泛的抗菌谱和良好的安全性应用最多%亚胺培南因其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应用最少%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使用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常做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升阶梯的替代治疗药物%其用药频率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低"其中%有A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在使用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初始治疗效果不佳时%更换为替加环素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替加环素因不透过血4脑脊液屏障%其适应证中并无颅内感染"但有研究结果显示%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及舒巴坦在体外血4脑脊液屏障透过率相近%超剂量替加环素可作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颅内感染的一种选择+AA,"且有文献报道%可采用高剂量&A##]3%每A"6给药A次’的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脑膜炎%甚至可联合脑室内M鞘内给药法%达到治疗效果+A"4AB,"故在使用替加环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需注意给药剂量$给药频次"NF N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较常见"其中以二联用药为主%二联用药使用频次排序居前B位的为比阿培南o替考拉宁$美罗培南o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o替考拉宁%其次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o替考拉宁$替加环素o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替加环素o阿米卡星等"三联用药较少%如替加环素o头孢哌酮舒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第"#卷第$期!%&’()’*+,-’-.’-’(/0+0,1.2)34)05+-6,07+*’(0,186+-’"#"#9,(:"#;,:$!<<A!!巴坦o甲硝唑%替加环素o头孢哌酮舒巴坦o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本次调查中发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多与抗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扩大抗菌谱%增强对耐药菌的活性%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之一%而针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可考虑应用替加环素等"但因替加环素在进入人体内后%广泛分布在于身体各处%导致该药在血液及脑脊液中的浓度低%因此%替加环素常需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AH,"研究结果显示%替加环素与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联合应用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外有协同作用*同时%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炎效果显著%且病情不易复发+AC4AF,"有研究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升高+A=,"在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面%联合用药已成为重要策略"NF O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由表A可见%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的I U K均f A%存在用药不合理倾向"表H显示%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适应证不适宜%其次是未按规定进行专档登记管理"依照国家规定%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需填写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专档登记表%但部分病例中并未填写该表"另外%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单的情况也较常见" BL HL A!适应证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共<C例%主要是不符合国家评价细则中的适用条件%患者在无多重耐药菌感染$非重症感染情况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药物选择起点过高"多数感染患者感染控制不佳%与患者自身免疫和营养状态息息相关%应加强患者自身条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BL HL"!给药方案及潜在用药风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共有=例患者在使用美罗培南的同时联合应用丙戊酸钠%A例患者联合应用更昔洛韦"研究结果显示%B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后%均能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且使其低于血药治疗浓度%当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可逐渐恢复到治疗窗范围%但联合用药过程中即使提高丙戊酸钠的使用剂量%也不能显著提高其血药浓度+A$4A<,"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多方面%可影响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此外%亚胺培南与更昔洛韦联合应用时%易诱发癫痫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更昔洛韦联合应用%防止癫痫发作%确保临床安全用药"B例患者品种选择不适宜%均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治疗药物选择了替加环素或比阿培南"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于原本患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及肾功能减退者未减量用药者%因此%存在上述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根据国家制定的评价细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有指征时可选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但仍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BL HL B!缺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与会诊#本次调查中%未填写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登记表的有C$例% C"例患者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会诊单%病程中也无专家会诊记录"国家规定%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前%均应进行病原学送检%有特殊级会诊单%需填写专档管理登记表%并应在病程中详细记录用药原因&内容需含感染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本次调查中%无用药记录分析或用药记录分析不完整的病例有"$例%如仅简单说明(治疗上予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予美罗培南或比阿培南抗感染治疗)"本次调查中%用药前病原学送检率f$#l%达到国家要求"OE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合理应用率偏低%主要涉及适应证不适宜&药物选择起点过高’$专档管理登记表填报率较低和会诊单填写率较低%其次为用药记录不完整$用药前未送检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作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防线)%若不合理使用%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医学$药学$临床微生物和医务等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共同努力%抵御细菌耐药%保障临床用药规范化$合理化"医院需重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专档管理工作%临床药师也应在该项管理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医务部可组织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长期$持续开展临床应用评价及点评工作%在调查评估中发现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原因并进行分析%积极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同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该院采取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使用率%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讲座%定期开展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活动%开展感染病例多学科会诊和回顾性分析%每月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点评工作%采用(计划4执行4检查4管控)的O I8E循环%提高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参考文献+A,查翔远%蔡文婕%宋有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研究进展+V,:安徽医药%"#A$%""&A"’#""<<4"B#B:+",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AF-"#"#年’的通知+>,:国卫医发3"#AF4HB号:"#AF4#$4#C:+B,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3"#A=4A#号:"#A=4#"4"=:+H,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3"#A<4A"号:"#A<4#B4"<:+C,张楠%陆红柳%杨慧娟%等: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与用药合理性评估+V,:中国药房%"#AF%"=&"<’#H#H=4H#C#:+F,朱骏%周一飞%白海涛%等: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V,: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AF%AF&B’#"HA4"HF:&下转第<<C页’!<<"!!%&’()’*+,-’-.’-’(/0+0,1.2)34)05+-6,07+*’(0,186+-’"#"#9,(:"#;,:$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第"#卷第$期抗高血压药"抗高血压药应用的H项原则为#&A’小剂量原则%一般人群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宜从小剂量起始*&"’优先原则%优先选用长效制剂和复方制剂*&B’联合原则%联合用药*&H’个体化原则%根据不同合并症$患者对药物不同的耐受性给予个体化用药+C,"对于难治性高血压%部分患者多药联合治疗后血压仍不能达标"近年来%临床上尝试在多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某些药物的剂量%以期增强降压疗效"88Y类药物为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之一"氨氯地平为第B代88Y%具有起效平缓$作用平稳$持续时间久及谷峰比高的特点"该院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超药品说明书剂量用药均发生在肾内科%主要原因为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其高血压更难控制"各种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导致肾性高血压的机制复杂%患者自身调节受损$水钠潴留$肾素4血管紧张素4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功能异常等因素均参与了肾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F,"肾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严重程度与8j I的病因及分期有关"据调查%我国非透析8j I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HHlm$Fl%而8j I C期患者的患病率高达<Al及以上*8j I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CL$l$$AL#l%但控制率仅为BBL Al+=,"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多药联合且足量使用仍不能使血压达标&AB#M$#]]X3’而超药品说明书剂量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A#C例8j I患者中%$#l为8j IC期患者%=HL Bl的患者已行肾脏替代治疗*BCL"l的患者8j I病因为糖尿病肾病%=L Fl的患者8j I病因为高血压肾病%其余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或病因未明等"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批准上市的药物中%有"#l以上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情况+$4A#,"但由于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是一种待证实的用途%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可能会给处方医师和患者带来一定的医疗和法律风险%因此%只有在循证依据充分或不得不用的情况下%方可谨慎使用+AA,"按照相关规定%该院肾内科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超药品说明书剂量用药申请备案"临床药师对所提交资料进行初步评价%根据循证医学数据证据分级+A",%该用法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低%但考虑难治性高血压确为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且申请科室提供了A"例患者超剂量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情况%遂将该申请提交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讨论%经讨论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后使用"但是%由于临床提供的观察病例数少%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且该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低%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尚未明确+AB4AF,"因此%临床药师对近B年超药品说明书剂量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总结发现其安全问题并评估其有效性"氨氯地平过量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及致命性休克%亦可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停搏等+A=,"文献报道%氨氯地平服药量为A#m HC]3时%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速及低血压*服药量为<#m F##]3时%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肾损伤$呼吸窘迫$心力衰竭$肺水肿$顽固性低血压及精神障碍*口服氨氯地平$##]3后%可出现精神障碍%甚至企图自杀等+A$4"#,"本研究结果发现%A#C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日剂量A"L C m B#]3维持性给药的患者中%有H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降幅过大$心率增快%其程度较轻%提示安全性较好"&下转第A###页’&上接第<<"页’+=,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AF年版’+V,:中华血液学杂志%"#AF%B=&C’#BCB4BC<:+$,%2P8a%O’*5(Y%J22V%%5*’(:Q’-’35]5-*,1’.)(*0_+*66,07+*’(4’?\)+25.’-.&5-*+(’*,24’00,?+’*5.7-5)],-+’+V,:E--E]a6,2’?>,?%"#A=%AB&A"’#""C$4""F#:+<,韦凤华%梁河%钟丽球:新一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阿培南临床研究进展+V,:中国药业%"#AF%"C&A’#A"F4A"$:+A#,!王丽靖: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的研究进展+V,:中国处方药%"#A<%A=&B’#H#4HA:+AA,!楼屹:体外血脑屏障建立及抗生素体外血脑屏障透过研究+I,:杭州#浙江大学%"#AC:+A",!T’)25**+T%I k E(500’-.2+0s W%c’-*,-+Q%5*’(:c+20*257,2*5.?’05,1 +-*2’&5-*2+?)(’2*+35?/?(+-51,2]5-+-3+*+012,]5[*25]5(/.2)34250+0*’-*E?+-5*,P’?*52P’)]’--+++V,:V;5)2,0)23%"#A=%A"=&"’#B=#4B=B:+AB,!R)Z%865-j%n6’,V%5*’(:K-*2’&5-*2+?)(’2’.]+-+0*2’*+,-,1 *+35?/?(+-51,2*65*25’*]5-*,1])(*+.2)34250+0*’-*P’?*52+’(]5-4+-3+*+0’1*52?2’-+,*,]/#’?’05257,2*+V,:V865],*652%"#A$%B#&A’#H<4C":+AH,!胡付品%郭燕%朱德妹%等:"#AF年中国8X K;%a细菌耐药性监测+V,: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A=%A=&C’#H$A4H<A:+AC,!李娜:替加环素在特殊人群中给药方案优化及对耐药菌的体外联合用药研究+I,:天津#天津医科大学%"#A$:+AF,!陈晓%赵江华: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者用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V,:当代医药论丛%"#A$%AF&"H’#AC=4AC$:+A=,!郑晓梦%叶云%张幸国: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制剂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Q5*’分析+V,:中国现代应用药学%"#A<%BF&AC’#A<B"4A<H#:+A$,!丑晓华%刘文%王来成:三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影响分析+V,:中国处方药%"#A$%AF&<’#F4$:+A<,!张华君%席加喜%叶冬梅%等:B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重症感染合并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影响及其与肝肾功能相关性+V,:中国医院药学杂志%"#A<%B<&$’#$C=4$FA:+"#,!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Q,:A$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A$#=#:&收稿日期#"#A<4#<4"=’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第"#卷第$期!%&’()’*+,-’-.’-’(/0+0,1.2)34)05+-6,07+*’(0,186+-’"#"#9,(:"#;,:$!<<C!!。

2019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2019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作者简介]张兆颖(1981-),女,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通信作者]李婷(1986-),女,硕士,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E-mail:******************。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文件的要求,该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级抗菌药物实行了专档管理,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需要按照要求及时填报相关信息,每月上交医务处,由药学部专人收集、汇总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耐药的发生。

为规范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管理工作,了解其使用情况,现对该院2019年1—12月所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病历140份进行汇总点评,为下一步加强该院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医院HIS 系统导出该院所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病历,共涉及4种药物(表1),按照使用时间将患者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填于《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中,进行合理用药专项点评。

1.2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1]《热病(46版)》[2]、药品说明书、循证医学数据库UpToDate 等,DOI:10.16659/ki.1672-5654.2021.02.1662019年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张兆颖,李婷徐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目的了解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HIS 系统,汇总分析该院2019年1—12月使用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的出院病历140份,参照相关指南及评价细则,对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8.09.18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
•【施行日期】2018.09.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
文件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我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持续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

附件: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3.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2018年9月18日。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 据);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 的 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 细菌培养等。
评分说明
分数
违反①—⑦ 中任意一条, 每条扣10分。
不符合①扣 20分; 不符合②扣 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01 关于做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CHAPTER 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的 通知
(冀卫办医[2018]31号)
关于做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的 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国 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 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纳入对医 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 的 重要指 标,考核不合格 的 ,视情况对医疗机构作出降级、降等、评价不合格等处理。
0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CHAPTER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儿童群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的 使用量及耐药性明显上升,主要原因:1. 感染患儿可以选用 的 抗菌药物较成人少,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 的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物为主要选择。2.越来越多 的 医疗机构建立了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更多重症感染患 儿。
大于1月龄儿童 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在新生儿及肾 功能不全 的 儿童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为减轻细菌耐药选择性压力,应当严格控制碳 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患儿中 的 应用。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临床科室应当严格掌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按照规定会诊,由具有相应处方权 的 医师开具处 方,并经药师审核后使用。2.制定合理 的 给药方案。患儿发生感染时,及时正确留取微 生物标本,依据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 的 给药方案。强调通过病原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为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管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管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工作在医务处领导下进行,各临床科室、药学部、信息科等共同协作完成,日常工作由药学部负责。

二、工作流程
(一)各科室成立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小组,每月5号之前上报本科室上个月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纸质版上报医务处,电子版同时报送至医务处和药学部。

(二)药学部每月收集、汇总全院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每月15号之前完成分析报告后上报医务处。

医务处根据分析报告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的耐药。

(三)医务处每半年将使用信息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通知区属各医疗卫生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精神,结合《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现就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总体要求(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

在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细菌耐药问题被列入主要议题,并写入最后公报;在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各国对细菌耐药问题进行了讨论,成为联合国大会有史以来讨论的第四个卫生议题。

细菌耐药问题已经从卫生领域扩大到政治、经济领域。

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要从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1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落实要求,注重管理规范。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要求得到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重点环节管理进一步规范,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督导检查纳入日常工作中,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要明确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见附件1),于收到本通知后2周内完成。

(三)切实强化督导,落实管理到位,确保合理使用。

各医疗机构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点内容,加强院内督导评价,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分析本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推动本单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应用情况分析

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应用情况分析

蒋磊,成利娟,张家佳,潘恩媛,芮贝贝,付静静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目的促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临床合理应用,遏制细菌耐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 至6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患者的病历,并进行合理用药专项点评及专档管理分析。结果共643例(累计693例次) 患者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合理率为81.67% (266/993);不合理情况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10. 68%)、用法用量及
39.40
注射用美罗培南 5.9 q/支
3D 6 543.90 1131459
32.98
注射用替加环素 55 mq/支
5D
430.95 620454
25.19
注射用比阿培南 ODq/支
0 6 331.95 OO 972
6.74
注射用亚胺培南
10/支
6.5 236.72 2 3 752
3.74
西司他丁
1资料与方法 121 一般资料
从我院病历系统获取2020年(月至4月使用碳青
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患者的病历信息,以及碳青 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专档管理资料。 12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法,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评价细则《《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点评病历, 记录用药情况(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药物 适应证、品种遴选、用法用量及配伍)是否合理;同时统 计使用前临床送检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以及是否有专家 会诊,是否填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 况登记表,是否有用药分析,是否有专项点评判断用药 专档管理是否完整规范,并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为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管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管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工作在医务处领导下进行,各临床科室、药学部、信息科等共同协作完成,日常工作由药学部负责。

二、工作流程
(一)各科室成立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小组,每月5号之前上报本科室上个月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纸质版上报医务处,电子版同时报送至医务处和药学部。

(二)药学部每月收集、汇总全院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每月15号之前完成分析报告后上报医务处。

医务处根据分析报告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的耐药。

(三)医务处每半年将使用信息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首先,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必要的判断和评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判断抗生素是否适合该患者使用。

此外,医生还需询问患者是否有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史,以避免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

其次,对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需要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次。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的剂量。

同时,需要根据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药效学特点,确定合适的使用频次。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由于部分药物的代谢途径受到外源性肝酶抑制剂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和毒性。

第三,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时,需要定期进行效果和安全监测。

通过定期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药浓度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疗效。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的风险。

第四,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需要特殊注意。

孕妇应权衡药物的治疗效果与胎儿的安全,避免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儿童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较差,也需要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的积累和毒性。

第五,为了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需要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

医生应遵循抗生素的指征,按照严格的使用指南使用这些药物。

此外,需要遵循抗菌药物的梯度使用原则,从低效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并根据疗效和耐药性情况逐渐调整使用的抗生素。

综上所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管理规定包括医生的评估判断、合理的剂量和使用频次、定期的效果和安全监测、特殊人群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合理使用的原则。

这些规定的出台旨在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的风险,同时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一、目的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

二、依据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三、适用范围临床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需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

四、职责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3. 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相关规定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
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
3.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相关规定
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
床药学室汇总,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三、管理责任
1.权限的控制,在应用程序上实行电脑程序严格把关,医院信息科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将本院抗菌药物设有标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标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根据医生权限,电脑自动给予分级,医生无法越权开具抗菌药物。

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

2.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监督管理,并由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检验科各负其责,具体实施。

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

3.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检查,总结反馈。

医务人员违反本程序,按抗菌药物使用与考核制度执行。

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应用流程如下:
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
科室提出申请会诊
会诊专家讨论决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方法、时间、剂量等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