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感受爱情的美好与悲剧。
二、教学重点1. 《长恨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学价值。
2. 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用语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诗歌深层次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解读。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差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长恨歌》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长恨歌》的背景资料、学术论文、相关诗歌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教案内容请稍等,我还需要更多信息来完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讲解诗歌: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5. 分享成果: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提升:对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翻译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熟读《长恨歌》,加强记忆。
2. 选择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和赏析文章,检验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及诗意,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认识。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长恨歌》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意。
4.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6. 情感表达分析:讨论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情、友情、同情等多重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起承转合结构图。
2.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爱情、友情、同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答案应包括对诗句的理解、意境描绘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修辞手法讲解3. 情感表达分析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诗歌结构分析1. 起:诗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揭示故事背景,引发读者兴趣。
长恨歌优质课程比赛教案
长恨歌优质课程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通过研究《长恨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 研究《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介绍《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情感描写和艺术特点- 分析《长恨歌》中的情感描写,包括爱情、离别、欢欣等;- 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
3. 进行《长恨歌》的朗读与解读- 学生分组朗读《长恨歌》的选段,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长恨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发表个人见解。
4. 创作与表达- 学生进行相关创作,如书写对《长恨歌》的反思、演绎《长恨歌》中的情节等;-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写作交流,分享各自的作品和见解。
三、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朗读和解读,促进合作研究和知识分享;- 学生小组展示和写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 探究式研究-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长恨歌》的情感描写和艺术特点,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就文本中隐含的意象和隐喻进行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
3. 演讲表达- 学生进行《长恨歌》解读和创作成果的演讲,提高演讲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的朗读和解读表现;-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成果;- 学生在小组展示和交流中的参与程度。
五、教学资源- 电子版《长恨歌》文本;- 有关《长恨歌》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学生创作和表达所需的书写材料和展示工具。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的教学时间预计为4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周:分析《长恨歌》的情感描写和艺术特点;- 第三周:进行《长恨歌》的朗读与解读;- 第四周:创作与表达,学生展示和交流。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包括对诗歌语言、意象、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探讨诗歌的主题,如爱情主题与政治批判主题的交织。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文学特点。
分析诗歌的词句、结构和主题。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问题,如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思维碰撞。
3、诵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或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这段历史故事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长恨歌》。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白居易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特点。
讲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即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当时的影响。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齐声诵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教师正音,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让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
4、精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分组讨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人物形象特点。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描写语句入手,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分析杨贵妃的美貌和唐玄宗的沉迷。
探讨两人爱情的真挚之处以及在政治背景下的无奈。
5、探究诗歌主题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长恨歌》的主题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还是包含了对政治的批判。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等诗句所反映的社会动荡。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2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2)能够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3)能够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长恨歌》所表现的爱情主题,理解爱情的美好与悲剧;(2)体会作者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2)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3)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2)对爱情主题的深入理解;(3)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背景、诗歌形式及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读《长恨歌》的爱情主题;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3. 课堂讲解:讲解《长恨歌》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及爱情主题;4. 分组讨论:分组合作探讨,《长恨歌》中爱情主题的表现及意义;5.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恨歌》的爱情主题及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长恨歌》的内容,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2. 选取一首古典诗歌,分析其意象和象征手法;3.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短文,可以从爱情、人生、社会等角度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及文学鉴赏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探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思,以品带读,以赏提高诵读能力;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历史的辨别能力,激发对经典诗歌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音读、情读、研读、品读;讨论,探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诵读全诗,读准字音。
2.课前导学案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你对《长恨歌》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抒情文字,一幅图画,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等。
上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或投影上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要完成这个题,得先看诗,读诗,品诗。
看诗,读诗,品诗,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整体感知的过程。
把学生直接引导到作品的面前,用他们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也一定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精彩品读。
二、导入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说明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这两首诗流传甚广。
一千多年后,它们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究其原因,主要在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们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对真情的向往和追求。
也许,唯有这绵绵“长恨”,才是真正的永远。
三、朗读感悟。
1.听多媒体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跟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1.我们要求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对诗歌的理解,现在就请大家秀秀自己的风采。
有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有同学展现了他自创的画作,有同学来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有同学自编自唱了一首歌。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长恨歌》全文。
2.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3.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意象分析、情感理解。
2.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2)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2.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加强记忆。
(3)学生自主背诵,检查记忆效果。
3.诗歌内容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汉宫”、“长恨”、“夜雨”等。
(3)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4.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长恨”象征人生的无常和遗憾。
5.情感体验与讨论(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如对爱情的执着、对人生的感慨等。
(2)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自己有何启示和感悟。
6.拓展延伸(1)介绍与《长恨歌》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2)推荐其他与《长恨歌》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长生殿》、《红楼梦》等。
7.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读《长恨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长恨歌》全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长恨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诗歌中一些难懂的句子解释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单元《唐诗》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本节课将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
详细内容:1. 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美丽与奢华。
2. 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逃往四川,途中杨贵妃被迫自缢身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了解唐代历史及诗歌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体会诗人白居易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及对人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解读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短篇唐诗,分析其诗歌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小节。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背景及作者2. 诗歌结构分析3. 重点词汇解释4.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你最喜欢的一节,阐述理由。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诗歌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诗歌韵律与节奏3. 历史背景的理解4. 课后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结构分析1. 诗歌的起承转合: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总领全诗,点明主题;承句详细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转句“渔阳鼙鼓动地来”,转入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迫自缢的悲剧;合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抒发诗人感慨。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具体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该诗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诗歌共分为七个部分: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
详细内容涵盖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主题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基础知识。
2. 领悟诗歌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及主题理解。
难点: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诗句解析: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作者:白居易3. 诗歌结构: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4. 重点字词、句式、意象5. 主题:爱情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对意象进行分析,并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培养文学兴趣。
2024年长恨歌教案(5篇
2024年长恨歌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章《唐诗》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空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的音韵、格律分析;3. 诗歌内容的解读与分析;4.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 掌握《长恨歌》的音韵、格律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音韵、格律分析,诗歌意境的理解;2.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长恨歌》课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起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恨歌》全文;3.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诗歌创作背景;4. 音韵、格律分析:讲解《长恨歌》的音韵、格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5. 诗歌内容解读: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6.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唐诗的音韵、格律特点;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作者:白居易;3. 创作背景:唐玄宗、杨贵妃;4. 音韵、格律特点:平仄、韵脚、对仗;5. 诗歌意境: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空虚;6. 艺术特色: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并阐述其作用;2. 答案:意象如“长夜”、“孤灯”等,表现了宫廷生活的孤独与空虚,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分析部分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长恨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恨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并理解《长恨歌》的内容和主题。
3. 掌握《长恨歌》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长恨歌》的内容和主题。
2. 《长恨歌》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
2. 《长恨歌》的文本材料。
四、教学过程1. 介绍《长恨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感人为特点,广受赞誉。
《长恨歌》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白居易晚年的杰作之一。
2. 学习并理解《长恨歌》的内容和主题。
通过阅读和分析《长恨歌》的文本,学生将了解到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爱以及杨贵妃的美丽和才华,还有两人之间的痴情与别离之苦。
课堂上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掌握《长恨歌》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
《长恨歌》中有许多精美的词句,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来学习这些词汇和表达。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们进行翻译和解释,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些词汇和表达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对《长恨歌》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并学会思考和分析诗歌中的情感、意义和美感。
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五、教学延伸1. 阅读其他唐代诗歌,比较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创作自己的《长恨歌》。
3. 观看相关的电视剧或电影,进一步了解《长恨歌》的故事情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恨歌》,让学生了解了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词汇练习,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分享。
《长恨歌》教学优质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优质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诗歌的全文解读,重点分析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具体章节为:《长恨歌》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2. 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恨歌》的意境分析、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解读,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长恨歌》课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进而引入《长恨歌》的学习;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4. 课文解读:逐句分析《长恨歌》诗歌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5. 情感分析:探讨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分析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感慨;6. 艺术特色讲解: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7.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古代诗歌;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类似诗歌;10.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背景介绍:唐玄宗、杨贵妃意境:缠绵悱恻、哀婉动人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比喻2. 重点词汇、句式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长恨歌》,并背诵其中一段;(2)分析《长恨歌》的意境,结合诗句谈谈你的感受;(3)鉴赏一首其他古代爱情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1)见课后习题;(2)示例:《长恨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无尽的感慨;(3)见课后拓展。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优质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重点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感悟。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结构。
重点:通过讲解、分析和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的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
3. 主题思想分析:a. 请学生结合教材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爱情、命运等。
c. 举例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阐述作者对主题思想的表达。
4. 艺术特色讲解:a. 分析《长恨歌》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如比喻、对仗、排比等。
b.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艺术魅力。
5. 诗歌结构分析:a.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b. 分析诗歌结构对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6.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意象或修辞手法。
b. 选取一首其他古诗,让学生分析其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结构。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a. 主题思想:爱情、命运b. 艺术特色:意象、修辞手法c.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一种意象或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分析《长恨歌》中的比喻手法。
如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通过将爱情比喻为园中的葵花,形象地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1.2 学生互动:请学生简要介绍他们对《长恨歌》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1.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文学价值,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师讲解:《长恨歌》共八百余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安史之乱、杨贵妃的离世以及唐玄宗的思念。
2.2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结构特点,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教师讲解:《长恨歌》主题是“长恨”,反映了人类对爱情永恒的追求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3.2 学生互动:请学生谈谈他们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以及他们在诗中找到的证据。
3.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能力。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师讲解:《长恨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2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特色,并分享他们的见解。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恨歌》的背景、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希望同学们能够基础上深入阅读这首诗。
5.2 学生反馈: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本节课的收获,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他们对《长恨歌》的进一步兴趣。
第六章:诗歌翻译与解析6.1 教师讲解:《长恨歌》的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教师将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进行翻译与解析,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6.2 学生互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翻译和解析诗中的重要句子,分享他们的理解。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学会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展示,教师纠错补漏)1、字音关:回眸(mu)粉黛(di)骊(l)宫霓(n)裳(chng)临邛(qing)鼙(p)鼓仙袂(mi)衣钿(din)千乘(shng)钗擘(b)马嵬(wi)阑干(ln)绰约(chu)2、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好处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齐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3、背景简介:《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全文阅读、词语解析、诗句赏析以及背景文化了解。
具体章节为《唐代诗歌》《长恨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词语、句式及诗歌结构;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3. 了解《长恨歌》的背景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长恨歌》诗句的深入理解与赏析。
重点:词语解析、诗句翻译、诗歌背景文化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恨歌》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全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词语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背景文化介绍: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诗句赏析:挑选经典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赏析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诗句理解和赏析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生僻字词解析3. 诗句赏析4. 背景文化介绍七、作业设计(1)翻译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赏析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 答案:(1)春夜短暂,太阳升高后,君王不再早朝。
(2)天长地久也有尽头,但这份悲伤却永无止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深入理解与赏析;2. 诗歌背景文化的介绍;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白居易的《长恨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吟咏至今,久传不衰。
一、导入新课历史上帝王与妃子的风流情事往往没有好的结局。
比如纣王与妲姬,幽王与褒姒,他们的故事甚至是遭人唾弃,成为千年的反面教材。
另一类虽然得到了千古美名,却也成了当事人的终身遗憾。
如项羽与虞姬,李煜与周嘉敏。
还有一类,他们在世时就已倍受争议,他们不在时,更给后人留下无数谈资,供一辈一辈的文人、歌者、演员诸多揣摩、演绎,比如李隆基与杨玉环。
他们从父夺子妇的不伦之情,到相隔十八的忘年之恋,再到一骑红尘的旷世之爱,直至魂断马嵬的千年离恨,无数的争议、无数的猜测围绕着这对帝王与妃子。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其中的情愫。
二、讲授新课《长恨歌》1.关于杨贵妃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
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
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并追赠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珪擢升光禄卿,兄杨铦为鸿胪卿,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
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焰熏天。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2。
关于李隆基:李隆基(685~762),唐代皇帝。
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
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
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
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
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
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
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
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
改元开元。
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
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
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
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
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
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
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
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
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括;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年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从祖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
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
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
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
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
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
至德二载,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南内)。
宦官李辅国曾因劝肃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肃宗宠信。
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自以出自微贱,为玄宗左右所轻视,乃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迫使玄宗迁居太极宫(西内)甘露殿。
玄宗晚年忧郁寡欢,去世后,葬于泰陵。
3.关于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
白居易自幼聪慧,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
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今陕西周至),作《观刈麦》,《长恨歌》。
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
但由于朝政日趋腐化,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
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
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
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
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
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4.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
唐段成式记载,荆州有个街卒葛清,可能是个文学爱好者,“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且配以图。
比方白诗有“不是此花偏爱菊”,他就在诗之旁刺一人持杯临菊丛;白诗又有“黄来缬林寒有叶”,则刺一树上挂缬。
如此等等,在葛清全身上下一共有20几处,人们因此把他叫做“白舍人行诗图”。
白居易诗当时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
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
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5.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
《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
6.题解《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
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
7.层次结构《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
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
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