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论文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论文

生命科学论文

⽣命科学论⽂现代⽣命科学的运⽤摘要:随着基因技术研究的快速发展,基因技术的实际应⽤也备受关注,⽬前,基因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可以检测未来疾病的阶段,技术的应⽤也有着⼴阔的前景。

运⽤基因技术对疾病的预测可以在完全没有疾病征兆的情况下进⾏。

预报性基因检测,作为遗传知识实际运⽤的⼀种⽅式,是通过检测取样的遗传物质来确定某些⼈或者某些群体在未来某时某刻患某种特定的遗传疾病的风险,或者确定他们对未来可能患某种疾病的易感程度。

如今预报性基因检测的应⽤在逐渐兴起并被⼈们所熟知。

关键词:基因检测现状疾病应⽤意义编辑本段主要课题主要课题⽣命科学研究或正在研究着的主要课题是:⽣物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质在体内是如何互转化并表现出⽣命特征的?⽣物⼤分⼦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是怎样⼯作的?形形⾊⾊的细胞怎样完成多种多样的功能?基因作为遗传物质是怎样起作⽤的?什么机制促使细胞复制?⼀个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成由许多极其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度分化的多细胞⽣物的奇异过程中使⽤其遗传信息?多种类型细胞是怎样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和组织?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因素引起进化?⼈类现在仍在进化吗?在⼀特定的⽣态⼩⽣境中物种之间的关系怎样?何种因素⽀配着此⼀⽣境中每⼀物种的数量?动物⾏为的⽣理学基础是什么?记忆是怎样形成的?记忆存贮在什么地⽅?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学习和记忆?智⼒由何⽽来?除了在地球上,宇宙空间还有其它有智慧的⽣物吗?⽣命是怎样起源的?等等。

主要学习内容⽣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学:⽣命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命科学研究简史、⽣命科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命伦理学)、⽣命科学基础(⽣命的物质基础、⽣命的基本现象、⽣物的遗传与变异、⽣命的起源与进化、⽣物的多样性、⽣物与环境)和现代⽣命科学(⽣命科学与现代⽣物技术、⽣命科学与农业科学、⽣命科学与环境科学、⽣命科学与⽣物能源、⽣命科学与现代医学、⽣命科学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命科学与海洋⽣物资源、⽣命科学与军事⽣物技术、⽣物信息学与⽣物芯⽚、⽣命组学与系统⽣物学⼆、什么是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从⼈体的⾎液、唾液或组织中提取DNA,检测个⼈基因上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差异的技术。

生命科学与技术论文

生命科学与技术论文

生命科学与技术论文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完成,人类更壮观的生命科学时代已向我们走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生命科学与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生命科学与技术论文篇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针灸学研究的思考【关键词】生命科学技术;基因组学;生物芯片技术;针灸学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完成,人类更壮观的生命科学时代已向我们走来。

针灸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针灸学研究不仅是针灸学的,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所有适合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都同样适合针灸学研究。

1 生命科学与针灸学针灸通过调整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实正邪等达到治疗作用。

它将疾病的病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根据机体不同状况,选用不同穴位和不同针刺手法,影响多靶点和疾病过程的多个环节,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调整能力达到治疗目的[2]。

其整合作用不仅表现在影响疾病的病理过程,对体质改善也有作用,在解决疾病易感性方面优势明显。

当前,人类的疾病已由以感染和营养失调为主的单因素疾病转向以机体自身代谢和调控失常为主的多因素疾病[3],以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为特点的针灸学,具有发展的独特优势。

现代生命科学对生命层次的整体性认识及各层次间的功能网络联系理解,与中医整体观是不谋而合的,在思维模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表述方式和研究层次的差异。

引入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针灸既不会脱离中医整体观念等基础理论,而且还会使针灸研究更加客观化、定量化,使针灸的抽象思维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

针灸学的任务是应用针灸的方法探索生命科学并在临床上应用其成果。

利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优势研究针灸学,必将为解决当代生命科学重大问题做出突破性贡献。

针灸作用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调节系统的相互作用,不同针刺条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疗效,传统方法无法同时了解不同系统间动态作用,针灸的研究总是难以深入发展[4]。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V1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V1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V1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问世,基因编辑技术变得更加便捷和精确。

基因工程师们可以通过修改某些基因来创建特定类型的植物和动物,以此来优化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

基因编辑技术还被用于治疗癌症、基因缺陷和其他疾病。

随着该技术不断成熟,人类生活将会发生根本变化。

二、人工合成生物技术人工合成生物技术是通过逐步加入基因、酶和其他生物分子来创建新型生物学系统的过程。

这项技术在生物能源、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研发新型材料或治疗疾病,或许将有望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三、基于基因组的医学基于基因组的医学是利用人类基因组内的信息来诊断、预测和治疗疾病。

利用基因组学和其他外显子数据的组合方法,医生们已经能够根据一个人的基因序列来预测他们将来可能患上的疾病。

基因组学还证明了某些普通药物在不同人群体内替换成不同剂量可能会更有效,这有利于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四、病原体控制技术病原体控制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在生物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出更加精确的疫苗和其他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治疗方法。

例如,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靶向疗法可针对癌细胞和其他疾病。

这一技术将有望挽救和拯救更多的生命。

总之,现代生命科学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人工合成生物技术、基于基因组的医学、病原体控制技术等,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的可能性。

但是,这些技术也必须被谨慎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我们应该在利用这些技术的同时保持谨慎和伦理意识,以确保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其影响,进而实现更安全和可持续的人类生活。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摘要】在人类的历史上,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计算机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会带给社会巨大的推动。

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强,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的一些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可能再提高了。

所以,寻找另一个提高的方向已十分必要。

现在,生物计算机理论的提出和诞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的希望。

如果有朝一日生物计算机能够普及,那这将会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关键词】生物计算机DNA神经元芯片【正文】一、计算机的发展自冯·诺依曼设计的EDVAC计算机始,直到今天我们用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随着生物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2】二、生物计算机的诞生1994年,一位加州科学家首次使用试管中的DNA来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从而产生了利用DNA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创意。

这一创意也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课题与发展方向。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仿生学同样可以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中。

通过对生物组织体的研究,发现组织体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细胞由水、盐、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组成。

而有些有机物中的蛋白质分子像开关一样,具有开与关的功能。

因此,人类可以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仿制出这种蛋白质分子,用来作为元件制成计算机,科学家把这种计算机叫做生物计算机。

【3】计算机工业在近几十年内飞速发展,然而目前,晶体管的密度已经达到当前所用技术的理论极限。

所以,人们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计算机结构。

另外,人们在研究人工智能的同时,借鉴生物界的各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出了一些生物计算机的模型,部分模型已经解决了一些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4】三、生物计算机的优良特性生物计算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生物分子或超分子芯片;自动机模型;仿生算法;生物化学反应算法。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生命科学的论文篇一一、迷你实验,—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迷你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中译本中均置于旁栏,每个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完成,简单易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对导航实验而言,迷你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更加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很明显,迷你实验也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线索来体现的。

迷你实验大多以模拟动手操作的实验为主。

迷你实验在全套5本教材中共有52个,是几类实验设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致可分为模型建构型、技能探究型、知识运用型。

例如,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迷你实验14个,涵盖了上述3种不同的类型。

在模型建构型迷你实验中,有图表绘制类(如绘制激素水平图,将一段时间内的激素水平数据转变为曲线图);有模拟类(如模拟小肠内的吸收过程、模拟疤的形成、模拟肾的功能)。

在“确定繁殖速度”这一迷你实验中,利用硬币来模拟细菌的分裂,并且要求将数据绘制成图表。

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探究实验的模拟版本,但操作更简单,结论更直观。

在技能探究型迷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得出有关结论,从而训练并提高学生相关的探究技能,特别是训练学生与整个探究过程相关的其中一技能,如“比较食物的脂肪含量”这一迷你实验,将3份不同的食物依次放在牛皮纸包装袋上,放置30min后移走食物,观察牛皮纸上的油腻印迹和湿的印迹来比较不同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二、实验室,—完整实验,强调科学方法运用相比于导航实验设计和迷你实验而言,“实验室”在教材目录中已经呈现,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在美国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同样,“实验室”在实验整个的设计流程上显得正规而完整,一般有“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运用”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的实验还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等实验过程。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1)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1)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1)现代生命科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从我们的健康到我们的文化。

以下是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基础科研的突破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初,它在基础科研领域中积极探索。

生命科学家们研究了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研究细胞、DNA、基因和遗传等现象,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很多奥秘。

2.治疗疾病现代生命科学在医学领域中的最大贡献是向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药物和疗法,以治疗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肝病等各种疾病。

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种应用,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制药等领域。

例如,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进农作物的抗病性,从而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4.营养和健康现代生命科学不仅有助于治疗疾病,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营养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生命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制定和推广健康的饮食方案,以促进人们的健康。

5.环境保护现代生命科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等现代生命科技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微生物技术可以用于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有毒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这有助于使我们的环境更加清洁、有益于人类居住。

综上所述,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在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两方面的探索,它正在在全球范围内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善如何环境的保护。

我们期待着,现代生命科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人类生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课程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课程论文

X X 学院“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课程论文课题名称:蛋白质组学研究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生物科学年级: 2010级班级: 10生科一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支撑技术及其应用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X【摘要】当今分子生物学领域内,蛋白质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基因组相对较稳定,而且各种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有许多基本相似的特征;蛋白质组是动态的,随内外界刺激而变化。

对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对生命过程的认识。

蛋白质组学是在细胞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新学科,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科学背景及其最新发展。

【关键词】蛋白质组实验技术肝细胞胶质细胞热休克蛋白27【正文】1、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众所周知,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几个物种(包括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已经或即将完成。

生命科学已实质性地跨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已开始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分子整体水平对功能的研究上。

这种转向的第一个标志是产生了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这一新学科,即从基因组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的活动规律进行阐述_如在RNA水平上通过DNA芯片技术检测大量基因的表达模式。

而第二个标志则是蛋白质组学的兴起。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是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ms在1994首次提出,最早见诸于文献是在1995年7月的《Electrophoresis》杂志上【1~4】。

它是指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

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其内容包括鉴定蛋白质的表达、存在方式(修饰形式)、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_国内已有多篇综述文章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与科学意义,从蛋白质组的定义上就可以清楚看出,蛋白质组学不同于传统的蛋白质学科之处在于它的研究是在生物体或其细胞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的,它从一个机体或一个细胞的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揭示和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5】。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生物方法治理北京市空气污染摘要:空气污染一直是困扰北京市政府的一大环境问题,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众多,包括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因素。

市政府每年也会投入不少钱治理空气污染。

其中生物方法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不少植物和微生物在治理空气污染上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空气污染,植物,微生物,生物脱硫Biological methods of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Abstract: Air pollution is a worry to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vehicle exhaust, industrial pollution, site factors such as dust. Themunicipal government will invest a lot of money in each year of air pollution. Biological treatment in which air pollution is a good way, many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n the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roleto play.Key words: Air Pollution, Plant, Microbiology, Biodesulfurization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常被称为“首堵”,偶尔也被称为“雾都”。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精)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精)

12031316 刘江武人类疾病与环境的关系前言:环境与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许多疾病与环境因素(大气、土壤、水、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体、环境、疾病、污染人体由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每天大约需要12m3的空气、2-3升的水以及1.5公斤的食物。

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去粗取精,吸收、同化,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发育和工作等。

同时,机体又将摄入体内的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在环境中又进一步的变化,作为其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再被人体所摄取。

这种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有人对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化学元素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素和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环境和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人体的作用,一般保持着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以维持着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体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

从原始生命出现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35亿年,而原始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00万-500万年以前,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

生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迈入大学校园,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命科学导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十周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生物学这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学习起,我就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特意地钻研,还参加了学科竞赛。

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是在其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到了高中,我虽然选择了文科,但是,仍然学习了三年的生物学。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大学中,生命科学导论取代了中学时期的生物学,这一门课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从生命的定义到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从细胞的生长繁殖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遗传到基因,从植物到动物……最终,这一切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发展成为了现代生物学技术——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诸多技术。

大学中的生命科学导论让我对生物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我觉得这句话相当符合当前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现实。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异常迅速,成果非常显著,其影响广泛而且深远。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等。

生命科学及其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命科学以及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当然要数各种生物学技术。

譬如,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恶性传染病或器质性疾病,以达到提高人体素质、延长人类寿命的作用。

生命科学学术论文

生命科学学术论文

生命科学学术论文生命科学是通过分子遗传学为主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育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生命科学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生命科学学术论文篇一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摘要: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着理论基础,研究工具,阐明本质的重要作用,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三个方面说明有机化学课程与生命科学中的关系。

关键词:有机化学;生命科学;关系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生物体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的合成、分解、转化、代谢无不以有机化学为基础。

有机化学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

如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农膜等保证了农业生产;兽医药、饲料添加剂促进了畜牧业生产。

要正确地使用,必须了解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

但是,目前有些学校的生命科学专业越来约忽视有机化学课程,课时越来越少,这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不利,比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本文将从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三个方面说明有机化学课程与生命科学中的关系。

希望能引起从事生命科学专业人对有机化学的重视。

1.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密切的关系有机化学就其最初的意义而言,是生物物质的化学。

1807年,J.F. Yon Berzilius首先把从活细胞中获得的化合物命名为有机化合物。

那时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本质还没有认识,因而便赋予有机化合物一种神秘的色彩,许多化学家认为有机物是不可能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它们是“生命力”所创造的。

但是1828年,F. Wohler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了尿素,否定了关于“生命力”的假说,可以说是化学家第一次干预了生命科学。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学院:通灵学院专业:网络宫城学号:9527姓名:护城小兵题目:我们与生命科学作者:9527护城小兵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新兴科学未来生物软件正文:这一学期选修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一门课程,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

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

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我是一名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就必须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当然包括当今最热门的现代生命科学。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软件产品.自从比尔·盖茨建立了微软帝国,开创了个人电脑的时代,世界的全面信息化就变的不可避免。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对生存世界的重塑【最新哲学类】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对生存世界的重塑【最新哲学类】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炙手可热的现代生命科学技术虽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进行,但它仍受到文化观念、社会需求和伦理道德的影响;而它的每一步发展,又越来越深刻地动摇着人类固有的价值观念。

人类历史将因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走向新的转折点,即出现~个重新认识自我的开端。

生命科学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试图干预自然导个体于完美,但稍有不慎,我们长久以来追求和维系的自然和社会的动态平衡,可能在追求完美基因改造中丧失殆尽。

作者围绕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强势发展所可能引发的生命意义淡漠、遗传因子多样性丧失、社会退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f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的自然体变成了可以通过技术加以支配的东西,、尤其是克隆技术把复杂的生命过程变得机械、简单,当按人的意愿制造“人造人”替代“自然人”时,生命本身失去了独立价值及其神圣性,生命意义随之飘逝。

论文强调,正是由于人的偏差构成了他的唯一性,因此具有生动的个性,人不是随便一块自然物,他的身体已被赋予道德的性质。

随后,论文从该技术对生命最重要的两极…生与死的干预及影响展开讨论,因为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己使人类越来越深地介入生死过程,既替代上帝之手改变“生”的状态,也改变“死”的状态。

基因改良等技术在提高个体身体质素之时,存在着把历史的、相对的价值观从生物学上加以固定的危险,这势必造成基因多样t性的衰减,陷入人种单一化的困境,而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所以,对体细胞’’的基因治疗和预防是允许的,而对非医学意义上的基因增强应当禁止。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千百年来寻求长生的人类看到了希望所在,但全民长寿的美梦在社会还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实现,会带来人口爆炸、专制、生活资源和生存空间匮乏等诸多现实问题。

一个全由老迈i疲倦、厌烦的人组成而不容新的更好的成分进入的社会,非人类所盼。

生与死是类的延续的基本因素,我们应“生如春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生命与科学论文

生命与科学论文

我对生命科学的了解与看法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是何等的珍贵。

在学习了生命科学这门课程之后,我对生命、对科学以及对生命科学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正是世界上这各种各样些生物物种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就拿离我们很近的20世纪来说,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

那么100年后,究竟还会有多少动物走向灭绝,留给地球,留给人类的还能剩些什么?我们人类又能在自然界存活多久呢?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必须重视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因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生物界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它关系着人类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

为保护自身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特别是有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地方保留了同质性极好的人群,具有极大的遗传学研究价值。

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何保护自己国家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不被发达国家掠夺,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

生物多样性提供我们食物。

生物多样性为建造我们的屋子提供原材料。

生物多样性还带给我们自然世界的无尽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生命个体及个体行为与意识的关系
大自然最玄妙的存在莫过于生命体的存在,总是引发了我们的无限的思考。

到底生命是怎么诞生,生命的本质到底是怎么被塑造,在生命的进化的历程中又是什么在起着莫大的作用,在进化论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秘密?
喜欢去探究,或者说是喜欢去构建或者说是推算世界的我,我没有足够多的知识,也没有很严谨的证明,但是我喜欢去试着描述些什么,依稀记得上学期还写过关于宇宙的神元猜想,遐想派的我这次写下意识与生命的关系……以下全文仅代表个人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讲到生命,我们会很自然会想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以生命个体来看,我想说的是生命的本质就是意识的出现,高等的生命的标志是主控意识的拥有。

关于第一条生命的本质就是意识的出现,我们都知道的是构建世间万物的基础就是物质和能量,也就是说物质和能量一定是生命诞生的基础,但是我们看到那么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却只能保持在非生物的范围之内,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意识就像是钥匙一样能够打开非生物晋升为生物的锁链。

任何的功能都是要以一定的物质结构为基础,就生命体而言,最基本的结构就是细胞了,从最早的单细胞生命进化成有不同而互相协作的多细胞群的形式。

这些不同而互相协作的多细胞群又渐渐分化成为心、肺、肝、皮肤、眼睛和脑等各种细胞。

最终形成由不同器官、组织和系统构成的有复杂结构的生物有机体。

细细地看这些生命个体上的进化,或者说是进化的程度,我们不难看出的是结构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复杂,不同级别的生命形式之间的结构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

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的就是能量,如果抛开生命复杂多样的外在形式而去探求一下生命体的内部结构发展规律就会发现,生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发展进化的唯一目的是提高自身对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如果一个新种或一个物种获得某种改进,使其具有较高的物质能量利用效率,那么就可能在竞争中排挤掉一个老种或未改变的种,从而导致一方的绝灭和另一方的进化。

有了前面两个的基础,我们可以说生物体是一种非平衡的开放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生物体要想维持自身的有序性,就必需不断地从外界吸取物质和能量,以使自身维持在一个低熵状态。

生物界的序是不断增进的,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是朝着高度有序的方向进化的。

而获得有效能量的能力的提高将使生物体获得更多的有效能量,从而更远地离开平衡态,获得更高的有序性。

在这里我们将生命个体的诞生的最高的那个意识称为生命意识,它是生命个体所有行为的最高指引。

在了解了生命意识后,我们再来看上面所说的第二条高等的生命的标志是主控意识的拥有。

主控意识来源于生命个体的个人意识,也是被我们所熟知道的狭义上的意识,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获得去做某些事情,这个意识允许个体在自己的生命史中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意识强烈的情况下,甚至
可以完全违背其遗传基因赋予它的本来该被淘汰的命运。

自然选择要求个体的各项指标均在一定的容许范围内,有某项指标超出容许范围的个体将被淘汰,而意识可以把自然选择的容许范围的边缘向外扩展,即便是有某种遗传缺陷是自然选择所不容的,但通过对意识的利用,个体也可以弥补那种缺陷从而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

这个也是形成真正的生物的本质要求。

但是有了生命意识和主控及个体意识,生物想要真正的完美还是不够的,生命个体还需要一种被成为身体意识的意识,那是生命体中最难以琢磨的存在,他是生命的发展甚至是死亡的基础,它限制了个体意识的疯狂行为,也是会限制个体无限发展,它是病态也是生物死亡的本质存在。

简单的来说身体意识就是包括身体感知、身体的应激性意识。

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身体意识就是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时,生物所感受的冷热之类的感觉。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在三个方面来看待生命个体与意识的关系了,意识控制生命大体说来有两个基础认知,一个是层次性,一个是服从性。

生命意识,身体意识,个体意识在决定个体的行为时,身体意识和个体意识是起着主要的作用的,生命意识起着辅助的作用,而在生命的进化中生命意识和身体意识为主体,个体意识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

在一个生命体中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景象,三个层次的意识在生命体中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互相有对立,对立中也有统一。

三种意识在这个生物体中各有所求,各自表达各自的愿景,统一了互为补充,不统一则互相对立。

搞得好了这个生物体活得不错,搞得不好互相冲突起来就可能自我摧毁这个生命体。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各层次的意识力随心所欲,生命活动就将陷入一个混乱的局面。

人在临死时身体的状况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失去统一指挥的严重性。

比如癌症是什么?用意识场的理论来分析就可以明白,癌症就是某一器官的意识不服从生命意识的指挥疯长起来所致。

某一层次意识力的独行所欲是导致个体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

为了形象地说明生命体内意识形态场的结构不妨借鉴人类社会实体(现阶段就是国家)的运作模式加以研究。

一般说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场是由社会的显思想(以国家政策为代表),隐思想(以社会组织体的发展运作为代表),和潜质思想(个人思想为代表)的三个层次(拟或多个层次)表现出来的。

一个稳定的社会(国家),个人服从组织,组织服从国家,国家服务于个人。

三者协调发展,社会就和谐,人民就安定。

反之如果三者对立,个人在组织的鼓动下起来反对政府,制造动乱,这个社会就不稳定,搞得不好这个国家就崩溃了。

现在我们就是可以了解到生命体最大的生命意识代表着生存和成长的方向,身体意识是这个生存和成长的实现的最基本表达和基础,而个体意识则是在这两种意识下的最底层的行为的来源。

这三个意识在一定的程度又是处在一种相互制约和相互抵制的状态,最好的例子就是如果氨基酸意识随心所欲致使某一器官的蛋白质疯长(癌症),破坏了这个器官的正常运作能力,身体意识也会以全身的病态进行抵制,最后也
会导致个体生命过程结束。

个体意识可以把自然选择的容许范围的边缘向外扩展,即便是有某种遗传缺陷是自然选择所不容的,但通过对意识的利用,个体也可以弥补那种缺陷从而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

对于有意识的物种的整个基因库,自然选择的作用密度便显得松散了。

但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的。

因为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本能是和遗传基因有关系的,心理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处理信息时的意识趋向,或攻击性,或逃避性,或果敢,或犹豫,或花心,或忠诚……在特定环境中(比如某人生存在一个法制社会),受意识主导而犯错(比如杀人成瘾)的个体,会失去其基因得以传递的机会(他坐牢了或被处死了),诱发他具有犯错动机的基因(比如导致杀人行为的遗传因素是强烈的攻击性基因)就相当于被自然选择淘汰了。

所以比较极端的意识也总是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的。

综上所述,于整体,意识使进化在空间上得到扩展;于个体,意识使进化在时间上得到填充。

是意识使个体免于自然的进化赋予它的悲惨的命运,同时进化也在物质基础上限制着意识向极端发展。

生命进化中令人感到奇特的就是那生物多样性,这不禁让我质疑,难道每一个生命体的生命意识会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种群之间体现不一致性,生命意识唯一一样应该就是对于高效能吸收物质能量和最大的程度上对物质和能量的应用,但是我又要质疑,为什么生命个体会出现不进化,或者说是迟疑进化,我想到一个词,死于安乐。

但是外因可能导致进化,但是最终的本质还是生命意识的存在,环境的推动力不是生命个体行为的本质原因,可能生命意识的有限性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生存和进化是生命意识的最终表达,也就说只有一定的生存非控性因素的足够小量,才能真正的导致进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