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发展的启示
杭州发扬了什么精神演讲稿
杭州发扬了什么精神演讲稿杭州发扬了什么精神。
杭州,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历史。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发扬了许多可贵的精神,这些精神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杭州人不断向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杭州发扬了什么精神。
首先,杭州发扬了包容的精神。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杭州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移民,这里的人们包容开放,对待外来者充满着善意和热情。
在杭州,你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安家落户,融入这座城市,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这种包容的精神,让杭州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
其次,杭州发扬了创新的精神。
作为中国的电子商务之都,杭州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和创业者,他们在这里追逐梦想,开拓创新。
杭州的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无数的创新企业在这里崛起,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创新的精神,让杭州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
最后,杭州发扬了勤劳的精神。
勤劳是杭州人民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杭州人民勤劳朴实,勇于奋斗,不断拼搏。
正是这种勤劳的精神,支撑起了杭州这座城市的繁荣和进步,也造就了杭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综上所述,杭州发扬了包容、创新和勤劳的精神,这些精神成为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蕴。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可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杭州这座城市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辉煌!。
杭州与京都:城市发展的启示
游点 ,其中又都包含许多寺院。20年京都观光客 02
数 达到4 0万 人 ,其 中住 宿客 数超 过 10 万人 。 20 00 京 都信息 技术 、材 料 、精 密 电子仪器 行业 比较 发 达 。一个重 要 的原 因源于京都 地 区在制 陶业 、微
制定原则就是既能把传பைடு நூலகம்之物搞得 生气勃勃 ,又 能实 现持续创 新发 展 。为 了这个构 想 , 18年 制定 95
杭州 与京都 : 城市发展 的启示 如 姚青
提 要 :京 都是 日本 比较重 要 的城 市之 一 ,与杭 州有较 多相 似 的特 点 。本 文通 过城 市发展 指 标 的综合 比较 ,从整 体 上判 断杭 州 经 济社 会发 展处 在 京 都2 世 纪7 年代 中期左 右 的水 平 。梳 理 0 0
京都推 动 经 济社会 发 展 的主 要 经验 ,对 于杭 州 经 济社 会发 展 、实施 “ 市 国际化 ” 战略具 有 重 城
要的现 实意义 。
关 键词 :杭 州 京都 比较
经验
作 者姚 如青 ,中共杭 州 市委 党校 助 理研 究 员 ( 邮政 编码
3 02 1 04)。
20 年杭 州提 出 “ 市 国际化 ”战 略 ,要 以 国 08 城
、
日本 京都概 况
根据京都市文化观光局2 世纪8 年代末统计 ,京都 0 0
数百个 观 光景点 之 中 ,游 客最多 的 l处依 次是 嵯峨 0 野 、大原 、岚 山 、清水 寺 、金 阁寺 、银 阁寺 、二条 城 、木 母尾 、南 禅寺 、龙安 寺 。其 中直 接 以寺院 出 现 的单 位 是5处 。考虑 到另 外几 处 大多是 综合性 旅
多 的世界 级技术 、技 能 、研究 成果 和商务机 遇 。 二 、京都具 有与杭 州相 似的特 点
追求善治与善政的统一杭州“最多跑一次”规划实施管理改革经验与启示
3、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群众满 意度
浙江省将继续优化服务流程,以提高群众满意度。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内部协 作,实现服务流程的无缝衔接。同时,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办事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
结论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值得我 们深入研究和借鉴。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流程再造、信息共享等手段,浙 江省成功地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未来,浙江省将 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和优化服务流程等举措,进一步提 高政府服务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积极开展流程再造工作。通过对 政府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省去了繁琐的环节,实现了办事流程的简化和优化。 此外,通过推广并联审批、网上办理等举措,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减少了群 众办事的时间成本。
3、信息共享,降低风险
为实现信息共享,浙江省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构建了省、市、县三级政务 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信息共享,群众和企业可以快速查询所需信息,避免了重复 提交材料和多头办理的情况,降低了办事过程中的风险和错误率。
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是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实 现信息共享。通过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例如,在不动 产登记方面,过去需要分别到国土、房产等多个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而现在只需 要到一个窗口即可完成所有手续。
2、强化服务,提升满意度
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注重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 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提升市民满意度。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 机构对政府服务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精明增长理论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以杭州为例
K ey w ords: ci t y di s ea s e; s ma r t gr ow t h ; ne w ur ba ni z a t i on; r e f a c t o r i ng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中 图分 类 号 :C 9 1 2 . 8 文献 标 识 码 :A
中国名 城
城镇 化研 究
了郊 区 规模 的迅 速 扩 大 、加 剧 了城 市 用 地 规模 的无 节 制增长 , “ 重 复着 一 种 低 密 度 、分 散 型 向郊 区扩 展 的
用 的现 状存 在 问题 ,提 出应借 鉴精 明增 长 的基本 内容 和
实践特 点 走集 约 型城 镇 空 间增 长模 式 的道 路 。 综合 来 说, “ 精 明增长 ”是 一种 全 方位 的城市 可持 续发 展 新模 式 ,以土地 高 效 、集 约 、紧凑 利 用为 先导 ,实现城 市 发
1 精 明增长 理论 的 内涵与 意义
二 战后 的 美 国 ,人 均 实 际 收入 的 大 幅度 提 高推 动 家 庭轿 车 日益普 及 ,道 路基 础 设 施逐 渐完 善 ,这 些便 利 性促 使 大量 的城 市 居 民选 择 到 郊 区 生 活 ,这就 导 致
作 者简 介
徐 建春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土地 研 究 所所 长 、公 共 管理 学 院 副 院
路 径
基 于 解 决 上 述 城 市 问题 的 良 好 愿 景 , 美 国 马 里 兰 州 州 长 Gl e n d e n i n g 于1 9 9 7年 首 先 提 出 了 “ 精 明增
长 ( S ma r t g r o wt h)” 的概 念 ,又 被 翻 译 为 “ 理 性 增 长 ” ,并 在 同年 该 州 通 过 《 精 明 增 长 与邻 里保 护 法
杭州60年文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启示
杜洪梅等:杭州60年文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启示杭州60年文化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启示口杜洪梅李一平摘要: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杭州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杭州在保护文化遗产、探索提炼城市新人文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文化杭州的魅力。
杭州文化发展的实践证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找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杭州文化文化建设成就启示.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43(2009)05—0013—05文化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在杭州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支撑和引导他们的力量,正是历经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杭州文化。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杭州文化建设的新航程,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了杭州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也曾有过曲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文化事业遭到极大破坏;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杭州的文化艺术事业迅速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一、开启发展:六十年杭州文化发展回眸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杭州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虽然经历过一些曲折和困难,但杭州的文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文学创作得到较大的发展,为日后杭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0年代,各种文艺报刊纷纷创办,浙江日报的《副刊》、杭州日报的《初阳》、浙江省文联的《东海》、杭州市文联的《西湖》,先后问世。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不断繁荣。
1956年,浙江昆剧团赴京演出经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人民日报为此发表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说起》的社论。
工作研究:杭州城市大脑项目的思路、成效和启示
杭州城市大脑项目的思路、成效和启示2016年10月,杭州成立了市数据资源局,并联合市公安局、经信局以及阿里巴巴等企业启动实施了杭州“城市数据大脑”项目。
经过一年半多的努力探索,在交通治堵领域的应用试点已经取得成功,验证了采用大数据技术治理交通的可行性。
现将该项目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一、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总体愿景和思路(一)远期愿景杭州城市大脑目前已在交通治堵领域取得成效,但该项目的远期愿景并不局限于此。
该项目提出,要依托城市数据大脑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开展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唤醒更多“沉睡”数据,并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发挥城市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向社会开放城市级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把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成为以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的生动样本。
(二)建设思路通过整合政务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互联网数据,运用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构建杭州城市大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方法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让城市数据通过“城市大脑”进行深度挖掘、整合,改善城市运行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系统构成经过数轮调整、修正,目前确定的城市大脑构成包括:大脑平台(包括计算资源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行业系统、超级应用、区县中枢等。
总体架构如下图:大脑平台提供统一的计算能力、算法能力支持,最大限度实现资金集约化利用,有效破解各行业系统、区县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在统一的架构下实现各取所需,数据互通,功能互补。
行业系统着力将原先各行业应用建设模式由业务驱动型提升为“业务+全领域数据”双轮驱动型,在充分利用已有系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智能算法应用,从深层次提升各行业系统能级,并取得创新发展。
国际民宿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杭州的启示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并有着朝各个领域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住宿型体验也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内悄然兴起。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村转型的推动使得人们越来越偏向前往有着地方乡野特色的景区观光。
而临近景区景点的农家住宿模式——民宿也应运而生,它不仅能让外来的游客更加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享受当地的地域风情和人文景观,并能以住宿观光的方式促进当地发展,带动地方经济。
在浙江省,民宿行业也在逐步兴起,就当前形势看来,它将到达空前的全盛时代。
但是仅仅从现阶段的发展成果中就不难看出,民宿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民宿发展还不成熟,民宿产品单一等等。
本文主要介绍民宿的概况、发展的现状、国际民宿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杭州的启示,还有关于杭州民宿发展的对策研究。
二、民宿概况(一)民宿的概念民宿发展于乡村旅游,主要是指经营者为了解决住宿问题,缓解景区的住宿供需矛盾,利用自己家中空置的房间,融合当地的风俗民情、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及生态资源元素,出租给外地来体验乡野生活的游客的一种居住方式。
Alastair.M.Morrison认为旅游民宿具有下列特质:具有私人服务的,与主人具有某一程度上交流;具有特殊的机会或优势去认识当地环境或建筑特质;通常是产权所有者自行经营,非连锁经营;特别的活动提供给游客;较少的住宿容量。
在台湾,民宿也被人们认为是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诉求的一种住宿型体验。
(二)民宿的兴起与发展1. 民宿的缘起民宿缘起于日本的民办旅店(Minshuku),在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解除泡沫经济所引起的度假旅游危机,利用沿海优势开发农渔山村,批准个人经营的一种农家民宅的新型度假方式。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民宿缘起于于欧美,以英国的B&B 及美国的Home stay 为代表。
此观点说明民宿起源于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随后传入亚洲。
2. 民宿的发展与现状相对而言则中国民宿发展较为缓慢,缘起发展于台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城市化发展缓慢以及受世贸组织的冲击,其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型为休闲农业,民宿业才在政府的支持下慢慢发展起来。
赴杭州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赴杭州学习考察心得体会赴杭州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前往杭州学习考察的人员,我对这次经历有着深刻的体会。
以下是我对杭州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首先,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和历史名胜。
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临安的历史遗迹则让人感叹岁月的流转。
这些景点不仅让我们心旷神怡,更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杭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杭州拥有许多创新企业和科技公司。
我参观了阿里巴巴总部和杭州未来科技城,深刻体会到了杭州的创新氛围和科技实力。
这使我深信,只有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杭州的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
我参观了杭州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了解到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和努力。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这启示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追求分数和知识。
最后,我对杭州的人民深感敬佩。
他们热情、友好,乐于助人。
无论是向路人问路,还是在商店购物,他们都会积极提供帮助。
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杭州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体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和谐共处和互帮互助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赴杭州学习考察让我受益匪浅。
我看到了杭州城市的美丽景色、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人民的友善心态。
这些都是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的宝贵经验。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创新,就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4月中旬,我赴杭州参加了“推动产业发展暨园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
近距离地感受了浙江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蓬勃生机,特别是各类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让我叹为观止、深感震撼,也让我对当前我区提出打造特色小镇建设有了相当触动。
一、浙江杭州特色小镇的定位与内涵在经济发展步入供给侧的大背景下,在全国各地探索转型升级,适应与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杭州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的创建者和先行者,其特色小镇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以其自身示范效应为正面牵引,引发了全国关注和追随。
自2015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创建特色小镇战略以来,一批产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小镇”应运而生。
而随着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全国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当前特色小镇正以星火之势燎原着全国。
那么,什么是“特色小镇”?浙江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聚焦信息经济、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它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二、浙江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标杆,成为转型升级的典范,分析其发展经验,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尤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大美无疆·一路同行”杭州站 绿杨阴里,交融历史与现代的智慧
2019 CFBR 119“大美无疆·一路同行”杭州站文 刘佳绿杨阴里,交融历史与现代的智慧幕,旨在落地本土,探索、借鉴中国财富家族在家业传承和精神传承上给予的启示,以及民营企业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一直密切关注着企业家投资管理、财富精神与代际传承的北京银行私人银行,希冀通过此次游学中的实地参访,使访学团成员更为直观且深刻地了解到中国民营企业的传承轨迹和创新精神的思想内核,从而更好地达成北京银行私人银行、也是《家族企业》杂志的初心—协助企业家实现家业永续、基业长青。
阿里之旅解密阿里巴巴的创新互联网思维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大的电商公司,阿里巴巴早已成为杭州的城市名片,1999年,以马云为首的18位创始人以50万资金起家,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市值超2500亿美元的互联网领军企业,截至2018年6月底,阿里巴巴总员工数达8.7万人,且35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居多。
步入阿里巴巴总部西溪园区,寓意着创新与活力的“阿里橙”与吉祥物“淘公仔”随处可见,员工入职会起“花名”,彼此之间以“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白居易或许是最不吝赞美杭州的诗文大家,“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现存18首传世之作,在为杭州增添人文色彩的同时,也让我们得以一窥盛唐时期西湖畔的悠远恬淡。
自秦朝置县,杭州已有超过2200年的建城史,吴越、南宋定都于此,筑建出一派古朴深邃;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又为杭州的现代、前沿、科技平添注脚。
杭州,无疑是一座交融历史与现代、凝聚千年东方智慧的城市。
2019年8月14日~8月17日,2019“大美无疆·一路同行”游学活动首站相聚杭州,在这座诗意的天堂、智慧的都市里,体验互联网前沿科技与创新文化,交流经营观点;以古为鉴,参谋历史智慧,探析传承案例。
北京银行私人银行与《家族企业》杂志携手打造的“大美无疆”系列活动起始于2015年,曾到访过许多国家,如意大利、美国、瑞典、丹麦、日本等等;而国内访学也已经从2018年拉开帷120 CFBR 2019“同学”相称,整个办公园区更像是一所充满朝气的大学校园。
亚洲之光杭州亚运会的启示
亚洲之光杭州亚运会的启示杭州亚运会的启示杭州亚运会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综合性运动盛会,给杭州及整个亚洲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和启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亚州之光杭州亚运会的启示。
第一,杭州亚运会体现了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中国一直以来在体育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杭州亚运会作为中国承办的综合性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体育设施和组织能力方面的实力,也表明了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影响力将更加扩大,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第二,杭州亚运会彰显了城市的魅力和现代化水平。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一线城市,杭州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还以其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高效的城市管理而备受瞩目。
杭州亚运会为杭州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通过举办亚运会,杭州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城市魅力和现代化水平。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外国来宾对杭州的赞美之词络绎不绝,这不仅是对杭州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认可。
第三,杭州亚运会加强了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亚运会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综合性运动盛会,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国的数万名运动员和观众。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风采,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了解。
同时,各国政府和组织也利用亚运会期间的机会进行了高层会谈和合作洽谈,推动了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说,杭州亚运会为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第四,杭州亚运会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杭州亚运会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作为一个体育强国,中国在体育产业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
另一方面,亚运会期间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和精彩的比赛,也将激发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杭州亚运会对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分享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杭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分享杭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政府引领,多方合作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政府的引领作用。
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路径。
政府部门与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政府引领下的多方合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二、数据驱动,智能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是核心驱动力。
杭州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了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安防等系统,实现了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应用。
例如,杭州的“城市大脑”项目,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了城市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智能管理和优化。
数据驱动的智能应用,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智慧交通,畅通无阻作为一个拥挤的一线城市,杭州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公交等设施,杭州实现了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升了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杭州还推广了共享单车、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推动了城市交通的绿色、智能发展。
四、智慧环保,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杭州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通过建设智能环保监测系统、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垃圾分类等举措,提升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杭州的“绿色出行”计划,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
智慧环保的实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智慧生活,便民利民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杭州在智慧生活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推出了“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项目,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杭州环境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启示
关键 词 :杭 州 环境 建 设 成 就 经验
中 图分 类 号 :F 6 . 02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4 (0 8 4—0 1 2 3 2 0 )0 0 9—0 5
改革 开放 以来 杭州 经济快 速 发展 的 同时 ,生 活 环境 质量 并 没有 因为经 济发 展而 遭 到破 坏 ,相 反 杭 州 的环境 质 量 在 不 断改 善 、不 断 提 升 。 近些 年来 ,
杭州赢 得 了 “ 国家 卫 生 城 市 ” “ 国绿 化 先进 城 、 全
条 生态 带” 市 区空 间布局 ,实现 城市 布局 从 “ 大 摊 饼 ” 向 “ 小笼 ”转 变 ,推动城 市建 设从 以西 湖为 蒸 中心 的 “ 湖 时代 ”向 以钱塘江 为轴 线 的 “ 西 钱塘 江 时代 ”迈进 。 城 市建设 步伐 实现 提速 。大 都市 建设 步伐 明显 加快 ,实施 “3 2 ” “ 口五路 ” “ 399 、 三 、 一纵 三 横 ” 、
人城 等 综 合 保 护 治 理 工 程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日益 改 善 ;钱江 新 城 按 照 “ 年 打 好 基 础 ,五 年 基 本 成 两 形 ,八年全 面 竣 工 ” 要 求 ,完 成 “ 横 九 纵 两 河 ” 两 基础 设施 建设 ,正 在努 力打 造成 为杭州 未 来 的 中央 商务 区、 民 营 经 济 总 部 聚 集 地 和 现 代 化 城 市 新 中 心 。三大 副城 、六 大 组 团 、中 心镇 建 设 不 断 推进 。
奖” “ 佳 商 业 城 市 ” 等称 号 ,还 被 公 安 部 列 为 , 最
“ 会 治 安 群 众 满 意 率 最 高 ” 的 城 市 ,被 新 华 社 社 《 嘹望 东方 周 刊》列 为 “ 幸福 指数 最高 ” 的城市 。
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对杭州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启示
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对杭州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启示新一轮科技革命、疫情冲击、全球价值链重构等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和竞争格局,全球创新资源不断重组,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影响、驱动着全球创新要素的流动方向[1]。
谋划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的重要举措。
杭州积极推动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对杭州打造创新策源地存在一些启示。
1.全球科创中心的特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17 年根据专利申请数量以及科学论文数量,发布前100 名地区的全球科创中心指数(GII)。
由于GII只包括PCT申请数量和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并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科学创新的完整全貌,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自然科研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包含了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等不同方面。
综合这两个指数,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具有以下特征。
1.1 地理区域分布比较均衡,欧洲、北美和亚洲三足鼎立无论是GII指标,还是GIHI指标,都显现出全球科创中心的地理分布比较均衡,欧洲、北美和亚洲三足鼎立。
从变动趋势看,各地理区域变动不大,亚洲区域有所上升。
从国家分布看,GII的数据显示,前100位城市中,美国一直高居榜首,数量维持在25 个左右;中国的全球科创中心城市数量稍有上升,从2018 年的16 个增加到18个;欧洲国家等基本保持不变。
GIHI 数据显示,前50 名中,美国占15 个,前20 名城市中美国占10 个,呈现出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在前20强中,除美国10 个城市外,欧洲有5 个城市,亚洲城市有5 个,亚洲呈现出明显的技术追赶态势。
1.2 都市圈和湾区技术创新效应明显都市圈是科技创新和新兴行业的集聚地、策源地,集聚了人才和创新生态。
GII 的数据显示,前10 名中有5个是都市圈。
人民日报杭州亚运盛会启示与感悟
人民日报杭州亚运盛会启示与感悟摘要:一、亚运盛会的意义和影响二、亚运筹备过程中的挑战与突破三、我国在亚运会上取得的成果四、亚运会对杭州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五、亚运精神对全民体育的启示六、总结:亚运盛会的深远意义正文:随着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这场亚洲体育盛事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我国的风采,也让世界见证了我国在体育领域的雄厚实力。
在这场盛会上,我国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同时,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对我国体育事业、城市发展以及全民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亚运盛会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场盛会不仅为亚洲各国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亚洲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亚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以公平竞技、友谊第一的精神,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展示了亚洲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亚运会还强调了团结、合作、共赢的理念,为推动亚洲地区和平、发展、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在亚运筹备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场馆建设、交通保障、城市治理等。
但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实现了各项筹备工作的突破。
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大型活动组织方面的综合实力,也为今后举办类似国际盛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还对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亚运会为契机,杭州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将有助于提高杭州的综合竞争力,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亚运精神深入人心,对全民体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亚运会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关注体育事业,展示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国外社区商业发展对杭州的启示
波动 ,拉动 内需成 为经 济发展 主旋 律 之际 ,社 区商业迎 来更 大的机 遇和挑 战。 一二、国外社 区商业的发展
通常 ,发达 国 家的社 区商 业模式 大体分 为三 类 :美国模 式 、日 本模 式和新 加坡模 式 。
一
些 小型 的团 队在经 营管理 ,因此 ,社 区商业 网点 多数结 构简 陋 。
4 代 业态 发展缓 慢 。 现
者 。核心 承租 户一 般 占购物 中心 面积 的4 %,对 普通承 租户 的位安 0
排 ,充 分考虑 他们 之 间亲和 力的不 同 。一些经 营项 目需 组成群体 以 增 强吸 引力 ,而 另一 些经 营项 目必须相 互避 开。 社 区购物 中心 的承租 关 系方 面 :国外社 区购物 中心 出租期 限的 承租 户 白行对商 店进 行转让 。
功能不 齐 ,配套不 全 ;网点 品位偏低 ,小 、散 、乱状况 依然存 在 。
现 有 商业 服务 网点 功能 单一 ,传统 经 营形式 网点 占9 %以上 , 5 业 不广 、规模不 大 、业态不 全 、门店不 多 。
现 代 新型 业态 网点 只 占4 %强 。作 为零 售 业主 流 的连 锁经 营 涉及 行 长 短跨度 很大 ,从 十几 年到 几十 年不等 。在承 租期 限 内 ,一般禁 止
区 域 经 i 斋
国外社 区商业发展对杭 州的启示
■ 赖月云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要 ]社 区商业是 杭 州经济 发展 的助推 器 ,是 提升 杭 州生活 品质的 重要媒 介 。发现杭 州社 区商业发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借 鉴 国外社 摘 区商业 的发 展 ,提 出杭 州: d 商业发展 的对策 。 i - ¥- [ 关键 词 ] 区商业 社 国外社 区 对 策
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经验及其对杭州发展的启示
的城 市 品质 。为 此 ,学 习借 鉴保 定经 验 ,对 于将 杭
杭州研究
2 1年 第4 00 期
这一 区位 。鉴于保定 的地理位 置 ,保 定肩 负着维 护 京津 生态安全 、保 护 白洋淀 以及农 副食 品供 给 的重 大责 任 。出于大局需 要 ,保定 既不能 为 了发 展而 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碳4 .万 吨 。3 - ,该 市 为 推广 太 阳能 技 术投 入 28 f i间
了1亿 元 ,20 年完成 全市 所有小 区和城 区主要马 8 09
路 的太 阳能照 明改造 。
牲环境 ,也不 能为 了保护 环境 而放弃 发展 。在这 两
个重 大选择 面前 ,保 定必 须彻底 舍弃 高消耗 、高 污 染 、粗 放型 的增长方 式 ,在工业 文 明和生态 文 明之
杭 州 是 著 名 的 生 活 品质 之 城 。在 新 的低 碳 时 代 ,生 活 品质 之 城 更 应 当 引 领低 碳 经 济 、低 碳 生
活 ,成 为低碳 城 市 的典范 。低 碳 时代 ,优 异 的生 活 品 质必 当是低 排 放 、绿 色产业 、人 与生态 良性循 环
保 定 的 “ 碳 城 市 ”建 设 首 先 发 端 于 战 略 性 低
低 碳城 市试 点 工作 的通 知 》中 ,全 国五省 八 市被列 入 试 点范 围 。列入 试点 的有广 东 、辽 宁 、湖北 、陕
西 、云南 五省 和天 津 、重庆 、深 圳 、杭 州 、厦 门 、 南 昌 、贵 阳 、保 定 八个 市 。 所谓 低 碳 城 市 ,指 以低 碳 经 济 为发 展 模 式 及 方 向 、市 民 以低 碳生 活 为理 念 和行 为特 征 、政府 公 作 为 “ 国低 碳 城 市 发 展 项 目”首 批 两 个 试 中
以城带乡的案例
以城带乡的案例以城带乡是指城市对农村乡镇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中国,以城带乡已成为推动农村振兴、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以城带乡的案例,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一、杭州-乡村名片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在城市化进程中,杭州率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理念,通过城市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带动,促进周边乡村的发展。
例如在西湖景区周边,建设了临近城市区的农业观光园区,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来游览,购买农产品,体验农家乐等。
这种以城带乡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村乡村的形象和吸引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二、深圳-乡村休闲度假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城市化进程较快,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
比如在深圳的周边,建设了大量的乡村休闲度假村和活动基地,吸引了城市居民来到乡村,体验田园风光、农家美食以及农耕文化。
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当地旅游和农产品的销售。
三、北京-乡村旅游随着北京市核心城区的发展,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
比如北京市的延庆区、怀柔区等地,通过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特色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推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兴起。
一些有条件的乡村也开发了特色民宿、乡村酒庄等旅游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和增收机会。
这些以城带乡的案例充分展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城市和乡村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
在实践中,需要通过整合资源、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共同推动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使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杭州市钱塘智慧城空间演变与启示
杭州市钱塘智慧城空间演变与启示杭州市钱塘智慧城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计划,旨在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并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经济持续增长的城市,杭州市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较为成功的城市转型之路。
而钱塘智慧城的建设,则标志着杭州市城市空间演变的又一次转型和蜕变。
本文将就杭州市钱塘智慧城的空间演变与启示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钱塘智慧城的空间演变。
自提出建设钱塘智慧城计划以来,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建设,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
在空间演变方面,钱塘智慧城实现了从传统城市到智慧城市的转型,其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空间整体更加智能化。
在规划阶段,钱塘智慧城开启了“数字双城”模式,实现了城市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对接。
同时,城市空间中的各种设施和设备也实现了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更加方便和高效地为市民服务。
二、城市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化。
钱塘智慧城建设了智能公交站台和智慧停车场,通过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无缝对接,让公共交通更加智能、便捷、安全。
三、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化。
钱塘智慧城建设了智慧路灯、透明电梯等环保、节能、智能的建筑,实现了城市环境的智慧化和生态化,让市民享受到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
四、城市治理更加智慧化。
在钱塘智慧城的建设中,杭州市政府采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慧化管理和调度,提高了城市的效率和治理能力。
总的来说,钱塘智慧城的空间演变体现了杭州市不断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方向,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那么,从钱塘智慧城的空间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一、重视城市规划和设计。
钱塘智慧城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搭建一些设施和设备,而是在彻底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城市规划和设计是城市空间演变和转型的基础,必须充分重视。
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钱塘智慧城建设中广泛应用了现代数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与数字世界的高度整合,这也是城市智慧化的必要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城市发展的启示Ξ□ 邹身城 摘 要:杭州城市文明在中世纪有过举世罕见的辉煌,14世纪后步入衰落,至20世纪中几乎陷入底谷。
改革开放后抓住两次契机,城市活力倍增,城市化重新启动,形成一定规模,有力地带动市场化、工业化,至新世纪终于登上新境界,创建成“新天堂”。
关键词:城市化 规模化 精品化中图分类号:F2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10)01-0013-05一、雄踞世界古代城市文明史上两大明珠之一 在世界城市文明史上,古罗马在西方世界占有过重要一页,长期盛称“条条道路通罗马”,但盛极而衰,至公元10世纪罗马人口不足20万,而欧洲新秀巴黎不过10万人口,青黄不接,史称“中世纪黑暗时代”。
其实西方不亮东方亮,公元907年吴越在杭州建国时起,把唐末的浙西道和浙东道两个不同区域整合为一,从而使杭州由唐代的三等小州一跃而成两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正当五代十国战乱之世,吴越坚持“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屹立长江三角洲至钱塘江两岸水网地带,招集四方避乱来归的难民,大兴水利,“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由是而驰名天下,从而杭州国都人口从3万户激增至10万多户,50多万人。
当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G W Skinner等16位城市史专家称颂这次杭州一带的崛起为“中华帝国的中世纪城市革命”。
事实上杭州为核心的这次城市运动持续了四百年:自吴越繁盛之后,“纳土归宋”,两宋又使杭州持续保持稳定,至南宋迁都杭州,杭城的发展登上历史的高峰。
不但城市规模达到120余万人口的大都会,而且城市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西湖锦绣山水与都城珠联璧合,构成了史无前例的城市精品,而且成为后世永远的骄傲。
二、盛极而衰长期徘徊杭州有过超越罗马的辉煌,同样不易避免罗马式的衰落。
东西相距万里,兴衰规律却相仿佛。
即社会环境的安宁与市场生态的兴废,决定着城市的生命力。
所谓城市,包含“城”和“市”相组合。
“城”就是统治,管理,即必须保持安定的社会,实行良好的治理;“市”就是交换,活跃商品贸易,繁荣市场,凝聚人气,遵循经济规律办事。
以上两项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顺之者昌,逆之者衰。
古罗马城的兴衰史证明了这一点,中世纪杭州都城也不能例外。
宋亡后杭州的都城优越性丧失,其集聚功能、工贸功能、物流功能、旅游功能和辐射功能全面衰退,特别是失去贵胄富豪的高消费市场和人口密集的消费能量。
元初赖东西方海路陆路贸易之盛犹填补空白于一时,维持着故都黄昏的余晖。
至元中叶后,历明清至民国多次战乱破坏,贸易衰落。
加以锁国政策,崇农抑商,城市陷入滑坡,市民由百余万降至四、五十3Ξ作者:邹身城,杭州市历史学会顾问、城市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名牌战略研究会名誉会长,教授。
邮编: 36○邹身城:杭州城市发展的启示1 1000万人。
杭州降为中等城市,每逢天灾人祸更显得“万井人稀”,最严酷是太平天国运动后的1864年,一度居民总数不足20万人。
民国时期受到上海“十里洋场”欧风美雨的影响,杭州在推倒满营、营建新市场以后,相继涌现电灯、电话、电报、自来水、火车、汽车、公交车、脚踏车、电影院、照相馆、咖啡厅、旅行社、新式旅馆之类新事物;书院改建为学校,药馆改建为医院,营盘改建为运动场,西湖边有了图书馆和博物馆。
街巷拓宽为马路,马路上开出五光十色的时尚商店,亮起广告宣传的霓虹灯,市场活跃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钱塘江上架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铁桥;笕桥建起飞机场;举办了国际水平的第一届“西湖博览会”;还连续举办影响全国的体坛盛事———全国运动会和中国国术游艺大会。
从北伐后到抗战前,杭州市工业产值以年均7%的增长率递升。
市区人口跃升到68万,可称为杭城自14世纪衰落以后较具活力的10年。
不过社会大局不稳定,一城一地无能为力。
事实上好景不长,日寇入侵,天堂变成地狱。
嗣后社会处于长期动荡中,失去市场的滋养,城市必然枯萎。
回想我初到杭州的1949年,全市人口仅有47万;市区面积是全国省会城市中地域最小的。
街头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滑。
此后经过三年恢复,迎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医治了战争创伤,城市生活基本上恢复到民国年代“黄金十年”的水平;且体制上有更新,生产力有超越,失业现象基本消灭,社会秩序有了进步。
杭州显露出朝气。
1958年实现“一化三改造”,加强计划经济,杭州启动工农业同时开展生产大跃进,以工业为重点,尤以重工业为中心,制定《关于1958~1967年的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奋斗三、五年把杭州建设成中等的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但从《杭州50年》一书所刊载的杭州历年非农人口在杭州市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来检验杭州城市化在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的状况,结论是基本上没有启动;尤其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间,逐年倒退,非农人口由1958年的2911%降到1978年的22195%,明显暴露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乱折腾,整整消耗掉前后长达38年的城市化历程,起起伏伏重新回归到50年代的起点。
三、城市经由衰落而复兴1953年和1958年制定的规划,限定杭州人口为60万、80万的中等城市规模;城市定位误导为“休疗养城市”、“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1960年更宣称“不再搞城市规划”;使杭州长期缺乏科学规划的引导。
动乱结束,1983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认真编制修订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和详细规划。
杭州经研究上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
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共浙江省委相继下达有关实施规划的补充指示,指明要把杭州建设成为中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和国际上第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区别于一般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城市。
把发展旅游事业列为第一位的任务。
要在保护和建设好现有西湖风景区的同时开发新的风景旅游点。
应适当放宽人口控制规模,扩大城市用地范围。
杭州不但是历史文化名城,还应当是现代科学文化名城,要积极从国外引进人才和资金,发展高校和研究单位。
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注意吸收先进的建筑思想和技术,尽快改善城市形象。
大中型工业项目宜安排于郊区和卫星城镇,有计划地把景区内工厂改建为旅游设施。
允许农民按规划要求,在农民居住点内建造与周围景观协调的旅游建筑发展旅游业。
这些指示对城市规划导向明确。
这是杭州城市化重新启动的第一次契机。
杭州市委市政府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按五优化原则有序开展城市建设:优化中心城市圈布局,合理分布产业和人口;优化城市用地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持旅游名城特色;优化市域城镇体系,促进交通网络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整体水平。
大政方针确定后,着手一系列具体规划的制定。
各种专项资料全都走在建设工作前面,力保有条不紊。
同时使城市规划与管理结合旧城改造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地产综合开发办法,为城市建设聚财集资,开拓筹措渠道。
城市化的启动,不仅表现在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兴旺、非农比例增长,还表现在城市整体水平的提升:外观可见到的城市建设,改善了市容市貌,往日被人嘲讽的“破烂的杭州”明显地更换上新颜。
内在的城市结构的变化更为重要,由于纠正了错误的定2010年第1期41性,明确了发展方向,从而通过城市化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使杭城恢复固有的个性特征,并赋予前进的活力。
市场的繁育,枯萎的第三产业迅速恢复,生机勃发,商业、旅游业率先出手,互相促进。
取缔过的茶馆又回来了;萎缩的游船业兴旺了;单调的饮食业丰富多彩了;旅馆入住率的提升,吸引星级宾馆不断兴建;长途贩运的合法化,促进流通体制的改革。
正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决定》,杭州顺势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开展阶段。
在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资金市场、科技市场、农贸市场、建筑市场,加强市场调节作用,推行资金、人才、物资、技术等全方位的横向联系。
随着微观经济的搞活,建立起以经济杠杆协调会议为主要形式的宏观调控机制,为城市如何有效地开展分层次的宏观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杭州人“安居乐业”的最重要标志,是住房条件的改善。
新中国建立后的“前30年”全市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多少人享受过迁入新房的乐趣,更难享有自主产权的踏实,随着结婚和生儿育女人口自然增长,三代老小挤住一间房成为常见现象。
为此杭州城建贯彻“居民以居为本”,自1979年至1999年陆续新建居民住宅面积2266万平方米,使人均居住面积从4115平方米扩大到1011平方米;住宅质量也大为提高,供水、供电、供气和卫生设备基本配套,百姓得以告别挑水、倒马桶、生煤炉的苦日子,这是最受人赞美的城建“惠政”。
城市化在对外开放方面的成就,从“入境旅游者人数”的激增,是最明显的标志。
文革十年,寸步不前,从1965年的入境旅游者12005人,降至1976年的10833人。
打倒“四人帮”后,入境旅游者人数直线飙升,从1976年的1万(10833)人,累增至2000年的70多万(707100)人,计24年增长约70倍。
总之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执行措施不断改进,保证杭州城市建设在“六五”至“九五”(1985~2000)稳步地推进了城市化,为下一阶段的杭州起飞奠定了基础。
四、新世纪新理念新布局新辉煌新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正好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发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昭示世人“增长有极限”,不能只求经济增长,而不顾环境破坏,应共同关注社会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
敏感的杭州人得此启迪,及时改变20世纪的城市发展老模式,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第10个五年计划和第11个五年计划以来,虽还未满10年,城市出现了崭新面貌:突破旧城中心圈,沿江组团发展,注重环境和谐,保护历史文化,发展社会事业,建设花园城市,全面奔向小康,开始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机会来自2001年3月国务院批准杭州行政区划作较大调整,将萧山、余杭两个县级市撤市改区并入杭州。
两个市并入后,杭州市区的面积由683平方千米扩大为3068平方千米;人口由原先的179万增加一倍左右,达373万人。
于是城市规模迅即扩大,在全国省会城市序次升至第五位。
由于驰名海内外的跨湖桥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等珍贵古迹,与径山、湘湖诸名胜划入市区,对提高城市品位和声誉大有帮助。
加以增添14个镇、19个街道、260个社区,还有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几个工业园区,连萧山国际机场一并划入杭州市区,对发展城市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可以力量集中,管理强化。
城市的“规模化”有望实现。
这是杭州城市化跨上新台阶的又一次契机。
2002年2月中共杭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对扩展市区后的城市建设工作作出相应部署;同时提出塑造“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强调在新世纪发展中杭州人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精致和谐的人文特色,弘扬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提升城市特有的品质,使之成为推动杭州发展的精神支撑,以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