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 ppt
合集下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件PPT24页
6、改变课程管理: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
第10页,共24页。
三、课程的性质
1、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
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2、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3、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12页,共24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 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构建了技能、认 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 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 全营养等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 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 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 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中小学生学会生存、获取健康、培养良好文明的生活方式;
5、有利于树立协作竞争意识,培养勇敢、顽强、拼搏等品质。 6、在增强体质培养健康体魄方面,其他课程无法替代。
第11页,共24页。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与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
的方法;
第20页,共24页。
4、水平目标:学习水平是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课程标准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各个领域按 水平设置了相应的水平目标。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水平 6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
第10页,共24页。
三、课程的性质
1、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
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2、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3、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12页,共24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 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构建了技能、认 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 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 全营养等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 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 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 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中小学生学会生存、获取健康、培养良好文明的生活方式;
5、有利于树立协作竞争意识,培养勇敢、顽强、拼搏等品质。 6、在增强体质培养健康体魄方面,其他课程无法替代。
第11页,共24页。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与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
的方法;
第20页,共24页。
4、水平目标:学习水平是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课程标准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各个领域按 水平设置了相应的水平目标。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水平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9
第三,体育课与课外体育俱乐部训练相结合
在我国,学生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教 师指导下的课余训练或课外体育活动。
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 形式则主要是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体育 俱乐部。
10
三、 中国的体育课程改革
成绩
完善了课程和教材建设 完善了课程管理体系 引进了多种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特别是体
陈智寿等,20年学体育改革的回顾
18
结论:
现行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
“手段”成了“目的”,没有能充分体现和完成 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
大纲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定偏多偏细 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的
情意感受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不尽合理
19
三、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 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包括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与 生活的完整性。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与价值观”的 三维目标。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用一种整体主义
卢元镇,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看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1999(2)
2001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并出现 逐渐加剧的趋势。在中断体育活动的人口中,20岁以下者占 68.7%,30岁以下者占90.5%,与199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 18.0%和11.7%。
调查发现,有38.7%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准备在条件合 适的时候重新参加体育活动,有37.9%的人表示今后仍然不 打算参加体育活动,有23.4%的人尚在犹豫之中。
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
第三,体育课与课外体育俱乐部训练相结合
在我国,学生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教 师指导下的课余训练或课外体育活动。
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 形式则主要是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体育 俱乐部。
10
三、 中国的体育课程改革
成绩
完善了课程和教材建设 完善了课程管理体系 引进了多种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特别是体
陈智寿等,20年学体育改革的回顾
18
结论:
现行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
“手段”成了“目的”,没有能充分体现和完成 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
大纲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定偏多偏细 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的
情意感受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不尽合理
19
三、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 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包括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与 生活的完整性。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与价值观”的 三维目标。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用一种整体主义
卢元镇,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看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1999(2)
2001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并出现 逐渐加剧的趋势。在中断体育活动的人口中,20岁以下者占 68.7%,30岁以下者占90.5%,与199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 18.0%和11.7%。
调查发现,有38.7%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准备在条件合 适的时候重新参加体育活动,有37.9%的人表示今后仍然不 打算参加体育活动,有23.4%的人尚在犹豫之中。
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
《体育新课程标准》课件
习效果和运动表现。
案例三:田径课程标准的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田径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田径技能和竞技水 平,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竞技成绩。
田径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技术动 作训练,如起跑、加速、冲刺等,同时通过高强度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 用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如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竞技成绩。
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 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 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身体素质 和体育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制 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来适应这种变化。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球课程标准的实施
总结词
篮球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详细描述
篮球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如运球、投篮、传球等,同时通过 小组对抗、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如游戏、竞赛、互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VS
教学手段创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 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
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器材、 场地、人力资源等,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 。
课程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 时注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案例三:田径课程标准的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田径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田径技能和竞技水 平,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竞技成绩。
田径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技术动 作训练,如起跑、加速、冲刺等,同时通过高强度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 用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如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竞技成绩。
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 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 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身体素质 和体育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制 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来适应这种变化。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球课程标准的实施
总结词
篮球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详细描述
篮球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如运球、投篮、传球等,同时通过 小组对抗、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如游戏、竞赛、互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VS
教学手段创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 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
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器材、 场地、人力资源等,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 。
课程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 时注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最新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
一、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 模调查研究,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覆盖全国29 个省(市、区)。《标准》组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 一稿。
■ 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织各学科的《标准》组 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
❖ 《标准》是大家的《标准》,需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因此, 修订时主要根据实验十年来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充 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 步完善《标准》的有关内容。
二、《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及变化
1.《标准》名称的变化
■ 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稿名称为《义务 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 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
❖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目标(即体育与健康课 程特有的教学目标,如发展体能、学习和掌握运动 技能和健康知识等)与相关目标(即体育与健康课 程和其他课程兼有的教学目标,如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等)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 发展体能和掌握技能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
4.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
■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 内容”。为了增强对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 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 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 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 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 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 模调查研究,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覆盖全国29 个省(市、区)。《标准》组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 一稿。
■ 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织各学科的《标准》组 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
❖ 《标准》是大家的《标准》,需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因此, 修订时主要根据实验十年来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充 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 步完善《标准》的有关内容。
二、《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及变化
1.《标准》名称的变化
■ 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稿名称为《义务 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 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
❖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目标(即体育与健康课 程特有的教学目标,如发展体能、学习和掌握运动 技能和健康知识等)与相关目标(即体育与健康课 程和其他课程兼有的教学目标,如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等)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 发展体能和掌握技能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
4.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
■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 内容”。为了增强对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 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 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 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 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 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100%
实践性课程
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强 调学生的实践体验。
80%
综合性课程
融合多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 综合体育素养。
基本理念及内涵解读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 同需求。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新课标的实施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理念创新、 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和效益。
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01
02
03
04
课程理念更加先进
新课标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 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和终身体育意识。
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新课标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注重体育与健康的有机结合 ,同时强化了运动技能的学习 和运用。
完善健康教育内容
保留并加强健康教育内容,包 括健康行为、疾病预防、心理 健康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
新增内容亮点介绍
01
02
03
增设专项运动技能
新增足球、篮球、排球等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 。
强化跨学科融合
注重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 合,如体育与音乐、舞蹈 等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 综合素养。
• 教材编写、选用及资源开发建议 • 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策略探讨 • 总结: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发
展趋势展望
01
新课标修订背景与意义
修订背景介绍
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与时俱进。
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题解读课件
球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学练传接球(双手胸前、击 地、头上等)、运球(高低、 学练发球、接发球、推挡球、 快慢)、投篮(双手胸前、 攻球等主要的基本动作技术 单手肩上)等主要的基本动 及左推右攻等主要的组合动 作技术,以及运球投篮、接 作技术,并描述基本要领; 球投篮等主要的组合动作技 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术,并描述基本要领;了解 和文化,以及常见乒乓球运 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 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022年版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 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 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 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等特点。
总体要求
项目具体要求
中国式摔跤
长拳
舞龙
基础知 识与基 本技能
学练所学中华传统体 育类运动项目主要的 基本功、基本动作技 术和套路等,并描述 基本要领;了解所学 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 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文 化,以及常见运动损
伤的处理方法
学练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踢绊 功、搓绊功、起桥、蹦子)、把 位(中心带、后带、偏带、软门、 小岔、后契),以及抓把和抢把 手法、拆把手法(挡、掩、攥)、 基本步法(撤步、背步、滑步、 垫步、挑勾子)、基本动作(披、 揣、夹颈背、长腰勾、大得合、 支别)等,并描述基本要领:了 解中国式摔跤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以及常见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的
些比赛进行商要评价
学习如何观赏足球比赛:每学期 通过现场、网络或电视观看不少 于8次足球比赛;了解重要的足 球比赛,并能对这些比赛进行简
学练传接球(双手胸前、击 地、头上等)、运球(高低、 学练发球、接发球、推挡球、 快慢)、投篮(双手胸前、 攻球等主要的基本动作技术 单手肩上)等主要的基本动 及左推右攻等主要的组合动 作技术,以及运球投篮、接 作技术,并描述基本要领; 球投篮等主要的组合动作技 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术,并描述基本要领;了解 和文化,以及常见乒乓球运 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 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022年版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 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 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 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等特点。
总体要求
项目具体要求
中国式摔跤
长拳
舞龙
基础知 识与基 本技能
学练所学中华传统体 育类运动项目主要的 基本功、基本动作技 术和套路等,并描述 基本要领;了解所学 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 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文 化,以及常见运动损
伤的处理方法
学练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踢绊 功、搓绊功、起桥、蹦子)、把 位(中心带、后带、偏带、软门、 小岔、后契),以及抓把和抢把 手法、拆把手法(挡、掩、攥)、 基本步法(撤步、背步、滑步、 垫步、挑勾子)、基本动作(披、 揣、夹颈背、长腰勾、大得合、 支别)等,并描述基本要领:了 解中国式摔跤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以及常见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的
些比赛进行商要评价
学习如何观赏足球比赛:每学期 通过现场、网络或电视观看不少 于8次足球比赛;了解重要的足 球比赛,并能对这些比赛进行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
■ 2005年,《标准》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 研讨机会,向一线体育教师征询对课程改革实验过 程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行了调查研 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有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 础上,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的第三
稿。
-
5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6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9年12月底,《标准》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 2008年修订稿再次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 修改。2010年8月底,《标准》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
讨论和认真修改,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 2011年1月,教育部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 市、自治区的部分基层教研员和教师广泛征询意见, 《标准》修订组成员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修改意见 和建议之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分别对修订稿进行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 1: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方法。 2: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
增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初步掌握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易处理方 法。
-
18
身体健康
一、水平一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 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发展户外运动能力。
-
19
身体健康
二、水平二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1:了解个人隆保健知识和 方法。2: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知识。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改善体形和身体姿态。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 发展柔韧性、灵活性、速度和力量。 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
20
身体健康
三、水平三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1:初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 2:了解卫生防病的适应和方法。3:了解食品安全与健 康的关系 4:初步掌握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与保健 知识。
■ 2011年3月27-4月2日和6月上旬,教育部基础司邀请 审议组专家两次对《标准》进行了审议,并与修订组部
分核心成员一起,最终讨论和确定了《标准》。
-
8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9
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基 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 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
了再一次的审读与修改。
-
7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11年2月,教育部基础司领导和国家级课程专家们 对所有学科《标准》的统一范式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召 集各学科《标准》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再一次开会。在 这一次会议中,领导和专家们给予体育学科的《标准》
以很高的评价,并作为范本供各个学科作为参考。
-
3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 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 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 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标准》组经 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一稿。
-
4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 织各学科的《标准》组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1: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能力。 2: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
增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重视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
17
运动技能
三、水平三
学习体育运动加识 : 1:丰富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 2:了解运动项目的知 识。 3: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观看体育比赛。
学习体育运动加识 ⊙ 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 1: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
和体育游戏。 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
增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初歩了解安全运动以及日常 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
-
16
运动技能
二、水平二
学习体育运动加识 : 1: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 2:体验运动过程并了解动作名称的含义。
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
10
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 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 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 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 每一个学生受益 。
-
11
新课程标准内容划分
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外体 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 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 数的办法,重新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 体系,拓宽了课程的学习范围,将学习内容按 三维健康观划分开发区实验小学 许云德
-
1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
2001年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38个 县、市进行了新课程实验。体育当然 也不例外。其中小学3300所,学生27
万,中学400所,学生11万人。
2002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全国的 570个县(区)、市(其中省级实验区
■ 2007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各学科《标准》 的修订工作。《标准》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 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关于《标准》意见反馈的大 量信息;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 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之后,字斟句酌地对《标
准》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
■ 2008年5月,基本完成了《标准》修订的送 审稿。之后,又反反复复修订了数次。
-
12
健康三维观
心理健康
身体发展
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
13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
社身运运心 会体动动理 适发参技健 应展与能康
-
14
运动参与
一、水平一
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二、水平二
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
二、水平三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性休息
-
15
运动技能
一、水平一
528个)
-
2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
2002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全国的570个县(区)、 市(其中省级实验区528个);
2003年9月,全国有1642个县(区)、市(新增实 验区1072个)进入新课程;
2004年9月,全国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人数达 同年级学生数的65%-70%左右;
2005年9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全 部启用新课程。
■ 2005年,《标准》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 研讨机会,向一线体育教师征询对课程改革实验过 程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行了调查研 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有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 础上,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的第三
稿。
-
5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6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9年12月底,《标准》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 2008年修订稿再次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 修改。2010年8月底,《标准》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
讨论和认真修改,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 2011年1月,教育部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 市、自治区的部分基层教研员和教师广泛征询意见, 《标准》修订组成员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修改意见 和建议之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分别对修订稿进行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 1: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方法。 2: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
增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初步掌握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易处理方 法。
-
18
身体健康
一、水平一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 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发展户外运动能力。
-
19
身体健康
二、水平二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1:了解个人隆保健知识和 方法。2: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知识。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改善体形和身体姿态。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 发展柔韧性、灵活性、速度和力量。 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
20
身体健康
三、水平三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1:初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 2:了解卫生防病的适应和方法。3:了解食品安全与健 康的关系 4:初步掌握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与保健 知识。
■ 2011年3月27-4月2日和6月上旬,教育部基础司邀请 审议组专家两次对《标准》进行了审议,并与修订组部
分核心成员一起,最终讨论和确定了《标准》。
-
8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9
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基 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 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
了再一次的审读与修改。
-
7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11年2月,教育部基础司领导和国家级课程专家们 对所有学科《标准》的统一范式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召 集各学科《标准》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再一次开会。在 这一次会议中,领导和专家们给予体育学科的《标准》
以很高的评价,并作为范本供各个学科作为参考。
-
3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 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 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 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标准》组经 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一稿。
-
4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 织各学科的《标准》组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1: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能力。 2: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
增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重视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
17
运动技能
三、水平三
学习体育运动加识 : 1:丰富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 2:了解运动项目的知 识。 3: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观看体育比赛。
学习体育运动加识 ⊙ 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 1: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
和体育游戏。 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
增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初歩了解安全运动以及日常 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
-
16
运动技能
二、水平二
学习体育运动加识 : 1: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 2:体验运动过程并了解动作名称的含义。
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
10
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 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 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 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 每一个学生受益 。
-
11
新课程标准内容划分
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外体 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 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 数的办法,重新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 体系,拓宽了课程的学习范围,将学习内容按 三维健康观划分开发区实验小学 许云德
-
1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
2001年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38个 县、市进行了新课程实验。体育当然 也不例外。其中小学3300所,学生27
万,中学400所,学生11万人。
2002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全国的 570个县(区)、市(其中省级实验区
■ 2007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各学科《标准》 的修订工作。《标准》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 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关于《标准》意见反馈的大 量信息;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 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之后,字斟句酌地对《标
准》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
■ 2008年5月,基本完成了《标准》修订的送 审稿。之后,又反反复复修订了数次。
-
12
健康三维观
心理健康
身体发展
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
13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
社身运运心 会体动动理 适发参技健 应展与能康
-
14
运动参与
一、水平一
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二、水平二
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
二、水平三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性休息
-
15
运动技能
一、水平一
528个)
-
2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
2002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全国的570个县(区)、 市(其中省级实验区528个);
2003年9月,全国有1642个县(区)、市(新增实 验区1072个)进入新课程;
2004年9月,全国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人数达 同年级学生数的65%-70%左右;
2005年9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全 部启用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