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药炮制前后功效比较
中药饮片炮制品功效201408
中药名 饮片名
炮制方法与功效
炒黄不同炮制品功效不同
槐花 槐花 炒槐花 槐花炭 苍耳子 苍耳子 炒苍耳子 决明子 决明子 炒决明子 牵牛子 牵牛子 炒牵牛子 酸枣仁 酸枣仁 炒酸枣仁 王不留 王不留行 行 炒王不留 行 莱菔子 莱菔子 炒莱菔子 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缓和苦寒之性,不致伤中,且能破酶保苷。其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止血作用逊于炒炭品。 产生涩性,增强止血作用,而清热凉血作用较弱。用于咯血、便血、衄血、痔血、崩漏下血等出血症 消风止痒力强 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窍,袪风湿,止痛。 生品长于清肝热、润肠燥,疗肝火上炎,目赤涩痛,大便秘结。 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之功,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高脂血症、高血压、白内障等 生品偏于逐水消肿、杀虫 毒降,性缓,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消积导滞见长 性平,宜入清剂,养心安神、护肝肾。用于心阴不足和肝肾亏损的惊悸、健忘、眩晕、耳鸣和胆热不眠 性偏温补,宜入补剂,长于养心敛汗。用于心血不足或心气不足的惊悸、健忘、盗汗、自汗及胆虚不眠 生用长于消痈肿,疗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 使松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变升为降,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50种常见中药的来源功效性状炮制作用
1.麻黄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3-15g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的段。
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炮制作用:生品长于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蜜麻黄长于宣肺平喘。
麻黄绒功似麻黄而力稍逊,多用于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的风寒感冒,蜜麻黄绒功似蜜麻黄,但作用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2.薄荷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3-6g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具纵棱线,棱角处具茸毛。
切面白色,中空。
叶多破碎,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
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
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3.柴胡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3-10g性状:北柴胡本品呈不规则厚片。
外表皮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
切面淡黄白色,纤维性。
质硬。
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片。
外表皮红棕色或黑褐色。
有时可见根头处具细密环纹或有细毛状枯叶纤维。
切面黄白色,平坦。
具败油气。
炮制作用:柴胡生用生散力强,多用于解表退热。
醋柴胡长于疏肝止痛,鳖血炙柴胡能填阴滋血,长于清肝退热。
4.知母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6-12g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类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可见少量残存的黄棕色叶基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
不同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的补血作用比较
·中医中药·不同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的补血作用比较杨兰英(林州市中医院,河南 安阳 456550)0 引言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使用形式通常为鲜地黄、熟地黄、干地黄。
其中熟地黄微苦、性温,具有补血滋阴的功效,主要用于阴虚血少等疾病的治疗[1]。
当前地黄的炮制方式一般为传统酒制与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但是炮制方式不同,熟地黄能够发挥的功效也存在一定差异。
作为临床中医药师要系统运用临床药学专业知识,参与到中药治疗与药学监护等技术工作中,了解不同的炮制方式在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上存在的差异,严格控制药材质量,保障用药效果。
本次研究将分析不同方式炮制的熟地黄的补血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生地黄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熟地黄治疗的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甲组,另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传统酒制地黄治疗的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甲组。
入选患者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贫血的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其他血液疾病、资料不完整患者。
甲组40例,男女分别12例、28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43.8±5.9)岁;体质量为41-70 kg ,平均(55.6±5.9)kg ,轻度贫血(贫血症状不明显,血红蛋白(HB )<90g/L )、中度贫血(贫血症状比较明显,61g/L<HB≤90g/L )、重度贫血(贫血症状明显,静止时心慌气短)分别24例、12例、4例。
乙组40例,男女分别11例、29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43.9±6.0)岁;体质量为41-69 kg ,平均(55.5±5.7)kg ,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分别25例、11例、4例。
两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甲组使用生地黄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清洁鲜地黄,在烘箱将水汽烘干,切成厚片,在75℃环境中放置直到干燥,重复进行5次,放至常温,即得熟地黄,取15 g 煎煮成浓度为0.188 g/L 的药液,服药剂量为3.75 g/kg 。
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菌
绿
泻火、安 胎
色
黄芩的炮制方法:A、冷水浸便于软化切片,破酶保甙。B酒炒、借酒升腾之力 专治上焦及四肢肌肤湿热并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C、炒炭、借其吸吸作用而
二.炮制的目的及意义:
我们知道中药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中的 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植物、动物、矿物绝大多数附有灰尘、 杂质、泥沙及非药用部位必须经过加工炮 制后才能应用于临床。中药炮制的目的是 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 种药物可以同时达到几个目的,虽有主次 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联系。总的来 讲、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中药更好 的应用于临床,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归 纳如下:
功 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炮制研究,乌头中所含的乌头碱,其毒性极 强,如口服1.2毫克就会令人中毒,3—4毫克 就会将人毒死。炮制机理是乌头在较长时间的 浸泡和煮制过程中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变成 了毒性很小的苯甲酰和乌头胺,此时口尝就没 有了乌头特有的苦味和麻辣感,毒性降为原生 药的1/200。
3.提高疗效:中药除了配伍来提高疗效外,炮 制方法是其重要的关键,如炙冬花、炙紫苑、由 于借助蜂蜜的作用增强了其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医对 疾病的病所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 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炮制可引药归经, 改变作用趋向。如大黄泻下攻积为下焦药,取其 苦寒之性,酒制后苦寒之性大减借酒之力能在上 焦产生清降火邪的作用。才胡、香附子经醋制引 药入肝,更有效的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桔核 盐制后引药入肾,能更好的发挥治疗肾经的疾病。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些
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 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就要通过炮制降低其 毒性或副作用,使服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 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份均为 R=R’= H、R=R’ = ocH3 ,等多种生物碱及 部分脂肪油,其毒性大小与R=R’= H的含量 有关,在炮制过程中,既是为砂炒或油炸, 因其温度和炒制或炸制的时间不同,R=R’= H的含量差异很大,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砂温 230-250℃,时为3分钟;油沸后炸至5分钟 呈棕褐色为度,其毒性大为降低,临床使用 较为安全。再如具宁心安神、滑肠通便作用 的柏子仁,用于治疗失眠而又需避免患者产 生滑肠致泻,则可将柏子仁去油制霜以消除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中药的产地、采集和炮制方式都会对其功效有明显影响,选用地道的药材,适时采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炮制煎煮,可保证药效。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祛瘀等功效。
可采用水制、酒制、醋制、生用、碳炒、研末等方式进行炮制,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等,不同的炮制、煎煮、制剂方法,其功效不也有所差异。
标签:大黄;炮制;煎煮;功效大黄属我国传统中药,在我国的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等省份多有分布。
神农本草经》[1]对大黄的介绍如下:”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可”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足见其药用价值。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行医经验,总结了不同炮制煎煮方法对大黄药效的影响,其具体影响机制如下。
1对泻下作用的影响大黄有很强的泻下通便,清除肠道积物功能,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大黄素泻下的现代医学机理如下:人体ATP酶的活性受到大黄素的抑制,Na+、K+就无法通过肠道转入到细胞之中,这就能把水分留在人体肠道里,保持了人体肠道湿润,也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大肠的蠕动,进而治疗患者便秘[2]。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为蒽甙类,而蒽甙类易受热破坏,使大黄的泻下功能削弱,各类大黄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强弱如下:大黄炭<熟大黄<酒、醋大黄<生大黄片,酒炒大黄和醋炒大黄的泻下功效会削弱1/3,而用酒炖出的熟大黄泻下作用会削弱90.0%以上,大黄炭甚至没有了泻下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中的醌和鞣质含量与炮制过程中的蒸晒次数成反比,蒸晒次数越多,泻下作用越差。
由此可见,生大黄的泻下作用强,药效快,适合治疗实热[3];酒大黄泻下作用明显削弱,但无恶心、呕吐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可用于排除人体肠内积渍,适合体质较差的老年人使用。
中药炮制炒焦炒黄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药炮制炒焦炒黄背景中药炮制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加工方法,通过特定的处理过程来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和功效。
其中,炒焦和炒黄是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
这两种方法可以改变中药材的颜色、气味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其药理作用。
炒焦是指将中药材在高温下加热至表面发黑或发红,以改变其性质。
这个过程可以使得中药材产生特殊气味和苦味,并且增强其补益作用。
而炒黄是指将中药材在适当的温度下加热至表面微黄色或深黄色,以改变其性质。
这个过程可以使得中药材产生特殊香气,并且增强其活血化淤作用。
为了探究炒焦和炒黄对中药材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目的1.了解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材性质的影响;2.探究炒焦和炒黄对中药材颜色、气味和化学成分的影响;3.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材药理作用的影响;4.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中药炮制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1.中药材:选择相同品种的中药材,如黄芪、白术等;2.实验设备:称量器具、加热设备、显微镜等;3.实验条件:保持温度稳定,控制加热时间。
实验步骤1.将相同品种的中药材分成两组,一组进行炒焦处理,另一组进行炒黄处理;2.炒焦处理:将中药材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在高温下加热至表面发黑或发红,并保持一定时间;3.炒黄处理:将中药材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在适当温度下加热至表面微黄色或深黄色,并保持一定时间;4.对照组:留出一组未经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5.对比观察:观察不同处理后的中药材的颜色、气味和形态差异,并记录观察结果;6.化学成分分析:通过显微镜等设备对不同处理后的中药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7.药理作用测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不同处理后的中药材进行药理作用测试。
颜色变化经过炒焦处理后,中药材表面发黑或发红,颜色较为深沉。
而经过炒黄处理后,中药材表面呈现微黄色或深黄色。
气味变化经过炒焦处理后,中药材产生特殊气味,苦味增强。
而经过炒黄处理后,中药材产生特殊香气。
形态变化经过炒焦处理后,中药材形态较为干燥、紧缩。
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6-23T13:38:37.0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作者:刘永军[导读]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仅供参考。
黑龙江省红兴隆分局五九七农场职工医院 155811【摘要】中医和中药都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
而且它们也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抗争积攒的治疗经验。
中药的药物功效是人们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
然而,中药的治疗效果会被不同因素所影响,比如中药的炮制方式、采收时间、产地和贮藏方式等。
中药经过炮制过程后,其性质和质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达到减毒和增效的效果。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物功效中医在临床医学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之一是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指的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以病人治病的临床需要为基础,根据中药自身的性质和药物制剂的标准,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原药材运用的一项技术。
炮制也被称为修事、修治或炮灸等。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减毒增效”。
大部分的中药材都属于生药,在采集时难免会附着上一些异物、沙土,而且部分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毒性。
一、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作用1、中药炮制会对药物的四气五味产生作用中医认为,中药一共有四种药性:寒、热、温、凉,共有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
四气和五味是中药具备的基本性质之一。
主要作用是解释不同中药的性能。
中药炮制具体是通过改变中药的性味,来提高中药的治疗作用,促进有效的治疗。
⑴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善药物的过偏性质。
比如中药材栀子具有较强的苦寒之性,通过采用辛温的姜汁炮制后,会有效地降低它的苦寒性,而且不会伤中。
这是典型的以热治寒,被称为“反制”;⑵中药的炮制,会有效地增强中药的性味。
比如,五味子具备生津、补肾、敛肺和收汗的功效,但是醋味酸能受,通过醋蒸的方法可以提高五味子的收敛作用;⑶中药的炮制,可以使药物的性能出现变化。
比如,地黄这种药材具有甘性寒的特征。
白芍的炮制目的及功能主治
白芍的炮制目的及功能主治炮制目的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炮制是指对白芍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以增加其药性和功效,并且降低其毒性。
白芍经过炮制处理后,不仅可以提高其药效,还可以增加其保存时间,方便使用。
炮制白芍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去杂质:炮制过程中,通过清洗白芍,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药材的纯度。
2.去皮:炮制白芍时,通常会将其外皮去除,减少药材的粘性和苦味,提高药材的口感。
3.去酸浸:白芍所含的皂苷在水中容易溶解,为了减少其对人体的刺激和不良反应,炮制时通常会进行酸浸处理,使皂苷转化为不可溶性的皂甙。
4.炒制:白芍炒制过程中,通过加热处理,可以改变其化学组成,增加其药性,提高其药效。
功能主治炮制后的白芍在药理学上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活血止痛: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它常被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创伤后的血肿以及痛经等症状。
2.滋养肝脾:白芍可以滋养肝脾,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镇静安神:白芍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性疾病。
它常被用于治疗情绪不稳、失眠多梦等症状。
4.调节女性荷尔蒙:白芍对女性激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5.抗炎抗过敏:白芍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炎、湿疹等疾病。
主要功效炮制后的白芍具有以下主要功效:•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温经止血,调经止痛。
•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缓解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如何使用炮制后的白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煎汤:将白芍用适量水煎煮,待汤剩下一半时即可服用。
•研粉:将炮制白芍研磨成粉末,可以制成颗粒、胶囊等剂型,便于口服。
•外用:将白芍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或药水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
在使用白芍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在使用炮制白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量控制: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控制使用白芍的剂量。
不同方法炮制大黄的功效
生大黄也被称作将军,大黄直接经净制、润制、切制后 得到的生大黄饮片,气锐而峻,生用气味重浊,具有较 强的泻下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积滞便秘等病症。中医 用药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配伍其他复方 共用,研究 发 现,生 大 黄 有 较 好 的 抑 菌 效 果。 所 谓 的 酒大黄是将黄酒喷淋的大黄片进行炒制所得的饮片。 中医认为大黄经黄酒炒制后,可以借酒之升腾清上焦 火毒。现代医 学 研 究 发 现,大 黄 经 酒 炙 以 后,其 中 蕴 含的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含量降低,因此泻下作用有 所衰减[9]。在实际应用过程 中,常 配 伍 使 用。 炭 制 大 黄是将生大黄用武火炒至成炭所制成的炮制品。研 究发现,大黄经炭制后,结合性蒽醌类成分被破坏,游 离性蒽醌等 成 分 增 多,因 而 导 致 泻 下 作 用 减 弱,此 外 大黄经炭制 后,鞣 质 成 分 较 少,表 现 出 较 好 的 止 血 效 果[10]。《 十药神书》中曾经有“ 消肿捣汁,止血烧灰存 性”,生大黄本 身 并 无 止 血 的 功 效,但 是 经 炒 制 后,涩 性增强,有化 瘀 止 血 的 功 效,临 床 上 常 用 来 治 疗 火 热 引发的出血症。熟大黄与酒大黄相近,但是在炮制方 法上与酒大黄用黄酒喷淋炒制不同,熟大黄是采用酒 炖或酒蒸的方法的得到的外皮焦黑色的饮片,清宁片 的主要成分就是熟大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熟大黄 经过剧烈的 炮 制 以 后,游 离 型 蒽 醌 类 成 分 增 加,而 使 泻下成分减 少,副 作 用 随 之 减 弱,适 用 于 正 气 虚 弱 的 患者,此外熟 大 黄 还 兼 具 活 血 化 瘀 的 功 效,可 以 用 来 治疗跌打损伤、月经闭停等。醋大黄是指将生大黄加
4 结论 大黄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性苦寒,气味重浊,
中药学 简答题
一、中药学问答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
蜜炙能增强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能。
酒炙能增强活血通脉功能,能引药上行,降低寒性。
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功效;并有降低药物毒性和矫味矫臭的作用。
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利尿、降火功效。
姜炙能增强温胃止呕功效,缓和药性。
2.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中药药性理论是指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3.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
4.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
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5.药物寒热与药物药效、临床应用的关系是什么?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等功效,临床主治阳证、热证。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气等功效,临床主治阴证、寒证。
6.何谓中药的五味?五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五味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另有淡味与涩味两种,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与酸味功效相似,故仍称五味。
确定的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口尝),二是药物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
因此“五味”主要是指药物味道的“味”,也包涵了小部分药物作用的“味”。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作者:鄯建明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摘要:中药的产地、采集和炮制方式都会对其功效有明显影响,选用地道的药材,适时采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炮制煎煮,可保证药效。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祛瘀等功效。
可采用水制、酒制、醋制、生用、碳炒、研末等方式进行炮制,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等,不同的炮制、煎煮、制剂方法,其功效不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大黄;炮制;煎煮;功效大黄属我国传统中药,在我国的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等省份多有分布。
神农本草经》[1]对大黄的介绍如下:"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可"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足见其药用价值。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行医经验,总结了不同炮制煎煮方法对大黄药效的影响,其具体影响机制如下。
1对泻下作用的影响大黄有很强的泻下通便,清除肠道积物功能,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大黄素泻下的现代医学机理如下:人体ATP酶的活性受到大黄素的抑制,Na+、K+就无法通过肠道转入到细胞之中,这就能把水分留在人体肠道里,保持了人体肠道湿润,也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大肠的蠕动,进而治疗患者便秘[2]。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为蒽甙类,而蒽甙类易受热破坏,使大黄的泻下功能削弱,各类大黄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强弱如下:大黄炭2对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的影响大黄素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链球菌,而且对白喉、枯草、炭疽、副伤寒、痢疾、大肠、流感杆菌及肺炎球菌和卡他球菌也非常有效。
除此之外,大黄素能通过对细菌胶原酶的抑制,阻断细菌生长。
与此同时,单核细胞的大黄素能够分泌多种不同的细胞因子,有很强的抗炎、解热作用。
中药大黄:不同炮制,功效有别
中药大黄:不同炮制,功效有别
蒲昭和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7(007)014
【摘要】《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提到,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种、自采地产中药材并在其执业活动中使用,对中药饮片的炮制也有一定程度的放开。
所以,村医们是时候掌握一下相关的知识了。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蒲昭和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炮制中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功效研究 [J], 吕继红
2.试论大黄用不同方法炮制后的功效 [J], 隆强
3.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功效研究与应用 [J], 张伟
4.大黄经炮制功效各不同 [J], 韩得盛
5.中药大黄:不同炮制,功效有别 [J], 蒲昭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连炮制不同功效各异
黄连炮制不同功效各异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形状: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
“过桥”较长。
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CoptischinensisFranch或其它黄连属植物的干燥根茎。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其炮制品有十几种,部分品种被《中国药典》收载,其收载的炮制品有:生黄连、酒制黄连、姜制黄连、吴萸制黄连。
黄连的不同炮制方法与临床作用紧密相关,它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及欠缺之处,有必要对其历代炮制品种及临床作用予以研究整理,以提供较完整的发展脉络,供医药工作者参考。
黄连的炮制早在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经过医药人员的医疗实践,总结前人经验,直到元代,黄连炮制的临床作用才更明确的提了出来。
《汤液本草》记载:“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以酒浸煎”。
又提出“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指出了酒制具有引药上行,治头面之疾病的作用。
明代《普济方》中提出:“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姜的不同用药部位及不同炮制方法的功效对比
姜的不同用药部位及不同炮制方法的功效对比本文以生姜和干姜进行介绍,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及用药部位及功效不同,所以治疗的病症也有所不同。
鉴于在日常生活中巧食姜品或佐餐调味对人体健康均有诸多益处,通过分析告诫大家要正确看待中药的作用,使中药真正的发挥其治病的长处。
标签:生姜干姜炮姜对比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讲:“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 。
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中国民间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并延用至今。
既可调味,又可治疗多种疾病,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不断传承、总结、发掘,使得今天生姜的应用更为广泛,疗效更为确切。
1 来源1.1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干姜、炮姜、煨姜、姜汁为其炮制品。
1.2 姜皮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栓皮。
1.3 姜叶为姜科植物姜的叶子。
2 性状(在此谨以生姜和干姜进行详细介绍)2.1 生姜:为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的块状,并有枝状分分枝,各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
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浅黄色,有一明显环纹,中间稍现筋脉。
气芳香而特殊,味辛辣。
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2.2 干姜:为干燥根茎,亦为扁平、不规则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
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
气芳香,味辛辣。
以质地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3 炮制3.1 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即可。
3.2 姜粉:将洗净的鲜生姜捣烂,压榨静置后取沉淀的粉质。
3.3 姜汁:为鲜姜捣烂,压榨取汁。
3.4 干姜:将生姜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晒干者为干姜,干姜多切片或切块。
3.5 炮姜:取干姜块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待外皮焦黄,内部黄色喷淋少许清水取出晒干即可。
3.6 煨姜:将净生姜用六、七层纸包裹,先在水中浸透,再置火灰中。
三种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
三种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炮制大黄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
通过对比生大黄、酒炙大黄以及常规大黄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的泻下作用有着明显的差异。
生大黄对泻下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酒炙大黄则呈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炮制大黄在治疗泻症方面具有不同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炮制大黄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其在治疗其他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这项研究为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黄、炮制、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不同炮制大黄对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尚属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炮制大黄对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炮制大黄和运用大承气汤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拓展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新领域,提升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炮制大黄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生大黄、酒炙大黄和未炮制大黄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的作用,分析它们在治疗腹泻方面的差异。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探讨不同炮制大黄对大承气汤的协同作用,探索其治疗腹泻的机制。
希望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为传统中药炮制工艺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也可促进对中药复杂成分的了解,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为提升中药疗效和保护药材资源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推动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泻下、通便的功效。
而大承气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肠胃疾病,具有清热通便、利水消肿的作用。
山楂炮制不同功效亦不同(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山楂炮制不同功效亦不同(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山楂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化浊降脂的良药。
山楂经炮制后功效各不尽相同。
临床应用时要根据病情,区别对待,辨证施药,确保疗效。
山楂是深受人们喜欢的食药两用佳品,既可制成山楂卷、山楂饼、糖葫芦等美食,又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化浊降脂的良药。
山楂经炮制后功效各不尽相同。
生山楂:就是把秋季成熟时的山楂采收,切片,干燥即成。
其性微温,味酸甘,有消食导滞、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多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等症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增强免疫力及利尿和镇静等作用。
与丹参配伍,可用于治疗因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心悸、头痛眩晕、脘腹刺痛等症;与桂皮同煎,加适量红糖服用,可辅助治疗胃脘腹痛;与炒麦芽同煎入红糖适量温服,治小儿食积。
炒山楂:即将山楂炒至颜色加深,可以减少山楂的酸味,缓和对胃的刺激。
这种制品,活血化瘀作用降低,其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特别对消肉食积滞方面作用更佳明显。
焦山楂:即将山楂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即成,不仅减少了酸味,且增加了苦味,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与焦神曲、焦麦芽同用,称为焦三仙,明显地增强了消化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倍增。
不论是吃面食积滞,还是肉积,用焦三仙煎汤内服,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特别是脾胃虚弱的老年人,服之尤其有效。
焦山楂还善于治疗伴有积食的泻痢,治疗孩子食积伴泻痢时,多选用焦山楂。
山楂炭:即将山楂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即成。
山楂炭具有止泻痢、疗血积的功效,还有止血之功,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对治疗妇女产后瘀血、恶露不尽有积滞者亦有显著疗效。
山楂经炮制后,功效各有偏重。
临床应用时要根据病情,区别对待,辨证施药,确保疗效。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中药炮制学药物炮制方法和功效
中药炮制学药物炮制方法和功效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包括清洗、晾干、烘干、蒸制、熬制等。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蒸制和熬制。
蒸制是指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蒸煮,使其加热蒸发水分,同时使药材获得更好的保留和改良,增加其功效和疗效。
蒸制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有毒或不良成分,减少其药物毒性,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常用的蒸制方法有蒸制法、蒸炼法等。
熬制是指将中药材与一定量的水一起煮沸,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形成煎剂。
通过煮沸的过程,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更好地释放出来,提高其药效。
常用的熬制方法有煎膏法、煮汤法等。
中药炮制学的研究还包括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药效的影响。
有些药材需要经过炮制才能发挥其疗效,而有些药材则不能过多或过久地进行炮制,否则会导致药效下降。
因此,在炮制中要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和功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间,并控制好炮制的温度、时间和水分等参数,使药材达到最佳的炮制效果。
中药炮制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药效: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形态、性能和药效,提高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溶解度,增强药效,改善药效不良或无效的药材。
2.改善药材质量:炮制可以消除药材中的杂质、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质量,增加药材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3.减轻药物毒性:一些中药材在未经炮制前具有毒性或不良反应,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毒性成分,减轻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副作用。
4.药材口感改善: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后,其苦涩、寒凉等不适口感会得到改善,使其更易于服用。
总体而言,中药炮制是中药学中的一项重要科学,通过炮制可以改善药材的品质和功效,提高中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对中药炮制学的深入研究,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不同炮制品的功效比较
中药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才可入药,如莱菔子生升熟降,蒲黄生行熟止,首乌生泻熟补,川乌生毒熟减,苍术生猛熟缓,延胡索生效熟增,药物经过炮制加工可以减毒、增效、除杂,还可以缓和药性,达到其他目的.下面我把一些常用中药及其炮制后的功效归纳总结,以期对初学中医者更好的掌握和合理的应用中药有所帮助。
一、炒法
(一)清炒法
1.炒黄
决明子:生决明子清肝热,润肠燥,炒决明子平肝养肾,用于头痛眩晕。
莱菔子:生升熟降。
生莱菔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炒后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酸枣仁:生枣仁,治胆热嗜眠,炒枣仁治胆虚不寐。
薏苡仁:生的长于清热利湿,炒的健脾止泻。
火麻仁:生的通便,炒火麻仁补虚。
2.炒焦
山楂:生山楂活血化瘀,焦山楂消食除胀止泻,山楂炭止痢。
栀子:生栀子长于泻火。
生栀子粉:外敷治扭挫伤痛。
栀子仁:治内热。
栀子皮治表热。
栀子连壳:清上焦热.栀子去壳:清下焦热.
炒栀子:清热除烦。
焦栀子:适于脾胃虚弱者。
栀子炭:凉血止血.
姜汁炒栀子:除烦止呕.
槟榔:生槟榔杀虫.炒槟榔:消食导滞,治痢疾里急后重。
炒的槟榔(强),焦的(体弱)。
川楝子:生川楝子杀虫、疗癣兼止痛.焦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盐制疗疝止痛。
3。
炒炭
荆芥:芥穗治表证无汗。
炒荆芥治表证有汗,荆芥炭散热止血。
地榆:生地榆凉血解毒,炭止血。
蒲黄:生行血破瘀止痛,炭止血。
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治胃寒呕吐。
干姜长于温中,治脾寒或腹部寒痛.煨姜长治肠胃之寒,炮姜长治下焦之寒,炮姜炭温血分之寒,止血,姜汁治胃寒呕吐,姜皮行水消肿.
藕节:生的凉血化瘀,藕节炭收涩止血。
槐花:生的清热泻火,槐花炭凉血止血。
侧柏叶:生的止咳生发,炭止血。
茜草:生的凉血化瘀,炭止血。
乌梅:生的生津、安蛔,炭止血。
(二)加辅料炒
1.麸炒
僵蚕:生僵蚕散风热,祛风定惊;麸炒化痰散结。
枳实:生枳实长于攻下,炒行气消胀.枳壳同枳实,但力不及枳实强,作用和缓偏行下焦之气。
2.米炒
党参:生党参益气生津,米炒健脾止泻,蜜炙补中益气。
3。
土炒
山药:生山药多用于虚劳痰嗽及消渴,土炒补脾止泻,麸炒补脾肺肾。
白术:生白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土炒补脾止泻,麸炒健脾益气,焦白术健脾止泻。
4。
砂烫
鳖甲:生滋阴退热,醋鳖甲软坚散结.
龟甲:生龟甲滋阴潜阳,醋龟甲滋阴止血。
5.蛤粉炒
阿胶:生阿胶滋阴补血,润燥,止血.蛤粉炒治阴虚咳嗽。
蒲黄炒止血。
二、炙法
黄连:生黄连清心火,大肠火,姜汁炒黄连泻胃火,酒炒泻上焦火,吴萸炙舒肝和胃止呕.
大黄:生大黄泡服或入汤剂后下,偏急下。
炒大黄:缓下。
酒大黄活血消瘀,大黄炭:止血,醋制大黄:活血消瘀。
白芍:生白芍敛阴平肝.炒白芍:柔肝和胃止痛。
酒炒白芍:调经止血.醋炒:疏肝解郁,止血.土炒:柔肝和胃,止泻.
当归:生当归: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酒炒:通行血脉。
土炒用于血虚便溏,既补血又不滑肠。
当归炭:温经止血,用于月经不调。
常山:生常山:涌吐痰饮,酒炙用于疟疾。
牛膝:生牛膝:活血消瘀,熟牛膝:补肾强筋。
豨莶草:生的清热解毒,酒蒸的祛风活络.
2.醋炙
柴胡:生柴胡疏散风热,多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醋炙舒肝止痛,鳖血制清肝退热。
延胡索:生延胡索治胸痛、胸闷及心悸.酒延胡索活血止痛.醋延胡索行气止痛。
香附:生香附理气解郁。
醋香附疏肝止痛,消积化滞,酒香附通经脉,散结滞,多用寒疝腹痛。
香附炭:治崩漏。
四制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散结。
艾叶:生艾叶:多制成绒外用,长于行滞,醋艾叶:散寒止痛。
艾叶炭:温经止血。
青皮:生青皮消积化滞,醋青皮疏肝破气止痛。
五灵脂:生的活血止痛,炒的止血。
3。
盐炙
知母:生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盐知母滋阴降火,清虚热。
黄柏:生黄柏泻实火,盐黄柏退虚热,泻肾火。
酒炒黄柏泻心火(清血分湿热)。
黄柏炭:止血.
4。
姜汁炙
厚朴:一般不生用.姜厚朴宽中和胃。
甘草:生甘草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炙甘草治心动悸,脉结代。
白前:生白前长治外感咳嗽,炙白前治内伤咳嗽。
黄芪:生黄芪固表、托毒、生肌。
炙黄芪补脾益气。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生麻黄发汗力强。
蜜麻黄缓和发汗作用,增强止咳平喘作用.
紫菀:生紫菀长治外感新咳,炙紫菀治体虚久咳。
百部:生百部灭虱杀虫,炙百部止咳化痰,内服量不宜大.
枇杷叶:生枇杷叶长治新咳,炙枇杷叶长治久咳。
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款冬花:生款冬花长治新咳,炙款冬花长治久咳。
桑白皮:生桑白皮清热泻肺,炙桑白皮止咳平喘。
百合:生百合清心安神,炙阴虚久咳。
旋复花:生的消痰行水,炙的降气止呕。
罂粟壳:蜜炙止咳,醋炙止痢,生的止痛。
6.油炙
淫羊藿:羊油炙长于壮阳,油炙治肾虚喘咳。
三、煅法
石膏:生石膏清胃降火,煅石膏收敛生肌。
瓦楞子:生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
煅瓦楞子制酸止痛,可用治胃痛泛酸。
珍珠母:生平肝潜阳,定惊安神。
煅收涩制酸。
吞服治胃酸过多。
龙骨:生龙骨平肝安神,煅龙骨收敛固涩。
牡蛎:生牡蛎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煅牡蛎收敛固涩。
赭石:生赭石镇逆凉血.煅赭石收敛止血。
四、蒸煮chan法
地黄: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鲜地黄清热凉血.
干地黄:养阴生津。
熟地黄滋阴补血。
地黄炭:止血。
何首乌:生首乌通便解毒。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黄芩:生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酒炒清湿热.黄芩炭止血.枯芩清肺火,条芩请大肠火.
五味子:生五味子敛肺止咳平喘。
醋五味子涩精止泻。
酒五味子益肾固精。
蜜五味子补益肺肾,用于久咳虚喘.
肉苁蓉:生的补肾止浊,滑肠通便,酒制补肾助阳。
附子:生的回阳救逆(久煎2小时以上),制附子温补阳气(久煎)。
远志:生远志外用于疮疡肿痛,乳房肿痛。
炙远志安神益智.蜜远志化痰止咳(寒痰咳喘)
杏仁:生杏仁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用于新病咳喘,肠燥便秘。
炒杏仁温肺散寒,用于肺寒咳喘。
白扁豆:生的清暑化湿,用于暑湿和消渴。
扁豆衣,祛暑化湿。
炒的健脾止泻.
半夏:生的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燥湿化痰,姜半夏降逆止呕,法半夏去寒痰。
半夏曲健胃消食.
天南星:生的多做外用,消痈疽止痛,内服祛风止痉。
制南星治顽痰,胆南星清化热痰(偏凉,药性缓和,功同制南星)
五、发酵发芽法
麦芽:生麦芽消食,炒麦芽回乳.焦麦芽消食积停滞力更大,尤消面食之积.
谷芽:生的消食,炒谷芽健脾开胃。
六、制霜法
柏子仁:生用于肠燥便秘,炒的或制霜用于虚烦失眠。
七、煨法
肉豆蔻:煨制固肠止泻.
木香:生的行气,煨的止泻。
葛根:生葛根能清热,可解肌发表,生津止渴。
煨葛根治脾虚泄泻.
诃子:生的敛肺下气,煨的涩肠止泻。
药材通过炮制达到不同的目的,所以在配方时应注意处方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