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LS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

合集下载

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中基质效应研究进展

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中基质效应研究进展

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中基质效应研究进展陈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LC-MS)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等优势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过程中,无论是GC-MS还是LC-MS都会由于基质效应的存在而影响已确立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分析过程中基质效应的发生原因、基质效应的评价和怎样降低基质效应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基质效应,气质联用,液质联用,基质降低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5687(2020)04-0067-06Study on matrix effect in GC-MS and LC-MSChen Peng(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 ABSTRACT Objective:GC-MS and LC-M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high selectivity,f ast analysis,and low detection limit.In both GC-MS and LC-MS analysis process,the sensitivity,accuracy,and precision of the established analytical methods will be affect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atrix effects.In this paper,the causes of the matrix effect,the evaluation of the matrix effect,and how to reduce the matrix effect in the analysis process have been reviewed based on the relevant works of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 matrix effect,GC-MS,LC-MS,matrix elimination近十年GC-MS和LC-MS技术愈来愈趋于成熟,现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基质中相关成分测定以及对食品、药品及烟草进行农药残留检测!1巴如动物和人体体内药物成分及药时曲线的测定、兴奋剂和毒性物质的检查、食品中农药或药物残留分析!3-5"。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农残分析是指对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基质效应是指农产品中的物质对分析方法的干扰作用,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误差。

为了准确评估农产品中的农残水平,需要消除或减小基质效应的干扰,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质效应主要源于农产品中的多种组分,如脂肪、蛋白质、糖类、纤维素等。

这些组分在样品处理、提取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影响农残的提取效率、分配行为、信号响应等,从而干扰农残的准确分析。

为了消除基质效应的干扰,需要采取合适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样品预处理、进样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等。

1. 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是指经过一系列步骤将农产品样品处理成适合分析的状态。

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洗涤、粉碎、溶解、提取等。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或减少基质组分对分析的干扰,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2. 进样技术:进样技术是指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引入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进样技术有液相进样和气相进样两种。

液相进样通常采用自动进样器,可以精确控制进样量,并避免基质组分对仪器和分析结果的干扰。

气相进样主要应用于气相色谱分析,通过控制进样器温度、进样量等参数,减少基质效应的干扰。

3.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定量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技术有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

在分析农产品中的农残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通过调整柱温、流速、检测器等分析条件,减小基质效应的干扰。

还可以采用内标法、稀释法等来消除基质效应。

内标法适用于组分相似的农药,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来校正分析结果。

稀释法适用于样品中农残浓度过高的情况,可以通过稀释样品来降低基质效应的干扰。

农残分析中的基质效应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通过合适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可以消除或减小基质效应的干扰,提高农残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中农残的监测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NCCLS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

NCCLS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

NCCLS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基质效应是指在细胞外基质中存在的一种情况,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细胞的生理和行为。

基质是细胞外基质生物的结构支持网,其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蛋白多糖等。

基质效应对细胞的功能和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许多生物学和病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评价基质效应的方法主要有定量测定基质效应、观察实验结果和研究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细胞信号通路等。

基质效应的定量测定是评价基质效应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测定细胞在基质中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改变,可以客观地评价基质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例如,可以测定细胞在基质中的生长速度、迁移速度和侵袭性等指标,并与细胞在没有基质支持下的表现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细胞在基质中的生理变化,并定量评价基质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观察实验结果是评价基质效应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观察细胞在基质中的形态学变化,可以得到基质效应对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例如,可以观察细胞在基质中的增殖情况、形态变化和细胞组织的结构等。

通过观察可以直观地发现基质对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并评价基质效应的程度和方式。

研究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细胞信号通路也是评价基质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基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相应的细胞信号通路,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和行为改变。

研究基质效应的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信号通路抑制剂来干预并评价基质效应的变化。

通过研究信号通路可以揭示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为评价基质效应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综上所述,评价基质效应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

通过定量测定基质效应、观察实验结果和研究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细胞信号通路等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基质效应的程度和方式。

这些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基质效应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病理学和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

10
2.色谱条件的优化
基质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一同流 出色谱柱,从而产生竞争抑制引起的。优化色谱条件,改 变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使其流出 的速度不同,从而进入质谱的时间不同,这样便可以去除 或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
11
3.质谱条件的选择
基质效应在液质检测中有所体现,但在液相-紫外检 测中却没有,这与其检测原理相关。在液质分析中,电喷 雾离子源(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较常使用。 ESI源由于其电离原理是液相离子化,内源性物质与待测 物竞相竞争液滴表面,从而基质效应比较明显。故在实际 应用中,如果遇到使用ESI源基质效应较大,可以考虑换 用APCI源尝试一下,看看响应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基质效 应是否有所降低。同时,还可以考察一下正离子检测模式 和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基质效应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负离 子的背景噪音要低于正离子的背景噪音。
基质效应



2011.02.11
一、基质效应的概念
所谓基质(Matrix),指标本中除分 析物以外的一切组成。以测定血中红霉素 的浓度为例,除了红霉素之外的蛋白、磷 脂及其他内源性物质皆为基质。
1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文件,基质效应的定义为: ① 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 测定值的影响; ② 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 干扰。广义说来,基质效应也应包括已知的 干扰物(如红霉素测定中磷脂、血红蛋白、 抗坏血酸等都是干扰物),但目前只将基质 效应限于生物材料中未知或未定性的物质或 因素(如粘度、pH等)的影响。
7
第二种:样品处理后加入法(可以定量)
8
五、基质效应的消除或降低

基质效应的评价

基质效应的评价

基质效应的评价基质效应是指细胞外基质对于细胞行为和功能的影响。

基质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结构,包含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组成。

在细胞外基质中,细胞能够感知到并与基质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存活等生理活动。

下面将从细胞生长、细胞迁移和细胞信号传导三个方面来评价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对细胞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基质提供了细胞黏附的支持,并提供了细胞生长所需的生理和机械信号。

细胞黏附在基质上时,会通过细胞外基质中的信号分子激活细胞内的生长因子受体,从而启动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

此外,基质中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分子也可以直接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进一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因此,基质对于细胞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基质效应对细胞迁移具有重要影响。

细胞迁移是许多生物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

基质可以提供细胞迁移所需的支持和方向性信号。

细胞在基质上的黏附和运动依赖于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蛋白和整合素等分子的相互作用。

这些分子在细胞外基质中形成的纤维网络可以提供细胞迁移所需的支持和导向。

此外,基质中的化学和力学信号也可以调控细胞的迁移速度和方向性。

因此,基质对于细胞迁移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基质效应对细胞信号传导具有重要影响。

基质可以调控细胞的信号传导过程,包括细胞外信号分子的识别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

细胞外基质中的分子可以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此外,基质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也可以直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

例如,基质的刚度可以影响细胞外信号分子的受体的活性和信号通路的激活。

因此,基质对于细胞信号传导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基质效应对于细胞行为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基质通过调控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信号传导等过程,对细胞的生理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基质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过程,并为疾病的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NCCLS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

NCCLS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

2 Ypred 的 95%预期区间= Y pred ± t(0.975,n - 2).Sy.x . 1+ 1 ( Xi X ) n ( Xi X )2
式中:n 为绘制回归曲线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的患者样本的数目;Sy.x 为回归曲线的标准误,其计算公式 可以参考 CLSI 最新的 EP9 文件; Xi 为第 i 个患者样本或处理过标本比较方法 3 次重复测 定结果的均值,但是本实验判断结果时只需要计算处理过样本的预期 Ypred 值的预期区间;
2.3 数据分析 2.3.1 离群点检查 离群点是指某个结果在目视和/或统计学上明显偏离其他检测结果, 它仅适用于评价某 个重复检测的结果, 而不适用于评价某浓度水平多个重复检测的结果或检测结果的均值, 出 现离群点提示存在系统误差或其他引起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剔除规则可以参考最新版 EP9 文件,剔除的结果必须立即补做,补足每个样品有 3 个结果。 2.3.2 绘制散点图 首先计算新鲜患者样本以及处理过的样本每一方法 (X 为对比方法, Y 为待评估方法) 三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均值( Xi 和 Yi ) ,以 Xi 为 x 轴、 Yi 为 y 轴绘制散点图,并且对新鲜 患者样本、处理过的样本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 2.3.3 回归分析 如果散点图中新鲜患者样本的数据点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并且所有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回 归曲线两侧,则可对数据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 y a0 a1x 。如果散点图中新 鲜 患者 样本的 数据 点呈曲 性关 系,则 可对数 据进 行多 项式回 归分析 ,回 归模 型为: ,则选用多 y a0 a1 x a2 x 2 ,并将参数 a2 与 0 进行 t 检验,如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项式回归分析;如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则选用直线回归分析。如果散点图中的数据 点与回归曲线的分散度随分析物浓度的递增而按比例增加,则应该先计算 lg Xi 及 lg Yi ,再 以 lg Xi 为 x 轴 lg Yi 为 y 轴绘制散点图,对新画的散点图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或多项式回归 ,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①根据 20 份患者样本判断散点图中的数据点是否呈线性关系,其结 论的可靠性取决于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分布范围, 建议实验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样本数量。 ② 如果用直线回归法分析非线性关系的数据点, 虽然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更简便, 但是患者样本 的预期区间将会变宽,除非有明显的基质效应,否则可能会得到错误的实验结论。 2.3.4 计算预期区间 根据回归曲线,对已给定的 Xi 值可以计算出一个预期 Ypred 值,再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基质效应的评估

基质效应的评估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XX/T XXXXX—XXXX基质效应的评估(本稿完成日期:2010.6.10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估原理 (2)5 试验方法 (2)5.1 材料 (2)5.2 步骤 (3)5.3 数据分析 (3)5.4 可能的变异 (5)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分析-酶法肌酐测定试剂盒基质效应评估-直线回归 (6)附录B(资料性附录)制备样品基质效应评估 (7)前言本标准参考NCCLS EP14-A2 基质效应的评估(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部分由卫生部标准委员会下属临床检验标准分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传宝、闫颖、周伟燕、张天娇、赵海舰、陈文祥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检中心负责解释。

本部分于200X年X月首次发布引言检验结果的准确可比是检验领域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和保证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即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相联系的过程。

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有赖于方法的特异性及其计量学溯源性,由自动分析仪、试剂盒及其校准品组成的常规分析系统或常规测定方法中,在保证仪器性能的情况下,试剂盒的分析原理及参数决定了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表现在其抗干扰能力和对特定样本的基质效应。

校准品是溯源链传递的重要工具,是保证常规分析系统正确度的主要载体,校准品的基质效应及其定值方法是影响分析系统校准偏差的重要因素。

校准品大多数为制备样品,与新鲜临床病人样品存在一定的差异。

基质效应的评估

基质效应的评估
本部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张传宝、闫颖、周伟燕、张天娇、赵海舰、陈文祥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检中心负责解释。
本部分于200X年X月首次发布
引言
检验结果的准确可比是检验领域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和保证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即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相联系的过程。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有赖于方法的特异性及其计量学溯源性,由自动分析仪、试剂盒及其校准品组成的常规分析系统或常规测定方法中,在保证仪器性能的情况下,试剂盒的分析原理及参数决定了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表现在其抗干扰能力和对特定样本的基质效应。
该标准有助于实验人员区分来源于测定方法本身或者制备样品的问题,本标准对基质效应产出的详细机制未作描述。
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商和室间质量评估/能力验证提供者应为相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关于制备样品基质效应的资料,以助于正确评估实验室所使用的测定方法的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a0+a1+a2x2(1)
若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中的系数a2与0有统计学差异(如t检验结果p<0.05),则使用二次多项式。若a2与0无统计学差异(如p>0.05),则使用一次多项式方程。
3注:当20个临床病人样品的浓度范围分布较窄时,多项回归分析的最佳拟合曲线很可能是非线性,这种情况下,建议增加样本以得到范围更宽的x值。若对于非线性方法的数据,经回归分析符合一次多项式(而非多次多项式),将难决定是否存在基质效应。但由于线性回归分析通常较为方便,在基质效应较大时,使用线性回归亦可满足要求。另外,除非对比对方法及参考测量程序的性质完全了解,否则仅凭本次试验将无法确定非线性是来源于评估方法、比对方法拟或二者皆有。

液质联用技巧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精彩]

液质联用技巧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精彩]

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王凌王鹏卓宏1. 前言在人体生物等效性或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中,液质联用(LC/MS,LC/MSn)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检测。

液质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显著特点,研究者往往会认为采用该技术可以简化或者省去样品的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步骤。

但由于质谱检测是基于化合物离子化并通过特定的核质比来检测和定量,因此任何干扰待测物离子化的物质都可能影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即引入了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ME)的概念。

基质效应是指在样品测试过程中,由待测物以外的其他物质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待测物响应的现象[1]。

由于质谱检测的高选择性,基质效应的影响在色谱图上往往观察不到,即空白基质色谱图表现为一条直线,但这些共流出组分会改变待测物的离子化效率,引起对待测物检测信号的抑制或提高。

这些基质成分包含了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成分和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外源性成分。

内源性组分包括无机盐或者胆汁中的有机盐、各种有机化合物(糖类、胺类、尿素、类脂类、肽类)和分析目标物的同类物及其代谢物。

外源性组分尽管在生物样品中不存在,但同样会产生基质效应,包括处理样品的塑料管中残留的聚合物、离子对试剂、有机酸、缓冲液、SPE柱材料、抗凝管中的抗凝剂如EDTA或肝素锂等[2]。

FDA在生物分析方法建立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对于基于LC/MSn的方法,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需通过适当的方法减少基质效应的影响,从而保证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EMEA在《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指导原则(草案)》中更加细化了基质效应的评判标准[3]。

2. 评价方法目前评价基质效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柱后灌注法(Post-column infusion method)和(2)提取后加入法(Post-extraction spiking method)[4,5]。

其中柱后灌注法能直观的显示基质效应对被测物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适合在色谱方法筛选过程中评估基质效应的影响情况,为色谱条件的优化提供信息。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含有较高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有机化合物会残留在农产品表面,并被称为农残。

农残是一项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们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农残分析检测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质效应问题,这需要进行消除。

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样品基质影响的现象。

基质效应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农残分析检测中。

样品中的复杂基质可能会影响农残的分析和检测,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基质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共存基质干扰,另一种是基质本身干扰。

共存基质干扰是指样品中其他基质的存在可能干扰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和检测。

例如,某些食品中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干扰橙果酸等有机酸的检测。

共存基质的干扰影响通常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基质本身干扰是指样品本身基质的特性可能影响分析物的检测。

例如,样品中的脂肪、色素、香精等物质会影响农残的检测。

基质本身的干扰影响通常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为消除基质效应,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例如提取、净化、富集等。

前处理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等。

固相萃取是最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之一,它可以减少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目标化合物的纯度。

液液萃取方法在处理样品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因此成本较高,并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较新的前处理方法,它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并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

固相微萃取方法则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

总之,基质效应是农残分析检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前处理方法来消除。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目标分析物的特性来确定。

通过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食品安全。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由于施用农药不慎或者施用的农药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问题。

农产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基质效应是指样品原有基质对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影响,包括基质对农药的提取效率、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等方面的影响。

了解和消除基质效应对于准确分析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至关重要。

基质效应对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样品制备过程中。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存在于农产品表面、内部和组织间隙中,而不同农产品基质的性质,如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等会影响农药在样品中的分布和提取效率。

在提取过程中,样品的细化、均匀地加速了农药的释放,从而提高了农药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基质效应还会影响农产品样品的分离效率,不同基质的干扰物质可能会干扰农药的分离,从而降低了农药的检测灵敏度。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基质效应进行合理的前处理方法,以提高农药残留的检测效果。

基质效应还会对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过程产生影响。

在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中,基质效应可能会影响仪器的测定精度和准确性。

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样品的基质效应可能会影响农药的分析和定量的准确性。

在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过程中,需要考虑和消除基质效应,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了消除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产品基质性质,选择适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样品的水分含量和油脂含量等特点选择适合的提取剂和提取条件,以提高农药的提取效率。

在分析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样品前处理、柱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方法,消除基质效应对仪器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浅谈基质效应

浅谈基质效应

FDA关于基质效应的规定
FDA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中对基质效应的规定——凡 是使用液质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时,必须考察基质效应 对化合物测定的影响。当基质的影响控制在LLOQ的20%以 下,这个方法才能被接受。
问题
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 柱后灌注法的原理是什么 标准曲线法需要配制哪些样品 通过哪些方法消除或降低基质效应
标准曲线法
另外,有学者建议使用低、中、高三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 (QC)来评价基质效应的大小;有人建议使用定量下限 (LLOQ)水平的6个个体的基质来评价。
柱后灌注法 (Post-column infusion method)
将空白生物样品的提取液和空白溶剂分别进样进行液质分 析,同时利用注射泵将含相同浓度待测物的标准溶液通过 色谱柱与质谱接口之间的三通注入到色谱柱流出液中。如 果同空白溶剂的萃取离子图谱相比,空白提取液的萃取离 子图谱的响应信号明显减弱或增强,则表明存在基质效应 的影响。
柱后灌注法
柱后灌注法
样品配制:分别用液液萃取(正己烷-异丙醇)、固相萃取、 沉淀蛋白(乙腈沉淀和高氯酸沉淀)
1、正常配制空白样品 2、用水代替血浆配制样品 3、流动相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ESI
乙腈沉淀
高氯酸沉淀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APCI
乙腈沉淀
高氯酸沉淀
监控法
由于基质效应是无法监测的,所以消除困难。如果能够用 一种物质代表基质效应,那么我们就能够直观的看到基质 的具体保留行为,从而分离基质与待测物,消除基质效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察一下正离子检测模式和负离子检测 模式下基质效应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负离子的背景噪音 要低于正离子的。
基质效应消除
内标物的选择

基质效应[精华]

基质效应[精华]

基质效应、Carry over和Cross-talk一、定义:1. 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如果分析的是生物样品,那么生物样品中的基质可能会增强或者抑制其响应,从而对我们影响我们检测,这就是基质效应;2. 如果我们的线性范围很宽,ULOQ很高,那么在分析完ULOQ后,可能在系统中残留一些待测物,这样就会对低浓度的检测有影响,这就是Carry over;3. 我们进行MRM或者SRM检测时,不同的离子通道间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这就是Cross-talk。

备注:ULOQ是定量上限,定量下限是LLOQ二、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MS中,一般认为可能源于待测组分与生物样品中的基质成分在雾滴表面离子化过程的竞争。

其竞争结果会显著地降低(离子抑制)或增加(离子增强)目标离子的生成效率及离子强度,进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也有人认为基质效应是由于待测组分与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共洗脱而引起的色谱柱超载所致,这些成分常因在色谱分析中与目标化合物分离不完全或未被检测到而进入质谱后产生基质效应。

三、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比较实际样品和空白溶剂在Q1SIM中的响应值。

更加一个实际的方法是将被分析物的纯品加入空白基质和纯溶剂中,比较两者的信噪比。

如果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已知,则可将分析物加入纯溶剂中,使之达到与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一样。

如果样品中分析物浓度未知,或者是纯粹的无分析物的基质无法得到,则可用分析物的同位素内标分别加入到样品和纯溶剂中,比较二者响应差别。

通常基质效应可用抑制系数衡量,绝大部分情况下降低信号响应,抑制系数<1,少数情况下,也能增强响应信号,此时抑制系数>1.一般是1)用流动相配制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待测物,并加入内标,测得响应值; 2)空白血浆提取后加入与1)相同浓度的待测物和内标,测响应值基质效应 ME%=响应值2/响应值1×100%这样,不同浓度的待测物的基质效应和内标的基质效应均可得到。

农药残留检测质谱基质效应

农药残留检测质谱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是,通过已知分析物浓度的标准样品,同时尽可能保持样品中基质不变,建立一个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

固体样品同样有很强的基质效应,对其校正也尤为重要。

对于复杂的或者未知组分基质的影响,可以采用标准添加法(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测量和记录样品的响应值。

进一步加入少量的标准溶液,再次记录样品的响应值。

理想地说来,标准添加应该增加分析物的浓度1.5到3倍,同时几次添加的溶液也应该保持一致。

使用的标准样品的体积应该尽可能小,尽量降低过程中对基质的影响。

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一种是较简单的采用相对响应值法A:在纯溶剂中农药的响应值B:样品基质中添加的相同含量农药响应值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B/A×100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复杂的标准曲线测定法配制3组标准曲线。

第1组用有机溶剂配制成含系列浓度待测组分和内标的标准曲线,可以做5个重复。

第2组标准曲线是将5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品种的的空白样品经提取后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制得。

第3组标准曲线采用与第2组相同的空白样品在提取前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再经提取后制得。

通过比较3组标准曲线待测组分的绝对响应值、待测组分与内标的响应值比值和标准曲线的斜率,可以确定基质效应对定量的影响。

第1组测定结果可评价整个系统的重复性。

第2组测定结果同第1组测定结果相比,若待测组分响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明显增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的影响。

对第3组测定结果,若待测组分响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明显增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因样品来源不同而产生的共同影响。

基质效应的总结

基质效应的总结

基质效应的总结基质效应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检测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所有非分析物质对分析物参与反应的影响。

产生基质效应的原因与以下四个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仪器的设计、试剂的组成成分、测试方法的原理、质控材料的组成及处理技术等。

通过回收实验可以评估分析方法是否受基质效应的影响,而EP14A文件介绍的方法则是评估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样本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基质效应。

一、克服基质效应的方法克服基质效应的方法包括下面几种:(1)选择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常用的样品的处理方法包括蛋白沉淀,液液萃取(LLE)和固相萃取(SPE)。

通常利用LLE或 SPE制备的样品内源性杂质较少,有助于降低绝对基质效应。

但样品前处理过程的复杂会降低分析检测的效率,增加污染的风险,并可能带来待测组分的损失,也直接影响待测组分的提取回收率。

因此在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中要兼顾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两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

(2)改变被测物的色谱分离条件:即通过优化色谱分离条件使得内源性杂质与待测物分离。

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时,最初流出的主要是基质中的极性成分,而这些极性成分往往是引起基质效应的主要原因。

当待测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较短时(<3min),其受基质效应影响较大。

因此,改善色谱分析条件,适当地延长待测组分的保留时间(但要兼顾样品运行时间延长带来的峰展宽、灵敏度下降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基质对测定的影响。

(3)采用性质相近或稳定同位素内标:如果绝对基质效应影响较大,但内标和被测物的绝对基质效应接近,仍可认为方法可行。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绝对基质效应太大,通常会造成方法的变异很大。

而且当多个分析物同时检测时,由于存在极性差异,即使是同类物的同位素内标也很难抵消基质效应,从而造成定量结果偏差。

因此在方法建立的初期,仍建议采取可行的方法降低绝对基质效应。

(4)采用小进样量。

在保证灵敏度的情况下,采用小进样体积,可以适当降低基质效应。

CLSI-EP14A2基质效应的评价

CLSI-EP14A2基质效应的评价
EP14 将帮助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政府管理机构,诊断试剂生产厂家以及公众了解基质效应对于实验室质量评 价的影响。例如,读者需要注意到由检测程序和处理过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基质效应会显示结果是错 误的,但是实际上结果是可以接受的。相反地,表面上可以接受的质控结果可能给出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人以为测 量程序的性能是足够的。此文件定义了用来报告这些以及相关问题的术语和概念。
4. 定义
准确性:测量的结果同被测量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分析物:可测量名称中示出的组分。注意:a)在量 24 小时尿液中蛋白质的质量中,蛋白质是分析物。在“血浆 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里,葡萄糖是分析物。b)分析物是对病人有意义的特别组分。
分析特异性:一个确定或者不确定物质导致测量值相对于真值产生偏差的效果。注意:a)差异同分析干扰物的 浓度是系统相关的。
比较方法:作为比较两种不同测量程序基础的测量程序。注意:此程序的特异性越好,则越容易发现干扰源。
受评价的方法:用于评价基质效应的日常用于临床检测的测量程序。
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能力比对验证:在一个项目中,多个样本被定期送到一组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和鉴定。其中 每个实验室的结果都会和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或变异系数。
EP14 的重点主要放在处理过的样本和病人标本之间的不同之处。而 EP7 则专注于某些特定的物质或条件 如何改变从病人标本得到的结果。
为了达到评价干扰效果的目的,EP14 将处理过的样本的表现同一批病人标本做比较。然而 EP7 所使用的 标准基于测量程序精密性和在不断增加干扰物质的前提下被测量的个体内变异。
在 EP14 中,确定是否有基质效应的标准是基于处理过的样本关于最合适的直线相对于病人标本的离散程 度。然而 EP7 使用的则是从对一系列含有不同已知浓度的被调查物的重复检测而得到的不确定度。

基质效应评价

基质效应评价

基质效应评价引言:基质效应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基质对特定因素的响应和影响的方法。

基质是指生物体生长和发展所需的环境,包括土壤、水体、气候等。

基质效应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基质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基质效应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基质效应评价的概念基质效应评价是通过研究基质对生物体的影响来评估其质量和适宜性的过程。

基质效应评价可以涉及多个方面,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气候条件等。

通过评估这些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基质对生物体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的影响程度。

二、基质效应评价的方法1. 野外观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收集基质的相关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土壤中的植被分布、动物种群数量等,以评估基质的适宜性。

2. 实验室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分析,获取基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测试土壤中的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浓度等,以评估基质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3. 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基质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基于环境因素和生物体响应的模型,来评估基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基质效应评价的应用1. 环境保护:基质效应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例如,通过评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我们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土壤修复,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2. 生态系统管理:基质效应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境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

例如,通过评估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我们可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以维护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3. 可持续发展:基质效应评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基质的可持续性,从而选择合适的基质用于农业、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例如,通过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我们可以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质效应的评估

基质效应的评估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XX/T XXXXX—XXXX基质效应的评估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稿)(本稿完成日期:2010.6.10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估原理 (2)5 试验方法 (2)5.1 材料 (2)5.2 步骤 (3)5.3 数据分析 (3)5.4 可能的变异 (5)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分析-酶法肌酐测定试剂盒基质效应评估-直线回归 (6)附录B(资料性附录)制备样品基质效应评估 (7)前言本标准参考NCCLS EP14-A2 基质效应的评估(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部分由卫生部标准委员会下属临床检验标准分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传宝、闫颖、周伟燕、张天娇、赵海舰、陈文祥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检中心负责解释。

本部分于200X年X月首次发布引言检验结果的准确可比是检验领域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和保证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即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相联系的过程。

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有赖于方法的特异性及其计量学溯源性,由自动分析仪、试剂盒及其校准品组成的常规分析系统或常规测定方法中,在保证仪器性能的情况下,试剂盒的分析原理及参数决定了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分析系统或方法的特异性表现在其抗干扰能力和对特定样本的基质效应。

校准品是溯源链传递的重要工具,是保证常规分析系统正确度的主要载体,校准品的基质效应及其定值方法是影响分析系统校准偏差的重要因素。

校准品大多数为制备样品,与新鲜临床病人样品存在一定的差异。

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基质效应评价

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基质效应评价

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基质效应评价
何美琳;翟静;张捷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1(008)036
【摘要】目的评价14种室间质量评价(EQA)材料和3种市售材料在4个检测系统上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基质效应.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4-A2指南,以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推荐血清总蛋白双缩脲为参考方法,以4个检测系统为待评方法,评价制备物的基质效应.结果 9种制备物对各系统均无基质效应,1种制备物对所有系统均存在基质效应,其余样本对不同检测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基质效应.结论制备物样本的基质效应可影响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临床检测中应重视其对检验结果量值溯源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何美琳;翟静;张捷
【作者单位】100049,北京航天中心医院;100049,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方法学评价”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施 [J], 李江滨;蔡梦珊;李育超
2.自建检测系统测定血清总蛋白精密度性能的评价 [J], 吕赛平;刘琴;邹学森
3.血清ALT与AST测定的基质效应评价 [J], 郑松柏;王建兵;黄宪章;马艳;庄俊华;
徐宁;周华友;陈茶
4.两种校准品和3种双缩脲试剂测定血清总蛋白结果偏倚评估及方法学评价 [J], 王时南;杨欢
5.几种双缩脲试剂与校准品用于血清总蛋白结果偏倚测定的评估及方法学评价 [J], 易辉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为所有患者样本对比方法重复测定结果均值的均值。
2.4 结果解释 将处理过样本的 Xi 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到其预期 Y pred 值,并将 Y pred 、 Xi 代入上 述公式计算出 Y pred 的 95%预期区间, 如果处理过样本的 Yi 值在 Y pred 的 95%预期区间之 外,说明处理过的样本存在基质效应,反之则说明其没有基质效应。但是在解释结果过程中 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如果所有处理过的样本均存在恒定的偏差, 而且部分或全部偏差在预 期区间内, 仍不能排除其是否存在基质效应。 ②如果实验数据和散点图不能提供足够的评价 信息,则分析 20 个以上的新鲜患者样本,因为这样可以更灵敏地确认处理过的样本是否存 在基质效应。③如果数据点与回归曲线的分散度与分析物浓度既不成比例,也不恒定,则将 这些数据分成分成几个连续的区间,并对每个区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④CLIA 的允许误差 限只适用于处理过样本的单次检测结果,而 EP14 文件中数据使用的是 3 次重复测定结果的 均值,因此不能以 CLIA 的允许误差限去判断处理过的样本是否存在基质效应。⑤经过本实 验可以从统计学上确定处理过的样本是否存在基质效应, 如果处理过的样本为质控品时可能 关系不太大,但是若该处理过的样本为校准品时,则必须重视基质效应的大小,因为它将影 响所有报告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EP14-A 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Wayne,PA: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2.3 数据分析 2.3.1 离群点检查 离群点是指某个结果在目视和/或统计学上明显偏离其他检测结果, 它仅适用于评价某 个重复检测的结果, 而不适用于评价某浓度水平多个重复检测的结果或检测结果的均值, 出 现离群点提示存在系统误差或其他引起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剔除规则可以参考最新版 EP9 文件,剔除的结果必须立即补做,补足每个样品有 3 个结果。 2.3.2 绘制散点图 首先计算新鲜患者样本以及处理过的样本每一方法 (X 为对比方法, Y 为待评估方法) 三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均值( Xi 和 Yi ) ,以 Xi 为 x 轴、 Yi 为 y 轴绘制散点图,并且对新鲜 患者样本、处理过的样本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 2.3.3 回归分析 如果散点图中新鲜患者样本的数据点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并且所有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回 归曲线两侧,则可对数据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 y a0 a1x 。如果散点图中新 鲜 患者 样本的 数据 点呈曲 性关 系,则 可对数 据进 行多 项式回 归分析 ,回 归模 型为: ,则选用多 y a0 a1 x a2 x 2 ,并将参数 a2 与 0 进行 t 检验,如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项式回归分析;如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则选用直线回归分析。如果散点图中的数据 点与回归曲线的分散度随分析物浓度的递增而按比例增加,则应该先计算 lg Xi 及 lg Yi ,再 以 lg Xi 为 x 轴 lg Yi 为 y 轴绘制散点图,对新画的散点图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或多项式回归 ,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①根据 20 份患者样本判断散点图中的数据点是否呈线性关系,其结 论的可靠性取决于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分布范围, 建议实验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样本数量。 ② 如果用直线回归法分析非线性关系的数据点, 虽然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更简便, 但是患者样本 的预期区间将会变宽,除非有明显的基质效应,否则可能会得到错误的实验结论。 2.3.4 计算预期区间 根据回归曲线,对已给定的 Xi 值可以计算出一个预期 Ypred 值,再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2 Ypred 的 95%预期区间= Y pred ± t(0.975,n - 2).Sy.x . 1+ 1 ( Xi X ) n ( Xi X )2
式中:n 为绘制回归曲线所使用的患者样本的数目;Sy.x 为回归曲线的标准误,其计算公式 可以参考 CLSI 最新的 EP9 文件; Xi 为第 i 个患者样本或处理过标本比较方法 3 次重复测 定结果的均值,但是本实验判断结果时只需要计算处理过样本的预期 Ypred 值的预期区间;
Institute.2001
2.冯仁丰主编.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39-5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质效应的评价
1.基质效应的初步认识 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检测样品中的分析物时, 处于分析物周围的所有非分析物质对分 析物参与反应的影响。 产生基质效应的原因与以下四个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仪器 的设计、试剂的组成成分、测试方法的原理、质控材料的组成及处理技术等。通过回收实验 可以评估分析方法是否受基质效应的影响, 而 EP14A 文件介绍的方法则是评估经过物理或化 学方法处理过的样本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基质效应。 2.基质效应评价的实验步骤 2.1 材料选择 本实验需要如下材料:①待评估检测系统:包括待评估方法的试剂、校准品及仪器系统 等。②对比检测系统:包括对比方法的试剂、校准品及仪器系统等。用理想的对比方法检测 处理过的校准品或控制品时, 其基质效应应尽可能的小, 因此可以选择如下方法作为对比方 法:国际参考系统(National Reference System,NRSCL)的决定性方法,如胆固醇的同位 素稀释质谱法;NRSCL 的参考方法,如胆固醇的 Abell-Kendall 法;NRSCL 认可设计的对比 方法等。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选择上述方法作为对比方法并不是绝对要求,选择常用方 法作为对比方法即可。③处理过的样本(processed samples) :如待评估的控制品等。④ 20 份新鲜的患者样本:其内含分析物浓度或活性的分布范围应覆盖处理过样本的分析物浓 度或活性,但是这些样本不应包含已知含有某些干扰物的样本。此外,如果样本冷冻不影响 待评估方法、对比方法的测定,则实验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冷冻样本。 2.2 实验步骤 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按产品说明书的步骤准备处理过的样本。②将处理过的样本 随机排列在 20 份新鲜的患者样本之中, 用待评估方法对患者样本、 处理过的样本进行检测。 再将上述过程重复 2 次, 每个样本共得到 3 个结果。 实验过程中最好将 3 批次的重复检测连 续完成, 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结果漂移等对实验结论的影响。 此外, 每批检测前都应重新定标。 ③用对比方法对 20 份新鲜的患者样本、处理过的样本进行检测,步骤同上。④将 20 份患者 样本和处理过的样本冷冻保存(最好是-70℃)以便进行后续研究,如果在数据分析中和分 析后出现任何问题,则可用其他对比方法如 NRSCL 的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方法检测这些样本。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冷冻可能导致粘蛋白、酶结构发生改变而引入基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